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2018年,山西省首届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推进会在太原举行。会上,同学、老师和专家分享了研学旅行收获,并展示了研学区城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距是()

A. 100毫米

B. 100厘米

C. 100米

D. 100千米(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丘陵

C. 高原

D. 盆地

【答案】(1)C

(2)C

(3)D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读图可知,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故选项C符合题意。

(2)瀑布出现在陡崖部位。读图可得,图中丙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所示的是陡崖,该地又处于山谷之中,因此丙处可能出现瀑布。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阴影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①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②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

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表现出了四季的变化;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图①是某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②是太阳能热水器,结合A、B 和C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位于A点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

B. 位于B点时,该地昼夜平分

C. 位于C点时,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长

D. 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排管最好朝南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点太阳高度最高,是太阳在夏至日的位置,故答案A正确;B点太阳高度位于最高和最低之间,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太阳位置,昼夜平分,故B正确;C点太阳高度最低,是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短,故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在南方高度最高,所以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集热管最好朝向南方,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点评】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

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4.下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0℃

B.-5℃

C.25℃

D.30℃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该地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是在北半球,最冷月小于0℃,是位于北温带;C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该地最冷月是1月-气温是-5℃,最热月是7月-气温25℃,其气温年较差约为25℃-(-5℃)=30℃;D符合题意。【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5.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5°S,90°E

B.66.5° N,90°W

C.66.5°N,90°E

D.66.5°S,90°W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②点位于东半球

C.③点有极夜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

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6.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一般形成聚落要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一般要靠近水源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从图中可知,③最符合。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即北极是逆时针方向,南极是顺时针方向;地球公转图中,公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在极地俯视图上,如果是在北极点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如果是在南极点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自转。

8.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约是()

A. 900米

B. 1000米

C. 900~1000米

D. 800~900米(2)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白水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 若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约1千米

C. 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依据等高线变化情况推测可知,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1000米之间;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得,白水河干流大致是自东向西流,故A错误;甲、乙两村在图上的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50000=100000厘米=1千米,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与乙村相比,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表现在甲村地形更平坦开阔,水资源更丰富,水路交通更便利,地质灾害较少等,甲更容易形成城镇,故C错误;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故D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9.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区()

A.流水潺潺,奇峰耸立

B.青山飞瀑,云雾缭绕

C.山林茂密,空气清新

D.湖光山色,翠竹参天

(2)若估算景区实际面积,需在图中增加()

A.图例

B.比例尺

C.指向标

D.注记

(3)图示区域若发展农业,可()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大力砍伐树木,发展林业

C.开挖人工湖,增加水产养殖

D.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

【答案】(1)C

(2)B

(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景区的等高距为25米,该处最高海拔300~325米之间,为丘陵;该风景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热量充足,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图示内没有奇峰,没有高山和湖泊。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若估算景区实际面积,需在图中增加比例尺。故答案为:B。(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如果滥伐森林、修建梯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题干得知,该区域为南岭以南某区域,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地区,应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丘陵交错分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10.读日本和新西兰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图图幅大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

B. 两国的实地范围大致相同

C. 甲图表示内容比乙图详细

D. 日本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向

(2)关于两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国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

②两国均为地广人稀的太平洋岛国

③两国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④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发达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

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图表示的的实际距离更大,比例尺更小;两国的实际范围有较大的差距;甲的比例尺更小,表示的内容也更简略;根据经纬网可知,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日本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关于图中两国的说法,两国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两国均为地狭人稠的太平洋岛国;两国国土面积狭小,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发达国家,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在图幅相同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应越小,内容越详细,坡度越大.

11.读经纬网围,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 120°E,50°N

B. 120°W, 50°N

C. 120°E, 50°S

D. 120°W, 50°S (2)当甲地当地时间为8: 00时,乙地当地时间为()

A. 5:00

B. 6:00

C. 10:00

D. ll:00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根据经度向东度数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度向北度数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判定甲的经纬度是50°N,120°E。

(2)读图可知,甲的经度是120°E,位于东八区,乙的经度是90°E,位于东六区。根据时区的计算方法,向东每一个时区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计算可知,此时乙地是当地时间6:00。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12.下图为柳州市高速公路局部示意图。家住柳州市市中心的陈馨与全家自驾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途中她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块标志牌(下图),标志牌指示当前位置与县城驻地的距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起点到终点,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2)看到标志牌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

A. 融安县

B. 鹿寨县

C. 柳城县

D. 融水苗族自治县【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图中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

(2)由图可知,当他看到标志时,离三江自治州有132千米,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大约在图上离三江5厘米处,此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柳城县.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3.假如要建造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位置应选在()

A. 赤道

B. 极圈

C. 北极点

D. 南极点【答案】 D

【解析】【分析】解: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因此有一位建筑设计师,想要建设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朝北,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南极点上。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方向,地球上任何一点往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北极,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往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南极,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往东方和往西方走最终都能回

到原点。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量得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A. 500米

B. 1千米

C. 100米

D. 1000千米【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①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②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③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应为鞍部;④地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依据题意。

(2)根据图中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量得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千米;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15.“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表示的地形是()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位于D地的什么方向?()

A. 北方

B. 西北方

C. 南方

D. 东南方(2)对图中山体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 A地为鞍部

B. B地为陡崖

C. C地位于山脊

D. D地位于山谷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指向标所指正北方向,A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故选:B。(2)读图可知,A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故A错误;B地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B正确;C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故C 错误;D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评】(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7.第21届足球世界杯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开幕,共11个城市承办了本次世界

杯的小组赛和淘汰赛(如图),比赛时间为当地时间14点至20点,而中国球迷通过直播收看比赛的时间在22点至次日凌晨4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承办城市集中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表明该部分()

A. 气候凉爽

B. 地形平坦

C. 邻国众多

D. 经济发达(2)中国球迷收看比赛的时间与比赛现场的时间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大小

D. 地球形状【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由于俄罗斯的人口、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主要分布在欧洲,世界杯举办城市主要集中在俄罗斯领土的欧洲部分,表明该部分经济发达,有实力举办比赛,故选D。(2)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中国球迷收看比赛的时间与比赛现场的时间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根据题意,故选B。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个大洲和东西两个半球,地形从西往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比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因此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适合农业发展的土地并不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乌拉尔山为界。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轻工业较为欠缺。俄罗斯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被形象称为世界加油站。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8. 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开幕式,本次世园会被称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会期自4月29日至10月7日,预计参观人次不少于1600万,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下图为世园会导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若选择精品路线植物馆——中国馆——国际馆依次游览,最近便的入口是()

A. 1号门

B. 3号门

C. 5号门

D. 6号门(2)参观国际馆后,从最近园区道路步行去2号门,应该()

A. 向西北方向走

B. 向正东方向走

C. 向东南方向走

D. 向西南方向走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若选择精品路线植物馆——中国馆——国际馆依次游览,入口6号门距离植物馆最近。

(2)根据图可知,该图指向标上方为北方,所以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从国际馆沿最近园区道路步行去2号门应向东南方向走。

故答案为:(1)D;(2)C;

【点评】地图是地理课的工具,读图时可以分为三步:一教二读三分析。具体地说,第一步要教给学生认记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第二步教学生读图并初步分析图。第三步则要求能通过读图说明一般地理问题。

19.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连云港正值()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

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属于夏季。连云港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时正值夏季。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0.下图为图幅相同的“潜江、天门、仙桃三市轮廓图(甲图)”和“湖北省轮廓图(乙图)”,两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

B. 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

C. 甲图比例尺等于乙图比例尺

D. 两图比例尺无法比较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得,①图的范围小,比例尺大,内容详细,②图的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