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

规范化发展的意见

各市、州农牧(农业、农林)局(委):

为了贯彻2015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见》(甘政办发﹝2015)11号)精神,落实《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方案》重点任务,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陇药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药材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扶持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实现了快

速增长。2014年,全省中药材面积384万亩,产量99万吨,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创历史新高。同时,中药材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已通过GMP认证的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有119家,通过GSP认证的中药材标准化营销企业有470家。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在5个县(区)建立了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站),产品知名度、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我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生产供应基地、仓储物流及信息中心。中药材产业对于带动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省中药材产业在规范化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种子种苗繁育滞后。大部分都是农民自繁自育,规模化、集约化繁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中药材新品系选育及推广进程缓慢。当归、党参、黄芪等大宗药材,选育出的新品系在大田生产中示范推广的较少,品种混杂。四是质量监管能力弱,初加工水平低。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还没有提升起来。

在国家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向西开放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力创建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地要及时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

中药材产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培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把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供应基地,为做大做强陇药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明确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加快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生产要求科学规划布局,扩大标准化生产,改善药材品质,增加农民收益;加快推进中药材初加工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努力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发展道地陇药品种为主,集中优势区域,稳定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快种子种苗集中繁育与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药材种植效益。

到“十三五”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其中标准化种植达到200万亩,品种结构优化,种植标准化程度普遍提高;年建成原种繁育基地400亩,良种繁育基地4000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0000亩,使我省道地

药材良种普及率达50%以上,种子种苗集中繁育供应比例达40%以上,种子种苗质量有明显提高。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00万吨以上,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180万吨以上,中药材产品的初加工量达40万吨以上。

三、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

(一)加快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在中药材主产区定西、陇南、甘南等市(州),依托现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当归、党参、黄芪、纹党参等道地大宗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同时,科研单位与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企业、技术推广单位联合,建设种子种苗生产基地,示范推广新优品种,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纯度,从源头保障优质中药材生产。

(二)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水平。重点在定西、陇南、甘南等传统产区,支持省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鼓励土地流转,从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入手,建设集中连片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各地要结合实际,研发推广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等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和药材品质。

(三)强化质量安全和产地加工的监管。在中药材主产

县(市、区),从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化肥农药等投入品销售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管,严禁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中药材生产,推广生物农药、配方肥和药材专用肥,基地使用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要进行造册登记。鼓励中药材生产企业在产地开展初加工,产地初加工要严格按照加工操作的技术规范进行,防止加工过程造成二次污染,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四、明确责任,进一步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生产经营主体,都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工作落实。

(一)省级农业部门。省农牧厅负责全省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相关政策制定、规划布局、计划安排、政策调研、技术培训,督导检查任务落实,协调安排有关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等。

(二)市(州)农业部门。主产区各相关市(州)农业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和宏观调控,做好任务的统筹安排和计划任务的落实。安排相关县区农业部门做好规范化发展的相关工作;协助省级农业部门做好工作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标准化生产任务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县(市、区)农业部门。有关县(市、区)农业部门,负责本县(市、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任务的落实和项目实施。制定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方案,审核项目承

担单位的资质、技术水平、工作措施等条件,择优选择项目实施主体,确保年度建设任务落实。

(四)各相关生产企业。各相关中药材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是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具体实施者。负责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选址,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记录的造册登记,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执行等,对产品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

五、强化措施,落实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依据《甘肃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计划》、《甘肃“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省上将制定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主产区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气候特点、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等,制定切合实际的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2015年省级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已下达到县,各县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用到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各级农业部门要促请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加大项目整合和资金筹措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中药材产业,建立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多渠道投资机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通过抵押、贴息贷款、中药材保险等方式解决

农户的资金困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要加大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信贷、保险等扶持资金和政策措施,都要优先扶持落实到标准化生产基地上,引导标准化生产基地尽快扩大面积,增加规模。

