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何去何从:以色列的生存战略

何去何从:以色列的生存战略

何去何从:以色列的生存战略
何去何从:以色列的生存战略

各国国名全称

亚洲: 1、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蒙古-蒙古国 3、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4、韩国-大韩民国 5、日本-日本国 6、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7、老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8、柬埔寨-柬埔寨王国 9、缅甸-缅甸联邦 10、泰国-泰王国 11、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12、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 13、文莱-文莱达鲁萨兰国 14、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6、东帝汶-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17、尼泊尔-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18、不丹-不丹王国 19、孟加拉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20、印度-印度共和国 21、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22、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共和国 2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24、阿富汗-阿富汗伊斯兰国 25、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26、科威特-科威特国 27、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王国 28、巴林-巴林国 29、卡塔尔-卡塔尔国 30、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1、阿曼-阿曼苏丹国 32、也门-也门共和国 33、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国 34、叙利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35、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 36、约旦-约旦哈希姆王国 37、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国 38、以色列-以色列国 39、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 40、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 41、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42、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43、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

44、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45、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共和国 46、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47、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共和国 48、格鲁吉亚-格鲁吉亚 欧洲: 49、冰岛-冰岛共和国 50、丹麦-丹麦王国 51、挪威-挪威王国 52、瑞典-瑞典王国 53、芬兰-芬兰共和国 54、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联邦 55、乌克兰-乌克兰 56、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和国 57、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共和国 58、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国 59、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共和国 60、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共和国 61、波兰-波兰共和国 62、捷克-捷克共和国 63、匈牙利-匈牙利共和国 64、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65、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 66、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公国 67、瑞士-瑞士联邦 68、荷兰-荷兰王国 69、比利时-比利时王国 70、卢森堡-卢森堡大公国 71、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72、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国 73、法国-法兰西共和国 74、摩纳哥-摩纳哥公国 75、安道尔-安道尔公国 76、西班牙-西班牙 77、葡萄牙-葡萄牙共和国 78、意大利-意大利共和国 79、梵蒂冈-梵蒂冈城国 80、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共和国 81、马耳他-马耳他共和国 82、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83、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84、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85、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策略分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策略分析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产品1303 曹芯怡 1061513302 【摘要】生物的繁殖能力强大,但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因为生物通常都过度繁殖,但要经过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最后存活的都是较适应环境的,繁殖能力强大是一种生态适应的表现。本文主要讨论了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策略。 【关键字】生态适应、生物生存、生物繁殖、策略、环境 生物优胜劣汰,只有生存下来的才是胜者,而这正是生态适应的表现。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则表现出以自我调节为特征的生态适应。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有的物种自然产生了,而有的物种却从地球上自然消失了.这种新物种的形成和某些物种的消失,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演化现象,实际上是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只有适应客观演变规律者,才能继续演进与繁衍,这就是 者生存 理论基础,即生物本身对其周围环境能不能适应的问题。 当代生物面对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 新的生存环境,是其

在进化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由此导致了原有的生态适应面临巨大挑战.如果生物存在适应上的局限性,必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物 种的大规模绝灭.而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以保存物种,在生存与繁殖 策略上必须作出调整,由此产生了适应代价问题。适应代价是指生物为了适应污染环境,在生理、生化、遗传进化方面作出的调整,虽然提高了对污染的适应性,但可能降低和制约了在其他方面的适应性。适应代价的表现通常有3种形式:(1)生态代价,指对污染适应的生物, 在进入到正常环境中,它的竞争力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对温度、水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的下降.(2)生理代价,指对污染适应的生物, 在某些生理性能上低于正常的生物.(3)进化代价,反映的是对污染适应较好的生物在其它环境中进化适应的灵活度降低,以致于可能失去适应其它环境的可能性。有证据已表明自然界土壤中存在着的线虫天敌菌物(食线虫菌物,可以利用线虫作为营养物),其捕食线虫习性是 纤维或木质素裂解菌在氮缺乏(高碳氮比,200:1至1250:1)的环境下进化而来,为了获取活性氮而捕食线虫或其它微小动物.若再回到 纤维或木质素且高氮的环境中,其裂解纤维或木质素能力已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已没有裂解活力了。 生殖适应,生物的有性生殖是保证种族延续、繁衍后代重要的一环。鱼类繁殖力高,如1尾体重24.5kg的鳕鱼,怀卵量达2800万粒;带鱼怀卵量算是比较少的,但一般也有2.5~3.5万粒,而鲤鱼约为10万粒.它们虽然产卵量高,但最后能成活,并能够繁育后代的个体不多.原因是产出的卵,在体外受精时并不可能全部受精,受精的在孵化过

