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肖秀荣1000题 毛概部分

2013肖秀荣1000题 毛概部分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9)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2)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5)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7)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8)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9)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0)

二、多项选择题 (2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2)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3)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6)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0)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4)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6)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1)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5)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6)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48)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50)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50)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2)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张闻天

2.中国共产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从全党角度讲,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B.延安整风以后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D.中共七大以后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共同点在于

A.形成的历史时期相同B.面对的历史任务相同

C.具体内容相同D.基本精神相同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7.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草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8.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9.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领导人是

A.张闻天B.刘少奇

C.周恩来D.王稼祥

10.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首次写进党章的是

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二大

1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

12.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丁作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

15.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

17.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巾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A.党的十二大上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D.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

18.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

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1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

20.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A.关键B.核心C.本质D.前提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文件是

A.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2005年10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3.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24.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卧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解放思想

2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

A.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B.既坚持改革又坚持开放

C.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D.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7.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

A.《古田会议决议》B.《反对本本主义》

C.《实践论》和《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28.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绒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他特别强调

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C.求真务实D.独立自主

29.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0.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不发达

D.上层建筑不完善

3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32.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3.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B.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中国是东方的大国D.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

34.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她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5.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认清革命性质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36.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中共三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37.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A.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B.党在革命中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C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D.工农武装割据

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民阶级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民主主义思想B.新民主主义思想

C.民粹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40.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4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变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2.中国革命的申心问题是

A.农民土地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领导权问题

4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B.无产阶级对于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C.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D.无产阶级对于军队的领导

44.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

4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

46.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4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动力是

A.贫农B.知识分子C.无产阶级D.工人和农民

48.“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49.“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A.抹杀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50.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是在

A.《反对本本主义》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1.毛泽东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

A.软弱性B.妥协性C.动摇性D.两面性

5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提出“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搞所谓的“无间断”革命,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

A.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B.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C.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

D.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5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右倾错误的人提出“二次革命论”,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A.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昀界限

B.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C.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

D.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54.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

A.《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

B.《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

C.《新民主主义论》

D.《将革命进行到底》

5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保持原有的土地状态

C.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D.减租减息

57.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58.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59.毕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

A.争取民主B.农民运动C.武装斗争D.丁人运动

60.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良好的群众基础

D.中国是一个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6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荐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最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m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62.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四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63.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政权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遒路D.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4.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

B.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C.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

D.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65.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把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B.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6.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把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B.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7.中国革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是由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决定的

C.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D.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决定的

6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要正确处理好

A.与资产阶级的关系B.与农民的关系

C.与知识分子的关系D.与国际无产阶级的关系

69.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符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

C.对待富农问题上D.对待地主阶级问题上

70.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

A.既联合又斗争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D.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7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坚决斗争D.独立自主

7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7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反对本本主义》B.《反对党八股》

C.《改造我们的学习》D.《褴顿党的作风》

74.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75.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

A.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B.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C.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76.毛泽东在《(共严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全国范嗣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77.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就思想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矛盾

D.无产阶级思想和剥削阶级思想的矛盾

78.毛泽东首次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B.中共七大

C.杨家沟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群众路线C.调查研究D.民主集中制

80.“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这一警告是在

A.抗日战争胜利之际B.全国革命胜利前夜

C.新中国成立之际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81.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82.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律的新路子是指

A.发扬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B.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加强法制建设D.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3.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8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85.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8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8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是指

A.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B.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C.既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面,又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面

D.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88.1953年12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

A.唯一的经济基础B.主要的经济基础

C.一般的经济基础D.重要的经济基础

8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

9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B.强调三大改造

C.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9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A.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

B.我国个体农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个体手工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93.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A.临时互助组B.常年互助组C.初级合作社D.高级合作社

94.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A.定息B.“四马分肥”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

95.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96.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

C.《纪念孙中山先生》D.《关于正确处理人艮内部矛盾的问题》

9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98.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没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C.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9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0.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D.政治实力的竞每

10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3.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104.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的会议是

A.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B.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D.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105.目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10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嫂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0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箍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问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0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110.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基本途径B.奋斗目标C.依靠力量D.基本方针

1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就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不动摇

112.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4.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是A.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

