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张小娴的爱情观

浅析张小娴的爱情观

浅析张小娴的爱情观

题目——以“面包树三部曲”为个案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

她相信承诺,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她找寻幸福,然后发现,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她追寻爱情,然后发现,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她就是张小娴,香港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对于爱情、婚姻的关注与现代女性的人格独立的期待是其创作的重心,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发了“张小娴热”。1995,她以一部《面包树上的女人》走红文坛,继而在六年之后推出《面包树出走了》和《流浪的面包树》,是继亦舒之后的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被称之为“爱情教主”,她的作品也被陆续搬上荧幕。

选择该论题的意义是:爱情是文学领域里永恒的话题,尤其受女性作家的追捧,许多作家也将自己的爱情观寄托在作品里,张小娴便是其中一位。张小娴笔下的爱情真实而自然,只是平凡世界里的平凡爱情。在她的爱情故事里,没有铜臭,没有人间烟火,更多的只是港式男男女女的感情纠葛,她这种平凡爱情故事吸引了许多青年男女,同时也使得她的爱情观备受追捧。因此研究张小娴的爱情观十分有必要。

首先张小娴是一位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离不开“情爱”这一主题,研究张小娴的爱情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其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当玫瑰与面包被放置在天秤的两端时,有些人的爱情观也开始变得扭曲和极端,他们企图靠一段爱情或是一场婚姻来扼住经济利益的脉搏,慢慢地摒弃了该有的道德观。张小娴这个只谈情不谈利的爱情有助于人们在感情上的选择时有一个较好的衡量。

再次,中国是个重礼的大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女人的地位也一度在这种思想中被压得很低。新中国的成立,思想上的改革开放让男女平等的呼声越

来越高。在当代社会,男女平等,但在感情上,很多女人依然习惯性依附男人,拿婚姻和爱情来做她们人生的归宿。张小娴以女性独特的笔触来关注女性的爱情,她笔下的女人最初是懦弱的,对男性比较依赖,但在经历了爱情的洗礼之后变得独立、果敢,开始摆脱依附而逐渐成长。研究张小娴的爱情观,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爱情、把握爱情,在爱情里站在女性该站的地位上,而不是完全的依附和卑微。

最后,张小娴是一位新锐作家,她的作品极受追捧不仅是因为她的爱情观和富有哲理的语言,也因为她的作品适合当代人的口味,她笔下的爱情故事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里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寄托。张小娴的爱情观虽影响许多青年男女,但是研究她的人却还很少。张小娴以其独特的爱情观而备受追捧,但系统研究其爱情观的作品却几乎没有。因此,我认为研究张小娴的爱情观是十分有意义的。

摘要:“面包树三部曲”是香港女作家张小娴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以“面包树三部曲”为研究对象,对张小娴作品的爱情观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其作品具有开放的爱情理念,通过对其爱情与婚姻分离的观点的分析,来透视其对待情变的豁达态度,从而理解其不圆满的爱情悲剧结局。

关键词:张小娴;面包树三部曲;爱情观;意义

张小娴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女作家,她相信爱情,追逐爱情,在经历百转千回之后收获了爱情的真谛。其作品大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对于爱情、婚姻的关注与现代女性的人格独立是其创作的重心,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发了“张小娴热”。也因为她对爱情的独特见解,从而广受年轻男女的追捧,更被大众称为“爱情教主”。

1995年,张小娴以一部《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被大家所熟知,几年后又陆续出版了《面包树出走了》和《流浪的面包树》。“面包树三部曲”演绎着港式男女平凡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将张小娴的爱情观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