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26T09:58:13.20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作者:唐朝

[导读] 血脂指的是人体血浆里面的不同中性脂肪,是生命细胞代谢的必需品。

湖南省脑科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以我院100份血脂生化样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组50例。其中常规组的生化样本则应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研究组的生化样本则应用分级检验方法,主要检验的内容包括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B以载脂蛋白A1,对比两组最后的检验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检验结果之后发现HDL、TC、TG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以及LDL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更加准确,与传统拉网式检验对比,成本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分级检验;临床

血脂指的是人体血浆里面的不同中性脂肪,是生命细胞代谢的必需品,血脂水平高低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临床中,血脂生化检验是衡量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就现阶段而言,临床中普遍采用拉网式检验,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昂贵,检验结果达不到理想化的精确度。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项目组合,是检验人员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为血脂生化检验的各种检验项目,灵敏度各不相同,基于此,实施分级检验能得到很好的检验精确度[2]。本次研究以我院100份生化样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检验开展顺利,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100份血脂生化样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其中研究组中24例男性患者样本,26例女性患者样本,年龄22-65岁,平均(48.56±2.21)岁;常规组中25例男性患者样本,25例女性患者样本,年龄23-64岁,平均(48.32±2.63)岁;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研究组则应用分级检验方法,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B以载脂蛋白A1,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拉网式检验,研究组应用分级检验方法,将检验的样本总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检验的内容主要涉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二级检验的内容主要涉及载脂蛋白A1、低密度脂蛋白(LDL),将其归入一级检验内容之下,三级检验内容主要为载脂蛋白B,将其归入低密度脂蛋白(LDL)之下。检验的标准以及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实施,其中三酰甘油(TG)阈值在1-1.5mmol/L,总胆固醇(TC)阈值为1-5.0mmol/L。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三酰甘油(TG)阈值≥1.5mmol/L,或者总胆固醇(TC)显示的阈值≥5.0mmol/L,则需要实施二次检验。如果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果≥3.0mmol/L,则需要实施二次检验,即对载脂蛋白B的阈值进行检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化检验样本结果比较

经过检验之后,主要对两组所检验的阳性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与常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检验结果比对,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偏向西方化,从而致使我国近年来的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三高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3]。大部分的疾病的发生率对血液检验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血脂是生命细胞代谢的必需品,其水平高低也必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临床中,在衡量人们健康状况时,血脂生化检验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就现阶段而言,血脂生化检验的精准度以及灵敏度的要求,随着疾病发生率的升高而逐渐升高[4]。现下临床中,比较普遍常见的就是拉网式检验方法,但是这种检验方法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而且检验的精确度也不怎么理想,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项目组合,是当前检验人员所面临的一大挑战[5]。因为血脂检验的各个检测内容的灵敏度各有不同,基于此,实施分集经验能有效提升检验项目的精确度,同时还能节约成本,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一旦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出现问题,或者是代谢运转发生反常现象,就会使得血液中的多数脂质物质要高出正常水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症[6]。就现阶段而言,血浆中实施检验的主要脂质物质包括了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就因为现下检验技术的制约,临床中,高血脂的表现并不突出,而现有的生化检验设备只能检验处比较简单的项目,难以准确的检验出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

最新检验科实习生出科考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种不是革兰染色的试剂 A. 结晶紫 B.石炭酸复红 C. 95%酒精 D.美兰溶液 E.卢戈碘液 2. 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痢疾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猪霍乱沙门菌 3. 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卢戈氏碘液复染 C.95%酒精脱色 D.酸性复红复杂 E.涂片、固定 4. 进行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不需要: A.酒精灯 B.培养基 C.菌种 D.接种环 E.接种针 5. 致病性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出现的溶血现象是 A. a溶血 B. B溶血 C. 丫溶血 D. S溶血 E. &溶血【B 型题】 A.肉膏汤 B.血琼脂平板 C.糖发酵管 D.SS培养基 E.庖肉培养基 6. 厌氧培养基 7. 基础培养基 8. 营养培养基 9. 鉴别培养基 10. 选择培养基 【填空题】 11. KIA 培养可观察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三种生化反应 12. 抗酸染色常用于鉴别______ ,通常染成_______ 色, 【名词解释】 13. 耐药 14 菌落 【简答题】 15. .何谓产ESBL 株,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 A 型题】 1. 下列哪种方法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被测物 A.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 B.竞争法 C.ELISA 间接法 D.ELISA 捕获法 E.放射免 疫测定法 2. 目前 ELISA 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 A.OPD B.TMB C.5-ASA D.ABTS E.P-NP 3.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C.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D.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E. 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4.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HBsAg 检测阳性 A. 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 B.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 无症状携带 D. HBeAg 阳性者 E.抗-HBs 阳性者 5 .常用于 HIV 感染的初筛实验方法是: A 病毒中和试验 B ELISA C 免疫印迹试验 D 火箭电泳 E 免疫荧光法 6. 目前控制 HCV 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疫苗 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球蛋白E.注射干扰素 7. 关于乙肝病毒e 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B 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是体内有 HBV 复制的指标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名词解释】 9. 肥达氏反应 【简答题】 10. 简述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 临床生化检验出科考试题 【A 型题】 1. 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A .生理 B .饮食 C .药物 D .溶血 E .储存 2. 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是哪种蛋白 A. Cp B. TRF C. AAG D. CRP E. AMG 3. 随机血糖的参考值范围为 A. 2.8 ? 7.8mmol/L B. 3.89 ? 6.11mmol/L C. 4.5 ? 5.9mmol/L D. 7.0 C.对献血者进行抗HCV 筛查 D.注射丙种 【填空题】 8. ELISA 中三种必要试剂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血清脂类测定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1.胆固醇测定 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反应)法。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2.甘油三酯测定

