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药品专项检查记录

高危药品专项检查记录

高危药品专项检查记录

高危药品专项检查记录

部门:检查日期:年月日

检查项目检查结果

高危药品是否按规定储备齐全是否

高危药品是否单独存放是否

高危药品标识是否完整、清晰和醒目是否

定期检查维护,检查记录是否完善是否

包装盒上是否标明:“左进右出”并执行是否

高危药品调剂或配制是否执行双人复核和查对制度是否

高危药品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合格是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部门领导意见

检查人员签字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一.药品仓库、各调剂点对注射用氯化钾、磷化钾及浓度高于0.9%氯化钠、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橱、架)存放(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 二.存放高危药品的橱、架上应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高危药品橱(架)”字样。 三.各高危药品在橱架上应定位放置,每个药品位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药物品名、规格表示。 四.接到高危药品处方后,应认真审核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当确定无误后,方可到高危药品橱前取药。取药时,根据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取药。 五.取药后,再次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交与发药人员。 六.发药人员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认真书写药品的用法与用量,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交代清楚后,将药品发给患者。 七.当发现高危药品的用法用量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警惕,查找原因,及时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修订)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黄底黑字的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调配、发药实行双人复核,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药学人员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 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理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石家庄肾病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题 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的药品。 2、高危险药品包括、及等品种。 3、高危险药品应设置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 4、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设置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保持安全有效。 7、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高危险药品中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环磷酰胺 C、阿曲库铵 D、长春新碱 2、高危险药品中肌松药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琥珀胆碱 C、博来霉素 D、沙利度胺 3、高危险药品中细胞毒化类药品包括() A、甲氨喋呤 B、维库溴铵C阿曲库铵D、环磷酰胺E、10%氯化钾注射

4、诺和灵30R的贮存条件是() A、室温,避光 B、15-30℃ C、2-8℃ D、避光 E、室温 5、培美曲塞二钠的贮存时间是() A、4-6h B、2---3h C、24h D、不稳定 E、稀释后立即使用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概念 高危药品,亦称为高警讯药物,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二、高危药品种类 包括:毒、剧、麻醉药、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性药等,具体详见“高危药品使用指南”。 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护理部分) 1、建立高危药品清单、摆放及库存原则、管理原则及标准化操作规程,同时做好教育工作。 2、严格执行两人核对,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即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对(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对(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正确给药。 3、病区原则上不储存高危药品;如有必要,需要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基数,剩余高危药品退回药房。 4、高危药品应分开存放,并有醒目警示标识---黄边白底红字,并标明“高危药品”标志。避免与包装类似的药物近放。 5、存放药物的柜符合要求,麻醉、第一类精神药物做到“五专”:专人、专柜、专本、专处方、专锁;数量齐全,用后及时补充。 6、建立交接班制度,进行班班交接,钥匙随身携带,基数及使用情况设本登记。 7、口服、注射的高危药品应分别放置,贴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药瓶及药盒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颜色的药片或针剂。 8、病区定期组织学习管理制度、药物种类名称,并考核,考核成绩每年上报护理部。另外,科及护理部组织抽查。

疼痛科康复医学科高危药品目录 10%氯化钾注射液 安定注射液 浓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25%硫酸镁注射液 肝素钠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胰岛素注射 50%葡萄糖 安定片 巴氯芬片 盐酸度乙哌立松片

高危药品管理文件

高危药品管理 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三、高危药品分类储存: 高危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避光、低温储存,存放架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记,对高危要醒目标注提醒。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 四、高危药品分类目录:按药理作用可分为13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曲马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第四类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第五类抗凝血药,应密切观察出血的并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钠、依诺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 第六类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毒及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第八类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等。 肌肉松弛剂: ①、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②、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③、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第九类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XX 市妇幼保健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和推荐目录》,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办法如下: 一、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见图1: 图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2: A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 级和C 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图2.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 (一)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和氯化钠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临床科室应在药剂科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 级高危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门诊药房药师在核发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用药信息,必要时需粘贴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

