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阿健

执教班级:高2011级6班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

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

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夫妻话别(助夫参战)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表现了水生嫂

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

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

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的话别的语言,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此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三)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智,伶俐,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让学生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以上人物对话。

参考示例:

“一件衣裳一份情,一句话儿很要紧,快去快回不碍事,只怨婆婆不放心。”

六.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本课内容,结束本课。

(此活动主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考查学生对对联这种文体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对或相近,上下联不能出现同样的字等。还有就是此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考示例:

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

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

另附一首打油诗:

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篇二:《荷花淀》公开课教师教案《荷花淀》讲义作者:孙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如诗如画的场景描写。

2、理解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中体现的“四美”——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

情操美。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完美统一的意境美。

2、从小说的人物和语言中感受小说的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3、引导学生通过“四美”来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夫妻话别场面水生夫妇含蓄的情感表达。

2、领悟水生嫂等劳动妇女的探望丈夫前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教学

方法:

1、朗读小说中诗意环境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片段。

2、感受、探讨、评价小说中蕴藏的“四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2、感悟《荷花淀》的“四美”——意境美、情感美、含蓄美和情操美。

二、孙犁、小说的背景和情节构造:

1、孙犁:

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背景:

淀:diàn,湖泊,荷花淀即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本文选自《白洋淀纪事》。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3、小说的情节构造:

夫妻话别

扑空归来

意外相见

二、重点难点解决过程:

(一)、从环境中感悟意境美:

1、朗读1—3自然段,感悟小说的意境美,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2)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

(3)为情节的展开做好的铺垫。

(二)、从人物对话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水生夫妻话别的对话,读出其深情与含蓄。

2、分析水生嫂在夫妻话别这段对话中的心理变化。

3、分角色朗读水生嫂等劳动妇女要去探望丈夫前的一段对话,读出其含蓄与羞涩来。

三、课堂小结:

《荷花淀》塑造了根据地人民意志坚强、英勇善战、同仇敌忾的形象。在结构上,轻巧

灵活,叙事抒情互相穿插,环境描写和意境烘托融为一体,而在人物的塑造上注重以心理刻

画来展现人物美好纯洁的内心世界。作品以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质朴而又含蓄,充满抒情

意韵,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孙犁小说创作清新明丽、细腻生动、诗情画意的特有风格。

四、练习:

1、下面对对话中“总是”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a.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

b.水生嫂对水生的积极行为由衷地赞扬。

c.水生嫂一方面为有这样一贯积极的丈夫而自豪,同时又含有一些嗔怪的情绪。

d.水生嫂对水生的过分积极很不满,带有较强的讽刺挖苦情绪,但客观上表现了水生的

强烈的爱国热忱。

2、这篇小说以“荷花淀”命名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荷花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是我抗日根据地军民高尚情操的象征。

b.荷花优美,“日上日妍”,是我抗日根据地年轻美丽的劳动妇女的象征。

c.荷花清新雅洁,宛如孙犁小说的风格,作者借此来表明《荷花淀》的艺术风格。

d.荷花淀是地点,是小说的背景,是主要事件伏击战的发生地,小说是以地点命名的。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3、

对这个细节的理解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b )

a.水生嫂编席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吮”主要是为了止血。

b.水生要去参军的消息在水生嫂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吮”主要是为了控制和掩饰自

己的感情。

c.水生嫂内心很惊慌,“吮”是为了消毒。

d.水生嫂很生气,“吮”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愤怒。

4、第一自然段中“缠绞”、“跳跃”二词的主要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表现苇眉子又薄又细,正好编席。

b.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表现水生嫂的勤劳、淳朴。

d.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的优美,给人的美感。

五、作业:阅读孙犁的一篇小说,和同学一起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感受。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意境美

荷花淀对话描写——情感美、含蓄美

人物心灵——情操美篇三:《荷花淀》教案(鲁人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3.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

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

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

义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体会人物细腻的感情;

3.领会《荷花淀》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布置预习: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段落标号(共95个自然段),划出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句。

4、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5、找出课文中较集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叉开展游击战争,威震敌胆。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在芦苇迷宫和荷花荡中和日本侵略军捉迷藏,经常将侵略军打得焦头烂额,由此也产生了中国文学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孙犁。

孙犁(1913~2002年),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

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3.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高潮和结局有时会重合。 4.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说的各个要素,尝试把握课文主题。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空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①月夜编席(1~4自然段)

②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③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①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②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③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①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②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③组织起来(85~95自然段)

(3)读完小说后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语言、细节描写来表现)

三、分析本文的情节和环境描写

1.课文的线索是怎样的?

