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介绍

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介绍

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介绍

导语:想要拥有一个健康身体,饮食是关键,有很多人在饮食上都是比较随意,这样对自身健康没有任何帮助,而且随意的选择一些食物,也是会引发身体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身体,饮食是关键,有很多人在饮食上都是比较随意,这样对自身健康没有任何帮助,而且随意的选择一些食物,也是会引发身体多种问题出现,常见就是营养不良,有很多女性都有这样情况,这就是错误饮食造成,同时饮食没有规律,也是很容易出现这样情况,那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怎么回事呢?

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食品),生命在于营养。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可以说是“吃”出来的。是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民和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就跟得上了?不一定,这里在在一个均衡营养与健康饮食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营养,因为营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关系整个民族的问题。

一项资料表明,中国40岁以上的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但40岁以下的则不如日本。究其原因,则是日本在二次大战后,食物严重缺乏,但后来经济发展了,特别重视营养,而且对均衡营养认识比较高。经济提高了,并不等于营养就好了。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人数,高于任何传染病。有资料显示,因为身体不好而导致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意识不高,营养知识不够。认为人饿了就吃,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认为吃饭也是一门科学。

营养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健康食品),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没有不好的食物,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论文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后体会 民以食为天,我们人生于世,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吃!可以见得食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机体运动或者思考都需要能量,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但是,仅仅获取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人体,体内的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得我们健康正常的生活。这些对人体密不可分的物质我们称之为营养。 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过程,即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延年益寿的综合过程。平衡营养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不可一味摄取单一的营养素,也不可毫不选择的摄取各种营养素,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平衡。我们人体的构成大致可以总结 为: 不难得看出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必需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通过合理膳食而获得。营养因素对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晚年的健康状况更为密切。营养良好的人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之目的。营养学家建议: 1、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以提高膳食蛋白质数量和质量,但要防止过剩。 2、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结构,增加鸡和鸭等禽类、水产品和乳类的摄入量,防止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过剩。 3、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量,以改善膳食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 4、稳定粮食的摄入量,保持我国"五谷为养"的优良传统,但要限制蔗糖摄入量,目前可以纽特健康糖代替蔗糖,防止热量摄入过多。 5、保证蔬菜摄入量,最好每人每天能摄入各种蔬菜500克左右,以确保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来源。 6、食用菌应纳入膳食结构,因其所含蛋白质高,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饮食与营养”教学案例

“饮食与营养”教学案例 1、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情境的创设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境,融洽交流的人际关系,诱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会健康地生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有关的营养学知识。而学生在选择三餐食谱时往往仅从习惯和爱好上选择,缺乏相关的营养学知识。有关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鉴定,学生还不具备相关的物理化学的知识。本节课采用魔术游戏(鉴定淀粉、脂肪、蛋白质)、探究实验(探究常见食物主要成分)、开放性讨论(如何科学选择牛奶)、交流互评(今天我当家)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营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这种设计既有利于激发探究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参与有关个人和社会决策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鉴定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2)举例说出淀粉、脂肪、蛋白质较多的常见食物 能力目标: (1)通过食物中营养成分鉴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能力。 (2)通过常见食物成分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在讨论、交流、评价中,学会尊重、欣赏同伴,形成良好品质,不断完善自我。 (2)通过活动学会健康地生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参与有关社会决策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 (1)★探究食物成分鉴定方法; (2)▲分析常见食物主要成分,归纳总结含淀粉、脂肪、蛋白质较多的常见食物

