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醛第二课时

第二节醛第二课时

第二节醛第二课时
第二节醛第二课时

第二节醛(课时2)

三、酮

概念由

_____ 官能团:羰基( 通式: _____

丙酮 液、新制的C U (0H)2等弱氧化剂氧化,但能催化加氢生成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1)醛基为醛类有机物的官能团,因此醛中一定含醛基,而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是醛。 ⑵含醛基

的物质主要有:①醛类;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某酯;⑤某些糖类,如葡萄 糖、麦芽糖等;⑥其他含醛基的多官能团有机物。

2 .醛基的性质与检验 (1)性质

醛基可被氧化剂氧化为羧基,也可被 H 2还原为醇羟基,因此既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

性,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⑵检验

① 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实验中注意事项:

a .试管内壁(玻璃)要光滑洁净;

b ?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

C .银氨溶液的制备、乙醛的用量要符合实验说明中的规定; d .混合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受热

要均匀,以水浴加热为宜; e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 ② 与新制C U (0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实验中注意事项:

a . C U (0H)2要新制;

b .制备C U (0H)2是在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 CuSQ 溶液,应保持碱过量; C .反应条件必须是加热

煮沸。

特别提醒:(1)只要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 ------- 被新制的C U (0H)2悬浊液氧化。

(2)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铵,被新制

知识拓展二:关于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

C U (0H)2悬浊液的反应的定量计算

1 .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 U (0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2 .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1 . 2. 3. 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醛基与醛的关系

醇(

氧化

)「原醛( 氧化

f 羧酸(

M

,就能发生银镜反应,就能

C U (0H)2悬浊液氧化,产物写成羧酸。

I lllliul

:■: T,iml A H

I I

< >

t >

1)

1 ..和化. ,〔

.,X 」化

11

11 —t ■ 11 f 1

1—c ' t 卄 I ---- * i b >

M if H C( ) J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 2个一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 C U (OH)2悬浊液作用

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1 mol HCHO ?4 mol Ag 1 mol HCHO ?4 mol Cu(OH)2 ?2 mol C U 2

O

3 .二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 U (OH)2悬浊液反应时有如下量的关系:

1 mol 二元醛?4 mol Ag

1 mol 二元醛?4 mol Cu(OH)2?

2 mol Cu 2O

知识拓展三:醛的分类

—-CHO, C [扎 YH CHD

CHfJ

s

Clfi

I

lOHC CH,-CKO, <)IIC —C !U —(y

案元S I 略

OHL~CH,-CHO

fJ

注意:1、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2、由于醛分子里都含有醛基,而醛基是醛的官能团,所以醛的主要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

练习:1.醛的同分异构现象:除本身的碳架异构外,醛与酮、烯醇、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斥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结构但不含其它环状结构且分别属 于醇、酚、羧酸和酯类化合物的各写一种:

2.试写出C 5H IO O 表示醛的同分异构体

第二节醛(课时2)练习

1. 某醇和醛的混合物 0.05 mol ,能从足量的银氨溶液中还原出 一元醇,该醛的组成符合 GH 2n 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双选)( A. 此混合物中的醛一定是甲醛 B. 此混合物中的醛、醇可以是任意比 C. 此混合物中的醛、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例:醛 16.2 g 银,已知该醇为饱

和 )

?—IJ

1

"、cm —o n

g

Y-一 II

D.此混合物中的醛、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请推测B 侧链上可能发生的两种反应的类型:

(2) 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的 B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I I —t t [Hi

CI l2tClh)3Cl Ij

B .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D.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3.在 2HCHO + NaOH(浓)一> A.仅被氧化 B.仅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CH 3OH + HCOONa 反应中,甲醛发生的反应是 ( )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4.下列物质不可能由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

Ci1 CU, Cl 1 Cl

(JI1

CIL eii

t 二!L cm, ori C ?

ciro!i L _ d I , O' II 1

II.

