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浅谈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浅谈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浅谈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河南建材

2016年第6期

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要:简述了耐火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展

望了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趋势,对简单了解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发展;进程;现状;环保;展望

浅谈我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程浩陈美成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450002)

耐火材料指凡物理化学性质允许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钢铁、有色、石化、建材、机械、电力、环保乃至国防等涉及的重要基础材料,是保证上述产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对高温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耐火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援助下,我国建设了

鞍钢、太钢、大石桥等规模化生产的耐火材料厂,为我国现代耐火材料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20世纪

60~70年代,研究人员立足我国资源和生产需要,

研发了众多适于当时生产条件的国内先进设备。20

世纪80年代,以宝钢、贵溪有色等国家重点引进项目配套耐火材料国产化为契机,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移植,国内重点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的工艺及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同时,国内的开发研究工作也进展迅速。不富氧高温燃烧技术等重大课题持续攻关,实现了高温竖窑煅烧温度>1900℃,高温回转窑煅烧温度>1850℃,高温隧道窑烧成温度>1800℃。

20世纪90年代,在“八五”和“九五”规划期间,国家

组织全国跨行业的优质耐火材料生产技术科技攻关,改变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原料不精、装备落后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20年来的高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国际装备制造商将国际先进装备推向国内市场,国内各制造厂也积极开发和创新了一些高效、实用的耐火材料装备,耐火材料行业得到迅猛发展[1]。

2耐火材料行业现状

2000年后,在钢铁、有色、水泥和玻璃等高温工

业高速发展的强力拉动下,耐火材料工业产销两旺,效益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耐火材料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耐火材料产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发展

迅速,而且大力创新,逐渐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的“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我国耐火材料行业获得的最高荣誉。该产品是国际材料界公认的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原有侧部碳块的升级换代产品,产品节能降耗作用显著,解决了我国大规格厚度非氧化物耐火材料的成型和烧成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促进了我国大型预焙铝电解技术与国际同步。尽管如此,在一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仍需研究人员大力创新研发新型耐火材料[2]

。如我国陶瓷产品能耗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然存在,除烧嘴选择与温度控制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耐火材料及窑炉设计的问题。耐火材料生产厂家应结合陶瓷厂应用的实际状况,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陶瓷烧成能耗过多的问题,降低窑炉炉体散热损失。国内的许多窑炉外壁温度高,散热大,在选用优质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方面,还有一定的道路要走。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耐火材料行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由于耐火原料产品成本升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微利或亏本,使企业无力走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对耐火材料行业支撑力度下降。同时,资源、能源、环保已成为制约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因素。因此,耐火材料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也面对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

3耐火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大量的天然耐火原料资源,因此出口量巨大,世界耐火材料行业依赖我国的耐火原料,但耐火原料存在无序滥采、不合理开采的问题,致使耐火原料利用率低,并且破环了周围环境。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证耐火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用后的耐火材料经常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回收利用的耐火材料所占的比利较小,因此,需要研究回收利用用后耐火材料来节省资源,保证耐火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技术

