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

摘要: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有一个平卧在爱琴海上的斑斓国家——希腊。在那儿那里发生了人类文化成长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的奥林匹克行为会,马拉松长跑发源于希腊,现今欧洲列国的文字也都源于希腊字母的变体。读过希腊神话也就更轻易看懂西方美术。世上没有一个在世的人体能像古希腊雕像那样匀整、对称和斑斓。在古希腊雕镂家的手下,形式化的形象和具体的形象之间告竣了绝妙的平衡。人体雕塑有了呼吸,似乎行为起来,优雅而华美的活过来。

关键词:人体雕塑艺术协调

人体不单单被作为雕塑使用最多的素材,而且人体帮助雕塑艺术走向了表现力的完美。人体是精神的载体,它给雕塑的充分表现力提供了充足的、甚至是无限的形式。人体雕塑表现的就是人体本身,单单用肉体证明着人的尊严。正如黑格尔所说,“雕刻不用象征的表现方式去暗示精神的意义,而用人体形象去表现精神,而人体形象就是精神的实际存在”。如果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体,那么我们可以说人体雕塑是人造的人体。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必须把欣赏者引向人体本身。古希腊崇尚人体美,雕塑家用唯美的气质描绘健壮体魄和精神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动态活跃、技法成熟的人体雕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一、文化因素

原始人在面对着泥团或石块的时候,除了把它们改造成生产生活工具,最大的实践就是把它们捏塑或雕刻成人像。这是一种把自身形象在对象面前展现出来的本能。古埃及雕塑和古印度雕塑都是以人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到了大约三千年以前,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一个很优秀很聪明的民族,古希腊人。他们实行城邦制和以工商业和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制度。他们关心政治和公共事件,思维活跃,同时崇尚健美的人体。古希腊艺术集大成者就是人体雕塑,为后世的文艺复兴雕塑、新古典主义雕塑和烂漫主义雕塑树立了直接的、理想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古希腊雕塑中体现对人体崇拜的精神一直被各个时期的雕塑家发

扬和延伸下来。

二、人体的生理特征

丹纳说,一个人体就像一座建筑。他指的是人体各个关节衔接紧凑,各个部位之间有着比例上的和谐。人体天生就具备完满的对称、均衡的形式因素;有着婉转起伏的柔和线条;此外,人体是一个由众多大大小小的团块组成的、体积感很强的立体结构,绘画营造的是一种知觉上的立体,是一种视觉幻相,它只能提供人体的一个面供我们欣赏,它提供的只是某一个观赏角度下和某一段观赏距离下的人体。我们在绘画大师的人体画像中,欣赏的重点是光影,是色彩,是人物的眼神、表情以及从中暴露出来的人物个性。而在雕塑中,人体就是人体,就是活生生的肉体。它不是一个面的造型,而是立体的、多个视面的组合。它占有着体积,分割着空间。人体雕塑通过材质的起伏凹凸、各个面的衔接过渡、团块的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可以从四周各个角度打量,还可以用手去触摸。在人体的立体性这个意义上说,雕塑比绘画更加直观,不需要观赏者用想象或经验在头脑中构造一个人体的形相。

三、政治经济方面看人体雕塑的起源发展

古希腊势力集中在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这两个地域,因与地中海相连,天色温顺,全年几乎都是有日照的晴天,所以古希腊人的着装均较亏弱,看他们的人体雕塑多是贴身的长袍或裸体。另一方面,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奴隶数目的若干好多是社会财富的首要标识表记标帜。那时奴隶的来历年夜部门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战败者不单自己连同妻儿也都不被算作人,沦为"会措辞的工具"。所以拥有健旺的体魄是具有现实功能目的的。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矫捷的躯体、发家的肌肉成为保留的必需,继而成为美的尺度。裸体在这里是被世人奖饰的。行为会获胜的运带动不单获得人们的欢呼及各类优待,还会被以原型雕镂成泥像,所以我们看到良多裸体的行为雕塑,像米隆的《掷铁饼者》和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的人》都是全裸的运带动形象。

古希腊是人类健康的童年。古希腊艺术,出格是人体雕塑艺术是欧洲及至整个世界的精采典型,是那时艺术家对理想美不懈追求的抒情诗。古希腊人体雕塑有神话故事中的神祈也有现实激情的英雄、自由平易近。他们把人体算作活的有

机统一体,行为状况下,一部门肌肉发生转变必激发其他肌肉的转变。将人物重心从中心稍稍分开,人物的动向变的不再机械。总之,古希腊人体雕塑是西方文明的里程碑。

古希腊人物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期是几何纹风格的陶期,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的陪葬用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 绘画:陶器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期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绘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期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绘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多利亚柱式朴素、粗壮,没有柱基,柱身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出,柱身有凹槽,柱头上接方形柱冠。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较细长、匀称,凹槽密而深,柱头为涡卷形,檐壁有浮雕饰带。后来,在古典后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蓝。古风时期的有名建筑是埃吉娜的雅典娜神殿、以弗所的阿尔忒

