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

以下资料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第18期(总第436期)发布——工程管理部注

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规划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的通知

(2004年11月18日)

深建字〔2004〕130号

根据《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局组织编写的深圳市《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业经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编号SJG13—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2004?深圳

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Non-load-bearing Masonry Wall

(SJG13—2004)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材料

4 建筑设计

5 构造要求

附录A 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热工、隔声、耐火性能

附录B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录C 外墙主体部位与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录D 与砌块墙的收缩开裂有关的参数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在深圳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更好地推广应用各种砌块,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确保工程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地区,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实心砌块砌筑非承重墙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本规范所称的砌块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普通混凝土砌块)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轻骨料混凝土砌块)。

1.0.3 本规范根据现行产品标准及设计规范并结合深圳地区炎热、多风雨的气候特点及砌块墙体多为非承重墙的建筑特点以及砌块产品资源特点而编制。

1.0.4 非承重砌块墙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砌块block

砌筑用的符合一定模数要求的人造块材。

2.0.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erated concrete block

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加激发材料为主,利用发气剂与其组分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经发泡、切割及蒸压而成的一种多孔结构混凝土砌块。

2.0.3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normal concrete hollow block

用碎石或卵石为粗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幅面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空心率不小于25%。

2.0.4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block

用轻骨料制成的空心砌块,幅面主规格尺寸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同,空心率不小于25%。

2.0.5 单排孔砌块block with single-row core

沿砌块的厚度方向只有一排孔洞的空心砌块。

2.0.6 多排孔砌块block with multi-row cores

沿砌块的厚度方向有两排或两排以上孔洞的砌块。有双排孔、三排孔等之分。

2.0.7 体积密度、表观密度bulk density & apparent density

砌块的质量除以按外廓尺寸算出的体积(包括各种孔洞在内),称为体积密度或表观密度。

2.0.8 砌筑砂浆masonry mortar

用胶结材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合制成,用于砌筑砌块的砂浆。

2.0.9 抹灰砂浆plastering mortar

用胶结材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合制成,用于抹灰工程的砂浆。

2.0.10 预拌砂浆ready-mixed mortar

预拌砂浆系指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水、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份按一定的比例,在集中搅拌站(厂)经计量、拌制后得到的砂浆拌合物(注意与其他标准协调)。

2.0.11 干粉砂浆premixed dry mortar

又称砂浆干粉料。一种干的粒状或粉状的混合物,用胶结材料、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和矿物掺合物、各种外加剂等组分,在专业工厂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用罐车运至工地现场加水拌合后使用,也可包装成袋运到工地现场拆包加水拌合使用。有干粉砌筑砂浆、干粉抹灰砂浆、干粉地面砂浆和用于抗裂、高粘结、填缝、界面处理、防水和装饰等特种功能的各种干粉砂浆之分。

2.0.12 芯柱core column

在混凝土空心砌块连贯的孔洞中浇灌(钢筋)混凝土后形成的柱。只浇灌混凝土形成的柱称为素混凝土芯柱,或简称混凝土芯柱;插入竖向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柱称为钢筋混

凝土芯柱或插筋芯柱。

2.0.13 构造柱structural column

按构造要求设置在砌块墙体中,带有竖向钢筋及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的顺序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柱。

2.0.14 模数module

建筑物及其配件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并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2.0.15 标志尺寸nominal dimension

砌块的外形尺寸加10mm灰缝厚度。

2.0.16 传热系数thermal conductance coefficient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1s内,通过1m2面积所传递的热量。以K表示,单位:W/(m2?K)。

2.0.17 传热阻thermal conductance resistance

K值的倒数,以R0表示,单位:(m2?K)/W。

2.0.18 热惰性指标heat inertia index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以D表示。

