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状大分子_金属_化合物_纳米复合材料

树状大分子_金属_化合物_纳米复合材料

树状大分子_金属_化合物_纳米复合材料
树状大分子_金属_化合物_纳米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1、什么是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特征? 答:金属间化合物: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所形成的化合物。 由两个或多个的金属组元按比例组成的具有不同于其组成元素的长程有序晶体结构和金属基本特性的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特点:力学性能:高硬度、高熔点、高的抗蠕变性能、低塑性等;良好的抗氧化性;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电学、磁学、声学性质等,可用于半导体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储氢材料、磁性材料等等。 2、含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相图类型及各自特点? 答:熔解式金属间化合物相:在相图上有明显的熔化温度,并生成成分相同的液相。通常具有共晶反应或包晶反应。化合物的熔点往往高于纯组元。 分解式金属间化合物相:在相图上没有明显的熔解温度,当温度达到分解温度时发生分解反应,即β<=>L+α。常见的是由包晶反应先生成的。化合物的熔点没有出现。 固态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相:通过有序化转变得到的有序相。经常发生在一定的成分区间和较无序相低的温度范围。通过固态相变而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可以有包析和共析两种不同的固态相变。 3、金属间化合物的溶解度规律特点? 答:(1)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组元是有序分布的,组成元素各自组成自己的亚点阵。固溶元素可以只取代某一个组成元素,占据该元素的亚点阵位置,也可以分布在不同亚点阵之间,这导致溶解度的有限性。 (2)金属间化合物固溶合金元素时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缺陷,称为组成缺陷(空位或反位原子)。但M元素取代化合物中A或B时,A和B两个亚点阵中的原子数产生不匹配,就会产生组成空位或组成反位原子(即占领别的亚点阵位置)。 (3)金属间化合物的结合键性及晶体结构不同于其组元,影响溶解度,多为有限溶解,甚至不溶。表现为线性化合物。 (4)当第三组元在金属间化合物中溶解度较大时,第三组元不仅可能无序取代组成元素,随机分布在亚点阵内,而且第三组元可以从无序分布逐步向有序化变化,甚至生成三元化合物。 4、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分类方法?(未完) 答:第一种分类方法:按照晶体结构分类(几何密排相(GCP相)和拓扑密排相(TCP相))。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结合键的特点分类:a结合键性和其金属组成元素相似,主要是金属键。b结合键是金属键含有部分定向共价键。c具有强的离子键结合。d具有强的共价键结合。 第三种分类方法:按照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类(类型:价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相)、尺寸因素化合物) 第四种分类方法:按照化学元素原子配比的特点分类。 5、什么是长程有序和短程有序度,举例说明长程有序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答:长程有序度σ定义为: Pαα为α原子占据α亚点阵的几率(α=A或B),Cα0为α原子的当量成分。

