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概念

民族心理学是以发展的观点研究不同文化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下各民族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族共同体心理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纸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民族意识民族意识表现为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亦即认同(identication),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心理和观念的总和。民族意识是对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应,而民族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民族生活环境,民族存在和发展客观条件、现实状况,以及民族的特征与历史的传统等”

民族自尊从宏观方面看来,在民族自尊是一个民族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各民族成员应该友爱、平等;从微观方面看来,民族自尊就是要求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相互协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特定民族群体生活环境中形成,并为该民族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民族认知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认知:“吾人对事物知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民族群体中的个体,其认知必定受其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与制约而体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研究一个民族的认知特点可以从民族认知框架、认知取向及认知方式等主要方面入手。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人们对女性或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

场域概念及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基本要素:关系,位置

文化对感知产生什么影响?心理人类学家对文化与错觉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文化与深度知觉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相关性,心理学家哈德森发现了文化背景与图画的深度知觉问题。

民族群体人格的核心特征有哪些? 1、独特性与表征性2、稳定性、继承性3、功能性与可变性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民族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1.研究民族心理,有利于提高民族心理素质2.研究民族心理,有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3.研究民族心理,有助于解决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4.研究民族心理,有助于全面掌握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5.研究民族心理,有助于充实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①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心理中的核心部分,是表征一个民族共同性的显著特征②民族语言文化心理,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研究任何一个民族必须首先研究他的语言③民族共同体的需要动机,民族成员的归属需要促成民族共同体产生和形成的心理基础之一;民族的自尊需要动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的内源性元素④民族认知结构特点,具有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和经验,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民族群体中的人,其认知必定要受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独特的认识特点来⑤民族性别角色社会化,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⑥民族群体人格,在相同的环境中受到相同文化影响的成员之间的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称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冯特的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冯特受黑格尔的历史演化论观点影响,认为民族心理的发展过程类似于“客观精神”的演化过程,人类心理发展看成是“精神运动”的结果。他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启发,把民族心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他还认为生物过着共同的生活。②冯