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药品安全管理规定

药品安全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病区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常规药品管理 常规药品要按需确定种类,建立账目,专柜、分类放置,标识清楚,专人管理,清理、补充及时,无积压、过期、变质,并有交接登记。 (一)口服药、外用药品区分放置,瓶签清晰。 1.病区口服药基数按需求设置,存放于干燥清洁玻璃瓶内, 瓶外蓝框白底标签应清楚标识药名、剂量、数量。 2.病房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外用药品基数,如石蜡油、漱口液、 硫酸镁溶液等。外用药应专柜存放,使用红框白底标签标识,标签清晰,勿与消毒剂混放。 (二)静脉用抗生素:用黄色正三角形警示标识贴于液体袋醒目位置,提示护理人员加强用药观察,防止发生药物延迟反应等意外情况。 (三)各病区按病情种类和救治患者的需要设置普通针剂的基数。 1.针剂应整齐存放于治疗室抽屉内,护士每日领回针剂后按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放入抽屉中。若有药品过期、字迹模糊、破损应及时更换。 2.护士每月检查一次针剂的质量、数量及有效期等,并签名登记。 二、急救药品管理 (一)严格执行医院《病区特殊药品管理暂行规定》。 (二)急救药品做到“四定”:定量、定位、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完好率100%。 (三)建立急救药品一览卡、药品放置示意图、急救药品交接本。班班交接,交接人员签名。 (四)每周一护士长与治疗护士共同清查一次,有记录并签名。

(五)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救药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六)急救药品有备用基数,按分类依次放置,药物应标注有效期,用后及时补充。 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包括建立高危药品目录、严格使用登记、落实高危药品警示制度,明确高危药品潜在风险及使用注意事项,做好相应指标监测。 (二)毒麻限剧药:置保险柜存放、达到“四定”要求,保持与医院“关于科室存放麻醉和精神药品基数的通知”相一致的固定种类与数量,按要求登记、交接,基数不可随意增减,需变更时,要按照科室申请——医务处、护理部审批——下发公布通知的程序落实(详见《病区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四、冰箱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冰箱内存放药品时应按照类别、性质、用途等分区放置,摆放整齐,标识清楚。 (二)冰箱内药品避免与冰箱内壁接触。 (三)常规药品(如肝素、胰岛素等)应注明日期、时间。 (四)专用药品或贵重药品(如白蛋白、丙种免疫球蛋白等)需登记患者床号、姓名及日期、时间、药物名称、数量、规格、剂量等。 (五)开启后需冷藏的药品,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用法。