树枝状大分子前言

1.前言 1.1树枝状大分子简介 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大分子,具备规则三维结构以及高度的支化度,相对比于传统的线性大分子,在合成时,它拥有卓越的产物对称性,获得良好的相对分子质量单分散性,并且够准确控制其分子大小、形状、官能团和结构,即能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精确设计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近几年来,独具规则结构和独特性质的树枝状大分子,广泛应用于反应催化、生物医药、导电介质、染料工业、温敏传感器、膜材料开发等众多的领域。尽管当前,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树枝状大分子厂家寥寥无几,但借助树枝状大分子如此多优异的出众性能,未来应用前景无可限量。 树枝状大分子是通过不断反复的反应环节合成的,每一次重复,得到的树枝状大分子产物代数就加一代,从理论上讲,树枝状大分子可以一代代的不断重复下去,但是实际上由于存在空间位阻的干扰,重复的越多,条件也越苛刻,目前,1-10代为主,以低代数居多。 1.2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提出与尝试;(2)合成方法的研究与改善;(3)金属树枝状大分子的诞生。 (1)提出与尝试 Flory于1952年发布的通过合成多功能基单体,聚合生成高度支化大分子,该法获得的不规整、分子量分布宽的树枝状大分子是人类向高分子发起研究的第一步。 通过逐步重复反应,V?gtle在1978年第一次合成并报道了树枝状大分子。合成过程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进行迈克尔加成,单体是苯胺和丙烯腈;二步是使用硼氢化钠来还原腈基。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可以获得树状大分子。 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 逐步重复法合成树枝状分子示意图 (2)合成方法的研究与改善 Tomalia博士(美国Dow化学公司)和Newkome教授(南弗罗里达大学)在1985年,几乎同一时间合成了带有树枝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并进行发表。俩位科学家分别将这类新型的化合物命名为“Sarburst Dendrimers”和“Arboml”。正因为这两种命名均牵涉到“树状”这个概念,因此该类高分子也被称为树状大分子。从这一年起,人类真正敲开了树枝状大分子的大门。 此后,Tomalia、Newkome等教授成功合成了多种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Tomalia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合成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一般选择氨、乙二胺等作为树枝状大分子的中心核。合成步骤简单介绍如下:先进行迈克尔加成,将丙烯酸甲酯通过反应接入中心核,接着进行下一步酰胺化反应,即加入二氨基烷烃进行反应。通过围绕核心不断反复进行这两步,便能够构筑出一种星状式的链增长反应(如图2)。 图2 Tomalia制备树枝状大分子PAMAM反应机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 .1:2:3 B .6:3:2 C .3:1:1 D .1:1:1 2.将过量Na 2O 2固体加入到Ca(HCO 3)2溶液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有气体产生 B.溶液中只有沉淀产生 C.溶液中有反应:Ca 2++OH -+HCO - 3=CaCO 3↓+H 2O 发生 D.溶液中有反应: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2H 2O 发生 3下列图象是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1)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4.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4.5g 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g ,则该混合物的组合不可能是( ) A .Fe 2O 3、Fe 3O 4、FeO B .FeO 、Fe 3O 4 C .Fe 3O 4、Fe 2O 3 D .FeO 、Fe 2O 3 5、将过量铁粉放入100 mL ,2mol/L 的HNO 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还原产物只有NO ,所能溶解的铁的质量为( ) A .2.8g B .4.2g C .5.6 g D .11.2g 6、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 -l 的盐酸100mL 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 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 2+完全转化为Fe 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FeO B .Fe 3O 4 C .Fe 4O 5 D .Fe 5O 7 7、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g 四氧化三铁得到ng 铁。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n m n -21 B .)(364n m n - C .n n m 32- D .n m n -24

智慧树知到《高分子化学(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高分子化学(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高分子是通常由原子或原子团(结构单元)以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大分子量( >104 )的高分子链组成同系混合物。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对配位聚合的发现做出贡献并因此而获得Nobel 化学奖的是 A.Staudinger B.Flory C.Ziegler-Natta 答案 : Ziegler-Natta 2、高分子的概念是20 世纪二十年代由()首先提出的 A.Flory B.Carothers C.Staudinger 答案 : Staudinger 3、尼龙 -6 的单体是 A.己内酰胺 B.己二酸 C.己二胺 D.己二醇

答案 :己内酰胺 4、丙烯在烷基铝-TiCl4催化下合成聚丙烯的反应属于 A.正离子型加聚 B.负离子型加聚 C.自由基加聚 D.配位聚合 答案 :配位聚合 5 、聚碳酸酯是由双酚 A 与光气聚合物而得: HOC6H4C(CH3)2C6H4OH+ ClCOCl─> H-(-OC6H4C(CH3) 2C6H4OCO-)n- Cl+HCl↑该反应称为 A.缩聚反应 B.加聚反应 C.自由基加成 D.亲电加成 答案 :缩聚反应 6、制造尼龙的原材料是 A.链烯 B.二烯 C.二元羧酸和二元胺 D.二元羧酸和二元醇 答案 : 二元羧酸和二元胺 7、线形或支链形大分子以物理力聚集成聚合物,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 A.对

