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10)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试题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10)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试题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10)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试题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10)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试题

专项(十)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B.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之一为控制变量法。如图G10-2所示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图G10-2

A.温度

B.盐酸浓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

3.下列实验没有体现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是( )

图G10-3

A.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B.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影响铁生锈的有关因素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4.[2019·石家庄十八县基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图G10-4

5.下列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图G10-5

A.①和②、③和④对比,都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B.①和③、②和④对比,都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⑤和⑥对比,说明同一物质在等量的同种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和温度有关

D.⑤和⑦对比,说明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有关

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图G10-6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G10-6

(1)实验一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2)实验二为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灯要放在。

(3)实验三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中纸花一半干燥一半喷水,其目的是。

7.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探究铁生锈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实验做了如下创新改进,如图G10-7所示,请回答以下问

题。

图G10-7

(1)实验中不易生锈的铁丝球是

(填 序号)。

(2)由铁丝球②和③作对照,可以得到铁生锈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3)铁丝球②和④对比,目的是 。 8.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 相同

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探究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为了探究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溶液呈黄色,小艳同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选择了一种试剂作对比,确定了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用作对比的试剂可以是

溶液

9.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探究活动二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同学们做了A 试管和B 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 试管中固体可溶,A 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C 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探究活动三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①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对比A 瓶与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

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

反应

10.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G10-8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 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图G10-8

(1)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 mL 10%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 g 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MnO2红砖粉末CuO

时间/s 10 60 20

由此得出结论: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

结果:长时间(大于100 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红砖粉末(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三者中催化效率最高。

(2)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10 mL 5%H2O2溶液,加入0.5 g 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乙同学:取10 mL 2.5%H2O2溶液,加入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 。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 ,记录时间t3,且t1

更正结论为:当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C组: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10 mL 5%H2O2溶液和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 ℃热水浴中,记录时间t4、t5,且t4>t5。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 。

(4)综上所述: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

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

典题训练

1.C [解析]氯化钾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需控制变量。

2.A [解析]两个实验中,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则该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3.A [解析]若用此实验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大理石与碳酸钙的纯度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所用酸的种类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4.C

5.C

6.(1)氧气浓度

(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的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3)纸花喷水的一半变红,干燥的一半不变色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合理即可)

7.(1)①和③

(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探究氯化钠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解析]铁丝球所处的环境条件分析:

氧气水食盐

铁丝球①√××

铁丝球②√√×

铁丝球③×√×

铁丝球④√√√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丝球①没有与水接触,铁丝球③没有与氧气接触,都不容易生锈;铁丝球②和③都与水接触,铁丝球②与氧气接触生锈,铁丝球③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两者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到铁生锈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铁丝球②和④都与氧气和水接触,铁丝球②没有与食盐接触,铁丝球④与食盐接触,两者对比的目的是探究食盐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8.实验一:肥皂水的量(体积或滴数)

实验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合理即可)

实验三:氯化钠(或氯化钾,合理即可)

[解析]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肥皂水的量相同。实验二:实验过程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实验三:探究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时,用作对比的试剂可以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氯离子不能使溶液呈现黄色,则氯化铁溶液中能使溶液呈现黄色的是铁离子。

9.探究活动一氧气的浓度

探究活动二①溶剂种类②溶质种类

探究活动三①A>B>C ②C

[解析]探究活动一木炭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

越剧烈。探究活动二A、B两试管中,溶质相同,溶剂不同,A、B 对比实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C试管中溶剂相同,溶质不同,A、C 对比实验是探究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探究活动三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可以和碱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都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

微溶于水,所以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A瓶中有氢氧化钠,C瓶中只有水,A瓶变瘪的程度最大,则可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0.(1)取5 mL 10%H2O2溶液,不加任何物质,进行实验,记录时间有二氧化锰

(2)t1

(3)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①控制外界其他因素相同

②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浓度和温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中的控制变量法

