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2019年网络工程师精华笔记

蓝牙 802.15 1Mb/s 2.4GHz

802.11b 2.4G 11Mb/s

802.11a 5G 54Mb/s

802.11g 2.4G 54Mb/s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115Kbps

T1 1.544Mb/s

E1 2.048Mb/s

x.25网设备:

1 数据终端设备DTE

2 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

3 分组交换设备PSE

HTTPS 443端口

Telnet 23

电子邮件(Mailer) 25端口

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119端口

FTP 21端口控制信息

20端口文件内容

FDDI采用 4B/5B

千兆以太网采用 8B/10B

泛射路由选择:用于进行网络的最短路径级最短传输延迟测试的路由策略.

Kerberos的设计目标包括:

1 授权

2 记帐

3 认证

使用UDP协议:

1 SNMP

2 DNS

3 NFS

4 TFTP

无线网的两种结构

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网络

Ad Hoc

特殊网络(采用AODV路由算法)

chkconfig启动时自动运行DHCP

Traceroute 路由跟踪程序

定义OSPF 0区域

OSPF NEABLE AREA 0.0.0.0

线速交换:交换机背板带宽的总和>=所有端口带宽的总和.

过程管理

Pert图(计划评审法):进度,成本.

甘特图:任务开始和结束时间,工期.

工作分解结构:工时和成本的汇总计算.

关键路径法:压缩工期.

3类双绞线索 16MHZ

虚拟专用网的两种隧道协议:

1 PPTP点到点隧道协议

2 L2TP第二层隧道协议

UNIX基本结构:

1 内核

2 shell

3 实用程序

作业的组成:

1 程序

2 数据

3 作业说明书

光纤传输的3个部件:

1 光源

2 传输介质

3 检测器

802.16 宽带无线网络两种分配带宽的方法:

1 FDD 频分双工制

2 TDD 时分双工制

windows 2003用户组:

2 本地组

3 特殊组

用户权限:

1 完全控制

2 用户访问

3 来宾访问

BGP外部网关协议距离矢量算法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系统:

1 HFC

2 SDV

HFC的组成:

1 用户引入线

2 馈线网

3 配线网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1 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用于无线光纤)

2 MMDS多通道多点分配业务

IEEE 802.1 透明网桥

IEEE 802.5 源路由网桥

SNMP协议的4个组成部分

1 被管理结点

2 管理站

3 管理信息库

4 管理协议

密钥管理体制:

1 KMI 内网

2 PKI 外网

3 SPK 专用网

PPP协议的组成:

1 封装协议

2 链路控制协议

3 网络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4种服务原语:

2 指示原语

3 响应原语

4 确认原语

表示层:编码,压缩,加密.

会话层:会话管理,对话服务

传输层:流量控制

网络层:记账功能

x.25 LAP-B

帧中继 LAP-D

交换虚电路 LAP-F

无线局域网的两大阵营:

1 IEEE 802.11

2 HIPERLAN

mp3 96Kb/s

奇偶校验:在7单位的ASCII码后增加一位.

高速Modem采用格码调制TCM

速率14400b/S 19200b/s

SS7的三种信令点:

1 业务交换点SSP

2 业务控制点SCP

3 信息传输点STP

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欺骗,消息篡改,拒绝服务. 被动攻击:陷门,木马.

IPsec 功能:

1 AH认证头

2 ESP封装安全负荷

3 IKE 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

SSL协议分层

1 记录协议

2 握手协议

SSL握手协议的3种算法:

1 RSA

2 Diffie-Hellman

3 Fortezza

活动目录的物理结构

1 站点

2 域控制器

3 操作主机

4 多主域复制

路由器命令状态:

>

进行软件升级和手工引导进行路由器口令恢复.