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病区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常规药品管理 常规药品要按需确定种类,建立账目,专柜、分类放置,标识清楚,专人管理,清理、补充及时,无积压、过期、变质,并有交接登记。 (一)口服药、外用药品区分放置,瓶签清晰。 1.病区口服药基数按需求设置,存放于干燥清洁玻璃瓶内, 瓶外蓝框白底标签应清楚标识药名、剂量、数量。 2.病房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外用药品基数,如石蜡油、漱口液、 硫酸镁溶液等。外用药应专柜存放,使用红框白底标签标识,标签清晰,勿与消毒剂混放。 (二)静脉用抗生素:用黄色正三角形警示标识贴于液体袋醒目位置,提示护理人员加强用药观察,防止发生药物延迟反应等意外情况。 (三)各病区按病情种类和救治患者的需要设置普通针剂的基数。 1.针剂应整齐存放于治疗室抽屉内,护士每日领回针剂后按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放入抽屉中。若有药品过期、字迹模糊、破损应及时更换。 2.护士每月检查一次针剂的质量、数量及有效期等,并签名登记。 二、急救药品管理 (一)严格执行医院《病区特殊药品管理暂行规定》。 (二)急救药品做到“四定”:定量、定位、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完好率100%。 (三)建立急救药品一览卡、药品放置示意图、急救药品交接本。班班交接,交接人员签名。 (四)每周一护士长与治疗护士共同清查一次,有记录并签名。 (五)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救药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六)急救药品有备用基数,按分类依次放置,药物应标注有效期,用后及时补充。 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包括建立高危药品目录、严格使用登记、落实高危药品警示制度,明确高危药品潜在风险及使用注意事项,做好相应指标监测。 (二)毒麻限剧药:置保险柜存放、达到“四定”要求,保持与医院“关于科室存放麻醉和精神药品基数的通知”相一致的固定种类与数量,按要求登记、交接,基数不可随意增减,需变更时,要按照科室申请——医务处、护理部审批——下发公布通知的程序落实(详见《病区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四、冰箱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冰箱内存放药品时应按照类别、性质、用途等分区放置,摆放整齐,标识清楚。 (二)冰箱内药品避免与冰箱内壁接触。 (三)常规药品(如肝素、胰岛素等)应注明日期、时间。 (四)专用药品或贵重药品(如白蛋白、丙种免疫球蛋白等)需登记患者床号、姓名及日期、时间、药物名称、数量、规格、剂量等。 (五)开启后需冷藏的药品,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用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药房设专人管理高危药品,并定期检查药品数量、效期,对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7、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 品名规格剂型 多柔比星10mg 注射剂 表柔比星10mg 注射剂 吡柔比星10mg 注射剂 柔红霉素20mg 注射剂 丝裂霉素2mg 注射剂 环磷酰胺200mg 注射剂 异环磷酰胺1g/支注射剂 顺铂20mg/支粉针剂 20mg/支注射液 卡铂150mg/15ml 注射液 卡铂100mg 粉针剂 奥沙利铂50mg 注射剂 阿糖胞苷0.1g 注射剂 吉西他滨1g、0.2g 注射剂 卡培他滨0.5g 片剂 氟尿嘧啶250mg/10ml 注射液 去氧氟尿苷250mg 注射剂 替加氟500mg/10ml 注射液 甲氨蝶呤 2.5mg 片剂 0.1g/支注射剂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 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DP05b_205_215TC005 092-661解决方案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注:1.急救车的封存: (1)使用统一的一次性封存条,按要求粘贴封存条。 (2)按要求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 (3)一个月启封检查一次。 (4)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 (5)封存者双人签名。 (6)封条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应立即按基数本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药品:贮存条件是否合适,数量、规格等是否与药品清单上所列的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有效期,是否属于完好备用状态。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1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最新版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防止高危药品的误发误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健康,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依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发布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目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注意。 四、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负责管理高危药品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药物给药方式、误用危害和防范措施。药师和护士必须同认真学习和掌握药名相似、包装相似、一品双规的高危药品,避免调配错误和使用错误。涉及麻醉、精神类的高危药品,按国家麻醉、精神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 六、高危药品调配发放和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使用准确无误。 七、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八、药学人员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九、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十、病区原则上不储存氯化钾等高浓度电解质注射剂,如确实需要,必须把电解质注射剂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签纸标志。药房配发氯化钾注射剂,应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 十一、目前由输液室和病区护士台负责高危药品输液的配置。见附录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贮存管理规定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如下规定: 1、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药架/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需要冷藏的,应放在冷库的专用区域。 2、高危险药品存放区域/药架/药柜的醒目位置应红底黒字标识“高危药品”的标识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该柜发药时须单独发放,并用专用药盒存放。 3、高危药品必须凭临床医师的处方,住院医师医嘱,调剂,药房在对外发放高危药品前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处方是否一致,发出药品时应使之与其他普通药品有效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的领用、发放和调剂要实行双人复核,双人签字,高危药品注射液的高浓度溶液的稀释和临床使用应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6、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小药柜对高危药品应做到每周盘点,账目与实物数量一致。对特殊高危药品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做到每日清点,帐物相符。 7、护理站要求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备用种类,临床确需立即要用的药品才 列入备用目录。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药盒上应贴有“高危药品”的醒目标签 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药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病人对、药品对、剂量对、给药时间对、给药途径对,确保准确给药。 9、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10、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11、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及目录修订稿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及目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推荐的分级管理制度和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高危药品 该标识为红底黑字,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2、?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1 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A级高危药品:A级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 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 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措施: 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意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 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易混淆药品、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

松潘县人民医院 易混淆药品、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的 贮存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管理,确保安全使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相关管理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贮存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概念 易混淆药品,是指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多剂型);具有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一品多规);外观或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看似、听似);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 二、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 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病区)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统一标识以示警示和区别。药房、库房设专区存放;病区实行专柜加锁存放。 三、易混淆药品的存放管理 对于易混淆药品,除了按照本品储存要求和各药品使用部门药品存放相关管理规定存放外,要求彼此易混淆的药品不能并列存放,或重叠堆码混放。 四、易混淆的药品管理的检查 药剂科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定期对各药品使用单位进行检查,记入《科室质量控制表》,发现易混淆药品没有按照如上规定管理的,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定期复查。 二、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贮存规定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1

