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_郭海涛

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_郭海涛

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_郭海涛
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_郭海涛

2015年第10期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7卷总第256期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08-23

【作者简介】郭海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供应链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5.10.029

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

□郭海涛,王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26)

【摘要】文中首先引出供应链的定义,指出供应链在制造业及零售业取得成功。其次提出港口供应链的涵义及本质。最后从港口供应链的本质角度,指出南通港在港口供应链运用方面的模式。

【关键词】供应链;港口供应链;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0-0072-02

Thinking of Nantong Port and Supply Chain

□GUO Hai-tao,WANG Qia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226026,China)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supply chain is firstly defined,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supply chain is successful in manufacturing and retailing.Secondly,it puts forward 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the port supply chain.At la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ssence of the port supply chain,the mode of port supply chain application in Nantong port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supply chain;port supply chain;model

1供应链

1.1供应链定义

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的价值是使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以使整个供应链用最低总成本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价值。目前以丰田汽车、惠普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以及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零售巨头,纷纷在供应链管理、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2港口供应链

港口从传统的装卸码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主要业务范围从货物装卸、仓储和船舶靠泊服务,扩大到货物从码头到港口后方陆域的配送一体化服务。港口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港口生产经营从追求规模化转向追求规模化与满足个性,提供全程、全方位和多层面服务,集货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一体化,通过货物与信息的综合配送,可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

港口供应链以港口企业为供应链核心平台通过某种适宜的机制和结构,将其上下游的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和客户等各种节点及链段结合而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的功能性网络。2南通港简介

南通港,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是长江北翼最临近海域的港口。以港口集团为核心的南通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

大宗散货一直是南通港主营的货种,主要有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硫磺、粮食等。南通港铁矿石的中转量占长江港口的60%以上,作业效率可达45000吨/晴天工作日,长江沿线多数钢厂和贸易商均在南通港中转。南通港辟有南通至日本、香港等国际航线,沿海港口的国内航线及长江内支线,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50万TEU。

3港口供应链运作模式

3.1搭建信息网,促进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信息集成

信息不充分、信息缺失或信息扭曲都会增加供应链节点环节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集中和信息共享能有效地改进工作流程的管理,促进供应链节点各环节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以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南通港已建立了生产、业务、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南通港的集装箱码头操作现场都借助电子模拟的码头实时监测屏进行控制,配合闭路电视系统的运用,控制和协调整个港口的操作。在船舶停靠前,船代已经把船舶相关资料提交给港口业务部,各项主要资料包括集装箱数量、尺寸和箱内货物信息。业务部门在船舶靠泊前,提前输入码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网上客服系统,为船舶靠泊中转、卸货预先做好船位策划和港机的准备,确保高效的集装箱处理服务和泊位资源的调配。

第10期郭海涛等:南通港港口供应链之思考73

3.2动态集成化的港口供应链协作

此模式是指港口企业为了加强自身对运输、装卸、仓储等供应链物流全过程的协调与掌控,通过将上下游企业整合到一个动态联盟中,将各个分离的节点连接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实现企业内外部供应链中相关参与对象的功能集成,达到降低物流交易成本的目的。

对于从南通港进出货物的货主而言,进出口货物整个物流环节中,运输、装卸、报关、仓储、配送等环节,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阻,整个物流交货期不得不延迟,导致不能正常交付货物及结付,给生产者带来资金压力。从供应链角度来说,其中一个环节受阻,整个供应链也将受损,这也是“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困难所在。

南通港港区地处南通市市区内,港区周边一公里内分布着南通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南通中远物流、中海集运、中远船务、南通海关、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南通)船级社、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供应链物流链条中的节点,集聚在同一区域的企业,出于对同一产业链的依存而紧密联系、分工协作,有助于实现外部扩张。南通港处于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物流节点,可以积极搭建物流平台,促使这些企业与南通港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休戚相关的供应链上下游关系。

