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氧工程技术总结

制氧工程技术总结

制氧工程技术总结
制氧工程技术总结

制氧工程技术总结

(吴怀益 2005年6月)

从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我先后参加监理了新钢1.6万、2万和萍钢3台1万制氧机安装工程。根据5台制氧的经验教训,特进行技术总结如下:

一、土建施工方面:土建工程监理应重点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空分塔基础不论地质条件好坏,不论是否打桩,都要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预压,观测其沉降数据变化。符合标准后,方可中交给专业安装。否则,将可能留下隐患,造成日后塔体歪斜。预压分三次逐步加大荷载,每次预压时间为7天,每天测量一次,取得相关数据。最终荷载加至基础总承重量的1.5倍,下沉上浮不超过±10mm为合格。荷载采用钢锭或砂包等,码放要均匀、水平,重心不可偏斜,以免将基础压歪。基础验收时表面不应有裂纹等缺陷。砼体内不允许夹有木板、油毡等易燃物。表面平整度<5/1000,水平度<5/1000,全长不超过15mm,基础底板下面用膨胀水泥灌充实。萍钢1万空分塔总重量约900余吨,按1.5倍的荷载1350吨,沉浮未超过±10mm。空分塔完工后,经复测其垂直度未发生变化,情况良好。

2004年3月,我去常州铁本制氧编写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当时空分塔已安装三分之二,但基础未进行预压。业主是个体户,不懂技术,只讲工期,不讲质量。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将有口难辩。

二是空透、氧透、氮透3大机组高架平台基础,其地脚螺丝预留孔钢管安装垂直度尺寸要准确,一旦中心偏离或垂直度倾斜,处理难度很大。萍钢新区2#氧压机高架基础是业主土建单位施工的,平台厚度1.8m,预留孔钢管ф100mm,地脚螺丝ф50mm。钢管安好后,因固定不牢,振捣时将钢管振斜,下部管口偏离中心30mm,对穿地脚螺丝不能垂直安装(见

图1)。后将下部钢管割掉,凿砼扩孔,费了很大劲,吃了很多苦,才

勉强使地脚螺丝垂直安装。如果当时将垂直的钢管上下固定好,就不会

吃这种苦头。

二、机械安装方面:制氧工程一般都设计有透平空压机、透平氧

压机和透平氮压机3大机组,布置在主厂房的高架平台基础上,是制氧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

这些设备精度高,转速快、安装技术标准高,是安装单位主要施工任务之一。国外同类设备不仅质量好,且安装方便,运转稳定,一般都没有什么大的质量问题。如美国库柏公司和法国阿特拉斯的空压机、美国英格索兰的氮压机等,都深受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的欢迎。特别是英格索兰氮压机,就像傻瓜照相机一样,体积小,产量高,安装技术简单,但售价普遍较高。

而国产的3大机组虽价格便宜,但质量问题较多,安装比较麻烦。如:萍钢新区的1

#氧压机,在制造中出现低级错误。该机由两个气缸、

一台增速机、3块台板和一台电机组成(见图2)。由于

两缸共用一块台板,4个栽丝中有1个偏离中心14mm,

其对角线相差23mm。按此尺寸安装,电机将偏离设计

中心60mm。厂家派人来现场处理,其方法是打磨栽丝,

缩小直径,以此来消除14mm的偏差。对此,我们提出异议。一是缩小栽丝直径,削弱了栽丝的强度,设计上不允许;二是即使缩小1/3,也很难消除14mm的误差。鉴于在台板上另钻孔栽丝不现实,我们建议将缸体拉回厂里扩孔。厂家的同志不同意,提出处理基础来解决。对此,我们坚决反对。第一,中心线是设计院给的,未经设计同意,任何单位无权改变;第二,基础中心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土建单位无任何过错;第三,在1.8m厚的基础上处理预留孔,工程量大,难度大,给土建单位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与理不公。因此,我们在高层例会上提出,此氧压机属不合格产品,应返厂整修。我们的意见得到了业主的支持。后将该机缸体拉回厂里扩孔,彻底解决了这一设备质量问题,即保证了安装质量,又公正地维护了土建单位的利益,受到各方赞扬。

