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

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

(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3)自然美的特点:

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2、社会美

(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2)社会美的审美价值:

首先,可以净化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它能以美克丑、以正压邪,从而使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健康、积极向上;

其次,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和情操,尤其是人的精神,伴随着社会美的熏陶,使得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时时充满和谐、高尚的人情味;

(3)可以美化旅游环境空间。

3、艺术美

(1)艺术美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在生活基础上,经过提炼、构思和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理想化的精品。

(2)艺术美的特点:

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点;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另一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感,都会吸引旅游者去欣赏,那么从哪些方面,怎样分析他们的美呢?导入本环节,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形态美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

(2)、奇(黄山四绝之奇)

(3)、险(华山之险,)

(4)、秀(峨嵋之秀)

(5)、幽(“青城天下幽”)

(6)、旷(“八百里洞庭”)

(7)、野(九寨沟原始森林)

2、色彩美

(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阴,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极光)

3、声音美

峨眉山的“弹琴蛙”、丁冬的泉水,林海的松涛、蛐蛐声音;

4、嗅觉美:桂花香、原始森林特有的香气等

5、动态美

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使学生感受动态美带给人们的愉悦。

6、结构美(岩石的结构、动物的花纹)

7、质感美(各种人造的物品)

8、综合美(北京香山景区)

(四)、小结

案例式总结:

苏州园林审美

1、隐逸文化与苏州园林

由孔子、孟子开创、发展的儒家学派有一个伦理信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大多这样地立身处世。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谪或病退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最典型的是宋代建沧浪亭的苏舜钦,此外,还如明代王献臣、王心一、文震孟等。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而不是皇家园林、王侯园林,是体现了隐逸静趣的“城市山林”、“第二自然”,这就使园主们的造园思想由儒家伦理走向道家哲学——虚静恬淡、归真返朴。苏州园林,是“儒道互补”的产物。

2、自由布局与黑白风格的美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就具体指出了苏州园林自由布局的美。拙政园中部是典型的例证。反中轴、反对称、反规格,追求自由,追求多样,这“三反二求”,是苏州园林的造园原则。而西方园林的布局则是反自由、求规整的图案形状,北京城、北方皇家园林中均有中轴线,往往强调对称,它们和苏州园林的异趣,是和其政治地位、建造目的分不开的。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从而能更好地走向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主题。

由于社会地位、造园思想、美学趣味不同,北方皇家园林、王侯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调美,追求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苏州私家园林则以清静为怀,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恬静的意境、情趣,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这种美有如下特点:(一)符合“五色令人目盲”,“处其实、不居其华”,“知其白,守其黑”的道家哲学;(二)符合儒家的周易哲学;(三)符合琴棋书画的民族传统艺术色调;(四)与周围民居溶为一片,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苏州市容之美,这种黑白艺术风格之美,有着深厚的黑白文化底蕴。

3、掩映曲折魅力和小中见大的效果

中国园林艺术讲意境,讲含蓄,讲“透”与“隔”、“藏”与“露”。在苏州园林里,掩映遮隔是重要的艺术手法。“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苏州园林中的花木、山石、建筑特别是漏明墙(漏窗)等,都是造

成含蓄不尽的意境的遮隔物。用围墙等分割一个个景区,或分割园中之园,这也是造成园景幽深不尽的重要手法之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又一重要的造园原则。曲径有种种类型。曲径的审美功能有:(一)本身是一种如画的景观美;(二)在游人静观视野中能增加层次和景深;(三)在动观游赏时不断变化前方的对景画面;(四)可以极大地拓展园林空间,延留人们的审美脚步;(五)能创造“出人意外”的审美奇趣,否定游人的预期心理,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遮隔景深、曲径通幽等,都能赢得小中见大的效果。至于假山、水池,最能见出小中见大、芥纳须弥的审美效果的,在环秀出庄和网师园。

三、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题西林壁》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告诉我们在观赏旅游景观时,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

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出愉悦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并在体验

这些想象和情感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惬意、兴奋和满足感,即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如何欣赏旅游景观?