3.3改变策略,建立“拉式”港口供应链

随着如皋港、洋口港口的竞争日益激烈,南通港口开始主动出击,想方设法延揽货源。

2013年,受国内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少的影响,棉花、化肥进口比2012年锐减,在严峻市场情况下,南通港市场开发部门结合货源腹地和航运市场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市场的形势,通过对市场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以往数据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经营方向,主动出击,走访客户,拜访船公司,联合代理不断开拓新市场、新货种。在充分了解客户的项目、需求基础上,市场开发部为客户提供了一揽子物流通关及仓储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汽运、铁路、江运及海运解决方案,以及整个项目配套相关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储、报关、报检与其他增值服务。通过项目提供解决方案的形式,获得了开发客户的好评,获得了更广泛的供应商与客户基础。2013年先后成功开发了恒康科技、景甜矿泉水、双钱轮胎、金威麦芽等客户。

在2013年下半年外贸进口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南通港加大了内贸市场的开发力度,尤其把“陆改水”、“散改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据北方港口大量空箱调回南通港的现状,开发部分别从装卸效率、速度、物流成本等方面,强烈建议客户“散改集”,开发了7万吨玉米、5万吨小麦等业务,提高了内贸箱量。南通港市场部联合市场代理,主动走访客户,帮助客户重新设计进出口物流方案和路径,重复计算物流时间及成本。比较方案后,恒康集团、双钱轮胎和景甜矿泉水弃陆走水,陆续在集装箱分公司出货,顺利促成2万吨盐、7000吨锂辉石“弃陆走水”。

按照2013年初制定的方针,认真分析市场的形势,了解市场的动态,采取灵活战略,2013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

21世纪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的时代。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会点,经济发展逐年上升至江苏省第四位。苏通大桥、崇启大桥跨江通道的建成,让南通跻身上海一小时都市圈;而南通地区的洋口、吕四、海门三个海港的通航,则让南通地区运输发展由“江河时代”进入“江海时代”。南通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竞争。因此,积极借鉴和学习供应链方面的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

(上接第53页)

5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项目物流的流程,总结出从物流订单下达到配送完成的时效的影响因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确立了关键控制点,最终建立了基于SPC统计过程控制的配送时效监控体系。该体系能通过对运营过程中配送时效的数据采集以及关键控制点的数据信息,分析一段时期内配送时效出现的异常波动原因,从而帮助运营管理者针对异常问题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扩大而造成损失。

本文建立了项目物流的配送时效监控体系框架,为配送时效的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但未与现阶段物流企业通常采用的控制方法策略进行比较,这是下阶段可以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娜.基于SPC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时效控制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2.

[2]杨洪.基于AHP—FCE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120-122.

[3]吴绒.基于HACCP—SPC的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监控[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0-312.

港口供应链研究

港口供应链研究 一、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业界有专业人士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范畴的扩展,它除了包括了与商品运 动相关的各种物流价值链活动外,还包括组织与组织间的协调活动和业务流程的调整 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称为供应链管理。比如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营销、研发、生产、物流以及财务等不同的供应流程都需要统一起来。此外,为了提供市场的应对能力,还需要与外部企业寻求合作。亦即将由供应链构成的多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整合 被看作供应链管理。 三、港口与港口物流发展趋势演变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专业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货物(包括原材料、辅料、备品、配件、在制品、半成品制成品、次品等)的流通越来越大,其中约九成经由海运。各国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和推动港口物流须有很大的提升。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其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从全球范围看,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装卸、仓储的“货物运输中转中心”;第二代港口,除了货物的装卸、仓储外,还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港口成为使货物产生增值效应的“货物运输中转中心+商业和工业服务中心”;第三代港口,则以国际物流中心为载体,具有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成为资源配置型港口,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延伸和扩大。如今的港口已经不再是被动地提供服务的场所,而是一个货物流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也被称为“1+N”模式。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使银行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专 注于对企业本身的风险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 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 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更多销售 能力较长时间账期供应该商核心企业分销商 传统融资模式中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销售销售 供应链金融使银行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持续稳定发展。 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称为应收账款融资,如下图所示: 研究报告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下游企业)和银行都参与其中,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另外,在商业银行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前,商业银行仍要对该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只是更多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评估。(可参见P9《盘活结算资金、随需而取的“出口应收账款池”》) 应收账款融资,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获得银行的短期信用贷款,不但有利于解决融资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加快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成长,而且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 预付类:保兑仓融资模式分析 这种模式,适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在供应商(以下称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以下称买方)向银行申请贷款额度,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并由银行控制提货权。其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保兑仓业务需要上游企业承诺回购,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 商的批量销售。 保兑仓融资模式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分析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维的创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正成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那么,下文是为大家分享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从“推”到“拉”到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稳步向前发展 供应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全球网络供应链。企业内部供应链在40多年前的1960年至1975年是典型“推式”时代,从原材料到成品、直至客户一端。从1975年到1990年企业开始集成自身内部的资源,企业的运营规则也从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进入90年代,工业化的普及使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再成为竞争的绝对优势;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它跨越了企业的围墙,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因此供应链联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这种广义供应链管理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通过Inter、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Inter、交互式Web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商业方式,也将改变现有供应链的结构,传统意义的经销商将消失,