回送接口

interface loopback 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255

PPP的安全机制

1 PAP 口令认证协议

2 CHAP 挑战握手协议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1 网络基础平台

2 安全保障

3 支付体系

4 业务系统

路由器协议

RIP 最大15

IGRP 最大255

EIGRP 最大224

OSPF 最大65536

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为15年

交换机Console口参数:

端口速率:9600b/s

数据位:8位

奇偶校验:无

停止位:1位

流控:无

SFT系统容错技术:

SFT-I:低级磁盘容错技术

SFT-II:中级磁盘容错技术(有磁盘镜像和磁盘双工) SFT-III:高级系统容错技术

超过300米就要使用音模光纤

USB1.1 12Mb/s

usb2.0 480Mb/s

x.25网 64Kb/s

ATM 155.5Mb/s

HDSL 2.148Mb/s

ADSL 上行1Mb/s 下行8Mb/s

CDMA2000 2Mb/s

WCDMA 2Mb/s

Spooling系统的组成:

1 预输入程序

2 井管理程序

3 缓输出程序

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

1 绕道法

2 链接法

3 基本文件目录表BFD

蓝牙的3种安全模式:

1 没有任何安全性

2 完全的数据加密

3 完整性控制

外设包括(资源分配的角度)

1 虚拟设备

2 独占设备

3 共享设备

面向过程的设计工具:

1 PAD图

2 决策树

3 NS图

ATM采用GFC实现显式前向拥塞控制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1 距离矢量:RIP,IGRP,BGP

2 链路状态:OSPF

3 混合路由选择:EIGRP

ATM中的仿真实体:

1 广播和未知服务器

2 LAN仿真客户端

3 LAN仿真服务器

4 LAN仿真配置服务器

VLAN的划分方式

1 按端口

2 按MAC地址

3 按IP

4 按策略

VPN的隧道技术:

1 PPTP 点到点隧道协议

2 L2F 第二层转发

3 L2TP 第二层隧道协议

第三层隧道协议

1 GRE

2 IPsec

建立LSP标记交换路径方式:

1 显式路由

2 Hop by Hop 逐跳寻径路由

IPv6的命名

1 源地址

2 目标地址

3 流序号

Apache Web的配置文件:

httpd.conf 主配置文件

srm.conf 填加资源文件

access.conf 文件的访问权限

NetWare中高效访问硬盘机制:

1 目录Cache

2 目录Hash

3 文件Cache

4 后台写盘

应该层的Socket协议可以同时使用UDP和TCP协议

负载均衡技术

1 DNS轮询技术

2 反向代理技术

3 基于NAT技术

流量控制方式:

1 XON/XOFF

2 窗口机制

数据链路层:

1 PPP

2 MAC地址

3 帧中继

Linux目录

/sbin 在Linux中系统管理目录

/dev 系统设备文件

/etc 系统命令,管理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存放Apache配置文件/etc/shadow 只有ROOT能读的口令文件

FTP客户端命令:

1 lcd 本地文件存入目录

2 get 下载一个文件

3 bve 退出FTP

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 互斥

2 不可剥夺

3 部分分配/请求与保持

4 环路条件

死锁的三种预防措施:

1 静态资源分配:破坏"部分分配"

2 资源剥夺:破坏"不可剥夺"

3 资源有序分配:破坏"环路条件"

UML统一建模语言:

1 协作图:静态设计图

2 序列图: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

3 类图:以时间顺序组织对像间的交互.

