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解析报告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解析报告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解析报告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解析报告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总怀疑没有锁好门而反复检查此一动作的银行女职员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一般资料

晓晶,女,23岁,银行职工,兄妹两人,上有一兄。身高大约1.65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父亲曾是国有企业职工,后来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平时人际交往较少,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一般,在本市定居。

每天下班后存在强迫性去锁门动作,明知道已经锁好,还是怀疑。也知道去检查过了,再去看没有必要,但需要很大克制力控制,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强迫动作持续一个月有余;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时间所迫希望借助帮助赶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她思维障碍。无情感高涨或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稳定。

二、个人成长史

学习一般,高中毕业后,因亲戚介绍,进到银行担任储蓄代办员(临时工)。工资较低。后由于银行改制,转正成为正式工。工资水平较以前有较大幅度提升。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同事们和领导的认可。求助者性格较内向,不善交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无宗教信仰。现没有谈对象。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每天下班后烦躁不安,总怀疑门没有锁好,要回去检查,如此反复数次。睡眠不好。

个人自述:自从高中毕业就在这个储蓄所工作,从原来较低的工作涨到现在的现在的水平非常不易。所以非常在意别人和领导的评价,总是小心翼翼,严格要求自己,担心万一出现什么差错或失误,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而导致难以发展,乃至丢掉来之不易的正式工作。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多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一个多月前,因为一次大意没有锁好银行的自动门,被上级部门突查发现,给予1000元经济处罚,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同时,她的储蓄所负责人警告她: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报告总行开除她。她自觉懊悔,又非常担心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出现被银行开除这样的严重后果。越想越担心,近来更是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每天下了班就锁好门后,走在路上就开始担心没有锁好,又返回去看。看了以后,再回,如此经常会反复多次。即使晚上躺上床上,也会担心焦虑,难以入眠。有时整晚睡不着,白天乏力,提不起精神,倍觉痛苦。日常工作尚能应付,但效率不高,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担心,不知所措。担心长此下去会出会出什么问题,想及时解决,所以来咨询。

四、观察和她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衣着得体,干净利落,接触主动,思路清晰,有条理,语速较慢,温和懂礼。精神疲惫,容易紧张,焦虑,求治愿望强烈。

但对工作失误懊悔不己。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庭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个性稳定,生活习惯无重大变化。

社会功能正常: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与家人、同事、朋友交往正常。

医学检查:曾到一般医院作常规医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核实,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心理上,自责、焦虑、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行为而

感到痛苦、烦躁,注意力受到影响;躯体上,伴有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的动作;社会功能上,工作效率有所影响。其症状与工作失误密切相关,没有器质性病变。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求治欲强;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人格很稳定。从严重程度看,反应程度不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时间也较短。

所以排除重症精神病。

3.《SCL-90》量表的强迫因子分超过2分,筛选为阳性。

4.与神经症相鉴别: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标准,该求助者病程为四个月,评分2;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尽快摆脱,评分2;能照常工作只是效率有一点影响,评分1。总分5,并且内心冲突属于现实性和道德性的常形范畴,所以不足以诊断为神经症。

综上所述,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可疑强迫性神经症。

六.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未发现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原因:a.求助者因长期担任临时工,形成了不安全感;b.因自己没有锁好门这一负性生活事件;c.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求助者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沟通过,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并且储蓄所负责人威胁加剧了心理症状。

3)心理原因:a.认知出现了偏差,具有不合理信念;b.强迫行为,加剧了内心的痛苦;c.情绪紧张焦虑;d.人格特点上容易焦虑,急躁,缺少韧性。

七、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验结果:

总分超过160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为65

八、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诊断和分析,同求助者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纠正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自己的错误认知,即“门一定没有锁好”。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2、减少求助者因错误认知而引发的强迫动作,争取由每天晚上检查多次进一步减少到无。让其学会用有效的办法来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3、减轻求助者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和由对未来事件不合理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个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达到自我关怀,自我接受,具有变通性敢于尝试;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九、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最明显问题是:“锁门”的强迫动作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因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究其原因,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认知因素引发的:以反复检查是否锁门来达到避免想象中的“被开除”这一事件发生的目标。而且深信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就不断重复以表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内心的焦虑,这又使得不良行为强化。使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她自己和她人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使其产生情绪困扰。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造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