其功能将被全球网络电子商务时代所取代。传统多层的供应链将转变为基于Inter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二、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 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 可以这样讲,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 理性的流通全过程。现代物流又是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现代物流条件下,商品运输由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变成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提高了运输效率,缩短了中间储存的中转时间,加速了商品流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快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输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现代物流将向世人展现更加诱人的发展前景。 三、现代物流迎合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心得体会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学习,从对物流概念的模糊不清到如今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物流的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也形成了自己对物流业的一些看法。也深刻感受到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 我学习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各自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生产制造和流通及销售环节中各自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物流企业还是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活动都是企业生产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生产水平不断完善的今天,物流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了第三利润源。 1.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2.电子商务方面用淘宝举例:在淘宝上买东西,只有商流和资金流在淘宝网站上完成,而交易的完成则需要物流的支持,没有各个快递公司来完成物流活动,只有商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是没有办法完成电子商务过程的。所以物流对电子商务应该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是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

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管理当中的“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物流经济地理”等内容能够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起到重大作用,比如说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安全库存管理一项就要用到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计算得来;另外企业必须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调节该企业面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时间,戴尔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完成配货和发货的过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当先进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配送中心方能完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边贸等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运营管理是关键,企业领导必须有敏锐的头脑,准确地捕捉信息,按照巧妙的商业模式,快捷的流程,加之系统有效运作,才会产生高效益,因此,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敦促企业,纷纷在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运营和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特点和竞争战略与商业模式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设计运营模式创新以取得优势,从而提示了运营管理的五大增值原理,大家在学习中共同分享了供应链物流创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掌握了生产系统的设计、