(三)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我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实际和科技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培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制定并推行相关品种的生产技术标准,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步伐。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组建县乡村三级中药材技术服务队伍,负责优良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等技术指导,落实基地生产管理档案,保障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进。

(四)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各市(州)、县(区)要积极鼓励和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药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扶持培养农民中药材经纪人队伍,提高组织化程度,维护和保障好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药材健康有序发展。

(五)强化宣传培训与技术指导。加强对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推广。依托省级中药材产业技术力量和地方中药材技术人才,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药农的生产技能。加大

宣传推介,鼓励企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外中药材展销、推介活动,宣传展示我省中药材产品,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品牌,扩大销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甘肃省农牧厅

2015年4月29日

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博望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

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0〕68号)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皖食药监办〔2011〕75号)精神,进

一步加快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产业经济为目标,坚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延伸产业链,拓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化中药材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突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力争达到1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要求达到0.5万亩,500亩以上种植基地通过GAP 认证达1-2个。二是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中药种植、生产、加工企业1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三是提升中药产业规模。实现中药生产加工、中药相关产品工业产值7亿元以上,使之成为全市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建设中药现代化创新体系。形成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及支撑平台。

二、重点工作

1.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努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以马鞍山神鹿科瑞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当涂县江心乡等乡镇为核心,建设标准化基地,促进优质、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形成规模种植,壮大产业。力争当涂县、和县、含山县、博望新区和市辖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0.3万亩、0.3万亩、0.2万亩、0.1万亩、0.1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要求分别达到0.2万亩、0.05万亩、0.05万亩、0.05万亩、0.05万亩,其中当涂县500亩以上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达1个。立足优势中药材资源,以“凤丹”为代表,重点发展丹皮、葛根、太子参、山茱萸等地产中药材、推广新品种,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中药材品牌价值。大力推行中药材种植养殖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2.推动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培育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1-3个。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导、支持、推进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马鞍山神鹿科瑞药业有限公司、马鞍山井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建成省或市级农业产业化(中药材产业)龙

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推进市中医医疗机构制剂室中药制剂的发展,促进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向现代中药产业园的转化过程。要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大对现有中药材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能带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

3.推进中药材加工产业化。拓宽中药材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主导产品的同时,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以桂龙医药产业园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壮大几家集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农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加工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壮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创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皖东医药文化品牌,借助生态农林概念,创造药农旅游新品牌,发展中药文化特色旅游。

4.推进中药材研发。以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马鞍山神鹿科瑞药业有限公司、马鞍山井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马鞍山中医院、安工大等为主,形成中药材产业化的产学研链条,建立我市中药产业技术平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和无公害栽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来马建立研发机构

和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中药材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研发中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5.搭建宁马药品经济合作平台,在推行中药材产业化中,积极构建宁马药品经济合作平台,马鞍山市局与南京市局已签订食品药品全面合作协议,搭建了药品经济论坛,帮助宁马药品企业促进药学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宁马药品技术创新,引导中药材产业化的医药资源优化,强化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皖药特色的优势医药产品。

三、政策扶持

1.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鼓励中药材种植向龙头企业、经营大户集中,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地种植中药材,扶持一批种植能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荒山荒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按照《中共马鞍山市委、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马发[2009]12号)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对通过GAP认证的再给予适当奖励。

2.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扶持措施,简化

办事程序,积极扶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给予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药材项目投资机制;加大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马鞍山投资中药材产业。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涉农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链金融,有效支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建立以县、区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省、市级龙头企业和带动基地农户500户以上的项目建设及中药材收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特色服务平台和贷款担保,大力发展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建立以县、区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农户中药材种植保险意识,带动金融机构增加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材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4.建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根据产业规划和财力实际,相应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品牌企业开发研究攻关、中药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技术培训、中药新产品开发、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等,促进中药材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路子;用于加大中药材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农业生产条件,降低自然风险,增强抗灾害能力,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用于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各县、区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工作进行考核补助。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科技等部门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对中药材重点种养殖村、乡镇,中药材重点生产加工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