2.0.19 保温砂浆thermal insulation mortar

以水泥、石灰膏或石膏等为胶凝材料,以轻质细集料为集料,拌制成的砂浆。

2.0.20 界面剂bonding agent

一种用于砌块墙体抹灰的基层处理剂。用以封闭表面空隙,增强基层与粉刷材料的粘结性,预防空壳和开裂。

2.0.21 填缝剂(填缝砂浆)Tile grout

一种用于填充瓷砖、地面砖及各类石材拼砌时的缝隙的干粉砂浆或砂浆。

2.0.22 灌孔混凝土grout concrete

用于浇筑混凝土空心砌块芯柱或其他孔洞的高流态细石混凝土。

2.0.23 含水率percentage of moisture

材料或制品中所含水分质量与其干质量之比,以质量分数表示。

2.0.24 吸水率percentage of water absorption

材料或制品饱水状态下吸收的水分质量与其干质量之比,以质量分数表示。

2.0.25 相对含水率comparatively percentage of moisture

含水率与吸水率的比值。

2.0.26 干燥收缩dry shrinkage

材料因毛细孔和凝胶孔中的水分蒸发和散失而引起的体积缩小现象,简称干缩。常以干缩值“mm/m”表示。

3 材料

3.1 加气混凝土砌块

3.1.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宜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常用规格尺寸(mm)

注:表内未列的规格尺寸可由用户与制造厂家商定。

3.1.2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MPa)

3.1.3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

3.1.4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体积密度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体积密度(kg/m3)

3.1.5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值和导热系数应符合表3.1.5规定:

表3.1.5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值和导热系数

3.2 普通混凝土砌块

3.2.1 普通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及最小壁肋厚宜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 普通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及最小壁肋厚(mm)

注:1.表内未列的规格尺寸可由用户与制造厂家商定。

2.多排孔砌块的最小外壁、内壁及肋厚可比上表规定相应小3mm,但不得小于15mm。

3.2.2 普通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普通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MPa)

3.2.3 普通混凝土砌块出厂时的相对含水率,不应大于45%。

3.3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

3.3.1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及最小壁肋厚宜符合本规范表3.2.1的规定。

3.3.2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密度等级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密度等级

注:轻骨料实心砌块密度等级可参照表3.3.2划分。

3.3.3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MPa)

注:轻骨料实心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级可参照表3.3.3划分。

3.3.4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不应大于20%,不同干缩率的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出厂时相对含水率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3.3.5 加入粉煤灰等火山灰质掺合料的小砌块,其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75。

表3.3.4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相对含水率(%)

3.4 砌块的放射性要求

3.4.1 砌块在生产前应对其所用的砂石、水泥等进行放射性指标检测。其指标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规定。当所使用的原材料放射性指标合格,制品可不进行放射性指标检测。

3.4.2 掺工业废渣的各类砌块,其放射性应符合如下要求方可使用:

1 当砌块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1.0和≤

1.0时,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2 对于空心率大于25%的砌块,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1.0和≤1.3时,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3.5 砂浆

3.5.1 非承重砌块墙体采用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分为M5、M7.5和M10三个等级,其品种和强度等级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其稠度应为50~90mm,分层度应为10~30mm,并与砌块有良好的匹配性和粘结性。

3.5.2 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宜使用预拌砂浆或干粉砂浆。

3.5.3 砌体用的预拌砌筑砂浆,其稠度宜符合表3.5.3—1中的规定。预拌砌筑砂浆与抹灰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3.5.3—2中的规定。预拌抹灰砂浆的保水性不宜小于65%。

表3.5.3—1 预拌砌筑砂浆稠度

表3.5.3—2 预拌砂浆性能指标

3.5.4 砌体用的干粉砌筑砂浆,其稠度宜符合表3.5.4—1中的规定。干粉砌筑砂浆与抹灰砂浆的性能宜符合表3.5.4—2中的规定,其保水性不宜小于65%。

表3.5.4—1 干粉砌筑砂浆稠度

表3.5.4—2 干粉砂浆性能指标

3.5.5 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性能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表3.5.5的规定。