Modem使用两种差错控制协议:

1 MNP协议

2 V.42协议

软件估算方法:

1 LOC代码行估算:争对规模

2 FP功能点分析:争对规模

3 COCOMO模型:争对工作量

4 DELPHI集策法:辅助工具

Windows域的划分:

1 单域模型

2 主域模型

3 多主域模型

4 完全信任域模型

PCM对话音采样每称8000 次

PPP协议:

1 LCP: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连接

2 NCP:动态获取IP地址

数据库的分类:

1 开发库:专供开发人员使用,可以频繁修改

2 受控库:某一阶段工作结束时发布的阶段产品

3 产品库:完成测试后的软件产品

路由顺序:

1 静态路由

2 动态路由

3 默认路由

存储空间分配方案:

1 单一连续分配:不分区,所有空间给某个进程

2 固定分区分配:区域分完后固定不变

3 可变分区分配:根据用户要求动态分配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组成:

1 网络子系统NSS

2 基站了系统BSS

3 移动台MS

在UDDI中注册的页:

1 白页

2 黄页

3 绿页

/etc/named.conf

DNS的主配置文件

自动重发请求:

1 空闲重发请求

2 连续重发请求

Rlgin 远程登录的缩写

知名端口范围:

1-1023

V操作: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

软件的调试技术:

1 强行排错

2 回溯法排错

3 归纳法排错

4 演绎法排错

无线局域网站点:

1 不移动站点

2 BSS基本服务集移动站点

3 ESS扩展服务集移动站点

群件的5个协作:

1 数据通信

2 信息通信

3 协调

4 合作

5 协同

多处理机常用的连接方式:

1 总线

2 交叉开关

3 多端口存储器

4 开关枢纽结构

进程的组成:

1 程序

2 数据

3 进程控制块

我国软件工程标准:

1 基础标准

2 开发标准

3 文档标准

4 管理标准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保密机制:

1 注册安全

2 用户信任者权限

3 对信任权限屏蔽

4 目录与文件属性

WLAN的安全手段:

1 WEP加密 64位/128位

2 MAC地址过滤

3 禁用ESSID广播

数据字典的描述方法:

1 结构化语言

2 叛定树

3 叛定表

成本管理的核心:

1 成本控制

2 成本核算

软件自动化途径:

1 过程途径

2 归纳途径

3 演译途径

4 转换途径

应用层>语义

表示层>语法

Linux命令:

cat 滚动显示

more 分屏显示

less 向后翻阅

mkdir 创建目录

rmdir 删除目录

SNMP报文的组成:

1 版本号

3 PDU协议数据单元

SNMPv2的管理框架:

1 参加者

2 SNMPv2上下文

3 MIB视图数据库

4 访问控制策略

归零码:正到零表示0,负到零表示1 曼彻斯特编码:高到低为0,低到高为1 差分曼彻斯特:有转换为0,无转换为1 不归零码:有转换为1,无转换为0

发明权 20年

实用新型 20年

外观设计 10年

商标专用权 10年

软件测试包括:

1 单元测试

2 集成测试

3 合格性测试

4 系统测试

软件文档:

1 开发文档

2 管理文档

3 用户文档

系统可利用率=MTBF/(MTBF+MTTR)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单位为"小时"

TCP/IP协议分层

应用层报文/字节流

传输层分组

网际层 IP数据报

网络接口层网络帧(数据链路层)

软件考虑风险:

1 关心未来

2 关心变化

4种风险评估活动:

1 建立表示风险概率的尺度

2 描述风险引起的后果

3 估计风险影响的大小

4 确定风险估计的正确性

软件测试:

1 单元测试(详细设计)

2 集成测试(概要设计)

3 验收测试

因特网默认寻径技术:

1 简化选择程序

2 缩小寻径规模

3 隐藏细节

软件编码

1 无失真编码(可逆):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

2 有失真编码(不可逆):预测编码,正交变换编码

帧中继网在虚电路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

商业秘密的要素:

1 秘密性

2 价值性

3 措施性

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核心技术:

1 分块技术

2 交叉技术

3 重聚技术

网络管理系统:

1 Open View不能处理因某一网络对像故障而导致的其他故障.

2 Net View是Open View的升级.用户界面灵活,干净.

3 SUN Net Manager是第一个基于UNIX的网络管理系统.

在IPv6中IPv4的地址:第33-48位全为F,高位全为0

系统可靠度计算:

1 串联: P1*P2

2 并联: 1-(1-P1)(1-P2)