4、教学难点:★探究食物成分鉴定方法 5、课前准备: ①小魔术“白纸显字”检验淀粉 魔术演示:事先用淀粉液在备用白纸上写字(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并晾干 备用、胶水、喷壶(碘液) 学生实验:每组两支试管(A淀粉液和B清水)、滴瓶(碘液) ②小游戏“区别生熟鸡蛋”检验蛋白质——学生分组探究 生、熟鸡蛋若干烧杯抹布废液桶 ③利用生活常识检验脂肪——学生设计方案并验证 烧杯A(色拉油)、滴瓶B(清水)、烧杯、滤纸 ④检验常见食物主要成分——学生实践活动 瓷板20块、碘液、小馒头、米粒、马铃薯块、火腿肠检验淀粉,滤纸、葵花子仁、熟花生仁检验脂肪 6、教学过程: 6.1导入课题 从民以“?”为天,“胖墩与豆芽”图片对比导入课题《饮食与营养》(多媒体)。 6.2★探究食物成分鉴定方法(重点及难点) 6.2.1小魔术“白纸显字”探究淀粉的检验方法。 教师提示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设问“今年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 什么?”引入小魔术“白纸显字”(事先准备好用淀粉液写上“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的白纸,课堂上用碘液喷洒使白纸显字)。 学生进行对照实验(A试管装淀粉液,B试管装清水)揭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魔术真相。 学生概括“淀粉的鉴定方法”(屏幕显示)。 6.2.2区别生熟鸡蛋——“摇一摇转一转比一比想一想” 学生通过“把鸡蛋抓在手上摇一摇和放在桌上转一转”的方法自主探究“生熟鸡蛋的区别方法”。 学生交流判断的依据(生鸡蛋内呈液态有流动性,熟鸡蛋内呈凝固态重心稳定)并能表达清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熟变化的原因,从而得出“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教师补充说明蛋白质的其它一些鉴定方法(屏幕显示)。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的定义:从化学角度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 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 贮藏与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 影响的科学。 2、食品化学的分类:㈠根据研究内容分为:食品营养化学、食品色 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工艺化学、食品物理化学与食品 有害成分化学㈡根据研究对象分为:食品碳水化合物化学、食品 油脂化学、食品蛋白质化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维 生素化学、食品矿质元素化学、调味品化学、食品香味化学、 食品色素化学、食品毒物化学、食品保健成分化学。 3、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1、确定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 与品质等重要特性2、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各类化学与生物化 学反应的步骤与机制3、确定影响食品品质与安全性的主要因 素4、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动力学行为及其环境因素 的影响 4、食品分析的定义:对食品中的化学组成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 因素的研究与探讨食品品质与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5、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㈠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㈡食品添加剂的 检验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㈣食品新鲜度的检验㈤掺假 食品的检验

6、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㈠感官分析法(所使用的感觉器官 不同,感官检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听觉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分析或 描述性检验法)㈡理化分析法(根据原理与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 为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⑴光学分析法⑵电化 学分析法⑶色谱分析法)㈢微生物分析法㈣酶分析法 第二章食品成分及其结构与性质 1、生物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 维生素、矿物质与水。 2、自由水: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的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 这部分水主要靠毛细管力维系,称为游离水或体相水。 3、结合水: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就是食 品中与非水成分结合的最牢固的水。水通过氢键与大分子结合 的那部分水又称为束缚水,通过氢键与离子结合的那部分水又 称为离子化水。 4、单分子层水: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强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 基等直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在-40℃下不结冰,也 不能为被微生物利用。一般来说,食品干燥后安全贮藏的水分含 量要求即为该食品的单分子层水。 5、多分子层水:单分子层水之外的几个水分子层包含的水,这部分 水占据单分子覆盖层旁边未覆盖的非水物表面位置以及单分子 覆盖层外位置。