生物生存策略

生物的生存策略 金融0901 薛骏翔0807090132 生物界优胜劣汰,想要存活,就需要拥有自己的手段、策略。 狼群的合作策略: 狼群在寻找猎物时最常用的一种行进方法是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的体力消耗最大。作为开路先锋,它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这样它就可以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 狼不仅与同类密切合作,还可以与其他种类的生物和睦相处。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达到双方合作的目标,有时就单是为了好玩儿。 乌鸦就是一个例子。乌鸦富有空中观察的经验,当它发现一个受伤或死掉的猎物时,通常会像报信者一样,把狼和其他乌鸦叫到现场。狼可以撕开猎物的尸体,于是就为大家提供了足够享用几天的美食。狼有时会闹着玩地扑向狡猾的乌鸦,乌鸦则会在狼进食的时候啄它的屁股。两种动物不仅能和平相处,而且很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依据大自然的效率法则和数千年的经验逐渐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 蓬莱蕉的前后矛盾的策略: 蓬莱蕉是一种蔓藤植物,它是使雨林看起来像丛林的原因之一。纤细的蔓藤在雨林中延伸,跃出地面,似乎四下打量后,即刻迅速顺着地面生长,径直向最大的那颗树爬去。一旦接近目标,它又突然改变方向,沿大树攀爬而上,以树干支撑自己的身体,直到它爬到树顶,沐浴在阳光下为止。 大多数植物都本能地向光生长时,蓬莱蕉却无法这么做。由于是蔓藤植物,它无法支持自己的身体向上生长。它也不能仅仅依靠周围的哪一棵大树来获取阳光——因为这样的话,它找到一棵高到足以帮助它得到充足阳光的机会就太渺茫了。因此,蓬莱蕉采取一个独特而又看起来前后矛盾的策略。 首先,它遵循内部的A计划:“向幽暗处生长”(即“逆光策略”)——尤其是向雨林中最幽暗的地方生长,因为那里才是大树生长的根基。然后,一旦找到目标,就开始执行B计划:“尽可能地快速生长,爬到树顶,迎着光生长”(即“向光策略”)。 然而,无论是在雨林中,还是在生活中,任何事都不会完全遵照我们起初设定的内部计划而顺利进行。内部计划必须与第二计划(即由环境条件所决定的计划)相结合。以蓬莱蕉为例,整个计划所需考虑的条件包括:树苗内部和周围的养份,冲破表层土后所处的环境,其生长地点的位置以及到达最幽暗地点的距离,目标树木的高度,数千种与它争夺土地与资源的动植物之作用,以及种种其他因素。因此,蓬莱蕉也须具备变化的能力。只有当它拥有必备的工具和策略以适应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时,它才能存活下来。

