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_吴美兰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_吴美兰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_吴美兰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_吴美兰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2年第31卷第8期·1806·

化工进展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

吴美兰1,周雪琴1,李巍1,莫黎昕1,2,刘东志1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00)摘要: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是电子及微电子行业未来的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型生产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墨滴控制、涂层后处理与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是未来喷墨印刷电子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指出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目前存在的不足,如固含量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导电性能不理想等。并对喷墨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指出其在RFID 天线、印刷线路板、印刷电子产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导电墨水;金属纳米;喷墨

中图分类号:TN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2)08–1806–06

Development of inkjet conductive ink

WU Meilan1,ZHOU Xueqin1,LI Wei1,MO Lixin1,2,LIU Dongzhi1(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 Beijing Area Key Lab of Printing

& Packaging Material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Inkjet printi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s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friendliness and als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nic and microelectronic industry.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preparation,performance,control of ink droplets,coating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ink-jet conductive inks. It indicates that the research on inkjet metal nanoparticle inks is one key to develop inkjet printi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 drawbacks of present inkjet metal nanoparticle ink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prospect i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as addressed.

Key words:conductive ink;metal nanoparticle;inkjet

目前,印刷电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工业的形成、发展与进步。微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对印刷电子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向高密、多层、高可靠性、低成本、短周期以及自动化连续生产等方向发展。然而,在电子工业中传统的光刻蚀技术不但需要冗长的生产步骤,且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原料浪费。而纳米金属喷墨打印技术在进行电子产品产生时只需要打印与涂层后处理两步骤,大大简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浪费与污染。

1 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

根据溶剂类型的不同,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可以分为水性导电墨水与溶剂性导电墨水两种。前

者多采用一些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如PVP、PV A 等)[1-5]为保护剂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并将制得金属

纳米颗粒分散于水或以醇类溶剂为主的有机溶液中,以制得水性导电墨水。溶剂性导电墨水则是利

用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作为保护剂,这类保护剂结构

相似,均是一些带有端基极性基团的长链烷基化合

物(如十二烷基硫醇、十二烷基胺以及十二烷基酸等)[6-10],由于这类化合物非极性的长链烷基作用,

收稿日期:2012-03-12;修改稿日期:2012-04-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0032110018)。

第一作者:吴美兰(1986--),女,硕士。联系人:刘东志,教授,博

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产品,E-mail dzliu@https://www.doczj.com/doc/c811124354.html,。

第8期吴美兰等: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1807·

故只能在一些极性相对较弱的有机溶剂中分散稳定,形成溶剂性导电墨水。

Yang等[11]采用了液相化学还原法,以五水硫醇铜为前体,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保护剂,一水合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H2O)为还原剂,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红色,反应结束,得到的纳米铜悬浮液采用电渗析的方法来进行纯化。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纳米铜的氧化和团聚,而且能使制得的纳米铜导电墨水在室温下稳定存在30天,没有任何沉淀出现;同时制得的纳米铜颗粒粒径比较均一,固含量也有所提高。

Tamjid等[12]研究了AOT、MSA和PVP对纳米银导电墨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AOT与MSA对导电墨水的稳定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PVP对导电墨水的稳定性有很好的帮助。另外,Kim 等[13]研究了导电墨水的浓度(固含量质量分数)与纳米金属颗粒粒径大小对纳米银在基材上覆盖率(覆盖率直接影响到涂层的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纳米银颗粒的尺寸为10 nm时,导电墨水的浓度高于10%,覆盖率才能达到95.2%以上;而当纳米银颗粒的尺寸为100 nm时,导电墨水的浓度为10%,覆盖率却只为9.52%。

Jeong课题组[14]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了能够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水性纳米铜导电墨水。该方法是以乙酸铜为前体,油酸为保护剂,肼为还原剂,在甲苯中反应2 h后制得了纳米铜颗粒;然后把纳米铜颗粒分散于末端带羧基的阴离子电解质、聚乙二烯油胺醚和乙二酸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反应0.5 h 得到了易溶于去离子水的纳米铜颗粒,并制备了纳米铜导电墨水。文中得到的导电墨水的固含量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0%,而且可以在室温下稳定2个月,没有沉淀出现。

2 导电墨水墨滴的控制

由于金属纳米颗粒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在喷墨打印设备的选择上大多数采用压电型按需喷墨打印设备。在实际打印过程中,打印得到的墨滴在基材会产生“coffee ring”效应。所谓“coffee ring”效应是指在墨滴干燥过程中,由于墨滴边缘溶剂挥发较内部快,故使得金属纳米颗粒不断向墨滴边缘积累形成的环状结构[由图1(a)所示]。因此,如何通过改变墨水组成以抑制或者消除“coffee ring”效应成为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研究的又一热点。

(a) 0 %

(b) 16 %

(c) 32 %

(d) 上述墨滴二维轮廓曲线

图1 加入不同含量乙二醇墨滴形貌比较[16]

Moon课题组[15]利用粒径为700 nm的二氧化硅颗粒代替金属纳米颗粒制备了喷墨墨水,观察了二氧化硅颗粒在墨滴干燥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醇的加入有效地消除了“coffee ring”效

