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 线性受控源实验报告

电路 线性受控源实验报告

电路 线性受控源实验报告
电路 线性受控源实验报告

实验八线性受控源实验

实验原理

1. 电源有独立电源(如电池、发电机等)与非独立电源(或称为受控源)之分。受控源与独立源的不同点是:独立源的电势E S或电激流I S 是某一固定的数值或是时间的某一函数,它不随电路其余部分的状态而变。而受控源的电势或电激流则是随电路中另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而变的一种电源。受控源又与无源元件不同,无源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它自身的电流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而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则和另一支路(或元件)的电流或电压有某种函数关系。

2. 独立源与无源元件是二端器件,受控源则是四端器件,或称为双口元件。它有一输入端(U1、I1)和一对输出端(U2、I2)。输入端可以控制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施加于输入端的控制量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因而有两种受控电压源(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和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和两种受控电流源(即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它们的示意图见图1。

3. 当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变化时,则该受控源是线性的。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独立变量等于零,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者是短路(即输入电阻R1=0,因而U1=0)或者是开路(即输入电导G1=0,因而输入电流I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者是一个理想电流源。

图1

4. 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式称为转移函数。四种受控源的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1) 压控电压源(VCVS):U2=f(U1),μ=U2/U1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 压控电流源(VCCS):I2=f(U1),G M=I2/U1称为转移电导。

(3) 流控电压源(CCVS):U2=f(I1),R M=U2/I1称为转移电阻。

(4) 流控电流源(CCCS):I2=f(I1),α=I2/I1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实验步骤

1.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U2=f(I L) ,实验线路如图2。

图2 图3

(1)不接电流表,固定R L=2KΩ,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测量U1及相应的U2值,记入下表。

21

移电压比μ。

(2) 接入电流表,保持U1=2V,调节R L可变电阻箱的阻值,测U2及

I L,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f(I L)。

2. 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I L=f(U1)及负载特性I L=f(U2),实验线路如图3。

(1) 固定R L=2KΩ,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1,测出相应的I L值,绘制I L=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 M。

1L L2L

f(U2)曲线。

212L

路如图4。

(1) 固定R L=2KΩ,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 S,按下表所列I S值,测出U2,绘制U2=f(I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R M。

S L2L

U2=f(I L)。

L1L2

如图5。

图4 图5

(1)参见3(1)测出I L,绘制I L=f(I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α。

S L L L2

实验三受控源特性的研究

实验三受控源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试受控源的控制特性和负载特性,加深对受控源特性的认识; (2)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含有受控源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 (3)掌握直流稳压源正、负电源(±Ucc)的供电方式。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受控源是一种非独立电源,这种电源的电压或电流是电路中其他部分的电压或电流的函数,或者说它的电压或电流受到电路中其他部分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根据控制量和受控量的不同组合,受控源可分为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四种。如图: (a)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b)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c)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d)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图1-3-1 受控源的类型

实际的受控源,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它们可用一条曲线来表示。通常,曲线在某一范围内比较接近直线,即在直线范围内,受控量的大小与控制量称正比,其斜率(如图1-3-1中的μ,g,γ,β)为常数。若超过直线范围就不能保持这一关系了。 四、实验内容 1.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双路直流稳压源±12V电源的供电方式: 1)控制特性U o=f (U i) 的测试 测量电路如图1-3-4所示。调节1kΩ电位器,按表1-3-3内容进行测量和计算,并求出放大器输入电压的线性工作范围。 图1-3-4 反相比例放大器的实验电路图 表1-3-3 VCVS控制特性的测试 Ui Uo 超出反相比例放大器线性放大范围。而数据(0.5,-2.4)、(2,-9.6)等,虽然与其他测量点斜率不一致,但其在误差范围之内,依然为有效数据。由算得的斜率可知,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且放大5倍。(应该把线性范围标出,即测出转折点)图画否?

