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信息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信息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信息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第一章

1. 信息组织:是由信息著录标引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的。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2.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需要,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相应信息资源的过程。

3. 文献目录:通常是以各种媒体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

4. 索引:以文献集合或文献中包括的文献单元或信息内容为其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

5. 检索语言: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也称情报检索语言。

1.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建立起(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之间的关系,方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四种类型。

3. 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法)和(主题法)两种。

1.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有什么关系?

(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和有序化信息系统之后,才能准确有效查找相关信息资源;(2)信息检索则是信息组织出发点与归宿,用户的检索需要是组织信息的主要依据。

2. 信息组织有哪些职能与作用?

(1)信息组织的职能:1)集中和揭示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通过控制和处理信息,提高信息资源的价值;2)建立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信息组织使用的控制语言及各种规范是一种知识序化结构,是信息组织的语言保障和质量保障。4)信息组织能够克服现代社会信息的海量性、无序性和污染性,解决它与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专业性、选择性和及时性的矛盾。

(2)信息组织的作用:1)信息资源组织:资源描述、内容浓缩、提供检索点;2)检索工具组织

第二章

1:有序化理论包括系统论,“熵”与“负熵”及信息论,自组织理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一门学问。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自组织理论又称为新三论,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

2:信息构建理论:信息构建最早是由美国建筑学家Riehard Saul Wurman在1976年提出,信息构建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3: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本体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领域、通用、应用和表示。构建本体的简单步骤是:1. 列出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词条(terms)2. 按照词条的固有属性和专属特征进行归纳和修改,对词条建立类(class)以及层级化的分类模型(taxonomy)3. 加入关系(relation)连系terms和taxonomies4. 按照需要,添加实例(instance)作为概念的具象最后在Protege中,还可以利用其附带的功能和插件对本体进行文字和图形化的导出,格式也可以自由选择。

4:最常见的按结构原理来划分,检索语言可以分为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和代码语言。

5:分类语言:是用分类号和相应的分类款目名称来表达信息内容的主题概念,并按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将信息资源系统地加以划分和组织的语言.分类语言能反映事物的从属派生关系,便于按学科门类进行族检索。分类语言是一种族性检索,是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信息,并从知识分类角度揭示各类文献信息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分类语言的具体表现是分类表。分类表中所有知识依概念逐级划分,没划分一层就形成一批并列概念——下位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被划分概念——上位概念

6:主题语言:是用词语来表达各种概念,将各种概念按字顺排列的检索语言。主要包括标题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和关键词语言,也可统称为主题法系统。

7:代码语言:是一般只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某种代码系统来加以标引和排列事物概念,从而提供检索的信息描述。

8:概念的划分:是指以对象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子项和划分根据三个部分构成。

第三章

1:规范语言:是从自然语言出发,根据信息描述与信息检索的需要,从自然语言中筛选出特定的词汇来网罗和指示概念,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进行事先规范而形成的人工语言,是符号化的概念标识系统。规范语言是为了适应这种信息检索的需要而创制的一种人工语言,因其主要用于对信息内容特征的揭示与标引,以建立信息主题索引系统,也称为标引语言或索引语言;其描述的目的是满足信息检索之需,也称为检索语言或情报检索语言;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传统信息描述语言和新型知识组织工具都被称为知识组织系统。其最典型的代表是叙词法。

2:规范语言的类型: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代码语言。分类语言包括等级体系式分类语言,分面组配式分类语言和等级-组配式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包括标题型主题语言,单元词型主题语言,叙词型主题语言和关键词型主题语言等。

3:自然语言标引可分为自由标引,自动标引,不标引或全标引三种形式。

4:自由标引:即为人工关键词标引,由标引人员在对信息内容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自拟标引词来表达信息主题,标引人员自拟的标引词属于自然语言,是一种不依据词表的主题标引方法。它克服了人工受控标引速度慢,周期长的特点,降低了标引成本。它主要适用于报纸,期刊文献篇名数据库的标引。他并不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5:自动标引:是指利用计算机从各种文献中自动抽取出相关标识的过程,它包括主题自动标引和分类自动标引。主题自动标引按照引词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动抽词标引和自动赋词标引;分类自动标引按照分类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动赋号标引和自动聚类。