化工进展 2012年第31卷·1808·

应,使得二氧化硅颗粒在墨滴的干燥过程中均匀地分布在墨滴所形成的整个面积内。随后,该课题组[16]继续研究了纳米银导电墨水组成与墨滴微观形貌以及导电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纳米银导电墨水中添加高沸点、低表面张力的溶剂乙二醇能够有效消除墨滴“coffee ring”效应,并提高打印涂层导电性能。而乙二醇的加入使得在墨滴干燥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与之相反的纳米颗粒移动趋势,很好地抑制了“coffee ring”的产生。图1(b)和图1(c)分别是在纳米银导电墨水中加入16%和32%的乙二醇,待墨滴干燥后形貌。

3 涂层后处理

前面述及纳米颗粒合成过程中需要加入保护剂以控制纳米颗粒成核、生长的速度,并防止生成的纳米颗粒发生团聚[17-20],而这些包覆在纳米颗粒表面的保护剂会对涂层的导电性能造成影响[21-23],加之金属纳米颗粒在打印涂层中以球体间的点接触为主,电子传递途径不够充分,故需要对打印涂层进行后处理,以减小保护剂对于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并使得金属纳米颗粒烧结成型。

目前,在已报道的文献和商品化的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中,绝大多数采用加热的方式对涂层进行后处理[24-27]。Kim等[25]研究了后处理温度对纳米银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涂层的电阻率逐渐变小;当后处理温度为250℃时,得到的涂层电阻率最低,为 3 μ?·cm。由此可见,加热这种后处理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往往需要较高的后处理温度,而柔性基材(例如PI、PET)对温度较敏感且加热温度一般不能超过150 ℃[28-29],这就限制了加热这种方式在柔性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因此,有研究者探讨了其它后处理方式的可行性,诸如激光处理、微波处理、电处理等方式,以期望能够在高精度电子线路以及温度敏感的基材上发挥特定作用。

Magdassi等[30]研究了一种在室温下使用化学方法对纳米涂层进行后处理,得到的涂层最低电阻率为6.8 μ?·cm。这种方法是利用带阴离子的聚丙烯酸(PAA)作保护剂的纳米银颗粒与带阳离子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之间发生阴阳离子中和,从而使涂层烧结以达到后处理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PDAC的浓度和PDAC/Ag的质量比均会对纳米金属涂层微观形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涂层导电性能。

Reinhold等[31]利用氩等离子体处理打印在聚合物薄膜上的纳米银涂层,这是一种对于基材没有任何损伤的后处理方式,特别适合于在一些对于温度敏感度较高的基材上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后处理时间、基材、射频功率、涂层厚度等因素均会对纳米金属涂层微观形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涂层导电性能。

Kim等[32]研究了用强脉冲光对纳米铜涂层进行后处理,这种后处理方式的优点是后处理用时短(2 ms)、可以对大面积印刷电子进行处理,这些都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脉冲射频为50 J/cm2的脉冲,经过2 ms处理,得到了电阻率为5 μ?·cm的导电涂层。图2(a)是强脉冲光后处理系统示意图,

(a) 整个处理系统(b) 脉冲氙灯设备

图2 强脉冲光后处理示意图[32]

第8期吴美兰等: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1809·

图 2 (b)是脉冲氙灯设备。

4 导电墨水的应用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为电子电路产业引发革命性发展,可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尽管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器件还以一些简单器件为主,但对于类似TFT、RFID、柔性显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复杂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33-35],一些课题组已经能够通过全喷墨的方式制备以上器件,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Moon课题组利用合成的纳米银喷墨导电墨水制作了OTFT器件[36],由图3所示。纳米银导电墨水被用于OTFT器件中源漏电极的制作;经测试得,制得的OTFT载流子迁移率为0.0013 cm2/(V?s),I on/ I off 为103~104,I on/ I off大于103,阈值电压为约-13 V。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rigoropoulos教授课题组[37]利用两相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金颗粒导电墨水,结合激光烧结技术,通过全喷墨打印的方式在柔性薄膜上制作了OFET器件。过程由图4所示,首先通过旋涂的方式在p-硅晶片基材上形成一层厚度为380 nm的PVP层[图4(c)];在PVP层表面打印纳米金导电墨水,形成宽为100 μm的纳米墨水线路[图4((b)];接着通过激光烧结纳米金涂层并洗

图3 采用纳米银喷墨导电墨水制作的OTFT器件示意图[36]去未烧结纳米金涂层,形成2个平行的导电线路,这两条线路是源漏电极[图4(c)、4(d)];最后再在表面旋涂导电高分子[图4(e)],完成OFET的制作工艺。经测试得,TFT载流子迁移率为0.01 cm2/(V?s),I on/ I off为103~104。

Magdassi教授课题组[30]利用聚丙烯酸(PAA)作保护剂的纳米银颗粒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全喷墨打印的方式在柔性薄膜上制作了电子器件,过程由图5(a)所示。首先在柔性PET基材上涂抹ITO、ZnS和BaTiO3,然后再在BaTiO3上涂抹一层PDAC,最后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把纳米银导电墨水打印在基材上,完成制作工艺。由图5(b)所示,所得的电子器件在100 V电压驱动下可以发光。

作者实验室[38]成功制备了固含量为20%,且能够在室温下稳定存在一个月以上的纳米银导电墨水。利用普通的商用压电打印机Epson Me 200喷墨打印机在PI薄膜上进行打印,而得到的导电图案,由图6所示。打印的图案经过140 ℃加热60 min后,表面电阻为166 m?。