西安交通大学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

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李禹锋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在工程领域中,在噪声环境下对信号进行检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课题。混沌理论表明一类混沌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小信号具有参数敏感性,同时对噪声具有免疫力,因此使得它在信号检测中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为此,本文分析了Duffing 方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利用Duffing 方程来进行微弱信号检测的原理和过程,并在Matlab 平台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Duffing 方程在噪声背景下进行信号的检测。 关键词:混沌理论;信号检测; Duffing 方程;仿真研究 1 引言 在噪声背景中检测微弱的有用信号是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传统的基于线性理论的信号检测方法由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输出信噪比难以提高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在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更是受到了限制。然而很多研究证明,利用“混沌振子对周期小信号具有敏感依赖性,而对噪声具有免疫性”的特点,从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的周期信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 在众多的信号检测中,正弦或余弦信号的检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余弦小信号作为检测对象,在Matlab 平台下,对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基于Duffing 方程的信号检测 2.1 Duffing 方程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Duffing 方程已被证明是混沌系统,大量学者对其进行过许多研究,研究它的动力学行为可以揭示系统的各种性质。Duffing 系统所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目前已成为研究混沌现象的常用模型[2]。 霍尔姆斯型Duffing 方程为: 232()()cos()d x dx k x t x t t dt dt γω+-+=(1) 式中,cos()t γ为周期策动力;k 为阻尼比;-x (t )+x 3(t )为非线性恢复力[3]。其状态方程为: dx y dt =(2) 3cos()dy ky x x t dt γω=-+-+(3) 在k 固定的情况下,系统状态随γ的变化出现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当策动力γ为0时,计算得到相平面中结点为(0,0)和鞍点为(±1,0)。系统

受控源的研究实验报告

受控源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获得运算放大器的感性认识,了解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各类受控源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受控源的实际意义。 2. 掌握受控源特性的测量方法。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 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在上一次实验中已经介绍了,本次再补充说明一下)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有源二端口元件,图3-1是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模型及其电路符号。 它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一个对输入、输出信号的参考地线端。信号从“-”端输入时,其输出信号U0与输入信号反相,故称“-”端为反相输入端;信号从“+” 端输入时,其输出信号U0与输入信号同相,故称“+”端为同相输入端。U0为输出端的对地电压,AO是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在理想情况下,AO和输入电阻Ri均为无穷大,而输出电阻RO为零。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为一个受控源,它具有以下重要的性质:当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接入电阻等元件时,形成负反馈。这时,“-”端和“+”端是等电位的,称为“虚短”,若其中一个输入端接地,另一输入端虽然未接地,但其电位也为0,称它为“虚地”;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电流约等于0。上述性质是简化分析含有运算放大器电路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将研究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4种受控源电路的特性,选用LM741型或LM324型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741运算放大器的引脚功能如图3-2所示。

2、由运算放大器构成四种受控源的原理 (1)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上图电路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控制电压源,图中是反馈电阻,是负载电阻。因为 ,且 所以, 又因为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 篇一: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 XX 年 11 月 8 日,第十一周,周一,第 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 404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实验题目:非线性电路混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1. 约结电子模拟器约结电子模拟器的主要电路包括: 1.1, 一个压控震荡电路, 根据约瑟夫方程, 用以模拟理想的约结 1.2, 一个加法电路器, 更具电路方程9-1-10, 用以模拟结电阻、结电容和理想的约结三者相并联的关系 1.3, 100kHz正弦波振荡波作为参考信号 2. 低频信号发生器 用以输出正弦波信号,提供给约结作为交流 信号 3. 数字示波器 用以测量结电压、超流、混沌特性和参考信号等各个