以色列军队

以色列军队 以色列国防军前身是哈加纳。哈加纳希伯来语中意为防卫队。哈加纳建立于1920年12月,是一支以工人为主体的地下军事组织。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于当年的5月26日宣布组建国防军。同年,以色列组成空军和海军。50多年来,以军进行过3次大整编。第一次是在1948年至1949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中的两次停火期间,整编是在本·古里安总理领导下进行的。整编的主要内容是:以1944年建立的犹太旅的正确化建制为基本框架,以勇猛作风全面改造和更新部队。第二次为巴勒斯坦战争停战后的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整编由先后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的伊加尔·亚丁和达扬负责,推出了独特的国防体制和动员制度。第三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整编重点是对军事情报部门进行了整顿,并强调利用高科技侦察装备搜集情报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经过三次大整编,以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能征善战之旅。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5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中,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以军,凭借其明显的质量优势,一再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战斗能力。目前,以国防军是中东地区装备最好、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力量。 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以国防军总兵力64.75万人,其中现役17.25万,预备役42.5万,编为4个军区,装备各型坦克3900辆,各型装甲人员输送车5500辆,各型侦察战车400辆。海军1.15万人,编有3个基地,拥有潜艇2艘,护卫舰3艘,导弹艇12艘,巡逻艇32艘,两栖艇1艘。空军5.6万,装备作战飞机446架(其中F—16和F—15分别为237架和98架),武装直升机133架(其中“阿帕奇”42架)。 以军非常重视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士兵,在改进现有装备方面,以简直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以军1973年换装的“加利勒”5.56毫米多用冲锋枪,是在苏制AK—47冲锋枪基础上改制的,为最现代化的枪械之一。其枪身轻巧,可作为轻机枪使用,它还能发射枪榴弹,枪架折叠后可以当铁丝网剪刀使用。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M—48型和M—60型坦克,被以军改进了114次之多。偷来的法国“幻影”战机图纸,以改进数百处,再装上美制J—79型发动机,便成了世界一流的“幼狮”战斗轰炸机。 以军在研制新型武器方面的才能亦堪称一绝。以军装备了一种单兵携带的折叠式渡桥,伸长了有7米,重仅20公斤;以自行研制的“梅卡瓦—4”型坦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比美国先进的M1A1坦克更适应中东沙漠地区作战;以“费尔康”型预警机也比美国先进的E—3预警机略胜一筹;以自己研制的无人侦察机和空对空导弹的性能都是世界一流的;以在电子装备研究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另外,以色列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自行研制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从而使以军具有了太空侦察能力。目前,以军品研究与生产的单位已超过200家,从事军事工业的员工约4万人,建立了部门齐全,设备先进的军工生产和科研体系。近年,以军工企业年销售额均在40亿美元左右。 独具特色的战时动员体制 以最高军事决策为国防委员会,由总统、总理以及国防、外交、内政、财政、运输、通讯部长和总参谋长组成,总理任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战时成立以总理为首的战时内阁。国防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国防部长行使总司令职权。总参谋部负责训练和作战指挥,下辖陆、海、空三个军种司令部。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特拉维夫上空响起凄厉的警报汽笛声。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联合对以发动突然进攻。战斗开始几个小时内,以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但以色列迅速做出了反应。战斗打响后仅15分钟,以广播电台即开始动员军民立即投入战斗。以军指挥部通过口头、电话、信使、广播、电视及电台暗语,下达征集令。听到命令的数十万应征人员身着自己保管的战斗服装,搭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赶到专用仓库领取武器装备,然后到

伪装――动物的生存策略

伪装――动物的生存策略 伪装,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在身体形状、颜色和行为上进行的某种适应性变化。动物利用伪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巧妙地隐藏自己。猎物通过伪装使自己避免被食肉动物发现、吃掉,而食肉动物则通过伪装使自己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接近猎物。 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长期的物种竞争中,大部分动物都进化出了某种能帮助它们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攻击的自然伪装。这些特殊的自然伪装因动物的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长有皮毛的动物进化出来的伪装与生有鳞片的动物就有很大的差别,在水下成群游动的动物与在树丛间单独活动的动物也有较大的差异。 动物所处的环境对于动物形成什么样的伪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动物来说,最简单的伪装技巧就是与环境背景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栖息地的各种因素就可能成为伪装模仿的模式。同时,动物之间的伪装都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如果一种动物的主要天敌是色盲的话,这种动物

就不会进化出能隐蔽自己的保护色。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几乎都有自己的伪装。鹿、松鼠、刺猬以及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呈褐色(也被称为“地球色”),这种颜色能与森林地面上的树和土壤颜色混为一体。鲨鱼、海豚以及其他许多海洋动物的皮肤呈灰蓝色,这有助于它们与水下柔和的浅色环境融合在一起。当一只小鹿站在高高的草地上时,从远处看上去小鹿身上的斑点与太阳照射在森林地面上形成的光斑非常相似;海参栖息在海底,体色是灰色的,它匍匐不动时犹如海底的一块石头;狼蛛平时潜伏在洞里,但当它走出洞穴时,身上的保护色看起来与沙地一样。 伪装色的形成 在自然界中,动物形成伪装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方式,一种是物理方式。 动物体内的色素是化学方式产生的。不同的色素使得动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当色素发生变化时,动物皮毛或羽毛的颜色也跟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非常缓慢,比如有些幼小动物直到进入成年后,它们的皮毛颜色才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又非常迅速,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比如青蛙、蟾蜍以及某些鱼类,它们能根据周围的环境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0月) 【国名】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国家元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2007年7月15日就职,为以色列第9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IPoverWDM的生存性策略