宁波港口供应链发展策略_邵婧

第33卷第3期2011年3月 宁波港口供应链发展策略 邵婧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 【摘要】为推动宁波港口产业发展,确定影响宁波港口供应链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宁波港口供应链存在港口与物流区及临港产业互动不够,港口与航运企业、物流服务商合作松散,“大 通关”未落到实处,港口集疏运网络有待完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并由此提出通过构建港 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平台提高港口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供应链;物流;集疏运;临港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港口由单一的运输节 点发展为所处贸易渠道和物流渠道的关键节点。港口 之间的竞争也演化成港口所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宁 波拥有条件优越的深水大港,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第三代 港口的发展,朝着第四代港口迈进。第四代港口的发展 关键在于提升港口在所处供应链的地位和作用。 1港口供应链的内涵 目前对于港口供应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阳明 明[1]认为港口供应链以港口为核心企业,将各类服务供 应商(包括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甚至金 融、商业服务等企业)和客户(包括付款人和船公司等) 有效结合为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 配送到正确的地点,实现系统成本最低。李建丽等[2]认 为港口供应链涉及港口、物流渠道及贸易渠道,包括物 流价值链的全部环节和功能,是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 的需求变化为主导,并与供需双方的运作协调、整合而 形成的价值功能体系。港口是全球贸易供应链上的重 要节点。港口企业以供应链整体成本最低为目标,以 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构建港口平台的方式,吸引其他 口岸单位、物流企业、货主企业、航线等入驻,使得供应 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得以顺畅流通,达到 使货主选择该港口的目的。 2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宁波港域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综合运输 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中的 集装箱干线港,进口石油、天然气装卸中转储运主体 港,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主体港。 基于供应链的基本思想,港口供应链的现状主要 涉及以下方面:供应链集成与伙伴关系、货物准时进港 以及进港后配送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顾客价值导向 等。 港口与物流园区及临港产业互动不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先后设立宁波保税 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和宁波梅山保 税区等4个特殊物流功能区。但是,园区与港口之间 互动并不紧密,两者发展联动性不强。 在港口和临港产业的互动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早 期注重招商引资的直接效应而忽视整体规划,造成部 分产业项目占用散货码头,挤占集装箱泊位,导致临港 产业与港口之间的长远互动发展受限。而且,宁波港 域目前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服务为主,管道网 络的限制阻碍临港产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0-12-23 作者简介:邵婧(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运经济与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整理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整理 一、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为获得运营资金,以买卖双方签订的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流程 ①供应商和采购商达成采购协议 ②采购商向供应商发出应收账款单据 ③供应商向金融机构转让应收账款票据 ④采购商对金融机构做出付款承诺 ⑤金融机构根据采购商信用状况与债权可实现性综合授信 ⑥金融机构对供应商发放贷款 ⑦采购商向金融机构还款 ⑧金融机构向供应商支付剩余款项 1、保理业务 保理业务是为以赊销方式进行贸易的企业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保理业务通过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来为企业融资,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或产品。 分类 流程 ①买方与买方达成购买协议,形成应收账款 ②卖方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 ③卖方向买方通知转让 ④买方与卖方、保理商确认转让行为 ⑤保理商向卖方发放贷款 ⑥买方向保理商支付货款 2、保理池融资 保理池融资是指贸易中的卖方将一笔或多笔不同买方、期限不一、金额不同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使应收账款汇聚成一个“池子”,保理商根据池子里的资金数目为卖方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对于那些交易记录良好、应收账款余额相对稳定的中小型企业十分有利,能够充分挖掘零散应收账款的融资能力,免去多重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流程 ①卖方与多个买方形成多笔应收账款 ②卖方转让一笔或多笔不同买方期限不一金额不同的应收账款给保理商 ③卖方与保理商通知买方转让行为 ④买方与保理商、卖方确认转让行为 ⑤保理商根据保理池资金给卖方发放贷款 ⑥买方向保理商支付应收账款

优势 业务特点: 3、反向保理 反向保理指的是核心企业利用其较高的信用等级,以较低成本获得融资,将其引入供应链中,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供应商获利,还使核心企业享受长账期,更有利于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 与一般保理业务的区别 流程 ①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达成购买协议,形成应收账款 ②核心企业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承诺到期还款 ③保理商向供应商通知转让行为 ④供应商向保理商确认办理贷款 ⑤保理商审查核心企业资质,向供应商发放贷款 ⑥核心企业还款 加强风险控制的方式 4、票据池授信 所谓票据池,是指由一定规模的票据组成的票据资产池,是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一种综合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相关资料

名词解释 1、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2、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3、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自己不擅长或运作不经济的业务外包出去,而企业可以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4、流通加工:是指产品已经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流通流域,但还未进入消费的过程中,为了销售和方便顾客而进行的加工。 5、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是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6、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7、横向一体化:将自己对擅长或运作不经济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水平关系。 8、采购半径:是指核心供应商离采购方指定到货地点的平均距离。 9、牛鞭效应: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10、零担货物:是指一张货物运单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 11、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理运作与管理方式。 12、采购提前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收到货物的时间间隔。 13、安全库存:是在库存水平上增加一部分以满足不可预见的需求,如不稳定的需求、供应困难以及其他紧急情况。 14、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将产品的所有权转给客户的物流活动,是产品从生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模式详细分析附交易结构图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交易模式详细分析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经常会发生在采购、经营和销售三个阶段。在采购阶段,一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供应商往往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要挟下游购买商尽快付款,供应商的商品价格波动也会给下游企业采购带来巨大资金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中小企业因为库存、销售波动等原因积压大量存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在销售阶段,如果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购货方,货款收回期较长,也给企业带来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与这个过程相对应,银行融资的切入点分三个阶段。即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生产阶段存货融资,以及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融资量身定做了几种业务模式以解决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问题。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采用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采用基于动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在销售阶段,采用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从产品分类而言,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