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培养审美情趣。

欣赏旅游景观是受人的好奇心支配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审美情趣则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二——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主观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审美感受力主要依赖于视觉和听觉能力。人的先天生理差异微乎其微,后天的训练,可以提高对外界景观感受的敏锐、深浅和完满程度。

审美理解力的形成和增强主要依靠经验知识的积累。它包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融入过程。

审美创造力主要是情景的升华和意境的开拓,即对旅游景观的归纳提升。有关旅游景观欣赏的摄影、摄像、绘画、游记等,其层次和品位可反映出作者的审美创造力。

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三——优选欣赏角度。

从景观的形象、色彩、动态变化方面讨论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把握的最佳观察角度。黄山的仙人指路、云南石林的阿诗玛、黄果树瀑布;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分析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地形因素:河口外大内小,形如喇叭;又受河水的顶托,潮水位被抬高。

气候因素:适逢夏季,东南季风推波助澜。

天文因素:每逢朔望,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出现大潮。(因受摩擦力作用而滞后二至三天。)

5.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五——品味文化内涵。

在欣赏这些旅游景观时,要首先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真意。

另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天时---把握观赏时机。秋季欣赏北京香山红叶、西湖的平湖秋月,冬季哈尔滨的雪雕;

地利---优选欣赏位置。远眺----峰峦之雄伟峻秀,如武夷山。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远望俯视---江河湖海如岳阳楼与洞庭湖。

千峰万壑——远眺俯视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

峡谷、山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观两岸风景

人和---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

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

品位文化内涵。

例1 简答如何欣赏下列景观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1)黄山石猴观海(2)庐山瀑布

(3)北京石花洞(4)桂林山水

(三)要求:

1、做好准备前的准备;

2、把握好观赏时机;

3、选择观赏位置;

4. 安排好观赏节奏;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四)旅游景观欣赏的分类:

1、按照欣赏状态分类:静态欣赏—亭台楼阁、溶洞、壁画。

动态观赏—江海、瀑布;

2、按照观赏距离的远近:近距离观赏—庙宇佛像、赏花、池中鱼;

远距离观赏—群山、大江大河;

3、按照观赏的角度分类:正面观赏—雕像、碑刻、瀑布等;

侧面观赏—仙人指路;

4、按照观赏的高低分类:平视观赏—扬州平山堂上望诸山;

俯视观赏—岳阳楼观湖;

仰视观赏—乐山大佛、瀑布;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和饭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旅游审美发展历程和提高审美能力途径等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观审美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和美学特征;掌握旅游环境审美、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接待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安排54--72课时,结合野外实习,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审美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3.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意识产生时期、自然崇拜时期、古典审美时期、崇尚山水时期、旅游审美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审美时期 4.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时数 6~8课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2. 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4.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_doc 10页

一、旅游审美概述: 1.含义:旅游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质和旅游审美价值的差异。些潜在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用户会源 源不断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 2.旅游审美的特点: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完整版)《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号:091D74D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是“景观设计与鉴赏”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和景区助理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中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选择观赏位置: 针对不同旅游景观,只有选择最佳的位置观赏,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下面这些景观,你知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1【教学设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出某地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多媒体课件 【讲授新课】 一、自然美 提问: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 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形象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形象美?②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

师生答疑:①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②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展示图片资料:华山之险与峨眉之秀 师:两幅照片怎么看出名山“险”与“秀”? 学生回答 师: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点拨: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2)色彩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色彩美?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 师生答疑:①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展示图片资料:花、水、霞、叶 (3)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 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展示视频资料:庐山三叠泉瀑布 师: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4)朦胧美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陈昌茂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景观”是与视觉美感意义相关的事物。旅游景观是与旅游美创生活动相联系的质料,是旅游美形成意向性结构的审美对象。由于一次旅游活动过程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因此,旅游景观便作品性地形成五种类型: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关键词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审美对象是原真自然——旅游美的审美对象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所以,我们把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界定为旅游审美对象。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基础。 一、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很像是一个受优待的形象,因为它总会从背景当中凸显出来”①,使自生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旅游审美意识意向性结构的形成。 1、拟态环境景观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旅游拟态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 2、选择观赏的位置 【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 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

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三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展示第二组图片:庐山瀑布,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香山红叶,哈尔滨冰雕,钱塘江大潮,青海湖的鸟岛。(两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介绍每个景点观赏的最佳时机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要欣赏景观,就要了解景观的特色,抓住景观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欣赏,更要抓住其特点,以便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艺术的意境。这里以园林景观为例,介绍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第三组成员活动:(展示园林幻灯片) 导游(一个)结合课本和图片说出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是:主景鲜明突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无主次,则无主题,也就无想象。 层次,即景与景的间空联系。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以有限的空间,造无限风景。“北京大观园”采用障景法,用意是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达到“开门见山”的感觉,给人以悬念和联想,并提醒游客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苏州园林”用长廊将园中景物分隔成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的景观各不相同,显得园内景物丰富,游客流恋忘返。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限制在框内欣赏,游客在欣赏框景时就会感觉每一框景犹如一幅画,仿佛置身画中。 借景: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让学生体味借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