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德保县通怀锰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广西德保县通怀锰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广西德保县通怀锰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广西德保县通怀锰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广西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传承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广西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传承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马骨胡,壯族拉弦乐器,因琴筒用马腿骨制成而得名。其音色圆润高亢,音质清澈柔美,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马骨胡用途广泛,可用于独奏、重奏、齐奏、伴奏,也可在乐团中进行马骨胡协奏、交响,是壮剧伴奏中的主奏乐器。 马骨胡是绝无仅有的以马腿骨制成的弓弦乐器。马骨胡艺术是壮族音乐文化精髓,于20XX被列入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马骨胡演奏在省市各类比赛、电视节目晚会中常有精彩展示,如20XX获广西第十六届“八桂群星奖”音乐舞蹈比赛金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首届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器乐类二等奖,20XX起连续四届百色市文艺汇演,20XX歌海元宵广西文艺界大型元宵联欢晚会、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优秀节目奖、广西第七届音乐舞蹈比赛器乐曲创作优秀奖、广西第二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器乐类一等奖,20XX百色市春节晚会、央视争奇斗艳节目宣传片壮族外景马骨胡齐奏录制、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演出,20XX第四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展演,20XX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演出、第五届广西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等,马骨胡艺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然而颇为遗憾的是,由于一直流传于民间,马骨胡艺术较长时间内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缺乏全面系统研究。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传承结构单一、资源不足、传承体系脆弱、非遗保护项目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尽管较之过去其受关注的程度有所提升,但并没能改变其失传断层的现实困境。笔者在数年田野调查中,梳理归纳出德保县马骨胡艺术传承模式,并在对其传承困境进行分析的同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又称地质灾害灾变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在查清地质灾害活动历史、形成条件、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性评学科,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与防治价。该评价主要是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和危害能力进行分析评判。 破坏能力的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 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 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 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 破坏强度的评估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 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 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 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 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 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业指导书

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B/SCQD/ZY027—200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版号:A/0 作业指导书页码数:20 1引用标准或相关文件 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394号令发布) 1.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1.3《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 2 基本工作方案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定义 2.1.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1.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1.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1.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范围 2.2.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2.2.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

2.3.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2.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2.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2.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附件一)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2.3.7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 2.4.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2.4.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要力求筒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模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及范围确定 摘要: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评估、设计和治理工作,通过总结长期一线工作经验,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几条原则,并提出了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和范围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范围方法 0 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技术要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备案;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二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市(地)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三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分区(段)评估的原则依据评估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以及拟建工程的特点,将评估区划分为若干个危险性程度不同的区域。将不同的评估区(段)按照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并按区(段)对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将评估区(段)划分为适宜性差、

尾矿库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内容

尾矿库地质灾害与危险性评估 摘要: 尾矿库是矿山选厂的主要设施,也是事故易发部位,近年来病害事故频发,除了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影响外,尾矿库工程更重要的是事故伴生、次生地质灾害。尾矿库事故可引发泥石流、滑坡、水土污染等次生灾害而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危害性,概括了尾矿库的工程特点,分析了尾矿库建设遭受、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致灾因素及危害性,针对尾矿库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指出评估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尾矿库,亦称尾砂库。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厂选出有价值的矿产品后产出大量废渣,即尾矿或尾砂,为堆存尾矿砂所建的构筑物系统称为尾矿库,通常包括尾矿坝、库区、排洪设施等。一般情况下,尾矿库在堆存尾矿砂的同时,也储存选厂废水以供循环利用。 我国目前建有几千座尾矿库,星罗棋布于矿区沟壑山谷之中,数量多、分布广,占地面积、库容规模相当大。初步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尾矿库约1500座,库容超过1亿m3的有10座,最大的江西德兴铜矿4# 尾矿库,库容达8.3亿m3。 目前坝高超过100m的有26座,最高达270m,坝高小于30m的小库占80%。 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进入矿山采、选矿领域,小规模尾矿库数量增长很快。 1尾矿库病害事故与地质灾害 尾矿库作为矿山选矿生产的主要设施,是事故易发部位,也是隐伏巨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尾矿库占用大量土地,改变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尾矿中的污染物,通过径流和渗透,污染周围的土地、水体;最严重的当属溃坝事故,尾矿库下游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溃坝时,尾矿砂、废水倾泻而下,农田、村镇顷刻间遭受灭顶之灾,其危害比水库更为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淤塞河道、严重污染土地和水体,而且这种污染灾害将是长期的,难以恢复。美国