B.错 答案: 对 8、聚合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存在一定的分布或多分散性 A.对 B.错 答案: 对 9、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统称为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动力学链长是指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一个聚合反应中将反应程度从98%提高到99%需要 0- 98%同样多的时间,它应是 A.开环聚合反应 B.链式聚合反应 C.逐步聚合反应 D.界面缩聚反应 答案 : 逐步聚合反应 2、欲使 1000g 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 )固化,需要己二胺的量为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_武文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武 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63) [摘 要]叙述了国际、国内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关键词]金属配合物;聚合物;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7)03-0090-03 1 引言 金属配位聚合物以其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电、磁等物理化学性质、功能及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因此,促进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外许多著名学得如法国的Lehn ,美国的Yaghi ,Zubieta 、德国的Muller 、意大利的Ciani 、澳洲的Robson 、日本的Fujita 和韩国的K im 等研究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5]。2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美国的Yaghi 教授报道的以苯环的1, 3和5位作为三角形的第二构筑板块,即以4,4’, 4”2笨21,3,52三2苯三甲酸(B TB )得到一个层状的开 放式结构Cu 3(B TB )2(H 2O )3?(DM F )9(H 2O )2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5]。这个晶体结构是由一对完全一样的骨架构成的,每个B TB 基团连接 Cu (Ⅱ)离子形成“螺旋桨式”簇的图案。每个B TB 基团连接三个这样的簇,而每个簇连接四个B TB 基团(Fig 11A 2C ),这些三角形基团(表现在羧酸的苯环 中心上)在3168!距离(与强的π2 π堆积作用相一致)内取代,在0186!距离内允许交汇成两个亚单元(Fig 11D ) 。 Fig 11 Single 2crystal st ruct ure of Cu 3(B TB )2(H 2O )3(DM F )9(H 2O )2composed of (A )square paddle -wheel and t riangular B TB SBU s ,which assemble into (B and C )a pair of augmented Pt 3O 4net s t hat are held toget her by (D )numerous p -p and C 2Hzzzp interactions to yield (E )a pair of interwoven t hree 2dimension 2al porous f rameworks 1(F )Two MOF 214f rameworks interwoven about a p -minimal surface wit hout inter 2secting t he surface 1 [收稿日期]2007-01-10 [作者简介]武文,理学硕士,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在两个苯环相到占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B TB 基团间有六个C 2H 的π堆积作用(3169!)。在这个化合物中,两个不连续的网络在(1/2,1/2,1/2)替代另一个,也独立于双曲线表面。尽管在双曲线表面上的两个网络是分离的,但一个网络的环由于相到贯穿而有效连接另外一个(Fig.1.E ),交叉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体积庞大的B TB 基团,独立的维持刚性不是很强的开放式骨架结构。该物质的一对骨架的交织贯穿占据含有很大空腔的晶体的可利用空间,球的每个空腔的直径为1614!。又如2003年,Yaghi 等人在Science 杂志上发表的“Hydrogen Storage in 92007年5月第25卷第3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ay.2007 Vol.25No.3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A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A)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别学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为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有1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金箔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 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4.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5.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B.Cu2+C.Al3+D.Mg2+ A.AlO 2 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8.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 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是 A.Ba(OH)2B.H2SO4C.NaOH D.AgNO3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10.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陶瓷基体复合材料论文(完成)

