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merican_Religion_美国宗教发展历程

American_Religion_美国宗教发展历程

American_Religion_美国宗教发展历程
American_Religion_美国宗教发展历程

Religion in America

In a Christian ['kristj?n; -t??n] world, many countries in the West have experienced declines in religious observance[?b'z?:v?ns]and increases in seculariz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seems to be an exception. the U. S. still remains the most religious countr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 not only has a greater number of religious believers, but also enjoys a much higher church survey, The Economist reported that about 95 percent of Americans believed in God; four out of five believed in miracles ['mir?kl], life after death and the Virgin Mary birth; 6.5 percent believed in the devil['dev?l]; 75 percent believed in angels; and nine out of ten owned a bible. Similarly, surveys by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in the early 1990s indicated that among Americans under 30 years old, about 36 percent attended church on regular basis, while close to 47 percent of the people at or over 50 went to church once in a week.

Is America a religious culture, shaped by men who sought freedom of worship, with God constantly present in their minds even when the Church has become formalized? Or is it a secular culture with religion playing only a marginal role in men’s daily lives since the Untied States long time ago separated Church and State? To 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is no less than looking into the dynamics [dai'n?miks]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complexity [k?m'pleksiti]of American society.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each of these questions can be answered affirmatively[?'f?:m?'tivli]. America is as secular as a culture can be where

relig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origins and early growth, and has been interwoven [,int?'w?uv?n]with the founding and meaning of the society. America is also as religious as a culture can be whose life goals are worldly and whose daily strivings revolve not around God but around Man. Secularization

While it is tru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ost religious nation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true that much of religion in American has become a matter of private ethical convictions. Indeed, it is variously noted that American are active in secular affairs, that religious observations have been losing their supernatural or otherworldly character, that religion in America tends to be religion at a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that younger generations, as a rule, have less and less training in, or attachment to, religious doctrine. But on the other hand, militant anticlericalism, as noted previously, is lac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urch membership, on the whole, is quite large. Furthermore, religion in modern America is given continued public and political approval, and even the nonrecent domestic debates over such issues as family values, abortion, juvenile delinquency, divorce, and same-sex marriage have in many ways provided fertile soil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eligious f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ormous influence the Religious Right has enjoye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f a case in point.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发展史论文

————————————————————————————————作者:————————————————————————————————日期:

汽车发展史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5044036 姓名王慧 论文题目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明前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蒸汽汽车问世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车海钮互)眸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1769年,法国人N.J.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15.7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 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1812年到1821年。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初表现为黑人院校的建立与发展。黑人院校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是专门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或提供学士学位教育的 场所。绝大多数黑人院校创立于1964年之前,且得到州政 府的认可。由于种族主义的存在,黑人院校成为美国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场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了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实行黑人与白人合校,黑人高等教育才突破了“黑人院校”的局限。 在美国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和黑人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种族主义不仅造成了黑人院校作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的存在,而且也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最终阻碍了整个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一、19世纪上半叶:萌芽期

