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高二-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至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

语文-高二-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至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

语文-高二-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至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
语文-高二-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至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命题学校:醴陵四中命题人:审题人: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温馨提示: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

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

的歌唱服务。

B.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

的歌词中。

C.人们在公开的场合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

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不仅有伦理道德,也有他们自己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

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

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

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

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

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B.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意志完完全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

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C.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

具特色。

D.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

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 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

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 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

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

的恶劣,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

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5.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分)

6.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成“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①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

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

..,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②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

起户部尚书

..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指??,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鞫:审问。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

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 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

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

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

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B.“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5分)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5分)

11.课内翻译。(4分)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愤慨悲痛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燕雀宿在梧桐之上,鹓鸾巢于恶树之中。但诗人以鹓鸾自喻,表达虽一时失意,但必会有重

得赏识的时候。

E.“归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化用冯谖因未被重用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

13.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崎岖而经丘。

(2)心非木石岂无感,。

(3),洞庭波兮木叶下。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7)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本题共8小题,24分)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箭镞.(zú)尺牍.(dú)迢.远(tiáo)咬文嚼.字(jiáo)

B. 砧.板(zhēn)石墁.(màn)蕴藉.(jí)轻鸢.剪掠(yuān)

C. 付梓.(xīn)踹.水(chuài)剜.肉(wān)碎琼.乱玉(qióng)

D. 坍.缩(tān)彤.云(tóng)搠.倒(sù)数见不鲜(shuò)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沾辱战战兢兢估酒髭须

B.讥俏不假思索怂涌咬文嚼字

C.堤防云销雨霁撮合委屈求全

D.渔舟天高地迥泅水日薄西山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全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

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②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

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③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的人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瞿秋白这样坦荡无私,

光明磊落,直面自己。

④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

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⑤他气功充盈,有穿云裂石之力,更不用说小小的砖块了,于是他微微一笑,双手抱拳,开始

了他绝妙的舞台表演。

⑥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

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A.④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

生灵涂炭。

B.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三菱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企业行政

处罚的决定书,罚款金额合计高达12.354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最高金额罚

单。

C.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

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除.臣洗马除:授官.

B.我决.起而飞决:决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舅夺.母志夺:改变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区区:小,不重要。

2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3分)

A.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彼且奚适也

22.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B.《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阴历每月

最后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第一日。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根子符合礼仪。“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阴历十五。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D(3分) D项与原文不符。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

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2.B(3分)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文章含义、辨别重要信息的能力。B选项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3.B (3分)选项常常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本题中的B选项中就出现了的情况,“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意思是诗人文士仍然是希望把思想志意部分地融入,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4.B (3分)

【解析】A选项错误。小说开头先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C、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4分)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6(6分)(每点2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示例:不同意。①原标题“配角”,具有双关义,标出父亲的社会角色——一个扮演配角的演员,具有职业特征;同时也寓意着父亲在生活中的配角身份,符合父亲在小说中的各种表现和遭遇。父亲这个人物与配角这个角色特征相吻合。②“配角”作为线索,始终贯穿着小说,小说中的几件小事也都是围绕着父亲的“配角”身份而展开的。③以“配角”为标题,鲜明地呈现小说的主题,即普通小人生活着,为家庭,为所爱的人无怨无悔全心付出,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示例:同意。①改为“我的父亲”,明确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另外,也揭示出主人公的伦理特点。②小说选择的几件看似不关联的小事,都以我的父亲这种身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描绘发生在我初中、高中、大学时期的几件小事,突出父亲对母亲以及儿女的关爱。③以“我的父亲”为题,有利于作者把表达的情感与主题直接呈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7.C(3分)(“不辜”作“杀”的宾语,应为“贼杀不辜”;“讼”作“受”的宾语,应为“受民讼”。)

8.B(3分)(“迁”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其中“右迁”指“升官”;“黜”为“降官或者罢官”,与“谪”有区别。)

9.D(3分)(结合原文第四段可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的主要原因是“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而非“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