5 结语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初步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已有近二十家厂商推出了导电油墨产品,其中以喷墨打印导电墨水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韩国的ABC公司、INKTEC公司,日本的ULV AC 公司、Harima Chemical公司,美国的Cabot公司、Nanomas公司、Navalentrix公司,德国的Bayer公司等。

尽管如此,这些已经商业化的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水的固含量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后处理温度高,导电性能难

图4 利用纳米金导电墨水并结合激光烧结技术制作OFET器件示意图[37]

(a) 制备过程

(b) 工作状态

图5 电子器件制备过程及工作示意图[30]

图6 导电墨水打印形成的导电图案

以满足大电流传送需求等。然而,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在RFID天线、印刷线路板和其它如柔性显示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使得它代表了薄膜印刷电子材料甚至整个印刷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未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沿技术。

参考文献

[1] Chou K S,Ren C Y. Synthesis of nanosized silver particles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J]. Mater. Chem. Phys,2000,64(3):

241-246.

[2] Im S H,Lee Y T,Wiley B,et al.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cubes:The role of HCl in promoting cube perfection and mono dispersity [J]. Angew. Chem. Int. Ed.,2005,117(14):2154-2157.

[3] Magdassi S,Bassa A,Vinetsky Y,et al.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pigments for water-based ink-jet inks [J]. Chem. Mater.,2003,15

(11):2208-2217.

[4] Jeong S,Woo K,Kim D,et al. Controll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urface oxide layer on Cu nanoparticl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nductive structures by ink-jet printing [J]. Adv. Funct. Mater.,

2008,18(5):679-686.

[5] Woo K,Kim D,Kim J S. Ink-jet printing of Cu-Ag-Based highly

conductive tracks on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J]. Langmuir,2009,25

(1):429-433.

[6] Murthy S,Bigioni T P,Wang Z L,et al. Liquid-phase synthesis of

thiol-derivatized silver nanocrystals [J]. Mater. Lett.,1997,30 (4):

321-325.

[7] V olkman S K,Pei Y,Redinger D,et al. Ink-jetted silver/copper

conductors for printed RFID applications [J].Mat. Res. Soc. Symp.

Proc.,2004,814:151-156.

[8] Li Y,Wu Y,Ong B S. Facile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eful

for fabrication of high-conductivity elements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J]. J. Am. Chem. Soc.,2005,127(10):3266-3267.

[9] Kumar A,Mandal S,Selvakannan P R,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bound alkylamin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J]. Langmuir,2003,19(15):6277-6282.

[10] Lee K J,Jun B H,Choi J,et 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ynthesis

of organic-soluble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J].

Nanotechnology,2007,18(33):335601-335605.

[11] Tang X F,Yang Z G,Wang W J. A simple way of preparing

high-concentration and high-purity nano copper colloid for conductiver ink in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J]. Colloids Surf. A:

Physicochem. Eng. Asp.,2010,360(1-3),99-104.

[12] Tamjid E,Guenther B H. Rheological and sedimentation behaviour of

nanosilver colloids for inkjet printing [J]. Int. J. Nanomanufacturing,

2010,5(3-4) 383-392.

[13] Kim N S,Han K N. Future direction of direct writing [J]. J. Appl.

Phys.,2010,108(10):102801.

[14] Jeong S,Song H C,Lee W W,et al. Stable aqueous based Cu

nanoparticle ink for printing well-defined highly conductive features

on a plastic substrate [J]. Langmuir,2011,27(6),3144-3149.

[15] P ark J,Moon J. Control of colloidal particle deposit patterns within

picoliter droplets ejected by ink-jet printing [J]. Langmuir,2006,22

(8):3506-3513.

[16] Kim D,Jeong S,Park B K,et al. Direct writing of silver conductive

patterns:Improvement of film morphology and conductance by

controlling solvent compositions [J]. Appl. Phys. Lett.,2006,89

(26):264101.

[17] Soukupová J,Kvítek L,Paná?ek A,et al. Comprehensive study on

surfactant role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NPs) prepared via modified

Tollens process [J]. Mater. Chem. Phys.,2008,111(1):77-81. [18] Zhang Z,Zhao B,Hu L. PVP protective mechnism of ultrafine silver

powder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processes [J]. J. Solid State

Chem.,1996,121(1):105-110.

[19] Chen M,Feng Y G,Wang X,et al. Silver nanoparticles capped by

oleylamine:Formation,growth and self-organization [J]. Langmuir,

2007,23(10):5296-5304.

[20] Chou K S,Lai Y S. Effect of polyvinyl pyrrolidone molecular weight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osized silver colloids [J]. Mater. Chem.

Physics,2004,83(1):82-88.

[21] Lovinger A J.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conduction in silver-filled

epoxy adhesives [J]. J. Adhes.,1979,10(1):1-15.

[22] Maissel L,Glang R. Handbook of Thin Film Technology [M]. New

York:McGraw Hill,1970.

[23] Ruschau G R,Yoshikawa S,Newnham R E. Resistivities of

conductive composites [J]. J. Appl. Phys.,1992,72 (3):953-959.