广西德保县那甲地区铅锌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广西德保县那甲地区铅锌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发表时间:2017-03-22T15:39:22.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韦宗球赵晖[导读] 摘要:广西德保县那甲地区铅锌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以及具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石类型为硅化砂泥岩型硫化铅锌矿石。铅锌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工作区位于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北东部,行政区划属德保县那甲乡所辖。 1、工作区地质特征 1)、地层工作区出露的地层有上寒武统,上、中、下泥盆统及上、下石炭统,其中赋矿层位有上寒武统、下泥盆统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上寒武统(∈3):分布于矿区中部,呈近东西向展布,构成红泥坡背斜西段轴部,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式沉积,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1、灰黄、浅灰色千枚泥岩、褐黑色含锰质泥岩、浅黄色泥质粉砂岩等。 2、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为主,偶夹薄层角岩。 3、以泥岩、千枚状泥岩为主,夹少量钙质泥岩;中部为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 4、中厚层~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偶夹薄层泥岩、板岩等;上部为薄层角岩、泥岩、千枚岩。为矿区赋矿层位之一。 (2)、下泥盆统郁江组(D1y):分布于矿区中部背斜轴部两翼,从东往西由近东西向转为北西西向展布,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和少量粉砂岩,局部夹泥质灰岩,下部为细、中粒砂岩夹中粗粒砂岩,底部有一层约30cm的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为矿区赋矿层位之一。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构造工作区位于红泥坡背斜西段。红泥坡背斜为一东西背斜构造,长约15km,南北宽2~3km;核部地层为上寒武统,南翼与下泥盆统郁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北翼与下泥盆统郁江组呈断层接触,西段倾伏端与下石炭统呈断层接触。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主要发育在背斜北翼,致使上寒武统与下泥盆统郁江组呈断层接触,属逆断层;北西向主要为正断层,常切割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多为性质不明断层,常切割北西向断裂。此外,测区内次级断裂、裂隙及层间破碎带较发育,为测区主要控、容矿构造,目前所发现的矿体均产于此,其规模、形态、产状均受断裂、裂隙及层间破碎带控制。 3)、变质作用矿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沿构造断裂破碎带及其附近以热液蚀变为特征的蚀变作用较为强烈,从矿体及围岩观察到,与铅锌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等。 4)、地球化学特征通过1:1万土壤剖面测量,矿区内主要圈出Pb、Zn、Ag、Au组合异常4处,各元素异常特征分述如下:Ⅰ-1号异常位于工作区多海屯西侧,呈北西西向条带状展布,长约1000m,宽200-600m,主要由Pb、Zn、Ag元素异常组成,异常重合性较好,且具有多处浓集中心。Ⅰ-2号异常位于工作区西侧,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长约800m,宽60-180m,面积0.03km2,由Pb、Zn、Ag元素异常组成,以Pb异常为主,异常重合性较好。Ⅰ-3号异常位于工作区南西侧,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长约650m,宽80-100m,面积0.03km2,主要由Pb、Zn、Ag元素异常组成,重合性较好。Ⅰ-4号异常位于工作区北西侧,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长约2300m,宽80-250m,面积0.37km2,由Pb、Zn、Ag元素异常组成,异常重合性较好。 2、矿体地质特征矿区内发现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下泥盆统郁江组(D1y)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及下泥盆统郁江组(D1y)与上寒武统角度不整合接触破碎带中。矿区主要矿化体及矿体特征如下: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郁江组泥质灰岩断裂裂隙破碎带中,地表含矿破碎带与异常带大致吻合。倾向190°~220°,倾角71°~82°。矿体呈脉状产出,深部断续控制矿脉长度约40m,厚度较薄,品位较低,沿走向、倾向厚度、品位变化大,分布极不连续,常出现尖灭再现现象,铅锌矿主要分布于石英、重晶石、方解石脉中及其旁侧小断裂裂隙中。含矿岩性为压碎岩(具锰矿化、绢云母化)及构造角砾岩(具硅化、重晶石化、方解石化及弱锰矿化)。压碎岩呈黄色、灰白色间夹灰黑色,压碎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由硅化泥岩、砂岩及少量石英碎块组成,大小一般1~10cm;胶结物主要为泥质,次为锰质,胶结松散;岩石风化强,主要含氧化铅矿物。构造角砾岩呈灰色、灰白色杂灰黑色,角砾结构,块状构造,角砾由硅化泥岩及少量泥质灰岩组成,大小一般1~20cm,个别达30~40cm;胶结物为石英、重晶石及方解石,岩石胶结紧密,具强硅化、重晶石化及方解石化;主要含原生铅锌矿物,矿物组份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方铅矿主要呈星点状、团粒状分布,闪锌矿呈细粒浸染状分布。 3 找矿标志 1、构造破碎带标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次级层间接触破碎带是矿区重要的找矿构造标志。 2、热液蚀变标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次级层间破碎带具硅化以及具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这些蚀变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是矿区重要的找矿热液蚀变标志。 3、地球化学标志:沿断裂破碎带及附近具明显的 Pb、Zn化探异常,具较好的找矿指示标志。 4 结论 该地区的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下泥盆统郁江组、上寒武统层间破碎带或接触破碎带中,铅矿矿物呈脉状、团块状、浸染状分布于破碎石英脉及破碎泥岩中,矿石结构呈它形-半自形晶粒状,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少量磁黄铁矿、毒砂、石英等中温矿物组合。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等特征。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ORD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 (一)、资料收集 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 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工作次序安排 1、前期工作准备、搜集资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 《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评估范围 《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5-12-18T16:52:19.