化学中的控制变量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⑴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⑵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⑶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3.教学难点 寻找影响因素 4.学情分析 经过初二初三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在物理学中较多的接触了控制变量法,并且有一定的基础。而在初中化学学科,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同学举不出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例子,即使能够举出,也说不清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学习中不懂如何应用、找不到变量条件、思路不清、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等。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主要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等,本节课通过各个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二、教学过程 【引入】 春夏交替,天气冷暖不定,令人容易患上感冒,在这个时候,不少人都会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水果来增强抵抗力。那么,哪些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呢? 水果中新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绿叶蔬菜、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现在小明他想知道家里的雪梨和柠檬中哪种Vc含量高,他设计了几个实验,请你帮忙检查一下是否有问题。 设计一随意的高锰酸钾溶液和随意的果汁 设计二等量随意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和随意的果汁 设计三等量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和随意的果汁 设计四等量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水的果汁 【讨论】学生讨论纠正实验错误,确定最终实验方案 等质量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和逐滴滴加的果汁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参考刚才的设计比较两种水果的Vc含量 【结论】真正的比较出两种蔬菜的Vc含量,就是将其他条件都统一,唯一的变量就是蔬菜汁的数量,这才是合理的设计 【分组实验】根据刚才的设计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果 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多媒体】控制变量法的讲解 讨论每个实验的变量,之后确定设计实验的方针是先总结变量有几个,控制住所有条件,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就能对比达到实验目的 【总结思路】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 一:明确探究问题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 I U R。 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 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

初中化学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当一种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时,往往采取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下面就借助例题的解读,一起来学习如何应用这种探究方法。 例题(2013年山东青岛)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 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只和 水接触时能不能生锈,而不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的关系;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未燃烧的对比,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与温度有关;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对比,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与氧气有关。答案选A。 变试题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实 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经检验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观察:A处铁丝依 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出现锈迹,C处铁 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该实验 说明铁生锈主要与和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解析A处的铁丝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没有生锈;B处的潮湿铁丝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丝生锈了;C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对照A、B可知,铁生锈主要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对照B、C可知,铁生锈主要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D处的铁丝暴露在空气中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但是与B相比较只是表面灰暗,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同,由此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氧气的浓度 越大,铁生锈的速率就越快。 答案氧气水氧气的浓度 拓展题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长时间佩戴的铜质眼镜架上出 现了一些绿色的锈迹,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 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 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填写序号)试管内的铜片。 (2)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填写“是”或“否”),原因是。 解析铜绿Cu2(OH)2CO3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故铜的锈蚀条件是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接触。根据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和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考虑,①试管中有水且敞口放置,其中铜片与水、二氧化碳、氧气都接触,满足锈蚀条件;而②试管中铜片只与水接触,缺氧气、二氧化碳,③试管中铜片与氧气、二氧化碳接触,缺水,因此①试管中的铜片会生锈。 答案⑴①⑵否铜绿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故其锈蚀条件除了水、氧气外,还必须有CO2

高考化学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高考化学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教学设计方案 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题.(16分)甲、乙组同学分别做了以下探究实验。(1)甲组探究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溶液 ②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 2SO 3已被氧化。(2)乙组探究乙酸乙酯(沸点77.1℃)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OH 溶液中的水解速率。取四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在试管外壁贴上体积刻度纸,按下表进行对照实验。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记录酯层的体积来确定水解反应的速率。 ④请完成上表,其中V 2 V 4 V 5 。 ⑤实验中,可用饱和食盐水替代蒸馏水,其优点是;但不能用饱和Na 2CO 3 溶液替代蒸馏水,其原因是。 ⑥实验中,试管Ⅳ比试管Ⅱ中的酯层减少更快,其原因有:温度高速率快,还可能有。 1、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Fe 2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 或313K (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2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CO 2和N 2,其反应为:2NO +2CO 2CO 2+N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

2018年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专题练习卷含答案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专题 1、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B .测定空气中O 2的含量 C .鉴别NH 4Cl 和NH 4NO 3溶液 D .探究MnO 2的催化作用 【答案】A 2、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3、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OH)2CO 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答案】B . 4、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l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 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 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_。(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答案】①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②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a 、c 5、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 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 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Ⅰ.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 Ⅲ. 【拓展应用】 己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CuSO4粉末,充 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_____g。 实验探究二: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淅河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 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

