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1 引言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2 作者和内容简介

宋鸿兵,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现任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货币战争》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3 读书的起因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谁拥有美联储?”

“谁在‘妖魔化’黄金?”

这是赫然印在《货币战争》封面上的三个问题。紧接着翻开扉页,又是三个问题: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初识这本书是在大一的时候,当时全球的经济危机还没有偃旗息鼓,货币战争这四个字在我看来特别醒目。我决定读这本书的初衷不过是闪念而过的心血来潮。但是当我真正把它拿在手里,并读到以上几个问题的时候,那种一窥世界顶级秘密的好奇心就已经完全占据了我。对于经济学、金融学,我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对此充满兴趣,这本书除了经济知识外,还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已有政治、历史知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这本书几乎涵盖了从1625年到2009年之间的所有战争,它讲的重点不是战争的血腥,而是战争之所以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爆发的原因;它还讲述了欧洲历史上所有因政治金钱权利而被送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总统和王爵们,以及所有被死亡和被下台的总统和王爵;这本书用极具震撼力的言辞生动形象讲述了世界财富和权利是如何集中在一小撮人手里的。

无论你能不能见到硝烟,读完这本书,真的能够感觉到硝烟就在身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评价说“金融是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谁能熟练的运用它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本书,不是空穴来潮的虚夸,虽然我无法去考证这里面的许多事件,但是我相信它确有一定的可信度,当然,在某些方面我觉得有些许的夸张,有些观点我也并不赞同。

搜集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这本书的经济学观点有着极大的争议。很多经济学圈内人士对本书的经济理论都表示出非常的不屑。但与此同时,又有不少证券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书兴趣颇大,购书后纷纷传阅,而后便开始采纳作者宋鸿兵先生关于复兴“金本位”的建议,积极购买黄金,或者有这种计划(在股市退烧后),进行保值投资。事实是,很多人受益匪浅。有网友认为,“我想这大概是金融和经济学的区别吧。说白了,没有金融操作,经济学就什么也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陷入一种狂热,但读的越深也便越趋于冷静。翻回目录之前的推介语,我仔细看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的一段话:“这本书印证了我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我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4 读书线索与分析

这本书里所包含的资本金融基础知识和看待当前世界的新视角能够带给我们的不是数字公式,不是史料文本,而是心态上的转变。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作者关于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的阐述和解释,以及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话题。在许多次与我父亲的交谈中,他曾经对我说过,中国现在的经济现状,如债务拉动、房地产业泡沫性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像极了曾经的日本。而日本在被“剪羊毛”之后,是持续低迷与停滞的十年。那中国呢?如何清醒理智的保护自己的财富,保护整个国家的财富,进而维护整个民族的利益?首先一点就是意识到威胁与挑战。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却必须要从个人做起。书中有一句话,我读得热血沸腾:“用金融衍生工具‘武装到牙齿’的国际银行家,最终将遭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248页)

正是这个词,“人民战争”,让我品到了高中政治历史课本那些枯燥干瘪的口感之后甘甜醇美的余味。我突然有一个信念,无论敌人是谁,拿着怎样的武器,戴着怎样的伪装,只要国人擦亮眼睛,团结一致,就能够用最质朴最强力的“人民战争”来战胜它们。置于操作上的种种困难,就算如作者所说,“中国国产的银行家与欧美200多年‘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银行巨头们相比,好比让一个单薄的初中生去和全网泰森同台较量”(273页),我现在只有毛主席的一句话作为回帖:让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4.1 “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开篇讲罗斯切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前言中引用了梅耶·罗斯切尔德的一句话:“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客观的评价一下这句话,历史已经验证了这句话,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美联储银主席比奥巴马说的话要更有力度。在美国,美国政府,包括每个美国人都欠着美联储的钱,债主与债务人的关系,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这里的债主是权利。

梅耶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创始人,1744年梅耶·A·鲍尔出生在法兰克福的犹太人聚居区,他的父亲摩西是一个流动的金匠和放贷人,常年在东欧一代谋生。当梅耶出生以后,摩西在法兰克福定居下来。梅耶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智商,父亲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农行学徒心血,悉心调教,系统的教授他金钱和借贷的商

业知识。几年以后,摩西去世了,年仅13岁的梅耶在亲戚的鼓励下,来到汉诺威的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当银行学徒。梅耶以其过人的悟性和勤奋迅速掌握了银行运作的各类专门技能,在整整七年的岁月里,他像海绵一般吸收并消化着从向英国传来的种种金融业的奇思妙想。由于工作出色,梅耶被提拔为初级合伙人。在银行工作的日子里,他结识了一些很有背景的客户,其中包括对他日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冯·伊斯托弗将军。正是在这里,梅耶意识到把钱贷给政府和国王要比贷给个人的利润和保险系数高得多,不仅贷款数额大得多,更有政府税收做抵押。这种来自英国的全新金融理念使梅耶的头脑焕然一新。