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作者:朱敏[导读]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通过对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工作,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从事其他项目的移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敏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通过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总结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工作经验,结合项目实际,强调因地制宜、文化传承、技术论证、移民群众参与等在水库移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阻力。 关键词:多旁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技术总结 1 概述 德保县多旁水库建于右江支流龙须河上游河段鉴河的支流那甲河上,那甲河是一条地表河与地下河相间的河流,地下河部分又称陇温地下河。多旁水库为新建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80km2,多年平均来流1.69m3/s,推荐正常蓄水位735m,总库容为4510万m3,调节库容4105万m3,死水位698.8m,相应死库容为177万m3,供水能力为8.5万m3/d。 库区淹没影响范围涉及德保县马隘镇多学村的多旁、多气、多珍、多学、多俸、陇木、怀力及大喜村大喜,那甲乡多睦村多睦、陇兰共2个乡2个村委10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库区需进行生产安置的农业人口为838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生产安置人口为852人。2010年多旁、多气、多珍搬迁安置人口为539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搬迁人口为542人。 2 规划设计 2.1规划理念 马隘镇安置点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理念是“生态”和“文化”。规划设计立足以移民生活为核心,以改善库区移民居住环境为目标,强调自然空间在安置点中的渗透,家庭生活的独门独院与外部环绕的开放空间并存,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合理利用马隘镇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水资源,从德保县的经济、生态、地域文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将其逐项落实到安置点空间布局、移民住宅设计等方面,创造出独具魅力又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点规划,进而使规划成果得以有效执行与落实。 2.2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经验 2.2.1 正确确定安置点安置指导思想和安置方式 针对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移民自身的特点,在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以人文本,尊重和照顾当地移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充分考虑移民意愿,以不改变移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在原乡(镇)、村辖区内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及可开发利用资源,实行有土从农安置的指导思想。对移民的安置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提出了以农业安置为主,农民口粮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其他产业的集中安置方式。 2.2.2科学论证并确定移民安置点的选址 多旁水库移民安置去向及选址是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根据《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马隘镇粮所附近及马隘镇那谷两个备选点,本着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约用地,且新址设计高程不低于20年一遇洪水标准,避开可能崩坍、浸没地段并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则。在选址前,结合两个备选的安置点进行了规划方案布局,通过工程地质勘探及评价,方案比选、投资分析比较、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及搬迁移民意愿,最终选址在马隘镇马隘街上的“那谷”。 该安置点场地位于马隘镇外西侧,场地北临马隘河,南面紧靠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东面为马隘镇居民区,交通、电力、通讯、人饮等基础设施均可使用马隘镇街上原有设施,同时安置点离库区相对较近,移民群众仍可回库区耕作剩余山地,生产半径在3km以内,有公路相通。选址工作均有当地政府干部、移民代表和安置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并签订土地划拨的有关协议,然后由地方移民部门行文经设计技术部门复核确认。 2.2.3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 德保县是壮族马骨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地,2010年5月,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德保县荣获“壮族马骨胡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德保县也是广西壮剧的发祥地,壮剧又称“土戏、壮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地居民的村落往往依山就势布局,空间格局不拘一格,但村落内部,则往往以社戏舞台为核心组织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闲暇或地方民俗节日期间,由各村委组织或村民自发集中在戏台活动区,保护、保存、弘扬壮族马骨胡艺术及地方戏剧,使当地的风俗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延续。 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新址规划功能以人居为主,用地较为集中和规整,与原有街巷、现状水系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空间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保持原有空间构架,以体现安置点发展的延续性,因此规划根据德保县马隘镇总体规划,以较为规整的沿东西向道路联排布置,从而获得最佳的通风向阳的良好环境,街巷尺度适宜,住宅南北向规整布局,强调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开合变化;同时结合安置点现状地形以及用地范围条件,以传承和延续人文特色为前提,注重对传统村庄边界特色的挖掘,将安置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用地(戏台)布置在安置点北侧的道路主轴眺望马隘河景观位置,文体活动用地布置在安置点与马隘街居住区相邻的东北侧。安置点规划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将安置点规划融合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的河道治理及清障、岸坡生态护岸,沿护岸配套建设绿化、亲水休闲带等多种空间元素与原有马隘街肌理有机整合,组成伸缩变化、收放有序的开敞空间,充分反映地域性的特征,形成了库区移民安置点有别于城市的有机空间形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改善了安置点的环境品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德保县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申请)

