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高一政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高一政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高一政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高一政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

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

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

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

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

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

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2019-06-20

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

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现实情况是(2)优越性:

【知识联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放原则,有利于民族原则的贯彻和实施。自主:判断(1)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合作探究: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历史原因、现实国情和优越性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构建知识树: 3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我国正处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每个公民都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国情的现状,同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善它。首先,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高度重视认识国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国情有了最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政策。为了制定的政策贴合实际,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懂得不断变化的古今中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战略性地把握国情实际。国情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多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制定的政策符合长远的发展和根本利益,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情,把握全局和主要方面;然后,要坚持调查研究:要下到百姓、基层中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对国情有最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动态的国情,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生,也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贴合实际,增强危机意识,不要被表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从经济上看,近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令全世界瞩目——我国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同时,我国GDP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已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然而,我国人均GDP至今仍排在世界百位以后。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穷国。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也曾说:“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要求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就资源而言,中国,看似地大物博,其实在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很难长期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明日危机”,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国家环保总局曾有一个保守估算,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3.05%。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使节能环保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尚需全社会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1题10分,共20分) 1、三公九卿制度 考核知识点:秦汉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48--57 答: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2、三省六部制 考核知识点:隋唐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70--78 答: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

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1题15分,共30分) 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参见P268--274 答:一、军事制度的改革 ①.陆军:曾国藩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招募本地失业农民入伍,而由一些坚决保卫儒道的士人率领,建立起一支非正规的军队。袁世凯在华北训练的“新建陆军”,张之洞在长江地区训练的“自强军”,都采用了近代化的军事编练方式。清政府还在各省创武备学堂,改建省兵制,并裁减绿营和勇军。1906年,又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②海军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二、行政机构的改革 (1)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3)组织责任内阁 三、教育制度的改革 (1)建立新式学堂(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考核知识点:南京临时政府,参见P274--276 答:南京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总统制组织中央政府。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临时大总统是行政首脑,在政府中负实际政治责任,并主持国务会议,等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与三权分立的美国总统制大体相同,是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建立政府的,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副总统的选举,限于革命战争环境,不是民选,而是由已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指定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第二,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力高踞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第三,南京临时政

九年级(国情部分)重点知识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重点知识点过关题 九()班姓名小组学号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1.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P6-8)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 2、为什么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三个有利于”指什么?它是从事和判断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地位、重要性)。 5、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改革开放的地位如何?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分别是什么?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 1.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P16-19) (一)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政策)是什么?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政策)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 国有经济地位: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作用: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②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④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4、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 集体经济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作用:①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③缓解就业压力④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主要从中国文化角度)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 摘要:中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审视国家、看待社会、正确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文旨在以个人的把个人阅历和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以文化角度,指出中国所蕴藏的能量。 关键词:基本国情、人文文化 首先,这是一个很值得一名中国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怎样一个国度,有着怎样的“根”,发展出了怎样的叶,我们来自那里将去向何方。 本文中的国情主要指政治和文化。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里面。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素质是最人性,最能代表集体性格,反应民族特质的因素。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说明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能够用其预测将来的前景。同时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地受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中国人民的心里素质决定中国将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文化在变化,政治在改革,科技在发展。可是总有些贯穿始终的“中国人的性格”。我们在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到了汉朝以后是“孔孟之乡”,到了现代我们是“社会主义”。贯穿始终的是我们基本上是无神论,如果信仰神是“出世”的,我们就是“入世”的民族,出世把“神”放到了最高位置,把“进天堂”等当做了人生最高目的,而我们的道德观念里面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入世目标作为我们评判自己的标准。在人类摆脱“生存”这个问题,开始有了休闲时光以后,开始形成道德,信仰,和哲学。西方无疑是让出世信仰左右了道德,我们则是以入世的礼仪和哲学左右了道德和行为准则。所以我们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集体心理素质。以这种心理素质角度来看,分析中国的前景,比起借鉴英美等欧洲国家,更应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情况。这三国都是在二战后急速发展,并迅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的。所以,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及其乐观的。 下面对中国人的两条文化特点进行列举,辅助说明上述观点。 1.中国是一个崇尚勤劳的民族。中国的哲学的出发点都是怎样取得更大的“入世”成就。中国人民是极度向往成功、望子成龙的民族,所以一代代的家庭传承下来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怎样达到功成名就。每一个人的向往汇聚成集体意愿的时候力量是很强大的。在非洲,中国工程对的速度极快,甚至有些非洲人认为中国人是不休息的。在世界很多国家,国民都是以享受快乐为中心,这个也是中国能在发展