表3.5.5 加气混凝土用砂浆的性能指标

3.5.6 特种砂浆包括饰面砖粘结剂、界面处理剂、饰面砂浆和防水砂浆。

1 饰面砖粘结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5.6—1的规定。

2 界面处理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5.6—2的规定。

3 干粉防水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5.6—3的规定。

4 防水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5.6—3的规定。

表3.5.6—1 饰面砖粘结剂的性能指标

表3.5.6—2 界面处理剂的性能指标

注:Ⅰ型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界面处理,Ⅱ型适用于加气混凝土的界面处理。Ⅰ型产品的晾置时间,根据工程需要由供需双方确定。

表3.5.6—3 防水砂浆的性能指标

3.6 其他材料

3.6.1 拉结钢筋、钢筋网、连结钢板的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用钢材的有关规定。

埋置在灰缝中的拉结钢筋应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网片,且宜采用热镀锌,镀锌厚度不小于15μm,或镀锌层重不小于100g/m2。冷轧带肋钢筋的直径宜为3.5~5.0mm。

3.6.2 用于抹灰层或抗裂部位的纤维网布宜采用纵横双向同性的网格布,如用于水泥砂浆,应采用耐碱的玻纤网格布,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6.2—1的规定;如用于粉刷石膏,则应采用中碱玻纤网格布,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6.2—2的规定。其厚度均不宜大于1mm。

3.6.3 用于抹灰层或抗裂部位的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宜为20mm×20mm,其钢丝直径宜为1mm。且宜采用热镀锌。

表3.6.2—1 耐碱玻纤网格布技术性能指标

表3.6.2—2 中碱玻纤网格布技术性能指标

3.6.4 用于固定门窗框、悬挂物的锚固件(如尼龙锚栓等)应有试验资料,说明在所用砌体中的抗拔力及抗剪力。否则,选用前应进行检测,提供数据给设计单位。

3.6.5 对拟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应认真核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时,可要求供应商做演示试验或在工程现场制做样板。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模数

平面模数宜采用2M(200mm),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M(100mm);竖向模数、墙体的分段净长度及门窗洞口的宽度与高度尺寸均应采用1M为模数。

4.1.2 平面设计

1 平面形状:建筑平面宜简洁方正,少凹凸转折。转折处的尺寸应符合基本模数和砌块的尺寸要求。

2 砌块排列:要求整齐且有规律性,避免通缝,应以大规格砌块为主砌块,使大规格主砌块占砌块总数的70%以上。辅助砌块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m。砌块排列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块长度的1/3。砌块墙体尺寸应按砌块和砌体的标志尺寸进行标注(详图除外)。墙体的标志尺寸应符合1M模数。

4.1.3 砌体开洞

直径大于100mm的砌体孔洞应预留或预埋,不得随意开凿,孔洞周边应采取可靠的防裂、防渗措施。

4.1.4 砌块强度等级

1 地面以上砌体:外墙不应低于MU5.0(A5.0),内墙不应低于MU3.5(A3.5)。厨房、卫生间隔墙不应低于MU5.0(A5.0)。

2 地面或防潮层以下砌体及潮湿房间的隔墙:不应低于MU7.5。

4.1.5 砂浆强度等级

1 砌筑砂浆: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砌块的强度等级。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选用专用砌筑砂浆,砂浆的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2MPa。对普通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应满足本规范第3.5节的要求,其粘结性应满足砌块端面灰口刮灰后竖向不掉灰的要求。

2 抹灰砂浆:抹灰砂浆中的打底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砌块的强度等级。

4.1.6 抹灰要求

1 外墙抹灰

1)贴(挂)网:凡墙体中两种不同材料连接处均应做贴(挂)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格布。贴(挂)网应平整、牢固,且必须置于抹灰层内,不得外露。贴(挂)网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2)界面处理:墙体抹灰前,应先用界面处理剂作基层表面处理。

3)打底找平兼防水层:用15~20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打底找平兼作防水层,或用15~20mm 厚水泥砂浆打底找平,面层加2mm厚水泥基防水涂料作防水层。有较高抗裂要求的墙体可增设纤维砂浆。