6:本体的概念:它是语义网中信息组织的核心体系,但并不像哲学意义上那样抽象和理论化,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描述的语言工具。将其定义为: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这个定义的具体含义由四个概念组成:(1):概念化,指将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抽象出来得到的模型,它是客观世界的抽象和简化。(2):明确,即为明确定义所使用的概念及概念的约束。(3):形式化,即为精确的逻辑表述,能够被计算机读取,理解和处理。(4):共享,指本体描述的概念应该是某个领域公认的概念。根据perez等人对本体建模的研究,本体可由以下五部分构成:(1)类:类也称为概念,一般用于描述领域内具有相同属性或行为的一类对象的概念。(2):关系:关系是领域中类与类,实例与实例之间的联系,表示领域中概念或实例之间的交互作用。(3):实例:是领域内某一特定的对象,根据本体的颗粒度的不同,对实例的界定也不同。(4)函数:一种特殊的关系。(5):公理:是领域内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描述,是永真事实的描述。第四章

1:什么是MARC:MARC是机读编目格式的简称,是根据文献特点和信息交换需要设立的标准计算机可读文档格式。是机器可读目录,是以代码形式结构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载体上,可用计算机识别与阅读的目录。

2:MARC的优缺点:优点:著录信息丰富,实现规范控制,方便访问,便于实现资源共享,有专门机构进行维护和修订,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缺点:编目人员的高要求性,MARC格式著录单元的限制,标识系统的难阅读性,对多媒体信息描述不够,使用环境和范围的限制,FRBR对MARC的冲击。

1. DC:是都柏林元素集的简称,1995年3月在美国小镇都柏林创建的元数据描述方法。

2:元数据的功能:描述,定位,检索,选择,评估,管理,保存。

3:DC的发展原则:简单易用性,内在性,句法独立,可选择,可重复,可修改,1:1原则,合适取值原则,国际性原则。

第五章

1.信息资源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2.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3.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以简单概念组成复合类目的方式。4.同位类: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

5.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的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号码不仅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并可以根据标记的位数判断出类目的等级。

6.八分法: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0-8表示,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

7.类目索引:为了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编制的一种辅助工具

8.交替类目:在为一个知识门类设置使用类目的同时,于相应门类下设置的供选择使用的类目。这类类目本身不用来分类,起引向使用类目的作用。

二、填空题

1.信息资源分类法按其编制方式,通常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2.阮冈纳赞将引用次序确定为:(本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

3.类目之间的关系包括(从属)、(并列)、(交替)、(相关)等。

4.一种良好的分类标记一般应当符合(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的要求。

三、简答题

1. 一部完整的分类法应有哪几部分组成?

按照分类法各部分的功能,可以将分类法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及类目索引四个部分。

2. 分类标记的要求、种类和标记制度类型有哪些?

(1)分类标记号码的要求是:简明性,即号码要简短明确、顺序性强、易读易记、排检方便,实用性强;号码达到简明性要求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有固定次序的单一符号系统可使号码便于排检,选择基数较大的符号系统可使号码简短,均衡配置号码,适度降低类目划分层次,采用全面或局部放弃号码的表达性(即等级等);表达性,即号码能反映类目的排列次序和结构特点;容纳性,是符号系统能满足根据需要对类目体系进行增补变动及时配给相应号码的能力;助记性,即类表中同一含义的主题配置相同的号码,便于记忆;

(2)分类法标记符号的种类主要有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两种。单纯号码是只用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通常有单纯数字或单纯字母两种;混合号码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一般由数字和字母结合编号。

(3)标记制度的类型一般有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和分面标记制等类型;

顺序标记制按照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配置号码,类号不揭示类目等级或其他关系,只表示类目的次序的编号方法;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类号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和等级的标记方法;顺序-层累标记制:是将层累制与顺序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标记制度,它吸取层累制与顺序制的优点,使符号具有一定的简明性、容纳性和表达性;分面标记制以特定的符号或组配方式表示各个主题因素所属的分面,使号码不仅能够揭指类目的次序和等级,而且能够显类目的分面结构。

3. 引用次序在分类体系建立中有什么作用?分类法对横向关系的处理采用了哪些方式?