面发展。而合理情绪疗法正是致力于改善个体的认知系统中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所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够解决求助者的根本问题。

另外,求助者年纪较轻,智力良好,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为运用着重认知取向的合理情绪疗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求助者的意志水平也很高,在来咨询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问题,所以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给予其认知的引导,使她在改善其信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意志能力会有更大的成长。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SCL—90》60元;《SAS》40元

十、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2015年4月16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结合晓C列出的她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咨询目标:1.消除反复锁门动作这一行为障碍;2.消除自己的焦虑,烦躁和痛苦的情绪困扰。

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 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表格如下:

表格中包括了她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让她把这个表格带回去,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因偶然事件被处罚)、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晓晶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要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如姐姐去世了,悲伤是正常的,觉得生活一片黑暗就不是与事件相符合的感受了。

(二)第二次咨询(2015年4月23号)

(1)修订咨询目标

在晓晶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因一次没有锁门产生的自责、焦虑、担心情绪,对工作的不良预期;以及为了消除会被开除念头而产生的强迫“去检查是否锁门”的行为。从分析C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咨询的目标。

1)行为目标:

学会以有效的,有建设性意义的行为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担心。而不是靠赋予无意义行为并重复它来减轻自己的焦虑。

2)情绪目标:

降低她因为被处罚而产生的自责,焦虑,担心和无控制感。

3)认知目标:不应该有那种念头,反复检查是否锁好门是防止被开除的一种必行的方式

(三)第三次咨询(2005年4月30号)

(1)对第二次咨询遗留下来的她的“我必须要保证我其她的家人不再受伤害”的不合理信念做出讨论:肯定她的这个动机:想要保护家人是好的,也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这就是一个不太实际的目标,甚至对自己实现目标有阻碍作用。而合理的想法则会使目标更易实现。

(2)结合她的作业和前两次的咨询结果进行总结。给求助者建议,要经常对自己说:

1.我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2.工作会在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地更好。

第三次咨询结束后晓晶有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会再在想象中夸大未来恐惧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焦虑、担心的情绪也相对应地减少。求助者也逐渐明白了应该用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生活,强迫行为随着认知的转变也开始减少。学习效率有很大提高,工作有了很大进步。

十一、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通过咨询,自己就像摆脱了包袱,工作和学习效率有很大提高,内心开始开朗、乐观。

2、求助者同事的评估:求助者已经逐渐不再去检查锁门这一动作,又正常了。

3、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发现已达到咨询目标,求助者在情绪、认知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行为的应对方式也有很大改善。

4、咨询后的心理测验结果:《SCL-90》中强迫和焦虑因子分均小于2分,总分降到160分以下。

十、总结

在这个个案中,晓晶的问题主要由对应激事件的不良认知所致。因没有锁门被处罚使她产生精神焦虑,强烈地担心自己会被开除,这个自责、焦虑的青年选择了用不信任自己的反复去检查是否锁门动作来解除心里的痛苦和担心。

在咨询中,首先致力于减轻她的具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如先用“阳性强化法”来干预她的强迫行为),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理性情绪疗法正是借助理性思考方式(理性信念的合理思考方式)来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思考方式),以消除因非理性思考而导致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的心理治疗技能。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和菲利普著)第426-487页

(2)《登天的感觉》(岳晓东著第68-99页)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 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报告的案例中,求助者为一女性国企中层管理人员。三个月前,求助者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撞伤一老年人,令其致残,遭到其家属的人身攻击,求助者出现紧张害怕,自卑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且出现泛化、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经过5次门诊咨询,通过多方面评估及咨询前后的SCL-90、SAS、SDS二次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女,40岁,已婚,大学文化,某国企中层管理人员,大学学历,就诊前工作积极负责,深得领导和同事认可,家庭经济状况良。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个月。 个人陈述:三个月前,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我驾车路过云龙山下面的十字路口,绿灯开启后正常行驶,突然发现车前冒出一位60岁左右的老年人横穿马路,我紧急刹车,但由于路滑,车子没有停稳就撞到了老人身上,当即昏倒。我在送老人夫医院救治的当晚,病人家属纠集了十几个人对我进行围攻、追打,我的头发被扯下了一大把,外衣也给撕破。(说这话时,求助者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们