(下转第1860页)

表3 磨削液的性能

检验项目测试结果 GB6144—85(质量指标)

透明度透明透明或半透明

消泡性/mL?(10min)-1 30

s后剩0.3 ≤2

单片48 48 防锈性试验/h 一级灰口铸铁(35℃±2℃)

叠片8 8 腐蚀试验/h 一级灰口铸铁(55℃±2℃),全浸24 24

3 结论

(1)在最佳配比下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透明低泡微乳型磨削液,其性能指标达到国标要求。

(2)乳化剂是影响磨削液性能的重要因素,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乳化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其用量为6%时,除油率可达95%。

(3)防锈剂种类及其用量对磨削液防锈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有机胺类防锈剂防锈效果优良,防锈性能达到GB6144—85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宋涛,赵恒华. 磨削加工技术的现状[J]. 制造技术加工,2011(11):

60-62.

[2]张洪波,石俊强,陈奕. 超高速磨削加工及其关键技术[J]. 机械工

程师,2009(6):96-97.

[3]方建华,陈波永,董凌,等. 环境友好磨削液的研制[J]. 润滑油,

2008,23(1):25-27.

[4]熊红旗,林心勇,戴恩期. 环境友好无氯极压微乳切削液的研制与

应用[J]. 润滑与密封,2011,36(1):102-106.

[5]侯万果,王灿辉,段欣生,等. 微乳切削液中防锈剂的研究[J]. 轴

承,2011(1):30-32.

[6]张俊,孟瑶. 缓蚀剂在微乳化切削液中对铝合金防腐性能的研究[J].

轻金属,2011(4):55-59.

[7]李淑芬,赵永武. 新型复合硼酸酯环保型防锈切削液的研制[J]. 江

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5):587-590.

[8]王灿辉,侯万果,田前进,等. 环保型微乳化磨削液的研制及应用

[J]. 轴承,2011(5):10-12.

(上接第1810页)

[24] Park J W,Baek S G. Thermal behavior of direct-printed lin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J]. Scripta Mater.,2006,55(12):1139-1142. [25] Kim I,Song Y A,Jung H C,et al. Effect of microstrucural

development 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nkjet-printed

Ag films [J]. J. Electron. Mater.,2008,37(12):1863-1868. [26] Chou K S,Huang K C,Lee H H. Fabrication and sintering effect on

the morphologies and conductivity of nano-Ag particle films by the spin coating method [J]. Nanotechnology,2005,16(6):779-784.

[27] Perelaer J,Laat A W M de,Hendriks C E,et al. Inkjet-printed silver

tracks:Low temperature cur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investigation[J].

J. Mater. Chem.,2008,18(27):3209-3215.

[28] Grouchko M,Kamyshny A,Mihailescu C F,et al. Conductive inks

with a “built-in” mechanism that enables sinte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J]. ACS Nano. 2011,5(4):3354-3359.

[29] Van Osch T H J,Perelaer J,de Laat A W M,et al. Inkjet printing of

narrow conductive traks on untreated polymeric substrates [J]. Adv.

Mater.,2008,20(2):343-345.

[30] Magdassi S,Grouchko M,Berezin O,et al. Triggering the sinter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t room temperature [J]. ACS Nano,2010,4

(4):1943-1948.

[31] Reinhold I,Hendriks C E,Eckardt R,et al. Argon plasma sintering

of inkjet printed silver tracks on polymer substrates [J]. J. Mater.

Chem.,2009,19(21):3384-3388.

[32] Kim H S,Dhage S R,Shim D E,et al. Intense pulsed light sintering

of copper nanoink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J]. Appl. Phys. A:Mater. Sci.

Process,2009,97(4):791-798.

[33] Chou K S,Lu Y C. The application of nanosized silver colloids in far

infrared low-emissive coating [J]. Thin Solid Film,2007,515(18):7217-7221.

[34] Stutzmann N,Friend R H,Sirringhaus H. Self-aligned

vertical-channel polyme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J]. Science,2003,

299(5614):1881-1884.

[35] Fuller S B,Wilhelm E J,Jacobson J M. Ink-jet printed nanoparticl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J]. J. Microelectromech. Syst.,

2002,11(1):54-59.

[36] Kim D,Jeong S,Lee S.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using silver

electrodes by the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J]. Thin Solid Films,

2007,515(19):7692-7696.

[37] Ko S H,Pan H,Grigoropoulos C P. Air stable high resolution organic

transistors by selective laser singering of ink-jet printed metal nanoparticles [J]. Appl. Phys. Lett.,2007,90(14):141103. [38] Mo L X,Liu D Z,Li W,et al. Effects of dodecylamin and

dodecanethiol on the 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nano-Ag films [J]. Appl.

Surf. Sci.,2011,257(13)5746-5753.

