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的配方

已进入三伏节气,正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的时候,那么,三伏贴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四、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同时贴敷。药效可持续三至六日,连用三次为一疗程,一般一至三疗程可康复。

五、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临用前将麝香末0.3克放于每个药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

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备注:没有麝香时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八、高血压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九、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谨遵医嘱。贴敷的适应症主要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不适宜贴敷的情况有: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贴敷后的反应主要有: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是中医治疾病瑰宝,通过三伏贴可以预防和治疗冬天发生的疾病,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三伏贴。

小度写范文三伏贴的位置图_三伏贴穴位图示大全模板

三伏贴的位置图_三伏贴穴位图示大全 天突穴主治:咳喘、咳嗽、咽喉肿痛、暴喑定位: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膻中穴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定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大杼穴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劲强、肩背痛定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膏盲穴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定位: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穴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咳嗽、吐血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些疾病怎么贴?(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儿童疾病怎么贴?(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注意事项:如果局部有疼痛或灼烧感,可以提前取下;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干燥后再揭下。每隔10天贴1次,即初伏、二伏、三伏各1次,根据年份不同,亦可做加强贴。无论缓解期病人或有现症的病人均可应用,一般连续贴治3年。本法对身冷背寒,经常吐白稀痰等阳虚偏寒的效果较好;若怕热,经常吐黄粘痰等热象明显者效果较差。若肺部感染有发热,合并支气管扩张,经常咯血的病人,不宜贴治。一般晴天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xx驱寒方: 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 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 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 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xx驱寒方: 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 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湖南军区骨科医院告诉你: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 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什么是三伏贴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是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程度。 “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也就是说,在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大时,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多属于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范畴。 什么时间贴三伏贴最好?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摘自单桂敏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

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冬主收藏,夏主升发。冬季我们的汗毛孔是闭塞的,可以把元气锁住,到了春夏,汗毛孔开始张开,用冬病夏治的方式,可以把疾病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所以一般有寒症表现明显的疾病,您在这个季节艾灸,在春夏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寒冷,寒气重的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就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又快到了三伏了,就有网友问,阿姨您能不能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我们买不齐这些中药,同时也加工不细。大家说得对,我原来买药找的是一家小的加工店加工的药粉,很粗糙,粘不到一起。还是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好一些。120目箩,加工的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使用姜汁调糊,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的。有人一定会问,姜汁怎么制作呢?如果家中有蒜臼,可以把生姜切碎后,放在蒜臼里面捣碎,挤出里面的汁液,然后在用10克药粉和在一起,制成一毛钱银币大小的膏药,这时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面也有卖现成的姜汁,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有些人如果是伤湿膏或胶布过敏,请您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三伏贴要用姜汁、蜂蜜调和。取姜汁时,将生姜洗净粉碎,用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关节痛则不用姜汁,用蜂蜜调和,然后就可按药方进行制作。 关节痛:肉桂、炮姜、白芷各10克,研成粉末,加一些蜂蜜进行调和(因为蜂蜜可驱寒祛湿),药膏就好了。将一小勺药物放在药膏上,如果是胳膊疼,就要找曲池穴(屈肘,在手肘窝外横纹尽头的窝里),如果是膝关节痛,贴在两个膝眼上(有内膝眼和外膝眼,在膝盖的两个窝眼处),用胶布固定,贴10个小时,10天1次。 鼻炎:取白芷3克,细辛1.5克,白芥子3克,苍耳子3克,辛夷花1.5克,捣碎弄成粉末,用姜汁调和。贴在大椎穴(低头,后颈颈椎最突出的高骨下的凹陷处)、肺腧穴(大椎穴下往下数三个突起,定住,再往两边约一个大拇指直径宽的地方)。贴2个小时就要取下来。10天贴1次,连贴3次。如果经常流鼻涕,导致头痛,则说明鼻炎较严重,应用蝉衣1.5克,蛇衣3克,全蝎2克,诃子3克,乌梅肉3克,磨成粉用姜汁调和,贴风池穴(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手指宽的凹陷处)、大椎穴、肺腧穴,贴4个小时,7 天贴一次。 便秘:取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磨碎加生姜汁

少许,贴在肚脐、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气海穴(肚脐正下两个手指宽处),每次贴6小时,每7天一次,连贴3-5次。 驱寒升阳:取吴茱萸10克,磨成粉,用姜汁搅拌均匀,取麝香壮骨膏贴在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肚脐和脚心,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可祛寒升阳,治疗老寒腿、手脚冰凉。(整理/快乐老人报记者李仲文) 三伏贴药材逐个看 主要药材:细辛、甘遂、白芥子、元胡、吴茱萸、人参、生姜 北细辛药效较好,它辛温入肺经,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窍的作用。由于药效较“猛”,一般用于内服的量不会超过2钱。而三伏贴是外贴皮肤,细辛正好能发挥作用,将药效更好地渗入人体中。 白芥子辛温入肺经,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在三伏贴中,主要是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帮助其他中药药效更好地进入人体,同时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一部分人贴敷三伏贴皮肤会起泡,除了药贴的过敏反应外,白芥子也会刺激皮肤,因此需要讲究贴敷的时间。成人为4~6小时,小儿为1~2小时。但如果个别人贴敷后皮肤过于痒、热,也可以视情况减少贴敷的时间。 甘遂苦、寒,有毒。能起到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