合理膳食的四种营养平衡

合理膳食的四种营养平衡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那么,究竟应该吃什么呢?这里面就有一个食物的配比关系,即在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膳食营养供给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也就是“膳食平衡”的概念。 平衡膳食是指同时在四个方面使膳食营养供给与生理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即:氨基酸平衡,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酸碱平衡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 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体所需8种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评分:人奶100、鸡蛋100、牛奶95、黄豆74、大米67、花生65、小米63、小麦53、芝麻50。 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被称之为完全蛋白质。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人奶、鸡蛋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 而多数食品均为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质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协调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物类与豆类混食,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给机体提供能量,故被称为能量营养素。当这3种物质摄入适当时,各自的特殊作用方可发挥并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种情况称之为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摄入量的合适比例为6.5:1:0.7,其在人体内经过生理燃烧后,分别给机体提供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即称为能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利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可促进健康长寿。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手段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在宫廷里已配有专门从事皇家饮食的“食医”,即专门进行饮食调养的医生。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合理膳食可谓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基石。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粘也不稀。 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饮食过度会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中瘤,如乳腺癌、结肠癌症等,不仅严重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饮食中长期养素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怀孕期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甚至畸形。 总之,饮食得当与否,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而且影响后代的健康。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从营养和卫生两方面把好“病从口入”关,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对预防疾并增强抵抗力的需要,而且可预防疾并增强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锌、硒、钙、镁等可增加人体免疫细胞数量的物质。 观现今大学生的饮食状况,能够做到合理膳食的真所谓是寥寥无几。虽然学校开设了多个食堂,但很多同学还是喜欢在学校外面就餐。有的同学在宿舍不想出门,干脆就叫外卖,且不按时就餐。这都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第一,营养不均衡。食物不稳定,不能保证每天最基本的营养摄入,易导致营养不良。第二,饮食不卫生。学校外面的餐馆卫生条件无保障,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等。此外,不按时就餐,不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民以食为天”,吃对了,吃好了,身体才会健康。营养需要平衡,膳食贵在合理。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呈现增加趋势,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在减少,导致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明显上升。 那么合理膳食究竟该怎么做呢?其实,只要补足“缺乏”的,减少“过剩”的,达到营养均衡,健康就能“唾手可得”。而到底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算是营养均衡呢? 实际上许多人对各种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价值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吃精粮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营养供应,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根据专家的意见,人在一天之内应吃齐4类食物,即五谷、蔬果、乳类和肉类,这4类食物为人体提供每天需要的7大养分,包括水分、糖类、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因此,这4类食物合称“均衡的食物”。如果我们平时能完整均衡地摄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避免疾病侵袭。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如何合理调配膳食提出了科学的方案。推荐的成年人每日合理膳食方案从塔底到塔尖分别为:谷类300克~500克;蔬菜类400克~500克、水果类100克~200克;畜禽肉类50克~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克~50克;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25克。

关于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教案

关于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合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 教学难点: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1、你刚出生时有几斤重?现在有多重?所增加的这部分物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2、人体有什么活动?人体内部又有什么活动?人体运动的能量来自何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结论: (1)、食物提供长身体的材料; (2)食物提供身体活动的能量。 过渡: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素才

能保证生长发育和维持代谢平衡的需要,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呢? (二)介绍几种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棗糖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缺糖的害处。 问:盲目减肥有什么害处? 板书:缺糖--发#from 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来自学优网 end#育不良多糖--疾病(肥胖) 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文章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出自! 2.蛋白质 小组齐读第四自然段。 蛋白质棗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对身体的生长和体质的增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类、鱼类、牛奶、瘦肉和豆类等。 讨论:如果蛋白质供应不足会有什么后果? (引起发育迟缓,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小结:(强调不能偏食,要平衡膳食。)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钙--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铁--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碘--维持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和组织中酶的活性。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其神经心

食品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 2、食品化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水 3、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生物组织的冷冻速率比解冻速率更快? 4、净结构破坏效应: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破坏效应(net structure-breaking effect),如:K+、Rb+、Cs+、NH4+、Cl- 、I- 、Br- 、NO3- 、BrO3- 、IO3-、ClO4- 等。这些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能阻碍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更大。 净结构形成效应:另外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形成效应(net structure-forming effect),这些离子大多是电场强度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或多价离子。它们有助于形成网状结构,因此这类离子的水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的小,如:Li+、Na+、Ca2+、Ba2+、Mg2+、Al3+、F-、OH-等。 从水的正常结构来看,所有离子对水的结构都起到破坏作用,因为它们都能阻止水在0℃下结冰。

5、水分活度 目前一般采用水分活度表示水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结合程度。 aw=f/f0 其中:f为溶剂逸度(溶剂从溶液中逸出的趋势);f0为纯溶剂逸度。 相对蒸气压(Relative Vapor Pressure,RVP)是p/p0的另一名称。RVP与产品环境的平衡相对湿度(Equilibrium Relative Humidity,ERH)有关,如下: RVP= p/p0=ERH/100 注意:1)RVP是样品的内在性质,而ERH是当样品中的水蒸气平衡时的大气性质; 2)仅当样品与环境达到平衡时,方程的关系才成立。 6、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函数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来表示: dlnaw/d(1/T)=-ΔH/R lnaw=-ΔH/RT+C 图:马铃薯淀粉的水分活度和温度的克劳修斯-克拉贝龙关系 7、食品在冰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①在冰点以上,食品的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并且主要与食品的组成有关;而在冰点以下,水分活度仅与食品的温度有关。 ②就食品而言,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的意义不一样。如在-15℃、水分活度为0.80时微生物不会生长且化学反应缓慢,然而在20℃、水分活度为0.80 时,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地生长。 ③不能用食品在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在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同样也不能用食品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 8、水分吸附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用来联系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以每单位干物质中的含水量表示)与其水分活度的图,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曲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MSI)。 意义: (1)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3)了解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相对蒸气压(RVP)的关系; (4)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5)对于要求脱水的产品的干燥过程、工艺、货架期和包装要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9、MSI图形形态