(1)引用次序在分类体系建立的作用是:

1)决定着类目体系的展开方式与类目体系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分类体系的性能;2)引用次序决定选择何种标准建立体系及其先后次序,因而决定着按什么方式集中信息资源;3)决定着为用户提供何种检索途径,它与分类法的适用性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应优先选择某一学科、事物的主要属性或具有检索意义的属性作为分类标准。

(2)分类法对横向关系的处理的主要方法是:

1)设置交替类目,使之充分揭示类目之间的联系,保持学科的完整性,又能相对集中同一学科的资源。这

种方法解决了类目体系单线序列和事物多向从属的矛盾,可以体现多重从属的事物的联系,便于工作于从不同角度查找类目,使分类法具有按实际需要选项择使用的灵活性;

2)建立参照,指明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之外其他联系,参照方法使内容之间有密切联系并被分散的类目揭示出来,加强这些类目之间的联系;

3)设置选择类目,即在主题内容按不同方式处理时,指明可供选项技的不同处理办法供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根据需要灵活以灵活方式组织相关资源,增加分类体秒的灵活性;

4)设置选择性类表,即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一主题或学科领域同时编制不同的类表供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加类目体系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5)规定类目的归属,即根据需要规定某些主题内容的处理规律或原则,有利于以统一的方法组织信息资源。

4. 文献分类法类目之间有哪些关系,它们的表现有哪些?

(1)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即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构成的关系;交替关系,是指交替类目与相应的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相关关系,是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关系之外其他联系;

(2)上述关系在类目体系中体现为:从属、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的主要关系,揭示类目之间的纵向联系,类目从属关系以上位类、下位类表现出来,类目并列关系以同位类表现出来;类目交替关系、类目相关关系是类目体系主要关系的补充,揭示了类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类目体系中,交替关系以交替类目与使用类目体现出同一关系主题内容的资源的可选择性;相关关系以类目参照体现类目之间的交叉等联系。

5. 网络分类工具与传统分类法有哪些不同?在类目组织和揭示形式上有哪些变化?

(1)网络分类工具与传统分类法的不同表现在:

1)揭示角度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以学科为中心建立体系的方法,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以主题结合学科的方式组织体系;

2)类目设置的特点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以资源和用户情况设置类目、重视类目设置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方式,在类目设置中体现网络资源形式的类目,简化了类目等级,类目设置的概括性、实用性强;

3)类目体系展开的形式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主要采用线性序列的类目体系,采用超文本链接横向揭示资源,类目体系采用多维结构,多角度设置类目、展开体系,用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

4)同位类排列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按类目关系排列同位类的方法,按字顺排列类目;

5)适用特点不同。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相比,更重视类目体系的普遍普适用性,重视普通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中心展开类目体系;在资源选择、类目排列、类名选择上体现终端、用户的使用需要,在多维结构、横向关系揭示上体现方便用户需求的易用性。

(2)在类目组织和揭示形式上,网络分类法的主要变化是:

1)网络分类法改进主题之间多维关系的揭示,采用超文本链接使类目之间的多维联系以网状结构显示出来;2)从多个角度组织信息资源,利用链接,从不同属性、角度设置类目,使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查找同一事物;

3)采用多表列类(轮排),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固定引用次序的方式,有选择地同时建立多个不同引用次序的类目体系,可以提供多个检索入口,使分类体系具有不同的功能;