几年以后,年轻的梅耶回到了法兰克福,继续做他父亲的房贷生意。还将自己的姓氏改为罗斯切尔的。当梅耶得知冯·伊斯托弗将军也回到法兰克福并在威廉王子的宫廷中做事时,立刻想到要好好利用一下这层关系。当冯·伊斯托弗将军再次见到梅耶时,也非常高兴。梅耶利用冯·伊斯托弗将军的关系得到了威廉王子的召见,并得到了威廉王子的信任,最终如愿以偿的成为宫廷正式代理人,一时间梅耶的信誉大涨,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久,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革命的浪潮从法国逐渐向周边的君主制国家蔓延。当革命的矛头指向神圣的罗马帝国时,德国和英国的贸易中断了,进口货的价格飞涨,从英国贩运商品到德国使梅耶狠赚了一笔。1800年,罗斯切尔德家族已经是法兰克弗最富有的犹太人家族之一。梅耶还在这几年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授予的“帝国皇家代理”称号。这个称号是他能通行帝国的各个地区,免除了加在其他犹太人身上的各种赋税,他的公司人员可以配备武器。1803年,梅耶和威廉王子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梅耶的势力大大地跃上一个台阶。威廉王子的一位表兄是丹麦国王,他向威廉王子提出想借一笔款子,威廉王子怕露富就不愿答应。当梅耶得知此事后,向威廉王子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有王子出钱,梅耶负责出面协商,以罗斯切尔德的名义给丹麦国王贷款,利息梅耶可以提成。王子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而对梅耶来说,房贷给国王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不仅能得到稳定的回报,更是提高他声誉的绝好机会。结果贷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紧接着,又有六笔丹麦王室的贷款通知梅耶成交。罗斯切尔德声名鹊起,尤其是他与王室的密切联系在欧洲开始为人所知。

拿破仑当政后,曾试图将威廉王子拉到自己的一边,威廉王子首鼠两端,不愿在形势明朗之前选边站队,最后拿破仑宣布把威廉王子家族从欧洲的统治者名单中清除出去”,随即法国大兵压境,威廉王子仓皇流亡到丹麦,出逃之前,将一笔价值300万美元的现金交给梅耶保管。就是这300万美元的现金为梅耶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权利和财富,成为梅耶铸造其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梅耶有比建立一个英格兰银行要大得多的雄心!当他得到这笔巨款时,他就开始点兵遣将了。他的五个儿子像五只利箭射向欧洲的五个心脏地区。老大阿姆斯洛镇守法兰克福总部,老二所罗门到维也纳开辟新战场,老三内森被派往英国主持大局,老四卡尔奔赴意大利的那不列斯建立根据地,并作为兄弟之间的信使来往穿梭,老五詹姆斯执掌巴黎业务。

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金融帝国揭开了帷幕。

老罗斯切尔德——梅耶,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有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

(3)绝对不允许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的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中国有句俗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通婚严格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在100多年里,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堂兄妹之间。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

这里,宋鸿兵先生这样描述了这个家族,他说:“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的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的确,这个家族的实力无可厚非,做到上面所说的也许正是他们所想的,可是,真的难以想象漫长的200年的霸权的是如何做到好无差错,完全洞察一切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秘密的传递各种信息时,都是通过他们的系统进行的。

4.2 他们退出黄金定价权的意义何在?

在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系统时,他们正悄然地远离未来世界空前的金融风暴中心,撇清他们与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负债累累的美元经济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法定货币有可能将面临一场清算,只有微不足道的黄金储备的亚洲国家积累多年的财富,将被重新分配给未来的赢家……”这让我感触很深。

罗斯柴尔德家族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中一举夺取黄金定价权,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现在的黄金定价体制建立于1919年9月12日,当无名个大财团的代表聚集在罗斯柴尔德银行时,金价被定在4磅18先令9便士的价位上约合7.5美元。尽管1968年改为以美元报价,但其运作模式基本未变。参加第一次金价制订的代表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还有Mocatta&Goldsimd, Pixley&Abell, SamuelMontagu&Co., SharpsWillkins。罗斯柴尔德家族随后成为固定的主席和召集人。从这一天开始,五位代表每天在罗斯柴尔德银行会面两次讨论实物黄金的交割价由主席建议一个开盘价,这个价格立即通过电话传到交易室,主席然后询问谁想买卖多少400盎司的标准金条,数量是多少。根据双方出价和最终达成交易的价格,主席这时宣布金价被“敲定”了。这个黄金定价制度一直运作到2004年。2004年4月14日,罗斯柴尔德家族突然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体系,这时,戴维·罗斯柴尔德解释道:“我们在伦敦商品市场(包括黄金)交易的收入在过去五年中已经降到不足我们业务总收入的1%,从战略分析的角度看,(黄金交易已经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所以我们选择退出这个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立即在4月16日大声附和这一说法:“正如凯恩斯所说,(黄金这一'野蛮的遗迹'正在走向尘封。当我们看到令人尊敬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从黄金市场中退出,连号称最铁杆的'黄金虫子'法兰西银行也不得不斟酌它的黄金储备时,黄金作为投资品已经更加接近它的尽头了。”无独有偶,白银交易市场的大哥大AIG集团于6月1日宣布退出白银市场定价,自愿降级为普通交易商。