均衡营养健康成长

均衡营养,健康成长 5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学生营养日”。 营养不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具有不可逆性,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损失是未来难以弥补的。 有数据表明我国11岁~14岁的青少年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2~3厘米。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惠及2600万农村学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有人称之为“3元餐补”计划。 我国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堪忧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太原市区以及郊区农村几所中小学校了 解到,虽然现在学生的营养状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隐忧,比如,城市中小学学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并且爱吃零食及偏食、挑食,常吃“洋快餐”和乱吃保健品等。而在记者采访到的学校门口,几乎无一例外地有四个以上的零食地摊,还不包括跟前的副食小店,每到一下课,几乎每个小摊上都会聚集着蜂窝般的孩子,其中只有20%左右的家长会制止孩子的购买行为。营养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城市学生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而据记者采访到的市民王女士说,由于她平时工作忙,所以儿子小路的早餐大都是随便给点钱“自行解决”,到了晚上,王

女士则会给孩子准备丰富的晚餐,尤其会摄入过量的肉食。而专家对此则介绍:像小路这种情况在城市中较为普遍,早餐不吃、午餐对付、晚餐过剩、吃零食严重,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而农村学生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8岁的小虎是奶奶帮着看大的,因为环境有限,小虎更多的吃饭内容就是跟奶奶一起吃挂面,对于菜啊鸡蛋啊牛奶啊肉啊什么,小虎很少能够品尝到,所以,8岁的小虎升高只有1.1米。由于农村家长的营养意识普遍还停留在自生自长的传统观念上,因此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更令人担忧,据有关数据显示: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达到23.9%和29.5%,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营养专家说: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低,我国20岁以下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6%~29%。特别要提醒的是,中学生学业负担重,饮食不重视,导致营养状况不如小学生;城市学生因生活水平高,学生偏食严重,多吃高热量的巧克力、饼干等,同样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营养过剩;而农村学生奶制品以及肉食类营养的缺乏也是营养不良的体现。 青少年营养状况: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 学生家长张艳艳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谈到孩子的合理膳食,她对记者说:“我认为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早上吃好,关键

《食物与营养》教学设计

《食物与营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对“食物”、“营养”提出相关的问题,能借助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能用教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对食物营养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是人类需要的一些营养;了解这些营养的来源;知道营养缺乏会影响人体健康;不但知道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也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3、对食物和营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培养尊重科学的品质;在探究过程中,与他人愿意合作,愿意交流;乐于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瘦肉、肥肉、油菜(菠菜)馒头、米饭芝麻、花生、熟鸡蛋、蜡烛、细铁丝、(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碘酒、滴管、淀粉。 教学重点:各种营养物质检验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寻找答案→ 激发新疑,探索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再激新疑。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调动学生的情绪:随音乐幸福拍手歌做动作。 一、导入: 同学们你幸福吗?快乐吗?那就让我们拍起幸福的手唱起幸福的歌。可是有的孩子却没有我们这样幸运(出示课件:非洲难童)看到他你想说些什么?(生答)他为什么会这样呢?(生答:缺食物,缺营养)教师相机板书:“食物营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与营养”方面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关于食物与营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广泛的提问题)师引导,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对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人体需要哪些营养很感兴趣。 2、课下同学们都搜集了食物与营养方面的资料,谁知道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生答:教师引导说出怎样知道的,并板书相应的营养名称) 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 3、食物中所含有的这些营养,也正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如果人缺了这些营养会怎么样呢? (生答:教师引导知识的来源)

饮食与营养的相关教案

饮食与营养的相关教案 【篇一:苏科版生物七上第一节《饮食与营养》word 教案一】 第1节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资料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馒头,载玻片,碘酒,蛋清,开水,烧杯,花生,白纸 学生准备: 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展示一幅美食图片)在这张图片中展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一些食物,你 知道这些食物是由什么东西做成的吗? 学生:??? 教师:我们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要吃饭,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为什 么要吃饭呢?挑食的习惯好不好? 学生:??? 教师:很多同学每天都是吃家长准备好的饭,假如今天由你当家,你会选择哪些食物,安排