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提货权融资的情况如担保提货(或保兑仓),这是指客户通过银行融资向上游支付预付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货单,客户再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之后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方式分次提货。对一些销售状况非常好的企业,库存物资往往很少,因此融资的主要需求产生于等待上游排产及货物的在途周期。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承运,银行一般会指定中立的物流公司控制物流环节,并形成在途库存质押;如果卖方承运,则仍是提货权质押。货物到达买方后,客户可向银行申请续做在库的存货融资。这样预付款融资成为存货融资的“过桥”环节。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用途也可指定用于预付款,而且广义上,预付款融资包括了银行对客户采购活动的信用支行,如信用证得开立。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要求授信申请人提供不动产质押或担保以覆盖敞口。显然这与供应链融资中的预付款融资的概念不同。在供应链融资的预付款融资中,融资的担保支持恰是融资项下的贸易取得,因此对客户融资的资产支持要求被简约到了最大限度。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时还需要向上游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短期的信贷支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上游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购货方)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一)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诠释物流管理为“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物流管理的对象是与物流功能相关的活动,即包装、装卸搬运、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处理,与物流功能不相关的费用显然不能构成物流成本。 再看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有: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企业内部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基于Internet 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从管理对象上观察,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和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庞大得多,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从上述供应链管理的辐射面上也可以看到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以此思路分析,物流管理就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第二,从管理手段上观察,供应链管理是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的信息管理,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运作方式,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讯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鼠标瞬息完成。而物流,即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具体的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各种活动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完成的。 从上述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上看,物流管理可以看作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的组成部分显然存在很大不同,即它的独立性很强。 第三,从管理层次上观察,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间的跨职能的决策,属于战略性的管理;而企业物流管理大多数属于对具体运作业务活动的管理,属于战术性管理。当然,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下还会设置下一层的管理部门,以便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的划分。当我们分清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时候,相应的管理组织的职能也清晰明确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控制? 答:物流系统控制,就是通过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的运行绩效。 2、如何分析物流系统?从那些角度来进行讨论? 答: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在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决策中,应该基于战略思路,来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决策。人们往往注意比较明显的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而对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往往容易忽视。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物流系统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总的物流费用成本。 3、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成本管理是物流系统控制中的重要管理环节,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运行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并最终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相关。根据物流系统在不同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其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但多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总成本分析 2)成本最小化策略 3)外购的决策 4、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答:运输节约来自于集中运输,其手段就是通过建立仓库来调节运输流量。这些仓库包括单一的仓库,也包括仓库网络。当通过仓库集中转运的运输总成本低于直接运输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仓库点。随着运输网络中仓库集运点的增加,总运输费用会减少,但是在超过一定数量的仓库设置后,总运输成本会上升。这种成本上升的原因在于能够被转运的数量减少。因此从仓库集运的角度看,应该存在一个运输成本最小化的仓库布置的合理数量。 5.仓库的部署玉物流成本的关系如何? 6.物流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7.确定型储存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物流业务主要有那几种模式?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答:企业物流一般可以分为生产阶段的内部物流和采购销售阶段的外部物流,内部物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控制、机器调度和运作质量控制等等,外部物流包括客户服务、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流动和订单处理等等。一般的物流概念主要指外部物流,按照企业外部物流的实现形式,一般可以将它分为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几种模式。自营模式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第三方物流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物流联盟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标和战略。第四方物流指一个物流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2、企业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业务模式? 答: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决定企业采用自营还是外包物流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有两个:一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物流运营效率;二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