B.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国防

C.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和现代国防

D.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政治和现代国防

115.全面建殴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116.党的十五大迸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指出面对世纪之交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关

键在于

A.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基本把握

B.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有统一认识和基本把握

C.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统一认识和基本把握

D.对我国的发展战略要有统一认识和基本把握

117.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这是指十七大提出了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圭义经济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8.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是A.党的十四大报告B.党的十五大报告

C.党的十六大报告D.党的十七大报告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19.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A.国家的统一B.人民的团结

C.道义上的一致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2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相适应B.相矛盾C.相一致D.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12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开展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C.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2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4.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D.分配体制改革

12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

12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

127.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后来,党的中央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这次中央全会是

A.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128.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B.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C.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产业领域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2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认识到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臵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131.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议是

A.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132.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A.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133.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墓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

A.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C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D.混合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A.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B.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臵方式

C.兼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D.兼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使命

1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决定于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36.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A.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的

13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138.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应当是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承包制D.国家独资经济

13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足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40.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D.不是法人企业

141.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B.合资经济C.私营经济D.集体经济

14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14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4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45.我国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

C.股份合作制经济D.公有制经济

146.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

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l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1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对资本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C.按对劳动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D.按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4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出发点是

A.有利于发展生产力B.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更加注重社会公平D.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49.要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

A.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D.社会福利、优抚安臵

150.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努力建谩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

A.国家B.企业

C.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D.市场

15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A.人才B.教育C.科技D.资金

152.产业结构调整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A.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B.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53.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依靠

A.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B.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D.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154.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B.投入与产H{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5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

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D.由数量型向质摄型转变

156.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是

A.信息化带动工业化B.科技进步

C.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57.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昀问题也解决不了。”这些话说明,农业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159.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

A.人与自然和谐B.增强环境承载能力

C.遵循自然规律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160.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速度、效益、结构和质量的统一

B.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61.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B.提高资源利用率

C.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D.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6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圉的统一

16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6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依法治国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6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6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69.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17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实质在于

A.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7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核心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7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C.调动人民积极性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73.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

A.民主B.自由C.人权D.主权

17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杈,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D.选举权、被选举权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5.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

A.永恒性B.先进性C.广泛性D.科学性

176.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绉体标准,其中核心和精神支

柱是

A.文化B.理想C.道德D.纪律

1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78.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7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C.求真务实D.奋勇争先

18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孥鸣”的方针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18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的目标是

A.以发展为目标

B.以改革为目标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8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发展社会事业

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建设和谐文化

18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185.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D,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86.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187.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58年

18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

式,这是在

A.1954年B.1955年C.1956年D.1957年

189.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A.台湾回归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子蒋介石B.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190.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的是A.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

D.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政治报告

19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19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实现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9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C.高度自治D.和平统一

194.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谈

A.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

B.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D.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195.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的理应成为两岸关系主题和两岸同胞共冈为之奋斗目标的是A.和平发展B.两岸统一C.共创双赢D.“一国两制”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9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开放与合作D.和谐与共赢

19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新的外交战略,即

A.“一边倒”B.“一条线”

C.“两个拳头打人”D.“真正的不结盟”

198.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方针是

A.睦邻B.富邻

C.安邻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199.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20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B.实事求是

C.互不侵犯D.互不干涉内政

20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0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0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D.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20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

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

20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其中,大陆范围内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C.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06.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党的领导问题B.政党关系问题

C.民族关系问题D.宗教关系问题

207.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

C.各民族共同繁荣D.维护祖国统一

20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

D.国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活动与人民反分裂活动之间的矛盾

209.昆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维护祖国统一B.坚持民族平等

C.反对民族分裂D.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

210.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自决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平等

21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C.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D.各民族共同繁荣

212.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

A.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B.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C.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D.宗教活动自由

213.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今天,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始终是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B.积极进攻

C.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D.积极防御

214.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听党指挥

C.英勇善战D.保卫祖国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A.为共产主义而奋斗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

2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

217.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要紧紧抓住主线,这条主线是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B.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C.为民、务实、清廉D.反腐倡廉建设

218.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要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其中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A.坚定理想信念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D.健全民主集中制

二、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革俞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D.马克思主义能够提供“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科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专指运用马克恩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D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正确反映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选项是

A.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B.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C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牡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两大理论成果都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舍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