特关于语言的研究,冯特认为,

语言是最初从个人意识的表现

中产生的,是民族共通的东西,

它形成了民族的结合,并且助

长民族的发展。他还进一步阐

述了语言的心理功能。语言是

理解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

要窗口,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了

解人类心理的发展。③冯特关

于集体意识的研究,他指出多

数人集合在一个团体中生活

时,个人的意识并不是孤立的,

事实上是他们形成了一个统一

结合的关系。而且多数人们集

聚的精神团体是有心理价值

的。④冯特关于神话的心理起

源问题研究,他认为民族精神

是各个人具有的共通表现。⑤

冯特关于宗教起源问题的研

究,认为原始人对自然物的礼

拜是宗教的起源。⑥冯特关于

风俗习惯的起源问题研究,他

认为“风俗”是整个民族共同

的“意志的规范”。风俗习惯的

社会规范是人类为了保存自己

满足生活的条件,必须过共同

的生活。

如何理解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也叫实

地调查法,即实地观察各民族

社会的方法,是所有从事各民

族问题研究的人十分重视的一

种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

法。①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

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

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

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

一种方法。②调查法是根据某

一特定要求,向被研究者或有

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发

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

理活动。

如何理解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团

体动力系统?民族共同体以其

稳定的机构整体,影响制约着

民族团体的各个成员,使其成

员不仅具有相似的身体形态,

心理活动水平,而且具有相似

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

这一切又作用于民族团体,使

民族团体形成较稳定的社会实

体。一个民族团体成员共同组

成了民族整体,形成了特殊的

社会环境。这一切作用和影响,

使某民族成员表现出与其他民

族成员不同的行为模式与心理

活动特点。个性作用于团体,

团体制约着个性。二者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

个具有动力特点的民族结构整

体。

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心理的关

系?语言是民族成员之间、民

族群体之间进行交流与活动的

根据,语言与民族心理有着密

切的关系。民族语言是民族心

理的折射,投射出民族心理的

内涵。(1)语言是民族文化心理

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

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

的文化符号。民族语言不仅是

一种表达工具,也与一个民族

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

关,真实记录了二个民族的文

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

的血脉。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

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

大多数这样的语言,它都没有

相应的文字,那么本民族的知

识结晶和它的文学作品,都是

保留在口语当中,口语一旦消

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一种

独特的文化也就丧失了。从这

个角度来说,语言的消失.对

人类的文明是一种非常大的损

失,保护自己的语言和传统文

化,同整个民族的生存关系重

大。(2)民族语言折射着民族文

化心理: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

心理的载体之一,饱含着丰富

的民族心理。民族的民族意识、

民族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民

族的生态伦理观念、民族的宗

教及崇拜心理、民族的交往心

理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无不

透过民族语言得以表现。文化

等特点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

包括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感情、

民族认知、民族群体人格特点

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

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对语

言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制约的作

用,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民

族语言生长的沃土。

民族语言文化心理表现在哪些

方面?(1)民族的语言求同心

理:民族对语言的求同意识与

求同心理是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的特点之一。民族的语言求同

心理是民族共同体共同性在民

族心理上的反映。(2)民族的语

言求异心理(3)民族的语言求

纯心理:民族语言的求纯心理

首先表现在维护民族语言的传

统性与纯正性方面不受外族语

言的影响。因为任何一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民族情感,都注意

自己的民族特性,因而看待自

己的语言,自然是希望母语中

固有成分越多越好,不愿被人

认为母语中外来成分比重很

大。任何一个民族都将自己文

化中的精髓注入了本民族的语

言之中。另外,语言的求纯心

理还表现在对待流行语的态度

上。每一个民族将难以控制外

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遏制的观

念、意象和文化交融正在漫延

和发展。正是通过开放往来,

尤其是通过电视屏幕,几秒钟

就可以办到事情,所以民族语

言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同样面l

临全球化的挑战。

影响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

哪些?民族集团凝聚力应是使

民族成员保持在民族集团内的

合力,或是使人们集合在民族

集团内的情感,确切地说,是

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

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1)共同的宗教信仰对民族凝

聚力的凝固作用(2)自然生态

环境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心理

物理环境(3)民族共同体的一

致性是民族凝聚力滋长的土

壤。许多民族的集会像传统体

育竞赛、文娱活动及其他信仰

集会等。无疑是实现民族认同、

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一些重要而

有效的活动方式。(4)民族发展

历史的锤炼是民族凝聚的强化

物。所谓民族性,最主要的就

是指相对持久的、不同于其他

族群的心理素质。总之,形成

民族凝聚力因素有很多,其中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宗教因素、

民族文化等社会因素,在诸多

因素中概括起来就是两根最基

本的纽带:利益纽带和精神纽

带,而这两根基本纽带都是人

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产生的。

如何理解宗教对民族意识的提

升作用?伊斯兰教对民族意识

的提升——以伊斯兰教西道堂

的“乌玛”精神为例(1)临潭西

道堂西道堂是中国回族伊

斯兰教的一大教派。甘肃省临

潭县共有9个民族,其中汉族

占72.7%,各少数民族人口占

27.3%。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

16.3%,藏族占总人口的

10.95%)。有多种宗教:伊斯

兰教(清真寺)、基督教(基督

教堂)、藏传佛教(寺庙)、汉

传佛教(寺庙)。(2)西道堂的

“乌玛”“乌玛”—穆斯林公

社。西道堂——19世纪末,马

启西在临潭县以“乌玛”形式

与特点建立的。“乌玛”制度的

特点是:维护整体利益,禁止

内部争斗。要求所有成员,必

须以服从宗教教义和教规为前

提,履行个人的一切义务,享

受应得的权利。(3)西道堂独特

的生活方式对民族意识的提升

西道堂的成员以回族为主体,

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以及皈

依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和

藏族在内的好几个民族的穆斯

林。“乌玛”文化是在特定民族

群体生活环境中形成,并为这

些民族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

的总和。

女性性别角色研究理论有哪些?

1、弗洛伊德认为 :男孩恋母女

孩恋父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

倾向,弗洛伊德还认为,儿童

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对异性

的情绪和态度会保持下来,继

续影响着他以后成年生活中与

异性成员的关系。弗洛伊德认

为女性人格有被动性、受虐性、

自恋性特征。在弗洛伊德看来,

女孩的恋父情结不如男孩的恋

母情结那样解脱得彻底,故女

性的自我发展是不成熟的。 2、

南茜-绰卓的母性复制理论:又

可称为分离与依恋理论女性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中与父母的

关系不同于男性。女性更多地

在生命的早期与母亲有较强的

依恋的关系,而男孩则要在心

理上经历与母亲的分离过程。

社会的强化主要是指“性别”

来分配工作的劳动体系。由于

早期受母亲抚养的经历在男性

和女性的认识观中形成了一种

对母性的认识定式。人们在心

理上认为由于对婴幼儿照料的

缘故,母性缺乏对婴幼儿的分

离感。人们对母性认识的这一

特点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女性生

活的其他领域中。3.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理论4.柯尔伯格的社

会化理论:柯尔伯格的自我社

会化理论认为,儿童性别及性

别自认的概念经历了与其他概

念相似的变化。他的观点中,

具备性别恒常性和性别自认这

一基本概念(约4~6岁),是获

得性别角色的关键和基础。儿

童明白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他

们就会把性别自认作为个人自

认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主动地

与同性榜样认同 5.卡荣?吉利

根(C.Gilligan)的女性道德发

展研究:卡荣?吉利根从社会心

理学和女性道德发展的角度,

发现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

的社会中不仅处于弱势,她们

还被披上男性标准的外衣,女

性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人

们总是以男性的标准来衡量女

性并向女性提出要求。

如何理解巫术与心理治疗之间

的场域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

巫师与心理治疗师所处的“位

置”是一致的,两者的同质同

构性都表现为场域关系中主位

者、高位者、给予者等。反之,

被施法术者和被治疗者的“位

置”亦是同样的,他们是低位

者、客位者、被施予者。因此,

从“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

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这个基本理解的前提下,人

(巫师、被施法者、心理医师、

被治疗者)的行为则“自然的”

存在在他们所处的“生活世界”

之中。这个“生活世界”是一

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人们在“场

域”中既显露了自身的性情系

统,也暗藏着社会文化所加诸

其上的影响。“习性”有助于把

场域建构成一个有意义和有价

值的世界。在此世界中,人们

投入财力(比如巫术的作法、心

理师的操作等),并积累了有效

的资本。就“场域”的“资本”