第12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1(思想的人体)

【教学课题】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理想的人体) 【课型】授新 【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要求: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的鉴赏,掌握这一时 期美术的主要特点。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在人体雕 塑领域的突出成就,并理解美术作品和时代的关 联性。 【教学重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在人体雕塑领域的突出成就及对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的价值是在理想与自然、理性与感性之间达成适度平衡。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创设情 境,直接 引入本课 的基本问 题。 出示《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提出问题: 1.为什么《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这件雕 塑作品残缺了,但仍给人极大的视觉美感? 2.为什么在古希腊能诞生这样的作品?出示图 片,让学 生思考并 巡视学生 状态。 发挥观察 能力,思考 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 作品的魅 力。 授新在探究的 过程中逐 步提高学 生的图像 识读与审 美判断的 能力。 一、理想的人体 问题情境: 1.古希腊美术家从哪几个方面塑造了理想的 人体雕塑? 2.古希腊人体雕塑在比例、姿态、形体、表 情四个方面分别遵循了什么样的标准?为什 么遵循这样的标准? 出示图片《女性象征人像》 提出问 题,巡视 指导学 生。 分组讨论, 并回答问 题。 充分发表 自己的观 点,在讨论 中靠近问 题的核心。

提出问题: 古罗马美术家在古希腊的基础上有怎样的创新? 梳理总结其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空间层次上的表现的特征。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古罗马美术家在古希腊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 探究发现在探究的 过程中逐 步提高学 生的图像 识读与审 美判断的 能力。 1.分析并比较《荷矛者》和《赫尔墨斯和年 幼的狄奥尼索斯》的比例关系,谈谈它们分别 带给你什么感受。 2.分析《掷铁饼者》 的作者是如何对人体姿态进行塑造的。 提出问 题,引导 学生探 究。 主动探究 与讨论。 探究《掷铁 饼者》如何 塑造人物 姿态的。 课堂充分调动古希腊人认为,理想人体的整体与局部都学生总充分发表

中西方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造型一刷的一种,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说,中西方雕塑在雕塑手法,雕塑材料,雕塑题材有相似点。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作用方面则有所不同。 中国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的传神性;西方的雕塑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注重形象的逼真性。人始终是西方雕塑的和西方文化的主题,而中国雕塑较多的是动物像、佛像,却鲜见纪念性人物雕像。中西方雕塑究竟有何区别,针对这个问题本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人在选择古罗马雕塑和汉雕塑这两个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他们当时属于那个历史阶段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如果将二者作为比较,并力图发现内在的文化含义,可以知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罗马时期代表作品为罗丹的《思想者》。《思想者》——青铜,198×129.5×134厘米,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曾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古希腊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欣赏课,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为什么能成为西方所崇尚的理想的典范模式,以及它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2 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领悟其美感特征,了解其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呢,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着重对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两幅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概括出形式美法则,即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以及节奏与韵律这五条法则,对画画的形式美有了初步的概念,比如说在“最后的晚餐”的构图上,基督位于画面的中心,他的十二个门徒每六人分散在他的两边,而每组又是以三个人为一组进行排列构图;又比如说在“蒙娜丽莎”作品中,对蒙娜丽莎胸襟和衣袖的褶襞处作了精细的描写,这些体现了什么呢?这些都体现了形式美。从艺术语言到形式美法则,最后我们分析了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价值,包括了人文主义思想,新时代精神以及科学性。 经过以上一些对上节课的回顾,相信大家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的风格以及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古希腊雕塑的一些内容。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家可以把书翻到第98页,看一下整个古希腊时期的雕塑画面,然后仔细思考一下古希腊画面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怎样的? 答:西方美术中崇尚的理想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雕塑开始的。 所以说呢,我们在欣赏外国雕塑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板书:古希腊雕塑)欣赏和了解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对于欣赏西方的雕塑,具有追根寻源的作用。本单元欣赏课的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按历史阶段可分为“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近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四部分。外国雕塑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在欣赏时,我们除了体味其在造型上的形式美感外,应该在直观人体自然美的同时,体悟雕刻家赋予其中的审美理想。本课为我们提供了米隆的“掷铁饼者”,菲迪亚斯的“命运三女神”,“拉奥孔”等作品,它们都集中体现了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风格和美感,是我们欣赏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极好素材。 讲授新课: 简介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年代(先提问:大家以前呢,都学过地理,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古希腊地处何处?){板书: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年代} 答:希腊是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国,它的文化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影响很大,古代的希腊被后人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地处欧洲大陆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海岸线曲折多弯,岛屿星罗棋布。地中海的水域在这儿又化分为两个小海:东为爱琴海,西为爱奥尼西海。希腊的地形特点是近海而又多山,全境山岭连绵,群山分割,内陆交通阻塞,可耕地有限加之土地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但是盛产大理石和陶土,为后来的雕刻和陶瓶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基础,希腊的地理位置使它易于和古代东方文明接近,它渡海往南经克里特岛可达埃及,往东由小亚西亚半岛可抵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对希腊早期文明史发展曾给予有益的影响。以上呢,是对于古希腊地理位置的一些介绍,下面简单介绍