4)饰面层:按设计要求。大面积的饰面层应做分格缝。

5)抹灰层厚度: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以内,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5mm以内。

6)分格缝:大面积外墙抹灰应做分格缝。分格缝宽10mm,深5mm,分格缝间距不宜超过3m。分格缝应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或防水材料勾缝,或采用密封嵌缝材料嵌填。

2 内墙抹灰

1)贴(挂)网:要求与外墙抹灰相同。

2)界面处理:要求与外墙抹灰相同。

3)打底找平层:用10~15 mm厚水泥混合砂浆打底找平。厨房、卫生间等有防水防潮要求的房间,应作防水层,防水层可兼作找平层。

4)结合层:5mm厚水泥混合砂浆罩面。

5)饰面层:按设计要求。

6)水泥护角:凡内墙面的阳角应采用1∶2水泥砂浆抹护角,护角高2000mm,两侧宽50mm,且宜采用塑料墙角护条。

7)抹灰层厚度:内墙普通抹灰不超过20mm,内墙高级抹灰不超过25mm。

8)凡埋设暗管线等的孔槽缝隙,均应先用水泥砂浆分层填实,并沿缝长加贴耐碱玻纤网格布作防裂处理,再分层抹灰。

4.1.7 饰面层

1 砌块墙体应做双面粉刷,饰面层宜采用涂料、乳胶漆等薄层轻质材料。高层建筑的外墙不宜贴面砖,当贴面砖时,应采用专用胶粘剂粘贴,其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4MPa。

2 砌块墙体不得直接挂贴石材等重质饰面层;当必须采用时,一切通过钢质构配件承担的石材荷载均应由主体结构和楼层间的混凝土圈梁或砌块间的混凝土构造柱承担,不得由砌块承担,所用钢质构配件宜采用不锈钢。

4.1.8 砌块的使用范围

1 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0.00)以上的内外墙和地面以下的内隔墙(有特殊要求的墙体除外),但地面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的灌孔混凝土灌实或采用实心砌块。

2 加气混凝土砌块适用于各类建筑地面(±0.00)以上的内外墙和地面以下的内隔墙(有特殊要求的墙体除外),但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得在以下部位使用:

1)建筑物±0.00以下(地下室的非承重内隔墙除外)部位。

2)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交替的部位。

3)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的环境。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5)屋面女儿墙。

3 烟道、排气管道不应采用砌块砌筑,应采用预制专用烟道和管道。用砌块砌筑的电梯井道,宜采用普通混凝土实心砌块。

4.2 墙体的物理性能

4.2.1 外墙的隔热要求

1 外墙的传热系数K应满足K≤1.5W/(m2?K)的要求,热惰性指标D应满足D≥3.0的要求,否则应进行热工验算或采取提高隔热性能的措施。砌块砌筑的外墙的传热系数应按经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测定值采用;如无上述机构提供的测定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选用。

2 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考虑热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

3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热桥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

4.2.2 提高砌块外墙隔热性能可采用以下措施之一或两种的综合。

1 采用厚度不小于150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外墙。

2 采用多排孔的空心砌块。

3 在砌块外墙的内侧或外侧抹20mm厚的保温砂浆。

4 采用复合墙体,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保温材料与空心砌块组成复合墙体。

4.2.3 砌块墙体的隔声要求

1 应按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砌块墙体的隔声标准等级及墙体厚度,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规定。

2 砌块墙体的隔声性能可按本规范附录A选用。

3 提高隔墙隔声性能的措施:

1)适当提高砌块的密度或增加墙体的厚度。

2)适当降低砌块的孔洞率或在其孔洞内填塞吸声材料。

3)双层墙的构造应避免出现“声桥”。

4)加强对埋设管道管线的孔洞和缝隙的密封处理。

4.2.4 砌块墙体的防火要求

1 砌块墙体的防火性能可按本规范附录A选用。

2 用于普通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3 用于防火墙时,其耐火极限,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不应低于4h;对高层民用建筑不应低于3h。

