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武威市第十五中学叶承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 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

构的关系。

5、教学难点: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情面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

(2)以元素周期表为主题,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从而突出重点。

(3)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2、学法指导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为: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课后探究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究,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结果、结论的得出、甚至课堂小结等都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

五、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分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课时

六、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1.1《元素周期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图1—1门捷列夫 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 3、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图1—2元素中期表 1.周期 2.族 ※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三长一未完。 周期(7个横短周期(3 第1周期(共2 种元素) 长周期(3 第7周期,目前发现 26 种元素 第2周期(共8 种元素) 第3周期(共8 种元素) 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5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族(18个纵行, _16_个族) 副族( 7个;用 I B 、ⅡB-------ⅦB 表示 ) 第 Ⅷ 族(3 个, 纵 列) __0_族( 1 个, 纵 列) 主族( 7个;用 IA 、ⅡA 、ⅢA 、ⅣA------ ⅦA 表示 )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 ⅡA、ⅢA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共计112,ⅡB后未现。 3、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从ⅡA至ⅢA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随堂练习] 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D ) 2.指出原子序数为5、19、26、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周期和族表示)及符号5:第2周期、第ⅢA族(B)19:第4周期、第IA族(K ) 26:第4周期、第Ⅷ族(Fe ) 35:第4周期、第ⅦA (Br ) 3.原子序数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在第----(AD)A.ⅢA族B.ⅠA族C.ⅠB族D.ⅢB族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D ) A.12和17 B.13和16 C.11和17 D.6和8 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例外元素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S、N、Na、Mg N (3) P、Sb、Sn、As Sn (4) Rb、B、Te、Fe Fe (1) 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2)过渡元素(3)同周期元素(4)同族元素 (5)金属元素(6)非金属元素 6.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B ) 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第IA族元素中,除了氢以外的6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1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Cs),核电核数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 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 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 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 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2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与族的概念。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谈周期表的结构完成本节课。 3.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通过自行设计,掌握元素周期表 难点: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问或学生发表意见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周期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二)族 7主、7副、0族、第八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第1-2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都有哪些规律?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一个表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元素周期表 【设疑】至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着100多种元素。 【指导看表】浅绿 -----?金属 绿色 -----?非金属 【提出目标】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 1、这些元素时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到对应的位置呢?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看元素周期表 【提问】谁来总结第一个问题? 【小结】表由横行、纵行构成 周期族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板书】(一)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讨论】教材104 页5-11表,介绍镧系、锕系元素及超铀元素概念 【板书】(二)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各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主族在中间,副族夹两边; 零族最右边,Ⅷ族最中间 练习 1、已知S的电子结构示意图为,写出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第三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是那种元素? 3、第六周期第ⅧB的元素名称是 【小结】周期表的结构: 族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七主、七副、零族、第八族) 周期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三短、三长、不完全) 掌握前20号元素、七个主族和零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背景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否是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 3、门捷列夫总结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律? 4、门捷列夫在研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两大贡献是什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横行; ③将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的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一纵行。 由此可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主族元素的族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 周期数 = 电子层数。族系数(指主族)= 最外层电子数。 ⑵周期表的结构概括: 练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B分别与A和C相邻,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7。则B元素可能是。(答:碳或镁) 练2、根据下列关系,分别指出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①A、B同主族,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周期,原子序数差为;

②A 、B 同周期,分别在ⅡA 和ⅢA 族,原子序数差为 ; ③A 、B 均在第五周期,分别为ⅢB 和ⅡB ,原子序数差为 ; ④A 、B 同周期,分别在Ⅷ和0族,原子序数差为 ; [答:①8或8;②1或11或25;③9;④10或9或8。]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 二、由原子序数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方法: ⑴根据每个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数〔一(2)、二(8)、三(8)、四(18)、五(18)、六(32)〕的特点,用递减法推出位置数。如推32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2-2(一)-8(二)-8(三)=14(四),14-10=4(10为过渡元素的种类数),4即为主族族序数。所以35X 处于第四周期第ⅣA 族。 ⑵根据元素原子的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简图,如35X 的位置: 由可知处于第四周期ⅦA 族。 另外同族上下相邻的两元素的序数相差8(二~三周期)、相差18(三~四~五周期)、相差32(五~六~七周期)等特点也应熟悉。 三、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性质。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并参照已知元素的性质,就可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以及表中一些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以及表中一些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微课堂,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元素周期表,我们将通过观察分析的方法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以及表中一些数字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都去过超市吧,超市的商品成百上千,他们总是分门别类的摆放,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商品了。在化学研究中,随着元素种类的增多,科学家们也在寻找元素的内部规律,希望把他们排列起来,更好研究这些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元素周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此期间多名化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排布做了尝试,但因其局限性并没有被科学界认可,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的1到63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布,制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雏形,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表中未知元素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形成了现行元素周期表,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每一