概念而言,仪式场域中的巫师

和心理医师都是富有资本者。

其“位置”加上“资本”构成

了他们的权威,而“权威”正

是巫术和心理治疗中最核心的

关键因素。

分析影响与制约民族群体人格

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自然生

态环境与民族群体人格形成。

很明显,一个民族的人格由其

文化所制约,而最初决定民族

文化形态的就是自然环境。同

一民族集团的成员由于生活于

同一地域中,受同一气候条件

的制约,接受相同的自然资源

的恩赐而总是有着同一的生

产、生活方式以及有关的社会

习俗与相应的心理意识。因此,

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往往使

不同的民族集团表现出不同的

文化及人格特点。二、宗教信

仰与民族群体人格。信仰决定

着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及审

美观,使人们形成独特的社会

态度体系。社会态度则指导着

人们的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

的人格特征。因此,具有相同

信仰的社会集团成员,往往在

人格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同的

特点。在某些信仰同一宗教的

民族中,这种影响表现尤为突

出。三、民族共同体儿童社会

化与民族群体人格。跨文化的

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由于其特

定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待儿童

的教养方式不同,因而施与儿

童的社会化过程也不同,民族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既凝结着本

民族群体人格,同时又对延续

与发展这种人格特征起着固化

与传承的作用。四、民族文学

作品与民族群体人格。民族文

学总是产生于一个或几个特定

的民族中,是由那一特定民族

的民族历史、民族精神凝练而

成的。民族文学、神话传说总

是折射出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

模式、民族意识、思维方式、

审美观念等,同时也反映出一

个民族的生存环境、传统习俗、

政治经济状况等,反映着不同

民族的群体人格。

简述题

简述马凌诺夫斯基的民族心理

学思想。马凌诺夫斯基,受弗

洛伊德的启发,发表了《两性

社会学》和《巫术、科学、宗

教与神话》,并到罗布里恩德岛

调查,然后修改了弗洛伊德关

于性和攻击两个理论,他的研

究以“文化与人格”研究为出

发点,同时促使人们注意巫术

在民族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马凌诺夫斯基从人的

心理需要出发看待各民族集团

的行为与文化。他以心理分析

的观点解释文化现象。他的“需

要理论”、“功能理论”以及关

于亲属关系、经济活动、宗教

活动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都以

心理分析的理论为基础。

简述马格丽特?米德的民族心

理学思想。马格丽特?米德研究

了南太平洋萨摩亚岛居民的青

春期问题,结果表明青春期的

变化是由于文化因素所致,而

不是生理躁动的结果。现代西

方社会青春期人格特征不存在

于非西方社会。她发现,和生

物学因素相比,文化因素对发

育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简要评述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

学思想。贡献:弗洛伊德以对

家庭动力关系的分析为基础,

构建里其集体心理学理论,他

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充满了性的

色彩,尽管他夸大了性的作用,

被称为“泛性主义者”,但他冲

破性的禁区,把性作为科学研

究对象并提出了独特的研究理

论。他独特的对于原始民族的

禁忌与图腾崇拜的阐释启发了

众多的民族心理学家的思考,

激发学者们对各民族禁忌与图

腾崇拜产生的心理根源或心理

机制的研究兴趣。另外,他还

以为独特的视角阐释了群体领

袖的作用以及领袖个人魅力的

自身来源。局限性:他把本能

的满足与文化对立起来,把个

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企图用生

物学的观点去说明各种文化现

象和处理社会问题,未免过于

偏激。

简述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

式”。1、文化整合。她认为文

化整合是一个共同体文化的综

合其内部是互相联系和协调

的,族体内所有成员都能分享

它的各部分。文化整合是指一

个民族共同体文化传统的完整

性。2、文化差异。她指出民族

族体之间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

方面,她强调文化是一种行为,

文化差异表现为人们行为举止

的差异。并认为在文化过程中,

保持原有文化整合的族体。3、

文化模式的构成。一个民族共

同体的文化模式,主要由两种

关系构成,①人的关系,②物

的关系。本尼迪克特强调共同

体文化模式,主要是指由若干

文化丛组成的一种文化整合,

她把族体文化模式大体分为三

种类型:①固有式②混杂式

③外来式4、三例文化模式表现

的三种不同民族群体人格。她

认为人类有各种文化,每种文

化的内部都有其之旋律构成其

性格,使不同文化具有不同模

式,故而呈现文化差异。

简述玛格丽特·米德的性别与

气质研究米德对新几内亚三个

未开发部族进行过田野调查,

探讨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其

成员心理特征,尤其是群体人

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对两性角

色和态度的影响。认为在相同

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共同体之

间在群体人格方面存在着很大

的相似性。

简述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的研

究。1、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理

论。文化、制度与人格。卡丁

纳将文化描述为在有组织的社

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了的规

范等,制度是人们彼此相互作

用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固

有模式,基本人格结构是生活

于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个

人都共同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

具。2、基本人格结构如何创造

次级制度。卡丁纳一方面将人

格视为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

将人视为文化的创造者。他认

为基本人格结构能够创造和影

响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3、

对人类学现场研究材料的分

析。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

作用理论是在对一些人类学现

场的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得以形成并从中得到验证

的。

论述题

论述弗洛伊德民族心理学思想

的主要内容。①俄底普斯情结。

弗认为它对个体个性发展有

决定作用,它是产生家庭动力

关系以及以家庭动力关系为基

础而构建的集体心理学的核

心。②图腾与禁忌。图腾崇拜

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图

腾是人为了避免某种超自然力

量的惩戒,按照民族部落约定

俗成的规约,对人、事或物所

持的忌讳观念或行为。弗认

为,禁忌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

某事物产生了某种不被允许的

愿望。图腾发生的原因应该从

人们性本能中找寻,图腾观念

源于恋母情结。③民族群体及

领袖。弗在《群体心理学和自

我分析》中,分析了构成群体

的本质--力比多,并提出了集

体心理学的两个主要概念:情

绪联系和认同作用。他认为集

体是个体的结合,由群体内成

员的两条情绪的纽带联结而

成。领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集体成员对领袖的依赖

性易受暗示性,而导致理性因

素降低

论述当代民族意识发展的特

点。(1)民族意识具有超时空

特点:民族意识还可以跨越空

间,而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

在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

个民族民族意识中的核心部分

是会延续,同时会被其后人心

理认知结构所顺应的。(2)民

族意识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变

化: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爱

斯基摩(Eskimos)”一词是由

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

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

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

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

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

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

( Inuit)”或“因纽皮特

( 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

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3)