前言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网络规模、用户数量以及业务量呈指数增长。对电信市场的研究表明,到2005年,数据业务量(特别是IP业务量)和话音业务量之比将成99:1。同时,美国Norwest V enture Partners公司的风险投资家V ab Goel在光通信国际会议“OFC(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的主题演讲中,针对光通信的发展前景做了以下阐述:“影视信息的发行、在线存贮以及文件共享等,今后前途远大的网络应用都将以IP技术为基础。由于所有信息的传输都将基于IP技术,因此光通信当然也必须与IP网络相结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采取封闭式网络的形式。IP技术将推动光通信向前发展” 。因此,IP over WDM技术被人们一致看好,IP over WDM生存性策略尤其值得我们讨论。

第1章 IP OVER WDM 概述 1.1 绪论 IP直接over WDM的网络构架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纤带宽、减小处理延时和节约网络建设成本,加上在IP层支持QoS(服务质量)的DiffServ技术已日渐成熟,IP over WDM很有希望成为今后若干年Internet骨干网的主要形式。多协议波长交换(MPλS)是最近才提出的新概念,它可能是IP over WDM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在后面介绍。但是,波分复用的做法使WDM网络在网络部件失效时可能遭受比传统网络更大的损失,比如一根光纤断裂会使经过它的所有光路同时失效,因此抗毁机制对于IP over WDM网络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的IP动态路由机制虽然有失效恢复能力,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l)传统的IP路由机制依靠路由器之间定时交换网络状态信息,并且可以采用重选路由的方式绕过出问题的链路或节点,恢复受影响的业务,但是由于IP 层的重选路由必须等路由表收敛以后才能进行,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失效恢复的延时相当大(一般会达到秒的数量级)。 (2)传统IP网络采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在网络部件出现故障需要重选路由时并未考虑保证备用路由上已存在业务流的QoS,因此路由改变之后的业务流可能损害已存在业务流的QoS,导致网络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愈网络了。因此有必要结合IP网络和WDM网络各自的特点来研究IP over WDM网络的生存性。 1.2 目前多层网络结构和协议栈 1.2.1 单层的和多层的恢复机制 宽带的传输网可以被看作是多层的栈,每一层是单一的技术网络,可以为上层提供传输功能。因此,传输网络实质是多层网络。 恢复机制可以通过单层的网络或几层网络来实现。多层的恢复机制很复杂,但为了提供足够的高的生存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低层完成恢复通常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光纤断裂等故障,但低层不能很好解决发生在高层的故障。例如:SDH层无法恢复由于ATM设备引起的ATM 连接:这种故障需要在高层提供特别的恢复机制。 最低层的恢复是最合适和有效的恢复物理故障的机制,诸如光纤断裂。在另外一方面,最高层的恢复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可靠性的恢复。 1.2.2 目前IP over WDM 的协议栈结构 目前要实现IP over WDM,网络中所采用的协议栈,如图1.1,IP分组使用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以色列对外贸易状况

广州汤尼希伯来语学校学习资料 以色列对外贸易状况 由于经济规模小,国内市场相对有限,以色列只能通过扩大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国家一直把大部分的创造性资源用于加强其工业品出口。工业品出口额(按现价计算) 50多年来增长了接近2,200倍:从1950年的1,300万美元,增加到1955年的5,200万美元,1975年增加到14亿美元,1985年为56亿美元,直到2000年的283亿美元。不过,在2001年时,这一数额降至257亿美元。 近年来,全部进口货物的大约70%—2001年金额达到310亿美元—是用于生产的物资和燃料;这些进口货物中的42%来自欧盟,23%来自美国,15%来自亚洲(其余20%来自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以色列出口货物中的32%运往欧盟,32%运往美国,16%运往亚洲,其余20%运往其他国家。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以色列对美国的工业出口超过了从美国的进口;2000年以来,即使不包括钻石的出口,也是这样的情况。 以色列加入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与欧洲共同体(1975年)就工业产品和与美国(1985年)就全部产品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从而提高了以色列的出口竞争能力。这样,以色列的货物都能免税进入欧洲联盟(欧盟)和美国市场(共有6.3亿消费者),使本地的生产者能够瞄准比国内市场大100倍以上的国外市场,并吸引那些希望免税向欧洲出口产品的投资商来以色列。 为争取最大的成功机会,以色列的企业一直设法确定能够开辟自己特有的市场地位的国际贸易领域。与外国工业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往往能发挥以色列公司在创新方面和外国公司在大规模生产及市场渗透方面的优势。业已开展的联合项目涉及许多领域,如电子、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印刷和计算机制图等。像由相关政府支持的4个两国间开发研究基金会那样的机构,正以为合资企业筹措资金的方式,向许多这样的联合项目提供积极的援助。