认定我对老年人的伤残负有全部责任,但交通事故稽查人员事故报告认定我不是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然而,车子是我开的,我总想着老年人的伤残,我是有很大责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车子开的慢一些,他就不会伤残的。我很失败,我有罪,我对不起老人和他的家属。现在,我既害怕老人的家人再次对我采取伤害行为,又担心这件事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发展前途。现在,我已经不能正常上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只要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或听到有人高声说话,就会出汗,心慌,我十分痛苦。近三个月,我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头痛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朋友、家人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过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知道肯定是出了心理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其丈夫陪同下前来咨询) 求助者丈夫补充资料: 求助者刘某,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对她的期望值高,街坊邻居也赞誉有加。参加工作后,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下班之后不放弃学习,很快升职为大型国企中层领导。三个月前出了交通事故后,求助者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晚上睡不着,半夜时,还经常在家里走来走去,饭也不想吃,连班也不能上了,人也明显清瘦了许多。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此得体,面色憔悴,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者从小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工作十多年了,同事、家属、街坊评价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平常除看书学习之外,业余爱好较少,社会交往不多,其丈夫为公务员,有一10岁男孩。自从三个月前发生了老人伤残事件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2.7 焦虑3.2 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4 标准分67

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佛山一中李绮萍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lert Ellis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其核心的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是外部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结果,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并不这么认为,它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如果我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是适应的,否则,非理性的信念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人体的认知系统产生的非理性、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那在心理辅导中,如何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有效地进行辩论。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咨询员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在外层转圈子而难以深入。初学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领,关键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辩论无从下手。 寻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 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 其次,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正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直至逐步放弃其不合理信念。 这一疗法简要地说就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替代不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理性的信念替代不理性的信念,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理性信念对他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的不合理信念表现为苛求和必须,体现在方方面面,数不胜数,但正如Ellis总结的那样,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的苛求;第二是对别人的苛求;第三是对环境的苛求。以下以高中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为案例,谈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应用。 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小J同学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她因复习、考试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被一些事情分心而烦恼。导致她分心的事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在环境中的干扰;另一类是自己内心的干扰,如复习、考试时想到某些音乐,想到从前的事,想到“不该想的事情”。她越是想克服这些干扰,这些干扰越强烈,令她痛苦不已。她很急,因为她认为继续这样会严重影响她的复习,妨碍她在考试中的表现,影响考试成绩。 在这个案例中,其实是因为当事人对分心的苛求引起的:明明不可控制,却苛求控制。J同学认为,考试中绝对不能一心二用,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高考既然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机会,就要百分百地全神贯注。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其实并不合理。你可以请求监考老师减少走动,但你能要求旁边的同学的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没有沙沙声传到你耳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在愤怒的时候,乱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发脾气的时候,长期压抑又伤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存在 一个控制与开发的问题。一个人处于青年之时,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更有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的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 数颜色法。最近,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了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即“数颜色法”。其操作方法是,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 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独立找个没人的地方,不论是办公室、卧室或是洗手间都可以,做下面的练习:首先,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的文件柜,一直数到十二,大约数三十秒左右。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例如正在听主管领导的批评或父母大人的教诲,那么你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这就是所谓的“数颜色法。”也许有人会问,这法行吗?是否有点荒谬?其实这个方法大有 学问。它是运用生理反应来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因为,一个人在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拉紧,血流速度加快,使生理上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这时随着愤怒情绪的升高,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内心的感觉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减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暂时被削弱。通过运用“数颜色法”,强迫 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大脑恢复理智性思考。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心情就会冷静一些,这时再想想,你该怎么应

付眼前的情况?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所以,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记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记的是每天 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这是心理学家们对控制迟钝型情绪的建议。事实证明,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你 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 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一点须特别引起迟钝型人的注意。正如人们所说的,某先生脾气很好,但一旦发起脾气可就不得了。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 特点。因此,情绪日记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运动纾解法。据心理学专家温斯拉夫研究发现,最好的 情绪纾解方法之一是运动。因为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 也就自然正常。有的公司就是利用这一方法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的。如某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着公司

