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1-2017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非洲

2001-2017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非洲

2001-2017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非洲
2001-2017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非洲

非洲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图2),回答3-4题。

1. 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2. 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09?山东)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3. 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4.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

5. 根据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 o → 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 o → 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 o → 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 o → 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6. 根据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8、9题。

7. 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8.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

9.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 终年炎热

B. 冬暖夏凉

C. 终年寒冷

D. 冬冷夏热

10.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 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

11. 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 干流流速缓慢

B. 峡谷险滩广布

C. 支流短小急促

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12. 图中20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性质

C. 距海远近

D. 地形差异

图2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5~6题。

13.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D.④地森林密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15. 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16. 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17.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18. 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19.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4大纲·9~11)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

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9~11题。

20. 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21.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2.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23.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24.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5.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6.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27. 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

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28.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

要部门为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读下图,回答1~2题。

29. 甲、乙两图所示大洲的人口特点是

A.城市人口比重小B.生育率较低C.人口平均密度大D.老龄化程度高

30. 李明同学发现乙、丙、丁三图所示现象有因果联系,地理老师认为有道理。此因果顺序应该是

A.乙→丙→丁B.丙→丁→乙C.丙→乙→丁D.丁→丙→乙

图4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23~24题。

31.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2.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

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33. 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

的是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34. 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

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35.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

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

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36. 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37. 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读图1,回答1~2题。

38.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39.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湿、热程度B.降低干、热程度

C.减轻寒冷状况D.加剧干燥状况

读图,回答8~9题。

40.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41.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D.大气环流

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1-12题。

42. 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43. 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2.(08全国1卷)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36分)根据图5和表3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4.(2010?上海)(十四)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

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38.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______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2.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分)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9分)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6.(十四)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37.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2)38.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3)39.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演变趋势:

演变原因:

产生后果:

(4)40.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7.(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

8.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

因。。(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2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2分)

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