这两件事从里到外都透露着蹊跷。

莫非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的看淡黄金吗?若是如此,为何不在1999年金价跌到历史最低点退出,反而要在黄金白银气势如虹的2004年金盆洗手呢?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最终将会失控,一旦金银的价格的阴谋败露,操控价格的人将会成为世界公敌。早早的撇清与黄金之间的任何关系,如果10年以后,金银果然出了大问题,谁也怪不到他们身上。

这个家族在过去的200年来几乎左右着整个世界的命运,当他们突然宣布退

出苦心经营了200多年的家族核心业务时,这是一件相当不寻常的事。

“负债累累的美元经济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法定货币有可能将面临一场清算,只有微不足道的黄金储备的亚洲国家积累多年的财富,将被重新分配给未来的赢家。”这句话很有意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从银行家当前的目的去想,他们要的是什么?

书中第一章最后说:“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意、奥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此时,大西洋彼岸美丽富庶的美利坚大陆早已落入了他们的视野。”

笔者认为,银行家的确都是趋利的,当今的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他们怎么能允许亚洲国家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然后赶超美国欧洲呢?所以美元一直在贬值,美国3次实行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都在受损,尤其是中国。宋先生的这句话已经得到了验证。

4.3 美国的百年争斗

我们已经了解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来历,回顾梅耶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能控制货币发行权,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我们以美国为例,那么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的货币发行权究竟在谁手里?与罗斯切尔德家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美国政府和每个美利坚共和国的公民都欠着美联储的钱呢?

美国的成长历程充斥着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最不为人所知。新生的民主制度对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总统因此而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被刺杀的总统包括: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哈里森总统、扎卡里·泰勒总统、林肯总统、加菲尔德总统、肯尼迪总统、里根总统,其中,安德鲁·杰克逊和里根总统被刺没有死亡,哈里森和泰勒总统被毒死,林肯总统、加菲尔德总统和肯尼迪总统被枪杀致死。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总统被害?从1865年4

月14日星期五林肯总统被刺,到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被刺,这之间的近120年,国际银行家与总统们反复进行殊死搏斗的目的就是“货币发行权”。美国历史上货币发行权的争夺由来已久:

(1)1791年,迫于债务压力,美国第一个私有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被华盛顿总统授权,有效期20年;

(2)杰斐逊总统当政(1801~1809)时,他不遗余力地试图废除美国第一银行,到1811年银行有效期满的时候,参议院和众议院对第一银行授权延期的提案进行了投票,最终由副总统乔治·克林顿以其关键的一票否决了该提案,美国第一银行与1811年3月3日关门大吉;

(3)几个月以后,坐镇伦敦的内森·罗斯柴尔德挑起了英美之间的1812年战争,战争持续了3年,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从4500万美元增加到12700万美元,美国政府最终在1815年屈服了,麦迪逊总统在1815年12月5日提出成立第二家中央银行,于是,美国二银行于次年诞生了。美国第二银行得到了20年的授权,和第一银行一样,美国政府与私人占有比例为1:4,罗斯柴尔德牢牢地把握了第二银行的权力。

(4)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当选总统后,决心废除第二银行,1832年是杰克逊总统竞选连任的年头,如果他连任,第二银行的有效期将于1836年(他的任期内)结束。由于杰克逊的竞选口号是“要杰克逊不要银行”,最后他以压倒性优势战胜银行家大力资助的亨利·克雷。银行经营权延期的提案在参议院和众议院都成功通过,而杰克逊总统毫无疑问的否决了第二银行的提案,他下令财政部长将所有政府储蓄从第二银行账户上立即取走,转存进各州银行。1835年1月8日,杰克逊总统还清了最后一笔国债,这是历史上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将国债降为0,并且产生了3500万美元的盈余。1835年1月30日,杰克逊总统来到国会山参加一位国会议员的葬礼,一位来自英国的失业油漆匠查理·劳伦斯悄悄地跟随着杰克逊总统,在他的口袋里有俩把子弹上膛的枪,在距离总统不到两米的地方向总统开枪,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把抢都炸了膛,福大命大的杰克逊险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刺杀的总统。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5)当美国第二银行遭到总统否决后,第二银行宣布立即召回所有贷款,停止一切新贷款的发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把持的欧洲主要银行也同时收紧了美国银根,最终引发了1837年恐慌经济衰退长达五年之久,另外,他们用同样的方法造