物理量的波形 实验目的: 1. 了解混沌的产生和特点 2. 掌握吸引子。倍周期和分岔等概念 3. 观察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现象 实验原理简述: 混沌不是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的有序,也不是绝对的无序,而是可以用奇怪吸引子等来描述的复杂有序——混沌而呈现非周期性的有序。混沌的最本质特征是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 1. 非线性 线性和非线性,首先区别于对于函数y=f(x)与其自变量x的依赖关系。除此之外,非线性关系还具有某些不同于线性关系的共性: 1.1 线性关系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非线性是对这种关系的偏移 1.3 线性关系保持信号的频率成分不变,而非线性使得频率结构发生变化 1.4 非线性是引起行为突变的原因 2. 倍周期,分岔,吸引子,混沌 借用T.R.Malthas的人口和虫口理论,以说明非线性关系中的最基本概念。 虫口方程如下:xn?1???xn(1?xn)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的验证 所属栏目: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示例发布时间:2010-3-11 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混沌及其同步控制 【摘要】 本实验通过测量非线性电阻的I-U特性曲线,了解非线性电阻特性,,从而搭建出典型的非线性电路——蔡氏振荡电路,通过改变其状态参数,观察到混沌的产生,周期运动,倍周期与分岔,点吸引子,双吸引子,环吸引子,周期窗口的物理图像,并研究其费根鲍姆常数。最后,实验将两个蔡氏电路通过一个单相耦合系统连接并最终研究其混沌同步现象。 【关键词】 混沌现象有源非线性负阻蔡氏电路混沌同步费根鲍姆常数 一.【引言】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确定论非周期流》一文中,给出了描述大气湍流的洛伦茨方程,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从而揭开了对非线性科学深入研究的序幕。非线性科学被誉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20世界物理学的“第三次重大革命”。由非线性科学所引起的对确定论和随机论、有序和无序、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范畴和概念的重新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思维方法,并涉及现代科学的逻辑体系的根本性问题。 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混沌现象是非线性震荡电路中观察到的,这是因为电路可以精密元件控制,因此可以通过精确地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丰富的实验结果,蔡氏电路是华裔科学家蔡少棠设计的能产生混沌的最简单的电路,它是熟悉和理解非线性现象的经典电路。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工作原理,借助蔡氏电路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运动的一般规律性,了解混沌同步和控制的基本概念。通过本实

验的学习扩展视野、活跃思维,以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原理】 1.有源非线性负阻 一般的电阻器件是有线的正阻,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时,电阻内的电流也会随之增加,并且i-v呈线性变化,所谓正阻,即I-U是正相关,i-v曲线的 斜率 u i ? ? 为正。相对的有非线性的器件和负阻,有源非线性负阻表现在当电阻两 端的电压增大时,电流减小,并且不是线性变化。负阻只有在电路中有电流是才会产生,而正阻则不论有没有电流流过总是存在的,从功率意义上说,正阻在电路中消耗功率,是耗能元件;而负阻不但不消耗功率,反而向外界输出功率,是产能元件。 一般实现负阻是用正阻和运算放大器构成负阻抗变换器电路。因为放大运算器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电压,因此这种富足成为有源负阻。本实验才有如图1所示的负阻抗变换器电路,有两个运算放大器和六个配置电阻来实现。 图1 有源非线性负阻内部结构 用电路图3以测试有源非线性负阻的i-v特性曲线,如图4示为测试结果曲线,分为5段折现表明,加在非线性元件上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就行是相反的,

叠加原理 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实验报告材料》受控源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电路分析_________ 专业班级:_微电子14001班 _ 姓名:___刘盛意_,殷俊______ _ 学号:_14160600105,14160600119_____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报告注意事项 1. 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认真书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步骤,未预习或预习 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准参加实验; 2. 实验完毕,必须将结果交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将计算机正常关机、将 仪器设备、用具及椅子等整理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3. 按照实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4. 当实验报告写错后,不能撕毁,请在相连的实验报告纸上重写; 5.实验报告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该次 实验以0分计; 6. 无故缺实验者,按学院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7. 课程结束后实验报告册上交实验指导教师,并进行考核与存档。