合理情绪疗法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 一、定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 绪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 (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 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 理论 艾利斯: 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 (belief):信念和态度 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理论要点: 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 ·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 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案例: 来访者:男,22岁,大学四年级。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恶梦,持续有一个多月。 自诉:我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单位应聘,都未被录取。为什么我不被录用,因为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是名牌的大学生,就被人看成是垃圾学校的学生。我现在没心情看书,找不到工作,四年大学白上了。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好点。 诊断: 一、症状: 心理:焦虑、烦躁 生理:入睡困难,经常做恶梦 二、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1.没有器质性病变。 2.根据心理正常非正常区分三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排除精神病。 3.由找工作引起,没有变形冲突,排除神经症。 4.没有泛化,由现实问题引起出现了不良情绪,时间仅一个多月,社会功能受损轻 微,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 心理:1.认知问题:不是名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大学四年就白上了。 2.情绪焦虑、烦躁 3.人际关系:与同学交往少 社会:找不到工作 五、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使来访者能够从找不到工作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自己可以更加有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去找工作。 最终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人格,使之可以去更好的生活。 六、咨询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它的中心目标是除去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而以正确的信念取代错误的信念。其中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础理论。 七、咨询过程 1.和来访者交谈找出不合理信念是绝对化,读心术和过度概括化,来访者认为自己 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生,这是绝对化。不是名牌大学生,就被人看作是垃圾学校的学生,这是读心术。找不到工作大学四年就白上了,这是过度概括化。 2.要让来访者明白他之所以焦躁、痛苦,入睡困难,做恶梦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 硬气的而是因为他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我用A-B-C理论找出他的诱发性事件是快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是因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生所以才找不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学习焦虑个案报告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学习焦虑个案报告 廖石美 (注:发表于《高中生学习-教育教学类》,2014年第6期117-118页, 刊号CN42-1784/G4) 【摘要】本例是一个学习焦虑症状的个案。主诉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虑不安,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和观察访问,诊断为学习焦虑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经与求助者协商,决定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经过4次3个阶段的咨询,效果评价采用求助者,咨询师以及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综合评价方法,均达到满意效果。该生的学习焦虑缓解,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学习焦虑、个案报告 一、合理情绪疗法概述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合理情绪疗法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认知的家庭作业等。 二、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及主诉 来访者,女,17岁,自诉,近一个月来,想看书又怕看书,特别是看书时间稍有点长,情绪就很不稳定,越是想让自己“稳定、平静,”越感觉控制不住。同时有心慌、胸闷、不安、焦虑症状。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 1、本人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很有礼貌,见面主动问好,思维敏捷,积 极陈述自己的不良情绪,自知力完整,态度诚恳,敏感,迫切要求解决存在的问题。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小谈情绪管理 工商六班张翩翩周孟涵毛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又会受到或好或坏的影响,众所周知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情绪管理也应运而生。 一、情绪管理简介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控制,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调节。 二、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当然,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情绪状况下做出不同的调节,保持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面对不同的情绪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当我们面对不良情绪时: 1、愤怒 定义: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是人类演化的产物。他的原形式常与搏斗和攻击行为相联系。随着社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愤怒的原形式常被掩盖,愤怒的功能也随之改变。 在社会生活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愤怒的来源。收到侮辱或欺骗挫折或干扰,被强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都可以引发愤怒。 影响: 愤怒是把双刃剑,害人害己。愤怒会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过高频率的愤怒会让人的身体健康恶化。一时冲动造成的后果,也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会影响人际关系。 调节方法: 愤怒要冷处理: 不马上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而是通过从事一些轻松的活动,达到平息情绪的冲动。沟通是一种双赢,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结局分歧和争端。 一个人在自己冲动的时候,可以试着想一件不相关的事,以避免冲动的情绪,这种自我转移方法很有效。从长计议,从大局出发考虑,可以帮助缓和愤怒情绪。 2、"焦虑 定义: 焦虑中的人,总是惴惴不安,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也会伴随生理上的反应,如冷汗,颤抖,心跳加剧,肌肉发紧等。 影响: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释义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和“应该”(should)这类字眼 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 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 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 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 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 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 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 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 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实验二-肌电反馈-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肌电反馈效应的实验评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及掌握生物反馈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被试边听录音边做动作,主试通过多导仪记录其各个阶段的斜方肌的肌电、呼吸、脉搏,同时被试根据生物反馈来继续协调自己的动作,来降低自己的肌电活动水平等。 2.2 实验原理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诱发松弛反应的技术。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赫斯首先描述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赫伯特·本森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他们包括耗氧量、心率、动脉血压、呼吸率的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等。 生物反馈(或生理回馈,biofeedback)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电、皮温、心率、血压、脑电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意识的调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肌电反馈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反馈方式之一。 肌电反馈(electromyography feedback)就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加以检出,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刺激方式加以显示。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进行松弛肌肉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以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肌肉的松弛和紧张程度与生物反馈仪测量的表面肌电电压幅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肌肉紧张时,肌电值迅速上升,肌肉放松时,肌电值迅速下降。肌电反馈的优点是,能较为敏感且迅速的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可以反映情绪的兴奋程度。同时,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降低肌电活动水平,这对于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仪器材料 多道生物反馈仪,计算机,测量呼吸频率和脉搏和肌电的传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方法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倍感生存的压力。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超过30%的职场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0%职场人表现为心烦易怒、烦躁不安,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些赫然的数据表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关注自我情绪管理、关注压力缓解!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了解、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绪不仅体现为生理上的反应和内心的体验,而且还以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动作表情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面部表情最直接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人们可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喜笑颜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愁容满面。体态表情同样反映着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在期末考试过后,我们可通过考生们的坐立不安、手舞足蹈和垂头丧气看得出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和面临的境地。声态表情则是指人们在与人交流时的声下的声调、音色和声音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变化。如,一个人悲伤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断断续续;而当人兴奋时则会语调高昂、语速加快,声音抑扬顿挫,清晰有力。 为了我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更良好的工作人际与社会支持,识别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掌握良好的上、下属合作与相处之道,更有效的领导团队和协同上下属关系。我们应该掌握行之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策略。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我情绪管理。 一、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说,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理性情绪疗法RET咨询案例一则