成了1857年恐慌,1907年恐慌。

(6)之后为了大发战争横财,银行家们挑起南北战争,由于林肯绿币的推行使得林肯总统被刺杀,被刺杀前迫于压力签署了令他死不瞑目的《国家银行法》; 1871年开始,为了确保国际银行家们对世界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控制,废除银币在国际货币流通领域的作用,引发了欧洲长达20年的严重经济大衰退。1881年詹姆斯加菲尔总统上台后说出了国际银行家的要害,当年7月就被行刺,9月19日去世。

(7)最终银行家胜利了,1913年,圣诞节前夕,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终于建立了。美联储不同于第二银行,到1963年,美联储已经是完全脱离了金银的纸币系统,直到里根遇刺后,再也没有总统敢动恢复金本位的念头了。

现在可以说美国的货币发行权有谁控制了,美联储幕后的股东们。他的幕后股东都有哪些人?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国家城市银行、J·P摩根公司的第一国家银行、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大通银行、汉化银行,这些银行都与伦敦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5 深刻体会

政治是树木的枝叶。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为大树各个器官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料提供动力。一国的政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和必要条件。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缺乏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和谈金融的发展,经济的腾飞。那么政府控制的银行与美联储银行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说每个美国人都欠着美联储的钱呢?政府自己发行货币是不需要有什么抵押的,只要买入国债就可以发行更多的钱,而美联储银行必须是政府向美联储借钱,借多少发行多少,并且要付高额的利息。就目前来看,美国人欠美联储的钱恐怕几十年都还不完。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借贷的生活,美国各大银行无节制的放贷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使得美国人和美国银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成了次贷危机。这里我要说的是,美联储这样的私有中央银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安危有很大的隐患,它的存在也影响着全世界的经济,很明显,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对与其联系紧密的国家来说,其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读这本是,我越来越觉得中国要想成功度过银行家们设下的圈套,就要站起来应对,怒指华尔街或西方政府无济于事,关键是应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培养并重用一些能与华尔街相抗衡的人才,积极参与、融入全球经流。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际经济博弈正是如此。在公义与是非的漂亮外衣下包裹着的足赤裸裸的利益。

国际银行家们已经瞄准了中国,他们要在这快地上行凶,即便危机过去以后,面对中国逐渐崛起的大趋势,各国对中国的围堵、制裁、打压、阻击也不会停止。只要金融危机尚未真正远离,中国的自我保护的就不能松懈。