社会化过程对民族意识的影响

首先,社会现代化过程也为民

族意识的淡化和削弱创造了条

件。其次,民族意识在社会化

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两面性。从

积极方面来看,民族意识是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基础。相

反,过激的、偏执的民族自我

意识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会

导致民族意识的保守与狭隘,

甚至排他。(4)民族意识受民

族成员文化素质制约。民族个

体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民族意识

的强弱成正比,也即个体接受

教育的程度越高,其民族意识

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因此,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的文

化促进。(5)民族意识随社会

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民族

意识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

化的。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民

族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愚昧等

因素将被抛弃,各民族呈现出

的趋同、吸纳与融合的倾向必

然带来民族意识的淡化。

论述影响民族认知结构的主要

因素1.影响民族认知结构的自

然环境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生

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与影

响着民族认知及结构,影响着

民族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对象的

取舍及取舍方式。如,在饮食、

服饰文化等的取舍上明显受气

候状况等自然环境影响。2.民

族传统习俗的作用;不同民族

的认知差异,主要是自然环境

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民族传统习俗作为民族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融入民族成员的意

识与行为中,常常内化为无意

识的行为。3.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到民族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取

向.

(孟佳:1.环境因素对民族认知

结构及特性有着极大地影响。

居住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某种

程度上制约与影响着民族认知

及其结构,影响着民族认知客

观事物时对对象特征的取舍其

取舍方式。如由于自然生态环

境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可能在

饮食、服饰等的取舍上表现出

很大的差异性。2.民族传统习

俗的作用。民族传统习俗是社

会环境的重要部分,作为民族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民族

成员的意识与行为中。不同民

族的认知节后与组织离不开民

族族体长期形成的传统习俗。

如苗族。3.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信仰也在。。。。取向。如维

吾尔族人喜欢绿色,与他们所

信奉的伊斯兰教有关。)

论述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

维度。1.认知框架:民族认知

框架即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民

族对某些事物共有的认同方

式、传统的做法、固化的模式

等,这种认知框架带有明显的

民族或群体的印记。有不同生

活经验、生活条件的个体或民

族其认知框架是不同的。例如

颜色、爱好的选择。2.认知选

择性: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根据

自己民族发展的需要、所处的

自然社会环境、宗教文化等,

选择主要的内容、合理地安排

认知能力的投入。认知的这种

选择性取向,就形成了各民族

认知取向上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认知的深度、广度以及认知

对象选择性力度方面。例如吉

祥物。3.认知方式(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一

种信息加工习惯表示个人的感

知觉。记忆思维等特征。各民

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自然生活条件的不同、宗教习

俗的不同其认知方式也相差很

大。主要研究场依存性—独立

性维度。例如农业—场依存。

打猎、采集经济生活方式—场

独立。

(课件:3. 认知方式(场依存

性——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和

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对立的信

息加工方式。在信息加工中基

本上依赖于内在参照(主体感

觉)的倾向叫做场独立性认知

方式;对外在参照(主体之外的

客观事物)有较大依赖性的倾

向叫场依存性认知方式。)

论述民族文化与性别角色社会

化的关系。一、民族文化的共

同性营造出本民族的个性特

征: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得

两性的基本人格、基本需要、

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具有共同

性,因而才具有了本民族的基

本人格和民族性格,也使得每

个民族具有迥然不同与其他民

族的民族特征。二、民族文化

的多样性孕育出民族性别角色

的迥异性:由于民族文化、民

族社会的多样性,性别角色也

表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民族文化

造就了不同的性别角色意识。

男女在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

自我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

不同的差异。

三、由民族文化制约形成的性别角色规范着男女的社会意识及社会行为:在各民族社会环境中,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要求一般都是有差别的,因而社会赋予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成长机会往往并不均等,对他们的社会交往、从业状况、成就取得等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四、宗教信仰使民族性别角色打上民族烙印:宗教对一个民族的族体心理、对民族个体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宗教信仰是一种繁复的社会意识现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同信仰的民族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不同的。五、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制约着女性的发展

由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环境所制约而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在大多数社会里所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性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压抑了女性,亦即作为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重要组成部分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压抑了女性潜能的发挥,是造成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教材《代数引论》的启迪