明确: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妇女的活动:等夫、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1)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下面,

我们共同来欣赏小说的开头三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部分1—3段,品味诗情画意。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语速和感情地把握。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这段文字描写了那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看到这些景物描写给你什么感受)?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部分1—3段

学生评价-----(正音)

a、景物: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叶荷花香

b、怎样描写的:

修饰成分:

苇眉子---湿润润的,柔滑修长,又薄又细

苇席 ---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将劳动场面诗化)

雾 ---薄薄透明的(朦胧)

荷叶荷花香---新鲜还用了两个十分贴切的动词:

“缠绕”:写出苇眉子的柔滑修长,女人动作的灵活。

“跳跃”:(课本79页,与“颤动”比较)拟人,写出了苇眉子的动态美,突出女人编席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的动作美。还用到了比喻修辞:

这个比喻将劳动场景诗化了

“苇子长城。”

c、意境(月色下的如此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两个词来概括):清新、恬静、宁静

? 作为一篇小说,本应该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推进,但是《荷花淀》开头三个自然段却为我

们描摹了如此一幅美丽图景,这样清新宁静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明确:联系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①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勤劳朴实温柔)的人物形象。

景的宁静烘托人的美好:善良、纯朴、勤劳、温顺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伏笔)。

开头,为夫妻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氛围,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描写作了铺垫。

③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荷花淀景色清纯明丽,如此柔美洁白的水乡,又怎能容忍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生活越是美好,人们越是热爱生活,就越是憎恨战争,美丽的水土培养出英雄的儿女,出于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水生嫂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毅然决然的送郎上

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茁壮成长起来,勇敢的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3)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明确: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4)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明确: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铜墙铁壁”换成“一道屏风”行不行?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概括了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我们回过头来想,这毕竟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在开头的

景物描写当中,我们却闻不到一点战争的味道,看不到一点尘世的烦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美的画面,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美的意境,这也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第一个特征。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下节课我们要从语言和细节描写方面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五、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较集中的人物对话。

2、思考探究:本篇是战争小说,它和你印象中的战争小说有何不同?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1、课文中写了哪三个生活片断?

2、课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二、赏析本文的语言和细节描写

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本节课我们要从语言和细节描写方面来欣赏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1.赏析简洁而传神的对话,体悟人性美。

“诗体小说”的第二个特征,是孙犁描写了一群充满了人性美的荷花淀妇女形象。

(1) “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5——13)、赞同丈夫参军(14——22)、应承丈夫的嘱咐(23——29)等三层。

(2) 鉴赏讨论: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

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主谓倒置,标点位置)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体贴、关心、小心翼翼、试探口气、温柔。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总是”换成“可是”好不好?)有埋怨,但更多的是赞赏。“可是”则表示“逆转和出乎意料”,甚至带有“讥讽”的味道,这不符合水生嫂此时的心理。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如果知道水生参军的消息,有如下反映,大家看看是些什么样的性格?(改写对话)

①“恩,我不嘛,丢下我一人,这可怎么办呀?”

(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②“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撒泼)

③“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照顾,这么大一个家交给我一个人,你说的倒轻巧,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命好苦啊!”

④.“你走,我也跟着走,古代不就有花木兰从军杀敌吗?为人民,为国家,咱舍小家,这值。”(豪爽洒脱,有男儿气魄)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聪明伶俐)“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质朴憨厚)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稳重)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快人快语)“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

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忸怩羞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

前的嘱咐有关。

(4)小结:

刚才谈到的这些语言都是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我们就把小说中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特点的语言,叫做“个性化语言”。这些语言极其平淡,充满生活气息,但细细品读,却意味

深长,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乍看淡淡的,细看浓浓的。”这才是语言的魅力。

2.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

(1)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

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

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

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

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

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

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

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

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

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

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

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明确: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

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

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安安

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

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

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词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练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

“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

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

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

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篇四:《荷花淀》教案2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

3.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表达主题的作用。

4.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

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

《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

用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如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

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查找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二、运用网络查询有关荷花淀的图片、介绍等资料以及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以上两

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阅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所取的

角度一致并能概括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对荷花淀、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

堂交流,并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品读、揣摩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小说如诗如

画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一、课文导入

用王维的《山居秋暝》导入课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

女,莲动下渔舟”,苏轼赞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们读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

花淀》,感到二者实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

的岁月里,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的优秀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

魅力。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

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

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

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以上是学生预习情况的归纳,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课堂上的讨论归纳,都要由学生来做。)

(在介绍荷花淀的时候,幻灯片中要出示有关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荷花淀如诗如画的风景,从而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

四、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本文要求我们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接下来,让我们首先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1.正字正音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吮吸(shǔn)白洋淀(diàn)打点(dian)泅水(qiú)凫水(fú)

围剿(jiǎo)投奔(bèn)蛮横(hèng)涨潮(zhǎng)打捞(lāo) 2. 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回答)

情节概述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

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

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 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小组讨

论)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4.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