东西方雕塑艺术比较

东西方雕塑艺术比较 我们将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艺术世界——雕塑。雕塑就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首先我们来看雕塑的物质基础。明显中国的雕塑材料要比西方的要丰富许多。中国人的雕刻对象有土、玉、石、木、铜,可见中国人对于各种自然材料都可以产生艺术化的创造,不分对象。但是明显西方的雕刻对象要单调一些,基本都是以石雕为主。看来在对这种材料的应用上中国人是要技高一筹的。但是,中国雕塑习惯吸收绘画上线条色彩的特点,在雕塑上进行绘色描线,也就让雕塑更接近二维绘画的艺术,而缺少对三维空间的把握和展现。这一特点我们之前在绘画中也可以看出来,中国在几何透视中没有西方人先进。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色彩的恰当应用,也让雕塑呈现出光彩绚丽的效果,更显华美,算是弥补了空间真实感不足的缺点。而相反,西方雕塑家则尽力排除绘画技巧的使用,他们不上色,直接由石头本身的肌理,加上立体的雕刻,让雕塑呈现出纵深感、立体感、真实感。石刻单纯的色调更加展现出古朴的艺术魅力。 那么不论是雕塑材料还是外表饰色,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都是肤浅的物质基础。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另一重要区别就是创作题材。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陵墓雕塑。像最为知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陵墓雕塑是中国传统思想厚葬的流行产物,是中国人对于礼教的推崇的产物。中国人相信灵魂不灭,于是那些统治阶级就妄想着去世后仍旧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就成了陪葬品,寄托了一种贪恋的帝王梦,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终极物欲梦想。而且我们会观察到像秦始皇兵马俑这种陵墓雕塑群,气势宏大,给人神圣、庄严、崇高的敬畏感、威慑感。这也是中国在2000年封建王朝统治下一直强调的王权思想,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念。不同于中国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西方的雕塑则更多的为活人欣赏。而且不管是比较原始的古希腊雕塑、古罗马雕塑,还是后来中世纪雕塑、文艺复兴的艺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雕塑、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西方的雕塑一直核心的主题就是人。不像中国陵墓雕塑群的群体性之美,西方的雕塑更侧重展现个体的美。从古希腊时代,就有“人,乃万物之尺度”,所以西方雕塑不管是单个的人像,还是组合的人像,他们一直就在肖像雕塑上狠下功夫。像这张古希腊人创作的《掷铁饼者》,力量感、运动感、健美感,都带给人深深冲击。身体肌肉的收缩伸张,都如同一瞬间绝佳的捕捉,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体育竞技的推崇,对于强大力量的推崇。而且像这种裸体的雕塑,在西方很常见,但在中国雕塑中却绝对找不到,因为西方欣赏这种健美、强壮、魁梧的身体美感,而中国人更愿意从更加含蓄婉转的角度来诠释。再比如这张古罗马时期的《奥古斯都像》。古罗马时期的雕塑主要都是皇帝,奥古斯都就是当时的一位伟大君主,从雕塑中也流露出他帝王的崇高气质和雄健刚毅的品格,极具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这座雕塑也体现出古罗马喜欢炫耀他们的丰功伟绩,崇尚征服,崇拜权威。这种对于强权力量的崇拜,对于英雄主义的崇拜,至今仍旧存在于西方文明之中。像这幅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文艺复兴代表作,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对人体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正符合文艺复兴所宣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到雕塑,不论东西方,都不得不提和宗教的联系。中国虽然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但真正发扬光大的还是外来的佛教。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也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安抚民心的工具。中国对于佛教的宣扬的艺术手段最主要就是石窟造像。著名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等,佛像宁静、洒脱、安详,寄托了人民的美好理想和向往。而西方