俄罗斯教材《代数学引论》的启迪(初稿) 庄瓦金 (漳州师范学院,福建,363000) 二十年前,北京大学三位教授根据1982年斯普林格出版社的英文版翻译了莫斯科大学A.И.柯斯特利金院士的《代数学引论》[1,2],使得国内同行们对俄罗斯高水平的代数教材有所认识。但鉴于中国国情,至今还没看到该书对中国大学本科代数教学有实质的影响。而今,在中国数学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关注下,数学天元基金资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庆祝莫斯科大学成立250周年而推出的一批优秀数学教材的中译本,其中有 A.И.柯斯特利金的《代数学引论》(第二、三版)三卷本[3~5](以下简称《引论》)。笔者看后,很受启发,现根据这几年来对高等代数研究的基础[17~23],对《引论》作些思索,为提升中国大学本科代数教学水平奉献余力。 一《引论》的特色 稍读[3~5],笔者认为,A.И.柯斯特利金之著有以下四大特色。 1 继承性 [1]的英文版译者指出:A.И.柯斯特利金“发展了莫斯科大学的代数课”,这从《引论》著者经历就可以看出。A.И.柯斯特利金1959年获莫斯科大学数理科学博士学位,1972年任莫斯科大学高等代数教研室主任,1976年升为教授,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7-1980任莫斯科大学数学系主任,1991年起为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他的《引论》理所当然地继承了А.Г.库洛什等老一辈代数学家的代数教材,这还从[3~5]的补充文献也得到进一步证实。 在注意《引论》继承自己前辈工作之时,我们注意到《引论》三卷本与N.Jacobson的《抽象代数学》三卷本[6]在分卷上的相似性,这也多少说明[3~5]继承了国际上代数教材的遗产,使得这三卷本能够更好地贯串一条主线。因此,《引论》的继承性不仅是莫斯科大学的,而且也包涵了全世界各著名大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3~5]的俄文版,第二卷2004年出版,第三卷2001年出版,估计第一卷也是2001年出版,也就是说:这三卷本是在著者去世之后出版的。记得Φ.Ρ.甘特马赫尔的《矩阵论》俄文第二版也是在著者去世后出版的。看来,这里说的继承性是莫斯科学派集体继承性,这是多么伟大的继承性,它体现了俄罗斯数学家的优良品格。 2 整体性 《引论》的特色不仅在于教材的系统性,更在于教材的整体性。首先是代数科学的整体性,中国的高等代数与抽象代数两门课程,在[3~5]中则整合为一,使整个代数教材的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学生尽早接触抽象代数思想,推进了学生对代数结构的理解。这显然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大有好处。其次是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引论》第一卷的前言一开头就写到:“人们很早就感到有必要把代数、线性代数和几何放到一个统一的教程中。而教科书《代数学引论》自出版后的22年来可以看作是这种统一处理的初步考试。”因此,《引论》突出了代数与几何的统一;同时也注意了与分析的联系,特别是注意到了线性代数的两大后继课程:计算数学与泛函分析,这不仅在教材中有交代,而且在基本术语上相一致,如“线性变换”称为“线性算子”。再次是数学语言的整体性,在[1]中,著者就注

民族心理学

民族共同体心理就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

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融汇在其载体——共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心理又铸就各具特色的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 一、关于民族共同体心理 (一)民族共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民族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一个民族表现出稳定特征的心理特点才是这个共同体的心理特点。所以那些临时、偶尔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的心理特点不能归属于民族共同体心理特点。 (二)民族共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民族共同体心理一经形成就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相对独立存在。 (三)民族共同体心理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体现出来 同所有建筑一样,宣恩民间建筑是按照人们的意志建造的空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建筑本体与建筑文化伴生,相互印证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彭家寨、苗寨、侗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民族的心理特征,或者说,三大主体民族的心理特征可以从他们的建筑中找出印痕。

一、语言是构成民族的要素之一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要素之一,民族语言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心理特征。 (一)语言是民族性的重要体现 (二)语言包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 二、民族语言的心理功能 (一)语言的认知功能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人们认识了某种客观事物之后,必须把这种认识成果纳入音的“容器”,音义结合,成为语言符号(语素及词),所以,语言起着固定认识成果的作用。 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特征的主要标志,也是民族的黏合剂。 二、民族语言的心理功能 (三)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 语言社会心理功能的发挥以使用为前提,只有在使用的基础上,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语言强大的社会心理功能表现在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时所发生的互动。 通过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传递着信息、发生着影响,尤其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个体社会化发展中,民族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产生着更大的影响。不同民族之间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之间的交往也同样以本民族特有的语言彼此传递着信息,产生着影 一、语言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民族文化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在其母语中都必须有相应的有声表达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具有概况整理表达说明文化中一切文化特点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又需凭借本民族特有的有声符号系统。 语言实际上是该民族文化各组成部分共同的桥梁,因而在文化运作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运行的周期最短。 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一)民族的语言求同心理 以我国景颇族使用的语言为例:景颇族内部存在支系的差别,不同支系使用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中,景颇语同载瓦语等语言差别较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相互间的同源词不到1/3,一些常用的基本词也不同源,而且同源词的语音对应很不严整。 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三)民族的语言求纯心理 世界上的语言,相互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受别的语言影响的纯语言是不存在的。不过,语言影响有大小之分,有的语言受别的语言影响大些,语言中夹杂外来成分多些 民族心理会随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可能从一种认识转为另一种认识,由一种不符合客观规律(或不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愿望转为符合客观规律的愿望。所以,我们在制定民族语文政策或处理民族语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既要考虑民族心理的因素,又不能完全以民族的一时愿望做为依据。而应具体分析制约语言文字的各种因素,正确掌握语言文字演变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凡符合语言文字演变规律的民族心理,

第八章民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民族心理学 一、什么是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二、民族心理的特性。 1、共同倾向性。 2、相对稳定性。 3、社会历史性。 三、民族心理的表现形式。 1行为模式:人们对人对事的处理方式,它是反映和投射出民族心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投影屏幕。 2、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间接、抽象同时更为深刻) 一、民族心理研究 (一)早期的民族心理研究 1、“民族心”说。 最早是从19世纪末期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开始的。1859年拉扎劳斯和施坦泰尔把当时的语言学和民族志资料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声称创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但对民族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冯特,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为了公开这些研究成果,于1881年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并于1900年发表《民族心理学》10卷本。他深受黑格尔的影响,认为民族共有一种并融化在民族本性中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民族心”,民族心不存在于个人的心理过程中,不是用个人心理能够说明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术、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去寻找。冯特把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统一起来,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比较广阔的出路。 2、群体心理论。 继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后,法国群体心理学派发展起来。塔尔德的模仿说,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塔尔德主张群集心,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并以此反对迪尔凯姆的“集体意识”理论,同神秘的外在力量说明群体心理现象。迪尔凯姆主张“集体意识”,是一种精神实体,是由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制度、思潮、舆论等价值观点、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把超个人的精神实体混同于群体心理。 勒朋是法国群体心理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1895年出版《群众心理学》,比较集中地研究了群体心理现象。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天,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而后天经历和体念的东西越多,所有那些潜在意象得以显现的机会也越多。教育和学习越丰富、也就越容易使集体无意识在各个方面得以个性化。