CH cn, a

cis on

5?对有机物 A ?只能发生氧化反应

C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B .与H 2发生加成反应,必定得一种纯的新有机物 D .检验一CHO 可用酸性KM ?nO 4溶液 6.(1)写出分子式为

C 3H 8O 的两种醇分别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两反应中有机产物分子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因此它们都能与H 2发生 (3) 上述反应②中有机产物的分子不含有醛基,其物质类别

是 是一种无色液体,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生成醇。 ,该物质名称是

7.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

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Cl KI

+ CH 3CHO

+ H 2O

汁液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②是苯对位二取代物;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

&草酸(HOOC —CO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利用石油化工产品中的烷烃可以生成草酸,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框图中有机物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有机

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7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

(2)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

(3)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⑷F生成HOOC —COOH的反应中Cu(OH) 2可以用___

a.银氨溶液 b .酸性KMnO 4溶液c.氧气(选填序号)代替。

d .氨气

(5)A生成B反应产生的副产物较多,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峰的面积之比为

3 : 1的

.(写结构简式)o

选修三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案

键角 二、 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1.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 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 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 发生反应,而F 2与H 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b 键、n 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 收能量。反过来, 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 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 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 I mol H — H 键 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436. 0 kJ ,形成1 moIN 三N 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 授课班级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与 2.能用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技能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教学步骤、内容

第二节 醛(知识回顾+例题)

第二节 醛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通过对乙醛的学习,明确醛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学会根据醛基的性质来检验醛类的存在。3.知道甲醛、乙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物质 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羰基、羟基、羧基、碳 碳双键。 2.(1)乙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 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 (2)乙二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反应有机产物中的官能团是—CHO ,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称为醛,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 2n +1CHO 或C n H 2n O 。 探究点一 乙醛的性质 1.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2.按表中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1)2化学方程式: △AgNO 3+NH 3·H 2O===AgOH↓+NH 4NO 3, AgOH +2NH 3·H 2O===Ag(NH 3)2OH +2H 2O ,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2Cu(OH)2+CH 3CHO +NaOH――→△CH 3COONa +Cu 2O↓+3H 2O 。 (2)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下,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方程式为 3.乙醛中的 和烯烃中的性质类似,也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 为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 [归纳总结] (1)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类似: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为醇。 (2)检验醛基的方法:△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概述 1.分类 2.影响 (1)促进热量和□03水汽的输送。 (2)影响□04天气变化。 二、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01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02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03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04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05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06高气压流向□07低气压。 1.判断正误。 (1)大气运动按方向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C.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 D.气流上升,地面形成高压 答案 D 解析气流上升,地面形成低压,D项符合题意。 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多、工业活动多,产生的热量多,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

高,气压低,气流上升,B项正确。 4.常见的热力环流有哪些? 提示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任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见右图)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孔明发明的天灯是怎么升空的?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3)判断下图可体现孔明灯上天位置的点,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将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成果展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3)D处。P A>P D>P C>P B。

第二节 醛(教师版)

第二节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 4.了解醛的分类和命名。 5.理解饱和一元醛的一般通性和同分异构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乙醛 1.结构 (1)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O。 (2)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是C n H2n O(n≥1),其官能团是—CHO。 2.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8 ℃,易挥发。溶解性是能与水、乙醇、乙醚等互溶。 3.化学性质 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基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由醛基决定。 (1)加成反应 写出乙醛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机理是: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实质是脱去两个氢原子,我们称之为氧化反应,而乙醛与氢气加成是乙醇催化氧化的相反的过程,即还原反应。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氨水,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好消失,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澄清,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再向其中滴入几滴乙醛溶液放在水浴中,实验现象为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反应的方程式是: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据此反应,可应用于检验醛基。产物记忆要点:一水二银三氨,再加一摩羧酸铵。 ②乙醛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实验中保证碱是过量的,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第二节 醛

