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应强化六种意识

语文课堂应强化六种意识

语文课堂应强化六种意识
语文课堂应强化六种意识

语文课堂应强化六种意识

导读: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以及某些教师对新课程断章取义的理解,课堂教学越来越花哨,架子很美、内在空虚的绣花枕头式的公开课、作秀课越来越多。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常常萦绕于怀: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上课、听课的体验和感悟,谈一点看法。

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有新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弱化个体能动作用的发挥,自然也不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六种意识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自主意识,方法意识,创新意识,训练意识。

一、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目前,课堂教学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鲜明。不知道课堂教学要用绕定的目标,达到一定的目标。

通俗地讲,我们上课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呢?从大的方面说,有字词句章.听说读写一听到字词句章,听说读写就为教这

些东西有悖于新课标。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们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字词句章,听说读写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办法。

具体地说,我们教学时要有学习目标,单元目标,一节课的目标,而每节课的目标,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它是我们盖高楼大厦的基础,没有它,单元目标,学期目标都无法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好的目标呢?要看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准确、明确。教学目标的全面指的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得全面、准确、明确呢?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文本,把文章读懂,读透。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解决好一节课的目标预设和达成问题。

二、问题意识

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不仅要问自己

这节课教什么,还要问自己怎么教,如何导人,如何突破,如何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关键的问题是课堂如何提问。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大有学问。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就是以问题作为知识教学的纽带,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有效问题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梯度,有系统性。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问题可以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发现。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某种情境,学生提问老师答,学生提问学生答。师生平等对话,一起合作探究,锤炼思维,体验感悟。

三、自主意识

这里讲的自主意识,是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们要把从前的重教师的教转变到重学生的学。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靠学生自己多读多写,自主学习得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这个题目(或类似的题目)我已经在上课时讲过了,为什么让学生考时学生做不出来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答案是教师教出来的,是教师包办代替的,

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出来的。因此,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主要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写作用,去同化或吸收外部给予的信息刺激,通过外部刺激的重组和顺应,或者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同化,从而获得认知结构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把布限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弄懂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办公室工作要强化六种意识

---------------------------------------------------------------范文最新推荐------------------------------------------------------ 办公室工作要强化六种意识 办公室工作要强化六种意识 路荣臻 做好办公室工作,对于完善领导决策,推动工作落实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办公室工作也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新任务,这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做好办公室工作?笔者认为需强化“六种意识”。 一、强化学习意识 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经常看书学习,思考问题。要多接触各方面的情况,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在想什么,机关干部在想什么,领导同志在想什么,做到胸中有数,超前思维。二要勤于总结和积累。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当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学过的知识、看到的资料、听到的信息积累起来,厚积而薄发。三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办公室人员要紧紧围绕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形势来思考问题,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四要学习借鉴外地适用于本单位的先进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先进地区单位考察学习,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学习先进发展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我所用。 1 / 9