代数学引论第一章答案

1.如果群G中,对任意元素a,b有(ab)2=a2b2,则G为交换群. 证明: 对任意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由结合律我们可得到 (ab)2=a(ba)b, a2b2=a(ab)b 再由已知条件以及消去律得到 ba=ab, 由此可见群G为交换群. 2.如果群G中,每个元素a都适合a2=e, 则G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1] 对任意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 ba=bae=ba(ab)2=ba(ab)(ab) =ba2b(ab)=beb(ab)=b2(ab)=e(ab)=ab 因此G为交换群. [方法2] 对任意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 a2b2=e=(ab)2, 由上一题的结论可知G为交换群. 3.设G是一非空的有限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乘法ab,适合条件: (1)a(bc)=(ab)c; (2)由ab=ac推出b=c; (3)由ac=bc推出a=b; 证明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方法1] 设G={a 1,a 2 ,…,a n },k是1,2,…,n中某一个数字,由(2)可知若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j(I,j=1,2,…,n),有 a k a i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k a j ------------<1> a i a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j a k ------------<2> 再由乘法的封闭性可知 G={a 1,a 2 ,…,a n }={a k a 1 , a k a 2 ,…, a k a n }------------<3> G={a 1,a 2 ,…,a n }={a 1 a k , a 2 a k ,…, a n a k }------------<4> 由<1>和<3>知对任意a 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 存在a 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使得 a k a m =a t . 由<2>和<4>知对任意a 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 存在a 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使得 a s a k =a t . 由下一题的结论可知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孙利佐斌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如文 化、社会、经济等,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并指 出,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民族性格;中国人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03)002-0008-03 社会心理学中,民族是指居住在一定的地域、过 着大体相同的经济生活、在民族语言基础上形成的 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的有历史为基础的集 团。[1](P70-74)在共同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共同心理 素质不但是划分民族的重要标准,有时还是唯一的 标准。要明晰民族的内涵,有必要先区分一下“民 族”和“种族”这两个概念。民族和种族有所不同,种 族强调某个集团在生理基础上的相似性,而民族则 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民族心理素质 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另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代表的 民族心理素质又反映和影响着民族性格。可以认 为,文化是民族性格的放大,而民族性格则是文化的 深层结构。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在特殊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 同拥有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赋予了民 族心理以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足以将一个 民族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2](P479-488)民族性格又叫 国民性,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国民性包含着一 个国家国民的心理和性格。民族性格起作用的范围 很广泛,不论哪一个人和哪个群体的成员身上都深 深地刻着民族性格的烙印。民族性格对所有的国民 都起着定型的作用,民族越古老,历史越悠久,民族 性格就越深沉、含蓄、执着。 在心理学领域,最早涉足民族性格研究的,是德 国心理学家冯特和英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里弗 冯特(1900-1920年)提出,要通过语言、神话、风 及艺术来“研究以人群的一般发展和有普遍价值 共同的精神产物发生为基础的心理过程”;[3]里弗 则用民族性格来说明种族的壮大或是萎缩。勒温 年代对比了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国民性,他认为德 人防卫心理比较的表浅,而美国人的防卫心理相 深沉。所以,德国人与人交往不够直率,但是他们

习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哲学渊源来看,以下社会哲学家或心理学家中,更多地受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影响的人是() A. 让?雅克?卢梭(Rousseau) B. 斯金纳(B.F.Skinner) C. 伊曼努尔?康德 D. 弗洛伊德(S.Freud) 2.著名的“模仿律”的提出者是() A. 威廉?麦独孤(W.McDugall) B. G.塔尔德(G.Tarde) C. 爱德华?罗斯(E.A.Ross) D. 埃米尔?迪尔凯姆( E.Durkheim) *3.《君主论》的作者是() A.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B. 圣?奥古斯丁 C. 圣?托马斯?阿奎那 D. 大卫?休谟 4.通过对1940年战时美国总统选举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二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 A. 霍夫兰德 B. 乔治?盖洛普 C. 塞缪尔?斯扎夫 D. 拉扎斯菲尔德 5.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诞生的著作是() A.《梦的释义》 B.《性学三论》 C.《精神分析引论》 D.《图腾与禁忌》 *6.下列理论或名词中,不是由卡尔?荣格提出的是() A.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B. 阿尼玛(anima) C. 阴影(shadow) D. 接近人群(moving toward people)7.最能体现乔治?米德社会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是() A.《民族心理学》 B.《超越自由与尊严》 C.《意识、自我与社会》 D.《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8.第一个使用“认知心理学”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 A. K.勒温 B. U.尼塞 C. F.海德 D. T.纽卡姆 *9.以下不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亚伯拉罕?马斯洛 B. 埃里克?埃里克森 C. 卡尔?罗杰 斯 D. 罗洛?梅 10.如果你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你认为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的是() A. 方法论上的机械主义 B. 研究手段上的实证主义 C. 研究理念上的多元主义 D. 研究取向上的个人主义