实验项目(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 —预习报告 项目 名称实验一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 实验 目的 及 要求 l.学习使用基本电学仪器及线路连接方法。 2.掌握测量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基本方法及一种消除线路误差的方法。 3.学习根据仪表等级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及计算仪表误差。 100mA量程,0.5级电流表最大允许误差mA 5 . % 5 . mA 100= ? = ? m x,应读到小数点后1位,如42.3(mA) 3V量程,0.5级电压表最大允许误差V 015 . % 5 . V 3= ? = ? m V,应读到小数点后2位,如2.36(V) 4.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种类型受控源的线路原理。 5.测试受控源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 实验 内容 及 原理 1、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的电路符号及其等效电路如图A所示。运算放大 器是一个有源三端器件,它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若信号从“+”端输入, 则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故称为同相输入端,若信号从“-”端输入,则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故称为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 U O =A O (U P -U n ) 其中A O 是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在理想情况下,A O 与运放的输入电阻R 1均为无穷大,因此有 U P =U n i P =U P /R iP =0 i n =U n /R in =0 这说明理想运放具有下列三大特征: (1)运放的“+”端与“-”端电位相等,通常称为“虚短路”。 (2)运放输入端电流为零,即其输入电阻为无穷大。 (3)运放的输出电阻为零。 以上三个重要的性质是分析所有具有运放网络的重要依据,要使运放工作,还须接有正、负直流工作电源(称双电源),有的运放也可用单电源工作。

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阻元件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有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之分。实际电路中很少是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平移动”电路,而非线性器件却常常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把交流信号变换成直流量,在电路中起着整流作用。 万用表的欧姆档只能在某一特定的U和I下测出对应的电阻值,因而不能测出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一般是用含源电路“在线”状态下测量元件的端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进而由公式R=U/I求测电阻值。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符合欧姆定律U=RI,其阻值不随电压或电流值的变化而变化,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图1-1 元件的伏安特性 2.白炽灯可以视为一种电阻元件,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差几倍至十几倍。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即对一组变化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所得U/I不是一个常数,所以它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如图1-1(b)所示。 3.半导体二极管也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1(c)所示。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它的正向压降很小(一般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剧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几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发光二极管正向电压在0.5~2.5V 之间时,正向电流有很大变化。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殊,如图1-1(d)所示。给稳压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电流将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维持恒定,不再随外加反向电压的升高而增大,这便是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稳压特性。实际电路中,可以利用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来实现稳压。注意:流过二极管或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不能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否则管子会被烧坏。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组长:曹波组员:袁怡潘依林王群梁泽宇郑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加深对“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中可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②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③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三、实验准备 ①仪器准备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V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导线

②实验电路图设计简图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仪器总电源,连通整个电路,分别用导线给电路中加上直流电压U1=15v,U2=10v。 2、先大致计算好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调好各电表量程。 3、依次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 AB、U BE、U ED,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4、再换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I2、I3,并记录好电流读数。 5、然后断开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6、然后断开电压U1,接通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7、实验完毕,将各器材整理并收拾好,放回原处。 实验过程辑录 图1 测出U AB= 图2 测出电压U BE=

受控源实验报告

受控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类受控源的线路原理,测试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加深对CCCS,CCVS,VCVS,VCCS特性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 VICTOR VC890D万用电表、面包板、CPC-型电路基础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 受控源具有电源的特性,他同独立电源一样能对外提供电压或电流,但它与独立电源的区别是它的输出量受控于输入量,即受控于电路的其它部分的电压或电流。独立电源可以看作是一个二端电阻器,它总是非线性的,而受控电源可以是线性定常的、时变的,也可以是非线性定常的、时变的。由于系数α、g、μ及r是常数,所以由它们表征的受控源是线性定常元件。受控源可分为以下四类:CCCS,CCVS,VCVS,VCCS。 四、实验步骤 1、在电路实验箱上搭建电压源控制电压源相关的实验电路。 2、调节电压旋钮,改变输入电压的值,测出输出电压的值。 3、在电路实验箱上搭电压源控制电流源的相关实验电路。