5.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与各级专业协会作用,特别是安徽省药学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安徽中医药高专发起成立)以及安徽中医药高专中药资源研究所的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中药人才培养,优先向生产一线输送专业人才,对到基层中药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按照《中共马鞍山市委办公室、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办[2006]45号)的规定给予补助。

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定期邀请专家进村入户,开展药农技术培训,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加强信息服务,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向药农反馈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帮助药农捕捉商机,提高应变能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专业协会培育种植、营销大户,逐步完善生产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四、组织保障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要把中药材产业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来抓,强化领导,真正把中药材产业抓出成效。建立市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卫生、税务、金融、保险等部门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各县、区政府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明确牵头部门,落实办事人员,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2.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实施全市中药材产业化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开发管理、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辖区内

中药材产业的开发管理,制定优惠政策,明确专人负责。科技部门组织开展新药和药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为新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农业、科技部门对中药材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财政、税务部门对中药材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财税和政策支持;农业部门负责指导中药材生产种植;卫生部门负责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参与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金融管理部门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协同相关部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3.强化管理,保证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购销渠道、中药材包装及标签。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市场,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4.加强评估,落实政策。由市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荐各自相关专业的专家1-3名,作为市级评估专家库成员,对符合奖励、优惠等扶持政策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评估确认,最后由市各相关部门审批实施。安排专家评审经费,并落实评估工作经费。

5.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要加大中药材产业的宣传,特别是

加大对南陵丹皮的宣传力度,增强我市在申报国家和省中药地道药材相关项目中的竞争优势。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农业概况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万吨,油料万吨,肉类产量达到万吨,蛋类产量达到万吨,牛奶产量达到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65个,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山丹马等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甘肃高山细毛羊、华特瘦肉型猪、早胜肉牛、藏羊、牦牛等地方品种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省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中药产地

大宗品种当前主产区: 四川道地药材(川芎,白芷,泽泻,麦冬,黄连,马蹄大黄,川贝母) 安徽道地药材(白芍,白芷,白术) 河北道地药材(北沙参,山药,白术) 广西道地药材(山药,巴戟,郁金,泽泻,良姜,八角) 福建道地药材(太子参) 陕西道地药材(元胡,天麻) 湖南道地药材(玉竹,百合) 浙江道地药材(白术,元胡,浙贝母) 云南道地药材(三七,红花,草果,茯苓,重楼) 山西道地药材(生地,熟地,黄芩,黑苍术) 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大黄,甘草) 东北道地药材(人参,细辛,五味子,平贝母) 新疆道地药材(红花,枸杞,甘草) 宁夏道地药材(枸杞) 贵州道地药材(薏苡仁,太子参) 内蒙道地药材(枸杞,黄芩,甘草) 当归:甘肃省岷县、渭源县、漳县、宕昌县、康乐县、临潭县、卓尼县;云南省沾益县、鹤庆县 秦艽:(野生)四川省甘孜县、德格县、色达县、炉霍县、小金县、金川县、阿坝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察雅县、芒康县;青海省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河南县;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卓尼县、迭部县 (家种)云南省玉龙县、维西县;甘肃省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环县、临谭县、岷县、漳县、肃南县 八角: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岑溪市、苍梧县、蒙山县、藤县、北流县、桂平市、平南县、上林县、防城县、金秀县、凌云县、风山县、田林县、那坡县、宁明县;云南省富宁县、西畴县、屏边县 干姜: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贵州省兴义市、兴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隆林县;山东省沂南县、郯城县、苍山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临沭县薏苡仁:贵州省兴仁县、晴隆县;云南省孟连县、澜沧县草果:云南省绿春县、金平县、麻栗坡县、马关县、腾冲县、盈江县、福贡县龙胆草:云南省云县、凤庆县、耿马县、景东县;辽宁省清源县、新宾县三七:云南省文山县、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弥勒县、蒙自县、泸西县砂仁: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广东省封开县、阳春县(阳春砂);广西省隆安县;海南省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乌梅:四川省邛崃市、马边县、大邑县、崇州市、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稻城县、冕宁县;云南省洱源县、巍山、腾冲县、大姚县;福建省长汀县,上杭县,政和县,邵武市、顺昌县。白扁豆:云南省双柏县、新平县、石屏县;四川省米易县佛手:四川省石棉县;广东省高要市、德庆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永福县;云南省华宁县云木香:四川省宝兴县、北川县;云南省玉龙县、维西县;湖北省五峰县;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开县;甘肃省武都区、文县天麻:陕西省佛坪县、城固县、洋县、宁强县、丹凤县、洛南县、商南县、镇安县;安徽省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河南省西峡县、内乡县、镇平县;云南省彝良县、永胜县、镇雄县;湖北省房县、五峰县、鹤峰县、夷陵区;贵州省赫章县、大方县红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哈萨克县、呼图壁县、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察