理性情绪疗法R E T咨询 案例一则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理性情绪疗法(RET)咨询案例一则 一.求助者的信 我有着不幸的过去,有着不良的家庭环境,也使自己那么多愁善感,极度的敏感又脆弱,容易受伤,之所以混到今天只是所剩无几的一点点自尊。我是一个硕士生,可是太多的风浪使我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我有着沉重的家庭,老弱病残具全,我自己也有不健康的身体,只因那过分的自尊,我不敢去看病,我不详让别人知道我过去的不幸以及现在的痛苦,只因为不想受到同情,可是我又那么渴望理解和关怀。我担心精神分裂的父亲是否会做出让我无法收场的事情,我担心残疾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是否身体健康,我怕自己学习不好辜负导师的关心和希望,我害怕自己将来没有前途无法支撑这个家庭。现在我无心学习,整天昏昏沉沉。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看者同学专心的学习,我只有心里着急。每天早上5点甚至更早醒来大脑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总也无法停下来,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我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经常一个人静静发呆,越想越痛苦,不能自拔。在我连上看不到一丝笑容,我沉默寡言不合群,可是我很想合群,但总是不自主得拒绝别人的邀请。我对自己感到很无奈。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绝望,我恨自己无能软弱,为什么不象别人那么坚强和勇敢。谁能鼓励我,给我一点点精神食粮,我很绝望。分析该求助者的心身症状的成因,并制定心理治疗方案。没有一件事情让我开心,让我感兴趣,我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又懒得思考,懒得去想学习问题。我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可是我看者书本就发呆,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我觉得自己好无能好每用,对生活好绝望。 二.咨询理论基石