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 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 下面就请中医肺病专家姚儒省给市民解答疑惑。姚主任表示,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 下面就请中医肺病专家姚儒省给市民解答疑惑。姚主任表示,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三伏天入伏开始已经预约了三伏贴。这主要是治疗秋冬疾病的,像是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过敏性鼻炎、风寒感冒、老寒腿等。下边为您详细介绍三伏贴的配方、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禁忌大全。 三伏贴:中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则,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之时,调整人的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尤以三伏天治疗效果更佳。 【一】三伏灸的药物配方 1、虚寒性便秘药物:巴豆2克,肉桂3克,吴茱萸6克,生姜汁少许。取穴:气海、足三里、神阙。 2、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老虎草、白芥子、毛莨、独蒜头任选一种。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3、高血压药物:槐花、珍珠母各30克,吴茱萸60克,米醋适量。取穴:神阙、涌泉。 4、过敏性鼻炎药物:麝香1.5克,甘遂、细辛、玄胡各2克,白芥子5克,姜汁适量。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5、哮喘药物:麝香1.5克,细辛、甘遂各15克,延胡索、白芥子各30克,生姜汁适量。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二】2016三伏贴贴敷的最佳时间分别为 伏前加强(7月7日—7月16日)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8月26日—9月4日)。 【三】三伏灸的作用三伏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四】三伏贴禁忌症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采用三伏贴治疗。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本身为特殊体质、有接触性皮炎等的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 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若热天再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 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不宜敷贴; 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 儿童长水痘、出疹子的不宜敷贴。

三伏贴工作总结

2017年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总结 2017 年“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在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职能科室的通力合作下,贴敷工作已告圆满结束,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备充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联系速达广告公司印制宣传海报,放置中心大厅内,微信公众号推送三伏贴消息,提前告知广大市民贴敷的时间、地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 二、敷贴时间初伏:7 月12 日;中伏:7 月22 日;中伏加强:8 月 1 日;末伏:8 月11 日。主治:支气管哮踹,慢支,感冒,鼻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及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等。其次,与制剂室联系,及时置备药物,并就药物的配方、均匀度、细腻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提高,把住了药品质量关。深得病友好评。 三、改革创新,方便群众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遵循“简、便、廉”的宗旨,中心在贴敷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以方便广大群众。在高温酷暑的三伏天,大家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贴敷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中心贴敷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贴敷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总挂号人次有30 余人次,总贴敷人次30 余人次。 四、总结提高,为实现我中心“冬病夏治”贴敷治疗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权威,创立品牌,疗效是关键,只有疗效确定,研究贴敷疗法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中心将加强贴敷研究,不断提高疗效,把该项目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中心中医特色的优势项目,广泛服务于广大民众。 本次贴敷工作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中心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辖区居民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三伏贴贴敷服务,进一步加强了中心与辖区居民的联系,为更好的开展中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9月3日

2021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欧阳光明(2021.03.07)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

三伏贴的组方和应用

三伏贴的组方和应用 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1、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1)消喘膏。白芥子30%、甘遂30%、细辛10%、干姜10%、麻黄10%、元胡10%,上药共研细末,以鲜姜汁调成糊状,摊于圆型硫酸纸或薄膜纸上。纸面积约为10mm2; (2)甘遂姜汁膏。组成为:白芷、白芥子、甘遂、半夏各15g。共研细末,等分成三包,每次用一包,以鲜姜汁调成厚糊状,摊成药饼四只备用。 (3)毛莨、天文草(均为鲜叶),各取3~5叶,捣烂成泥,加鲜姜汁调匀,做成直径2.5mm的药饼。 2、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一)取穴: 常用穴:分3组。1)大杼、膏肓;2)风门、脾俞;3)肺俞、肾俞。 操作: 敷药制备:按白芥子50%、细辛30%、甘遂20%的比例称取药物,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厘米大小的药饼备用。 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进行治疗。每次选一组穴。贴敷时,先将麝香少许撒于药饼面上,用4厘米2大的胶布,将药饼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3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上述三组穴位,轮流选用,3次为一疗程,每年完成一疗程。 (二)取穴: 常用穴:印堂。 备用穴:内关。 操作: 敷药制备:斑蝥一味(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生用,去头、翅研末,亦

三伏贴 配方[指南]

三伏贴配方[指南] 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的配方 已进入三伏节气,正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的时候,那么,三伏贴的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四、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