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甘油三酯(mmol/L)=[0.98×总甘油(mmol/L)]-0.07(mmol/L)。 这一校正系数也仅适用于健康人,对临床病人并不一定适用。据报道,血清样品的游离甘油一直是个未知数,无法测准。为此,目前临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时,基本上未考虑游离甘油,因为其含量很少,暂且忽略不记。甘油三酯测定的参考物,推荐三油酸甘油酯和三软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1,W/W),此参考物适用于化学法。在酶法测定中,仍以高纯度的三油酸甘油酯为参考物。 3.磷脂测定 血清磷脂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脑磷脂和其他少量磷脂。如需要分别检测各种磷脂,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目前,临床仅测定血清磷脂总量。血清磷脂总量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方法和酶法两大类。化学法是以磷脂中的磷为定量依据,因为每磷脂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磷酸根,故将

生化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0-40I/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 小时开始升高,2-4 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 增高 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11、球蛋白(GLO) 正常参考值15-35g/L 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12、白/球比值(A/G) 正常参考值1.00-2.50。 减低: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 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13、血糖(GLU) 正常参考值3.4-6.2 mmol/L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 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14、前白蛋白(PAB) 正常参考值170-420mg/L 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和检测机体营养不良的指标。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胶原病、肾变病等。降低:急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蛋白吸收不足等。 15、羟丁酸脱氢酶(HBDH) 正常参考值90-250IU/L 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 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 周左右。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生物化学检验题库 二版大专

生物化学检验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抗凝 二、填空题 1.是目前临床上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常规方法,其成人参考范围 是。 2.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是。 3.正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___________,如比值小于1称为___________,表明 _____________。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方有、、、。 5.C-反应蛋白测定的免疫化学方法 有、、、。 6.肝硬化时血清、、和等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7.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 和。 三、选择题 1.普通血清管的头盖颜色为 A. 红色 B. 黄色 C. 紫色 D. 绿色 E. 黑色 2.24小时尿蛋白测定时常用的防腐剂是 A.浓盐酸B.甲苯 C.冰醋酸D.麝香草酚 E.甲醛 3.以下关于羊水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是产前诊断的良好材料 B.从羊水成分的变化可以了解胎儿的成熟度,有否先天性缺陷及宫内感染 C.应掌握好羊水分析的指征及穿刺技术,在妊娠16周羊水达到200ml以上才能进行 D.由临床医生行羊膜穿刺术取得 E.一次取量一般为100~200ml 4.血糖测定常用的抗凝剂为 A. 肝素盐 C. 枸橼酸钠 D.草酸盐 E. 草酸钾/氟化钠 5.以下那个是导致分析前误差大的原因( A. 初诊错误 B. 标本错误 C. 分析错误 D. 结果报告错误 E. 操作误差