个单元格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我们看,这是一个横行,我们把它叫做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所以共七个周期,这是一个纵行,我们把它叫做族,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但是八九十,我们把它看成一族,所以共有16个族。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还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标记了不同的颜色,另外,除第一周期外,每一个周期都以金属元素开头,然后是非金属元素,最后稀有气体元素结尾。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都住着一种元素,我们看第一个信息就是原子序数,它等于质子数。也就是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第二个信息元素符号,第三个信息元素名称,第四个信息相对原子质量。除此之外,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还有很多规律,这是前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首先我们看一个周期,我们以第二周期为例:每一个周期的质子数,也就是原子序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他们是依次递增的,接着我们再看看每一个周期的电子层数和周期数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并且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我们再看族,每一族,它们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对,他们是相同的,而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同一族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蕴含着很多规律,我们在高中阶段再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揭示了物质世界,它把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再见。

(精选文档)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 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自己查找各种元素周期 表) [过度]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下面我们对原子的结构做进一步认识。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过渡]下面我们先分析构成原子的个微粒的电性及其质量情况。 (投影) 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提问]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教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 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提问]根据质量数的定义,可得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板书]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 角标出质量数A Z X 。 [投影练习] 原子核 中子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多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和补充加之针对训练、课堂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Ⅰ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过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胶片 六、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 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七、授课时间、班级: 2008年2月高一三班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 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 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11 Na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 [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主要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展现元素周期表,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1(244)

页眉内容 吕微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槐北路120号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教学课题】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课本在本节内容中设计了许多图表,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资源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P5的科学探究完全可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和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填表,从而找出信息中隐藏的规律,得出碱金属元素中相似性和差异性,再者P7碱金属的主要性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推知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同时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①.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增强动手能力. ②.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对比。如课本介绍钠与氧气时用的是坩埚,可以用石棉网吗?这两种方法都做些一下,比较其中的优劣。如课本介绍钠与水反应时,用的是烧杯,可用水槽,再用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效果会更佳。 ③.科学探究,诱思创新。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归纳、比较法 教学媒体及教具: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 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卤族元素 [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 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 22 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教学过程

△ △ 光照或点燃 【展示】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F 2=2HF (黑暗处就能剧烈化合,生成的HF 很稳定) H 2+Cl 2== 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HCl 较稳定) H 2+Br 2== 2HBr (加热到一定程度才能反应,生成的HBr 不如HCl 稳 定) H 2+I 2 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 【设问】从上述反应,不难看出气态氢化物从HF 到HI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从反应条件上,也能看出:反应条件由易到难。这和元素性质有关系呢? 完成学案二,分析、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说明从F 到I 非金属性越来越弱了。 通过反应条件由易到难感知非金属性的递变 【过渡】我们知道,在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 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来判断。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方法来比较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呢? 【活动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比较Cl 2 、Br 2 、I 2氧化性的强弱 【提示】卤素单质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颜色 【分组指导】对于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指导和修改,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实验过程的记录。 【总结】Cl 2+2KI =I 2+2KCl Cl 2+2NaBr =2NaCl +Br 2 Br 2+2KI =2KCl +I 2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 2>Br 2 >I 2, 1、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在学案上。 2、实验方案的交流汇报 3、根据所供药品完成实验,记录现象 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再次认识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环节 3 归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展示】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同主族(从上到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得失电子能力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的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 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结投影】研究元素性质的一般方法 形成规律性 的认识 形成研究元 素性质的一 般方法。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