ATM的两种虚连接:

1 VCC虚通道(不变)

2 VPC虚通路(变)

DES 56位

IDES 128位

RSA 512位

PGP(邮件加密) 128位的MD5

公钥加密和验证

私钥解密和签名

ISDN模型

高层:用户数据的控制

ATM适配层:分割和并用户数据

ATM层:信元拆分,流量控制

物理层:数据帧折装

CRL(证书吊销列表):其中存放所有未到期而被提吊销的证书

网络管理协议:

1 SNMP

2 CMIS/CMIP

3 LMMP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

HDLC帧类型:

1 信息帧

2 监视帧

3 无编号帧

系统软件包括:

1 操作系统

2 语言编译程序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9、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2、有序资源使用法3、银行家算法 10、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11、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 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 12、虚拟设备技术:通过共享设备来模拟独占型设备的动作,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13、SPOOL系统: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又Spooling系统,假脱机系统。 14、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IFO:按照作业到达系统或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选择。 (2)、优先级调度算法:按照进程的优先级大小来调度,使高优先级进程得到优先处理的调度策略。 (3)、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每个作业都有一个优先数,该优先数不但是要求的服务时间的函数,而且是该作业为得到服务所花费的等待时间的函数。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20XX年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1) 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

网络工程师笔记 - 1 -

目录 网络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 - 3 - 第二章局域网技术 .................................. - 5 - 第三章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 - 16 - 第四章因特网 ...................................... - 22 - 第五章路由器与交换配置 ............................ - 34 - 第六章网络安全 .................................... - 50 - 第七章网络管理 ................................... - 58 - 第八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 72 - - 2 -

- 3 -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主要内容: 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TCP/IP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H3C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H3C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IP基本原理 1、IP相关协议号:TCP协议号为6,UDP协议号为17,工作于传输层。 2、ICMP、IGMP、ARP、RARP工作于网络层。 3、网络接口层:以太网、令牌环、FDDI、HDLC、PPP、X.25、帧中继、PSTN、ISDN等 4、用唯一的IP地址标识每一个节点 5、用唯一的IP网络号标识每一个链路 6、IP路由器选择适当的路径将IP包转发到目的节点 7、IP网络由多个网段构成,每个网段对应一个链路 8、路由器负责将网段连接起来,适配链路层协议,在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9、网络号用于区分不同的IP网络 10、主机号用于标识该网络内的一个IP节点 11、网络号和主机号全为0时,代表所有网络,常见于指定默认路由。 12、网络号和主机号全为1时,代表全网广播地址,代表所有节点。 13、若目的地址所处网络号与本机所处网络号相同,则目的处于直连网段 14、路由器经过查找路由信息判断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15、ICMP消息可分为ICMP差错消息和ICMP查询消息

16、32位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用以标识网络和主机 17、主机将跨网段IP包交给默认网关,路由器负责跨网段转发数据包 18、ARP协议用于把已知的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19、RARP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地址已知时解析IP地址 20、ICMP定义了网络层控制和传递消息的功能 21、TCP/IP协议族的传输层协议主要包括TCP和UDP 22、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支持在并不可靠的网络上实现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23、UDP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支持在较可靠的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或用于对延迟较敏感的应用 24、传输层的作用: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维护连接状态、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实现多路复用、可靠地传输数据、执行流量控制。 25、TCP/UDP端口号:Telnet(23)、FTP(20/21)、Http(80)、SMTP(25)、DNS(53)、TFtp(69)、SNMP(161)、BootP(67、68)。 26、TCP协议号为6 ,UDP协议号为17。 27、TCP连接的建立 28、TCP和UDP经过端口号标识上层应用和服务 29、TCP经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连接