民营医疗机构生存策略经验材料

民营医疗机构生存策略经验材料 上世纪年代民间资本大量流入医疗卫生领域后,浮现了有一定规模的私营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医务机构主体也越来越多,医护服务从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与其它任何行业一样在市场竞争加剧后,广告这把市场营销最初的利剑,就成为各大医院必备的营销工具。特别是在某省某医院因为敢打广告、大打广告而赚了个盘满钵满后,广告更是被各大民营医院视为赢得市场的圭皋。 但是,任何一具行业的进展,都有其发生进展到成熟的过程,民营医院也别例外。在市场营销环境发生变化后,若医院的营销依然仅仅依靠于广告,而且广告形式上别找求突破,其效果必难见成效。因此,有在这上面摔过跟头的民营医院人士发出做广告是寻死,别做广告是等死的哀叹。 分析早期民营医院广告的成功,会发觉当时的营销环境是其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卖方充分利用了买卖双方信息别对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其次是营销环境初级单纯,使一些胆子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医院啖得头啖汤。早期做广告的民营医院本来相对较少,即使是做广告的医院,一方面受到资本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广告投放量有限。如此,那些资金实力较强、胆子大的医院,抢占了市场的高端。 再次是国家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有限。在早期,国家对医疗广告基本别存在真正意义的监管,如此,虚假广告大行其道。尽管有违社会公德,但上当受骗的患者却将大量的真金白银送给了医院。 以上几点,不过医疗行业市场初级时期的几点总结,相关于这种市场环境,如今的医疗市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变化: 一、外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些老牌民营医院经过几年的进展,差不多完成资本的积存。这些,使民营医院整体实力加强。 二、有强大资本做为后盾,使民营医院的竞争更趋激烈。 这一点突出表如今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量上。以为例,目前,在电视、报纸二大要紧的医疗广告公布媒体上,各大民营医院的广告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患者趋于理智,社会关于医疗行业浮现较为严峻的信任危机。 自从年、相继浮现高价收费事件后,医院的诚信咨询题到了冰点。而且,由于民营医院虚假广告在媒体上的相继曝光,诚信咨询题成为一具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四、国家关于民营医院广告的监管趋严,关于医院广告的限制性条款越来越多。 如今,没有拿到广告许可证的医院,想拿一具许可证特别艰苦。由于受到公立医院与国家政策的挤压,民营医院的成长环境本来就比较险恶,只能在别孕别育、性病、慢性病等专科领域求生存。而如今,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这些变化,民营医院的进展更是艰苦,能够说,目前是民营医院进展的十字路口,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迎头赶上,成为时代的宠儿。我们认真考量了目前民营医院的现状,以为,在当前形势下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做好以下情况: 一是营销: 有营销界的人士在对当前纷繁的民营医院市场进行观看后曾断言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没有真正的营销,惟独广告。这话尽管有点绝对,但综观的民营医院,这话并别是没有道理。如今在电视报纸上广告量比较大的要紧是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及华美、等多家美容整形医院,从其公布的内容上来说,基本没有多少营销的内容,营销的要紧依然知名度。从这一点来说,民营医院的营销依然属于初级时期。 近几年,在中国其它行业大行其道的整合营销离民营医院还远,真正进行整合营销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公共关系积存。但量力而行的、结合医患关系的营销依然有大把的潜力

