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中班自主性游戏计划 (5)

幼儿园中班自主性游戏计划 (5)

幼儿园中班自主性游戏计划 (5)
幼儿园中班自主性游戏计划 (5)

中二班自主性游戏计划

一、指导思想: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特点。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新的发展可能孕育在游戏活动中,可以为新的发展准备必要的经验和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对儿童进行“游戏性教育”。在《指南》中也指出“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随着对游戏的深入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被肯定,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二、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幼儿35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7人,男女生比例均匀。本学期新转学4位幼儿,基本都受过小班的基础教育,对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有一定的基础。进入中班,我们对班级的游戏活动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在室内游戏区域中多添设了探秘空间(科学区)活动区角。而角色游戏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娃娃家的游戏减少了,增开了其他的角色游戏。

在小班阶段的游戏中,幼儿已能够初步独立地游戏、发展情节,与同伴进行交流,但游戏常规还有待加强,角色意识也不够强,游戏主题不够丰富,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够明显;能简单评价别人的游戏行为,但对自己的游戏行为无法正确评价;这些都还要在本学期进一步加强培养。

三、游戏目标:

1. 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使之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

2. 幼儿按意愿独立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3. 大胆地进行假想、模仿和扮演社会角色,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

4. 学会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5. 学会大胆、有创造性地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养成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7. 自觉地按要求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四、具体游戏活动安排: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有关。幼儿年龄小,好模仿,往往以自身的经验作为参与活动的基础。本学期我班设置“泡泡小吃街”、“泡泡蔬果铺”、“南南家”、“泡泡超市”、“泡泡工地”、“农业银行”等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具体措施及指导方法如下:

1.向幼儿介绍各角色游戏区功能,以及角色区的玩具、材料等。如小吃街的食物名称和制作方法等。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3.重视新游戏的讲解、示范,给幼儿以直观的印象,乐意模仿。

4.逐步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和岗位意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角色的身份与他人交流。

5.请家长配合,适当引导幼儿观察家庭生活,给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的体验,有意帮助孩子获取相关的经验。如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菜场,了解老板如何卖菜等。

(二)学习性区域游戏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本学期我们设置了6个区域,分别为:生活小能手(生活区)、小小智多星(益智区)、巧手工坊(美工区)、拼搭之家(建构区)、探秘空间(科学区)、南南书屋(阅读区)。具体措施如下:

1.教师在区域中投放成品和半成品,尤其在手工区可以提供步骤示意图,也可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游戏材料,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根据幼儿的能力不同,设计难以程度不同的玩具,或投放难度不同的材料。

3.根据主题内容,添设新的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制作游戏规则牌,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6.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7.注重游戏后的评价活动,让幼儿参与集体评价和自我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