经济社会学读书笔记

?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传统分析解释经济现象.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在经济中作用,是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基本假设A效用最大化假设B偏好变化假设.视角:C人际关系把握个人行为视角D强调相对地位敏感性E制度分析视角 ?研究策略:A理性选择社会学.古典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若干核心要素结合起来考虑;B新经济社会学.在社会学分析框架和概念的帮助下分析;C社会经济学.利用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视角解决;D PSA经济学.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发现直接综合进经济学模型;E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基础上对组织形式统一分析,理解制度界定与变迁 ?基本概念:资源稀缺性-基本前提,稀缺程度影响合作冲突\制度安排;行为假定-理论模型基础;制度-核心问题;组织-制度是组织的内在结构;社会均衡-制度和秩序存在必要条件 ?行为假定四个角度:A效用最大化(5假定a各种行为目标统一于效用最大化目标b信息完全性不是必要前提c效用评价有完备性d可传递性e各类决策主体行为统一)B他人状况直接影响个人(个人效用受社会网络内外他人影响);C有限社会化(人们并不是完全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做选择,有时会不假思索依据惯例行动,人们在不同程度的遵守社会准则同时,保持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行动空间);D嵌入性(人的有目的性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正进行的社会关系系统中) ?制度:一个社会中人们相互作用的规则,是人们在确定相互关系时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一种约束.作用:A通过提高人们行动的代价或收益,约束行为;B引导行为激励作用.正式制度有意建构的\明文规定的\通过系统组织来保障和实施的.非正式制是通过一代代的教诲模仿\积淀演化的. ?组织:稳定互动\协同行动的群体构成了组织. ?社会均衡:所有人都在其所面对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做出了效用最大化选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单方面的改变他自己的行动来增加效用.(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社会最优,不一定会形成社会制度和秩序) ?基模·价格:在资源交换过程中,对不同资源的交换比例形成的合约. ?相互影响假定和需求:∵A价格水平具有社会阶层区隔标志的含义B高社会阶层成员会因低层与其购买同样产品而产生负效用,低层不避讳.∴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较高层消费者推出,低层进入.社会分层结构和需求∵C一个社会分层结构是金字塔中上层少于下层D中产以上阶层每个人和低阶层每个人购买数量相同.∴价格下降,下层人士需求会大于上层人士退出的影响. ?网络和需求匹配机制:传统供求模型(市场无摩擦假定\价格传递供求双方所需充分信息假定\社会成员拥有无差别信息获取机会假定)匹配问题无关紧要.∵供求双方的沟通存在障碍;供求双方不仅仅关心价格还关心其他,价格传递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获取机会也不同∴匹配机制来解决匹配问题∴人际关系网:信息很大程度上作为其他社会过程的副产品被传递,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完全是通过与市场行为不相干的社会过程传播的. ?社会互动下的市场需求:需求的连带外部性,个人需求受他人影响(正-负效应)A从众:群体规模\比例\价格\个人因素(社会特性)影响,从众行为并不是必然结果,高阶层可能从众于低层B求异:需求与价格弱化器,求异在基本形态上并不排斥从众,求异行为也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引发从众,求异行为本身也会演变成从众. ?受他人影响的个人偏好:偏好是个人的心理秩序,与生俱来的心理特征,后天环境内化有关∵假定商品多多益善\偏好可传递,无差异曲线表示是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是考察消费者偏好的工具,他人状况带来的正负效应刻画了消费者和他人的关系 ?创新:是实现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五种情况:A采用新产品或某种产品新特性B采用新生产方法(经验上未鉴定)C开辟新市场D新原料供应源E新产业组织. ?创新与社会互动:绝非单独行为,而是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实现的,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使用者的建议\技术开发者与投资者的互动\研究者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流都发挥作用.创新过程分布在使用者\制造商\供应商等人中.非正式交流:A创新的主体间并非毫无保留的交流B交流具有互惠性,非正式交流网络中贡献自己的思想,也能同时听取和捕捉他人的思想激发灵感(机会主义者自然会被排挤出局)C提供咨询和劝告能获得社会回报-服从和赞誉D获得赞誉和服从可以看做是自身富有的信号,获得更多创新互惠的机会. ?创新与制度:制度内涵的激励影响创新:产权制度\权利保障\尽快获利的资本市场制度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货币战争的兴起

货币战争的兴起(第一部分) 文章摘要∶全球各大央行已经开始启动大量干涉措施以刺激其经济复苏,其中许多国家是通过采取货币政策来进行的,即所谓的“全球货币战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看一下货币升值的後果,而在下一篇文章中将了解货币贬值的後果。 据许多人称,央行干涉防止了全球经济进一步滑入金融危机的深渊。自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全球各主要央行仍在继续向金融系统中注入流动性。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以及瑞士正在积极地采取干涉货币政策的措施,而在2012年中国的干涉最为显著,因该国努力防止其经济出现硬著陆。 目前标普500指数接近5年新高,之前一度上破心理关口1500,看起来金融市场已经避免了灾难的爆发。至少从目前看起来如此,大量的干涉措施部分抵消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经济数据所带来的影响。不过大部分干涉都可能引发隐忧,这也是阻止各主要央行实施更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原因。 货币贬值 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反直觉,但货币贬值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方式。反之货币升值则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於那些依靠出口的国家,货币升值则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後果。 以日本为例,这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最近采取了激进措施令日元贬值。日本主要出口汽车,下面我们汽车出口为例,来讲述一下日元升值或贬值的影响。 在1999年,美元/日元接近150.00,一辆日本汽车卖到美国,可以卖到3万美元,而所有成本则是350万日元。 在美元/日元报价为150.00时,一辆出售到美国的汽车报价3万美元,换算成日元为3万美元*150=450万日元,之前提到所有成本为350万日元,这样在美元/日元报价为150时,一辆车的全部利润为100万日元。 8年以後,市场情况变得非常不同,美元/日元跌至100.00,较150.00下降了33%。汇率的变化对汽车产业造成了猛烈的冲击。我们之前计算结果显示一辆车的利润为100万日元,但是现在却转为了亏损。 在美元/日元报价为100.00时,如果在美国出售价格仍为3万美元,那么换算成日元则是300万日元,但全部成本为350万日元,这样算起来每出售一辆汽车的亏损为50万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就会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提高出售价格(这会削弱其竞争力),要么承受亏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都是利空因素。 我们只需看一下过去25年里日经指数的走势,并就可以看到日元升值的影响。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07行管喻娟 第三章统治的类型 韦伯谈到构成统治的可靠基础包括:一就是习俗,即纯粹情绪合乎理性的动机。二就是利害关系,即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三就是对合法性的信仰。便以此把统治分成三种类型:合法型、传统型、魅力型。 二、三种类型的特征 韦伯进一步谈到合法型、传统型、魅力型三种统治类型。 1、合法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制订章程与规则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而作为其中的成员就是仅仅服从法,而不就是统治者。统治者的号令也应就是由以规章制度为取向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是职务的不同,仅仅就是在事务上服从官职。她还谈到这种合法型统治就是建立在官僚体制的结构上的,因此也有很多的弊端,如职务的“升迁”只取决于上司的评价、造成规则制度的形式主义等。 2、传统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制度与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上的,并且也被人们相信就就是这样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是主与仆的关系,必须服从统治者而不就是规章制度,而统治者也受到来自传统的一些约束。她们大多就是世袭来得到统治者的权力力。 3、魅力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顷英雄的崇拜与对领袖的信赖的基础上的,就是英雄或领袖的个人献身精神所经给予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可以解释成就是领袖与追随者。她们之间没有薪金,没有规章,她们依据在同一共同体中的承认来获得统治,她们不存在有经济的关系,只受天职与使命的驱使。它不就是理性的更多地可以理解为感性的。而魅力型的平凡化到最后也很容易转换成传统型的统治。 三、合议与权力分立 韦伯就是由古至今来讲述合议与分权的,我认为她大致就是从封建制(社会等级的权力分立——官僚制(权力受到机构的限制)——政党(合议原则让集权主义失去一个人的统治)——直接民主(非统治型与豪绅名士掌政) 机构限制,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权力,因此在权力上会相互制衡。 政党合议,不同的党派之间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不同利益者之间的角逐。 非统治型与豪绅名士掌政,这些统治就是以服务为基本的理念,不以利益为基