以色列建国宣言

以色列建国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May 14, 1948 ERETZ-ISRAEL [(Hebrew) — the Land of Israel, Palestine] w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Jewish people. Here their spiritual,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dentity was shaped. Here they first attained to statehood, created cultural values of national and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gave to the world the eternal Book of Books. After being forcibly exiled from their land, the people kept faith with it throughout their Dispersion and never ceased to pray and hope for their return to it and for the restoration in it of their political freedom. Impelled by this historic and traditional attachment, Jews strove in every successive generation to re-establish themselves in their ancient homeland. In recent decades they returned in their masses. Pioneers, ma’pilim [(Hebrew) — immigrants coming to Eretz-Israel in defiance of restrictive legislation] and defenders, they made deserts bloom, revived the Hebrew language, built villages and towns, and created a thriving community controlling its own economy and culture, loving peace but knowing how to defend itself, bringing the blessings of progress to all the country's inhabitants, and aspiring towards independent nationhood. In the year 5657 (1897), at the summons of the spiritual father of the Jewish State, Theodore Herzl,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convened and proclaimed the right of the Jewish people to national rebirth in its own country. This right was recognized in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of the 2nd November, 1917, and re-affirmed in the Mandate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which, in particular, gave international sanction to the histor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Jewish people and Eretz-Israel and to the right of the Jewish people to rebuild its National Home. The catastrophe which recently befell the Jewish people — the massacre of millions of Jews in Europe —was another clear demonstration of the urgenc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ts homelessness by re-establishing in Eretz-Israel the Jewish State, which would open the gates of the homeland wide to every Jew and confer upon the Jewish people the status of a fully privileged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Survivors of the Nazi holocaust in Europe, as well as Jew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continued to migrate to Eretz-Israel, undaunted by difficulties, restrictions and dangers, and never ceased to assert their right to a life of dignity, freedom and honest toil in their national homelan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this country contributed its full share to the struggle of the freedom- and peace-loving nations against the forces of Nazi wickedness and, by the blood of its soldiers and its war effort, gained the right to be reckoned among the peoples who founded the United Nations. On the 29th November, 1947,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passed a resolution call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State in Eretz-Israel; the General Assembly required the inhabitants of Eretz-Israel to take such steps as were necessary on their pa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at resolution. This recognition by the United Nations of the right of the Jewish people to establish their State is irrevocable. This right is the natural right of the Jewish people to be masters of their own fate, like all other nations, in their own sovereign State.

种子的生存策略

种子的生存策略 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粽的种子。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粽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例如壳斗科栎属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选自《大自然》有删改) 16.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3分) 17.分析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 (1)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 (2)它们是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18.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19.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3分)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乔舒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戴维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在戴维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这时奥托曼政府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犹太移民,但是,犹太人却采取各种手段移入巴勒斯坦。 这时在19世纪的欧洲,反犹浪潮和欧洲犹太人解放运动此生彼长,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与传统犹太家园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在欧洲离散的犹太人心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的烈火。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反犹和排犹政策,加速了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迁徙。也是在此时,欧洲犹太人开始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体系化。犹太祭司奥克雷(Rabbi Yehuda Alcalay),在19世纪40年代发表了许多犹太复国思想的希伯来语文章。另外,在1896年匈牙利裔犹太律师赫茨尔(Theodore Herzl)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阐释了犹太复国主义。次年8月,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Basle)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犹太

战后以色列的建国过程

试论述战后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欧洲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处死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1947年4 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 2/3强,只得到43%的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阿拉伯人不干。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没有采用“犹太国”做国名),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Transjordan)(后改称约旦)发誓灭掉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不宣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 从1948 年5月起,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烧杀抢劫,对新生的以色列国展开了反面的灭亡战争。开始,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领土,继而外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以色列人死伤过半,军队几乎全部被歼,妇女,儿童,老人都开始以身相拼。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国彼此心怀鬼胎、内部争权争地,面和心不和,很快进攻就停了下来。6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成功地实现了4周的停火。此时,大批欧洲尤太人纷纷赶往以色列,带着家产,妻儿,意图以生命保卫新以色列,抱着以死相守的信念蜂拥至以色列,随着在7月停火结束,以色列开始反击,。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8年底。以色列在次年1月的凌厉攻势包围并歼灭了几乎全部的埃及的军队,迫使阿军接受停火(1949年1月7日)。 1949 年7月阿、以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并没有实现和平。由于战乱,大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逃离以色列,滞留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边境的难民营中,由于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他们,而以色列基于在战争中,这些人做为阿军的同盟,与以色列作过战,也拒绝接受他们,这些人成为日后阿、以冲突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英支持阿拉伯联盟,而苏联却支持以色列,这与后来几次战争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军事上的失败,备感失望和耻辱,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先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替,使阿拉伯国家的地缘政治出现全新的格局。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从1949到1956年,联合国监督执行阿、以停火,推迟了冲突的到来。在这期间,各国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美国、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Abdal Nasser)将苏伊士运河占领,并且没收了运河所有者(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人)的财产,并驱赶他们,英、法为此与以色列结盟对抗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空军和陆军,在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与入侵的埃及军队暴发战斗。同时,英、法也介入了战争。 11月6日,在美、苏的支持下,联合国调停双方停火。这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加沙地带和通往亚喀巴湾的入海口。但在1957年,以色列将加沙地带交由联合国管辖。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整个19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5月,纳赛尔要求联合国部队从埃及完全撤出,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