人体健康秤---正常指标参数表

人体健康秤---正常指标参数表 适合人体频率的生物微电波通过人体时通过在体内微电流的流动测量电阻。而在人体中,脂肪的电流不容易通过,水分和肌肉的电流容易通过,各种身体组织成分电流通过的电阻各不相同。利用这些原理,通过测定电阻来推定脂肪和肌肉等人体成份。但是由于这种技术的精确测量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设计,因此专家组建议你在购买测量仪器(如多功能脂肪秤)时要选择可信赖的品牌。 关于脂肪率 脂肪率是指身体成分中,脂肪组织所占的比率。测量脂肪率比单纯的只测量体重更能反映我们身体的肥胖程度。但是注意要比较测量结果时最好用同一时间、身体水分充足时的结果。 TRIOMPH翠飞电器研发部收集并分析大量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亚洲肥胖学会的肥胖标准的资料,总结出对健康脂肪率与肥胖作出了适合中国人的判定(表格仅供参考):

关于水分率 由于水分在身体中占很大比例,对水分率的测量也可以反映出你的胖瘦水平。 温馨提示:由下表可以大概判定胖瘦水平。注意,体型较大和肌肉量多的人一般体水分也比较多,这类人的标准水分率范围比一般人大。减肥发烧友要意识到减肥期间水分率测量结果的变化还可以反映你的减肥方向是否正确—减肥过程中一味地减低身体水分率,反而会令身体脂肪率上升。如果在减肥的过程中出现水分大幅减少的情况,可能就意味着你的减肥方法有些偏差,应该采用更为健康的减少脂肪,而不是减少水分的减肥方法。 你可以通过下面表格来判断你的胖瘦情况,以及减肥是否偏离方向(表格仅供参考):

关于肌肉含量、骨骼含量 重视健康的人们普遍会关注身体内脂肪的含量,因为众所周知的是脂肪含量过多(肥胖)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从最基本的行动不便,到最严重的慢性病以及肿瘤。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身体的另一种成分——肌肉含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与脂肪相比,肌肉具有更高的代谢率。保有一定量的肌肉可以促进代谢,减少与代谢紊乱有关的慢性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同样的原因,肌肉含量较充足的人,衰老的速度也较慢,会比同龄的缺乏肌肉的人更年轻一些。 你可以通过下面表格来判断肌肉含量和骨骼含量健康情况(表格仅供参考):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

西方雕塑的发展史 西方文艺复兴: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次着名的历史运动,始于1401年,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具大的变化。它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中的关于人文主义文化的含义,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客观事物,这种艺术作品突出地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的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特点。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其中多那太罗和米开朗基罗是雕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雕塑上,还深入到美术的各个领域。 巴罗克和罗可可时期: 十七八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了巴罗克和罗可可风格的雕塑。巴罗克雕塑很少是单件作品或单独存在,它的设计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才华横溢的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是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舞台设计师和作家。这位天才是巴罗克的杰出代表,他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选题方向,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18世纪一些英法雕塑家以一种忠于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新型的,通常是肖像的作品,这种风格被称为罗可可。如让安托万乌东的《伏尔泰》。 19世纪的雕塑艺术: 19世纪,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显示出卓越技艺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法国着名雕塑家让巴普希斯特卡尔普以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舞蹈》。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节奏流畅优美。弗朗索瓦吕德的<凯旋门>浮雕充满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达尔村罗索把印象派绘画理论用于雕塑,从而把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现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闪动最精彩的部分,而让其它部分减弱,表现了丰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变化。 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罗丹的雕塑艺术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美术史论文古希腊雕塑艺术

当我陶醉在希腊不可胜数的古迹、遗址的图片中时,总是惊讶于那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准,虽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曾遭受过程度不等的破坏,但是仍然能够传递出古希腊人的自我认识和对美的追求。 当然,古希腊的雕塑成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由次到精的发展过程。开始时,雕像都很简单粗糙,甚至人都是用几何体堆积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雕刻艺术现实主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从古风初期的程式化、正面化风格,到古风中期逐渐摆脱程式化、正面化,继而发展到古风后期,雕刻造型生动自如,形象逼真,艺术家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到艺术作品中,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到了古典时期雕刻艺术达到全盛时期,雕刻人体更显得庄重、含蓄和内在,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情色彩,表现出古希腊民族的自信、尊严和力量。进入希腊化时期,恰到好处的手法,高超的技巧,付予大理石以弹性的肌肉感和光洁的美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塑造艺术语言和宝贵的遗产。 究其原因,古希腊雕刻所体现的非凡艺术成就当时的哲学、自然科学、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特定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的普及和发达,给希腊雕刻艺术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哲学的光芒给希腊美学思想增加了飞跃的双翼。希腊人不仅对人类开始美的探索,而且丰富了美学理论;神话传说使雕刻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美学思想也随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希腊神话中的神并不是完美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滑稽的,龌龊的。但他们仍是希腊人的神,故可以从一个侧面看