4.2.5 砌块墙体的防水要求

1 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墙及用于厨房和卫生间的隔墙应作防水设计。防水设计要求及构造做法可按《深圳市建筑防水构造图集》(SJ—A、SJ—B)进行。

2 需作防水设计的隔墙及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与楼地面交接处的墙根应先凿毛,再现浇高度不小于200mm、厚度同隔墙的C20混凝土。

4.3 砌块墙体的最小厚度

4.3.1 砌块墙体的厚度除应满足本规范第

5.1.1条关于高厚比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建筑热工、节能、隔声及门窗安装的要求。

4.3.2 外墙、楼梯间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90mm,住宅分户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40mm,其余内墙厚度不应小于90mm。

4.4 砌块墙体的拉结

4.4.1 砌块墙体应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拉结。拉结方式可采用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600mm后植热轧或冷轧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直径宜为1/2灰缝厚度,且不宜大于Φ6。灰缝钢筋应进行镀锌或等效的防腐措施。钢筋伸入砌体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后植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60mm。见图4.4.1。

图4.4.1 砌块墙体与柱或剪力墙的拉结

4.4.2 内外墙的拉结

在外墙的转角处和内外墙的纵横交接处,应在沿墙高度每隔600mm左右的灰缝内设置拉结钢筋网片。见图4.4.2。

(a)转角墙拉结筋(b)内外墙拉结筋

图4.4.2 砌块内外墙的拉接

4.5 门窗安装及窗台构造

4.5.1 门窗安装

1 外墙门窗安装

门窗洞口两侧上、中、下应预埋C20细石混凝土块(每侧不少于3块)或现浇C20细石砼构造柱,用M6膨胀螺栓固定门窗框。门窗框与墙体周边的缝隙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严密填塞。

2 内墙门窗安装

当墙体厚度不小于200mm时,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可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在砌块上固定门窗框;对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则应将门窗洞边200mm内的砌体孔洞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填

实,然后用M6膨胀螺栓固定门窗框。若采用空心砌块专用膨胀螺栓固定门窗,则不必填实孔洞,但应进行现场试验证明螺栓的适用性、安全性。当墙体厚度小于200mm时(但不应小于100mm),应沿门窗洞口现浇C20细石混凝土柱,用M6膨胀螺栓固定门窗框。门窗框与墙体周边的缝隙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严密填塞。

3 重型门安装

重型门(厂房门、车库门、人防门、门洞宽度大于1.5m的安全门和防火门等)安装时,应在预留门洞的两侧现浇C20细石混凝土构造柱,并在构造柱上预埋钢板(每隔600mm左右预埋一块),然后将金属门框与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严密填塞门框周边缝隙。

4 除上述安装方法外,也可采用其他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安装门窗。

5 门窗洞口的构造柱应符合本规范第5.3.1条第2款要求。当门洞墙垛的宽度小于200mm时,应做构造柱。

6 严禁采用预埋木砖固定门窗。

4.5.2 窗台构造

1 窗洞口宽度不小于900mm时,窗台处应加设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已设钢筋混凝土凸窗套或窗台板者可免),板厚不宜小于100mm,配2Ф10、Φ6@200钢筋,板两端各伸入砌体不应小于400mm。见图4.5.2。

2 窗洞口宽度小于900mm时,可在窗洞口下的一皮砌块下的水平灰缝中设置30厚配3Φ6的水泥砂浆加强带,加强带伸入窗洞口两侧不应小于400mm。

图4.5.2 窗台构造

1—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板)2—密封胶3—尼龙锚栓

4—窗台板(按设计)5—聚合物砂浆或发泡聚氨酯

4.6 空调器、防盗网等重物的固定安装

4.6.1 空调器、防盗网的固定安装应在建筑平面、立面设计时统一考虑。窗式或分体式空调机应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承托和固定。防盗网应利用框架梁、过梁、圈梁和阳台梁固定和安装。不得直接在砌块墙体上安装吊挂空调设备等重物。