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

2016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 系部名称管理信息系 专业名称交通运营管理 学生姓名李想想 学号0332131028 指导教师杨燕 二〇一六年六月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李想想 指导教师杨燕 摘要:当今世界,为促进港口企业能形成更好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联盟,提高港口物流各方面的服务效率,通过调查研究与对比分析,概括总结我国港口物流服务及供应链联盟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港港口物流基础设备薄弱、物流标准化水平低、港口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物流服务人才短缺;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策略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traffic operation management Li Xiang-Xiang Tutor Yang Yan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in order to promote enterprise can form better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allianc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rt logistics in terms of servic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services and supply chain alli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country por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is weak, low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of logistics, port construction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logistics talent shortag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port;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development strategy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物流的含义和要素;物流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定义。 2.了解: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模型、供应链设计的步骤;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物流管理各层次的内容;物流技术及其应用;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背景、分类和运作模式。 【重点难点】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包含了那些与转移货物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它包括供应来源与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处理、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和顾客服务等。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对供应链成员之间沟通非常必要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简言之,它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它的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企业)和它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物流的含义和要素 (一)物流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过程。 物流概念中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物流的研究对象是“物”;(2)物流是物的“流动”;(3)物流是物的“物理性”流动。 (二)物流的要素 物流包括许多具体活动,人们进行物流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什么样的具体物流活动,都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是对物流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流程控制。通过物流信息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客户关系,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统一。

外文翻译--用港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法来评价港口绩效

中文4400字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A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or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出处:MARIT. POL. MGMT 作者:Khalid Bichou and Richard Gray 原文: A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or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y Khalid Bichou and Richard Gray MARIT. POL. MGMT 2004VOL. 31, NO. 1, 47–67 ABSTRACT Although there is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ports as logistics centres, widely accep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for such centres have yet to be developed. The essence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within a firm extended to a network of organiz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cost reduction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logistics approach often adopts a cost trade-off analysis between functions, processes and even supply chains. This approach could be beneficial to port efficiency by directing port strategy towards relevant value-added logistics activities. This paper seeks to show that through conceptualizing ports from a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it is possible to suggest a relevant framework of port performance. A proposed framework is tested in a survey of port manager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experts.