出希腊人的思想不受神祇思想的束缚,是很自由的。十二位主要的神祇住在希腊的最高山——奥林匹亚山上,他们生活在由天神宙斯主管的大家庭里。神与神之间经常吵架,也经常举行宴会……希腊人信仰多神论,认为神与人有着同样的属性,同样的身体。并以现实的物质条件来想象虚幻的世界,而建筑和雕刻则是最好的手段。因而在艺术的具体表现中,则以社会上起初的人为榜样,典范式的真人就是神灵的标准,如《雅典娜》、《命运三女神》等大量的神话故事依然如此。这种自然性和现实性的艺术风格延续到文化历史上和各个时期。这样对客观“真”的追求,也是美学思想在希腊雕刻艺术中得到完美健康的发展之根本。 受诸多因素影响,古希腊雕刻一直沿续着现实主义道路向着艺术的殿堂循序渐进,它的美学思想也不断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从古风时代初期《萨维斯女雕像》、《贵妇》、《科尔》等品中不难看,这时期的人体雕刻动态显得板正、严肃、几何化简朴,曲线的微妙,空间分布匀称,表面光滑,方肩和一脚向前的特点。随着艺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脚向前迈了出来,手也离开了身体,腰间有了空隙,眼睛张开,姿态显得生动,如《保狄奥斯》、《阿波罗》等雕刻,它反映了早期希腊艺术家颇有特色的现实美学观念,是一种古朴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显现。 古风中期雕刻艺术快步进入了写实阶段,如《力神海克力斯》、《克狄奥斯》及宙斯庙西破风雕刻等。此时希腊艺术家追求对象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刻化,不仅结构严谨,而且作品有一种相当的厚度,衣

美的王国——谈古希腊人体雕塑(一)

美的王国——谈古希腊人体雕塑(一) 摘要: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有一个平卧在爱琴海上的美丽国家——希腊。在那里产生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希腊,现今欧洲各国的文字也都源于希腊字母的变体。读过希腊神话也就更容易看懂西方美术。世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体能像古希腊雕像那样匀整、对称和美丽。在古希腊雕刻家的手下,形式化的形象和具体的形象之间达成了绝妙的平衡。人体雕塑有了呼吸,似乎运动起来,优雅而华丽的活过来。 关键词:人体雕塑和谐比例 古希腊崇尚人体美,雕塑家用唯美的气质刻画健壮体魄和精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动态生动、技法成熟的人体雕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一、从政治经济诸方面看人体雕塑艺术的起源 古希腊势力集中在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这两个地区,因与地中海相连,气候温和,全年几乎都是有日照的晴天,所以古希腊人的着装均较单薄,看他们的人体雕塑多是贴身的长袍或裸体。另一方面,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奴隶数量的多少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当时奴隶的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战败者不但自己连同妻儿也都不被当作人,沦为"会说话的工具"。所以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具有实际功能目的的。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灵活的躯体、发达的肌肉成为生存的必须,继而成为美的标准。裸体在这里是被世人称赞的。运动会获胜的运动员不但得到人们的欢呼及各种优待,还会被以原型雕刻成塑像,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裸体的运动雕塑,像米隆的《掷铁饼者》和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的人》都是全裸的运动员形象。人物面部形象也因受整个时代精神的需要而具有全民性的美学理想共性:挺拔而直的鼻梁,高而平的额头,匀称的面部及安静矜持的表情。 二、在和谐理想旗帜下的人体雕塑 古希腊艺术的基本特点就是和谐与静穆。在古希腊雕刻家的雕刀下,无论神还是人,便都具有了体魄匀称,精神平和,外部与内在世界和谐而自然的特点。希腊人所以重视人体雕塑除了上面讲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从人类外形上发现和寄寓了和谐的理想,可以说,和谐的理想正是随着人体雕塑的发展而最终形成的。和谐意味着秩序、安宁、幸运;而不和谐就会带给人类灾祸、紊乱、动荡、不幸。在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在多方面意识形态还处在蒙昧期,被未知的自然与社会中不和谐力量所支配,对和谐的渴望是内心强烈的诉求。