青海省农牧厅补贴方案

附件: 青海省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要方向,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农机装备水平;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补贴范围,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突出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丘陵山区、草原牧区农机化发展;扶优扶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推动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阳光操作,加强监管,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监管措施扎实有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公正、公平。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分结合、务求实效。 三是突出重点,兼顾区域特色,向优势粮油主产县倾斜、向重点作物、养殖关键环节倾斜、向农牧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 四是促进农机产品质量提高,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牧业机械。 五是充分尊重农牧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

六是加强引导,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 七是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 三、实施范围及规模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覆盖全省所有农牧业县(场)。综合考虑各县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和考评情况以及各地申请资金需求数等综合因素,确定资金控制规模。补贴资金向粮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大县、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适当倾斜。 农牧场的农机购置补贴纳入所在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农牧场职工与本县其他农牧民享有同等申请补贴的权利。 四、补贴机具及补贴标准 (一)补贴机具种类。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其他机械和青海省自行选择机具等13大类40个小类161个品目机具(详见附件1)。手扶拖拉机、微耕机仅限在丘陵山区补贴。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作为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分别补贴。按照我省实际,对设施农业的卷帘设备给予适当倾斜。 除13大类40个小类161个品目外,我省将7种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运输机械、装载机、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设施农业的土建部分(指用泥土、砖瓦、砂石料、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砌的温室大棚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审批细则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审批细则 为了落实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贯彻执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通知》(甘农牧发〔2014〕125号)精神,切实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在全省范围内从事农业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从我省相邻省、自治区引进种植已经相邻省审定(包括国家级审定)属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均适用本细则。 第二条与我省相邻的省、自治区,指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6个省(自治区)。 第三条由相邻的省、自治区引进我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指: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棉花、大豆和胡麻。 第四条申请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应在该作物播种60日前,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交以下材料: 1、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申请书(样表附后); 2、相邻省、自治区或国家级审定证书复印件; 3、相邻省、自治区或国家级审定公告复印件: 4、相邻省、自治区或农业部指定单位的抗病性鉴定报告复印件;

5、有资质检测机构转基因检测报告复印件。 6、品种和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第五条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对符合引种条件的品种,委托该品种审定省、自治区适宜种植区与我省相邻的同一生态区市、州种子管理机构主持进行生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试验,试验期限为1个生长周期。 第六条试验方案由被委托市、州种子管理机构主持制订,并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备案。 生产试验,按照当地主要生产方式,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行,试点不少于5个,每试点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对照品种同省区试同类型品种试验相同。 抗病性鉴定,由被委托主持试验的市、州种子管理机构从试验种子中提取种子,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抗病鉴定单位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鉴定病害种类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规定执行(如玉米为茎基腐病、大斑病、穗腐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红叶病)。 第七条被委托主持试验的市、州种子管理机构,从试验用种子中提取国家和省样品库保存的标准样品种子,在试验播种后1月内送省种子管理局。其数量为:小麦国家级5公斤、省级2公斤,玉米国家级3公斤、省级1公斤,棉花国家级3公斤、省级1公斤,大豆国家级7公斤、省级2.5公斤,油菜国家级和省级各0.5公斤。同时提交标准样品清

