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高青县第一中学李丽丽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切领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是园林艺术赏析课,帮助学生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了解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掌握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三)、学习过程:

1、导入:(1)让同学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视觉感受园林美景(4副园林图景);

(2)学生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2、教学内容:

(1)看图理解园林的构成元素、功能等,得出园林的定义。

园林: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看图认识中国园林

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看图说明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看图说明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

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让学生讨论下面的问

题,然后回答)

2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

深,层层欣赏。

a、苏州园林形式美的运用(看

图说明)

(1)亭台轩榭的布局

(2)假山池沼的配合

(3)花草树木的映衬

(4)近景远景的层次

b

3、日本园林:枯山水

日本传统庭园的特点有哪些?(看图后,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静、雅、奇

4、欧洲园林(看图说明)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

a、台地造园。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

b、常绿树木。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

c、内容丰富。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

5、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苏州园林教案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 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 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 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么,想去苏州园林 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去不了,怎么办? 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7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的体会 3、辨明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二、学习分析课文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艺体教研组美术公开课教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艺体教研组美术公开课教案 教学类型: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 体验。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范画,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注意分类的依据,注意条理性。) 刚才大家谈的有一定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3.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的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重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举例说明。以巩固听讲内容,讲练结合。)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请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归纳一下绘画构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4.西方绘画自成体系,有明显的区别: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以发生了明显变化,互相吸收,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九.问题讨论 1.请你说出课本中你最难理解的一幅绘画作品,试说出原因。 2.请你用对比的方法,例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十.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及优缺点,给予肯定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泰愉快的游园氛围。) 师:同学们,咱们昆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广州有“花城”之称,济南有“泉城”之名,重庆被誉为“山城”,拉萨是著名的“日光城”,那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是哪两座城市呢? 生(齐):苏州和杭州。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 生(齐):苏州有许多的园林。 师: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但是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 (屏显。) 注音: 池沼()轩榭()丘壑()嶙峋() 镂空()蔓延()着眼()蔷薇() 败笔()斟酌() 释义:

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 师:谁先来拿第一张门票呢?(一男生踊跃举手。) 师: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哦! (生读,其中“镂空”的“镂”读成了一声,“着眼”的“着”读成了zháo。)师:有些遗憾啊,未能完全读 对!谁来给他纠正错误呢?(生朗读字词。) 师:完全正确,恭喜你已经获得入园的第一张门票。请大家标注字音并把字词齐读两遍。 (生齐读。) 师:下面来解释文中的几个字词。 生: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生: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在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师:解释得很好!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词,一个形容山姿,一个形容树态,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象。文中有两个意思非常接近的词,是哪两个呢? 生:“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意思相近,都是指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出自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 师:那谁能解释一下“因地制宜”这个成语的意思呢? 生: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宜,适当。 师:很好,抓住关键词“因”便能准确理解词义了。在我们学过的字词里还有没有把“因”字解释为“根据”之义的词语呢? 生:还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通用5篇)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通用5篇)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WTT整理的《苏州园林》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1 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两层: (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三段: (1)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 ——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 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 1.齐读第三层;

【9A文】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 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1.找出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师:文章的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三军的总司令,它将统帅和制约着各段甚至各句的内容。 2.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5分钟后) 师:相信大家已经读完了课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很好!请大家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那么,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建筑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 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 师:作者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说明,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大屏幕展示):(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首括句,合作探究文章的思路。(屏幕显示) (1)文章第3、4、5、6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补充一点,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 这样的顺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大到小) (2第2段的四个”讲究”能颠倒吗?第四段中的“假山”跟“池沼”的顺序能否互换?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4、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去欣赏苏州园林的美。

二、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2、字音词义 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轩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②辩明词义: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看看苏州园林美在什么?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有一种怎样的美? 2、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中国地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地域文化》教学设计 上课学校:南汇中学 上课班级:高一(12班) 执教:徐红(南汇中学) 上课时间:4月7日下午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人群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形成了我国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景观。 中国地域文化景观主要包括:东北黑土文化、华北平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云贵高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十个地域文化区。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面对的学生又是自己平时任教的班级,要加强的是学生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十个地域文化区的名称与分布 2.根据文化景观图,判断不同的地域文化区。 3.分析不同地域的建筑、服饰、习俗、饮食等特点及其地理背景。 4.融会贯通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对环境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同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江南水乡文化为例,介绍江南水乡文化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服饰、饮食、民居、艺术、园林)。以一带面,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体会“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之”说。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这次公开课是在自己学校,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和环境,有份淡定和从容。《中国地域文化》不是教学的难点,但要求文化层面的加宽,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的底蕴和积淀,文

化的多样性。要上好这节课,也不易。上课时心理要有底气,要有足够的自信,这就给自己压力,备课时查阅大量的资料,老觉得自己欠缺着好多。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十个地域文化区,一节课40分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会像天女散花般没有重点。基于此,最终确定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江南水乡文化为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每一个文化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由于是自己任教的班级,预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抽签另外九个文化区,完成一份PPT。展示他们的风采。收到的PPT,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有2个组完成的很不错,思路清晰,找的图片、资料也符合课标,简直像小专家。课堂上,就让这2个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一个组“内蒙古草原文化”,另一个组“华南妈祖文化”,课堂上的讲解也挺到位的。学生也欣赏着他们的作品。还有几个组的作品,我汲取了其中的一张图片,由该组学生回答相应的文化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环节,让我深深体会到,相信学生,放手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们会给你惊喜,课堂不是按你预设的方案前进,而是不断有生成的愉悦。 这节课由于学生参与多,没有完成我的预案,但我感觉值!

中国古典园林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之启示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生物圈的大自然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庇护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最原始的人造空间的创作。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从无到有从弱到盛,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慢慢的开始了改变自然的第一步。 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了;但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则是进入农耕经济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是蒸汽机推动的工业革命,该时期人们认为人定胜天,人类理解大自然也逐渐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然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有识之士便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改良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四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

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兰池宫创造中国园林史上第一次人工筑山,第一次人工理水;并遵循一池三仙山的布局,这种遵循自然界三座仙山的布局方式至今也被很好的推崇。从杭州西湖到颐和园再到现在各地的园林景观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传递下来的,但是在设计过程当中都不是一味模仿,也有现代艺术的融入;比如好多公园小岛上的亭子已经不再追求古典,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采用薄壳结构实现大跨度,使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更具未来感。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一、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着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着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内建有着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着的一本造园学巨着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着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北京的清漪园、;承德的。 16、清末三个着名的苏州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 说明文

《苏州园林》教案 “三维”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感知——感悟——感受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教学要点: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 2、导语: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 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 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3、板书课题:二十一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二、揭示学习目标: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轩榭 ..zhēn zhuò..xuān xiè对称.chan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 池沼.zhǎo 嶙峋 ..lín xún 镂.空lóu 阑.干lán 五、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六、合作探究:(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