导电油墨

导电油墨 导电油墨 electrically conduc- tive printing ink 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 导电油墨(electrically conduc- tive printing ink),用导电材料(金、银、铜和碳)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的糊状油墨,俗称糊剂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金系导电墨、银系导电墨、铜系导电墨、碳系导电墨等已达到实用化,用于印刷电路、电极、电镀底层、键盘接点、印制电阻等材料。 导电油墨 electrically conduc- tive printing ink 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 金系导电墨 金粉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能好,但价格昂贵,用途仅局限于厚膜集成电路。 银系导电墨。大量用于薄膜开关的导电印刷。当承印材料为聚酯时,可将银粉分散到聚酯树脂连结料中,即可做成糊状导电油墨。当油墨膜干燥不良时,电阻值会下降,最好用远红外干燥机在120~130℃下烘干。 铜系导电墨 铜比银价廉,但存在易氧化的缺点。现在多使用经过防氧化处理的铜粉,使用这种油墨印刷的电路不易被氧化,但缺点是一经高温处理,就会失去防氧化效果。 碳系导电墨。碳系导电油墨中使用的填料有导电槽黑、乙炔黑、炉法碳黑和石墨等,电阻位随种类而变化。多用于薄膜片开关和印制电阻,前者大都在聚酯基材上印刷,因此它和银系导电油墨相同,是以聚酯树脂为连结料的油墨。 导电油墨与RFID天线印刷 随着RFID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一些大型油墨制造商也适时推出新型的导电油墨,进一步推动了RFID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推动RFID市场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导电油墨的成功开发。 导电油墨是由金属导电微粒(银、铜、碳,通常为银)分散在连结料中形成的一种导电性复合材料,印刷到承印物上之后,起到导线、天线和电阻的作用。该油墨印刷在柔性或硬质材料(纸张、PVC、PE等)上可制成印刷电路。导电油墨干燥后,由于导电粒子间的距离变小,自由电子沿外加电场方向移动形成电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接收RFID专用的无线射频信号。对于印刷RFID标签内置天线而言,一个好的导电油墨配方,要

金属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金属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等物理化学 学生姓名:聂荣健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应用化学专业聂荣健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水热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水热合成金属氧化物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Name Rongjian Ni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is briefly describrd.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 Keywords: nanomaterials; hydrothermal; metal oxides ; 引言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近年来已在许多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方面,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现代工业、国防和高技术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1.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材料概述

导电油墨

导电油墨(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inting ink),用导电材料(金、银、铜和碳)分散在连结料中制成的糊状油墨,俗称糊剂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导电性质,可作为印刷导电点或导电线路之用。金系导电墨、银系导电墨、铜系导电墨、碳系导电墨等已达到实用化,用于印刷电路、电极、电镀底层、键盘接点、印制电阻等材料。 金粉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能好,但价格昂贵,用途仅局限于厚膜集成电路。 银系导电墨。大量用于薄膜开关的导电印刷。当承印材料为聚酯时,可将银粉分散到聚酯树脂连结料中,即可做成糊状导电油墨。当油墨膜干燥不良时,电阻值会增加,最好用远红外干燥机在120~130℃下烘干。 铜比银价廉,但存在易氧化的缺点。现在多使用经过防氧化处理的铜粉,使用这种油墨印刷的电路不易被氧化,但缺点是一经高温处理,就会失去防氧化效果。 碳系导电墨。碳系导电油墨中使用的填料有导电槽黑、乙炔黑、炉法炭黑和石墨等,电阻位随种类而变化。多用于薄膜片开关和印制电阻,前者大都在聚酯基材上印刷,因此它和银系导电油墨相同,是以聚酯树脂为连结料的油墨。 随着RFID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一些大型油墨制造商也适时推出新型的导电油墨,进一步推动了RFID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推动RFID市场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导电油墨的成功开发。 导电油墨是由金属导电微粒(银、铜、碳,通常为银)分散在连结料中形成的一种导电性复合材料,印刷到承印物上之后,起到导线、天线和电阻的作用。该油墨印刷在柔性或硬质材料(纸张、PVC、PE等)上可制成印刷电路。导电油墨干燥后,由于导电粒子间的距离变小,自由电子沿外加电场方向移动形成电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接收RFID专用的无线射频信号。对于印刷RFID标签内置天线而言,一个好的导电油墨配方,要求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印刷后的墨层具有附着力强、电阻率低、固化温度低、导电性能稳定等特点。 根据NanoMarkets市场调查公司的分析,导电油墨市场将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到2015年,导电油墨市场总值将会是目前的3倍,达到24亿美元。由于市场发展潜力诱人,油墨制造商蜂拥而至,纷纷开始涉足导电油墨业务,希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 没有导电油墨的发展,就没有印刷技术在RFID标签制造中的应用。虽然RFID 市场一直保持增长,但长期以来一直期望的大幅增长还要依赖于RFID标签生产