中考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九讲 控制变量法

中考总复习系列丛书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第九讲控制变量法 【题型特点】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 【主要考查内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3.酸(及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必备知识梳理】 1.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把洁净的铁钉全部浸在盛有煮过蒸馏水的试管

2.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 (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 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3.酸和碱的组成 【典型例题】 例1:(2017?河北省)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OH)2CO 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将植物油滴在水面上密封。 把洁净的铁钉一半浸入试管中的蒸馏水里,将试管敞口放置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挂;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答案】B. 2.(2017?连云港)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l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 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 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 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_。(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解析】)①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②白磷的着火点低,先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后燃烧,所以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 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碳、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沙或水?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等)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例1】(2016年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复习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2.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 寻找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过去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曾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并且有一定的基础。 [提问]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讲解]当实验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中。 [复习提问]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很多,在我们的课本上有哪些实验运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学生活动] [归纳]如:CO2与H2O的反应,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实验。 [提问]在以上三个实验中哪些是控制为不变的相同因素,分别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复习知识,是否发现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地应用

课题: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一、设计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 的。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 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 力、表达能力。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在近几年的中考及各区县 模拟试卷中经常出现这些方法的分析、运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题 二、教学目标 ⑴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 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⑵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⑶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思考、讨论创设情景, 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 引出课题吸引学生 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 的因素 进入学习主题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思考、讨论,分了解控制变量法 镁的活动性大于锌的析,的思想 活动性 巩固提高练习某化学探究小组用 讨论、思考、设培养学生分析、归 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计实验纳、表达能力、合 作交流能力 练习思考、讨论,分通过练习了解解 析决化学问题的思 路小结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 明确:探究问题 寻找:影响因素 控制:其他因素 改变:研究因素 七、作业设计 1、研究铁丝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B.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C.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D.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2、在四个烧杯中各装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测其温度。再将 6%、9%、12%、15%的盐酸各10ml分别加入上述的四个烧杯中,最后测量其温度。上述实验设计主要在研究下列哪一项关系,,,() A.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B.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C.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D.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3、某同学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该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试管、铁粉、铁片、镁片、5%盐酸、10%盐酸等。 【实验内容】取足量等体积的盐酸分别与a克下列各种金属反应。 (1)实验第 一 组 5%盐酸 第 二 组 10%盐酸 第 三 组 5%盐酸10%盐酸 步骤 镁片铁片铁片铁粉 铁片(2)实10%盐酸中的铁片产生 镁片产生气泡速率比铁粉产生气泡速率更 验现象铁片更快快气泡速率更快 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与酸溶液的接触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 (3)实 越, 面积越大,反应速率(填“大”或“小”), 验结论与酸溶液反应速率越 越快。与金属反应越剧烈快。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问题中的运用(教案)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问题中的运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2.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3.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2.教学难点 寻找影响因素 三.教学流程(略) 四.教学过程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问题中的运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和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近几年的中考及市质量分析试卷、各区县模拟试卷中经常出现控制变量法的分析、运用,鉴于其重要性,我设计了专题复习----------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问题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⑴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⑵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⑶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3.教学难点 寻找影响因素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二初三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在物理学中较多的接触了控制变量法,并且有一定的基础。而在初中化学学科,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同学举不出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例子,即使能够举出,也说不清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学习中不懂如何应用、找不到变量条件、思路不清、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等。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地方主要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等,本节课通过各个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二.说学法 1.讨论法。 对于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者学生有可能产生分歧的题目,让学生讨论来得到答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学生互相评价、比赛法 学生相互评价,增加复习课气氛,让较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生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总结自己的收获。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铜生锈(例题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然后通过(例题2)实验设计、小组讨论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再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其收获,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本节课重点在让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归纳出控制变量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通过例题1解决问题,引出控制变量法。 2.例题2 可能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你们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 通过猜想,然后由易到难,步步为营,提高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了解,同时培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3.练习1.巩固练习,体会控制变量法思路 练习2. 巩固练习,体会控制变量法思路 例题3.再次通过例题了解控制变量解决问题的思路 4.练习3 5.学生归纳小结收获,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6309499.html,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作者:郑君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01期 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个探究的实验对象可能受到A、B、C、D、E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证其中A因素是否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影响,以及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控制除A以外的B、C、D、E等因素,使之保持恒定,然后仅改变因素A一个量,通过对比在A的不同情况下(如A1、A2),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如果存在变化,则说明A因素有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具体的变化情况判断出A因素影响的实际效果,由此完成实验对象中对A因素的探究。对其他B、C、D、E等因素的探究则依此类推。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应用极其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逐步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研究的思想,并使学生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的的应用 下面我们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来说明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如何应用。 1.确立探究对象(因变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 运用控制变量法首先需要明确探究的对象(因变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这两个要件。确立探究对象相对容易,往往比较直接,一般就在探究的课题之中。但确立可能影响探究对象的因素就不那么容易,这也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个要件,我们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常识基础上设疑来引起思考,而后提出可能对探究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 2.在已有条件下构思实验思路并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探究方案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速率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原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化学反应原理和用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 3.实施实验方案 根据讨论形成的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同理进行。 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从燃烧看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从燃烧看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武汉市东亭学校 芦冰 班级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复习,巩固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设计对比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分析方法,理清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集体研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对比实验思路,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设计理念。 [课前复习]——明确因素 物质燃烧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学] 活动一: 确定变量 (1)实验 和实验 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实验 和实验 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活动二:选择试剂、确定操作顺序 如果利用木炭粉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将下列装置进行适当组合,并说明如何进行实验。 A B C D 1、选择试剂 (1)控制可燃物,应选择装置 ; (2)控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选择装置 ; (3)控制可燃物的温度,应选择装置 。 你认为应该怎么排列装置组合? 木炭粉 气囊 氮气 活塞 b