网络工程师考点大全

网络工程师考试考点大全 第1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3 1.1计算机组成3 1.1.1运算器3 1.1.2控制器3 1.1.3存储器系统5 1.1.4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5 1.1.5指令流、数据流和计算机的分类6 1.1.6处理器性能7 1.2指令系统9 1.2.1寻址方式9 1.2.2指令类型10 1.2.3CISC和RISC10 1.2.4RISC结构特点11 1.3并行处理和并行处理机12 1.3.1并行性概念13 1.3.2并行性的等级13 1.3.3提高计算机并行性的措施14 1.3.4并行处理机14 1.3.5双机系统16 1.4多处理机系统16 1.4.1访问存储器方式17 1.4.2互联方式19 1.5输入/输出及其控制20 1.5.1主要输入/输出设备20 1.5.2输入/输出控制器21 1.5.3外设的识别21 1.5.4外设的访问22 1.5.5常见输入/输出接口26 1.5.6联机、脱机和假脱机28 1.6流水线技术28 1.6.1流水线28 1.6.2影响流水线效率的因素30 1.7例题分析31 第2章存储器系统41 2.1主存储器41 2.1.1主要知识点41

2.1.2本节例题分析42 2.2辅助存储器44 2.2.1磁带存储器44 2.2.2磁盘存储器45 2.2.3RAID存储器45 2.2.4光盘存储器47 2.2.5存储网络47 2.2.6本节例题分析48 2.3Cache存储器52 2.3.1Cache的实现52 2.3.2Cache的性能55 2.3.3本节例题分析56 第3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59 3.1嵌入式系统简介59 3.2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60 3.2.1嵌入式系统的处理器60 3.2.2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62 3.2.3嵌入式系统的外围元件63 3.3嵌入式操作系统64 3.3.1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64 3.3.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组成66 3.3.3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69 3.4嵌入式网络与通信74 3.5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78 3.6嵌入式数据库技术84 3.6.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数据准确性85 3.6.2几种嵌入式移动数据库86 3.7嵌入式系统应用和发展87 第4章操作系统知识89 4.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89 4.1.1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89 4.1.2多道程序设计92 4.1.3核和中断控制93 4.1.4进程和线程94 4.2处理机管理94 4.2.1进程的控制95 4.2.2进程互斥与同步95 4.2.3进程调度与算法97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1章 交换技术

第1章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 2、分组交换 3、帧中继交换 4、信元交换 一、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网络工程师笔记

目录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_(完整版).

目录 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 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 第11章 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 2、有序资源使用法 3、银行家算法