运用RFID标签的几种导电墨水

运用RFID标签的几种导电墨水 天线是RFID标签的一项重要基本元件。 目前,RFID标签天线的制作方法包括蚀刻法、电镀法和直接印刷法。由于蚀刻法和电镀法 的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材料,成本高,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金属和溶剂废液,污染环境,因此直接印刷法制作RFID标签天线的优势便凸现出来。除了传统 印刷中使用的导电银浆之外,喷墨印刷中的喷墨导电墨水是另一类用于RFID标签天线印刷 的导电油墨。目前,直接印刷法使用的导电油墨已实现300 C烧结,烧结后的RFID标签天 线厚度薄、电阻率只是原金属天线的两倍。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众多研发机构和制造商 的努力。下面,笔者将从导电银浆和喷墨导电墨水两方面介绍全球主要导电油墨产品的研发机构和制造商,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发成果。 导电银浆 用于RFID标签天线印刷的导电银浆主要采用网印、凹印工艺进行印刷。银固含量、黏度、烧结温度、电阻率是选择导电银浆时首要考虑的参数。黏度决定了其印刷适性;银固含量、电阻率是考量其印刷的RFID标签天线导电性能的重要标准;烧结温度则表征其固化时 所需能量的多少。 1?韩国ANP公司 ANP公司是韩国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厂商,其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涂布材料和纳米粉末。在导电油墨方面,已推出多款导电银浆和纳米银喷墨导电墨水产品。 ANP公司的导电银浆根据粒径的不同分为纳米型、亚微米型和混合型三大类(如表1)。这些产品除了可用于RFID标签天线的印刷,还可以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电极、柔性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印刷,客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表1 ANP公司的导电银浆产品性能 2?韩国InkTec公司 韩国InkTec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要致力于桌面喷墨印刷墨水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喷墨印刷墨水之外,公司也推出了导电银浆产品(如表2所示)。根据印刷方式不同,InkTec 公司的导电银浆产品分为网印、凹印和涂布三大系列,其中网印、凹印系列产品可用于RFID 标签天线、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印刷。」 表2 InkTec公司的导电银浆产品性能 喷墨导电墨水 采用喷墨方式印刷的RFID标签天线,具有印刷精度高、墨层薄、无需制版、承印材料范围广泛等特点。 在选择喷墨导电墨水时,粒径、黏度、表面张力等参数决定了其是否能用于喷墨印刷, 银固含量、烧结温度、电阻率等参数决定了其印刷的RFID标签天线的导电性能。 1?韩国ANP公司 ANP公司推出的金属银系列喷墨导电墨水产品性能详见表3。表3中所示的喷墨导电 墨水可以用于RFID标签天线、太阳能电池电极、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印刷。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型号为DGP40LT-15C 的金属银系列喷墨导电墨水的性能最为优异,其银固含量在40%?45%,且烧结温度已经达到100?150 C,在塑料膜表面具有较佳的使用性能。

导电墨水的_毕业设计

导电墨水中银纳米粒子合成的设计 摘要 印制电子指应用印刷的方式,把功能材料印制在基材上,制造电路及电子器件的技术。随着绿色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导电墨水成为导电图形的基本材料,并是印制电子发展的关键。而纳米银则以其优良的导电能力和抗氧化性,体现出较大的应用优势。本毕业设计拟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纳米Ag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其次,本设计还拟考察多种后处理方式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导电墨水,银纳米粒子 Design Synthesis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Conductive Ink ABSTRACT Printed electronics is a way to fabricate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by print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on substrat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s the basic materials of conductive pattern, conductive ink is the key to develop electronic printed. Due to the highes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trong stability,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rogect, silver nanoparticles will b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Meanwhile, the product will b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addition,

正确使用导电油墨

正确使用导电油墨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一:丝印成品墨迹表面产生气泡。原因大致有五个:1、刮板刮印速度太快过于干燥。2、油墨本身有气泡或粘度不均匀。3、丝网被污染。4、承印物表面不洁或有油污。5、油墨的粘度过大。改善的措施也针对性的有五点:1、调整刮板速度。2、搅拌均匀。3、清洗丝网。4、清洁承印物表面。5、调整粘度。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二:丝印产品图文尺寸扩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1、油墨粘度太低。2、油墨流动性大。3、丝网张力太低。4、刮刀压力太大。5、曝光线条有锯齿(狗牙)现象。提供的改善措施也有五点:1、调整油墨粘度。2、调整油墨粘度。3、更换丝网。4、降低刮刀压力。5、最好采用水菲林。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三:碳膜方阻偏高。1、网版膜厚太薄。 2、网目数太大。 3、碳浆粘度太低。 4、固化时间太短。 5、固化温度太低。 6、网印速度太快。 7、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是否使用专用开油水。 8、油墨方阻较高。 9、专稀释剂/开油水添加过多。10、油墨变质或过期。提供的改善措施也针对性的有十点:1、增大网膜厚度,多刮几道感光浆或选用高号数水菲林。2、降低选择的网目数。3、调高碳浆粘度。4、延长固化时间。5、提高固化温度。6、降低网印速度。7、勿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使用专用开油水。8、选择低电油墨。 9、专用稀释剂不要超过5%。10、选用新油墨。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四:导电膜附着力差。常见的故障原

因有八种:1、印油墨之前板面未处理清洁(有雾水,铜皮氧化,残留化学蚀刻液)。2、固化不完全。3、电检时受到冲击。4、冲切时受到冲击。5、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使用非专用稀释剂。6、导电油墨过期。7、镀金、镀镍表面太光滑。8、网距过大。可供改善的措施也相应的有八点:1、加强板面的清洁干燥处理。2、调整固化时间和温度。 3、调整电检时压力。 4、模具是否在上模开槽。 5、使用专用稀释剂。 6、更换合格的导电油墨。 7、电镀一定采用哑金、哑镍,如表面太光滑可适当开磨刷轻轻打磨。 8、降低网距。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五:承印物表面局部没有油墨(漏墨不匀)。常见的故障原因有八种:1、丝网目数过高,油墨通透性差。 2、感光膜太厚。 3、刮板刃口有伤痕断缺。 4、刮板压印力不够、或压印力不均匀。 5、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间隙过大。 6、油墨粘度过高,渗透力低。 7、油墨返回刮板送墨不均匀。 8、印刷速度过快,使供墨不均匀。 9、网版上油墨过少。10、承印台不平。11、承印物表面有水汽或油污。可供改善的措施也相应的有十一点:1、改换网版,降低丝网目数。2、改善感光膜。3、磨刮板刀至锋利。4、调整丝印刮板力度。5、降低间隙。6、调整油墨粘度。7、调整回油方法。8、放慢印刷速度。9、加入适量油墨。10、调整承印台。11、清洗,再过一次前处理机。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六:印刷后油墨渗因,产生边影或虚影、图文模糊。常见的故障原因有九种:1、刮刀刃口棱角磨损,刮印中油墨断丝效果差。2、刮板刮印角度过小,致使供墨量过大。3、