4)设置镜象类目,对某些重点类目或热点类目突出反映,使分类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5)动态组织分类体系,包括动态设置类目和动态揭示类间关系,使由某些原因临时显得重要的类目提前设类或根据动态情况对某些热点关系类间的显示,提高了类目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6)用于联结不同的检索系统。使用超文本技术,可以可以通过类目与相关系统中的相应术语的链接,实现类目索引、标题表、叙词表、自然语言系统及其他分类系统等之间兼容互换,这种联结可以增加各种系统的联系,增加检索入口,提高分类系统的使用效率,主题词和类目的对应还可以为分类自动标引提供基本工具;

7)联结说明与规则系统,通过链接,把分类体系与相关的说明文字联结,为分类标引提供方便的标引工具。1.(DDC)、(UDC)、(LCC)号称世界三大分类法。

2.中图法的复分表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两种。

1.分类标引: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2:主题标引:是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或主题标引规则,赋予信息资源语词标识的过程。

3: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比较:(1):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标引对象相同,但是揭示信息资源内容的角度不同;(2):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在标引时所使用的标识符号不同,使得主题标引具有直观性,分类标引具有间接性。(3):由于主题法和分类法的体系结构不同,主题标引具有专指性,灵活性,分类标引具有系统性,稳定性。

4:关键词标引:就是选择信息资源的关键词进行标引的方法。它一般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即计算机自动抽取文献题名或正文中有检索意义的词语,通过轮排生成各种类型的关键词索引。

5:关键词标引的优缺点:(1):它无须主题分析和查看词表,简便易行,降低了对标引人员的要求;(2):标引和索引编制易于实现自动化;(3):关键词是信息资源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表达主题比较直观,专指;(4):所有的关键词都是平等的,全部按字顺排列。(1):关键词标引直接采用自然语言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基本上不进行规范处理,对自然语言中大量的等同关系词不加规范统一。(2):它不显示关键词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彼此孤立,没有任何联系,增加了检全文献的难度;(3):由于一些标题对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表达不够充分或不准确,会使关键词检索有一定的漏检和误检。(4):由于机械的抽词和轮排,其中有不少关键词款目是不起检索作用而徒增篇幅的。

6:自动分类的概述:可以细分为自动聚类与自动分类两种。聚类:就是根据信息内容的相关性来组织文献集合或信息集合,将整个集合聚集成若干个类,并使属于同一类的文档尽量相似,属于不同类的文档差别明显。分类,即归类,将具有相近特征的检索对象相对地集中,而具有不同特征者尽可能归于不同的类别中。

7:常用的文本聚类方法主要有:等级聚类法与动态聚类法。

8:自动标引的概念:自动标引又称计算机辅助标引,是根据文献内容,依靠计算机系统全部或部分地自动给出标引符号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的标引活动并自动生成情报检索所需的索引符号的过程。9:自动标引的原理:它采用的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统计分析,语言分析,人工智能。

10:信息排检法:全称为信息编排检索方法,是指将各种信息有序存储在信息系统,方便人们检索所需信息的编排方法。编排的目的是为了检索,检索则需要按编排的规则去进行。排与检是前后连接,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息排检法从信息组织角度看是编排法,而从信息检索角度看是检索法,所以统称信息排检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字序排检法(包括音序排检法和形序排检法),分类排检法,主题排检法,时序排检法,地序排检法及其他排检法。