民族语言由于认知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民族语言由于认知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摘要: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应当是各民族的对客观世界认知心理的不同,从而使各种语言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本文将以爱斯基摩语言和阿拉伯语为例,指出这两种语言的某些特色。又以汉语和韩国语为例,具体分析它们词汇系统中词汇的差异性。 关键词:民族心理认知方式汉语和韩国语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根据我们对人类心智的理解来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特征(包括音系的、句法的、语义的等多层面的特征)以及自然的使用规律。认知语言学认为,对自然语言的全面理解必须从内在的认知心里入手,以人的知识状态为参照,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人的智能可以使无序的客观世界变成有序的、分等级的范畴体系,这个过程就叫做认知,或者叫做认知的第一个步骤。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知心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思维特点,有自己特定的思考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一个民族的思维总要和自然地理相适应。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大山里的人喜欢拿山和树木花草来做比喻,住在海边的人语言中就常常出现和水有关系的比喻句子。 北美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雪原上,常年见到的都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爱斯基摩人因此能够很好的分辨白色。其实在我们看来,白色就是白色,还能有其他什么颜色吗?可是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出现了六个关于“白色”的词汇。语言学家曾深入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进行考察,发现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其实并不是很发达。他们居住地的社会生产力不是很高,词汇系统相对英语来说也不是特别完善,甚至描述“红”、“黄”、“紫”等颜色的词汇很少。如果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去寻找原因,应该是由于爱斯基摩民族对白色敏感的认知心理,这种心理促成了他们现有的知识状态。

xx年社会心理学-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 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 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答: 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 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包括公开 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 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通常可借助于单向 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 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 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形式上与 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如 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 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 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 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 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包 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2、问卷法:通过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答题的 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放、邮寄或通过互联网等;答题方式 包括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 四、档案研究法: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人的 活动产品研究社会心理的方法。是一种特殊 的调查法。 五、其他研究方法: 1、测验法:即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或 其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的方法。 2、个案法:收集有关个别被试的信息进行 心理研究的方法。属于档案研究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一、哲学阶段: 1、人性与幸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社会决定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决定论。 2、绝对精神:黑格尔 1807《精神现象学》。 3、《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1859, 努力

民族心理学

1、民族心理学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又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参照,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具体研究涉及特定民族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民族集团与民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等。 2、民族共同体: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3、民族共同体心理就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4、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与他民族交往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观念等诸方面,以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与体验结果。 5、超时空:民族意识意识具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在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个民族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会延续,同时会背后人心理认知结构所顺应的。民族意识还可以跨越空间,而不是局限于地狱的限制。民族可以不再同一个地区,不再同一个社会,而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存在与发展却不受影响。 6、民族社会化:指在特定的民族群体中,个体通过与民族群体的相互作用,适应并吸收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民族意识与民族群体人格,成为一个符合民族期望的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第三章民族心理学史略 1、民族学家魏茨和巴斯蒂安是最早涉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人。魏茨于1859年发表《自然民族人类学》巴斯蒂安提出“原始观念” 2、拉泽尔斯以及他的朋友最早提出“民族心理学”也是民族心理学创始人。创办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 3、1913年佛洛伊德与民族心理学有关的著作《图腾与禁忌》 4、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玛格丽特.米德的名著为《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卡丁纳是美国心理人类学拍的创始人和首领。 5、1936年,本尼迪克《文化人类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民族群体人格或民族性研究的诞生。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内省法。 第四章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跨文化研究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广义的环境因素之一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第1章语言与语言学 第1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 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

桂诗春等-2010-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

2010年11月November 2010 第33卷第4期Vol.33No.4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 桂诗春 冯志伟杨惠中何安平卫乃兴李文中梁茂成 [编者按] 为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 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4-25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庆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开拓者桂诗春教授八十华诞。期间,举行了题为“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高层论坛,就语料库语言学的现状、发展前景及语料库的建设、共享、应用等展开了互动讨论。以下是根据专家发言,整理后的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05(2010)04-0419-08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与资源共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桂诗春 1.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语料库语言学在外国和国内都发展很快,有的人选择了它作为发展方向,因为它的入门比较容易,上手较快;有的人把语料库语言学作为收集数据的重要手段。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语料库研究还处在比较初级阶段,需要提高。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可以运用现有的一些现成的程序和公开的语料库,如Brown ,LOB ,Frown. Flob , BNC ,CLEC ,只要选题得当,就能获得很多量化的数据,从而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在计算机和扫描仪的支持下,自行收集一些语言素材,建立一个特定的语料库,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觉得,语料库语言学既是一种工具,但更是一门学科;它是对语言行为进行概率性归纳和概括的一门学科,它本身是跨学科性的,要做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必须许多方面要有比较雄厚的基础。首先是数学和统计学。Herdan (1960)的一本早期著作,叫做《词次/词型数学》(Type /token Mathematics ),其副标题就是《数理语言学教科书》(A Textbook of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当时还是前计算机 时代,但Herdan 觉得有两件语言事实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大量语言资料(language in mass ),二是语言排列(language in line ),它们是任何语言运作都不能离开的两个方面。某些语言学研究分支如果考虑到这两个方面,将会从中获益。当时还没有真正的机读语料库, Brown 的语料库在1967年才面世,美国心理 学家John Carroll 根据该语料库以及他后来参与制作500万词的AHI 语料库,所提出的词汇频数对数正态模型(lognormal model )均源于Herdan 所奠定的基础。一直到最近美国Barber 利用计算机对英语语体的各种研究,更是利用了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其次是计算机科学。语料库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其主要表现是个人电脑、扫描仪和大容量硬盘的普及,当初Brown 语料库要动用到大型电脑,而到如今,只需一万元左右就能在家里拥有这些设备,制作出甚至比Brown 还要大的语料库。但是我们往往只注意到硬件部分,而不认识到软件的建设。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人而不掌握一到两种编成语言,也不可能拓展他们的研究领域,因为他不能根据个人的研究需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 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 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 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 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 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 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 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 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 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②人的社会动机 ③社会认识 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