四、简答题 1.普通静脉采血时造成体外溶血的因素有哪些 五. 论述题 1.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如何做好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转运传染性标本怎样对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抗凝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二、填空题 1.双缩脲法60~80g/L 2.白蛋白α2-巨球蛋白 3.~1 蛋白倒置肝功能损害严重 4.染料结合法盐析法电泳法免疫化学法 5.免疫扩散法放射免疫法免疫浊度法酶联免疫测定法 6.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α1-脂蛋白 7.酚试剂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选择题 1.A 2.B 3.E4.E 5.B 四、简答题 1.答: 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 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 于剧烈等。 五. 论述题 1.①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若不能立即分离血清或血浆,应将标本置于室温或37℃水浴箱内,不能将血液标本直接放入4℃冰箱,以免发生溶血;对不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脂血或胆红素血,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供医生参考。尿液、脑脊液或胸腹水等标本常需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②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时,一般应放于4℃冰箱,标本存放时应加塞。 ③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若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或欲将标本送到上级部门或检验中心进行分析时,应将标本装入试管密封,再装入乙烯朔料袋,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④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标本,要注明标识;标本用后均要做消毒处理,盛标本的器皿要消毒处理或毁型、焚烧。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ok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 一. 血脂血糖 1.胆固醇 (1)方法学:胆固醇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胆固醇酯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SPAS,R2-胆固醇氧化酶,4-氨基安替比林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1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1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1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胆固醇”->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3μL于比色盘的1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胆固醇 R1试剂250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胆固醇 R2试剂125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②注意主程序界面的试剂盘的温度变化,一旦持续增高,则考虑冷冻剂问题,予以更换。 ③保证样品的良好待检状态,样本为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若当时不能检测则可2℃~8℃冷藏保存。过度溶血的宜重新取血,若无法重新取血的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脂血的样本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并且稀释后再行检测,黄疸的应先做空白对照,再行检测并将结果减去空白对照后再行出单。 ④每日跟随样品进行质控检测绘出质控图,观察质控值是否在2SD以,3SD为失控限,以便据此观察机器与试剂的状态是否在控。 ⑤注意试剂的效期问题,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变质,保证试剂在有效期使用。避免接触眼睛、皮肤与衣物,若接触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受害部位或衣服,擦拭干净接触的物品,以免中毒或损坏衣物。 2.甘油三酯 (1)方法学:甘油三酯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甘油-3-磷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激酶,4-氨基安替比林 ,R2-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ESPAS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2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2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2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甘油三酯”->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4μL于比色盘的2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甘油三酯 R1试剂250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甘油三酯R2试剂125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临床生化检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均值(X)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X±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名称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名称、缩写及组合情况