信息组织资料

(1)名词 a 轮排转换(2):依次把检索语句中每一个有检索意义的词轮流排列在检索位置上。 b.分析标引(10):分析标引是一种根据资源中部分片段或集合型资源的构成单元进行的标引。 c.职能符号(2):一种表示主题标识在组配中的句法职能而规定的辅助符号。 d.层累制(5):是按照类目相应的等级配置相应位数的号码,类号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和等级的标记制度。 e.标记符号(5):是分类法中标记类目的次序、关系和位置的符号。 f.同义控制(2):是对字面形式不同而含义相同的词进行控制,使检索系统中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语表达。包括对同义词、准同义词及部分专指词与泛指词进行的控制。同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几个词中选取一个作为规范词,在规范词和非规范词之间建立用代参照,便于用户从非规范词找到规范词。同义控制的作用是。 g词义控制(2):是对同形异义词和语义含糊的词进行控制,使词义明确,一个词语只表示一个概念,以控制一词多义现象。词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词后加限义词,在词下增加含义注释和范围注释。 h.联系符号(2):是一种揭示同一文献主题之间联系强度的符号,可以防止主题词之间出现误组配。 i.描述控制(2):即对描述记录的内容、描述方进行的控制。包括描述项目、描述文字、描述级别、描述格式的控制。j.句法控制(2):是根据信息资源标引和检索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组词造句规则,对检索词的组合方式做出的规定。常见的句法措施有确定引用次序、使用辅助符号和句式转换。 k.范畴索引(8):范畴索引又称分类索引、范畴表,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的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 l.引用次序(2):是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在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是指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次序或各主题分面在组配时的先后次序;在主题法中是指字顺检索系统中主标题与各级子标题组合的次序m.检准率(2):是指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的数量,占检出的全部信息资源数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检准率=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100% n.轮排(2):是指把一串多词素的检索词包含的各个有检索意义的词素轮流排列在检索入口位置的方法。 o.叙词法(8):叙词法是一种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规范处理的叙词作为文献主题的标识,通过概念组配的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 (2)复习重要知识点 A常识性知识 1)信息组织类型中以内容特征形成的检索工具类型(1):以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 2)词汇控制方法(2):词汇控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词汇控制:即根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自然语言中的的词汇进行优选、规范、揭示相关性的过程。 (2)词汇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 A同义控制,是对字面形式不同而含义相同的词进行控制,使检索系统中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语表达。包括对同义词、准同义词及部分专指词与泛指词进行的控制。同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几个词中选取一个作为规范词,在规范词和非规范词之间建立用代参照,便于用户从非规范词找到规范词。同义控制的作用是可以克服一义多词的自然语言现象,把相同内容或特征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 B词义控制,是对同形异义词和语义含糊的词进行控制,使词义明确,一个词语只表示一个概念,以控制一词多义现象。词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词后加限义词,在词下增加含义注释和范围注释。 C词间关系控制,是揭示词汇之间的等级、等同、相关关系,使之成为语义相关的系统。在主题法中词间关系控制采用设置参照、倒置标题、主标题-副标题以及编制词汇索引系统,如词族索引、范畴索引、轮排索引等。分类语言主要通过类目体系显示词语间的从属、并列、相关关系,用类目参照显示语词概念的横向联系。 (3)词汇控制还应包括词量控制、词组选择与使用控制、词汇专指度控制等。 3)文献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关系(5) 文献分类法类目之间有哪些关系,它们的表现有哪些? (1)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即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构成的关系;交替关系,是指交替类目与相应的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相关关系,是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关系之外其他联系; (2)上述关系在类目体系中体现为:从属、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的主要关系,揭示类目之间的纵向联系,类目从属关系以上位类、下位类表现出来,类目并列关系以同位类表现出来;类目交替关系、类目相关关系是类目体系主要关系的补充,揭示了类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类目体系中,交替关系以交替类目与使用类目体现出同一关系主题内容的资源的可选择性;相关关系以类目参照体现类目之间的交叉等联系。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信息论与编码试题集