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陶瓷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抗氧化、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和密度小等优良性能,因而在许多方面的应用是一般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无法替代的。但是它的致命弱点——大脆性却大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改善陶瓷的韧性已成为陶瓷材料获得进一步应用的核心问题。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原子间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的特性,其使用温度介于金属超硬合金和陶瓷之间。金属间化合物相对于金属是脆性材料,而相对于陶瓷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其性能介于金属和陶瓷之间,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使金属和陶瓷各自的缺点通过彼此的优点所弥补。 关键字: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应用 0.引言 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介于金属和陶瓷之间,其结构与性能不同于其金属组元,而是一种长程有序的超点阵结构,因而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与金属材料相比,金属间化合物密度小、抗氧化性能好、熔点高、硬度高、抗蠕变和抗疲劳性能好,并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特别是一些金属间化合物的强度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近年来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对 Ti-Al、Ni-Al、Fe-Al 等含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1]。Fe-Al金属间化合物中最受关注是Fe 3 Al与FeAl合金[2]。Fe-Al 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大、塑性差,改善其室温脆性,提高其强度是重要的研究 方向。目前研究最多的是Ni 3 -Al金属间化合物,尤其是对于其在中间温度时的 反常流变应力做了较深入的探索。许多Ni 3 -Al基合金已应用于铸造、锻压和高温熔炼。 NiAl合金比目前的Ni基高温合金质量轻,且具有高熔点、优良的抗氧化性能以及高的热导率,但是由于其低温下的断裂韧性差以及高温强度低、抗蠕变能力差,使其在结构材料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许多文献报道,由于NiAl合金熔点高、密度低、热导率大,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优异,多年来一直用作高温合金零件的表面防护涂层。陶瓷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抗氧化、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和密度小等优良性能,因而在许多方面的应用是一般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无法替代的。但是它的致命弱点—脆性却大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改善陶瓷的韧性已成为陶瓷材料获得进一步应用的核心问题。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原子间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的特性,其使用温度介于金属超硬合金和陶瓷之间。金属间化合物相对于金属是脆性材料,而相对于陶瓷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其性能介于金属和陶瓷之间,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可使金属和陶瓷各自的缺点通过彼此的优点所弥补。本文主要介绍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1.发展历史 1.1 NiAl/Al 2O 3 及Ni 3 -Al/Al 2 O 3 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 在最近几十年内,有很多研究工作者对金属相增韧增强Al 2O 3 陶瓷材料进行

不同引发核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https://www.doczj.com/doc/c7977663.html, 《化学通报》在线预览版 不同引发核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孙万虹2 莫尊理1# 陈红# (1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730070; 2 西北民族大学理科实验中心 兰州 730030) 摘 要 含不同分支官能团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献报道的有两方向引发核、三方向引发核、四方向引发核、六方向引发核等结构新颖的树状分子。本文综述了不同引发核及其衍生物在树状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树状大分子 树枝状化合物 引发核 Progress of Having Different Branch Core of Dendrimers Sun Wan-hong 2 Mo Zun-li # Chen Hong #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2 Center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 Northwest Minorities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Abstract synthesis research of dendrim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branch is now focused. Dendrimer of two branch core, three branch core, four branch core, six branch core, having original structur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summarized that having different branch of core and ramification applied to the synthesis of dendrimers. Key words Dendrimers,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Having different branch of core 树状大分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类具有三维结构的合成高分子,其特点为高度对称,呈单分散性,表面具有高密度的官能团。树状大分子由各种初始核构筑而成,其外围支化层(代数)呈几何级数增长,最外层的末端基团分布在树状大分子表面。树状大分子核的形状与官能团数目(Nc )和支化单元的形状与官能团数目(Nr )决定着树状大分子的形状与大小[1]。常见的树状大分子引发核有二胺、芳香族化合物、硅烷核和多羟基醇等。 迄今为止,大多数树状大分子是在有限的几种内部官能团,特别是内部多官能团的基础上成功合成出来的。选择不同方向起始核进行树状化合物的合成,是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如两方向引发核A [2]、三方向引发核B [3]、四方向引发核C [4]、六方向引发核D [5]等。 A B C D 1 二方向核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以偶氮苯为核合成树状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因为基于偶氮苯的结构,这类分子一般都具有很好的光学活性[6, 7]。Momotake 等[8]合成了水溶性偶氮苯为核的树状大分子(图式1),该分子在光的照 作者简介:莫尊理(1964--), 男,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树状高分子与功能材料。E-mail:mozl@https://www.doczj.com/doc/c7977663.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875018)、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51–A25-050)、甘肃环保科研基金(GH2005-10)、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 N X X X OH OH OH HO HO OH HO OH HO (CH 2)n X X

咪唑衍生物与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配位聚合物凝胶.