4.7 砌块墙体与不同材质的构件连接处的处理

4.7.1 凡砌体与不同材质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包括水平缝和垂直缝)均应采取可靠的防变形及抗裂措施(可参考图4.7.1,图中钢丝网片直径1mm,网眼20mm×20mm,宽度不小于200mm)。并宜在迎水面的交接处嵌填密封胶。

图4.7.1 砌块墙与钢筋混凝土墙、柱连接处的缝隙处理

1—界面剂2—15~20厚砂浆基层刮糙3—200宽耐碱网格布4—批嵌材料

5—建筑密封膏6—面层饰面处理(单项工程定)7—钢丝网片

4.7.2 外墙如需做成具有装饰效果的凹缝,应按图4.7.2处理。

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1、商品房的楼层空间高度标准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第六节层高和净高 第 2.6.1 条住宅层高不应高于 2.80m 。 第 2.6.2 条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 2.40m ,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m。 第 2.6.3 条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 2.10m ,其余部分最低处高度不宜低于 1.5m。 第264条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 2.20m,卫生间、厕所、贮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m。 第 2.6.5 条卫生间、厕所内采用蹲式大便器时,其蹲位处地面距上部存水弯的净高不应 低于 1.90m。 以上谈到的层高的国家标准只是层高的最低标准,如果购房合同中买卖双方对层高另有约定(该约定必须高于国家标准,否则无效),则开发商交房时应当达到约定的标准 2、国家商品房交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住宅应满足下列条件,方可交付用户使用: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确认合格;取得当地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小区道路畅通,已具备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的条件。 弱势群体的权利:十种情况下可依法拒绝收房根据《住宅建筑规范》、《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等相关法规,消费者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可不收楼: 1、不具备小区道路畅通,已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的条件的”: 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11.0.1-2 条 2、未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的: 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11.0.1-1 条 3、不提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的: 依据:《济南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4、开发商无故比原合同约定延迟交楼,经购房人催告后超过三个月交房的: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五条 5、开发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及合同中约定的配套环境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6、开发商经批准改变商品房规划设计未经买家认可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7、不能提供有资质的测绘部门房屋面积实测数据的: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8、合同没有约定,且房屋实际交付面积比原合同规定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不含3%)的,可拒绝收房,并解除购房合同: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四条 9、经符合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核验,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确实不合格的: 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二条 10、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依据:司法解释第十三条 3、《商品房买卖合同》逾期履行违约金标准 一般原则: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为标准来计算违约金;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逾期履行的天数依逾期贷款利息标准来确定。 4、容积率、绿化率国家标准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 低于30% 。

教你通过房屋结构辨认承重墙

教你通过房屋结构辨认承重墙 承重墙是房屋主体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识别并保护承重墙在装修改造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教你如何通过 房屋结构辨识承重墙。-实创装修攻略 什么样的墙是承重墙?一般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中,凡是预制板墙都是承重墙,一律不能拆除或开门开窗。超过24厘米以上的砖墙也属于承重墙。装修时承重墙千万不要去动它,就连在上面掏大面积的洞都不行。怎样在没有图纸的前提下分辨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国内主流的结构体系不外乎三种: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我们通过实例告诉大家如何通过结构辨识承重墙。 1.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最常见的住宅结构体系,90年代之前修建的、方方正正的、5层到6层的、老工房或者筒子楼或者单位福利房或者宿舍楼,基本都是砌体结构,或 者俗称的“砖混”结构。

上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砌体结构住宅,两室两厅,相信大家都见过类似的房子。图中涂黑的方块是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里面有钢筋,这些是肯定不能破坏的。其余所有淡显填充的墙体,都是砌体剪力墙,原则上,这些也都是不能破坏的。混凝土构造柱和砌体剪力墙,构成了整个竖向结构体系,承载所有的结构荷载。