注:ADA,腺苷脱氨酶; PA,前白蛋白; MYO,肌红蛋白; FRA,果糖胺; LPS,脂肪酶; CHE,胆碱酯酶; P-AMY,胰腺淀粉酶; 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套餐组合模式 肝功能检测项目: 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 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 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 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 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 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 胰腺疾病检测项目: 淀粉酶、脂肪酶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D-二聚体 风湿三项: 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 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 其他项目: 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补体C4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 朱英丽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朱英丽 发表时间:2019-03-20T16:34:22.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朱英丽 [导读] 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传染分院 15511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血脂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验准确性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拉网式检验方法;分级检验方法;检验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rading test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Methods:158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7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ested by pull-net tes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ested by grading test. The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positive rate of blood lipid index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and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LDL-C,APOA-1 and APOB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Grading tes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 blood lipid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Key words: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pull-net test method;grading test method;test effect 血脂生化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诊治,提升血脂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运用不同的生化检验方法,探讨拉网式检验方法和分级式检验方法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的血液样本中,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53±1.09)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45±1.13)岁。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包括:运用酶法检测TC、TG、HDL-C检测方法为直接法-选择抑制法,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LDL-C,而APOA-1、APOB则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将血脂的指标进行分级,其中1级、2级、3级的检测项目分别为(TC、TG、HDL-C)、(LDL-C和APOA-1)、(APOB)。具体操作为先进行1级检测,当1级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再进行下一级检测,若1级检测值未超过阈值则不进行下一级检测。其中TC、TG、HDL-C、LDL-C、APOA-1、APOB的标准值分别为0~5.2mmol/L、0~1.7mmol/L、1.15~ 2.6mmol/L、0~ 3.4mmol/L、0.80~2.36g/L、0.6-1.2g/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记录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记录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 观察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分别为(3.71±0.92)mmol/L、(1.08±0.55)mmol/L、(1.37±0.48)mmol/L;对照组分别为(3.53±0.88)mmol/L、(1.01±0.42)mmol/L、(1.47±0.58)mmol/L。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分别为(3.07±0.72)mmol/L、(0.88±0.23)g/L、(1.29±0.33)g/L;对照组分别为(2.26±0.66)mmol/L、 (1.18±0.33)g/L、(0.94±0.27)g/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阳性率 对照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的阳性率分别为55.70%(44/79)、31.65%(25/79)、13.92%(11/79);观察组分别为60.76%(48/79)、32.91%(26/79)、12.66%(10/7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的阳性率分别为74.68%(59/79)、12.66%(10/79)、36.71%(29/79);对照组分别为54.43%(43/79)、1.27%(1/79)、15.19%(12/79),对照组的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血脂生化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的判断体内血脂的代谢情况以及部分疾病,可以通过血脂的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治,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测结果 [2]。常用的血脂生化检测为拉网式检测,但此方式检测的时间长、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且浪费医疗资源[3]。分级检测法则是根据检测指标的灵敏程度对其分级,使各个等级的检测相关联,可有效的排除异常结果,减少了检测项目,使检测时间减少,也降低了检测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C、TG、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LDL-C、APOA-1、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与拉网式检验方法比较,分级检验的方法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仪器,尤其是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生物化学分析的质和量获得了精确的保证,标志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已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血脂和心肌酶的生化检验在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血脂生化检测 1 甘油三酯(GPO-PAP法) 1.1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属于脂类,它是从食物中吸收和由碳水化合物内源性产生而获得。测定甘油三酯对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油三酯升高见于:①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②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③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酒精中毒。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状腺亢进等。 1.2 测定原理 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甘油与试剂中的ATP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甘油-3-磷酸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参与Trinder’s反应,生成醌亚胺色素。该色素在规定波长处有特异吸收,且该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测定样本与标准品经上述反应生成色素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可以计算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①甘油三酯+H2 LPL 甘油+脂肪酸 ②甘油+ATP GYK 甘油-3-磷酸+ADP G3O ③甘油-3-磷酸+O2 羟磷酸++H2O2 ④H2O2+显色剂+4-AA POD 醌亚胺色素+H2O 注:LPL、GYK、G3O、POD分别为脂蛋白酯酶、甘油激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干粉试剂使用DHBS作为显色剂,采用52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双试剂使用2,4-二氯酚为显色剂,用50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单一试剂使用TOOS为显色剂,采用540 nm波长比色测试。 2 血清总胆固醇(CHOD-PAP法) 2.1 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CHOL)的含量,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高脂血症,胆固醇的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①家族性高TC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2.2 测定原理 TC测定方法种类繁多,化学方法大都用有机溶剂提取血清中的TC,用特殊试剂显色,然后比色测定。主要显色反应有Liebermann-Burchard(L-B)反应及高铁-硫酸反应等两类。这些方法须用腐蚀性的浓酸试剂,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准确测定有赖于从血清中提取胆固醇,并对抽提液进行纯化。因此操作步骤多,不适于常规应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脂类测定标准化实验室所审定的ALBK法,由于抽提液中基本上不存在L-B反应的干扰物,结果准确,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此法虽然不很复杂,但也不易准确掌握。现在还有少数实验室应用L-B试剂直接显色法、邻苯二甲醛法等,准确性差,已在淘汰之列。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2017版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 生化指标是临床上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类、糖代谢、心肌类、特定蛋白、胰腺类及电解质等方面,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类、多糖、脂质及多种离子等,为临床医生的确诊和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生化指标项目繁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了最具临床意义的生化指标。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指标参考区间并不统一,故在此没有列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误导。 肝功能检查指标临床意义 指标名称缩写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可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 肌炎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中AST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中毒性肝炎时可更高。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 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血清转氨酶增高程度 与病变程度平行。 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 结果。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 T 急性肝炎时多小于1;慢性肝炎多大于1;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严重肝细胞坏死时,A ST/ ALT 比值升高。 比值为0.31~0.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 衰竭而死亡。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ST线粒体同工酶ASTm来自线粒体者为ASTm,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Ts,肝细胞坏死时ASTm 显著升高。 ASTm 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 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 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 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若同时有肝细胞损害 则可更高。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慢性肝病尤其ALT 无 明显升高,ASTm 处于高值者,应疑及肝癌。 谷胱甘肽S转移GST测定GST 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当GST 活性下降2017-11-20CACLP体外诊断资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下列可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A升高 B降低 C不变D无法确定4.脑组织主要以什么为能源供给:A葡萄糖 B氨基酸 C蛋白质 肪 高 高 低 糖 B 正常 在 脏 体 C胰脏 D肾脏8.胆固醇可转化为下列化合物,但除外: A胆汁酸

B维生素D 3 C雄激素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血浆中催化脂肪酰基转运至胆固醇生成胆 B4 5 C20 D10 1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 A C、P、S、O B C、H、S、O C C、H、O、N D C、P、O、N 种 种 种 种 : ﹪ ﹪ ﹪ ﹪15.蛋白质结构中的α-螺旋属于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16.酶活性测定中,对米-曼氏常数(Km)的叙述,那一种是不正确的: 为: A p m o l B U/L C g/L D K a t a l 19.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决定,酶的一个国际单位是指A.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 产物所需的酶量 产物 量 量 mol 量 2 种 种 种 种21.胆红素主要由下列何种物质分解代谢产生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氨基酸22.肝中参与胆红素生物转化的主要物质是 A甘氨酰基B乙酰基 25.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 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D以上都不对26.既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离子是:A钙离子 子 子 子 .α C反 白 白C.甲胎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素蛋白D.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蛋白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