4、首先先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把万用表调至电流档,测量电流I2的大小并记录。 五、实验图和数据 1.电压控制电压源 1. U0(V)0.1 0.2 0.3 0.4 0.5 U1 (V) 0.237 0.420 0.610 0.822 10.03 U0和U1相差2倍关系 2.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R1 50 100 200 500 1000 i 0.308 0.306 0.306 0.306 0.307 R1的改变不影响i的值 结论:实验表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值都不会被外电路改变,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 四、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受控源,受控源是电子器件抽象而来的一种模型,它是表明电子器件内部发生的物理现象的一种模型,用以表明电子器件的“互参数”或电压、电流“转移”的一种方式而已。第一种它起着线性放大器的作用。

实验二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项目的建立和管理; (2)掌握原理图图纸参数的设置、原理图环境参数的设置; (3)掌握元器件库的装载,学会元器件、电源、接地、网络标号、总线、输入/输出端口、节点等电路元素的选取、放置等操作; (4)掌握电路元素的参数修改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 在Altium Designer 10中,根据不同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的项目文件,分别是:PCB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PCB;FPGA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FPG;库文件,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设计的不同,其后缀有SchLib和PcbLib 两种。在我们实验中均建立一个PCB项目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文件\工程\PCB Project”,建立一个空的项目文件后的项目工作面板;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2、新建原理图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Schematic”,在刚才建立的项目中新建原理图,默认的文件名为Sheet1.SchDoc。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3、设置原理图选项 (1)图纸参数设定: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方块电路选项”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2)填写图纸设计信息: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参数”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3)原理图环境参数设置:执行菜单命令“工具\设置原理图参数”,系统将弹出“喜好”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左边树状图中选择原理图选项,此选项组中有12个选项卡,它们分别是原理图参数选项、图形编辑参数选项、编译器选项、导线分割选项、默认的初始值选项和软件参数选项等,分别用于设置原理图绘制过程中的各类功能选项。

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微电子技术系)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06月15日 实验一基本电路图的Hspice仿真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Cadence软件画电路图。 2.用Cadence软件导出所需的电路仿真网表。 3.对反相器电路进行仿真,研究该反相器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 Hspice软件、Cadence软件、服务器、电脑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激励源:直流源、交流小信号源。 瞬态源:正弦、脉冲、指数、分线段性和单频调频源等几种形式。 分析类型:分析类型语句由定义电路分析类型的描述语句和一些控制语句组成,如直流分析(.OP)、交流小信号分析(.AC)、瞬态分析(.TRAN)等分析语句,以及初始状态设置(.IC)、选择项设置(.OPTIONS)等控制语句。这类语句以一个“.”开头,故也称为点语句。其位置可以在标题语句之间的任何地方,习惯上写在电路描述语句之后。 基本原理:(1)当UI=UIL=0V时,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时|UGS2|> |UTP|,所以V2导通,且导通内阻很低,所以UO=UOH≈UDD,即输出电平. (2)当UI=UIH=UDD时,UGS1=UDD>UTN,V1导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时UO=UOL≈0,即输出为低电平。可见,CMOS反相器实现了逻辑非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adence软件,画出CMOS反相器电路图,导出反相器的HSPICE网表文件。 2.修改网表,仿真出图。 3.修改网表,做电路的瞬态仿真,观察输出变化,观察波形,并做说明。 4.对5个首尾连接的反相器组成的振荡器进行波形仿真。 5.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 输入输出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dc vin 0 5 1m sweep data=w .print v(1) v(2) .param wp=10u wn=10u .data w wp wn 10u 10u 20u 10u 40u 10u 40u 5u .enddata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wp m2 out in 0 0 nch l=1u w=wn .alter vcc vcc 0 3 .end 图像: 瞬态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print tran v(1) v(2)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20u

