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各民族习俗,在地图上找出主要民族的分布地区等方法引导得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准备课件、备课、挂图等。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理解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问题出示: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2)、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

(3)、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

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2.例如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那里肯定能找到很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是哪五个自治区吗?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这几个自治区分布聚居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4.知道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后,我们要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

(二)环节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目的:了解少数民族)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几位小导游,他们每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介绍。当导游在讲解时,请游客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1维吾尔族

点评:能歌善舞的民族如何体现?

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和歌曲,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维吾尔族的招牌舞蹈动作是一个动脖子的动作,他们的歌曲有《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都很熟悉。

2藏族

点评:其实藏族出名的节日是雪顿节,雪顿节又称酸奶节,牧民们敬献酸奶,后来因为又举行大规模地晒佛活动又称为晒佛节。

3蒙古族

点评: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

4回族

点评: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5壮族

点评:它可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6高山族

点评:给大家带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

7满族

点评:其实满族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民族,因为只要是电视剧是关于清代历史的,跟满族就拖不了关系。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近几年热播的《甄嬛传》等。

8傣族

点评: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是泼水节。

(三)环节三议议兄弟姐妹

(培养民族自豪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大家掌握的还不错。

接着我们来议议兄弟姐妹,听了同学们介绍这些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看到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民族组成,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我觉得我们的民族很伟大、太壮观了,我想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种类多。

学生: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生:少数民族的风格各异,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他们是我们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民族的人口非常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呢?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尊重、平等、团结、互助。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让我们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共创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四)出示《中国民族人口分布图》、悬挂中国地图。

刚才我们简单介绍了五大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主要居住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同胞。那谁能上地图帮他们找到家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名代表在中国地图上贴出民族所在的区域。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找出,并标出。

1.学生观察地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民族分布特点。

2.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得出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3.那我国56个民族长期生活在祖国大地上,他们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本课小结

无论你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你现在身处海内,还是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热爱、建设、守卫我们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出示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2.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民族组成

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关系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的内容。 2、本课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它对中华民族起的支撑性作用,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各种文化侵润,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素质,都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 悬念法、阅读自学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场景(视频) 提问:影片中的情节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承上启下:从我们所学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以及通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崛起,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消费及其类型》教案1 新人教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的: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的: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二.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贷款消费存在的背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常州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DV)导入(包括火爆的常州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事看起,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消费行为,哪些消费现象。 生:围绕日常消费行为举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现象,有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些消费现象以及消费行为分分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21—P22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我们刚刚所例举的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生:根据课文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同学们分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行有选择的指导) 师:在我们的消费中,有两种比较时髦的消费方式,分别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贷款消费。请看课文P21漫画,请问,在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一种消费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在已经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辩论。时间控制为8—10分钟。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贷款消费都有其使用的前提,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我们采用不同消费方式的原则。 师:(课堂活动)消费现象纷繁复杂,消费水平也参差不齐,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我这里有一个你心仪已久的MP3,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为什么?在买与不买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根据这个课堂活动,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包括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这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水平;(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并指出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中这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师:在讲到消费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名词: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我们的消费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内容: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答: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答: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

高中政治 第07课 第02节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必修3)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Array【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义):P72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

高中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①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③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难点]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全班预习,并分成4个小组,分别探究4个主题,做到简明扼要,实事求是,用简易的课件形式汇报交流: ①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 ②探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 ③为什么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学生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过程】 歌曲欣赏导入:《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发展和丰富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讨论或撰文:"我看民族精神的 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

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 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 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 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 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她是 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doc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

第八课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八课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教学要求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几个方面 这五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主要分布地区、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主要风俗习惯等都需要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撒拉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 教学重点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师过程 一.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1.摔跤、板棍、颈力比赛、打曲棍球是达斡尔族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 2.这五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主要分布地区、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主要风俗习惯等都需要了解和掌握。 3.注意达斡尔族的分布情况。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讲解。 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等地,这与历史上的戍边有关。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等工作中,国家和其他民族对羌族等灾区少数民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结合这一事例,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精神。 二.拓展知识 达斡尔族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有哪些? 邮票上的民族特点是什么?从以下几方面观察:(服饰、歌舞、民族乐器)。 三.布置作业 学生通过教材,以及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独具特色的羌寨和碉楼。 组内交流 达斡尔族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板棍、颈力赛;布朗族弹唱;撒拉族民居;很多民族流行剪纸(汉、达斡尔等)。 学生查找。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第八课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达斡尔族“依饭节”,又称“喜乐节“ 仫佬族过年节 羌族扳棍和颈力赛 布朗族羌寨 撒拉族人口数量约为10.5万

《弘扬民族精神》 导学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一课时弘扬民族精神 1.知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描述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3.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重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理清线索】 民族精神的内 涵、地位及作用爱国主义的 含义及表现民族精神的 继承和发展对外交往的 原则和政策 【梳理要点】 1.中华民族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3.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1.各小组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生成”中的疑问。