最新中国政治制度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同学们: 你们好!根据学院的要求,现在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期末复习大纲公布如下。就有关的问题提示如下: 1、本大纲所有复习题是供大家自学时使用,由大家根据所学,自行在电子课件或者教材中寻找答案。 2、期末考试是机考,随即出题;试题有可能与本大纲重合,也有可能超出本大纲,请大家复习时在范围上要更宽泛些,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3、题目很小,内容琐碎,题量却比较大。因此大家要立足于本大纲的复习,不要再找所谓重点进行复习。再强调一遍:要全面复习。 4、题型大家一望而知,不再赘言。请大家再参考平时答疑公告栏中所载“答疑回放”中的ppt。 5、说白了,请大家依据此大纲复习,并注意平时答疑中的有关公告。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邦鄙是指()的行政区域。 A首都附近B、民族杂居地区C边境地区D、各诸侯国内部 2、西周的大夫是分封的,所封的土地称为()。 A、采邑 B、庄园 C、坞堡 D、领地 3、辽朝以民政为主的地方行政系统由()负责。 A、南面官 B、大王院 C、枢密院 D、北面官 4、元代称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管辖。 A、户部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5、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废除行省制度。 A、承宣布政使司 B、都督府 C、提刑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6、封建时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

上。 A、使用 B、培养 C、考核 D、以刑罚恫吓 7、宋代地方的军、民、财、法和人事权互不相属,权力都集中到中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要着眼于官吏的() A、职有常守 B、相互牵制 C、争权夺利 D、能力培养 8、秦汉考核官吏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一次。 A优劣B赏罚C殿最D贤否 9明清时期在府一级设有同知、通判为知府的辅助官员,当时被称为() A副手B副官C辅官D佐贰官 10、“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说舜在用强制手段夺取最高首领的权位,是对所谓()制度的破坏。 A禅让B官员任免C官吏选拔D君主即位 11、清世宗雍正以后,皇帝对各省政务的批示经过须经过()。 A内阁B户部C军机处D兵部 12、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不亲政事,考核由()负责,交皇帝核准。 A奉常B长史C侍中D尚书 13、考课制度中,对官吏的提升称为()。 A升B提拔C迁D拔擢 14、东汉,三公改为(),共同辅助皇帝决策。 A太尉、司徒、司空B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C太尉、国尉、廷尉D郎中令、卫尉、校尉 15、西晋诸侯王身兼中央要职,又拥有一定的军队,威胁中央的安全,因此出现了()。 A吴楚七国之乱B靖难之役C八王之乱D异姓王反叛 16、宗法制度首先强调的是() A尊尊B忠君C极谏D亲亲 17、西周国学将成绩优异者通过司马推荐给周王。被推荐者叫作() A进士B贡士C贤士D才士。 18、御史台独立后,()主管纠劾官吏的失职滥权及其他违法事件,责任最重。A治(持)书侍御史B殿中侍御史C侍御史D御史 19、唐代宦官擅权,是先从掌握()开始的。 A财权B人事权C军权D处理宫中事务权 20、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21、()是指出自忠诚,从对统治者有利的出发点上提出来的补阙和匡正。 A劝慰B勉励C谏诤D讥讽 22、东厂一般是由(D)的掌印太监监领,称提督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 A、御用监B尚宝监C神宫监D司礼监 23、汉代()并行,郡设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A郡国B府州C路府D省州 24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名为()。 A顺天府B应天府C奉天府D大名府 25、“夏后”的“后”的意思是()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综合测试同步精练 粤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综合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努力完成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 A )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一些同学喜欢去精品店购买运动鞋、小挂件等,这些精品店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十年来在合肥的大街小巷迅速发展,其原因是( C ) A.精品店的投资者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B.国家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下列内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是( D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下列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从社会性质上讲,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B.从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国情 D.初级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多年来,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

