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14章全)

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向开放性和独特性方向发展;

4.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乐意的特性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与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

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2.尝试根据乐意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能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

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初步了解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三、噪声及其控制

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2.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

教育;

3.初步了解乐意与噪声的区别,并通过乐音与噪声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的教

育。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

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汽化和液化

1.通过实验体验蒸发现象,了解液体蒸发会吸热的特点以及液体蒸发的应用,通过对

“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的温度,描绘图像,认识沸腾的特点,知道沸点的

意义。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

时放热。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熔化与凝固

1.知道物质的固态也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对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

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四、升华与凝华

1.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五、水循环

1.通过对章导图的再认识,用水的三态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意义;

3.自觉地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六、综合实践活动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等多种色光组成的;

2.观察色光的混合和物体在白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能解释生活中与光的色彩有关的

现象;

3.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通过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或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用可见的效应来研究不可见的事物,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

领域的应用,体会科学的力量;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

自然的意识。

三、光的直线传播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

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

3.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成就。

四、平面镜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成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平

面镜成虚像及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

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

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五、光的反射

1.会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初步理解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在生活、生

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2.经历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

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和辨别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

探索能力;

3.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位置关系,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洁,通过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和和谐与统一,从而增进对自然

的亲近感,强化科学的求知欲。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能辨别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的特点

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光现象;

2.通过对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联想等活动,使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透镜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出初步评

估;

3.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3.能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的规律;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四、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缺陷及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

1.通过观察,了解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具有望远和放大的作用;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与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

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同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

性。

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速度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直线运动

1.通过实验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了简单计算。

四、世界是运动的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的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对物体质量没有影响

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并能辨别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

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3.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4.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

物体的质量;

5.通过活动,初步认识测量的意义。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与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初步了解误差的含义;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

计测量步骤;

3.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物质的密度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1.学会测量液体或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通过自制量筒,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

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

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

精神。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

于分子大小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

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

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

用的意义。

二、静电现象

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最小的,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3.知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知道原子核式模型;

2.通过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

面所取得胜利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

世界的探索中气氛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四、宇宙探秘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登月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伟大

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

一、力弹力

1.将人和动物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

么是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与对比,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6.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以及测量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实验,培养学生乐于

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4.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

5.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6.知道力的三要素;

7.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三、摩擦力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

能力;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体验这一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5.经历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的过程,激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初步形成

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

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

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Pa;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的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

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定量计算。

二、液体的压强

1.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

究求知问题的方法。

三、气体的压强

1.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知识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值;

3.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解释飞机如

何获得升力;

4.通过观察与探究,形成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学会研究求知问题的方法。

四、浮力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五、物体的浮与沉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了解漂浮、悬浮的含义;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3.运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一些实验现象,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简单机械与功

一、杠杆

1.知道杠杆的概念;能从生活工具中识别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

件解题;

4.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滑轮

1.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功

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四、功率

1.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五、机械效率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义从而增强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机械能与内能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3.理解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绵简单的物理现象;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现象、勤于思

考的习惯。

二、内能与热传递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

一些现象。

三、物质的比热容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学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较容易,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

象;

4.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

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通过探究,知道不同然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6.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培

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电路初探

一、初识家用电器与电路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2.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

3.知道常用电路器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四、电压与电压表的使用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欧姆定律

一、电阻

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导电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

作用的性质,了解什么是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

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的电学特征,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应用

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提

高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体会物理知识本身多样统一美的美学

特征。

二、变阻器

1.通过探究发现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的最简捷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阻在电

路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感知优先法简体问题的应用;

2.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作用,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及结构示意图,会分析滑

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变化,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3.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使用精神。

三、欧姆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识,能

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

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4.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

律的研究方法;

5.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

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1.通过实验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习惯,培养

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素质;

3.学会用等效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论的思维方法,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

阻的计算公式。

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表与电功

1.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了解单相电能表的技术参数,学会

认读电能表,会利用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或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计算电路中用电器

消耗的电能;

2.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电

路中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是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会用公式W=UIt

计算电流所做的功;

4.会利用电路串联时电流不变或并联时电压不变的特点控制变量,分析电流做功与哪

些因素有关。

二、电功率

1.根据调温旋钮置于不同档位时电暖器在相等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相等的事实,通过

类比的方法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乘积,会根据电功

公式和力学中的功率公式推导电功率公式P=UI,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额定电压的概念,通过“测量小电灯的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

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4.通过“测量小电灯的功率”了解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1.知道电热器是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知道电热器一般都是由电阻组成

的;

2.通过探究,知道电热器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热器自身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以及通

电时间有关;