咪唑衍生物与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配位聚合物凝胶 游劲松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成都 610064 在有机配体中引入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配位作用促进分子凝胶化,可以使得到的凝胶具有单纯有机凝胶因子所没有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因而最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尽管配位聚合物-桥联有机配体链接的无限拓展的配位键网络在晶态材料的构筑中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直接利用配位聚合物的概念来设计凝胶因子却极少有人涉足,并且其形成机制仍难以琢磨。在有限的几例有关配位聚合物凝胶的报道中,所选用的有机配体仍然摆脱不了辅助基团,例如:长链烷基、醚链、芳基、甾体等,依靠其提供的额外非共价键作用(氢键、π-π堆积、范得华力等)来促成凝胶化。这些辅助基团的引入,极大地限制了配位聚合物凝胶的发展。那么配位聚合物凝胶可不可以像晶体材料一样,使用简单的配体呢?换句话说,在没有辅助基团存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使配位聚合物停留在凝胶状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解决它将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咪唑配体,发现它们可与具有适当配位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具有微观形态和功能各异的配位聚合物凝胶,获得了一些晶态和凝胶态材料的生成规律。 N N N N N N HO N N O O O O O O O O O N N N N N N N N NaO 3SO N N N N O O O O N N O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H N 探索由简单配体构筑配位聚合物凝胶体系,对功能性软材料的开发以及晶体工程学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拓宽配位聚合物凝胶的结构类型,探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认识和总结晶态和凝胶态材料生成规律,从而为最终形成指导定向合成配位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Zhang, S.; Yang, S.; Lan, J.; Tang, Y .; Xue, Y .; You, J.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689-1691. 2. Zhang, S.; Yang, S.; Lan, J.; Yang, S.; You, J. Chem. Commun. 2008, 6170-6172. 3. Zhang, S.; Lan, J.; Mao, Z.; Xie, R.; You, J. Crystal Growth & Design , 2008, 8, 3134-3136.

高中化学必修一 金属及化合物测试题 附详细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 一、选择题 1.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g B. g C. g D. g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 3.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 ) A.25% B.40% C.50% D.75% 4.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 6.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Cl2水 D.HNO3溶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不相同 D.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 8.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9.将镁、铝合金 g 溶于 4 mol·L-1的盐酸500 mL 里,若加入 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A、1000 mL B、500 mL C、100 mL D、1500 mL 1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

树状大分子

树状大分子 树状大分子聚合物就是指有树枝形状结构的物质,结构上,它一般具有规整的分子结构,高度支化的分子内有许多空腔,末端含丰富的官能团,分子量容易在合成时控制;性能上,高度支化的分子使它不容易结晶,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决定了它的高表面活性,而它溶液和恪体的低粘度性能使它易于成型加工,容易成膜,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它能很好的应用于生物体内。 目前合成树形大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发散法和收敛法两种。发散法是由核心开始,逐步引入单体,发散法能合成高代产物,但是随着代数变大,产品易产生结构缺陷。收敛法则是先构造外围分支,由核心将分支链接,虽然产物缺陷少,但是收敛法合成速度慢,空间位阻影响大。

