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

B . 迤逦(yí)铁锁(suǒ)逶迤(yí)

C . 长征(zhēnɡ)磅秤(bànɡ)磅礴(pánɡ)

D . 蒙骗(ménɡ)岷山(mín)乌蒙(ménɡ)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接着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

②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工作需要数年时间。

③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

A . 讲演筹办调配

B . 讲演筹办调度

C . 讲述筹备调度

D . 讲述筹备调配

3. (2分)《朝花夕拾》原名《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A . 《童年回忆录》

B . 《旧事重提》

C . 《呐喊》

D . 《童年记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4.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辩牛马②不见水端③河伯始旋其面目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河伯见了秋水为什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用自己的话作答。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níng)________ 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认识和(biàn)________ 析汉字,熟悉它们的内(hán)________ ,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和(hóng)________ 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四、其他 (共1题;共2分)

6. (2分)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厚重——厚此薄彼解释:“厚”有“看重”、“厚道”的意思。判断:“厚重”有厚道稳重的意思;“厚此薄彼”指看重一方,轻视另一方。

B . 布局——星罗棋布解释:“布”有“设置、安排”的意思。判断:“布局”指对事物的整体结构规划安排;“星罗棋布”常用来形容安排合理。

C . 意愿——称心如意解释:“意”有“心愿、心思”的意思。判断:“意愿”指自己的心思和愿望;“称心如意”指符合自己的心愿。

D . 陈列——推陈出新解释:“陈”有“摆列”“过时的”的意思。判断:“陈列”指把物品摆放出来,“推陈出新”是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新文化。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七下·惠民月考) 默写填空。

(1)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登幽州台歌》

(3)

《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可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登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登飞来峰》

(5)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陋室铭》

(6)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7)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8. (1分)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话。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5七下·句容期末)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回,小圣指托塔李天王,大圣就是美猴王,即后来保护唐僧取经的孙悟空。

B .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丈夫牛魔王。

C . 唐僧师徒被黄眉怪俘获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下,孙悟空变成西瓜,钻入黄眉怪肚中,收服了黄眉怪。

D . 唐僧师徒艰辛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唐僧、悟空、沙僧、猪八戒都被封为佛。

(2)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这一回目中,四位菩萨是如何考验师徒四人的?结果怎样?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0. (20分)(2017·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给你读书时刻

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

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段,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

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正是此类节目的意义所在。

文化节目广受好评,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据红网)

看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无论“清流”还是“清新”,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节目走红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

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其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虽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

一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么?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但应该看到,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节目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年网)

《朗读者》用情感共鸣唤回文学认知,给人一种新的实在的媒体体验。其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将文化与生活连线,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阅读,换一种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观众呈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更激发了很多人的阅读兴趣。

《朗读者》这档节目告诉我们,健康需要营养,心灵离不开阅读。阅读一本书,你看见的是无声的文字,你听见的是有声的倾诉。当你能感受到这种倾诉,你就会发现世间百态的复杂和简单,就会理解情感的缤纷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价值。有人说,阅读要有呼吸的感觉;有人说,阅读要有燃烧的感觉;有人说,阅读需要给心灵以慰藉。我觉得,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拥有大批的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人刚刚真正开始感知人生的内涵,节目可以启发很多年轻人,教会他们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质量做加法。确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理应主动去搭配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故而,此类文化节目多多益善。(据中国经济网)

@树影摇曳:这一热点现象,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寸寸旧时光: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情感的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

@青丘白浅:新近出现的这些文化类节目,最大的共同点是在声情交融中感染人。《朗读者》通过朗读嘉宾声情并茂的演绎,为我们展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但是,在我们沉迷其中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节目背后文字的情感温度。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

B .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且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C . 《朗读者》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

D . 很多人都嘉许《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阅读“02观点”部分,概括《朗读者》走红的原因?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该关注情感的力量,为每一颗漂泊无依的心找到安稳的落脚点。

(4)

《朗读者》这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吗?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 (16分)(2017·贵港)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啧啧——哇——”

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

第⑧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

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九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5年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叫《芈月传》,芈月作为一个女人吃了多少的苦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登上权力之巅,奠定秦国统一六国的基业!而作为主演孙俪成为“荧屏霸主”何尝不是如此呢?

孙俪面对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除了《玉观音》后歇了三个月,十年来,我几乎再没有休息过一天,这比小时候练舞,比在部队里种地、赶猪、掏阴沟要累得多。”她十年的吃苦,换来身价暴涨了170倍。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在青春年少之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那么就可能会“苦一辈子”。

的确,在我们青春年少时,多吃苦,往往能迎来更美好的人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4-1、

4-2、

4-3、

4-4、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5-1、

四、其他 (共1题;共2分)

6-1、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8-1、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9-1、

9-2、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