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23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 ,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 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背离。从统计结构来看,CPI 主要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而GDP 平减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年生产情况来确定。 在第二部分,曼昆讨论了美元价格比较和真实、名义利率。因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年前的人民币肯定不是今天的人民币,这就需用一定换算公式来进行比较:当今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物价水平/当今的物价水平)。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总体上讲,这一篇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数字,一个是反映生产水平的GDP ,一个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 ,这也是构成宏观经济运行检测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第九篇中介绍了长期中经济真实情况。在第二十五章里,作者论述了GDP 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按照a%的速度增长,那么在(70/a )年份时就可以实现翻番。国与国之间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率是决定增长率非常重要

新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这些天把《货币战争》看完,现将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我个人感觉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问,让我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思考。虽然很多疑问还是没能找到答案,但是还是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货币和金融的了解。对于这点,我还是非常满意的,也非常感谢作者。 就书本身和它的内容观点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较有见地,也值得深入探讨的。我非常理解它为何能在中国畅销。书里面的内容煽动性强,有非常强烈的阴谋论色彩,再加上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面,会与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因为大家对美国和外资都心存警惕。但是,越是这样的重大问题,越是要慎重讨论,应该严肃认真严谨地来研究,毕竟经济是一门科学,要讲真凭实据,逻辑紧密,这点我感觉本书是比较缺乏的。 宋鸿兵先生的写作风格,就我感觉,对于一本经济政策论述的书来说,太过于天马行空和夸张随意,文学性太强,导致他对理论的阐述,缺乏逻辑和条理。 1、在许多事情上,只提出了观点和理论,并没有给予解释来论证,比如说宋先生提出了“剪羊毛”这个说法,声称这是国际银行家的剥削平民的终极方式,但是这个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机制,并没有被很详细的阐述。像这样的缺乏逻辑支撑的说法在整本书里比较多,当然我知识浅薄,有些简单的概念不理解也是有的,不过总体感觉,逻辑推理还是比较缺乏的。 2、我对书中较多的比喻和有时候过于随意的概括比较反感,比如把经济比作身体,将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此类名词引入,我认为这对解释经济现象和金融运作完全是有副作用的,只会让人觉得混乱,像是在蒙混过关,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进行解释,会清晰有效得多;在解释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作者很果断的定义说其本质就是债务,对此,我深表怀疑,非常多的衍生产品的本质是某种保险形式,如何能和债务等价呢? 3、就是数据图表的缺乏,大量的命题,都缺乏有效的数据来做证据,真实严谨的数据,是经济理论的基石,否则可信度很难建立。 4、书中引用的许多评论和警示,相当多得来自19世纪,20世纪早期,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毕竟金融系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化,人们对经济体系的认识也在演变,历史上的争论也许在现在根本没有意义。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来自美国金融阴谋主义作品,经济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对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怀疑。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导读:本文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一)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以才肯走;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从茅于轼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是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穷是因为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种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只有老百姓们自己明白如何把自己弄穷的,才能改正,才有可能变富。谁妨碍了我们变富,答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茅于轼认为,要想把我们的国家变富,就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让资本和劳动充分地就业,流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去,因此,交换能够创造出额外的财富,任何有碍于自由交换的东西都有碍于财富的增加。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尤其是几堂经济学的辅导课下来,使我对经济的关注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比如在当前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我除了关心非典的动态情况外,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口罩与GDP究竟有多大关系,这些成了我每天看报、上网的一个重点。我自信,我会更多地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用成本、效益等经济学方法去安排和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句话,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三是在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在研究许多问题时,都假设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以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许多定理、论断都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得出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是那么整齐划