第二节 醛 醛类:含“”官能团 1.与氢气加成——加氢还原:碳氧双键的一个价键断开,两端加氢; 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2.氧化反应——加氧氧化 (1)催化氧化: 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2)银镜反应:(反应条件:水浴加热) 可用银氨溶液来检验醛基; (3)与Cu(OH)2反应(反应条件:加热) 可用Cu(OH)2来检验醛基; 【针对训练三】 1.不洁净玻璃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 A.做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氨水洗涤 B.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杯用酒精洗涤 C.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盐酸洗涤 D.实验室用KClO 3制取O2后的试管用稀HCl 洗涤 2.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 .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D .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是C 10H 22O 3.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 (3)若该有机物1mol 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 ,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R —C —H +2Cu(OH)2 △ O ‖ R —C —O —H +Cu 2O +2H 2O ‖ O R —C —H +2Ag(NH 3)2OH △ O ‖ R —C —ONH 4+2Ag ↓+3NH 3+H 2O ‖ O 催化剂 △ 2R —C —H +O 2 O ‖ 2R —C —O —H ‖ O R —C —H +H 2 O ‖ R —C —O —H ︳ ︳ H H 催化剂 △ —C —H O ‖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课时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复习提问:人体有哪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讲解:在天花流行时,得过天花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此人获得了对天花的特异性免疫,但对其它传染病如麻疹无免疫力。1.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功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分泌物可以杀菌;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结合, 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将抗原清除。 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第三道免疫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那么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有何区别呢? 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德克撒斯州的一家医院里,一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被隔离在一个无菌塑料罩里, 给他食用的任何食物都经过了严格消毒,不含任何病菌,甚至他呼吸的空气也是经过过滤消毒,以保证他的肺不受病菌感染。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必须隔离在无菌塑料罩?原来他天生没有免疫功能,对任何病菌都没有抵抗力。那么什么是免疫? 学生阅读课本中第45 页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斥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这里添加联系,可 以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教案 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和 稳定。 多少年来,免疫的概念通常是 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 因此,长期以来,免疫学在传染病 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 至消灭了某些传染病。例如1980 年5 月第33 次世界卫生大会庄 严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近 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例如移植免疫、肿瘤免疫,而免疫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出示思考题: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体内的细胞在不断衰老、死亡、又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为什么人体内不觉得新细胞过剩或死细胞堆积呢? 3.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 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人体免疫功能表解: 教师讲解: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当这些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 展示各种现学生笔记:免疫是一种识别自我和 非我的生理机能。 学生对识图能力 的提取和总结不 断提升 例 功能过强会引起过 敏反应,引起过敏 反应的物质在医学 上称为过敏原。 引导学生理 解。

(人教版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地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地还原性,能被新制地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地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地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地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地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地银氨溶液,因久置地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地Cu(OH>2还原为红色地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地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地,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地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地试管,因为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地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地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地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地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地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1 mol Cu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错误!错误!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地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地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1 mol HCHO~4 mol Cu(OH>2~ 2 mol Cu2O 特别提醒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中地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地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地氧化产物为H2CO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地?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地反应.如:2CH3CHO+O2错误!2CH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地反应.如:CH3CHO+H2错误!CH3CH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地有机物地燃烧均为氧化反应.烃地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地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CH3—COOH,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2中地N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地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NH2等. 常见地氧化剂有O2、O3、酸性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地物质地催化加氢.②醛、酮地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2―→—NH2,去2个氧、加2个氢>.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pdf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氢能源 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4.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 A.核能转化成热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5.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 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 Cl2↑+ 2O2↑ (放热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C.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6(双选).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近地面风向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近地面风向应是从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答案:B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 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解析:在近地面,受三种力的作用,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答案:C 右图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分布,A、B为等压线,P A>P B,读图完成第3~4题。 3.若此地在南半球,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 A.西南风、南风B.东南风、南风 C.西北风、北风D.东北风、北风 4.若此地位于高空,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 A.西风、南风B.北风、南风 C.东风、北风D.东风、西风 解析:第3题,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为南风;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为西南风。第4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为北风,南半球为南风。 答案:3.A 4.B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5~6题。

5.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6.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解析:第5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地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6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 答案:5.A 6.D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完成7~8题。 7. 右面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 箭头说法正确的是() ①a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是摩擦 力,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 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8.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a为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 指向低压。c为地转偏向力且向右偏。第8题,南半球向左偏,故选C。 答案:7.C8.C 二、综合题(40分) 9.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第二节 醛教案