[精品]古希腊艺术为什么很重视人体的表现

[精品]古希腊艺术为什么很重视人体的表现古希腊艺术为什么很重视人体的表现 古希腊艺术为什么很重视人体的表现 古希腊人把人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形象典范,他们以健美的人体表示出对神明真诚的奉献,就是与神同乐,为了神而装点城邦,为了神而创作诗歌、戏剧、雕塑。他们的神,都有着现实中人的感情、事迹。爱与美神阿芙罗蒂德,被他们想象成从海浪托出水面的贝壳中诞生的,但她的模样,却是人间的美丽女性《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德》被誉为是美的化身。这座雕像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一个山洞里发现的。人们称它为“维纳斯”,那是她的罗马名字。她双臂断失,许多艺术家曾煞费苦心为她复原双臂,但都无济于事。这座雕像却以其“残缺美”形成特殊的魅力,成了女性美丽、青春的永恒象征。她的面部具有希腊美女的典型特征:笔直的鼻梁、椭圆的面孔、丰满的下巴和波状的发髻。在她优美、典雅的身姿和表情里,表现着纯洁和坦荡;那安详、亲切的美,令人深深地感受着人类高贵的尊严。 以人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人类丰富的感情,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而能强烈地打动人心,引起人的共鸣。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这是对希腊艺术的最高评价。至于古希腊的绘画,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今天只能从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陶器上欣赏到。陶器上的绘画被称为瓶画(图示),有“黑绘”和“红花”两种形式。“黑绘”以红色为底,绘以黑色的形象;“红花”则相反,黑底红色图像。瓶画的构图顺应着陶器的形制、起伏,非常巧妙地用简练的线条写实的手法,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优美自如,令人惊叹不已。《战士的告别》,是一件“红花”式作品。全副武装的战士准备出征,年轻的妻子为他送上一壶壮行酒,脸

中西方雕塑异同

中西方雕塑异同 雕塑艺术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造型一刷的一种,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说,中西方雕塑在雕塑手法,雕塑材料,雕塑题材有相似点。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作用方面则有所不同。 中国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的传神性;西方的雕塑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注重形象的逼真性。人始终是西方雕塑的和西方文化的主题,而中国雕塑较多的是动物像、佛像,却鲜见纪念性人物雕像。 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首先,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中西方雕塑在题材与形式上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中西方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这种封闭性与公共性不仅是中西雕塑2000多年在题材和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也揭示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 其次,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它结合古希腊的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为雕塑艺术的典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化则形成了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来直接体验、感悟并把握对象。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逻辑、概念而更长于悟性,这种所谓的“豁然贯通”、“点石成金”,也形成了与西方注重分析、偏于抽象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质。 这种文化特质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形成了中国雕塑注重意向浑融,注重通过意向之后的表现,从而也形成了中国艺术注重营造意向的观念。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的差异。“美”是中西雕塑的共同追求,但“善”体现的是中国的“德”,是伦理性,而“真”体现的是西方雕塑的科学性与知识性。基于伦理性的要求,所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少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基于写真和科学性的要求,西方的人像雕塑艺术自古希腊以来就以人体为主,西方的雕塑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转折,而中国古代雕塑强调神、气,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国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这种着眼点,不在对象与实体,而在功能、关系、和韵律的审美意识,更关注人物和动物的神采和意蕴,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明。西方艺术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几何形的类型化之中,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精神支持下,从对物象模仿,而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并为传统的人体雕塑和现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径,以此来归纳形体的变化和运动。而中国以把“形”的概念转向对“神”的揭示,提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神轻形,重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外周血中各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T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名称平均数±标准差范围 T细胞抗原 CD2 总T细胞76.28±7.68 62.5~89.0 CD3 成熟T细胞69.98±5.79 61.1~77.0 CD4 T辅助/诱导性细胞亚群32.25±5.16 15.8~41.6 CD5 T细胞(B细胞亚群)77.06±7.34 69.5~8.8 CD8 T仰制/细胞毒性细胞亚群25.08±4.34 18.1~29.6 CD28 T细胞受体共刺激分子49.59±9.30 39.5~64.8 CD8+/CD28+ 细胞毒性T细胞13.22±4.18 8.6~15.5 CD8+/CD28- T仰制性细胞15.99±5.13 9.9~24.8 CD3+/HLA-DR- 静止T细胞67.10±11.69 55.3~77.1 B细胞抗原 CD19 全部B细胞11.56±2.54 7.3~18.2 CD20 全部B细胞12.20±2.92 NK细胞抗原± CD3-/CD(16+56)+ NK细胞14.91±4.87 8.1~25.6 单核巨噬细胞 CD14+ 单核细胞 5.10±2.00 活化细胞表达抗原 CD3+/HLA-DR+活化T细胞 3.05±1.34 1.2~5.8 CD3-/HLA-DR+活化B细胞7.42±3.22 3.0~11.7 CD3+/CD2 5+活化T细胞15.94±3.67 1.01~2.20 CD5+/CD19+活性B细胞 4.65±1.51 3.1~6.6 CD69 活化诱导分子(AIM) 2.09±0.87 0.8~3.5 CD38 活化T细胞51.07±5.67 42.4~60.0 免疫调节细胞 CD4+/CD29+ T辅助性细胞诱导亚群16.92±5.35 9.8~26.0 CD4+/CD45-RA+ T仰制性细胞诱导亚群20.51±3.64 15.0~25.0 其他参数 HLA-DR MHC-Ⅱ类分子DR抗原10.93±4.51 6.1~17.0 CD45-RA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异型66.99±5.06 59.8~73.7 CD4/CD8值 1.42±0.89 0.98~1.94 I型变态反应介导分子 CD23 IgE低亲和力受体(Fc ) 3.19±0.65 1.9~4.4 IgE 膜结合IgE 1.95±0.89 0.9~3.7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CD33 粒细胞前体25.90±3.32 21.3~30.4 CD34 多能干细胞<0.5 0.1~0.5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教学设计 学习模块:美术鉴赏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前者古希腊雕刻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奠定了西方人体美术传统的人体雕塑。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西方古典艺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深深影响了世界艺术发展。 相关拓展,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希腊雕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所选作品集中在人体艺术方面。这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精神。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艺术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让学生上网去了解相关知识。因此课前我准备较多的相关图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感受希腊雕刻的突出成就,以及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基本方法。以教师讲解、学生参与的现场演习、学生讨论、最后以轻松的游戏结束本课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让学生感受到古希腊雕塑的魅力,达到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审美感知力。 教学重点:追求和谐的理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教学难点: 人物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学生如何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等工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导入新课1、放映: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及奥 运冠军刘翔110米跨栏镜头。 2、分析奥运会开幕式的特点。 根据自己所收 集的资料由小 组代表发言, 回答那些是古 希腊?那些是 古罗马?简单 介绍一下。 进行知识的衔 接。感受运动中 人体所具有的 冲动感和力度 美,从而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3、播放雅典奥运视频提出问题:为何 将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重要内 容? 提出课题:《古希腊的雕塑作艺术》。 组织几名学生代表参加“运动会”— —掷铁饼比赛,引入并欣赏作品《掷 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 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4、讨论:为何古希腊人能创造出这么 完美的作品? 5、展示雅典卫城的图片(引入卫城建 设时的艺术总监—非迪亚斯及他的作 品—《命运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 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现 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6、导入作品《维纳斯》 学生分小组讨 论,由小组代 表发言介绍 08运动会--掷 铁饼比赛图标 的艺术形式及 审美特征 学生欣赏《掷 铁饼者》的动 态美,思考问 题并回答 感受雕塑作品 的艺术魅力 欣赏《命运三 女神》那健美 的身躯,恬静 而潇洒的姿 态,仍给人以 极其优美的形 象 学生思考问题 《维纳斯》的 残缺美并回答 问题 分小组讨论: 为《维纳斯》 加上手臂会更 在学生参与与 活动中轻松引 入作品《掷铁 饼》 提高学生的欣 赏能力。 多给予学生鼓 励、表扬及启发 让学生感受作 品内在生命力 的表现及体现 出的生命不息 的精神 借维纳斯美丽 的形象来传达 自己的思想情 感,社会理想和 美学理想。