一吗?难道我们做每一件事,就都只仅仅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吗?就拿《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所举的小王下海一事来说,小王下海一年赚了5万元,而失去了机关工作总的损失是 5.4万元,即付出的机会成本是 5.4万元,由此经济学家就得出了由于机会成本大于所得利益,故结论是小王下海是得不偿失。这种分析方法固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这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假如说小王在机关里虽然清闲一点,但整日埋没在文山会海、是非堆里,身心极度疲惫,一年下来丝毫没有成就感。相反,虽然下海后付出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但小王却学到了许多在原先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短期看在经济上并不上算,但长远而论,却可能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如若这样,我觉得小王下海又未尝不可。这里就有一个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较,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比较。再比如,书中所举硅谷离婚率低一事。按经济学家的看法,由于离婚诉讼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导致离婚率低,那么伦理道德、法律秩序又该摆在何等地位?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应当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去把握它。如果学经济学的只强调经济,学历史的只强调过去,而不愿关心与之紧密像联系的政治、文化等等,不知道事物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走向片面的误区。经济学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学派、观点,我以为正是经济学全面、联系地对待客观事物的又一佐证。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对待每一事物,我们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毕竟经济学教会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李彪-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 有一些书呆子一说起汇率,就会背一大堆定义,但那没用。就象在股票市场说市赢率一样,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汇率说白了就是大国间的游戏,和庄家坐庄没有什么区别。有人可能说,货币每天交易量那么大,怎么操纵?你以为坐庄都一定要靠钱去拉抬,那是最笨的方法,操纵最终只是操纵人心,只要有人就能操纵,在金融市场不明白这个,不亏钱就怪了。 美国是汇率操纵的高手,但汇率的操纵还是为了其总体利益服务的。美国经济目前面对的最大危机就是泡沫化,而美国目前0以下的储蓄率使得其经济的危险性达到空前的地步。从某种程度说,美国这只庄股已经玩得高处不胜寒了。和庄股一样,目前的关键是不能让资本大量逃离,否则就会连续崩盘跳水。由于2000年的下跌速度极快,大多数游资都不能有效离场,所以大规模的资本逃离还没有出现。而目前的大级别反弹正构成资本逃离的机会,一旦反弹到位,预期中的大规模资本逃离才会真正出现。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美国唯一可行的货币战略就是在该大反弹到位前把货币贬值到一个相应的地位,这样才使得美圆资本套现后不能以一个较高的汇率出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货币层面为美圆资本加了一个套,这样套现出来的美圆资本逃离的决心和力度将大幅度减少。这是美国阻止美国经济这个大庄股崩盘的唯一非战争的可行办法。 但是这个办法唯一的罩门就在,如果有一个容量极大的货币紧贴

美圆,则美圆贬值的所有如意算盘将打不响,而人民币正好就是这种货币。人民币与美圆的挂钩使得美圆资产变现以后有了一个顺畅的逃跑渠道。人民币经济比美圆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泡沫化极低,储蓄率极高,这对于美国经济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只要人民币战略得到坚持,把池子挖好,则美圆的贬值战略将彻底破灭,一旦该战略破灭,美国经济将面临最巨大的冲击,这也是以前帖子里面预测2019年90年大周期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现实基础,正确的人民币战略将加快、加深这个进程。 向不学无术的左派用最通俗的语言说说货币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美圆的罪恶背景 对于一般人来说,大概也是很清楚手中的人民币究竟是怎样来的,很简单,就是印出来的,而不是长出来或其他方式出来的。只不过对于人民币来说,只有一个被法律认可的印的地方,如果谁没事也去印一下,等待是什么大家也应该很清楚。当然,印人民币不同其他,一定有一个标准,如果都象金元券那样印,大家又要用一个大麻袋装钱去买米了,所以这里不妨说说印的标准。 粗糙地说,币值可以看成一个经济体的总量除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币值代表了单位货币的经济量。那么对于正常的封闭经济系统来说,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增长必然也必须和经济增长相当,这样币值才能保持稳定,这是小学水平的人从上面定义的比例关系中都能够知道的。换言之,印钞票就要以经济增长为标准,一旦脱离这个标准,一切就乱了套。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封闭的经济系统,一旦两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读完《货币战争》读后感有什么感想,下面推荐一篇《货币战争》读后感范文。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很是激动,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许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当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获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的确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可以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样必然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起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人们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读书笔记