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5-09-25T14:42:28.1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作者:季淑娟 [导读]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226300 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226300 【摘要】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1]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起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关键词】帕罗西汀;合理情绪疗法;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GAD)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在1974年就有学者提出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3]。近年来,心理治疗在抗焦虑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4、5]。为研究心理治疗对GAD的疗效,我们选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1950年创立。我们以帕罗西汀联合合理情绪疗法对60例GAD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GAD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1分,年龄18~60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排除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60例。入组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入组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6±7.2)岁;受教育年限(11.2±2.5)年;平均病程(3.2±1.7)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8±6.9)岁;受教育年限(11.4±2.0)年;平均病程(3.1±2.6)年。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停药清洗1周。对照组给予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开始剂量10mg/d,渐加至40m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合理情绪疗法,疗程8周。不联合其他抗抑郁抗焦虑药,可酌情使用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酒石酸唑吡坦改善睡眠。采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各评定1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作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根据HAMA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75%为痊愈,60%~74%为显著进步,30%~59%为进步,<30%为无效。 1.2.2合理情绪疗法每周二次,每次60分钟。具体实施方法:①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倾听患者叙述,使其积极地参与治疗。②在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向患者讲解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交谈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合理信念,指出这些错误认知和焦虑之间的关系使患者领悟。③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辩论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患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并主动加以矫正,从而重建正确的心理行为模式。④心理治疗8周末对整个治疗的结果进行总评,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抵抗焦虑情绪的信心。 1.2.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末,研究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愈率40%,显效率66.7%,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6例,10例,6例和8例,治愈率20%,显效率53.3%,有效率73.3%。研究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HAMA评分比较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起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象明显改变。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治疗初期,经对症治疗逐渐减轻或缓解,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GAD是焦虑症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其发病与机体的素质,所处的环境均有密切关系。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35%,高于全部其他的神经症。精神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长期面临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人,更易发生焦虑症[6]。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GAD的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以及西酞普兰等[7]。帕罗西汀为5-HT强摄取抑制剂,大剂量时也抑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自我分析(一) 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16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

自我情绪

幼儿教师如何管理自我情绪 自从做这一行以来,每天对着众多三至六岁的孩子,人们常说一句话:别跟小孩子计较,小孩子不懂事!是啊,三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随心所欲的阶段,不分场合和时间,他们会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于天真的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里,他们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也带来很多甜蜜的负担。然而在幼儿园工作不仅仅是白天与孩子们的相处,还会有许多额外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也让我在面对同事和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难免有负面情绪。 在这个学期,我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我一直尝试调整自己的情绪,一些同事也认为我在与人讲话的时候太直接了。我想在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实在是缺乏爱人之心,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并直接指出来。其实我也知道从事实的角度而言,我所指出来虽然是事实,却在话语中使人讨厌。是啊,谁想被人指责呢,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乐意听悦耳的话语啊,我并非不能理解和体会这句话的深意,也不想在职场中给自己增添敌意。因为我知道周围的人是无辜的,只是有时候负面情绪找不到发泄途径,当这些情绪像炸药一样累计,周围一点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线,然后殃及无辜!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同时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同事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工作压力大,情绪不好的说法。毕竟身为幼儿教师肩负着众多角色,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持久的压力给老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同事说了这么一句话:“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也进医院养病了。”当时我听了心里挺心痛的,查阅了一下关于幼儿园教师压力的情况发现过度的压力会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内分泌混乱,导致教师多出现精力衰竭、消化功能紊乱、肠胃疾病、心脏病等症状。特别是咽喉病、脊椎病的发病率已经分别达到40%和20%。 电视报道显示: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447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情绪倦怠的幼儿教师占 2.9%,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占到一半以上。其中生理心理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疲惫不堪的占88.5%,担心出事的占86.7%,焦躁不安的占65.9%,常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的占65.6%。 以上资料看得我心惊肉跳,所以我尝试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1.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幼儿园的工作量大,一旦工作堆积想着下次再做,后果不堪设想。 2.当我的工作能及时完成有一些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时,我会边听音乐做

《认识自己的情绪》教案设计

《认识自己的情绪》 教案 一.说教材 《认识自己的情绪》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第二版第四单元第一节,本单元的主题是“驾驭情绪”,寓意在本章教学中指导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树立和谐的生活理念。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情绪与我们的态度有关,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技校生要想适应时代的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须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本课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3).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2).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认识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确立依据:中职生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及就业压力等

原因,情绪易于波动。因此,让学生认识到调适情绪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2).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办法。 教学难点依据: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通过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唤醒他们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说学情 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技工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情绪容易起伏不定,易冲动、不稳定、难自控、遇事易走极端等特点。 本课将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在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学会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增进身心健康。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按照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教法。 根据教学环节一次采用: 情境引入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2).说学法.学法上采用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和活动体验法。 探索、发现(引发情绪的原因及症状)——讨论、思考(情 绪好坏的结果不同)——体验、内化(解决情绪发作的办法) 四.说教学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