古希腊崇尚健美

1、古希腊崇尚健美,所以雕塑多为极具观赏性的裸体。 2、文艺复兴时 期则是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人是造化之极,人体值得欣赏。 西方美术作品中如果有裸体,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作品的题材是古希腊众神,二是作品风格受古希腊艺术影响。总之,都是从古希腊艺术学来的就对了。古希腊艺术中的裸体 所以首先要说明古希腊艺术中裸体为什么多。 古希腊的艺术传之于世的主要是雕塑作品,绘画作品基本都没有能传世的。我们唯一能对古希腊绘画有所了解的,是从古希腊陶瓶上的彩绘。而这两种艺术形式中的人的形象,都告诉了我们古希腊人原本就穿的少甚至不穿。他们崇尚人体之美。 古希腊日常生活中的裸体 古希腊人有三个公共活动场所,一是剧院,二是神庙,三是体育场。古希腊人经常进行体育竞赛,他们在体育竞赛时就是裸体,这个想必是常识了。他们对体育竞赛中的获胜者极为崇拜,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健美人体的热爱。 而他们的日常服饰,就是长袍。长袍系身,是古希腊人的着装。 我们从古希腊的陶瓶彩绘上能看出来,古希腊陶瓶上的彩绘,很多都是描绘了古希腊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有炼铜,对弈,出征等等。下面是古希腊陶瓶上的对弈图和青铜作坊图,他们或者穿袍子,或者裸体。古希腊人的服饰和日常生活是裸或者半裸的,而他们对肉体的热爱,贯穿于他们的美术作品中。不过有趣的是,无论是神像还是墓碑的雕塑,从来就没见过丑男,他们的身材都极好。难道墓碑的主人一个个身材都那么