《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读书笔记 作者:孔祥智 主要内容:作者利用二十世纪30年代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在华北平原33个自然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和清代刑科档案,分析了近数百年来华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演变型式。 主要观点:与西欧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的小农经济在高度商品化和社会分化之后其生产力并未发生质性变化,小农生产仍处于糊口水平。半无产化了的小农倚仗家庭式农作与佣工或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忍受并依赖两者所赋予的低于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才能在内卷和分化的联合压力下毅力不倒。在贫农农场上,内卷和劳力不足同时并存,因此贫农整体的土地生产率与经营式农场并无二致,但二者的劳动生产率却有很大差异。与经营式农场主和富农不同,贫农经济的性质仍是为维持生计而不是为追求利润的经济。村庄半无产化的过程伴随着国家政权渗入其中的趋势,士绅的官僚化成了国家政权渗入村庄的主要工具,在新的压力下村庄内部结构及其与国家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背景介绍、近代华北农村经济社会变迁、村庄与国家政权关系的 变迁。最后一部分包含全书结论。 I. 背景 A. 探讨的问题 1. 小农的特征 a. 农民学中的三个传统:形式主义:追求利润者;实体主义:维持生计的生产者;马克 思主义:受剥削的耕作者。 b. 本书的主张:区别不同阶层(包括经营式农场与富农、中农、贫农与雇农)的小农,而又综合形式主义、实体主义、马克思主义三种分析方法,把小农的三个方面视为不可分的 统一体。

c. 首次提及“内卷”(involution)的概念。 2. 农村演变的型式 a. 过去的研究:近代农村演变的古典型式是英国模式(小农分化为农业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而农业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而现代化)。而中国近代农村演变则是在小农经济范围内的进展,所导致的不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而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小农经济。对中国农村演变型式的研究:(1)形式主义学者强调人口压力,采用博塞拉普模式(强调人口增长是农业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动力);(2)中国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强调生产关系,主要分析模式是“资本主义萌芽论”(认为帝国主义入侵之前,资本主义已经在中国萌芽;而帝国主义的入侵,妨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将中国历史置于五种生产方式的公式;(3)实体主义学派主要是蔡雅诺夫模式,认为农场家庭经济的情况随家中消费者与劳动者比例的 周期性变化而升降。 b. 本书认为:应兼顾人口因素和生产关系,综合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明中 国农村在帝国主义侵入之前的变化型式。 3. 村庄 a. 过去的研究:(1)形式主义(主要是施坚雅的研究)不太注重村庄,而认为小农的活动范围是基层市场共同体。其基本假定是自然村完全被国家政权和士绅所控制,结合于上层体系之中。(2)实体主义的观点主要由日本学术界持有,他们很重视村庄共同体的研究。形式主义与实体主义之所以观点不同的原因在于所依赖的实证根据不同。西方学者多研究中国较先进地区,而日本学者的资料多来源于战时在华北平原所作的实地调查。 b. 本书试图描述二十世纪自然村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演变情况。 B. 引用的史料和研究的村庄 1. 引用的史料 a. 满铁实地调查资料。共三组。对满铁资料的认识:有一些缺陷,但仍不失为现存同类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一)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经济学就是这样。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著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当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

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这是错误的。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说不能适用。判断假说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的标准有两个:1,替代理论的精确程度;2,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成本(个人认为第二条更适用于社会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总是竭尽所能找到最真实的)结论是只要假说合理,无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大全

货币战争读后感1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 但是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分析金银本位的弊端,难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个证据将源自于经济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开采量并不能迅速上涨,而且成本极高。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从当前次贷危机的实例中就可见一斑。 同时通货紧缩也必将挑战黄金作为货币,被赋予的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难道只有货币贬值的才可以称作币值不稳,而货币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徐速变成实在的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届时黄金的购买力可能也会也会逐渐被蚕食。由于黄金开采的技术限制、成本限制都远高于信用货币的成本,因而开采黄金的必然要求其购买力水平带到一定程度,黄金这种稀缺程度又势必刺激了对黄金及霍金抵押货币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机制在经济衰退时期将使萧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衰退时间进一步延长,从而起到了另一种杠杆的作用,而且还是一种非中性的杠杆。这种黄金货币的内在机制即便在黄金储量无限的假设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开采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稀缺性。其实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货币战争》的结尾顺便提到了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货币制度的构想,那种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吗?不能!那么原因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