二、强化参谋意识 办公室是一级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办公室的同志都是“参谋”。既然是“参谋”,就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小兵”,不能只是坐等“吆喝”,奉命办事,背动工作,而应围绕中心工作,贴近领导思路,积极做好决策眼务。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虑,力争谋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一旦遇到领导做出不妥的决定或者明显失误时,秘书人员应该出以公心,予以提醒或建议,切不可为博得领导的欢心而迎合屈顺,甚至火上浇油。 三、强化服务意识 “为上级领导服务,为同级领导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是中央对各级办公室工作提出来的基本要求。这也说明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是办公室重要工作职责。一要做好决策服务。在领导决策前和决策中,办公室人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具有价值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凡事想在前、做在前、服务在前,真正成为领导称心的参谋助手。二要做好协调服务。对内要强调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对外要理顺和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既坚持原则,又注意工作的灵活性。不光要搞好战略协调、计划协调、政策协调和事务协调,还要搞好上下左右以及领导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基础。三要做好日常服务。既要雷厉风行、积极主动,又要一丝不苟、缜密处理。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确保机关日常秩序和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是政务工作、事务工作,还是后勤保障,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不能出现差错。对任何一件经办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要潜移默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在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是目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下面,结合我校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加强宣传,建立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包括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农田锐减、河水变黑等,从而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1、注重宣传,加强引导 为尽可能让学生了解环保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与环保行动的密切关系。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自觉性。学校每年邀请环保局领导及专家来校作环保讲座,每年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班、队会,晨会,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活动中来,利用读书、网络搜索、家庭调查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减碳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还在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时宣传各中队典型的环保小卫士,树立典型,让全校队员向他们学习。 学生德育部门还将环保与行为习惯结合在一起,将环保意识提升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在校园里乱扔乱抛杂物。少先队每周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与个人卫生意识。如:教室整洁、课堂摆放、卫生责任区、衣着整洁与个人行为等,进行逐项打分,所获成绩列入班级文明评比积分里。这样有效地从德育突破,随机教育,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入手,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2、环境熏陶,耳濡目染。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校在培养环保意识的同时,还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2008年底,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走近语文、走进语文、吃进语文。 一、走近语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训练搞得轰轰烈烈。从表面上看,这很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但细究一下,他们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字词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合刊)登载的29篇青年名师的语文教学实录,就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字词教学。有的就根本没有字词教学,有的把字词当障碍一扫了之,有的音形义解释不完整。这些教学实录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仍保留字词教学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少数教师沿袭传统,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记录;二是不少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生字词放在投影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注音、解释;三是也有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或是自己查字典解决。 上面的三种做法,好像都比较重视字词教学,但如果

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解释。 这样的教学就属于走近语文,因为字词是组成句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我们不仅要会读、会写、会解释,还应该知道它们在句子、文章中的作用,还要会运用他们。 二、走进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把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也说:“语文教学是最讲究咬文嚼字的。”语文教学就是字词教学,离开了字词教学的语文课不能称之语文课。因此即使是阅读教学也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字词的理解上。对字词的理解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细读品味。有些字词初读时令人喜悦或惊奇,然后通过细细地有滋有味的品嚼才能感受它的妙处。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词用得非常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词的关系,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气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构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只有细细品嚼反复玩味,才能对“梦幻”的妙处了然于心。二是比较鉴别。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就特别重视对文章语言的揣