第二节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醛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理论分析价键极性和不饱和性与性质的关系;验证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学会价键极性和不饱和性与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介绍醛与 生产生活 的联系 PPT展示图片倾听初步认识醛与 生产生活的联 系 环节二: 根据结构 预测性质 给出分子式C2H4O和氢谱图,预测断 键部位和反应类型等; 根据学生的预测情况组织交流 写结构、预 测性质 讨论与交流 氢谱的应用 从反应本质断 键成键认识性 质, 环节三: 验证预测 1:醛基中 C-H发生 的氧化反 应 1、展示工业制羧酸 2、分析氧化剂: KMnO4、 Ag(NH3)2OH、 Cu(OH)2反应时可能的现象 3、分析反应完成方程式书写 1、分析断键 部位 2、预测现象 3、动手实验 4、完成方程 式 1、体会C-H 断键 2、已学氧化还 原知识应用, 融汇氧化还原 反应在有机物 无机物中的体 现 3、合作体验预 测结果体会成 功感 验证预测 2:醛基中 C=O发生 的加成反 应 结合学生预测C=O的反应类型和试 剂写出乙醛与H2和HCN的加成反应 方程式 问题1:与H2的加成反应为什么也称 为还原反应?总结有机中氧化还原反 应 问题2:与HCN加成反应的产物量不 同为什么?分析键的极性对反应的影 响 1、写方程 式 2、分析 HCN加 成后的 产物 进一步体会加 成反应中键的 极性对反应的 影响 环节四: 醛类性质 PPT展示甲醛性质,以及醛在有机合 成中的作用 倾听学有所用

第二章第2节 (第2课时)

1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2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 1、请仔细观察以下脱水缩合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 脱水缩合过程中,脱掉的水中H 原子和O 原子分别来自于什么基团? 2) 甘氨酰甘氨酸叫做几肽?含有几个肽键?请写出肽键 3) 图示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分子水?2个甘氨酸的分子总数和甘氨酰甘氨酸分子总数相比 较,N 、H 、O 的数量分别有什么变化吗? 4) 甘氨酰甘氨酸中的羧基、氨基分别有几个?并观察它们的位置 2、请模仿以上脱水缩合过程写出1个丙氨酸、1个半胱氨酸、1个丝氨酸脱水缩合后的产物。 脱水缩合的过程: 脱水缩合的产物: 1) 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个水?同时形成几个肽键?含有游离的氨基几个?游离的羧基 几个?脱水缩合的产物叫做几肽? 2) 整理脱水缩合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

3、蛋白质的多样性如何体现? 练习: 1、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构成该化合物每个氨基酸的R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写出肽键___ _____。(4)图中有个_________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需_________个分子的水。 (6)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 1 D、799、11和9 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A、63个 B、62个 C、17个 D、16个 5、某二十二肽被水解成1个四肽、2个三肽和2个六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 6、下列物质 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 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肽键数目依次是() A、3、3、2 B、2、2、3 C、3、2、2 D、3、4、2 C—C CH CH3= 2

第二章 第一节 黄金分割(第二课时)

黄金分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黄金分割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优选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斐波那契数列?它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做黄金分割?它有哪些应用? 二、新授 (一) 华罗庚的优选法(“0.618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罗庚先生着力推广的优选法,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优选法”,即对某类单因素问题(且是单峰函数),用最少的试验次数找到“最佳点”的方法。 例如,炼钢时要掺入某种化学元素加大钢的强度,掺入多少最合适?假定已经知道每吨钢加入该化学元素的数量大约应在1000克到2000克之间,现求最佳加入量,误差不得超过1克。最“笨”的方法是分别加入1001克,1002克,…,2000克,做1千次试验,就能发现最佳方案。 一种动脑筋的办法是二分法,取1000克2000克的中点1500克。再取进一步二分法的中点1250克与1750克,分别做两次试验。如果1750克处效果较差,就删去1750克到2000克的一段,如果1250克处效果较差,就删去1000克到1250克的一段。再在剩下的一段中取中点做试验,比较效果决定下一次的取舍,这种“二分法”会不断接近最好点,而且所用的试验次数与上法相比,大大减少。 表面上看来,似乎这就是最好的方法。但华罗庚证明了,每次取中点的试验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每次取试验区间的0.618处去做试验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称之为“优选法”或“0.618法”。 华罗庚证明了,这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较快地逼近最佳方案。