好?显然不可能,这是因为古希腊人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美学观念。古希腊人的艺术不是写实的,他们强调完美的比例,人的头部,躯干,四肢,五官都由一定的比例确定。所以古希腊的艺术,毋宁说是技艺,工匠们学习这些比例,以期雕刻出最美的雕塑,此为形式。其次,他们也要穿上衣服,摆出某种姿势,要有真人的相貌,此为内容。他们的男人的胸腹部肌肉,位置,形状都差不多,可见他们对于这些细节都有统一的标准。这种对完美肉体的追求,贯穿于古希腊美术。古希腊雕塑最高端的技巧,就是即便穿了袍子,也能展现出完美有致的躯体。通过衣褶来体现肉体之美,肉体在衣褶下若隐若现,令人倾倒。古希腊神话中的裸体 古希腊众神,也是西方美术中裸体的一大来源。这是因为古希腊众神的形象,基本是确定的。如赫尔墨斯一定是脚穿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雅典娜一定要拿着矛,戴着头盔;宙斯和波塞冬一定要有大胡子,一个拿雷神之锤,一个拿三叉戟;胜利女生必是衣带飘动,振翅疾飞;阿波罗必是美少年,维纳斯必是美少女等等。 所以但凡要绘制古希腊诸神,一定要有这些特征,也必是穿古希腊袍子。卢浮宫的一排三四尊维纳斯也是如此,连维纳斯的长相都差不多。 所以后世但凡美术作品中有古希腊神像,必然是古希腊装扮,全裸或半裸出现。 接下来的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美术作品中的着装,人物形象和雕塑技巧不但变化不大,反而至臻完美,雕塑甚至能体现人物的表情,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发展到更高的高度,最有名的拉奥孔就是一例,

西方现代雕塑

西方现代雕塑 卓格铁艺-卓格软装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c7687642.html,/college/

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 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观念雕塑艺术 观念艺术的特征-观念雕塑艺术 集合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 露易斯·内威尔逊-集合雕塑艺术 理查德·斯坦基维兹与马克迪·苏维罗-集合雕塑艺术英国爱德华多·保罗兹-集合雕塑艺术

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观念艺术”也称“概念艺术”,早期继承了达达派反艺术的思想,但它主要受到波依斯新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70年代连续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在国际地位上的日益提高,观念艺术得以大大地强化。因为观念艺术猜谜式的戏剧性场面很好地满足了文献展所设定的那种基准。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一种对欧洲艺术具有的,而在美国艺术中未能真正发现的东西,使欧洲艺术家找到昔日的感觉。这种艺术创作的新方法不可抗拒地对美国艺术家产生了冲击。进而与其它新艺术一起并行,形成了一个国际性潮流。 第一件被艺术史公认的观念艺术作品是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在1965年卡塞尔文献展上所做的《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库苏斯用一把实物椅子和这把椅子的照片,另外在字典里找到“椅子”文字的定义照片摆在一起。作品几乎具有后来观念艺术的全部特征,没有形和色的艺术匠心,更没有情感的流露。作者关心的似乎是传达一个哲学的命题,更倾向于思辨的游戏,但库苏斯没有波依斯那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观念艺术”一词最早是由批评家塞兰特·吉尔玛诺于1970年在法国图尔良组织的一次有影响的展览上正式命名的。他认为“所谓的观念艺术其目的是反商业的、独断的、平凡的和反形式的,它主要关心媒介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易变性。其重要之处在于艺术家所遭遇的实际材料,以及他们去理解现实的意图,尽管他们用标题和展示的方式是不易明白的,但却是敏锐的、晦涩的、个人的、激烈的”。

古希腊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艺术》教案 钟祥市实验中学张雪梨 教学说明: 本课时作为古希腊艺术课的第二部分,占一个课时。在整个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雕塑范式。通过古希腊雕塑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对艺术有兴趣的同学今后自主欣赏更多的西方雕塑作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 通过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希腊的美术概况及表现形式。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演变,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及伟大成就; 2、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领悟其美感特征,了解其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 本课为一课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引入古希腊雕塑艺术欣赏。 提问:1、刚才看到的是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行的什么活动?古希腊、雅典、奥运会 2、在这个片断中,演员们扮演了什么样的形象?古希腊雕塑 3、为什么雅典奥运会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 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雕塑艺术。 二、(简单介绍古希腊)希腊在欧洲的东南部。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2000年前的希腊人创造了无数完美的雕塑作品,绝非偶然。 1、古希腊雕塑作为雕塑艺术的典范模式的形成原因。 1)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它要求公民必须具有完善的心灵和健壮的体魄,要求艺术必须塑造理想化的公民形象,以此来赞美和歌颂、肯定和表现人的力量与精神。同时,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比起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来,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 艺术匠师们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这也就提高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