黑人自从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就遭遇着悲惨的处境:奴隶贩子、种植园主和资本家把黑人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南部各蓄奴州甚至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对那些教授奴隶识字读书的人施予重罚。因此,黑人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会在对黑人进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黑人 的聪颖,希望能够从心灵上拯救他们,因此教会在美国北部、中部建立了许多慈善学校,为穷苦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提供免费教育,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旅。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建立了从事黑人教育的学院,如1837年教友派(Quaker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有色青年学院” (1nstituteforColored Youth),对黑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在教友的捐助下,该校将课程设置从职业教育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术教育,1852年该校完全变成了学术性的日校。在其带动下,清教徒、长老会、卫理公会、天主教会等为了训练遵循本派教义的牧师,开始兴建黑人院校,如:1854年长老派(Presbyterian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阿什姆学院(Asbmunlnstisute,今林肯大学),1856年卫理公会主教会在俄亥俄州建立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此外,一些教反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为黑人提供教育。他们捐款建立了一些高校,其中较著名的埃弗里(C.Avery)大学就是1849年由教友捐款3万元在匹兹堡市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1886年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0.9马力的三轮汽车取得了帝国专利证书,同年,另一名德国人戴姆勒也试驾了他发明的四轮汽油汽车,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从卡尔·奔驰制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一百年来,汽车业经历了三次变革: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5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汽车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给汽车带来了第二次变革;到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物美价廉的汽车使汽车工业发生了第三次变革。那么值此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之际,中国汽车是否能从百年汽车的三次变革寻找到一些值借鉴的“法宝”呢? [B]大众化之路[/B] 1908年,亨利·福特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最重要的是,这种车简单实用,材料出众,用钒合金钢制造,轻巧结实,脚踏变速器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者的舒适度。与汽车本身同样不同凡响的是它的生产方式。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比当时欧洲所产的汽车便宜了1/2到1/3,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V-8型汽车每辆售价仅为465美元,而一名教师的年薪是800美元以上。亨利·福特的宗旨是:“薄利多销总会比少买多赚好得多,这能够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他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汽车。 [B]设计推陈出新[/B]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美各国的民用汽车业几乎完全停顿下来。直到50年代,汽车业才终于又活跃起来了。最早的变化出现在汽车外形设计上,50年代的汽车变矮了、变宽了,似乎是紧紧地趴在了地面上。给后人印象更为深刻甚至引为笑谈的还有那种50年代特有的尾翼。尽管只是微微地隆起,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在用户或设计师的眼里,它似乎给人以高速的感觉,爱赶时髦的克菜斯勒还对此大力发挥,竟把喷气战斗机的三角形垂直尾翼移植到车尾。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尾巴之战,比赛谁的尾巴翘得更高,结果弄得后翼几乎延伸到车顶之上。这些夸张的车体设计尽管在技术上毫无意义,但却性格鲜明,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比外形变化更深刻的是体制的变化。1945年9月21日,亨利·福特二世正式接替祖父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随即便对旧体制进行大清洗,有千余人被辞退。面对每月1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亨利·福特二世大胆地引进了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位青年军官。这批不懂汽车的高级职员整天在公司各部门东游西荡地到处发问颇有点令人讨厌,然而正是这些人给公司带来了成本核算、市场统计以及计划编制等一系列财务制度。此外,他又从通用挖来了欧内斯特·布里奇等“血管里流着汽油”的老手,直接取竞争对手所长。[B]丰田汽车模式[/B] 1933年,丰田纺织厂设立汽车分部,并决定在三年后开始制造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实在没有多少经验。但聪明的丰田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丰田认为,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丰田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955年,丰田推出一款设计精巧、排量1.5升的小轿车。命名为皇冠(报价参数图片论坛)RS,两年后又以Toyopet的名称将其出口到美国。其实该车极为传统,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技术,但是做得十分精巧而已,价格也不贵。价廉物美的丰田车就此风行(报价参数图片论坛)全球市场,1961年,丰田的汽车产量还只有20万辆,10年后便猛增至200万辆,翻了10倍。 "丰田"成长的故事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丰田佐吉可以说是丰田汽车的开山鼻祖,1876年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年轻时代就酷爱发明创造,1896年发明了日本国内第一台动力织机。1910年5月,佐吉对欧美进行了考察。回国后,佐吉开始了对自动织机更高水准的工作。通过此次的旅行,欧美各国日益普及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 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独特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汽车整车企业的自制率低于30%,外协率超过70%,其相对稳定的集团内交易部分地取代了市场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一种大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则以参加大企业组织的系列集团展开间接竞争的分层次竞争体制。在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汽车企业的培养扶植下,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合资经营和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在轿车、轻型车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及产品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由此也确立了日本在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日元升值期间,受汇率变动影响,韩国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韩国汽车零部件需大量从日本进口)。 最后,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开发体制和生产体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保持长久旺盛的重要因素。 三、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 1、日本汽车普及化历史轨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成立,推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战前,日产汽车产量达5万辆。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服务于战时体制,汽车年产量下降到几千辆。二战后,日本经济呈现混乱状态,粮食严重不足,国民生活十分困难,到处是一片饥饿的凄凉景象。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广网 2005-12-05 在汽车发展史上,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一战期间更是因军火生产而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汽车生产。 二战期间,雷诺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效劳,为德国军队提供大量坦克、飞机发动机和其他武器,因而战争结束后,雷诺公司被法国政府接管,路易·雷诺也被逮捕。在政府支持下,雷诺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1975年汽车年产量超过了150万辆,成为法国第一大汽车厂商,而标致汽车公司的产量也在战后20年内猛增十几倍,一跃成为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80年代更是超过雷诺而登上榜首。雪铁龙汽车公司则因经营不善而被标致汽车公司于1976年收购。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汽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雷诺公司更是连年亏损,1984年产量急剧下降到30万辆,但几年后雷诺公司便恢复了元气,1999年3月还收购了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的产量达229万辆。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 ●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 ●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发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汽车的发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体 马车时代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发明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内燃机的诞生 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内燃机的先驱 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内燃机。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22岁时弃商,开始从事煤气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1866年,奥托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翌年,此物荣获巴黎博览会金质奖章。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1877年8月4日取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高等教育之启示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世界前20名大学美国占据了17所,世界前50名大学美国则占据了35所;美国大学集聚了70%的诺贝尔获奖人,有30%的世界科研及工程文献在美国大学中产生,时常被引用的文章44%来自美国大学。因而美国高等教育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美国发展高等教育可资我国借鉴的经验有很多。 首先,要切实加强高等教育的立法和规划。综观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法律的推动是十分明显的。正是有了《莫雷尔法案》,一批赠地学院应运而生,州办公立大学迅速发展;有了《退伍军人权益保障法》,大大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有了合理的纳税制度,使得美国大学校长每年都能从企业家、校友中筹集到大量的办学资金。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立法要滞后得多,尽管有了《高等教育法》等专门法规,但与之具体相配套的有很强的操作层面的立法却迟迟不见出现,比如,由于国家没有合理的配套的税务政策,学校从社会和企业筹措办学资金困难重重。政府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规划,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加州的高等教育制度,是由《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奠定基础的,它使得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从此走上了有序的道路。在总体规划的规范下,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改变其类别,例如社区学院不能改制为州立学院,而州立学院因受到开设博士学位、专业领域的课程及研究方向的限制无法成为加州大学的一员。同样的,加州大学也必须担负其特定任务,不能合并州立学院或社区学院。显然,这正是加州高等教育之所以令人称道的原因所在。 其次,要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主要是指大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社会。在这方面,美国一些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威斯康星大学是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即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为本州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发源地;得州农工大学所属的农业试验推广站,作为农业科学的推广机构,在得州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正是有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立大学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州的硅谷得以迅速发展。而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州的奥斯汀分校可谓独树一帜。奥斯汀分校是得州的主要智力资源,影响着得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有了奥斯汀分校,使得州成为全美第二大科技活动基地,拥有50万高科技工作者,拥有世界著名的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美国集成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