2、调整操作顺序 你认为应该如何排列操作顺序? 总结:明确因素——确定变量——选择试剂——考虑影响——调整顺序 [课堂巩固] 某实验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溶液A 为稀盐酸,溶液B 为澄清石灰水,小烧杯内为碳酸钙粉末,燃烧匙内为白磷。请从下列操作中选择适当的步骤进行排序,以达到验证燃烧条件的目的。 ①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②打开弹簧夹; ③用放大镜加热白磷,观察现象; ④关闭弹簧夹; ⑤停止加热白磷; ⑥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⑦轻轻振荡集气瓶; 操作顺序 [课后拓展]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 体操作有:①从a 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 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 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 端通入二氧化碳;⑤从b 端通入氮气。 1、使石蕊试剂变红的因素可能为 ; 2、需要控制的变量为 ; 3、考虑到水不便于排出,优先控制的变量为 ,优先进行的操 作是 (填序号); 4、操作顺序为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2013-03-20 化学论文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校郑君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个探究的实验对象可能受到A、B、C、D、E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证其中A因素是否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影响,以及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控制除A以外的B、C、D、E等因素,使之保持恒定,然后仅改变因素A一个量,通过对比在A的不同情况下(如A1、A2),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如果存在变化,则说明A因素有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具体的变化情况判断出A因素影响的实际效果,由此完成实验对象中对A因素的探究。对其他B、C、D、E等因素的探究则依此类推。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应用极其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逐步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研究的思想,并使学生掌握这种研究方法。一、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的的应用下面我们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来说明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如何应用。 1.确立探究对象(因变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首先需要明确探究的对象(因变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这两个要件。确立探究对象相对容易,往往比较直接,一般就在探究的’课题之中。但确立可能影响探究对象的因素就不那么容易,这也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个要件,我们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常识基础上设疑来引起思考,而后提出可能对探究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 2.在已有条件下构思实验思路并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探究方案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速率的影响,我们

高中化学复习专题讲义: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复习专题讲义: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利用Cu 、Fe 、Mg 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 、2mol/L 、18.4mol/L ),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该同学的实验目 的是研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控制变量法,要得出正确的 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保持________________条件相同.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 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8H 2O+10CO 2↑, 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 4与H 2C 2O 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_____的影响.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 2 mol/L 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 、Fe 、Mg. 反应快慢: 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 越快. 铜 甲 乙 丙 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