1. 在无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H (X )来度量;在有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R (D )来度量。 2. 要使通信系统做到传输信息有效、可靠和XX ,必须首先信源编码, 然后_____加密____编码,再______信道_____编码,最后送入信道。 3. 带限AWGN 波形信道在平均功率受限条件下信道容量的基本公式,也就是有名的香农公式是log(1)C W SNR =+;当归一化信道容量C/W 趋近于零时,也即信道完全丧失了通信能力,此时E b /N 0为-1.6dB ,我们将它称作香农限,是一切编码方式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 4. XX 系统的密钥量越小,密钥熵H (K )就越 小 ,其密文中含有的关于明文的信息量I (M ;C )就越 大 。 5. 设输入符号表为X ={0,1},输出符号表为Y ={0,1}。输入信号的概率分布为p =(1/2,1/2),失真函数为d (0,0) = d (1,1) = 0,d (0,1) =2,d (1,0) = 1,则D min =0,R (D min )=1bit/symbol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01?? ???? ;D max =0.5,R (D max )=0,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1010?? ???? 。 二、判断题 1. 可以用克劳夫特不等式作为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判据。(√) 2. 线性码一定包含全零码。 (√ ) 3. 算术编码是一种无失真的分组信源编码,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定精度数值作为序列的 编码,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的最佳统计匹配编码。(×) 4. 某一信源,不管它是否输出符号,只要这些符号具有某些概率特性,就有信息量。 (×) 5. 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符号序列的平均符号熵随着序列长度L 的增大而增大。 (×) 6. 限平均功率最大熵定理指出对于相关矩阵一定的随机矢量X ,当它是正态分布时具 有最大熵。 (√ ) 7. 循环码的码集中的任何一个码字的循环移位仍是码字。 (√ ) 8. 信道容量是信道中能够传输的最小信息量。(×) 9. 香农信源编码方法在进行编码时不需要预先计算每个码字的长度。 (×) 10. 在已知收码R 的条件下找出可能性最大的发码i C 作为译码估计值,这种译码方 法叫做最佳译码。(√ ) 三、计算题 某系统(7,4)码 )()(01201230123456c c c m m m m c c c c c c c ==c 其三位校验 位与信息位的关系为:

信息组织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第2章信息组织概述 1.信息组织的内涵 ●信息组织(information organization)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 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 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从层次上看,信息组织包括了序化和优化两个层次,序化是基础,优化是延伸。 2.信息组织要素 ●属性与序、规范和操作是信息组织的两对基本要素,是信息组织进行的依据,信息组织学科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些要素之上。 (1)属性 ●属性反映了信息的本质特征 ●事物的属性总体上可以分为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在信息组织工作中,外在属性称为外表特征,内在属性称为内容特征。 ●信息组织的过程就是按照事物属性之间的同一性、包容性、交叉性和排斥性等关系对信息实施序化的过程。 (2)序 ●序是事物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指事物或系统的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在时空中的表现,即事物发展中的时间序列及排列组合、聚类 状态、结构层次等空间序列。 (3)规范 ●有序无序是针对一定参照系而言的,这个参照系就是规范。 ●信息组织规范主要包括: ①基本术语规范; ②有关信息技术规范(信息交换格式、程序设计与数据库语言、网络标准与协议 等); ③信息组织技术规范(如信息描述规则、信息代码、信息标引规则和信息组织成 果编排规则等);

④其他相关规范。 (4)操作 ●操作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征,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标引,并将其组织进相应系统的过程。 ●这一操作一般是依据一定的信息资源描述处理的规范,对信息资源的特征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纳、选择、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组织进信息资源集合和 检索工具。 3.信息描述规范 ●描述项目规范:如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关键词等 传统文献著录时基本描述项目分为9个大项。依次为:题名和责任者项目;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及有关记载项;提要项。 《都柏林核心集》则将其描述项目分为1 5个大项。题名、作者或创作者、主题和关键词、描述、出版者、其他责任者、日期、类型、格式、资源标识符、来源、语种、关联、覆盖范围、权限管理。 ●描述文字规范:采取的文字 ●描述级别规范:详略程度 ●描述格式规范:各种描述项目的次序、描述的标识、描述项目的表达形式等 4.词汇规范 ●用词规范:同义规范、词义的规范; ●词间关系的规范:这些关系包括等同、等级、相关三种基本类型。 5.句法规范 ●引用次序: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 ●辅助符号 ①关系符号:分类组织中用:+ :( );主题组织中用:—,:②联系符号:防止错误的组配关系③职能符号:明确主题标识的句法含义④逻辑组配符号。 ●句式转换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信息论复习资料