23

DOI:10.16053/https://www.doczj.com/doc/c72733947.html,ki.hnjc.2016.06.098

耐火材料概论知识点总结

硅砖的应用:是焦炉、玻璃熔窑、高炉热风炉、硅砖倒焰窑和隧道窑、有色冶炼和酸性炼钢炉及其它一些热工设备的良好筑炉材料。 粘土质耐火材料的原料 软质粘土 生产过程中通常以细粉的形式加入,起到结合剂和烧结剂的作用。苏州土和广西泥是我国优质软质粘土的代表。 硬质粘土 通常以颗粒和细粉的形式加入,前者起到配料骨架的作用,后者参与基体中高温反应,形成莫来石等高温形矿物。 结合剂 水和纸浆废液 粘土质耐火材料制品原料来源丰富,制造工艺简单,产量很大,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窑炉和工业锅炉上。如隧道窑,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等的全部或大部分炉体,排烟系统内衬用耐火材料,其中钢铁冶金系统是粘土质耐火材料制品的大用户,用于盛钢桶,热风炉、高炉、焦炉等使用温度在1350℃以下的高温部位。 铝矾土的加热变化 a. 分解阶段(400~1200℃) b 二次莫来石化阶段(1200~1400℃或1500℃) 二次莫来石化时发生约10%的体积膨胀 c. 重结晶烧结阶段(1400~1500℃)。 ? 高铝质耐材的应用 ? 由于高铝质耐火材料制品的优良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窑炉一些受炉气、炉 渣侵蚀,温度高承受载荷的部位。例如高铝风口、热风炉炉顶、电炉炉顶等部位。 ? 硅线石族制品具有较高的荷重软化温度、热震稳定性好、耐磨性和抗侵蚀性优良, 因此适用于钢铁、化工、玻璃、陶瓷等行业,如用作烟道、燃烧室、炉门、炉柱、炉墙及滑板等。在高炉上,为确保内衬结构的稳定性、密封性,避免碱性物的侵入和析出,或风口漏风,在出铁口、风口部位,选择内衬大块型组合砖结构的硅线石族耐火材料,延长了使用寿命。 ? 莫来石制品的抗高温蠕变、抗热震性能力远远优于包括特等高铝砖在内的其它普通 高铝砖 ,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的热风炉、加热炉、钢包,建材工业的玻璃窑焰顶、玻璃液流槽盖、蓄热室,机械工业的加热炉,石化工业的炭黑反应炉,耐火材料和陶瓷工业的高温烧成窑及其推板、承烧板等窑具。 刚玉耐材的原料 氧化铝 所有熔点在2000℃以上的氧化物中,氧化铝是一种最普通、最容易获 得且较为便宜的氧化物。氧化铝在自然界中的储量丰富。天然结晶的 Al 2O 3被称为刚玉,如红宝石、蓝宝石即为含Cr 2O 3或TiO 2杂质的刚玉。大 232232400~600()H O Al O H O Al O αα-?????→-℃刚玉假象+23222322400~600222H O Al O SiO H O Al O SiO ?????? →?℃+23223229503(2)324SiO Al O SiO Al O SiO ????→?℃+232232 12003232Al O SiO Al O SiO ≥+????→?℃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其具体描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张昊 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与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现状,并对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适当的描述,同时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MIS变革;大数据 Abstract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is the edge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it also give an appropriate description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whi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evelopment;information;the revolution of MIS;big data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范文

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 和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理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三、管理以人为本 四、案例及案例导读(见CAI光碟) 欢迎进入本课程的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一站,我们将概要地向你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概貌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管理以人为本”。通过这一站的学习,你将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总体的认识,了解到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只是某一时期管理思想即理念的载体,认识到无论是再先进的技术、再先进的理念,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追溯到1946年。这一年,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产生了,这就是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发展到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就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自此以后,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着手信息系统的开发。到60年代末计算机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在西方逐步普及。发展到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了电子商务。 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施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的里程碑。经过二十几年,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国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相似的历程。让我们透过这个梯型图来了解和回顾二十几年来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概貌。 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5代。早期的应用是80年代末期基于DOS平台的单项核算财务软件,主要是工资核算,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90年代出现了局域网,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由单项的财务核算发展到整个财务核算,包括帐务、工资、成本、材料、报表等,我们称之为第二代;90年代中期,利用核算型财务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统计、查询,产生了包括全面核算财务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称之为第三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仅仅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