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支。 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群体心理,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社会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群体问题。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是民族心理学的直接创建者,1859年,他们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文章“民族心理学序言”,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方面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民族精神活动的规律。冯特发展了民族心理学思想,提出民族心理学应当采用不同于作为实验科学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即通过分析文化产品——语言、神话、风俗习惯、艺术等来研究民族心理问题,并于1900年出版了10卷集的《民族心理学》。

关于群众心理学,塔尔德于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认为只有借助于模仿的思想,才能解释人的社会行为。1891年,西格尔出版了《犯罪的群众》;1895年,勒邦发表了《群众心理学》。他们认为,群众是冲动的,无理性的,缺乏责任感的、愚蠢的,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众之中,由于匿名、感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就会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的。凶残的反社会行为。 1908年,麦独孤发表《社会心理学导论》,提出社会行为本能理论,以人天生有结群本能来解释人们的结成群体问题。这些早期学者提出的有些思想,如模仿、个性消失、群众极端化等观点,直到现在,还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一定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验方法进入社会心理学,致使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研究转向小型群体问题,群体心理学成了小群体心理学。围绕小群体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群体凝聚力及其测量、群体领导问题、群体思维、群体决策、群体极端化等。 社会测量学是由莫雷诺所倡导的,着重测量群体成员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对群体其他成员的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水平。 小群体研究中的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梅奥。他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人际相互关系理论。这一研究方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代数与数论,考纲

Algebra,Number Theory and Combinatorics(second draft) Linear Algebra Abstract vector spaces;subspaces;dimension;matrices and linear transformations;matrix algebras and groups;determinants and traces;eigenvectors and eigenvalues,characteristic and minimal polynomials;diagonalization and triangularization of operators;invariant subspaces and canonical forms;inner products and orthogonal bases;reduction of quadratic forms; hermitian and unitary operators,bilinear forms;dual spaces;adjoints.tensor products and tensor algebras; Integers and polynomials Integers,Euclidean algorithm,unique decomposition;congruence and the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Quadratic reciprocity;Indeterminate Equations.Polynomials,Euclidean algorithm, uniqueness decomposition,zeros;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Polynomials of integer coefficients,the Gauss lemma and the Eisenstein criterion;Polynomials of several variables, homogenous and symmetric polynomials,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symmetric polynomials. Group Groups and homomorphisms,Sylow theorem,finitely generated abelian groups.Examples: permutation groups,cyclic groups,dihedral groups,matrix groups,simple groups,Jordan-Holder theorem,linear groups(GL(n,F)and its subgroups),p-groups,solvable and nilpotent groups, group extensions,semi-direct products,free groups,amalgamated products and group presentations. Ring Basic properties of rings,units,ideals,homomorphisms,quotient rings,prime and maximal ideals,fields of fractions,Euclidean domains,principal ideal domains and unique factorization domains,polynomial and power series rings,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local rings and localization,Nakayama's lemma,chain conditions and Noetherian rings,Hilbert basis theorem, Artin rings,integral ring extensions,Nullstellensatz,Dedekind domains,algebraic sets,Spec(A). Module Modules and algebra Free and projective;tensor products;irreducible modules and Schur’s lemma;semisimple,simple and primitive rings;density and Wederburn theorems;the structure of finitely generated modules over principal ideal domains,with application to abelian groups and canonical forms;categories and functors;complexes,injective modues,cohomology;Tor and Ext. Field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功能 一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交际)有着本质区别: 1.人类语言的功能开放性。 2.人类语言的构造灵巧性。 3.人类语言的习得性。 4.人类语言的易境性。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与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物质)的。 2.语言是社会(全民)的,言语是个人的。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6.语言是后时的,言语是先时的。 语言与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的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又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 二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的符号性 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符号都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符号最根本的属性。 约定性是中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约定的,

一旦约定人们就要遵守这种社会共同的约定。 (二).语言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三).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首先,从音义结合的关系看,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符号中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看,语言具有社会性。 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并随社会消亡而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不能没有语言。 (四)语言的线条性 (五)语言的层级性 (六)语言的民族性 三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交际功能和标志功能。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社会不能没有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 1.中国古代的社会心理思想 (1)孔子—提出了判断人的善恶的社会知觉思想,认为了解人不仅要直接观察人的言行,还要依据不同性质群体对某人的相反评论来做出判断。 (2)诸葛亮—提出“知人”的七种方法。 (3)老子—认为人的内心与外部表现存有复杂关系,并对如何判断人性进行过种种论述,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 (4)古代军事方面有关士气和策略的论述。如尉缭子的“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和孙子有关用兵的“诡道”。 2.西方的社会心理思想 (1)古希腊的柏拉图是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问题及主张的思想家,其理论要点如下:①宇宙是有理性的,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是纯粹理性,而另一部分是无理性的,包括人的意志和欲望。当理性、意志、欲望各司其能,相互制约,人的生活就会幸福,达到至善。 ②政治理想。社会上有许多阶级,受过哲学训练的哲学家或君主,代表理性;军人代表意志;农业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低级的欲望。人们各司其能,社会就是一个完善的“理想国”。 柏拉图依据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设想,是西方社会心理学思想的一种“始创”。 (2)柏拉图之后还有许多哲学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如亚里斯多德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和“人有社会需求”等主张。 (二)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 1.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