─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

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五、赏析景物描写,品味优美语言

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思考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

2.让学生朗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

写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讨论明确:

(1)夜景美: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2)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

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

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幻灯出示图片)(3)这些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

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

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

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

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

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

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4. 赏析文中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

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点拨: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

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

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点拨: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

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

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

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

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5.小结: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这篇文章没有惊险

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具体的的人物形象,但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

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

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

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

结晶。

六、布置作业

1.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几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a.掂(diàn)记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

b.膝(qī)盖窜进休长横(héng)样子

c.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

d.凫(hú)水噘嘴围缫扑楞(lèng)楞

2.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

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参考答案:第一题:b

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

点拨: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小小的菱角,一副多么美丽的画面。人们心情的悠闲,

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

第二课时篇五:《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她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

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4.渗透学法,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体会。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学习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

程:

一、导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

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

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

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2002年7 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

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

的一生。此时,我教给大家一种名著的阅读方法,即阅读其他作家、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而

没有直接接触作品,这种阅读方法称为 1 “镜中看花”法。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

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

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

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

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

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

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

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

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

“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2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

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师: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

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

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

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

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

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

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

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

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3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师:说得有

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

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改写水声嫂的语言。

例:改写了“夫妻话别”:“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起走。”“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

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会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水生嫂改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小结: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

个人?

生: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又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

部分家务由她来承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给丈夫端饭,听说丈夫参军,手指震动了一下,体现了温柔体贴。

生: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

板书: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

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

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 4 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

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

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1)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看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

满意吗?为什么?

(3)逐句分析:战争中的女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4)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

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

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

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

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

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71374

荷花淀教学设计 阿健 执教班级:高2011级6班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

《荷花淀》教案 (1)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 1.以影视资料导入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 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能够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代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

荷花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荷花女人竞风流 ----《荷花淀》教案 崇阳一中胡洁 文本解读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秀小说。小说写的是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小苇庄 的七个青年参了军,妇女们探夫未遇,归途中无意中帮助男 人们打了一场胜仗的故事。作为孙犁的代表作,小说虽然以 抗战为大的背景,但主要表现了农村妇女依恋丈夫的浓浓的 夫妻之爱和在抗战形势影响下,开始觉醒并最终成长成熟的 巾帼战士对家对国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篇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语言描写。文 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 有较高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体味语言水平的高低,决 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从不 同角度来体会、琢磨和分析语言。本文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了人情、人性的纯美,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教学设想 单元知识提示到,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欣赏小说的人 物形象和语言。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 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景物美、细节美、情节美,作品中质朴简明又内涵丰富的人物语言是最大的亮点。品味人物语言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此本课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和情感构筑起来的美妙的语文世界。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把握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对话描写对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品味含蓄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 教法学法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细心体会小说中对话描写的好

《荷花淀》教学设计1

《荷花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 1.淀:浅浅的湖泊美丽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提挈 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寓意 抗日妇女深刻 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Lotus Lake" of Chinese teaching plan for senior one of PEP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 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 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 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 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 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 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 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 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

《荷花淀》优秀教案设计

《荷花淀》优秀教案设计《荷花淀》优秀教案设计 一、文学常识 1、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没有着重表现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从青年夫妻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主要从水生女人为代表的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意义重大的主题。 4、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二、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

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三、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

最新人教版高中荷花淀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荷花淀教案3篇 】《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荷花淀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荷花淀教案一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荷花淀》这篇小说来说, 却是文中有画,又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 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从作品的描写中还原出几个面目真切的水乡人物, 更不会对其中的战斗场面有什么深刻印象, 甚至作品所讲述的一部故事都显得那么朦朦胧胧,似有若无;但你却绝不会忘记那无边无际的生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

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点尘世的纷扰?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种绝美的画面, 把读者带入一种纯美的境界. 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 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 近景远景层次井然, 线条分明. 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一处景物的描写,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内容,可见作家笔底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淀》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了一副副美丽的风景画,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

《春之声》优秀教案

《春之声》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学过《项链》、《荷花淀》等小说以后,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因为小说也有不同形态,侧重点不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也不同。《春之声》就是一篇需要我们换种思维品读的短篇小说。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 ②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 ③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二、设疑激趣,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1953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因发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轰动,1957年因这篇小说获罪被划右派,1979年平反。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三篇短篇小说和《蝴蝶》、《相见时难》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一直求变求新,经常领风气之先。 (二)写作背景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国家的教育、科技以及经济建设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国外,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发达国家已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在了后面。在这个情况下,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推动社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小说就是反映的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强烈愿望。 (三)意识流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出现于西方的一种创作手法和文学流派,运用这一手法的著名作家有《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喧嚣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等。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