浅谈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

浅谈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 发表时间:2009-08-31T08:26:39.543Z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再静(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导读] 在港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时代,本文阐述了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作者简介:杨再静,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摘要:在港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时代,本文阐述了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并提出了构建模型以及运作方式,为港口企业进行物流服务供应链建设与运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 随着我国经济更多、更深入地参与世界经济,海内外的商贸流动频繁,货物的流通量逐年增大。现代港口物流已经进入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港口物流业遭受了空前的考验。我国港口物流业应该认清局势,积极提升国际竞争力,经受住未来几年金融危机的考验,同时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机遇。以港口为中心集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成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 1 港口的发展 以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现代供应链物流和国际多式联运的加速发展,使港口逐步成为全球物流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现代港口的发展态势使得第四代港口的出现成为了一种趋势。第四代港口强调柔性港口的理念。港口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在兼容港口功能的基础上,强调港口之间的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的作业和敏捷的服务,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高效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 港口的发展,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腹地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水平;二是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这与港口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密切相关,需要由包括港口在内的供应链各方共同决定,也与港口通过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是港口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因此研究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 2.1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针对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统一定义。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如下:指以港口企业作为核心集成企业,将各类物流服务供应商(包括仓储、运输、装卸、加工、配送等)以及客户(货主与船公司等)有效整合所形成的功能网链结构。它能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同时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 2.2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成员 ①港口企业。港口作为海运的起点和终点,是大量货物的集散点,其功能已经逐渐从原来的海陆运输中转发展成为服务于国际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物流中心。港口在整个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上处于核心地位,能提供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有效运作所需要的完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软发展环境,同时拥有联合和集成供应链其他成员的能力。港口可以在提升供应链整体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②各类物流服务供应商。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上包括各类物流服务供应商,如仓储提供商、运输公司、包装加工公司、装卸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只能提供某以单一物流功能。它们既依赖港口业务,但又各自独立,在经济上有各自的经营目标。 ③货主和船公司。货主是整个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物流运作都是为货主服务的。供应链的目标是将货主正确数量的货物在正确的时间运输到正确的地点,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 船公司对于港口来说是客户,对货主来说是服务提供方。从现代物流角度出发,船公司提供的服务与港口提供的服务都是为货主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船公司在整个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上是处于港口下游,终端客户上游的企业。 2.3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①供应链的增值方式。传统的产品供应链主要通过生产和加工装配等过程创造价值,而服务供应链并不生产制造实际的商品,而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增值。港口的收益主要是通过提供物流服务来创造。 ②供应链各成员目标不同。在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目标冲突较大。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往往希望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最短;港口企业更多的是希望最大程度利用港口资源获得物流服务收益;而货主则希望确保整个搬运、装卸、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快速、安全和低成本[2]。 ③供应链的运营模式。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采用的是市场拉动型,具有完全反应型供应链特征。在供应链协调上更多关注的是服务能力协调、服务计划协调等。 ④供应链的合作核心。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种以能力合作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这种“产品”具有的六个特征,即顾客影响(Customer Influence)、不可触摸(Intangibility)、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易逝性(Perishability)、劳动密集性(Labor Intensity)。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是在供应链全局优化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产品从最初的客户到最终的客户的过程,是一个多级服务的过程。其运作的关键是基于能力合作的协调。 2.4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本模型 货主的货物经过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仓储、装卸等环节,经港口由船公司运送出国,抵达运输目的地。港口是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集成各类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物流能力,实现对客户的“一条龙”物流服务。 3 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运作 3.1 港口作为集成服务供应商,实现一体化运作 港口凭借其在整个供应链上的独特地域优势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成员的物流能力,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港口通过与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施资源扩展和优势互补,实现货物的干支线低成本快速准时运输。港口还可以通过外包码头区域或物流中心仓库的形式整合仓库功能提供商的仓储能力。同时港口还应与下游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各自的服务进行整合,实现服务的进一步延伸,从而在服务功能、服务内涵和服务价格等各个方面为货主提供优于其他竞争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善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主讲:柳荣(拥有十多年世界级企业的生产制造管理和采购物流管理的高层运作经验。1997年受企业委派至日本丰田公司学习半年,是国内第一批亲临现场全面系统学习的企业学员) 课程对象:采购主管、采购经理、采购人员、供应人员等从事采购供应的人士。授课方式:知识讲授、小组讨论、视频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课程背景】 生产中,物料该来的不来,不来的偏来 不要的物料堆满仓,需要的物料无处寻 计划出现混乱,加班赶单成为企业常态 客户临时变更甚至取消订单后挂单延续…… 目前生产企业面临客户需求多变、订单提前期短、供应商交货不及时和质量不稳定、库存控制困难的问题……,打造一支高效服务企业物流需求的供应链团队成为企业优化、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核心工程。同时,计划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神经系统,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良好的供应链计划管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优势基础,如何构筑企业的卓越的供应链,从企业战略到实施无不渗透供应链的计划与规划;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著名管理学家高德拉特在《目标》一书中所说,“一条铁链的强度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课程通过目前成熟的供应链计划与管理模型,全面介绍供应链计划过程,从而实现供应链的逻辑顺畅,实现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和配送达到准时生产要求,大幅度降低物料周转率,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如何借鉴其它企业成功经验,根据自己的企业竞争要求设计与建设竞争力的供应链,如何在最经济的方式下规划与整合从产品设计、采购、计划、生产、调度、仓储与发货的整条供应链是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主要给供应链管理者全面系统介绍供应链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实际的供应链运营需要,给学员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整体架构,并结合企业案例深度剖析供应链管理的专业知识。 【培训内容】 第一讲:企业与市场的挑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