判断30 名词解释4*5 计算3道20分 第一章 1、自信息和互信息P6 公式 2、信道P9 概念 第二章 1、离散平稳信源P18概念 2、离散无记忆信源P19概念 3、时齐马尔可夫信源P20概念 4、自信息P22概念 5、信息熵P25概念 6、信息熵的基本性质P28 1)对称性 2)确定性 3)非负性 4)扩展性 5)可加性 6)强可加性 7)递增性 8)极值性 9)上凸性 7、联合熵条件熵P42公式P43例题 8、马尔克夫信源P54公式P55例题 9、信源剩余度P58 10、熵的相对率信源剩余度P58 11、课后作业:2、4、13、21、22 第三章 1、有记忆信道P73概念 2、二元对称信道BSC P74 3、前向概率、后向概率、先验概率、后验概率P76 4、条件熵信道疑义度、平均互信息P77 5、平均互信息、联合熵、信道疑义度、噪声熵计算公式P78 6、损失熵噪声熵 P79 7、平均互信息的特性P82 1)非负性 2)极值性 3)交互性 4)凸状性 8、信息传输率R P86 9、无噪无损信道P87概念 10、有噪无损信道P88概念 11、对称离散信道 P89概念 12、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P90公式 张亚威2012/06/20

张亚威 2012/06/21 16、 数据处理定理 P113定理 17、 信道剩余度 P118公式 18、 课后作业:1、 3、 9 第五章 1、 编码:实质上是对信源的原始符号按一定的数学规则进行的一种变换。 2、 等长码 P172概念 3、 等长信源编码定理 P178 4、 编码效率 P180 5、 克拉夫特不等式 P184 6、 香农第一定理 P191 7、 码的剩余度 P194 第六章 1、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P200 2、 最大似然译码准则 P201 3、 费诺不等式 P202 4、 信息传输率(码率) P205 5、 香农第二定理 P215 6、 课后习题 3、 第八章 1、 霍夫曼码 最佳码 P273 2、 费诺码 P279 3、 课后习题 11、 第八章 1、 编码原则 译码原则 P307 2、 定理9.1 P313 3、 分组码的码率 P314公式 4、 课后习题 3、 一、 填空题 1、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主要用于解决信息传输中的 有效性 ,信道编码主要用于解决信息 传输中的 可靠性 ,加密编码主要用于解决信息传输中的 安全性 。 2、 采用m 进制编码的码字长度为K i ,码字个数为n ,则克劳夫特不等式为11≤∑=-n i K i m , 它是判断 唯 一可译码存在 的充要条件。 3、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大致可以分为 前向纠错 、 反馈重发 和 混合纠错 。 4、 如果所有码字都配置在二进制码树的叶节点,则该码字为 唯一可译码 。 5、 某离散无记忆信源X ,其符号个数为n ,则当信源符号呈 等概_____分布情况下,信源熵取最大 值___log (n ) 。 6、 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7、 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二是信源符号的统计不均匀性。 8、 三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0,最大熵为32log bit/符号。

信息组织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8分】 1. 信息组织的基本对象和管理依据是__D______。 A)外在特征 B) 内容特征 C)主题特征 D) 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 2. 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是____B____。 A) 语言学 B) 语言学、逻辑学和知识分类 C) 逻辑学 D) 语言学和逻辑学 3. 不属于布尔检索的是____B_______。 A)+ B)- C) ︳ D) () 4.大量信息的组织常采用数据库方法,ISO2709与GB2901是__B___的标准格式。 A)文献数据库B)数值数据库? C)事实数据库 D)多媒体数据库 5. 在元数据中,___A_____具有内容选择和过滤机制。 A)DC B)PICS C)CDF D)RDF 6. 根据信息资源的三级组织方法,Dublin Core被划分在_B________。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7.在HTML语言中, 实现外联图像的语句是_______A______。 A)< A HR EF=”文件名”>…… B)< IMG SRC=”文件名”>…… C)…….. D)…. 8.在多选按钮表单设计中, 相关的HTML语句为_____B_____________。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信息组织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信息搜集与选择 B) 信息分析与揭示 C) 信息描述与加工 D) 信息整理与存储 2.Yahoo分类目录对分面原理的具体应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A) 建立分类索引 B) 根据上下文进行信息内容组合 C) 利用冒号标记信息内容 D) 提供不同的路径入口 3.网络二次信息的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搜索引擎方法 B) 词表方法 C) 主题树方法 D) 国际十进分类法 4.在Web数据库中, 数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线性数据 B) 结构化数据 C) 无结构数据 D) 半结构化数据 5.标引语言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分类语言 B) 主题语言 C) 自然语言 D) 代码语言 6.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步骤包括____________。 A) 商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B) 系统实现 C) 整合运行 D) 正常运行与维护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信息论》(电子科大)复习资料