组工干部要强化六种意识争当六个表率

组工干部要强化六种意识争当六个表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组工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系统连续三年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准确定位,从严要求自己,强化六种意识,争当六个表率。 一、强化党性意识,争当政治可靠的表率 党的组织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组工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政治觉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政治忠诚。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是否政治忠诚关系到党的事业全局和兴衰成败。组工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听党的话,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自己的价值跟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其次,要坚持原则。特别是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组工干部要大公无私,坚持原则,决不能是非不分,更不能拿原则作交易,要坚持任人唯贤,本着“群众公认”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再次,要顾全大局。在工作中要自觉维护组织的威信,要以工作、以大局为重,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一切从工作出发,自觉维护班子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工作互相补台,努力增强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忧患意识,争当勤学善思的表率 学习是增强综合素质、化解各种矛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途经。在新形势下,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组工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争当勤学善思的表率。首先要勤于学习。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掌握《党章》、《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业务知识,广泛涉猎市场经济、文化历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水平和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其次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关键是要勤于动脑,消化吸收。组工干部要多思考、善于思考,把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哲理融会贯通,掌握其精华。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组织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结合起来,与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加强自身修养结合起来。再次要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组工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组工干部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在点滴积累中不断提高,才能紧跟形势发展,满足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责任意识,争当业务精通的表率 组织部门承担着党的组织、干部等极其重要的工作,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组织部门的工作效果和形象,因此,组工干部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努力争当业务精通的表率。一是要敬业爱岗。组工干部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对工作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平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让差错在自己手中发生,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二是精通业务。组工干部要成为自己岗位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对《党章》、《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核心业务做到熟练于心,要成为组织、干部工作的活字典;同时,组工干部要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善于在工作中提炼观点,打造精品和亮点,善于在干部考察材料中准确到位地反映考察对象的特点。三是要提高识人能力。组工干部经常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要善于观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客观地分析考察对象,不但要了解干部学习、工作的情况,还要考察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以及干部在关键时期的表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地收集干部信息,善于通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6294954.html,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者:张延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7期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那么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要从孩童开始,从中小学抓起。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简要论述一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做的一些尝试。 1.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1 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1.2 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要丰富地理学科的第二课堂,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端正环保态度。 1.3 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不断地阐释人地关系,渗透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2.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2.1 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各种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全面地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引用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今天下午外边的雨很大,且下个不停,没有什么书可读.想想自己从事的职业,想想我的课堂教学和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感悟. 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课堂教学按其效益可分为三种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 第一境界:有效教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达到的底线要求。如果做不到有效教学,那么,就一定是无效或是低效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青春的伤害和对学生生命的浪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舒展青春、升华生命的重要过程和载体。一节、一节的课构成了(教师和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人生之路和人生历程,构成了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那么,一个有起码良知的教师,无论从对事业、对学生、还是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出发,无论你的素养如何,都应力争达到做教师的底线,做到有效教学,免得误人子弟。 第二境界:高效教学 对于骨干教师或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来说,其课堂教学要在保证有效的基础上还要力争达到高效教学。高效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作用,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知识目标,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三维目标的组合,达到课堂的最大效益。达到高效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自己的经验不断总结、完善、提升,通过无数次的教学反思而形成的教学素养。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终生从事的职业,是你谋生的手段,那么你为何不把它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一门艺术来探究和创新,从中得到乐趣,在学生的青春得到舒展的同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得到升华呢? 第三境界:魅力教学 魅力教学的前提是高效的。它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非一般人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在课堂上达到魅力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三种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艺术魅力。教师应该是品格高尚、热爱学生、视教学为生命,重视课堂中的每个细节、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特质,能蹲下来看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高雅不凡的气度产生极强的磁力;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通晓相关学科的知识,精通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还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在过程和细节上创新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无限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由于教师的三种魅力的作用,必然体现出学生的无限魅力。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学生应该是天真可爱、求知欲强、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展现出青春活力,迸发出生命的火花,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愿各位同行斧正!

强化宗旨意识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学习心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容和载体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当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的需求便发生了变化; 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以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应当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民 群众”,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会 随着情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会不断变化、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服务者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人民群众新情况、新形势下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摆脱以往单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层党组织分布的广泛性、深入群众的优越性,全方位宽领域感受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全新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在引导中带领群众、在示范中组织群众。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

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在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5-05-08T15:56:47.0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4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周加成 [导读]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周加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中学342400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已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这是一。其二,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因为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而事物和事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局限性对华贸易。如《地球是圆的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科学世界》说:“地球真的是圆的吗?地球并非是完善的球体,它更像一只撒了气的皮球,这种不匀称是由于地壳内的温度变化引导地球深层无能无力造成的。”我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科学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学生,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答题时,特别是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 三、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重要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4种境界