事实上,每一片墙体都在为结构贡献抗侧刚度。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拆一点点墙体,没事的”。的确,拆一点点墙体,房子是不会塌下来,但是,地震的时候,可能刚好就差那一点点侧向承载力......大自然是很残酷的,这一点点承载力的差异,导致的可能就是地震中幸存与倒塌的区别。而且,一般砌体结构都是老房子了,可能当时修建的时候,设计、施工标准本身就不高,又上了岁数,老胳膊老腿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砌体结构,也不用辨别了, 死了这条心吧,别再动拆墙的主意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13条】 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 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2 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 采用。

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用。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 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 2 采用: 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g应按 下式计算:

住宅楼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3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3.1.2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3.1.2的规定。 表3.1.2 套型分类 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3.2 卧室、起居室(厅) 3.2.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为10m2; 2 单人卧室为6m2; 3 兼起居的卧室为12m2。 3.2.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2.4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2。 3.3 厨房 3.3.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m2; 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m2; 3.3.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2。 3.3.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配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3.4 卫生间 3.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 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4、单设便器的为1.10m2。 3.4.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3.4.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3.5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5.1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2); ——套内使用面积(m2/套); ——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m2); ——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m2); ——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套型建筑面积(m2/套); ——套型阳台面积(m2/套)。 3.5.2住宅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功能空间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2、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等于本层各套型内使用面积之和; 4、住宅标准层建筑面积,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5、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建筑面积; 6、套型建筑面积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 7、套型阳台面积等于套内各阳台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之和。 3.5.3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 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 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 6、坡层顶内的使用面积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 3.5.4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3.6 层高和室内净高 3.6.1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 3.6.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办

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3.1.5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3.1.6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电话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3.1.7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 注: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 其坡度不宜大于1∶8。 第3.1.8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 比不应小于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3.1.9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A声级),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否则 应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第3.1.10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避难层(区)、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等的设置 应执行国家和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3.1.11条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0m,设空调的可不低于2.40m; 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2.00m。 第二节办公用房 第3.2.1条办公用房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包括设计绘图室与研究工作室等。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l.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l 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 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l.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 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l.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 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 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 层高 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 室内净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 阳台 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 平台 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 过道 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 壁柜 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 吊柜 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 跃层住宅 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 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 中间层 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2.0.20 单元式高层住宅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2.0.21 塔式高层住宅 apartment of tower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0.22 通廊式高层住宅 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0.23 走廊 gallery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24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2.0.25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 3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3.1.2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3.1.2的规定. 套型居住空间数(个) 使用面积(㎡) 一类 2 34 二类 3 45 三类 3 56 四类 4 68 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3.2 卧室,起居室(厅) 3.2.1 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为 10m2; 2 单人卧室为 6m2; 3 兼起居的卧室为 12m2. 3.2.2 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3条】 3.2.1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 制等级为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 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 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 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 3.2.1-6 采用。

《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6-11-29发布 2006-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 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 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 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

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6)门和窗: 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 (1)基础的类型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 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l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l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重点汇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重点汇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 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 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 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 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 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 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 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 应留有堆放场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设计1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 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 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 合理确定建筑平面, 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J96-8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7年7月1日 关于发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6〕1771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负责主编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7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6年9月22日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 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 typical floor

墙承重体系资料

承重墙是指在砌体结构中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是指隔墙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有没有这堵墙对建筑结构没什么大的影响。 承重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如果在承重墙上打孔装修,就会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改变了建筑结构的体系。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非专业设计人员最好不要改变承重墙。 砌体结构房屋,根据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纵墙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及底部框架上部砌体结构承重体系。 横墙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类型的房屋的楼板、屋面板或檩条沿房屋纵向搁置在横墙上,由横墙承重。主要楼面荷载的传递途径是:板横墙基础地基,故称为横墙承重体系。 横墙承重体系的特点:(1)房屋的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有利于抵抗风力和水平地震作用,也有利于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2)横墙承受了大部分竖向荷载;纵墙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受力比较小,对设置门窗大小和位置的限制比较少,建筑设计上容易满足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3)结构布置比较简单和规则,可不用梁、楼板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比较简单方便,分项造价较低。但横墙占面积多,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墙体用材比较多。 横墙承重体系多用于横墙间距较密、房间开间较小的房屋,如宿舍、招待所、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 纵墙承重体系对于进深较大的房屋,楼板、屋面板或檩条铺设在梁(或屋架)上,梁(或屋架)支撑在纵墙上,主要由纵墙承受竖向荷载,荷载的传递路线为:板 -- 梁(或屋架 -- 纵墙 -- 基础 --地基;而对于进深不大的房屋,楼板、屋面板直接搁置在外纵墙上,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是:板 -- 纵墙 -- 基础 -- 地基。 纵墙承重体系的特点:(1)纵墙是主要的承重墙。设置横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结构整体性的要求,间距可以相当大,因而容易满足使用上大空间和灵活布置平面的要求。