2.各小组通过下列活动探究问题,并以各种形式展示。 ◆活动一听兴国山歌扬苏区精神 材料一“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 材料二中央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阳光中学九年级(2)班班主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区精神,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兴国山歌和苏区精神的资料? 上网查找、实地走访、图书室查阅资料等。 (2)请你为“了解苏区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主题班会设计合理的活动步骤。 示例:嘉宾到场,邀请嘉宾入场、就座,全体师生欢迎嘉宾到场;班主任介绍邀请的嘉宾,向嘉宾致欢迎词;请老红军代表×××为全体同学作报告;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与老红军代表互动;班主任作总结发言;齐唱苏区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3)班主任的总结发言中可能会用到所学的哪些知识? 示例:苏区精神、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作者:————————————————————————————————日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课程标准】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 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 “天下兴亡、”(顾炎武)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_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指导思想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据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整体思路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七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

三年级民族大家庭教案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2、知道在党的民族政 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 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探究、采访、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教学重点: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材料: 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观察了

解身边同学中民族同胞情况,调查各班中民族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新华字典,一元人民币。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曲导入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师活动 1揭示、板书课题: 1 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 《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板书:56个民族 学生活动 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欣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56个民族是一家 (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 1 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 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人口多汉族92% 少数民族8% 3 民族分布 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 展。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爱国主义不 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4)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里约奥运会上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2017高中政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课程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第七课第二框,。本框题主要阐述党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与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 及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分别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本框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 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确立依据:因为这一框题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因此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 神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 (2)难点: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确定为难点。 确立依据: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学习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有所了解,而对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的还不是很深, 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设计思路 本课以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打造高效课堂。本课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展开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课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创设情境,探索感知”其中,在“情境创设”上,先让学生说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以加深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先通过课件设影展示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自学课本,通过自学、探究、计论,得出结论,教师再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明确答案;再通过理论联系学生们所列举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掌握所学知识。其次,“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在学生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解读,以便深入地理解教材的主旨。最后是“迁移深化,有效训练”,在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手基础上趁热打铁,精心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通过迁移,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得提高,并增强竞争合作意识。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 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 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讲授法等 2、学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课件投影)用学生体验最深刻的抗震救灾的相关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汶川地 震中子弟兵和广大人民共同抗击灾难,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的事迹感动 了中国,精神感动了全世界。 (设计意图):以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开篇来讲,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体现了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也是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同学们的 民族自豪感,使之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印发基础知识填空部分,同时列出本框的主干 知识。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依据的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第七课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学生应懂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接着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后点明本课的落脚点: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照片、地图,朗读民族歌谣,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指点迷津”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采撷”可让学生了解本课涉及的“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概念。“活动感受”中的一、二部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以有知识基础上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还比较肤浅,认知水平还不够,对“统一”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全面认识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八年级学生对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民族充满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传说等比较感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和活动二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老师也根据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以加深学生印象,促进了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民族有关知识,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首先,用播放歌曲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观察教材和幻灯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朗诵民族歌谣和观察民族分布图,分析得出相关民族知识,并能说出五个民族自治区。其次结合教材设置的活动,展示学生收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的民族,增进民族情感。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图片。最后在回顾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列举对我国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相互探讨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附答案)

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型:新授课序号:14 学习目标 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案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是维系。 ②支撑。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地位: 2、重要性: 3、特点: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也有。 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2、课堂探究案:

(1)20世纪初,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①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②这种精神为什么能称为“中国的脊梁”? (2)今天,我们为神舟九号而激动,很多人更被神舟九号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刻在太空。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分析: A神舟九号研制团队怎样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请列举出一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如“抗洪精神”,至少写出三个。) B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什么作用? (3)辨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没有关系。 【选择题】 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推崇这些精神呢?让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遇过哪些深重的灾难? 2.请你说说中华儿女在这些灾难前奋起抗争的典型事例。并体会这些抗争体现了哪些宝贵的民族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没有这些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能历经沧桑,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要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 活动:请学生看图片,体会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敢于斗争,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大庆精神:爱国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请 片,体会民族精神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教师:展示“重走长征路”的图片,播放“2005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视频,启迪学生思考每个中国人应该如何去弘扬可贵的民族精神。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请学生思考下列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爱国主义------------------- 勤劳勇敢------------------- 诚实守信------------------- 艰苦奋斗------------------- 尊老爱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B.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撑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以下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③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智力支持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由学生口答完成 200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某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长征精神、继承长征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了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1)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方面的知识,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 (2)该校九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为他们设计出活动程序。 (3)通过这次活动,请你说明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弘扬长征精神?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最新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依据的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第七课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学生应懂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接着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后点明本课的落脚点: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照片、地图,朗读民族歌谣,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指点迷津”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采撷”可让学生了解本课涉及的“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概念。“活动感受”中的一、二部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以有知识基础上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还比较肤浅,认知水平还不够,对“统一”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全面认识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八年级学生对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民族充满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传说等比较感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和活动二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老师也根据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以加深学生印象,促进了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民族有关知识,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首先,用播放歌曲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观察教材和幻灯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朗诵民族歌谣和观察民族分布图,分析得出相关民族知识,并能说出五个民族自治区。 其次结合教材设置的活动,展示学生收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的民族,增进民族情感。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图片。最后在回顾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列举对我国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相互探讨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所需的图片、音像、文字等资料并制作出教学课件 学生:按活动内容准备有关民族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