信息论导论参考资料 作者 龙非池 第一章 概论 ● 在认识论层次研究信息时,把只考虑到形式因素的部分称为语法信息, 把只考虑到含义因素的部分称为语义信息;把只考虑到效用因素的部分称为语用信息。目前,信息论中主要研究语法信息 ● 归纳起来,香农信息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1) 信息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 2) 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信道编码定理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3) 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理论与方法 ● 一般认为,一般信息论的研究内容除香农信息论的研究内容外,还包括 维纳的微弱信号检测理论: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统计检测与估计理论、调制理论等。 信息科学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信息科学以信息运动规律为研究内容,信 息运动包括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施用等环节。 第二章 离散信源及离散熵 ●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数学模型:1 212 ()()()()n n x x x X P x P x P x P X ?? ??=???????? 自信息量:()log ()i x i I x P x =-,是无量纲的,一般根据对数的底来定义单位:当对数底为2时,自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binary unit);对数底为e 时,其单位为奈特(nat,nature unit);对数底为10时,其单位为哈特(Hart, Hartley) 自信息量性质:I(x i )是随机量;I(x i )是非负值;I(x i )是P(x i )的单调递减函数。 ●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离散熵: 1()[()]()()n i i i i H X E I x P x lbP x ===-∑,单位是比特/符号(bit/symbol)。 离散熵的性质和定理:H(X)的非负性;H(X)的上凸性; 最大离散熵定理:()H X lbn ≤ ● 如果除概率分布相同外,直到N 维的各维联合概率分布也都与时间起点 无关,即: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信息组织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通过特定的 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它涉及一切信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活动,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者们为了实现决策、管理和控制等目标所进行的信息采集。【名词】 2.信息采集渠道:大众传播媒体、文献、政府渠道、合作伙伴、消费者、信息中介机构 3.信息采集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文献收集等。【填空】 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简答题】 信息检索就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的信息的过程。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信息组织是依据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或特征,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为有序集合。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信息组织根据用户需要,以信息资源的一定单元为处理对象,依据预先订制的规范,对其特征加以记录,并进行标引和必要的处理,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按照规定的方式输入检索系统。 信息检索则是根据检索的需求,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相应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目的和归宿,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信息组织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5.信息组织: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的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或 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6.信息组织的内容: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填空】 7.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描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 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信息描述与揭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著录,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二是标引,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填空】 8.信息的著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格式,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名称、来源、加工 者等)和物质特征(载体形式)加以描述并记录下来的活动;信息的标引是指在著录后的信息载体上按一定规律加注标识符号的活动。 9.从信息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看,信息组织可归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 织和语用信息组织三大类型,从广义上看,信息采集阶段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一种语用信息组织,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组织信息的过程;信息组织阶段的信息组织属综合性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开发阶段的信息组织则属于优化型语用信息组织。 10.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 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处理的电子化信息等。 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 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等深加工而成的,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期刊书目、百科全书、年鉴等。【名词】 第三章 11.信息组织最基础的理论是语言学、逻辑学和知识分类。【填空】 12.信息组织的原理:系统原理、语言学原理、逻辑学原理、知识分类原理、事物分类原理 【填空】 13.科学分类的典型体系:文献分类体系、百科全书知识分类体系、大学学科分类体系、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