2017软考网络工程师整理笔记

网络工程师笔记

目录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网络工程师考点整理

常用公式 一.可靠度(可用性)计算机 串联R=R1*R2 对应失效率:入1+入2 并联R=1-(1-R1)(1-R2) 二、香农定理(有噪声)数据速率: 在一条带宽为W(HZ),信噪比为S/N的有噪声极限数据速率 Vmax=W log2(1+S/N) 单位(b/s) 分贝与信噪比的关系为: dB=10log10S/N dB的单位分贝 例:设信道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 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约等于? 解:1,例出香农定理算式: Vmax=Wlog2(1+S/N) 2, 例出信噪比关系:dB=10log10S/N 3, 计算 30dB=10log10S/N 则S/N=1000 4,Vmax=4Khz log2(1+1000)=4000x10 =40kb/s 注意:此处单位换算1 kb/S=1000b/s 三、尼奎斯特定理(无噪声) 若信道带宽为W(HZ), 则最大码元速率(波特率) B=2W(baud) 由尼奎斯特定理可得: Vmax=B long2N=2 w log2N 单位(b/s) 例:设信道带宽为 3400Hz,调制为 4 种不同的码元, 根据 Nyquist 定理,理想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1,根据题意例出尼奎斯特定理算式:Vmax=2 W long 2N 2, 直接套入数字:Vmax=2x3400xlog2(2次方) 3, Vmax=2x3400x2=13600b/S=13.6kb/s 注意:此处出现单位换算一次,13600b/s=13.6kb/2 例1:设信道采用2DPSK调制, 码元速率为300波特,则最大数据速率为 解:Vmax=B long2N=300x1=300b/s 例2: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 1位奇偶效验位和两位终止位,若每秒传送100个字符, 采用4DPSK调制,则码元速率为?有效数据速率为? 解:1,根据题意计算数据速率为(1+7+1+2)*100=1100b/s 2,由尼奎斯特定理得出,1100b/s=B*log2^4 3,B=1100/2=550baud 4, 有效数据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即7*100=700b/S 四、数据传输延迟 总延迟T=发送延迟T1+传输延迟T2 注意:电信号在电缆上传播的速度为光速的2/3,即20wkm/s 卫星传送信号的延迟恒定为270ms与地面距离无关 例:在相隔2000km的两地间通过电缆以4800b/s的速率传送 3000比特长的数据包,从开始发生到接收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如果用50Kb/s的卫星信道传送,则需要的时间是? 解: 对于电缆: 传输延迟T1=2000km/(20km/ms)=10ms 发送延迟T2=3000b/(4800b/s)=625ms T=T1+T2=625ms+10ms=635ms 对于卫星: 传输延迟 T1=270ms 发送延迟 T2=3000 b/(50kb/s)=60ms T=T1+T2=270ms+60ms=330ms 注意:卫星传输数据时与地面相隔距离无关。 最小帧长计算,先求往时间,再用时间*数据速率 例如:一个运行CSMA/CD协议的以太网,数据速率为1Gb/s,网段长1km,信号速率为为20000km/s,则最小帧长是多少? 单程传播时间为1km/200000=5us,往返要10us,最小帧为1Gb/s*10us=10000bit 五、PCM计算问题 PCM主要经过3个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 f=1/T≥2fmax f为采样频率,T为采样周期, fmax为信号的最高频率。 例:设信道带宽为3400HZ,采用PCM编码,采样周期为125μs, 每个样本量化为128个等级,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f=1s/125us=8000Hz 8000Hz>3400Hz*2 128=2的7次方 则:数据速率=8000Hz*7=56000b/S=56kb/s 六、求蕊片数计算必考 假设有一个存储器存储容量为M*N位,若使用m*n的芯片, 则需要(M/m)*(N/n)个存储芯片 (注:单位要换成一致) ●若内存地址区间为4000H~43FFH,每个存储单位可存储16 位二进制数,该内存区 域由4 片存储器芯片构成,则构成该内存所用的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是(4)。 (4)A.512×16bit B.256×8bit C.256×16bit D.1024×8bit 试题解析: 总存储单位=(43FFH - 4000H + 1H)= 400H = 1024 (H 代表16 进制)

很不错的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很不错的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第二章数据通信 (1)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 1数据通信技术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数据(3)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4)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模拟数据经过编码解码器 (CODEC)转换成数字数据, 数字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器转 换成模拟 数据(MODEM) (5)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 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 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在 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 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 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 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 用信号放大器,可是,放大 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 经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 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 畸形;与此相反,数字传输 与信号有关。衰减会危及数 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 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 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 离,能够使用中继器,中继 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 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 式。 2.1.2 多路复用 (1)多路复用的分类及其 解释 A. 频分多路复用(FDM)

利用传输介质中不同的载波频率来同时运载多个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B. 时分多路复用(T DM) 利用介质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字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的优点,利用每个信号在 时间上交*,从而传输多个数据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2)T1载波的位结构及传输速率 共193位,第8位是信令和控制信号,第193位是帧编码,传输速率是1.544M/BPS (3)两种PCM载波的传输 速率以及T2、T3载波的传输 速率 一种是和T1载波一样的 1.544M/BPS,另一种是 2.048M/BPS。T2载波的传输 速率是6.312 M/ 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 46.304 M/BPS。 2.1.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一次传输一 个字符的数据,每个字符用 一个起始位引导,用一个结 束位结束,一般起始位为0, 停止位为1 (2)同步传输 为了使接收方确定数据块的 开始和结束,还需要另外一 级的同步,即每个数据块用 一个前文(preamble)位的 模式开始,用一个后文 (postamble)位模式结束,加有 前后文的数据称为一帧。 2.2数据交换技术 2.2.1线路交换 (1)什么是线路交换?经 过网络中的节点在两个站点 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线路进 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方式 (2)线路交换所历经的三 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 送,线路拆除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史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而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