好全家的三餐饮食?你可以从下面的图中选择需要的食物,将它们 拉到圆环中。(课件中展示flash动画,请一些同学选择自己需要 的食物拉到圆环中,其他同学每人发一 张白纸,把选择的食物写在纸上) 教师:请你向全班同学介绍你选择的三餐食物,以及选择搭配的理由。 学生:??? 教师:我们每天吃饭并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在吃东西的时候大多 数人都会考虑“我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什么?”,人的生长和生活离不 开食物,我们一日三餐就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食 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阅读课本45页提示的内容) 实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仔细的观察实验的过程。请你说出实 验的现象。 实验材料及过程见课本44页。 实验一:鉴定馒头的主要成分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这说明馒头的主要成 分是什么?)学生:实验现象:滴加碘酒后,馒头屑变成蓝色。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结论: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实验二:鉴定蛋清的主要成分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这说明蛋清的主要成 分是什么?)学生:实验现象:加热水后蛋清凝固成白色的固体。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实验三:鉴定花生的主要成分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这说明花生的主要成 分是什么?)学生:实验现象:花生挤压以后在纸上留下透明的“油斑”。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花生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教师:除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外,我们从食物中还能得到什么呢?

食品化学问答题

第一章食品中的水分 1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 2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如何? 3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如何?(水分活度对食品稳定性/品质有哪些影响?) 4在水分含量一定时,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果蔬脯水分活度降低剂? 5水具有哪些异常的物理性质?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6食品的含水量和水分活度有何区别? 7 如何理解液态水既是流动的,又是固定的? 8水与溶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每类有何特点? 9为什么说不能用冰点以下食品水分活度预测冰点以上水分活度的性质? 10 水在食品中起什么作用? 11为什么说食品中最不稳定的水对食品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12冰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冻藏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克服冻藏食品的不利因素? 13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4试述几种常见测定水分含量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5 水分活度、分子移动性和Tg在预测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有哪些?请对他们进行比较? 16 为什么冷冻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冷冻? 17 食品中水分的转移形式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相对湿度越小,在其他相同条件时,空气干燥能力越大?

第二章食品中的糖类 1为什么杏仁,木薯,高粱,竹笋必须充分煮熟后,在充分洗涤? 2利用那种反应可测定食品,其它生物材料及血中的葡萄糖?请写出反应式? 3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及多糖? 4淀粉,糖元,纤维素这三种多糖各有什么特点? 5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 6如何确定一个单糖的构型? 7什么叫糖苷?如何确定一个糖苷键的类型? 8采用什么方法可使食品不发生美拉德反应? 9乳糖是如何被消化的?采用什么方法克服乳糖酶缺乏症? 10低聚糖的优越的生理活性有哪些? 11为什么说多糖是一种冷冻稳定剂? 12什么是淀粉糊化和老化? 13酸改性淀粉有何用途? 14 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 15卡拉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及用途? 16什么叫淀粉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试指出食品中利用糊化的例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6《营养要均衡》精品教学设计

2.6《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本节课学生将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整体需要比较,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来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聚焦板块,学生思考面对种类丰富、营养不同的食物,该怎么选择搭配?学生将反思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吃对了”。 探索板块,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认识“平衡膳食宝塔”。首先从膳食宝塔中了解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旨在指向食物种类的丰富性。然后认识到“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食物的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食物的食用量。接着学生通过将对应“平衡膳食宝塔”,来调整自己一天的食物,从而进一步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和营养均衡的操作方法。 研讨板块,学生从“梳理科学知识——结合科学知识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健康饮食”的逻辑过程中梳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课外知识以及家长的叮嘱中已经知道了:每天的食物要丰富,要每天吃水果蔬菜,营养要均衡。但是关于“平衡膳食宝塔”学生并不十分了解,对于不同营养的大致摄入量也不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目标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搭配膳食时营养要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难点: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学生: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创设情境:小明不爱吃蔬菜和米饭,只喜欢吃肉,你们觉得这样饮食健康吗?(预设:不健康,营养不均衡) 提问:那怎样搭配食物才能营养均衡呢?(预设:蔬菜多一点,肉少一点,米饭必须吃。) 2.揭示课题:营养要均衡(板书) 二、探索:认识膳食宝塔(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提示: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 (2)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 2.学生反馈交流对膳食宝塔的认识。 3.请大家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观察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4.学生根据膳食宝塔分类摆放自己的食物记录卡,并观察。 三、研讨:参照膳食宝塔调整饮食(预设10分钟)