病区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需要冷藏的,应放在冷库的专用区域。 2/药架/药柜的醒目位置应红底黒字标识“高危药品”的标识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住院医师医嘱调剂,药房在对外发放高危药品前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处方是否一致,发出药品时应使之与其他普通药品有效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 4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 的高浓度溶液的稀释和临床使用应实行双人签字,确保准确无误。6 相符。 7 药品才列入备用目录。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药盒上应贴有“高危药品”的醒目标签,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8 行病人对、药品对、剂量对、给药时间对、给药途径对,确保准确给药。 9 10

(完整版)药学部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

4.1 5.2.5药学部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 目录 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附:备用药品领用、补充流程 附:备用药品质量检查登记汇总表 附:收回药品登记表 附:备用药品报损补领表 药学部药品质量与安全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 药学部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目录 药学部急诊调剂室急救箱药品目录 病区(临床科室)急救备用药品目录

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病区和门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药品质量与安全,保证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 1.病区和门诊科室的备用药品包括: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高危药品。 2.病区和门诊科室,根据医疗需要,和护理部共同拟定备用药品品种和数量清单。清单一式四份,分别存放病区和门诊科室、住院药房、护理部和药学部。 3.药学部根据清单,为病区和门诊科室配备药品,药品属于医院所有。药学部协助管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组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见附表1: 4.病区和门诊科室药品的管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由其指定一名护士任备用药品保管员,负责药品的保管、领取、补充等具体管理工作。 5.备用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保管。保管员工作调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6.备用药品的配备,以常用药和抢救药为主,其品种、数量,不宜过多。原则上,贵重药、自费药不在临床科室备用。 7.备用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参照药学部药品贮存、保管技术规范的规定储存、保管。需冷藏的药品必须冷藏;须避光、密闭保存的药品,应按要求保存。保证一药一位,并贴标签写明药名、数量、效期时限。对同一药品不同规格者要有醒目标志,防止差错。对氯化钾等易造成临床混淆、用药错误的高危药品应单独或与其他药品区别存放,并做显著标示,提醒用药注意。 8.领取、码放、使用备用药品时,必须注意批号和效期,同一品种效期最近的批次要做标识。使用药品时应做到用旧存新。 9.备用药品应每日交班、核对。核对时注意检查批号、效期、外观质量,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本科室护士长,并报告药学部。 10.病区和门诊科室保管员应每月一次检查药品外观质量,发现有沉淀、变色、潮解、过期、标签模糊、包装损坏和其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情形,应停止该药

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 一、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二、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五、医疗毒性药品、易制毒类药品管理制度---------------------- 六、放射性药品管理制度-------------------------------------- 七、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 八、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九、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1.病区药柜中的药品根据病种配备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各病区配备基数药的品种、数量须报护理部及药剂科备案,账物相符,不得囤积药品。 3.药柜中的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及毒麻药应严格分开放置,不得将不同规格的药品同放一盒或瓶内。 4.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必须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5.毒、麻、精神类药品严格按毒、麻、精神类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6.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均不得使用。

有关药品管理 储存 标识的规定

有关药品管理、储存、标识的规定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提醒药学人员在药品管理、储存、标识方面做到准确统一规范,根据《药品法》、《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制订本规定: 一、毒性药品 管理:毒性药品必须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并建立毒性药品消耗登记簿。处方保留2年。 储存:专柜加锁保管,不得与其它药品混放。 标识: 二、易混淆药品 管理: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的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标识放置位置必须与摆放的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储存: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标识: 1、听似药品:贴在药品标签左侧 2、看似药品:贴在药品标签左侧 3、多规格药品:贴在药品标签左侧 三、高危药品 管理: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储存:高危药品应专柜单独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标识:贴在药品标签左上角 四、易制毒及有毒危险化学品 管理:易制毒、有毒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负责、专用帐册、专册登记管理。 储存:专库(柜)加锁储存。

五、精神药品 管理: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第二类精神药品应专人管理,建立收支帐目,季度盘点。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留3年。 储存:第一类精神药品库房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调剂部门、病区必须配备保险柜。第二类精神药品专柜存放。 标识:贴在药品标签左侧 六、麻醉药品 管理: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 储存:药品库房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调剂部门、病区必须配备保险柜。 标识:贴在药品标签左侧 七、外用药 管理:外用药和注射剂、口服药不能混放。 标识: 管理:调剂部门分柜承包到个人,每季度检查;病区专人负责,护理部、药剂科定期抽查。对于红色标识药品,调剂人员在调剂时必须查看效期,组长和责任人每周检查。 标识: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