德保县xx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德保县xx项目可行性报告 德保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东经 106°09’—106°59’,北纬23°01’—23°39’之间,属南亚热带地区。德保县距百色市区129公里,距首府南宁市275公里。截至2017年,全县 总面积25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13万人,以壮族为主,此外还有汉族、 瑶族等民族。2015年,德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56亿元。德保县打造 以铝业为主的产业基地,2005~2006年连续两年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2008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2009年荣获西部最具投资吸 引力城市,2010年荣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称号。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全屋智装成为了近两年来比较时兴的话题,智能家居也伴随着天猫精灵、小度在家、小爱同学的迅速蹿红被很多消费者所认知,很多智能单品 也日益走进了千家万户,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晾衣架等,越来 越多的年轻人在装修新房子时会考虑安装一套全屋智能家居系统。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4903.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172.6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38%;流动资金1731.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62%。 达产年营业收入1483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455.43万元,税金及 附加274.49万元,利润总额3375.57万元,利税总额4115.66万元,税后 净利润2531.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83.9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65%,投资利税率27.61%,投资回报率16.99%,全部投资回收期7.39年,提供就业职位217个。 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定稿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 作方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 (一)、资料收集 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

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工作次序安排 1、前期工作准备、搜集资料; 2、进行野外勘踏、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及野外调查; 3、室内资料整理、编制图表、编写报告、进行内审;

广西各市县一览表

广西各市县一览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广西各市、县(区)一览表 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基层设748个镇、515个乡、61个民族乡。 1、南宁市 12(6县6区) 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隆安县、马山县; 2、柳州市 10(4县4区2自治县) 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3、桂林市 17(10县5区2自治县) 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阳朔县、临桂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 4、梧州市 7(1市3县3区) 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 5、北海市 4(1县3区) 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 6、防城港市 4(1市1县2区) 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7、钦州市 4(2县2区) 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

8、贵港市 5(1市1县3区) 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 9、玉林市 6(1市4县1区) 玉州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 10、百色市 12(10县1区1自治县) 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 11、贺州市 4(2县1区1自治县) 八步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 12、河池市 11(1市4县1区5自治县) 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宜州市 13、来宾市 6(1市3县1区1自治县) 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合山市 14、崇左市 7(1市5县1区) 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陈社斌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建设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地貌条件,分析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了评估范围确定方法。为准确评估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拟建场地减灾防灾打下基础。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 1前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技术要求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范围确定的是否合适、精确,体现了野外调查工作的质量,评估人员对建设工程所处区位条件的认识,对现状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也是最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能够达到评估目的的先提条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规定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第5.2条规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第5.5条规定,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为了精确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选择合适的评估范围,实事求是的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建设工程特点确定适当的评估范围,则能针对性的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评估,为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范围确定思路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和5.2条要求,地质环境条件控制着所能发育地质灾害种类的微地貌,如崩塌一般发生在陡崖及高陡边坡位置,其威胁范围一般包含陡崖、高陡边坡坡体上缘开裂范围以及坡体倾向范围,根据坡体高度、坡体岩性特征估计其威胁范围、威胁目标;滑坡发育在边坡上,其威胁范围与可能产生滑坡的主滑向相关;泥石流发育于沟谷中,根据沟谷形态、发育期、历史泥石流堆积情况等确定泥石流威胁范围等。为了准确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5.5条的规定则是对工作量的量化管理,也是对第5.1条和5.2条的补充。因此其提出一般向两侧外扩500-1000m。其中对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威胁区域及工程场地相对位置考量以5.1条和5.2条为准。 在评估范围的确定中,考虑现状地质环境及建设工程施工中地质环境变化,依据可能发生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特点来确定准确的评估范围。 3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威胁范围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评估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大灾种。以下针对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影响范围来进行分析,为评估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相关法律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第十五条: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评估级别核定和确认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广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地方标准(DB45/T382-2006)确定,并由评估单位对评估级别的准确性负责。

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一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规定,一级、二级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三级评估说明书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评估报告(说明书)的备案 (一)建设单位自行委托评估中介机构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经市地质环境管理(含矿山土地复垦)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评估报告备案需要提交如下材料: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4、评估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6、评估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7、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部审查意见(内部专家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等级评定表;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会审会专家组名单;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登记表;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修改说明;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相关附图;13、评估报告光盘。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