饮食与健康教案

第一课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知道食品质量安全包括三方面内容。 2.知道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教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可是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呢?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学生阅读课文,找寻答案。 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教师小结:(板书)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1.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2.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3.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学生讨论: 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什么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要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选购碳酸饮料时,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果汁饮料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饮用,但不能长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 三、课后延伸: 1.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2.你知道《食品安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 第二课:小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识记食品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心时事,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试卷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食品加工07-1,2,3班、营养检测07-1,2,3班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食品: 2、 消化: 3、 自由水: 4、 食品添加剂: 5、 食品营养强化: 二、选择题(共10空,每题1.5分,共15) 1. 食品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不包括: ( )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D.维生素 2. 人激烈运动时肌肉有酸痛感,原因是 ( ) A.肌肉中糖经乳酸发酵生成乳酸 B.肌肉糖经酒精发酵生成酒精 C.肌肉被拉伤 D.其他 3. 下面式子能正确表示蛋白质水解过程的是 ( ) A.蛋白质→胨→肽→氨基酸 B.蛋白质→肽→氨基酸→胨 C.蛋白质→氨基酸→肽→胨 D.蛋白质→胨→氨基酸→肽 4. 淀粉糊化温度一般为多少? ( ) A. 100℃以上 B.20℃~40℃ C. 60℃~80℃ D.60℃以下 5. 绝大多数的酶是 ( )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脂肪 D 多糖 6. 米淘洗后,从膳食营养来看,下列哪种营养素的损失最大? ( ) A.维生素B 1 B.维生素A C.蛋白质 D.淀粉 7. 果胶酶在水果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软化肉类 B.软化果蔬 C.产生风味 D.导致褐变 8. 绿叶蔬菜久煮变黄,这是由于其叶绿素发生反应生成何种成分之故? ( ) A.脱镁叶绿素 B. 叶绿醇 C.叶绿酸 D.脱叶醇基叶绿素 9. 烹调异味大的动物原料常加入香辛料,这是利用气味间的什么作用? ( ) A.夺香 B.消杀 C.对比 D.协同 10. LD 50是动物的 ( ) A.半数致死量 B.致死量 C.75%致死量 D.25%致死量 ……………………………………………………………装………………订………………线……………………………………………………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人体健康与均衡营养

人体健康与均衡营养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人类如果没有健康,就像地球没有了太阳。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营养健康的认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了,物质水平提高了,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却提高了。如: 1、心脑血管疾病: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1700万人,也就是说,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到2020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还会增加50%以上。我国每年发生的心脑血管病在200万人次,死于脑中风者150万左右,冠心病者的死亡率最近8年在城市中升高了53.4%,这两种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心脑血管病被称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2、癌症:波及各个阶层,恐怖全世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震惊,仅2001年国内死亡的癌症病人就达到127.8万人,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称为人类的第二杀手。 3、糖尿病:20世纪70 年代,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到今天已增长为6%,而且发病率呈年轻化:祖父母60-70岁得病,父母40-50 得病,子女20-30 得病。糖尿病被称为人类的第三杀手。 4、其他疾病:①呼吸道疾病:特别是结核病的卷土重来,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②传染性疾病:如病毒

性肝炎、艾滋病感染的人群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以上这些疾病的发展都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人生活富裕了,告别了食物匮乏的时代却跌入了营养知识匮乏的时代。眼下,中国人因为不知该吃什么,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占死亡原因的70%。 我们的饮食当中脂肪、碳水化合物严重超标,造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肥胖症患者达3亿人,因“吃”治病乃至死亡的人数已高于饥饿死亡的人数。中国有30%的人超标,12.3%的人过于肥胖,肥胖率比1992年上升97%。 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钙: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mg,占人体需求量800mg的49.2%,缺钙可导致人体100多种疾病,因此全民补钙,刻不容缓。 铁:全球有21.5亿人缺铁,11.2亿人贫血,中国有30%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数量惊人。 其它营养素的缺乏:VB2、VA、VB1、锌、硒、VC 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大力开展营养学知识的教育,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体才可能获得健康。