2. 黄金分割点的再生性和“折纸法” ① 黄金分割点的再生性 即: 如果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 是BA 的黄金分割点, 与 C 当然关于中点 对称。 特殊的是, 又恰是AC 的黄金分割点。同样,如果 是CA 的黄金分 割点,则 又恰是 的黄金分割点,等等,一直延续下去 。(再生) ② 寻找最优方案的“折纸法” 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再生性,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直观的优选法——“折纸法”。 仍以上边“在钢水中添加某种元素”的问题为例。 用一个有刻度的纸条表达1000克—2000克。在这纸条长度的0.618的地方划一条线,在这条线所指示的刻度上做一次试验,也就是按1618克做第一次试验。 然后把纸条对折,前一条线落在下一层纸的地方,再划一条线(黄金分割点),这条线在1382克处,再按1382克做第二次试验。 把两次试验结果比较,如果1618克的效果较差,我们就把1618克以外的短的一段纸条剪去(如果1382克的效果较差,就把1382克以外的一段纸条剪去)。 再把剩下的纸条对折,纸条上剩下的那条线落在下一层纸的地方,再划一条线(黄金分割点),这条线在 1236克处。 按1236克做第三次试验,再和1382克的试验效果比较,如果1236克的效果较差,我们就把1236克以外的短的一段纸条剪去。再对折剩下的纸条,找出第四次试验点是1472克。 按1472克做试验后,与1382克的效果比较,再剪去效果较差点以外的短的一段纸条,再对折寻找下一次试验点,一次比一次接近我们的需要,直到达到我们满意的精确度。(需要时可以换纸条) 注意,每次剪掉的都是效果较差点以外的短纸条,保留下的是效果较好的部分,而每次留下纸条的长度是上次长度的0.618倍。因此,纸条的长度按0.618 的 C 'C 'O C ' C ' AC '

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重点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难点键角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σ键、π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收能量。反过来,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l mol H—H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436.0 kJ,形成1 molN三N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946 kJ,这些能量就是相应化学键的键能,通常取正值。 [板书]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

第二节 醛

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 1.认识醛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醛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醛的加成、氧化反应。 教学重点: 醛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醛的加成、氧化反应。 探究建议: ①实验:醛基的检验。 ②调查与讨论:甲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乙醇的性质,同学们想一下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乙醛),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如甲醛、乙醛等也是。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今天我们学习… [板书]第二节醛 [设问]: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一下。 [板书]一、乙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乙醛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述]分析—CHO的结构。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 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 饱和的极性键,C—H键是极性键。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和C—H键都

可能断键。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对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板书] 分子式:,结构式(注意键的类型): 结构简式:。乙醛的官能团为(称为:)。 [板书]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讲解]观察试剂瓶内的乙醛,用“招气入鼻”的方法闻乙醛的气味。 [提问]乙醛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演示]乙醛跟水、氯仿互溶的投影实验 师:根据投影实验的现象,乙醛还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乙醛能跟水、氯仿等互溶。 [板书]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练习]1、根据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填空: [思考]醛的通式为,官能团是。具有这种通式的是否一 定是醛?写出C 3H 6 O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板书]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述]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醛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 A. B. C.CH2CHCHO D.CH3—CH2—CHO 答案 B 解析根据醛的概念可判断不属于醛类。 2.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醛都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乙醛和丙醛互为同系物 D.甲醛、乙醛、丙醛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 答案 C 解析甲醛是氢原子连接醛基,故A错误;醛的官能团是—CHO,原子顺序不可颠倒;乙醛和丙醛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二者互为同系物,C正确;甲醛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 (1)醛、酮的分子结构与组成 ①醛 分子中,羰基碳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醛,简写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②酮 分子中与羰基碳原子相连的两个基团均为烃基且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简写为 CORR′,饱和一元酮的通式为C n H 2n O 。 (2)醛类的同分异构体(以饱和一元醛为例) ①碳链异构:由于醛基只能连在碳链的末端,所以烃基的碳链异构有几种,醛的同分异构体就有几种。 ②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含碳原子数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 3H 6O ,属于醛的有CH 3CH 2CHO ;属于酮的有;属于烯醇的有CH 2===CH —CH 2OH 。 3.已知丁基有4种,不必试写立即可判断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 B 解析 一元醛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是由丁基与醛基结合而成的。已知丁基有4种,则化学式为C 5H 10O 的醛也有4种。 4.下列四个反应中,与其他三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B.CH 3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CH 3COONH 4+2Ag↓+3NH 3+H 2O C.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D.CH 3CHO +CuO ――→△CH 3COOH +Cu 答案 C 解析 A 、B 、D 均为氧化反应,C 为还原反应。

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二节 醛 作业 (2)