导电油墨常见使用误区

导电油墨常见使用误区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一:丝印成品墨迹表面产生气泡。原因大致有五个:1、刮板刮印速度太快过于干燥。2、油墨本身有气泡或粘度不均匀。3、丝网被污染。4、承印物表面不洁或有油污。5、油墨的粘度过大。改善的措施也针对性的有五点:1、调整刮板速度。2、搅拌均匀。3、清洗丝网。4、清洁承印物表面。5、调整粘度。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二:丝印产品图文尺寸扩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1、油墨粘度太低。2、油墨流动性大。3、丝网张力太低。4、刮刀压力太大。5、曝光线条有锯齿(狗牙)现象。提供的改善措施也有五点:1、调整油墨粘度。2、调整油墨粘度。3、更换丝网。4、降低刮刀压力。5、最好采用水菲林。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三:碳膜方阻偏高。1、网版膜厚太薄。 2、网目数太大。 3、碳浆粘度太低。 4、固化时间太短。 5、固化温度太低。 6、网印速度太快。 7、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是否使用专用开油水。 8、油墨方阻较高。 9、专稀释剂/开油水添加过多。10、油墨变质或过期。提供的改善措施也针对性的有十点:1、增大网膜厚度,多刮几道感光浆或选用高号数水菲林。2、降低选择的网目数。3、调高碳浆粘度。4、延长固化时间。5、提高固化温度。6、降低网印速度。7、勿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使用专用开油水。8、选择低电油墨。

9、专用稀释剂不要超过5%。10、选用新油墨。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四:导电膜附着力差。常见的故障原因有八种:1、印油墨之前板面未处理清洁(有雾水,铜皮氧化,残留化学蚀刻液)。2、固化不完全。3、电检时受到冲击。4、冲切时受到冲击。5、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使用非专用稀释剂。6、导电油墨过期。7、镀金、镀镍表面太光滑。8、网距过大。可供改善的措施也相应的有八点:1、加强板面的清洁干燥处理。2、调整固化时间和温度。 3、调整电检时压力。 4、模具是否在上模开槽。 5、使用专用稀释剂。 6、更换合格的导电油墨。 7、电镀一定采用哑金、哑镍,如表面太光滑可适当开磨刷轻轻打磨。 8、降低网距。 导电油墨印线板常见故障之五:承印物表面局部没有油墨(漏墨不匀)。常见的故障原因有八种:1、丝网目数过高,油墨通透性差。 2、感光膜太厚。 3、刮板刃口有伤痕断缺。 4、刮板压印力不够、或压印力不均匀。 5、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间隙过大。 6、油墨粘度过高,渗透力低。 7、油墨返回刮板送墨不均匀。 8、印刷速度过快,使供墨不均匀。 9、网版上油墨过少。10、承印台不平。11、承印物表面有水汽或油污。可供改善的措施也相应的有十一点:1、改换网版,降低丝网目数。2、改善感光膜。3、磨刮板刀至锋利。4、调整丝印刮板力度。5、降低间隙。6、调整油墨粘度。7、调整回油方法。8、放慢印刷速度。9、加入适量油墨。10、调整承印台。11、清洗,再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_吴美兰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2年第31卷第8期·1806· 化工进展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 吴美兰1,周雪琴1,李巍1,莫黎昕1,2,刘东志1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00)摘要: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是电子及微电子行业未来的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型生产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墨滴控制、涂层后处理与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是未来喷墨印刷电子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指出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目前存在的不足,如固含量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导电性能不理想等。并对喷墨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指出其在RFID 天线、印刷线路板、印刷电子产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导电墨水;金属纳米;喷墨 中图分类号:TN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2)08–1806–06 Development of inkjet conductive ink WU Meilan1,ZHOU Xueqin1,LI Wei1,MO Lixin1,2,LIU Dongzhi1(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 Beijing Area Key Lab of Printing & Packaging Material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Inkjet printi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s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friendliness and als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nic and microelectronic industry.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preparation,performance,control of ink droplets,coating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ink-jet conductive inks. It indicates that the research on inkjet metal nanoparticle inks is one key to develop inkjet printi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 drawbacks of present inkjet metal nanoparticle ink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prospect i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as addressed. Key words:conductive ink;metal nanoparticle;inkjet 目前,印刷电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工业的形成、发展与进步。微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对印刷电子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向高密、多层、高可靠性、低成本、短周期以及自动化连续生产等方向发展。然而,在电子工业中传统的光刻蚀技术不但需要冗长的生产步骤,且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原料浪费。而纳米金属喷墨打印技术在进行电子产品产生时只需要打印与涂层后处理两步骤,大大简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浪费与污染。 1 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 根据溶剂类型的不同,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可以分为水性导电墨水与溶剂性导电墨水两种。前 者多采用一些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如PVP、PV A 等)[1-5]为保护剂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并将制得金属 纳米颗粒分散于水或以醇类溶剂为主的有机溶液中,以制得水性导电墨水。溶剂性导电墨水则是利 用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作为保护剂,这类保护剂结构 相似,均是一些带有端基极性基团的长链烷基化合 物(如十二烷基硫醇、十二烷基胺以及十二烷基酸等)[6-10],由于这类化合物非极性的长链烷基作用, 收稿日期:2012-03-12;修改稿日期:2012-04-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0032110018)。 第一作者:吴美兰(1986--),女,硕士。联系人:刘东志,教授,博 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产品,E-mail dzliu@https://www.doczj.com/doc/c811124354.html,。