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浅谈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摘要:论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并且对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 1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并且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而应运产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它紧密依赖于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参与工业系统控制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60 年代,控制领域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当时计算机的作用是控制调节器 的设定点,具体的控制则由电子调节器来执行, 这种系统称作是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的调节器主要是采用了模拟调节器。系统中既有计算机又有调节器,系统复杂,投资又大。在60 年代末期出现了用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一个机组或一个车间的控制系统,简称集中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不但完成操作处理,还可直接根据给定值、过程变量和过程中其它测量值,通过PID运算,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 以使被控量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种控制系统即常说的直接数字控制( DDC) 系统。计算机DDC 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台计算机代替若干个调节控制回路功能。最初发展时希望能够至少可以控制50个回路以上,这在当时对小规模、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系统,特别是对具有大量顺序控制和逻辑判断操作的控制系统来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整个系统中只有一台计算机, 因而控制集中,便于各种运算的集中处理,各通道或回路间的耦合关系在控制计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同时由于系统没有分层, 所有的控制规律均可直接实现。但是,如果生产过程的复杂,在实现对几十、几百个回路的控制时,可靠性难以保证,系统的危险性过于集中,一旦计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此消彼涨,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当代国际关系上极其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国,近年来一直在快速发展之中。不论是经济增长还是与他国尤其是美国各方面的对话与合作越来越多,都可以证明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愈来愈大。而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各个方面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影响可谓不言而喻。于是乎,这样一个强国和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能够牵动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应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以及未来关系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不仅对我国的国际外交和未来战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世界局势稳定和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美关系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1、历史上的中美关系2、当今的中美关系3、未来中美关系的预测 一、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1)20世纪上半叶,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2)抗战胜利之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军事封锁,支持台湾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50年代,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3)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为了摆脱越战的泥沼和对付苏联的扩张,开始逐步调整对华关系。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为拉开两国新关系的帷幕奏响了前奏曲。1972年,尼克松总统成功实现了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4)卡特总统执政后,两国于1978年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从而揭开了两国关系上的新篇章。同年1月25日志2月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美国的访问在美国朝野上引起巨大轰动,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席卷美国大地。 (5)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的强大动力。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二、当今的中美关系 回顾近年的中美关系,虽然双方关系有所紧张,但目前还不构成对抗的局面。总体来说,近年中美双方还处于一个相互的战略摸底阶段,也是双方的战略布局阶段。 第一,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上升,美国则受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和金融危机冲击,软硬实力受到削弱,两国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对美产生巨大心理冲击,美国内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警惕和制衡中国的论调开始回潮,对中方谈论“美国衰落论”极为敏感,产生过度反应,认为中国正利用美国衰落谋取利益。 第二,美始终认为中国发展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内心将中国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担心中国利用日益增长的实力与美对抗,挑战和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威胁美在亚太和世界的霸权地

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年级:14春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号: 学生:吴晶 指导老师:汪玲 完成日期:2016年5月4日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未来,以便站在一个考前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调查以及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计算机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当今时代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升级。计算机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计算机的普及 引言;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ENIAC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1.计算机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在网络普及的21世纪,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

浅谈中美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美形势与政策 摘要:中美关系式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通过平等的,富有诚意的对话和协商得到逐步解决,中美之间的许多局势就能得到好的改善。 关键字:中美关系;利益;发展;矛盾;减少分歧;和谐对话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关系来说,西藏问题、钓鱼岛和台湾问题的背后虽然都有美国的影子,尤其是台湾问题的背后,让中美关系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一方面想阻止中国的实际统一,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中国这个经济发展的盟友,政治没有永远的敌人。任何敌人在一些条件下都可以成为朋友。因为背后都穿插着经济利益。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对双边关系能如中美关系般,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无出其右,走过的历程却又充满曲折与魅力。同样,也少有哪一对双边关系能如中美关系般,令各国政治家和学者深深着迷。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与变迁。中美关系亦如一条水流充盈而湍急的长河,冲过了横亘其中的诸多暗礁,磕磕绊绊但又奔腾向洋,千回万转却又气势磅礴。回望过去十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探求这对耐人寻味的双边关系如何在竞争与合作、危机与稳定、挑战与机遇之间往复徘徊,如何在构建符合多方期待的新型大国关系道路上走出一条新的合作之路。2012年10月14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中国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张业遂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年来,在中国几代领导人和美国历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过去10年可以说是中美关系迅速发展的10年。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体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美两国的利益联系日益紧密。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4466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182倍。建交之初,中美之间人员往来每年约1万人。每天有近1万人、每26分钟有一架航班往来于两国之间。中国在美留学生超过16万人,美国在华留学生已达2.4万人。 二是中美高层往来和对话磋商频繁、深入。2003年至今,中美两国元首共举行26次会晤。双方新建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战略安全对话、亚太事务磋商、中东事务磋商、省州长论坛等多个重要对话机制。双方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更是不计其数。通过这些交往,双方就广