第二节醛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醛基的物质一定是醛 B.含醛基的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醛类物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体或固体 D.醛与H2发生的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答案:D 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 B.HCOOH C.HCOOC2H5 D. 解析:A是醛类,含有醛基;B的结构简式为,也含有醛基;C的结构简式为,也含有醛基;D属于酮类,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D 3.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4种无色液体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②新制的Cu(OH)2③NaOH溶液④溴水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③④ D.仅①②④ 答案:D 4.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下列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银氨溶液;④新制的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根据所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它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上述试剂中与

两种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是KMnO4酸性溶液和H2。 答案:A 5.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醇制乙醛 D.乙醇制乙烯 答案:B 6.1 mol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气和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A.1 mol 2 mol B.3 mol 4 mol C.3 mol 2 mol D.1 mol 4 mol 解析: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知,1mol有机物中含2mol—CHO和1mol,故需加3molH2,—CHO~2Cu(OH)2,故2mol—CHO消耗4molCu(OH)2,故选B。 答案:B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适的是( ) A.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 B.可用KMnO4酸性溶液来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CH2CH2杂质 C.在乙醛还原新制的Cu(OH)2的实验中,制Cu(OH)2时应保持NaOH过量,可直接加热 D.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逐滴滴入AgNO3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 解析:B项,乙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后会生成CO2,会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B 8.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 B. C. D.

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

初四化学《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二课时导学案 编号:13.2 课型:新授执笔人:张景审核: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相关问题 【复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前置自学】 1、熟练掌握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金属和氧气:; 金属和酸:; 金属和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默写) 3、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金属必须 酸一般指; 4、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必须 (钾、钙、钠除外);盐必须是 【交流展示】写化学方程式,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合作探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声称黑色四氧化三铁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C、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表面出现红色铁锈 D、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而且很稳定的氧化膜以防止铁生锈。 2、肖兰家中收藏着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该佛像仍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吕不易被氧化 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3、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质量HCl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4、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在所需金属,如果只选一种盐且实验最简单的是() A、AgNO3 B、CuSO4 C、FeSO4 D、ZnCl2 【交流展示】 【达标拓展】 1、下列金属与酸能发生质换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铁和稀硫酸 B、银和稀盐酸 C、锌和稀硝酸 D、铝和浓硫酸 2、把锌片投入下列溶液中,锌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轻,又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H2SO4 B. CuSO4 C. ZnSO4.D.AgNO3 3、下列表示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 + 2AgCl = 2Ag + CuCl2 B. Zn + 2AgNO3 ==2Ag + Zn(NO3)2 C. 2Na + CuSO4== Cu + Na2SO4 D. 2Fe + 3CuCl2 ==2FeCl3 + 3Cu 4、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①、Cu、Zn、FeSO4溶液②、Cu、Fe、ZnSO4溶液 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A、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5、为了检验某些黄金首饰是否被制造者掺铜造假欺骗顾客,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①、将黄金首饰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是否变黑②、将黄金首饰进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③、将黄金首饰浸入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④、将黄金首饰浸入AgNO3溶液中,观察其表面是否析出白色的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将含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FeSO4 B、H2SO4 C、FeSO4和CuSO4 D、H2SO4 和FeSO4 7、下列溶液不能由金属与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MgCl2溶液 B、FeCl2 C、FeCl3 D、ZnCl2 8、在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B、只要加AgNO3溶液,就一定会有Cu(NO3)2生成 C、只要加入AgNO3溶液,就一定会有Ag生成 D、在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在滤渣中加入盐酸,一定没有H2产生 9、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铜>乙 B、铜>甲>乙 C、乙>铜>甲 D、甲>乙>铜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第二课时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 3、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物,即分散系是由和组成的。 如食盐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分类依据: (1)溶液:分散质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3)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溶胶)。 3、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丁达尔效应是区别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2)聚沉:胶体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直径大于100 nm的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应用:盐卤豆腐,三角洲形成等。 胶体聚沉的原理就是要使胶体粒子相互结合形成集合体。 常用的方法如下:①、等物理方法。②加入; ③加人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补充不同胶体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②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

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应用:电泳电镀、工厂除尘等。 4.胶体的精制:可用分离胶体和溶液。胶体透过半透膜,溶液透过半透膜。 5.三种分散系的区别联系 6.Fe(OH)3胶体的制备(看课后习题)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_____色,得到的是。 化学方程式。 (2)提纯方法——渗析 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至蒸馏水中不能检验出Cl-为止。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