三、管道安装方面:建制氧站,工程量最大的是管道安装任务。如果选址离炼钢车间较远,加上外部工艺管道,任务量就更大了。

一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2002年我们监理新钢1.6万制氧站,除站内管道外,外部输氧、氮、氩管道就长达4公里,3根管道全部安装在4m高的砼支架上。监理由炼钢监理部的结构工程师兼管。ф325mm的输氧管焊缝经10%拍片检查、气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均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了市技监局的确认,即将投入使用。人们怀着竣工的喜悦,纷纷收拾机具,准备搬师回朝。由于包工头与打工仔之间的分配矛盾,一打工仔为报复包工头,有意违

反标准,在球罐区氧气管道一焊缝内加塞一根电焊条,并举报到市技监局。技监局及时通报给新钢质监站,质监站通知我监理部追查此事。经新钢中心试验室拍片检查,证实确有此事。一时间,新钢上下一片哗然。当即召集千里之外的施工单位领导来新钢嗟商,包工头连夜组织亲信寻找举报人问罪,气氛非常紧张。我监理部一方面制止包工头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一方面与施工单位项目部研究整改方案。根据新钢的决定,球罐区氧气管道焊口边返工,边拍片检查。经过三天三夜的返工和检查,真正加塞焊条的只有一道口,施工单位损失十几万元。

我们的教训在于,一是对施工队伍审查不严,只审查了个人资格证,不知道是分包队伍;二是兼管监理因管事多,战线长,巡视检查不力。当然,今后对类似问题监理也很难发现。但有了这次教训,要警惕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要严格按规范标准监理。在质量问题上,对错误行为的怜悯,就是对监理工作的渎职,也是对国家规范的藐视。2004年,萍钢新区制氧站调压室,是管道和阀门最集中的地方,且房间狭窄,施工难度很大。氧气从车间和球罐出来后,经过调压室过滤器送往炼钢车间,如果压力过高,可放散降压(见图3)。过滤器前后都有调节阀门,法兰联接螺丝为ф30mm,

且离墙体距离只有30mm,搬螺丝只能用倒链拉。此

过滤器安装前未报验,未拆检,业主也未提供合格

证和使用说明书。由于工期紧,过滤器安好后,立

即进行吹扫并投入使用。按规范要求,过滤器在吹

扫前应将滤芯拉出,吹扫完后再装上;或不拉出,

吹扫完后,拆出滤芯清洗复位。当时,我们也曾想

要施工单位拆出清洗,但考虑到拆卸和复位是安装量的1.5倍,怜悯之心陡然而生,没有强求拆洗。投产半个月后的一天凌晨3点,过滤器突然着火燃烧,就像一把割枪,把整个过滤器和联接管道全部熔化,钢渣喷到墙壁和房顶,照明全部烧毁,氧压机被迫停机,球罐关闭,炼钢车间因断氧停产,场区非常吓人,好在没有伤人。事故发生后,业主果断取消了过滤器和放散装置这一不合理的设计,供氧管道直接通往炼钢车间。经过6个小时的抢修,恢复了生产。

在业主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时,提出四点:一是对同类过滤器进行拆检后,发现产品制

造存在违规之处;二是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三是施工单位未拆洗(业主对未提供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对施工单位为何不报验却只字未提);四是监理单位检查监督不严。最后决定,对施工单位罚款1.5万元,对监理单位提出批评。

那么这次燃烧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发生呢?一是产品滤芯网是螺丝联接而不是铆接,螺丝松动脱落的可能性存在;二是管道吹扫后,滤芯未拆洗,杂质在氧气的冲击下磨擦生火,引起爆炸燃烧的可能性也存在。但设备已烧成灰烬,一切都无从考证。如果滤芯进行了拆洗,第二个因素就可排除,我监理部和施工单位就没有任何责任。

