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 经典诵读 故事

我的 经典诵读 故事

我的 经典诵读 故事
我的 经典诵读 故事

诵读经典文化促进习惯养成

——我与孩子的经典诵读故事

张彩霞.2014.12

自从三年级接手现在的班级,已经一年过去了,这群孩子给我的感觉是善良。但是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孩子之间不懂得谦让;看到别人好的东西总是想着占为己有,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物品不懂得珍惜;甚至有的孩子说谎话已经成了习惯。孩子本性是善良的,他们并不明白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

自从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课程以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的行为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课间,同学们下课都能够把自己的学习物品归放整齐再离开座位;班级小偷小摸现象减少了很多;看到有的同学问别人问题也不再去嘲笑他了,甚至主动去帮忙;也很少出现因为朋友之间说话不遵守而要求我解决的矛盾了……随着经典诵读的深入,孩子们在评比行为习惯小明星活动的影响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转化为自觉地行动:校内外主动向老师、家长、同学问好,校园内不说脏话、打闹、不乱花零钱、会摆好桌椅、收拾好卫生才离开教室,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的东西、明白说到就要做到……经典文化的学习已经成为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其实这还要从一次偶然说起。班级两个孩子闹矛盾,原因就是一个孩子送给另一个孩子一支钢笔,可是他又有些舍不得,就说是那个孩子偷了他的笔,非要叫那个孩子还给他。事情最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我却不能平静。朋友之间相处要懂得诚实守信,说到就应该做到。于是下午的经典诵读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孔子的经典名言:言必信,行必果。并给他们详细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讲了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那个孩子找到我,通过我向另一个孩子道了歉。经过这件事,我发现班级其他的孩子也变得诚实了很多,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不能够做到的也不会随便答应别人了。原来经典的力量远远超出了老师苦口婆心半天,我应该以此为契机。有一次我教到了《老子》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便教育孩子,我们不能够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物品,那么别人就不会因为想要将你的物品占为己有而去偷了,而且如果没有了炫耀,也就没有了攀比。孩子们听后便能够自觉地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也不在别人面前炫耀了。

有一阵子班级学生学习态度非常浮躁,课堂上总是叽叽渣渣,老师抛出问题总是有人抢着不举手就回答,不顾及其他的孩子,也不管自己的对不对。这让我们很苦恼,很难判定这些孩子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我又想到了《老子》中的两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我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把这两句话教给学生,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夸夸其谈的人不明智?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的人是高明的人,那不知道却以为或者装作知道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即使很有名气却还能做到虚心求教的人?在孩子们领悟到知识是无限的,只有虚心求教,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有机会获得成功,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个道理后,又给孩子讲了丁肇中的“三不知”的故事,更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规范了孩子的言行。

经典教孩子做人,提出了做人的要求,提出了做人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得到怎样做人的道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

对孩子的性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延伸和升华。经典读之则朗朗上口,诵之则心领神会,吟之则意气飞扬。诵读之生命的能量在无比欢愉中得到释放,心灵在自由而舒展的意境中获得怡心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正体现了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