浅谈信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浅谈信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回顾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信息对加快和深化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做出一项重大的改革决策,出台一项改革措施,无不都是在拥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经过若干次分析、论证,正确的决策才得以产生,得到贯彻实施。改革实践证明,拥有的信息越充分,决策的正确度越高,政策越得民心,贯彻落实越快,实施效果就越好。并且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因此,在明确了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目标以后,信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收集对于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正确分析一下我国经济发展中信息利用现状,正确认识信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信息服务对于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农民服务是科技信息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信息工作应发挥其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农业生产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受到市场和资源的双重制约.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因而我国要不断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那么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由此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我国消费者的信息意识上!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想了解一些市场行情以便使自己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样的意识是有的。然而,对于我国的一般消费者而言,真正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利用信息使自己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利用信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信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以便有效地根除假冒伪劣商品上市,距这样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我国的市场仍是不太成熟、不很完善的市场,我国的消费者仍处于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低级消费者阶段。在这种现状下,消费者没有明确的信息意识,才会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假冒伪劣产品有生存之地,消费者权益屡屡遭受侵害。如果在信息畅通、消费者能较好地利用信息条件下,那么在一处被识别出来的假冒伪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古代清朝时期中美之间就有往来。 近代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冷战对抗到关系的正常化。但由于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一波三折,又由于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双方又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而台湾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56年间是第一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特点:平等友好。 主要原因:是美国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当时忙于领土扩张,其对外政策重心在美洲。 综观过去的中美关系演进史,我们可以把中美关系分成两个30年:无外交关系的前30年和建交以来的30年。 ?还可以按照中美关系状态的发展演变分成三个20年: ?第一个20年(1949-1969)中美相互敌视、对立甚至兵戎相见; ?第二个20年(1969-1989)中美跨洋握手、联手制苏; ?第三个20年(1989至今)中美在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战略利益的相互纠葛中化解纷争、寻求合作。 《建交公报》发表4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了继续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要求美国继续对台出售“防御性”武器,“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并指出美国与中国政府建交是基于希望“台湾的未来由和平方式来决定”。 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以及恢复正常化 (1989-1998) 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出现了剧烈震荡。包括美国意欲在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附加改善人权状况的条件(虽然最后并未真正实现);美方提升美台关系,提高美台互访官员级别、1995年美方给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发放访美签证;1996年大陆导弹演习震慑岛内台独势力、美国航母驶近台湾海峡,引发中美第三次台海危机;美方不断指责中方对外扩散核技术和导弹等。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耐火材料与燃烧概论模拟测试1

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耐火材料; 2. 荷重软化温度; 3. 不定形耐火材料; 4. 标准煤; 5. 燃料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它标志着材料作用的性能。 A.抵抗高温;B.抵抗热震;C.抵抗过热;D.抵抗变形 2.硅砖的抗热震性。 A. 好; B. 较好; C. 差; D. 一般 3.碳复合耐火材料在抗渣性及抗热震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是由于的存在所致。 A. 石英; B. 石墨; C. 氧化镁; D. 氧化钙 4.煤矿的煤质资料常以表示煤的组成,并用它来区分煤种。 A. 应用基成分; B. 分析基成分; C. 干燥基成分; D. 可燃基成分 5.高温条件下,碳氧共存时,C-O体系内的气相组成主要是。 A. O2; B. CO; C. CO2; D. N2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硅砖烧成的目的,是使,从而获得所要求的足够强度。 A. 石英充分转化, B. 晶粒长大; C. 充分地烧结;提高抗热震性 2. 是含游离CaO白云石耐火制品的主要缺点。 A.抗热震性能很差; B. 抗碱性渣的性能好; C. 高温强度比较高; D. 抗水化性能很差 3. 为了提高白云质耐火材料的稳定性,采取如下措施。 A.浸渍处理; B. 表面涂层; C. 碳酸化处理; D. 重结晶烧结 4.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取决于所用的。 A.粉状耐火物料; B. 粒状耐火物料; C. 结合剂的品种; D. 结合剂的数量 5. 绝热材料的主要特征为。 A.气孔率高; B. 体积密度小; C. 导热系数小; D. 重烧收缩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