《实验分析报告》受控源

《实验报告》受控源

————————————————————————————————作者:————————————————————————————————日期: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电路分析_________ 专业班级:_微电子14001班 _ 姓名:___刘盛意_,殷俊______ _ 学号:_14160600105,14160600119_____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报告注意事项 1. 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认真书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步骤,未预习或预习 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准参加实验; 2. 实验完毕,必须将结果交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将计算机正常关机、将 仪器设备、用具及椅子等整理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3. 按照实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4. 当实验报告写错后,不能撕毁,请在相连的实验报告纸上重写; 5.实验报告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该次 实验以0分计; 6. 无故缺实验者,按学院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7. 课程结束后实验报告册上交实验指导教师,并进行考核与存档。

实验项目(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 —预习报告 项目 名称实验一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 实验 目的 及 要求 l.学习使用基本电学仪器及线路连接方法。 2.掌握测量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基本方法及一种消除线路误差的方法。 3.学习根据仪表等级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及计算仪表误差。 100mA量程,0.5级电流表最大允许误差mA 5 . % 5 . mA 100= ? = ? m x,应读到小数点后1位,如42.3(mA) 3V量程,0.5级电压表最大允许误差V 015 . % 5 . V 3= ? = ? m V,应读到小数点后2位,如2.36(V) 4.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种类型受控源的线路原理。 5.测试受控源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 实验 内容 及 原理 1、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的电路符号及其等效电路如图A所示。运算放大 器是一个有源三端器件,它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若信号从“+”端输入, 则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故称为同相输入端,若信号从“-”端输入,则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故称为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 U O =A O (U P -U n ) 其中A O 是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在理想情况下,A O 与运放的输入电阻R 1均为无穷大,因此有 U P =U n i P =U P /R iP =0 i n =U n /R in =0 这说明理想运放具有下列三大特征: (1)运放的“+”端与“-”端电位相等,通常称为“虚短路”。 (2)运放输入端电流为零,即其输入电阻为无穷大。 (3)运放的输出电阻为零。 以上三个重要的性质是分析所有具有运放网络的重要依据,要使运放工作,还须接有正、负直流工作电源(称双电源),有的运放也可用单电源工作。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付文平学号: 6102215151 专业班级:通信154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 2017.10.31 实验成绩:实验名称: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变化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激励信号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比较甲类功率放大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与特点。 二、实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4、观察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8 号板 1块 4、双踪示波器 1台 四、实验原理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导通角θ<90〇效率可达到80%,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特点: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

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基极偏置为负值,电流导通角θ<90〇,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LC谐振回路。 丙类功率放大器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置电压V BE 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直流分量I EO (≈I CO ) 在射极电阻上产生的压降来提供的,故称为自给偏压电路。当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集电极的输出电流i C 为余弦脉冲波。利用谐振回路LC的选频作用 可输出基波谐振电压v c1,电流i c1 。下图画出了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极与集电极间 的电流、电压波形关系。分析可得下列基本关系式: 式中,V c1m 为集电极输出的谐振电压及基波电压的振幅;I c1m 为集电极基波电流振 幅;R 为集电极回路的谐振阻抗 2 1 2 1 1 12 1 2 1 2 1 R V R I I V P m c m c m c m c C = = = 式中,P C 为集电极输出功率. 式中,P D 为电源V CC 供给的直流功率;I CO 为集电极电流脉冲i C 的直流分量。放大器的效率 1 1 R I V m c m c = CO m c CC m c I I V V 1 1 2 1 ? ? = η