陕西省中医药条例(2020)

陕西省中医药条例(2020) 2020年03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中药保护与发展 第四章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第五章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发展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围绕本省道地中药材、特色药材和优势药品,打造中药秦药品牌。 第八条中医药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行业交流,可以接受政府委托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 第九条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机构、学术团体及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省内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和中医病床。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医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保障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增强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第十一条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规定。 举办中医诊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备案范围内开展执业活动。 第十二条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上一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设区的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对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合并、撤销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的意见应当抄送省中医药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第十四条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省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学号201021060121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项目分值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x<60%) 评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写作态度15 写作态度认真,研 究作风科学严谨。 保证论文完成时间 并按任务书中规定 的进度开展各项工 作 写作态度比较 认真,研究作风 严谨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务 写作态度尚好, 遵守组织纪律, 保证论文时间, 能按期完成各 项工作 写作态度尚可, 能遵守组织纪 律,能按期完成 任务 写作马虎,纪律 涣散,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能保 证论文时间和 进度 调查调研20 调查调研方案可 行,开展和取得的 效果很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较好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可行,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不可行 论证能力30 论点鲜明,论据确 凿,论文表现出对 实际问题有很强的 分析能力和概括能 力,文章材料翔实 可靠,说服力很强 论点正确,论据 可靠,对实际问 题有较强的分 析能力和概括 能力,文章材料 比较翔实可靠, 有一定的说服 力 观点正确,论述 有理有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能说明观点 观点正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基本能说明 观点 基本观点有错 误或主要材料 不能说明观点 创新10有重大改进或独特 见解,有一定实用 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实 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进或 新的见解 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 论文撰 写质量及规范化25 结构严谨,逻辑性 强,层次清晰,语 言准确,文字流畅, 语言准确、生动, 完全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用 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合理,符合 逻辑,文章层次 分明,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 用计算机打印 成文 结构合理,层次 较为分明,文理 通顺,用词比较 准确,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写比 较工整,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结构基本合理, 逻辑基本清楚, 文字尚通顺,达 到规范化要求 内容空泛,结构 混乱,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字较 多,达不到规范 化要求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一.《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它药材47种,共计2,668种。药材资源分布: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山药乡”,是本省药材主要生产基地。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附子.金银花.党参.黄连.厚朴.黄柏.山茱萸.桔梗.玄参.云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连翘.柴胡.苍朮.何首乌.细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僵蚕等.水獭肝.蜈蚣.熊胆.全蝎等。 1.关中平原: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家种药材主要有黄嗥.地黄.沙苑子.山药.菊花.瓜蒌.牡丹皮.水飞蓟;野生药材主要有甘遂.远志.柴胡.茵陈.茜草.牛蒡子.罗布麻.酸枣仁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鹿茸等。 2.陕北黄土高原:家种药材主要有款冬花.枸杞子.黄嗥.大黄;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杏仁.桃仁.麻黄.龙骨.地骨皮.连翘.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二.《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50万公斤。收购药材450种,年收购量2,00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 1.杜仲:主产岚皋.石泉.略阳.宁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本有年收购量占中国20﹪以上。居 一.二位。 2.天麻:主产城固.宁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40﹪左右,为第一大产区。 3.党参:分布于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产于凤县者称“凤党”,产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产于平利.岚皋等地者称“八仙党” ,产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 4.附子:主产城固.勉县。本省为中国第二大产区。 5.沙苑子:主产大荔.临潼.高陵等县。大荔县沙苑地区所产沙苑子。唐时为“同州贡品”,以粒大.均匀.饱满.色绿褐驰名中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6.黄嗥:本省为引种发展起来的新产区,主产旬邑.宝鸡.绥德.彬县.长武等地也有种植。 7.甘草: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主产定边县。靖边.志丹.吴旗等县亦有产。本省为中国老产区之一。 8.连翘:主产洛南.商南.丹凤.黄龙.韩城等县。商品瓣大.壳厚.色棕黄.显光泽。本省为中国主产区之一。