房屋承重结构构件材质之木结构计算

2-6 木结构计算1 2-6-1 木结构计算用表 1.承重结构构件材质等级(表2-97) 承重结构构件材质等级表2-97 注:1.屋面板、挂瓦条等次要构件可根据各地习惯选材,不统一规定其材质等级。 2.本表中的材质等级系按承重结构的受力要求分级,其选材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材质标准的规定,不得用一般商品材等级标准代替。 2.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表2-98) 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表2-98 注:1.对位于木构件端部(如接头处)的拉力螺栓垫板,其计算中所取用的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应按“局部表面及齿面”一栏的数值采用。木材树种归类说明见《木结构设计规范》附录五。 1因新的木结构设计规范尚未出版,此处仍按“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编写。 房地产E网https://www.doczj.com/doc/c814884692.html,/ 范文吧范文

2.当采用原木时,若验算部位未经切削,其顺纹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可提高15%。 3.当构件矩形截面短边尺寸不小于150mm时,其抗弯强度设计值可提高10%。 4.当采用湿材时,各种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以及落叶松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宜降低10%。 5.在表2-99所列的使用条件下,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应乘以该表中给出的调整系数。 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的调整系数表2-99 注:1.仅有恒荷载或恒荷载所产生的内力超过全部荷载所产生的内力的80%时,应单独以恒荷载进行验算。 2.当若干条件同时出现,表列各系数应连乘。 木材强度检验标准见表2-100。 木材强度检验标准表2-100 3个试件为一组,根据各组平均值中最低的一个值确定该批木材的强度等级。 2.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并应将试验结果换算到含水率为12%的数值。 3.按检验结果确定的木材强度等级,不得高于表2-98中同树种木材的强度等级。对于树名不详的木材,应按检验结果确定的等级,采用表2-98中该等级B的设计指标。 3.新利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表2-101)新利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表2-1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材料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材料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 【13条】 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 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 按表3.2.1-2 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 且不应低于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 值,应按3.2.1-6 采用。

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用。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 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1-29发布 -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 ,自 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

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方子晋徐延峰陈政恩庄逸苏吴藻生姚国梁沈介骏张建良谷玲玲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3.1基地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住宅常识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住宅常识房屋建筑结构分类住宅常识: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类。 1.砖混住宅: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指的是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 也有其它尺寸的异型粘土砖,如空心砖等。 "混"指的是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楼板、 过梁、楼梯、阳台、挑檐、这些配件与砖作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式住宅。 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6层以下。 2.框架结构住宅: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 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 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3.钢混结构住宅:这类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 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 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

目前,多、高层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 4.跃层式住宅: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 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的采光面,即使朝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不足之处是安全出口相对狭小。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的一些开放城市建设较多。近年来在北方城市的一些高级住宅设计中,也开始得到推广。 5.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 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的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料又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子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虽然复式住宅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上有面宽大、进深小、部分户型朝向不佳、自然通风采光较差,层高过低、隔音、防火功能差,房间的私密性、安全性较差等缺点,但这种精巧实用的住宅类型,由于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价格相对偏低,成为住宅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按建筑主要材料分类。

GB500032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GB 50003-2011【13条】 3.2.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 制等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 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 采用。

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用。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 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 2 采用: 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 vg应按 下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