电路分析 等效电源定理 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等效电源定理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宁定理。 Uoc(U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2)短路电流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 (3)等效内阻R0的测量 Uoc R0=──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五、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5-1(a)所示,即HE-12挂箱中“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线路。 (a) (b) 图5-1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宁等效电路的Uoc、R0。 按图5-1(a)接入稳压电源Us=12V和恒流源Is=10mA,不接入R L。测出U O 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 OC时,不接入mA表。),并记录于表1。 表1 实验数据表一 2. 负载实验 按图5-1(a)接入可调电阻箱R L。按表2所示阻值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并记录于表2。 表2 实验数据表二 3. 验证戴维宁定理 把恒压源移去,代之用导线连接原接恒压源处;把恒流源移去,这时,A、B两点间的电阻即为R0,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5-1(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数据记录于表3。 表3 实验数据表三 4. 验证诺顿定理 在图5-1(a)中把理想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移开,并在电路接理想电压源处用导线短接(即相当于使两电源置零了),这时,A、B两点的等效电阻值即为诺顿定理中R0,然后令

2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也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状态。 混沌研究最先起源于1963年洛伦兹(E.Lorenz)研究天气预报时用到的三个动力学方程,后来又从数学和实验上得到证实。无论是复杂系统,如气象系统、太阳系,还是简单系统,如钟摆、滴水龙头等,皆因存在着内在随机性而出现类似无轨、但实际是非周期有序运动,即混沌现象。由于电学量(如电压、电流)易于观察和显示,因此非线性电路逐渐成为混沌及混沌同步应用的重要途径,其中最典型的电路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教授1985年提出的著名的蔡氏电路(Chua ’s Circuit)。就实验而言,可用示波器观察到电路混沌产生的全过程,并能得到双涡卷混沌吸引子。 本实验所建立的非线性电路包括有源非线性负阻、LC 振荡器和RC 移相器三部分;采用物理实验方法研究LC 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与经过RC 移相器移相的正弦波合成的相图(李萨如图),观测振动周期发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 【实验目的】 观测振动周期发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测量非线性单元电路的电流—电压特性;了解非线性电路混沌现象的本质;学会自己制作和测量一个使用带铁磁材料介质的电感器以及测量非线性器件伏安特性的方法。 【实验原理】 1.非线性电路与非线性动力学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只有一个非线性元件R ,它是一个有源非线性负阻器件。电感器L 和电容C 2组成一个损耗可以忽略的谐振回路;可变电阻R V 和电容器C 1串联将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移相输出。本实验中所用的非线性元件R 是一个三段分段线性元件。图2所示的是该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从特性曲线显示中加在此非线性元件上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极性是相反的。由于加在此元件上的电压增加时,通过它的电流却减小,因而将此元件称为非线性负阻元件。 图1非线性电路原理图 图2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 图1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 1121)(1 C C C C U g U U G dt dU C ?--?= L C C C i U U G dt dU C +-?=)(2112 2 (1) 2C L U dt di L -=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00 10,f0=w0/2 =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 * 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实验6-受控源的研究实验报告

第六次实验 ——受控源的研究 智能一班陈明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四种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运算放

大器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受控源是一种非独立电源,它对外也可提供电压或电流,但它与独立源不同,这种电源的电压或电流受电路其它部分的电流或电压的控制。根据控制量的不同,受控源可分为四类种: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当受控源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受控量)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控制量)成正比变化时,受控源是线性的。 三、实验环境/仪器: CPC-1型电路基础实验箱(含μA741芯片),可插在实验箱的导线若干,VICTOR VC890D万用电表一个 附:μA741芯片引脚图: 四、电路图/数据: 1)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简要说明: R1=10KΩ,R2=4.7KΩ,Uin为输入电压,Uout为输出电压 转移电压比(实际):μ=Uout/Uin; 转移电压比(理论):μ=(1+R2/R1)=1.470; 实验数据(实验室): Uin/V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Uout/V 0.149 0.296 0.443 0.591 0.738 μ(实际) 1.490 1.480 1.478 1.478 1.476 μ(理论) 1.470 实验数据(仿真): Uin/V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Uout/V(实际) 0.149 0.296 0.443 0.590 0.737 μ(实际) 1.490 1.480 1.478 1.475 1.474 μ(理论) 1.470 2)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