中共甘肃省农牧厅党组关于印发《甘肃省农牧厅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

中共甘肃省农牧厅党组关于印发《甘肃省农牧厅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 等二项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政纪党纪 【发文字号】甘农牧党[2013]62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农牧厅 【发布日期】2013.12.02 【实施日期】2013.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甘肃省农牧厅党组关于印发《甘肃省农牧厅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等二项制度的通知 (甘农牧党〔2013〕62号) 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现将《甘肃省农牧厅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和《甘肃省农牧厅机关处级及以下公务员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印发你们,请在考核中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甘肃省农牧厅党组 2013年12月2日

甘肃省农牧厅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 为加强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范围 (一)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厅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县处级干部,省兽医局中层处级干部,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 (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范围 厅属事业单位(不含省兽医局)领导班子及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省兽医局、省农机局正副处长(主任)。 二、考核内容 (一)厅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1、思想政治建设:主要考核学习贯彻党中央相关重要会议、领导讲话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各项决议决定,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协作的情况;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的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民服务情况。 2、领导能力建设:主要考核领导班子总揽全局能力,包括组织推进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团结协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情况;重要事项科学决策及执行的情况。 3、工作实绩:主要考核发挥单位职能作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为全省农牧业服务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1.0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4:46.7:35.9,农业增加值达到236.61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789.34万吨,棉花8.66万吨,油料46.04万吨,肉类产量达到74.19万吨,蛋类产量达到13.44万吨,牛奶产量达到22.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5112.93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3749.19万亩,亩产达到210.54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2.6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4%,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2.41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秦药”或“西药”的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岷归、红芪、纹党、铨黄、灵冬(款冬花)、甘州枸杞、西牛黄、秦艽、麝香、安西锁阳、肉苁蓉、西(甘)草、狼毒、雄黄等大宗药材在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共有植物中药材资源2 251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350种。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21.12万hm2,产量 75.9万t,居全国第一。大宗地道中药材当归、党参、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60%、25%以上,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4种名贵中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全省有18个县(区)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在 0.333万hm2以上,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大县。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1.333万hm2,武都、宕昌、漳县3个县(区)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达 0.667万hm2以上。岷县、渭源、陇西、西和及民乐县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称号。全省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等13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甘肃中药材四大主产区 1.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倚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主产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板蓝根、小茴香、红花等。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中药材生产基地现状调查

九顶山中药材生产基地现状调查与设想 专业: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姓名:*** 指导老师:*** 副研究员 摘要:为给九顶山药业有限公司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确切的依据,采用了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市场调研等调研手段,对公司中药材基地的生态环境、种植情况、管理以及规划情况作了调查。九顶山中药材基地种植基地具有种植黄连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科技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等上都还薄弱。公司应加强组织建设,用科技发展基地最终实现基地GAP的创建。 关键词:药材基地;现状调查;规范化种植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the medical herbles production base in Jiu Dingshan Medical plants Ai Xuehua Academic advisor:Asociate Prof. Chen Xingfu Abstract:In order to offer suppor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Jiu Dingshan medical corpora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looking up document,marketsurvey,etc,to inves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ropping condition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conditions of medicinal plants base of company.The cropping medicinal plants base of Jiu Dingshan medical corporation provides desi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orptis chinensis franch cropping,while with making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Operation (SOP) ,technology troops development ,the estabulishment of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till have long way to go.the company should enhance trade union constraction,us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and finally fulfill the estabulishment of the GAP base Key words:the base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conditio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的生态意识也逐步加强,随之而产生的对绿色食品的热衷,特别是对绿色植物药品的信赖更是急剧增加。再加之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