语文教学的4种境界 窃以为,语文教学存在这样4种境界,即诗歌的境界、戏剧的境界、小说的境界和散文的境界。或者说,1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成熟之路,大致要经历这样4个阶段。 第1种境界——诗歌的境界:热情澎湃,纵横捭阖,诗情画意,魅力4射。年轻教师刚刚踏上讲坛不久,灿烂的人生图景展现在眼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激荡着心胸,青春和才华遭遇纯洁的心灵和崇拜的眸子,讲坛春秋便被谱写成了1部激情燃烧的诗篇。然而,1位语文教师要想毕生在课堂上保持这种诗歌的激情,自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激情随年华而流逝,这是1种生命的客观规律或曰宿命;而且这种语文课堂也存在着1种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漠视和践踏,课堂演变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而没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因此说来,这种课堂也只能说是1种不尽成熟的课堂。 第2种境界——戏剧的境界:课本即剧本,教师成导演,学生当演员。凡课必表演,师生齐参与,课堂成戏院,1片闹烘烘。从表面上看,教师和学生确实全部互动起来了;殊不知,这种课堂其实从根本上背离了言语只能在静悟中习得这样1条基本规律,任其发展,将会从根基上毁伤语文教学的科学体系。语文新课改刚推行时有1长段日子,这种“做戏”的课堂充斥着各地举行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把语文课堂异化成“唱堂会”,往往会孳生出另1种教学“毒瘤”,即有个别语文教师,不把工夫下在日常教学中,而常常耗费1段相当长的时间,精心“打磨”1、两堂热热闹闹的公开课,博取不懂语文教学的校长和外行的掌声。这种语文课堂,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第3种境界——小说的境界:精心构思,行云流水,起承转合,天衣无缝。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课堂中设计几个问题,何时抛出悬念,何时掀起1个课堂高潮,让学生互相交流几次,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布置作业,等等,1切都像小说大家所构思的小说1样,丝丝入扣,无懈可击。那哪是教案啊,那简直就是国防部长诸葛亮先生为刘备主席制定的周密的作战部署啊!更神奇的是,教师讲完最后1句话时,下课铃声竟准时响起。我常常惊诧于这类教师高超的课堂组织艺术和对时间的掌控能力。叹服之余,我常常产生怀疑——语文课堂难道真的完全可以预设?学生的思维运行就那么听从教师的安排?这种语文 课堂,与“请君入瓮”何异? 第4种境界——散文的境界:淡定从容,随机应变,形散神聚,收放裕如。忘了是施蛰存先生还是哪位老先生说过,最好的语文课是最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这话说得有点像绕口令,然而细细思来,还真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隶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堂,是最能够体现和最应该体现教学机智的课堂;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也在于此。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师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敏捷的教学机智,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应设定1 个大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其他的可以交给课堂教学机智来处理。否则1旦课堂中出现教师事先没有预设到或与教师的预设完全向左的情况,教师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只

强化六种意识___建设六型机关

强化六种意识建设六型机关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创建“六型”机关活动中,我们坚持围绕主题抓深化,把握重点求实效,积极强化“六种意识”,促进我镇“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开展。 一、强化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做到学习任务有目标、学习时间有要求、学习情况有记载、学习成效有监督、学习经费有保障,逐步形成制度化学习、常态化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开展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座谈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创新方式、丰富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班子成员大讲堂”活动。镇党委成立理论中心组,由班子成员轮流讲课,内容涉及党风廉政、经济发展、机关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增强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在“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组织观看革命历史影片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的相关知识及历史的再宣传、再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治热情。自“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领导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文章10篇、学习心得40余份,全体机关干部每人记20000字以上笔记一本。

二、强化实干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正确镇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真正把管理的过程变为服务的过程。我镇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改革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的快捷高效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经济、法制、社会环境。镇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实行“一线工作法”,围绕当前全镇工作重点及老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设立便民服务接待室、便民服务大厅,将干部职责、权限、联系电话、干部去向在便民服务大厅予以公开,同时认真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年我镇以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率先实现社区服务平台进农村,从计生、民政、农技、水利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888社区服务中心”,使农民办事实现了足不出村。我镇还投资185万元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采用“10+X”便民服务模式,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提高了社区居民满意度。 三、强化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实行领导带班制、不定期抽查制等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实行绩效奖励机制为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创新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面对如此迫切的环境危机,我们的小学生又知道多少呢我曾在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把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对策等三方面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询问。如“你知道环保吗”、“环境污染包括什么”、“你还想了解哪些环保知识”、“为环保你可以做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开展环保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我们的环境,有着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目前仍在危害环境的种种问题,比如白色污染、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大气酸雨污染、废弃电池污染、砍伐林木、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工厂不合格排放及不断出现的恶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同学们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注。然而,学生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太少。对于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环境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对我们有哪些危害,环境污染和我们切身利益有哪些关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为什么对人类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同学们就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了。这一切反映了同学们环境保护知识的匮乏,说明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安排和设计太少,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太窄。 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势在必行。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影响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未来的有社会责任感又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现在正坐在我们课堂里。作为未来的世界主要的教育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他们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不但要用课本而且要用身边这些活的教材,让孩子们懂得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身体力行的智慧火花。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知识和智慧,更要授人以思维和观点,要让学生养成终身的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让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这正是2l世纪接班人树立新发展观、塑造新形象的必须条件,也正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建设自己的社会的同时,不会忘记维护自己的生态环境,不再重蹈前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前辙,我们的这个“地球村”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开展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切入点。 下面,我就《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教学,谈一下我是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的。 一、课前启蒙——实现道德认识的“前移” 思想品德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有些内容学生生活面涉及不到,了解不深;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对教师所授道德观点,不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德观点,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我从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拥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最普通最日常最大量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是与课堂有关的。因此,作为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不能够给他(她)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语文课堂只是让他(她)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那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实现了三重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绝非易事。我们把教学目标细分为三类: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这样细分是为了凸显核心教学目标,即B类目标。一般的教学参考书都忽视核心教学目标,而核心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二是学生的需要。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三是编者的意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语文练习题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中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练习题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他课程中,练习题最多只是课程内容的重现,有的只属于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课程本身并没有很大影响。但语文课不是这样,语文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核心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是衡量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志。有效的语文教学要有三个环节:第一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是以课文的思想内容为背景,学习和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及其组合方式,领悟文本形式表达的功能和效果,掌握语文知识;第三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规则和例子的组合学习,以及变式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学《槐乡五月》(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段:“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笔者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槐花的方法。观察顺序:从远到近;运用比喻的手法,使用不同的比喻词;巧用叠词。然后,运用这些写法写一写无锡的市花——杜鹃。学生写得很精彩:“四月,杜鹃开花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似灿烂的云霞,一片红艳艳。近看,有的杜鹃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的杜鹃如一个个小喇叭,正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呢!” 二、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引领学生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让语文教学散发出