《饮食与营养》教学设计

《饮食与营养》教学设计: 贺兰县第二中学生物教师马生玉 一、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为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选购三餐”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和体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问题,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活动和实验。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二、教学分析 学生在了解了生物圈的知识后,了解“人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就比较容易,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看图、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学习本节的内容比较容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但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看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做实验时也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营养物质的种类(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2、举例说出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初步学会科学合理的选择三餐。 3、尝试对食物进行归类。 能力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能够初步的会选择三餐。 3、继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饮食饮食习惯,关注家人和自己的饮食与营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验证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通过学生目睹和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图片、分析资料以及合作交流的形式,知道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较多的食物,知道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难点:能够恰当合理的安排一日三餐,树立“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的意识。 在懂得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较多的食物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三餐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具备合理安排三餐,达到树立膳食合理,均衡营养的意识来突破难点。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 怎样才算均衡营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注意到饮食 与医疗、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素问》中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助”、“益”、“充”来代表每一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在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并提出了“饮食有节……,饮食有时,饥饱得中”等认识。今天的人们已经有条件实现均衡营养,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些人一谈起营养,就强调多吃鱼、肉、蛋、奶等,认为吃越多营养就越好,也有人到各种补品中寻求营养,但往往花了很多钱,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饮食平衡的健康原则 平衡,其实就是适度,营养素的摄取既不多又不少,刚刚好。对如何维持平衡膳食,许多中医文献曾有精辟生动的论述,如“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等。下面是专家给出的饮食平衡的健康原则。营养素均衡 饮食专家认为,饮食的最均衡目标应该是每日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的摄入量为70~75克(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应各占20%~25%)。为达到这个营养目标,每人年平均吃蛋类12千克,牛奶15

千克,肉24千克,鱼类9千克,豆类18千克,同时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消费量,纯热能食物的植物油和食糖的供应量可分别为6千克,并把加工粮的消费水平稳定在150千克左右。主食和副食的平衡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为了保持身材,少吃主食、只吃副食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我们祖先早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从生活实践中也可以认识到,五谷杂粮是不可离的主食。 冷与热的平衡中医认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生冷、凉食,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体虚胃寒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夏日更应慎重。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伤胃、咽喉。饥与饱的平衡营养学家提出:“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饮食不可太饥,但也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不可打乱次序。少量多餐的办法更适用于老年人或中年妇女。如何做到均衡营养均衡营养就是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通过优化食物组合以及合理科学的烹调方法,以满足肌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营养要求,达到适应正常生理、生活需要,提高智力发展的营养膳食的目的。均衡营养要做到以下几点:1.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要能提供适量的热能、细胞更新的材料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满足生活、学习、劳动以及智力发展的特殊需要。2.多种食物趋

大班饮食与营养教育活动教案 doc

大班饮食与营养教育活动教案 2011491128陈璐 设计意图: 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挑食,遇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管有没有营养,使劲吃;可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管家长怎样劝说,决不会张嘴。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哪些食物吃了有益健康,哪些食物吃多了对身体无益,并了解营养宝塔的结构,知道要合理摄入各种食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帮助幼儿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培养幼儿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1.附有故事图片的PPT一份 2.各种食物的贴纸和快餐盘,以及若干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①老师出示图A.三只小熊图片 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森林里有三只小熊 教师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颜色、胖瘦不一样。)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个胖、一个瘦、一个不胖也不瘦? (启发幼儿说出专吃荤菜,不吃素菜,容易发胖;只吃素菜,不吃荤菜长得瘦;不挑食,样样吃最好。) 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请三只小熊来告诉大家 “我是小白熊。我爱吃肉、爱吃鸡,还有甜牛奶,就是不喜欢吃素菜,才这么胖。” “我是小黄熊。我不吃肉、不吃鸡,只吃一点点菜,妈妈老说我挑食。” “我是棕熊。我呀,不挑食,不偏食,荤菜素菜样样吃,身体健康人人爱。” 教师提问:小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 (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教师提问:小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 (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教师提问:你觉得那只小熊更漂亮?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小棕熊更漂亮,因为它不挑食,不偏食,荤菜素菜样样吃,身体不胖不瘦。) ②老师出示图B.小白熊和小黄熊的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