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山虎的脚1.2

爬山虎的脚1.2

爬山虎的脚1.2
爬山虎的脚1.2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搭架子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去观察的爬山虎,你们发现爬山虎

向上爬靠得是搭架子吗?不是,靠的是脚。

二、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脚写得大一点。

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

预设: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生回答

三、研读第三段: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

山虎的脚的。(3、4、5)

这三段中的哪一段能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

刚才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板书: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是因为

作者——“注意观察了”。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

四、研读第四段

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1.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变、巴、拉、贴、爬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了,你要不花点时间,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爬的。所以除了认真看之外,还要坚持观察。

五、研读第五段

作者还注意到什么了?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

没触着墙的——枯萎

六、总结拓展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来看看校园的爬山虎,也学着用叶圣陶爷爷描写的那样,去表达下你身边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

七、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八、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虎的脚

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