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软考网络工程师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引论 1.1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A)名词解释: (1) 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 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 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 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 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 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

(9) 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10)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11) 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2计算机网络分类 (1) 网络分类方式: 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b. 按拓补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 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 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 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 (1) 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2) 系统:包括一切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 (3) 协议:用来决定有关实体之间某种相互都能接受的一些规则的集合。 包括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以及信号电平)、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1.4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4.1 OSI模型的基本层次概念 a. 物理层 ①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②有关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b. 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您推荐计算机等级考试基础知识点,高频考点,重点以及难点,希望对您学习计算机等级有所帮助,从而取得好成绩,这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企业与Intranet 一、企业络计算的背景和挑战 企业是连接企业内部各部门并和企业外界相连,为企业的通信、办公自动化、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以及自动控制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使用环球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ra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络。 1、驱动企业络计算的因素:用户需求,这是基本动力;先进和实用的信息技术;迅速变化中的巿场。 2、可采用两种模型:一种是可伸缩的模型,即企业络计算的同样的软件可运行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平台上;另一种是集成的模型,即企业内部不同平台上的软件的集成。 二、企业络计算的组成和特性 1、企业络计算的组成: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络和通信;络和系统的管理;各种络应用。 2、企业络计算的特性:支持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械;支持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设施;分布数据管理的设施;国际化和本地化;功能强的通信设施;系统的灵活性;分布资源管理;开发工具和开发手段的提供。

三、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对一个不断发展的、厂家中立的、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配置、操作和替换的接口、服务、协议和格式的规范描述的实现,它的应用和组成部件可以用不同厂家的其他相同实现替代。 1、开放系统的两个特点:开放系统所采用的规范是厂家中立的,或者是与厂家无关的;开放系统允许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这种替换包括整个系统其组成部件。 2、专用系统:它所采用的规范是专用,而不是厂家中立的;专用系统不允许由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它的组成部件允许具有许可证的厂家产品替换。 3、驱动开放系统发展的因素:功能、可用性、复杂性、价格。 四、企业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 1、FRAMWORK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它实际上是蹭件和操作系统的组合。比较有名的产品有CICS、Windows、UNIX。 2、COSE专门制定了自己的开放系统环境规范,主要技术包括用于窗口管理的Motif、标准API接口和用于数据库管理的SQL。 3、信息系统与络计算主要实现络范围数据管理、通信和络管理,主要技术有:在数据管理方面有用于数据库间通信的RDA,即远程数据访问;通信服务DCE分布式计算环境,RPC远程过程调用,OSI开放系统互连;管理服务,DME分布管理环境,SNMP简单络管理协议。 五、开放系统环境应用可移植框架 六、Intranet的定义和要素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史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通用微型机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人们需要体积更小、更轻便、易于携带的微型机,以便出门在外或在旅途中均可使用计算机。应运而生的便携式微型机(笔记本型)和掌上型微型机正在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网络化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电缆或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可以使分散的各种资源得到共享,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提高了很多。计算机联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们常说的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国际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过通信线路联接、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因特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友快捷通信,进行网上贸易等等。 智能化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常称为"电脑"。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的类似人的智能,比如: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能识别图形,会自行学习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二.计算机的应用 (1) 科学计算如:计算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的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和天气预报等领域中的复杂运算。 (2)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等非数值计算的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