导电油墨

新型导电油墨工艺解析 导电性油墨是指印刷在非导电承印物上,使之具有传导电流和排除积累静电荷能力的油墨,一般是印在塑料、玻璃、陶瓷或纸板等非导电承印物上。印刷方式很多,如丝网印刷、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平板印刷等均可采用。可根据膜厚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印刷方法,膜厚不同则电阻、阻焊性及耐磨擦性等亦各异。导电油墨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结构型和填充型两类,目前应用于电子行业的导电油墨主要是复合型导电油墨,所用的导电填料一般为无机填料,如金、银、铜、镍、炭黑、石墨、碳纤维等,而连结料树脂通常选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其中环氧树脂因性能优良及原料廉价易得而在导电聚合物中广为应用,但也存在粘度大、脆性大、弹性小、耐冲击性差等缺点,所以有必要对其改性增韧。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聚合物改性的新领域,使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复合、共混形成IPN体系,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IP N结构可通过强迫互容与协同效应使聚氨酯的高弹性与环氧树脂的良好耐热性与粘接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取得良好的增韧效果。我以端异氰酸酯聚氨酯为增韧剂,通过端异氰酸酯基与环氧树脂上的仲羟基反应,在环氧树脂上引入柔韧性的醚键,从而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并用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加入导电填料制得导电油墨。 在其应用方面,它可以应用在柔性电路和RFID上面。柔性电路是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低成本的关键部件。随着电子产品与设备向轻、 薄、小、低成本、多功能、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柔性电路的用量越来越大,利用 导电油墨或导电墨水通过印刷或打印的方式,在柔性绝缘基板上形成导电线路引起 了广泛关注。通过检测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基导电油墨有良好的附着力,印制的导电 线路抗弯折性达到10000次,满足柔性印刷电路的要求。 RFID是一种预期能够代替条形码的电子标签,由天线和微型芯片构成,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因其技术不够经济而使发展受到阻碍,而用新型导电油墨印制的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封装技术将促进RFID标签的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该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以改性环氧树脂作为连结料,导电炭黑、导电石墨作为导电填料,加上适量的固化剂、溶剂和分散剂,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基导电油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其运用到RFID中,天线的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一、连接料及油墨的制备。1.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先在三口烧瓶中加入聚乙二醇,再加热抽真空脱水1小时,待其冷却后再充氮气保护,保持内温80℃,尽快加入化学计量的TDI,TDI 和聚乙二醇用量的摩尔量比为1.2:1,搅拌4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待用。用二正丁胺法测NCO含量为5%。

导电墨水印刷电路板技术介绍

印制电子技术 前言:由于导电墨水印刷技术在批量化生产中存在尚未攻破的技术难题,在前期产品设计过程中,对该技术模块的定位为研究原理和探索应用,暂不进入产品生产流程中。因此,本文的任务为: 1?对印制电子技术进行系统而简要介绍; 2. 目前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3.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相对成熟的工艺,以及选择依据; 4. 性能优势和成本预算。 1■技术概述 2■导电墨水 2.1纳米银 2.2银-有机先驱体 2.3纳米铜 2.4纳米碳 2.5液态金属 3■打印 3.1. 喷墨打印 3.2. 孔板蘸笔 3.3. 凹版 3.4. 凸版 3.5直写式 3.6纳米光刻法 3.7电子束光刻法 4■基材 4.1纸张 4.2塑料薄膜 4.3玻璃 4.4陶瓷

5■后处理工艺 (待补充) 6■产物性能及测试方法 6.1导电性 6.2附着性 63柔韧性 64强度 7■应用 7.1 RFID 7.2 PCB 7.3 OLED 7.4 FPC 7.5柔性显示器件 (待补充) &市场调查及成本预算 (待补充) 9■材料和工艺选择及依据 1. 产品性能需求 2?技术成熟度 3.市场情况 4?成本控制 10■技术改进方向 (待补充) 1?技术概述 印制电子技术是指,通过印制技术,将导电墨水沉积于非导电性基材上(纸张、塑料、 陶瓷、玻璃)等,经过后处理,能形成导电图形或电子器件。相比于蚀刻法、丝网印刷、胶板印刷等传统制造导电线路的工艺技术,该法不仅印制操作工序简单,原材料利用充分,对 环境无污染,还可以快速、灵活采用全印制的方式喷制个性化小批量电子产品,在电子行业 尤其是微电子领域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优势。 该技术涉及四个关键过程:导电墨水类型的选择与制备、根据性能要求和印刷适应性选择基材、喷墨打印的精度和准确度控制、固化烧结和后处理工艺提高电路稳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