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实验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动物学实验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动物学实验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第2章 原生动物门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 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 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 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答:①眼虫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前端钝圆,后端尖。在虫体中部稍后有一个大而圆的核,生活时是透明的。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表膜是由许多螺旋状的条纹联结而成。眼虫必须借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来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因此需要不断供给游离氧及不断排出二氧化碳。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型(光合营养)和异养型(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一般能形成包囊。近年来,用眼虫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用以确定有机污染的程度。由于眼虫有耐放射性的能力,因此其对进化水的放射性物质也有作用。②变形虫体形不断地改变,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 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外质之类为内质,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分为处于外层相对固态的凝胶质和处于内部呈液态的溶胶质。变形虫具有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根据伪足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伪足。体表没有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 细胞常分化为明显的外质与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虫体有的为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繁殖,形成包囊者极为普遍。生活于淡水、海水,也有寄生的。变形虫易培养,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材料。③草履虫形似草鞋,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虫体的表面为表膜,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表膜由3层膜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最新《实验动物学》试卷电子教案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秋季学期 《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_________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制 定颁布的。 A、1988年 B、1997 年 C、20XX年 D、20XX年 2.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有_________。 A、年龄与体重; B、实验技巧; C、麻醉深度; D、实验药物 3、下列叙述中,违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精神的是 _________ 。 A、实验动物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应设在同一区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 B、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C、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公认的品种、品系; D、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 4、下列_________品系动物属于近交系动物。 A、Km小鼠 B、SD大鼠 C、新西兰兔 D、C3H小鼠 5、以下小鼠_________是封闭群动物、_________是近交系动物、_________是F1代动物、_________是突变系动物。 A、N:NIH B、BALB-nu/nu C 、B6D2F1 D 、C57BL/6 6、国家标准中小鼠房的湿度是40~70%,这指的是小鼠的_________。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饱和湿度 D、不饱和湿度 7、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 是________ 。 A、大鼠 B、豚鼠 C、兔 D、犬 8、引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10年,这群小鼠是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的_________。 A、品系 B、亚系 C、支系 D、重组近交系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word版

义务教育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 (一)知识 (5) (二)能力 (5)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5) 一、科学探究 (6)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7) 三、生物与环境 (9)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0) 五、生物圈中的人 (12)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6) 八、生物的多样性 (18) 九、生物技术 (19) 十、健康地生活 (2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 一、教学建议 (22) 二、评价建议 (24) 三、教材编写建议 (25)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7) 附录 (28) 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 (28) 实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8) 实例3探究”酸雨”的危害 (29) 实例4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29) 实例5模拟”血型鉴定” (30) 实例6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0) 实例7探究蚂蚁的行为 (31) 实例8 观察寒蚕的生殖与发育 (31) 实例9”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辨戏 (32) 实例10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32) 实例11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33) 实例12”种子萌芽环境条件”探究活动评价 (33) 实例13”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评价 (33)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著本世纪人类巳进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又、嚣避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曰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著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顿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镬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阿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志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圉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旌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doczj.com/doc/c814120394.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接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人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教师可以惜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动物微生物是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等专业必修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课程以《动物解剖》、《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免疫的相关知识及应用,与动物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等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基本实训技术,同时本门课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基层化验室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尽快适应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面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全体学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实践项目为载体、突出本课程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理念设计开发。本课程的三大特点:第一,基础性强,是后续《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课程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技能基础;第二,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项目较多。第三,应用性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动物疾病化验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等四个工种的考核项目之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畜牧业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依据学生就业岗位实践工作过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 本课程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以及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学生职业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设计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内容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对传统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细菌、病毒、真菌、其他微生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传染与免疫、非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血清学试验及生物制品应用等内容,每一个任务都是专业核心课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子任务并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改变过去“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分析问题、