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粤教版!

《1.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知道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能力。 4、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对多种分配制度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自主探究 1、导读提纲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些类型?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态度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2、材料分析 阅读P1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1992—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变化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二)讲解新课 1、非公有制经济 (1)主要类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4)国家对它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 2、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它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 点拨与启发: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明白: 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为主体; ②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决定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板书设计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及其作用 1、所有制结构 (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Word版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 谈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这个话题,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中国的国情,怎么样才算是正确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意义。本文将基于理论知识和现实的观察感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1中国的国情 所谓国情就是国家的情况,狭义上的国情主要指的是一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状况。说起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曲折历史的发展中大国,有的人想到了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的人想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也有的人想到了腐败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国情的标签。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更是将国情具体化、复杂化,如“中国的小广告出现在了巴黎的地铁”、“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准博士中毒身亡”、“习总打的新闻造假”,由此可见,一篇报道、一种行为乃至一句话、一个词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为这个国家国情的写照。 2如何正确认识国情 国情内容的广阔、现实的复杂都增加了理解中国国情的难度。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首先要抓住核心,即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情景,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资本主义,都是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其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对于国情的认识,一味地悲观或者乐观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人在看到欧美的发达之后,就对中国的现状小则抱怨,大则报复。我们在认识国情时应该在横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的不足、差距,同时也应该从纵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已然取得的不少成就,国家是在发展的,现状是在不断变好的。再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要客观,要深入本质。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研究过的、分析过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那些看到的、听到的。不盲从、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正确认识国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3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意义 3.1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时,每每提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以为然,私下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本性的改变真的难于江山的改变吗?而今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自身的亲身经历,再无当初的无知和多疑。人之为人,不在于脑袋、四肢构成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 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 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 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 ?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姓名:何悦玥班级:财管三班学号:110106104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二)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

我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看法

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看法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它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 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三个“没有变”,是对中国发展现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它们分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正因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所以我们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们是在崛起,但眼下我们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过早沾沾自喜,只会弱化我们进步的动力。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那么人均国民总收入呢?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7476美元,位居世界第94位。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方面我国是以出口大国的姿态步入世界市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长约数十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依然偏低。显然,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 一、填空题(共计40分。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刑法)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中军)和(外军)。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科举)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驻(上海),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天津)。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资政院),地方是(咨议局)。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国民党)。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巡阅使署)和(经略使署)。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政治会议)。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县议会)及(县参议会)。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审检合一)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参议会)。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华北)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8、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四级)。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侯伯称为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 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证了满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的反映。 4、淮军 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队伍。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宋鲁郑 作者简介 宋鲁郑,祖籍山东。196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00年赴法,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主要方向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核心观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三在于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口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多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BBC在27国2.9亿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

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有的从投资的角度看,认为中国打开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在力量。有的从比效经济的角度讲,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更细致到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是中国奇迹的根源,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在中的发展中,起到了如果不是决定性的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毕竟政党执政只有4年或8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4年或8年以后的事情?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步练习1新版粤教版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阶级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C.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 2.下列哪个时期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20世纪50年代中期~21世纪中叶 3. 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三个有利于” D.科技发展水平 4.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可持续发展道路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增长进程。在过去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四倍。这一速度比多数国家发展的初期都要快。”这说明了()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8.教材中指出:只有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请根据下列的政策、战略,写出相应的具体国情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