PAMAM表面拥有多个活性中心和丰富的端基官能团,可以进行很多修饰或与各种药物共价形成共辄物,而许多重复单元形成的大量内体结构,可以有效地包埋药物,形成载药复合物,且PAMAM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免疫原性,这使得PAMAM在药物载体方面广泛应用。 用发散法合成树状大分子的过程如下:0. 5G PAMAM的合成在冰水浴中,向250 m L三口瓶中缓慢加入9. 0 g ( 0. 15 mol) EDA(乙二胺)和30mL甲醇,通N2气除氧,磁力搅拌下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 1 滴/s) 103.2g( 1. 2 mol) MA(丙烯酸甲酯)。滴毕在25 ℃搅拌反应24 h,反应混合物经50 ℃减压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和过量MA,得淡黄色透明液体0. 5GPAMAM 产品。按比例逐渐增大丙烯酸甲酯的用量,同法可合成 1. 5G、2. 5G 和 3. 5G PAMAM。 1. 0G PAMAM的合成在冰水浴中,向250 m L 三口瓶中加入20. 2 g( 0. 05 mol) 0. 5G PAMAM的甲醇( 50 m L) 溶液,通N2气除氧后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 1滴/s) 72 g( 1. 2 mol) EDA,滴毕,在25 ℃搅拌反应24 h,再经60 ℃减压旋转蒸发,并利用浓硫酸作辅助吸收剂除去溶剂及过量EDA,得淡黄色粘稠状液体1. 0G 粗品。用乙醚作萃取剂、甲醇为溶剂交换剂蒸馏除去乙二胺,得1. 0G 纯品。按比例逐渐增大乙二胺的用量,同法可合成 2. 0G、 3. 0G 和 4. 0G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因其结构上的多样性以及在离子交换、嵌入材料、吸附材料、质子导电材料和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低温水热合成技术,以具有手性结构特征的功能性有机膦酸RP03H2为构筑单元(R为手性或非手性功能性有机基团,结构中含有一oH,一NH2或一cOOH等功能性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直接反应法或引入模板剂法成功地合成的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晶体材料,并利用x一射线单晶衍射、IR光谱和TG、DTA 分析对所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及骨架热稳定性进行的研究。 关键饲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水热合成,杂化材料,晶体结构 前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创新对经济、科技、国防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利用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要求。能够在设计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合成指定性能的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由于其在结构上与相应的无机磷酸盐相似,具有孔道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可以作为分子吸附剂,从而可以对进入孔道的客体分子进行识别或者为客体分子提供反应环境,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简介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结构上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离子交换材料、嵌入材料、吸附材料、质子导电材料和催化材料等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由于其在结构上与相应的无机磷酸盐相似,具有规则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可以作为分子吸附剂,从而可以对进入孔道的客体分子进行识别或者为客体分子提供反应环境。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在合成和结构方面的研究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晶体结构也己扶一维链状拓展到二维层状和三维空旷骨架结构。最近。具有沸石型结构和手性结构特征的化合物也披合成出来,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在多相不对称催化合成反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在该领域的研究热情。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如能将功能性有机活性基团引入到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骨架结构中,将会使所合成的材料能够表现出某种选择性吸附功能、催化功能或手性识别功能。这些新型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材料的成功合成,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同时这些材料将可能表现出某种功能,从而为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实验总述 2.1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论文中所述金属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均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首先制各初始凝胶,将初始凝胶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后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在一定晶化温度和自生压力下晶化一定时间,得到的产物冷却后经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即得金属有机麟酸配位聚台物的单晶。 2.2制备原理 水热合成是一类处于常规溶液合成技术和固相合成技术之间的温度区域的反应,它是目前多数无机功能材料、特种组成与结构的无机化合物以及特种凝聚态材料的重要合成途径。近来被用于合成各种各样的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 水热合成化学侧重于研究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物质的反应性能、生成规律以及合成产物的结构与性质。通常在120一260℃的自生压力下。在高压釜内由于温差的存在、产生强烈对流;使底部饱和溶液在上部生长,形成过饱和溶液,在釜壁四周上形成晶体。釜内过饱和溶液分布取决于釜内对流强烈程度,不断循环,晶体就在釜内不断生长。当反应结束后,缓慢将温度降至室温,就得到晶体。 3.层状膦酸铅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结构研究 3.1综述