《荷花淀》教案设计说明

标题:言为心声 ——《荷花淀》人物形象赏析学科:语文 单位:高州市第二中学 姓名:梁清 地址:高州市第二中学

言为心声 ——《荷花淀》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2.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3. 积累人物性格常用词。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准确使用人物性格词概括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练习法 【新课导入】: 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景色,优秀的人(播放《高山流水》),我们大家都喜欢。《荷花淀》中不仅景色优美,人也非常优秀。现在请课代表回忆上节课的教学容。(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荷花淀》的故事情节:(一)夫妻话别(开端);(二)探夫遇敌(发展);(三)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同时还鉴赏了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赏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板书:人物形象)(出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总的思路:朗读——对比分析——品味——创作) (一)角色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打走了鬼子,我回来你。”(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等细节描写,然后小组分角色读,讨论答案)并思考这段话体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学生完成表格①,归纳水生嫂的形象) 水生嫂:温柔、体贴、机敏、识大局、明大义,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板书:温柔、体贴、机敏、识大局、明大义) 小结:这段话是用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这些描写又称为细节描写。(板书:细节) 归纳学法:刚刚我们学习这个选段时是怎样学习的? ①朗读 ②赏析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荷花淀教案设计公开课

荷花淀 孙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对话,用点拨法研习对话描写。 一、导语设计 师:(板书“战争”),一提起战争,同学们往往会想到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 二、情节结构 师:大家已经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作品有没有直接描写战争? 生:没有, 描写了几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几个生活场景拟一个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生:3个 师:哪3个?叫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 (提问学生并板书) 夫妻话别(概括为“夫妻夜话”好不好?“夜话”内容较笼统,不能准确概括这个生活场景,“夫妻话别”要好一些。概括要准确,贴切)-----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同学们概括力不错) 它不像一般的小说那样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完整的结构,结构上是高度浓缩的,在情节的展开上具有跳跃性:跳跃起伏:深夜织席候夫归,才始盼君归又送君归去,寻夫未果遇敌寇,助夫杀敌回。 师:在劳动过程和战斗过程的描绘上是不是像一般情况那样艰苦呢? 生:这个过程给人的感觉不仅不是艰苦,反而给人快乐、浪漫的感觉(板书:浓缩、跳跃、浪漫) 三、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 师:好,下面我们重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言。首先我们品读“夫妻话别”这个对话片段。 师:我请两位同学起来一人扮水生,一人扮水生嫂,大家充当叙述人,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要力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1)“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什么?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2)师: “水生笑了,女人看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我把它改一改,两种改法。一种是把“你”字去掉,改成:“怎么了?”另一种是把主语“你”

《荷花淀》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案教学设计《荷花淀》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习抗战军民深明大义、舍家卫国、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 2.学习、赏析名家通过传神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对话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下面请大家说一说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如: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 能再说几个吗?最好能残酷点的。如: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等。 “血肉横飞”“刀光剑影”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孙犁的《荷花淀》,也是描写抗战最艰苦阶段白洋淀人民的战斗生活的。大家看过课文了,小说中有没有“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

2、那么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还有人物对话。 小说共四千余字,我统计了一下,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 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 是--人物的对话描写。 3、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古典小说对人物的对话描写都极 为出色,极为精彩,大家能说出几部这样的作品吗?《三国 演义》。《红楼梦》。好像还有《水浒》。 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 说这两部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 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通过人 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孙犁的《荷花淀》汲取了传统 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和 大家一起来赏析这部小说高超精妙的人物对话艺术。 4、:小说的人物对话部分分布在故事的哪些情节里?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二、分析小说传神的对话描写:| A、分析小说“夫妻话别”中三处对话描写: 师:小说写到由于白洋淀抗日形势的变化,小苇庄游击 组长水生和同村的几名年轻人参加了地区队,明天就要上前 线打日本鬼子去了,大家推选水生回家和家人说一说,尽管 水生嫂还是个开明的人,但水生还是担心妻子一下子承受不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1)

荷花淀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

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

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 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 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荷花淀】《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荷花淀】《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教师节祝福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 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爱》中的简?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 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 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 生(齐答):语言。 师:哦,很一致嘛。为什么呢?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1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一)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即“荷花淀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三)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荷花淀》教学设计1_1

《荷花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抗日妇女 深刻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荷花淀优秀教案

荷花淀优秀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荷花淀》 【设计思路】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内容揭示文本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对文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教学目标】 一、认知及能力发展目标 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二、情感培养目标 学习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 《荷花淀》是一篇优美的诗体小说,授课时采用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着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苏轼赞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我们能感到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的优秀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简介 1.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延安写的,其

《荷花淀》教学实录.doc

《荷花淀》教学实录 (本课于2003年11月荣获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2期)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生:《简。爱》中的简。爱。生:《苔丝》中的苔丝。二.目标定向: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

荷花淀的教案参考

荷花淀的教案参考 荷花淀的教案参考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