3.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会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016届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16届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易错点: 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 易错点: 1.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错点: 拨钢尺: 1.实验步骤: 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结论: 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易错点: 1.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 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第二章:物态变化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易错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 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实验2:水沸腾 易错点: 1.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6.加盖的作用:加快水的沸腾,减少加热时间;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 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8.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9.加热后烧瓶倒置,在底部浇冷水或敷冷湿毛巾,水重新沸腾。 10.解释: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重新沸腾。 实验3:冰、蜡烛的融化、凝固。 易错点: 1.水浴加热的好处:若不水浴则固体受热不均,即使受热,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也不准确。水浴可是固 体受热均匀。 2.实验中观察: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4:模拟雨的形成 易错点: 1.步骤:在烧瓶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 2.冰块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液化。 3.现象:烧瓶口有“白雾”出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珠。 4.解释:锥形瓶中的水沸腾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在金属盘底部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实验5:碘的升华和凝华 易错点: 1.现象:碘粒减少,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并滴加水后,紫色碘蒸气逐渐凝华为固体小 颗粒,且上端的颗粒比下端多。 2.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华。 实验6:比较水、盐水的凝固点(即熔点) 易错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详解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

苏教版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就成了热点问题,分数比例较大,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忽视物理实验的复习,或不知道怎样复习,不知道中考哪几个方面考核,失分较多,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帮助同学们有目的搞好实验复习,仅就部分省、市中考实验题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供复习时参考. 一、数据处理型 例1.测定牛奶的密度 (1)某同学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①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盛有牛奶的玻璃杯的质量,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138.0克; 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里,量筒 中牛奶的体积如图1(1)所示; ③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游码的位置如图1(2)所示. 把步骤①、②、③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二、仪器使用型 2.图2中,甲图是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图,乙图是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示意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待测电阻估计约为10欧姆,请回答下面问题: (1)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端. (2)电压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伏特的负接线柱;电流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安培的负接线柱. 三、找错型 3.某同学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用了两节干电池,带测电阻阻值约为10欧,连结了图3所示的实物电路,简要写出图3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2017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

八上物理课本插图 1.如图所示,透过烧瓶壁(烧瓶壁厚度忽略)看烧瓶内水中的金鱼比实际要大一些,是因为 光由进入 时,发生了折 射,烧瓶壁和内部的水 相当于 一个。 2.如图所示,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文字,则看到的 “文字”将会【】A.不变 B.变大 C.高度不变,但变宽了 D.宽度不变,但变高了 3.如图所示,将一个回形针用细线拴着,固定于桌面,当手拿一个条形磁铁在回形针上方时,看到回形针被吸起并静止在空中,磁铁对回形针的作用是通过发生的,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写出一点即可),若分别将一块玻璃板、硬纸板、铁片、铜片横着穿过磁铁和回形针之间时,能使回形针下落的是。 4.如图所示,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鸡蛋的平均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慢慢的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在鸡蛋未露出水面前,所受的浮力大小,从刚露出水面至漂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7.如图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能听到铃声,这说明。 8.如图所示,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向这部手机打电话时,看到了荧光屏亮了,同时听到了手机的铃声,若用抽气机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说明,整个过程中看到手机荧光屏一直亮着,这说明。 9.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冲击声波,再用椭球型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 ;(2)凹面镜对声波也具有作用。 10.如图所示,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第1题图 第4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第8题图 第7题图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实验方法归纳

实验方法归纳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 h 浮力F=ρ 液gV 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在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 段处于固态,在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 是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修订稿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声音的特征令人厌烦的声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走进分子世界探索更小的微粒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物体的浮与沉二力平衡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动能势能机械能 内能热量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电能表与电功电功率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磁体与磁场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电磁感应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信息与信息传播电磁波及其传播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核能太阳能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苏教版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

苏教版初中物理运动与 力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练习

实验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 1、(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 2、(2019·襄阳)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 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 。 3、(2019·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 、B 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 、B 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 、b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A a b 甲 乙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4、(17-聊城)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9·淮安)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6、(2019·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 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 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 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姓名: 1.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 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1)在右图中作出弹簧伸长与钩码对弹簧拉力的关系图; (2)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 的情况 下,弹簧的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如果用这根弹簧做 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3)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 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 答:, . (4)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5)另一组同学在“探究弹簧伸长和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实验是在弹簧弹性限度内进行的.测得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E所示.由图可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钩码总重/N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 弹簧伸长/cm 0 0.5 1.0 1.5 2.0 2.5 3.0 3.3 3.3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沿着水平方向做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物块A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方 向 .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丙,发现F1<F3,可以得出结论:。 (4)如果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芳在做该实验时,操作的错误 是 . 纠正错误后,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变大/变小/不变). (2)若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应该选择一个________(填“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通过做_____次实验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3)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4.小聪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如下: (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G/m(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Q=I2Rt.焦耳定律公式: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最新整理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 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 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 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 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