必修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 C.BaCl2 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 4.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8.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氧化铁与硝酸反应B.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 C.木炭粉与浓硝酸反应D.铜与硝酸反应 9.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03年第23卷第3期,238~242 有机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V ol.23,2003 N o.3,238~242 ?综述与进展? 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唐新德a,b 张其震Ξ,a 王大庆c 周其凤dΞ (a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250100) (b济南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济南250002) (c山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济南250014) (d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 回顾了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作用领域的研究成就,重点就活性中心在核附近的树枝状大分子和表面含催化官能团的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与催化作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进展 Advancement on the R esearch of Dendritic C atalysts T ANG,X in2De a,b ZH ANG,Qi2ZhenΞ,a W ANG,Da2Qing c ZH OU,Qi2Feng d (a School o 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 sity,Jinan250100) (b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Station,Jinan Military Region,Jinan250002) (c Analysis and Test Centre,Shandong Normal Univer sity,Jinan250014) (d College o 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 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endritic catalysts in the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The structures and catalysis of tw o kinds of dendritic catalysts are em phasized and discussed:catalytic dendrimers in which the active 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core and dendrimers with catalytic functions positioned at the periphery.S ome view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catalysts is submitted. K eyw ords dendrimer,catalyst,advancement 催化作用是树枝状大分子应用研究领域之一.树枝状大分子具有纳米级尺寸和分子溶解能力.这些性质使树枝状大分子拉近了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距离,换言之,如果含精确催化位的可溶性树枝状大分子能够通过简单的分离技术(如超滤或渗析)从均相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那么树枝状大分子将把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剂的优点结合起来[1]. 位置分离可用于制备改性催化剂.如果催化活性位处在一个特定的、能够被分离的位置上,那么核的引入将有利于基质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树枝状大分子外围官能团可容纳许多催化位,由此可能产生反常的和有益的催化行为.本文讨论了两类具有催化功能的树枝状大分子:一类是催化活性中心在核附近的树枝状大分子;另一类是表面含催化官能团的树枝状大分子.1 含催化功能核的树枝状大分子 Brunner[2]首先报道了含内部催化位的支化分子.由于产物结构与酶中的辅基相似,所以Brunner引入了“树枝状酶”的概念.在其分子结构中,一个含吡啶的席夫碱作为Cu(Ⅰ)的连接核,被(1S,2S)222氨基212苯基21,32丙二醇、(1R,2S)2麻黄碱或L2天冬氨酸单元包围[3].第一代树枝状酶是在原位向手性化合物中加入Cu(Ⅰ)得到的.研究发现,乙基重氮基乙酸酯与苯乙烯的环丙烷化反应,几乎不产生非对称诱导.Brunner等[2]报道的另一个化合物由含 基的树状枝体功能化的二膦核构成,该分子可作为手性铑(Rh)的配体.但是在乙酰胺基肉桂酸的氢化反应中,Rh(Ⅰ)催化剂的应用 ΞE2mail:qzzhang@https://www.doczj.com/doc/c7977663.html,;T el.:(0531)8378634,2976875. Received April1,2002;revised July12,2002;accepted August1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s.29874020,59573029)资助项目.

(完整版)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4 B.1∶1 C.7∶6 D.6∶7 2、取A、B两份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溶液,体积均为50mL,分别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分别稀释到100 mL,在稀释后的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的盐酸,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75mol·L-1 B.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OH和Na2CO3,此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溶液颜色变化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75mL C.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最大体积为33.6 mL(标准状况) 3、一定量CO2通入2L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原溶液中c(NaOH)=2mol/L C.A溶液中含Na2CO3和NaHCO3各1mol D.A溶液中含有2molNaOH和1mol Na2CO3 4、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固体剩余物是( ) A.Na2CO3和Na2O2 B.Na2CO3和NaOH C.NaOH和Na2O2 D.NaOH、Na2O2和Na2CO3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和O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B.H2O比H2S稳定,H—S键比H—O键更难断裂 C.Na2O晶体中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D.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1 6、某溶液中含有AlO2-、SO、SO、Na+,向其中加入Na2O2后,溶液中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离子是() A.SO B.Na+ C.AlO2-D.SO 7、将足量CO2通入Na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 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CO2+OH-===HCO3-②CO2+2OH-===CO32-+H2O ③CO32-+Ba2+===BaCO3↓ ④BaCO3+CO2+H2O===Ba2++2HCO3-⑤CO32-+CO2+H2O===2HCO3- 图中AB段先后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②⑤ B.⑤④ C.④② D.④① 8、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9、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B.通入CO2的体积为448 mL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 1: 3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 2: 1 10、通过量CO2于下列溶液中,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A.Ba(NO3)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Na2SiO3溶液 D.CaCl2溶液 11、把镁铝合金用稀硫酸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右 图,则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是() A、1∶1 B、8∶9 C、4∶3 D、4∶9 12、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 B.3︰2 C.3︰1 D.6︰1 1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状况),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