强化六种意识争先创优

强化“六种意识” 带头创先争优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人生历练的永恒主题,是组工干部创先争优的题中之义,是组工干部树立正确“三观”的生动体现。组工干部带头创先争优,重在强化“六种意识”。 强化学习意识。一是恒学。“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知识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习上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费心血。组工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要自觉挤时间学,找机会学,自我加压学,持之以恒学,使学的内容更专一些,学的范围更广一些,学的程度更深一些。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加强对法律、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既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向周围的同志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二是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容易成书呆子;只思考不学习,则缺乏底蕴,思而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到当前组织工作的大时代、大背景中来思考,与具体实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学精髓,真正学懂、学透、学活,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僵化。三是用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在一定条件下,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空谈理论而缺乏能力,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最终会导致失败。组工干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悟理、总结、提高,从而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组织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组工干部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强化党性意识。一是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加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真学”,努力在学习理解上取得新收获;要坚持“真懂”,努力在把握精神实质上取得新突破;要坚持“真信”,努力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要坚持“真用”,努力在指导实践上见到新成效。另一方面是坚决不做“四种人”,即不做出现信仰危机的人;不做淡忘党员宗旨的人;不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人;不做认识模糊、精神萎靡不振的人;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二是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组工干部的党性不是天赋的,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经过长期、自觉的修养和锻炼才能形成。组工干部先进性修养的过程,就是组工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就是组工干部自觉地用党的要求,用党的先进性来塑造自己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工干部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锻炼,首先是注重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才可能是先进的党,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组工干部,才可能发挥先锋分子的作用。要做新时期的合格组工,就必须加强组工干部的理论修养,组工干部要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孜孜所求。其次是强化党的观念,在严格执行党章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就要想到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想到党的组织纪律和

注重化学实验活动 加强学生安全环保意识

注重化学实验活动加强学生安全环保意识 发表时间:2009-10-30T15:01:38.357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09年第43期供稿作者:李洪山西省河津市职业中学[导读] 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 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教师甚至因噎废食,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例如:“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破损”;“金属钾、钠取用适量”;“切不可往正在进行加热的盛有苯酚甲醛混合物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催化剂”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教育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因此,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某早点铺,学生吃完早饭把塑料袋随手抛在桌下;天安门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电影院的座套上被口香糖污染。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待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 二、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1. 加大实验改革力度应当从教材入手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安全和环保。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2.教师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② 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③ 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④ 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从“环保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如《硫酸的工业制法》《炼钢炼铁》《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电解电镀》等章节涉及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② 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③ 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摆在所有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深入的课题,愿我们能够注重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