教训是深刻的。今后,不论施工难度有多大,不论工期如何紧张,都必须按规范办事。规范标准是执法的准绳,任何人都得服从。

四、空分管道安装方面:制氧工程有两大核心项目,一是空分塔的管道安装;二是主厂房里的3大机组安装。特别是空分塔内的管道安装更为重要。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内国际事务中,明确指出“外事无小事”。干制氧工程,我的体会是“内事无小事”。其原因是,塔内的事再小,哪怕是一点点小漏,因是隐蔽工程,不扒砂就无法处理,所以小事也是大事。而塔外的事,都是外露的,再大也好处理,无须先决条件。萍钢新区1#空分因两根仪表管泄漏造成扒砂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空分塔,又称为冷箱。空气在冷箱内经过各种塔器的作用,将空气冷化成液体,液体在不同的高度,分离出氮、氧、氩不同比重的气体亦叫空分。冷箱内的铝合金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液体管,一类为气体管。其规格近30余种,最大管径800mm左右,最小管径为18mm (一般为仪表和导压管)。根据制氧站规格的大小,箱内ф80mm以上的铝管仅固定焊口就有2000多个(固定焊口即在箱内对接时的焊缝,活动焊口为在棚内制作时的焊缝)。这30余种规格的铝管,分别联接在各种铝质塔、器上(如主冷塔、粗氩I、II塔、精氩塔、板翅换热器等等)。这些塔、器长期在-180℃低温下工作,其高度一般要冷缩150mm左右,与其联接的管道如果未按规定满足冷缩的补偿尺寸,或抱箍、管托设置位置不当,就有可能因塔、器冷缩把管道焊缝拉裂而泄漏(特别是仪表、导压管)。因此,对管道的抱箍、管托、卡箍的设置,松紧程度,距离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冷箱三维空间布置如蛛网似的管网,有的抱箍、托架和卡箍的位置在图纸上无法表示,安装时,只能按既定原则,根据空间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据全国制氧行业近年的情况反映,造成扒砂的原因,大多是仪表导压管拉裂泄露所致。萍钢新区1#空分扒砂也不例外(见图4)。

该空分与精氩II塔上塔联接的ф18mm的液体

导压管,因配管时未满足补偿尺寸,当塔体冷缩时,

焊缝被拉裂,管内含氧65%的液体泄露后,向冷箱

下部流动。与主塔联接的ф18mm的氖氮吹除管,因

无图可依,管托不当,且焊缝无保护措施,运行中

焊缝拉裂后,管内6公斤压力的气体直奔副冷箱安

全阀。当含氧液体与6公斤压力的气体汇合时,冷

箱内含氧量和压力都超标(正常含氧量为45%,实

际达到51%;正常压力为600KPa,即0.6公斤,实

际达到2000KPa,2公斤)。压力无处释放,只有冲开安全阀,珠光砂从中大量喷出,无法正常生产而被迫停机扒砂,造成重大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业主对设计、施工、监理三方都给予了处罚。

这次事件后,三方都吸取了经验教训。2005年在新钢2万制氧工程中,设计单位改进了对管道和焊缝的保护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标准和厂方代表的指令施工;我方配备了仪表监理工程师,按标准严格把关。由此可见,只有树立了“内事无小事”的思想,才能确保空分的质量,做到万无一失。从监理单位来讲,专业人员必须配齐,兼管不是好办法。新余制氧外部管道由结构工程师兼管,结果出了事。萍钢制氧仪表由电气工程师兼管,结果又出了事。

根据我参加5台制氧工程的体会,一个上万立方米的制氧站,如果包括土建,起码要配6人,即总监1人,土建1人,机械1人,管道1人,电气1人,仪表1人,缺一不可。如果外部工艺管道超过2公里,管道工程师必须配2人。希望公司领导能和我一样吸取教训,在人员配备上予以高度重视。

以上总结挂一漏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