三伏贴灸方案及养生灸话术搭配原理

冬病夏治夏养三宝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 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 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 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11年夏至是2011年6月22号,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2011年7月14号,所以今年的三伏日期是: 初伏:2011年7月14号----2011年7月23号 中伏:2011年7月24号----2011年8月12号 末伏:2011年8月13号----2011年8月22号 御道万能灸寒也灸、热也灸、痛也灸、乏也灸,让您健康的万能灸!(哪里不舒服贴哪里,2-4小时迅速缓解改善疼痛不舒服状况!) 御道带脉灸女人灸带脉,灸出好身材;男人灸带脉,灸出好肾来!(贴腰腹部及两侧胆经环跳穴,减肥塑身,改善男女性生殖泌尿系统问题。男性前列腺问题贴髎穴) 御道脊络灸通脉脊络灸,百病有它休;扶本固元来,健康自无忧!(贴背部脊柱,2—4小时迅速缓解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引起的疼痛) 经典的配方、科学的组合、专业的呵护 御道夏养三宝,让您由内至外散发无限光彩!!!

三伏贴配方大全

三伏贴配方大全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脾俞、肾俞、心俞、定喘。肺虚者加太渊穴,脾虚者加足三里,肾虚者加太溪。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脾俞、肾俞、膈俞、气海。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 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 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四、过敏性哮喘三伏贴配方。

三伏十次辨证施贴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164例临床疗效观察

三伏十次辨证施贴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164 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宗瀚,张智慧,索承美,廖咏缇 【摘要】目的通过古籍及家传古法自制敷贴配方,以首创辨证施贴方法且十次为1个疗程的三伏贴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比较与一般敷贴疗程的疗效。方法 16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传统三次治疗45例为第一组,十次主穴敷贴治疗56例为第二组,十次辨证施贴治疗63例为第三组。第一组仅初伏、中伏及末伏三天敷贴治疗;第二组为两天一次连续敷贴十次治疗;第三组与第二组同十次治疗疗程外,并进行个体辨证施贴,每次敷贴4~6 h,敷贴3年。结果应用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64例总有效率为89.02%,第一组总有效率为71.11%;第二组总有效率为92.86%;第三组总有效率为98.41%,三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疗程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取得的满意疗效,方法简便,贵在持续巩固,是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过敏;鼻炎;三伏;敷贴;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1]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针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异位皮炎、寒性痛经、寒性胃痛、关节炎等各类疾病。

在三伏天或夏至至秋分的阶段,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现代医学及科学技术也证实,此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减少冬季发病次数,使疾病痊愈。此疗法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推拿、敷贴、针灸、服用中药、食疗及综合以上等方法治疗[2],各种方法最好由医生安排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笔者根据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并通过专研古籍及家传古法自制敷贴配方,首创辨证施贴且十次为一疗程的三伏贴疗程。利用夏季天气炎热,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敷贴传统方式,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根据五年多的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十次疗程三伏贴疗效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不辨证的三次疗程三伏贴。若配合冬季三九贴,连续治疗3年,无论大人及儿童,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有超过80%的有效率,配合做好个人防护(如晨起加衣、禁冰、适度运动,勿过食生冷海产及瓜果), 并配合医师的调理服药,则有效率可达90%。笔者应用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三伏贴炙粉之欧阳光明创编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自单桂敏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冬主收藏,夏主升发。冬季我们的汗毛孔是闭塞的,可以把元气锁住,到了春夏,汗毛孔开始张开,用冬病夏治的方式,可以把疾病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所以一般有寒症表现明显的疾病,您在这个季节艾灸,在春夏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寒冷,寒气重的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就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又快到了三伏了,就有网友问,阿姨您能不能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我们买不齐这些中药,同时也加工不细。大家说得对,我原来买药找的是一家小的加工店加工的药粉,很粗糙,粘不到一起。还是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好一些。120目箩,加工的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使用姜汁调糊,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的。有人一定会问,姜汁怎么制作呢?如果家中有蒜臼,可以把生姜切碎后,放在蒜臼里面捣碎,挤出里面的汁液,然后在用10克药粉和在一起,制成一毛钱银币大小的膏药,这时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面也有卖现成的姜汁,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有些人如果是伤湿膏或胶布过敏,请您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1、这次我是使用的这个处方:1、采用药物白芥子25%,延胡索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文章出自:https://www.doczj.com/doc/c716604440.html,/zyll/1053.html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下面由小编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推拿康三贴用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 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 、贴敷一号 组方:附片15g 、麻黄10g 、肉桂10g 、细辛5g 、白芥子10g 、延胡索10g 、乳香10g 、 没药10g 、血竭10g 、白芷15g 、冰片5g 等研粉 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 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 1.5寸。 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 2、腰椎间盘突出。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 加脊、命门等。 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 3寸。 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 0.5寸。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 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 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 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1.5村 、腰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 梁丘(双):大腿外侧, 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血海(双):大腿内侧, 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 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4、肩周炎。穴位: 肩髃、肩醪、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 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醪: 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 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醪连线中点。 肩井: 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手三里:曲池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5、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外关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 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绝骨:小腿外侧:内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贴敷二号 组方: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 (白芷15g代),川贝15、麻黄10、冰片10g、生姜汁适量。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咽炎、鼻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