动物学复习总结(全部)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 1、实验动物科学包含的内容 分为两个领域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 2、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包括1个研究(通过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等研究)3个控制(对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及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实行控制;使实现动物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科学研究、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其质量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提供专用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内容包括: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2、实验动物医学3、比较医学4、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5、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用动物的分类 ①经济动物②野生动物③观赏动物④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的定义 指经过人工培育和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 4、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2项法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第二章遗传学质量控制 1.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①原生动物门②海绵动物门③腔肠动物门④扁形动物门⑤线性动物门⑥环节动物门⑦软体动物门⑧节肢动物门⑨ 棘皮动物门⑩原索动物门 11 脊椎动物门 2.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动物的定义(3点) 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的遗传群体,近交系数达98.6%,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2)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等高,符号应尽量简短。C3H BALB/c (3)近交系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纯和性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④遗传稳定性⑤个体性⑥分布广泛性 ⑦背景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⑧可分辨性 (4)近亲交配的弊端 意义:①实验动物获得遗传均一性的典型方法。②使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即可达到统计学要求的精密度③同一近交系的全部动物,在遗传上相同,从而减少了表现型的变异④在个体之间能相互接受皮肤和肿瘤移植弊端:①在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②近交还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③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5)近交系数Fn=1-(1-△F)n n:d代数△F 每一代近交系数的上升率,连续合同胞的兄弟妹交配,每代△F=19% (举例:近交系数F20=1-(1-0.19)20=0.986 3.封闭群动物 1.封闭群动物的定义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2.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字之间用冒号分开。 Ssmu:KM 3.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库大,杂合率高②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③在封闭群体内,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编WORD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 标准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 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 时间 2008年5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1.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标准研制小组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实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以“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围绕“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精心设计4个教学情境。 2.克服“繁难多旧”意识 标准研制组针对传统教学大纲“繁难多旧”的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并大刀阔斧地“动手术”,大量删减头颈部、胸部及胸腔器官、腹部及腹腔器官、脊柱与肢蹄的检查、CT、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等知识,引入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职业标准和新技术,使标准内容更贴近于临床应用,具有可操作性。 3.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完整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动物学一题库

动物学一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双名法 2、物种 3、分类阶元 4、自然分类系统 5、 二、填空题 1、是分类系统的最基本阶元。 2.双名法规定,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学名,这一学名有或所组成。其中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后面一个是它的。 3、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界。 三、简答题 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简述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三大学派。 第一章动物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器官 3、系统 4、细胞周期 二、填空题 四大基本组织为。 三、选择题 1、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2、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致密结缔组织 B 硬骨组织 C 网状结缔组织 D 疏松结缔组织 四、简答 1、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 2、列表比较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异同(分布、结构、机能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伸缩泡 2、包囊 3、刺丝泡 4、世代交替 5、顶复合器 6、孢子生殖 7、裂体生殖 二、填空题 1、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2、刺丝泡为动物所特有。 3、眼虫运动有趋光性,是因为眼虫具有。 4、变形虫在运动时可有身体任何部位细胞质外凸形成临时的运动器官称为。 5、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存在现象,无性世代在体内,有性世代在体内。草履虫的细胞核分化成一大一小两个核,其中大核的作用是 小核的作用是。 6、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 7、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和伪足。 三、选择题 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 A 孤雌生殖 B 营养与代谢 C 纵二分裂 D 横二分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新生物课程标准2017.doc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3) (一)设计依据 (3) (二)结构 (4) (三)学分与选课 (4) 四、课程内容 (4) (一)必修课程 (4)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 (二)选修Ⅰ课程 (8) 模块1 稳态与调节 (8) 模块2 生物与环境 (10) 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 (三)选修Ⅱ课程 (14) 现实生活应用 (14) 职业规划前瞻 (16)

学业发展基础 (19) 五、学业质量标准 (22) (一)学业质量水平 (22) (二)说明 (25) 六、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 Ⅰ. 教学建议 (25) Ⅱ. 评价建议 (27)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27) Ⅰ. 学业水平测试 (28) Ⅱ. 高考命题建议 (29) (三)教材编写建议 (35)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35)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5)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36)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37)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37 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 (37) 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 (37) 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37) 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 (38)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4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42)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 1. 学科素养为核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