10.翻译

(1)皇上难以违背庆成王的意愿,把秦纮逮捕到司法部门治罪,但事情都没有实证。(5分)(“重违”“王意”“治”“无验”各1分,句意1分)

(2)(秦纮)亲自祭奠阵亡将士,掩埋他们的遗骸,上奏要求详细记录死于战争的指挥朱鼎等五人的业绩,抚恤战死的将士家属。(5分)(“躬”“骼”“死事”“军士战殁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11.课内文言翻译:(4分 )

(1)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3分)(“鲜”

“祚”各1分,)

(2)(鹏鸟)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计划向南飞去。(3分)(“莫之夭阏

者”宾语前置句式1分,南:名作动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2. 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C项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

“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D“鸾鸟”

竟栖身于灌木上,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对比。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13.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每点2分,概括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默写

(1)既窈窕以寻壑(2)吞声踯躅不敢言(3)袅袅兮秋风

(4)出师未捷身先死(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7)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本题共8小题,24分)

15、A(3分)(蕴藉.(jiè)付梓.(zǐ)搠.倒(shuò)

16、D(3分)(A玷辱沽酒 B讥诮怂恿 C提防委曲求全)

17、C (3分)(奉为圭臬:圭:土圭,测日影器;臬:水臬,古时测量水平的仪器;圭

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文过饰非:文、饰:掩饰;

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牢不可破:谓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

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18. C(3分)(A.成分赘余:“人民群众”与“生灵”重复;B.成分残缺,“对”三菱

等;D.语序不当: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19.B(3分)(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

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

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故最后的顺序应是①③

②⑤④。)

20.A(3分)(B项决:快速起飞C项绝:穿过。D. 区区:拳拳之心,形容自己私情,诚恳深切的样子。)

21.A(3分)(A为状语后置,其它为宾语前置。)

22.D (3分)(既望”是指阴历十六。)

23、作文示例

一定的奖学金能给我们“获得感”

——给“学生心声”栏目投稿

奖学金从一小叠纸钞变成了一元钱,为此或许伤心难过者有之,愤然吐槽者有之,毫无所谓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做出如此决定,校方自有其理:难道大家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抢”奖学金?显然不是。讲得崇高些,我们学生学习是为了用知识充实人生,用技能提升自己;哪怕世俗点讲,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前途,为了将来能“有钱有闲”,我们也决不至短视到“一切向奖学金看”的地步。

再者,校方发“一元钱奖学金”,既非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亦不是“只拔一毛”的吝啬之行,你看我们的奖学金,不是作为我校“扶贫助学基金”的本金了吗?让更需要钱的学生获得帮助,不亦美哉?

不过且慢,在肯定校方动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举有其不妥,尚容一一商榷。

虽然网曝我校学生吐槽言辞不当,“还不如不去拼搏了”过于短视功利,“每年才几个人得”显出酸溜溜的嫉妒,不是一时愤激就是三观不正,但是,“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确有可取处。学生自当志存高远,但常设阶段性的、短期的目标,实有益于我们动力长存,不断前进,而奖学金正可作为短期目标之一。固然,数额过高的奖学金容易助长功利歪风,激化学霸学渣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数额太低,则表面上你奖励了优胜者,实际上是让他们觉得被敷衍,反而会有付出与回报落差太大引起的失落感。适量的奖学金,让获奖者感受到实惠(说一元钱是“实惠”,在高物价的今天就是笑话),也让未获奖者心态平衡,不眼红不在意。这是给予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至于何为“适量”,我们可以另行讨论,此不赘言。

至于“扶贫助学基金”,同样关乎“获得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因人而异,金额高过奖学金也是应该。不过我认为,校方“加大扶贫力度”也不应将奖学金预算统统挪到扶贫助学金当中。奖学归奖学,扶贫归扶贫,二者方式虽一,作用殊途,性质上也不一样,不该厚此薄彼如是。

总而言之,我们学习不是只为了钱,但我们需要相当的奖学金,需要一定的“获得感”,可以既不至于庸俗短视,又能从中得到助推力。适量奖学金有何不可?(880字)

文言【参考译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