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物质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 A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口罩 D 缓冲间 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 A 规范操作 B 戴眼罩 C 加强人员培训 D 改进操作技术 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 A 城市铁路 B 飞机 C 专车 D 轮船 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 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 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 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 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7.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 ) A BSL- 1 B BSL-2 C BSL-3 D BSL-4 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 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 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 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 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 ) A 噪声 B 气流量 C 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 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所有的采样工作都必须根据疾病的特点,在严格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常见传染病需采集的标本见表1 表1 常见传染病需要采集的标本种类 序号传染病采样种类 1 白喉鼻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 百日咳鼻咽拭子,全血 3 甲肝粪便,血清 4 乙肝血清 5 丙肝血清 6 戊肝粪便,血清 7 布病血清 8 不明原因肺炎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9 风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0 霍乱粪便,呕吐物 11 AFP 粪便 12 克雅氏病血清,脑脊液 13 流感咽拭子 14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 15 流脑全血,脑脊液、瘀点(斑)组织液 16 流行性腮腺炎血清,唾液 17 乙脑血清,脑脊液 18 麻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9 疟疾全血,指尖、耳垂血血涂片 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1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全血 22 手足口病粪便,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疱疹液,脑脊液 23 细菌性痢疾粪便 24 猩红热咽拭子 25 埃博拉出血热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一)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如不明原因肺炎) 1(采样器材 拭子、压舌板、塑料瓶、采样杯或器皿、15ml 的离心管、移液管、注射器、10ml真空取血管、冰壶、采样运输管、有生物安全标志或标有“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容器(见图1);其他:酒精灯、剪刀、纸漏斗、酒精、碘酒、吸耳球、塑料袋、记号笔、标签、登记表等。 (采集方法 2 (1)鼻拭子(上呼吸道):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然后,塞紧或盖好管盖。 (2)咽拭子(上呼吸道):用棉签用力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见图2),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3)鼻洗液(上呼吸道):患者取坐姿,头稍后仰,用移液管将5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鼻腔。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 第六章答案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第六章答案 1.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1.病原体从实验室泄露; 2.杀伤性生物武器的威胁; 3.基因技术的后果; 4.实验动物传播人畜共患病(自然医源性疾病); 5.与医学实验室关系密切。 2.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性分级包括那些内容? 第一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较轻且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二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中等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三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高度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度的; 第四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最高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最高的。 3.分级防护设备的运行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1.一级屏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个体防护装备; 2.二级屏障:实验室的设计改造; 3.三级屏障: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4.离心机内感染性物质破裂时如何处置? 一.非封闭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离心管破裂具体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分钟)。 (2) 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3)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二.可封闭的离心桶内离心管发生爆炸:若怀疑封闭的离心桶内有管子破裂,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桶盖子查看。确有破裂时,松开离心桶盖子,但不要打开,放入黄色垃圾袋,直接高压灭菌。或者采用化学消毒法,将离心桶和内容物放在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60分钟以上)。离心杯在消毒以后应再用清水洗净后干燥。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5.运输途中感染性物质泄漏如何处置? 1.先将污染区域隔离,无关人员撤离; 2.穿好防护装备; 3.用吸收材料覆盖泄露物质,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当量的消毒剂,使消毒剂与溢洒物质混合并作用30-60分钟; 4.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或消毒,并消毒手套和防护衣; 6.所有处理材料和防护服都放入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7.向主管部门报告泄漏情况。 8.出现严重情况时要向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告。 6.各类污染物的消毒处置原则包括那些方面?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减量化;无公害;分散于集中处理结合。

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物质处理原则.doc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 写在课前的话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相关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处理原则,着重强调了医疗废物的包装、贮藏等注意事项,阐述了应急情况紧急处理方法。对于临床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一、医疗废物相关介绍 (一)医疗废物概述 1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包括:( 1 )感染性废物( 2 )病理性废物( 3 )损伤性废物( 4 )药物性废物( 5 )化学性废物 2 、实验室中的废弃物:主要为感染性废弃物 包括:( 1 )实验室培养物、可能为污染源的送检标本(如血液,各种体液,排泄物); ( 2 )在标本采集时与感染病人有接触的组织(棉签)等物品; ( 3 )沾有人的组织或液体的锐器(如针头、输液器、解剖刀、小刀子、刀片、剪刀和碎玻璃等废弃物),在医疗废物中占的比重较大,是最为主要的医疗废物之一。 (二)国际标准 ( 1 )《巴塞尔公约》已将部分医疗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的首位。 ( 2 )国际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总体原则:

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与运输、贮存、无害化处置的整个 流程实行全过程严格控制。 二、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制度 (一)制度法规: 1 、分类: ( 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 2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 3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 ( 4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国家 环保总局、卫生部 ( 5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2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1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 2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 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性废物,在收集运送之前是否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A 生物xx B 防护服 C 口罩 D 缓冲间 2. 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A 规范操作Bxx 眼罩 C 加强人员培训 D 改进操作技术 3.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 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Axx铁路B飞机C专车D轮船 4. 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 月1 日 D 2005年6 月1 日 5.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 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 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 D 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 6. P 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7. 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A BSL- 1 B BSL-2 C BSL-3 D BSL-4 8. 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 处理 9. 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A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C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 10.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A 1 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11. 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 A 噪声 B 气流量 C 负压在正常范围 D 风速 12.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

(完整版)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考试试卷

江省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考试试卷(样卷) 来源:市卫生局作者:市卫生局发布时间:2010-8-22 11:37:01 点击次数: 141 浙江省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考试试卷(样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D ) A 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 口罩 D 缓冲间 2 .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B ) A 规范操作 B 戴眼罩 C 加强人员培训 D 改进操作技术 3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 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 ) A 城市铁路 B 飞机 C 专车 D 轮船 4 .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 A 2004 年12月1日 B 2004 年11月12日 C 2005 年1月1日 D 2005 年6月1日 5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C )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 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 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 D 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 6 .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B )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7 .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B ) A BSL- 1 B BSL-2 C BSL-3 D BSL-4 8 .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B )

BF231感染性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 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物质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物质的泄漏和扩散,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的感染性物质或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管理。 3 职责 3.1 检验科长负责组织制定实验室样品和标准物质(菌、毒株)等感染性物质的保存、管理、处理和销毁方案。 3.2 技术管理科负责对感染性物质管理方案进行论证、评估及批准。 3.3 行财科负责提供感染性物质保存设施和设备,购买菌(毒)种。 3.4样本采集人员、标本管理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执行实验室样品和标准物质(菌、毒株)等感染性物质的保存、管理、处理和销毁方案。 3.4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对实验室感染性物质管理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 3.5技术管理科和中心办公室(保卫科)负责对感染性物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检验科长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制定实验室样品和标准物质(菌、毒株)等感染性物质的保存、管理、处理和销毁方案,内容包括实验室样品管理,标准物质(菌、毒株)管理,感染性材料和样品处理,感染性物质保存的设施和设备,以及(菌)毒种请购计划等,并报技术管理科。 4.2技术管理科对感染性物质管理方案进行论证、评估及批准。

4.3行财科按照《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的规定采购菌(毒)种、感染性物质保存设施和设备。 4.4样本采集人员、标本管理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执行实验室样品和标准物质(菌、毒株)等感染性物质的保存、管理、处理和销毁方案。 4.5感染性物质的保藏管理 4.5.1保藏感染性物质的实验室应为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既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又具备保藏感染性物质所需的设施、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和规章制度。 4.5.2感染性物质的保藏,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保存,应遵循安全、存活、生物学特性不变以及避免差错等原则。 4.5.3实验室接收菌、毒种时应经严格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验收记录。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通知行财科退货或作其他处理。 4.5.4 指定专人保管菌(毒)种,负责其领取、发放、处理等工作,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以防止在传代过程中搞错或污染外源因子。 4.5.5 菌(毒)种的保管应有两人参与,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4.5.6 菌(毒)种的领取、发放、处理等过程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4.5.7 不具备保藏条件的实验室,在结束相关实验后,应当依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4.6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应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藏机构接收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时,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4.7感染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出等危险情况,按照《实验室感染性物质漏出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