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案3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案3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案3
人教版小学品德五年级上册《社会呼唤诚信》教案3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总结和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2合集.doc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总结和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 工作总结(2)合集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总结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了,许多新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实小的品德课程老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积极地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如今,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已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现简要对品德课的生活性和幵放性谈谈我对当前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需要生活化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一、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进行实效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如在教学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你们辛苦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从真实的事迹中受到启发,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到社会去调查:可以到自己生活的小区,调查一下在家庭生活中都需要什么,都是哪些人来给我们解决的;可以调查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需要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可以则要调查在平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助人为乐的事。由

于是深入实际,学生都能争先恐后地去做,一个星期后他们都如期交上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当学生们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班上公布时,我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课时要高出许多许多,他们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身边的但平常他们并不注意的事,今天,他们听到了,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原来需要那么多人的关爱,自己的学习需要那么多的服务,自己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迹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澎湃,充满了感慨。又如本单元第 3课《我当小管家》要求学生知道维持家庭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记下父母一个月的收入情况,再详细记录一星期内家中所有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小朋友从未留意过这些生活细节,兴趣也很浓,纷纷回家做好各种记录。有的询问父母后记下了每天买菜的费用,有的记下了自己每天买早点的费用,有的跟随父母到超市购物后留下了购物清单。我补充说压岁钱要有计划地使用,学做一个会理财的小主人。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似乎长大了许多。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实实在在,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品德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走进社会,感悟生活,是能很好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 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教学《巧手扮家园》一课,由于有些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公共设施的概念,因此教师 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先让学生看图知道了什么是公共设施,然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说说自己曾经使用或见过的公共设施。这样一来,学 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的,而且也是相当 熟悉的。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 不是把关于社区的空洞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认到他所生活的与众不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1、父母对我的希望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3、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二单元4、我有上学的权利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第三单元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第四单元9、四通八达的交通10、现代通信真方便11、传媒拉近了时空 第五单元12、世界科技的今天13、让科技造福人类 第六单元14、揭开邪教的面纱15、抵制邪教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作文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教师播放《懂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观看完这个MTV,你有什么感受?(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观看了这个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二)在交流中叙情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5、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3)要表达真情实感。(三)写作中抒情1、学生开始写作。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四)佳作欣赏学生互相点评。(五)总结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六、课后作业: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

小学五年级思品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文明的曙光 《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 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

文明古国。”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5.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7.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填空作业。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3、我是文明家庭一份子_浙教版

3、我是文明家庭一份子目标要求1.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 2.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文明家庭的条件与评议流程,懂得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2.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3.初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收集各种文明家庭的资料与文明家庭的故事。 2.自己家创文明家庭的特色(可选取照片配合说明)。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回家,你们梦想中的家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 1.联系生活,忆文明家庭。 师:我们关注自己的家,社会也很关注我们的家。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牌。)师:通常在哪里可=以见到这些文明家庭”的牌子? 2.讨论不同时期文明家庭评选要求。

⑴ 板书:文明家庭。师:文明家庭有什么评选要求?这些评选要求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⑵ 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已经非常注重家庭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了。文明家庭以前被称为五好家庭”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播放录音五好文明家庭的由来”)从学生原有对家庭的认识导入学习。 ⑶ 师:我们在一些小区的住户门前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文明家庭的牌子。(教师出示课件:五好文明家庭”和特色文明家庭”)谁来说一说特色文明家庭” 师:2019年,杭州市提出了特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使文明家庭的评选更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出示课件:特色文明家庭”)2019 年,杭州市又进行了和谐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教师出示课件:和 谐文明家庭”)⑷ 师: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对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不尽相同。为什么? 全班交流。 小结:现在的评选要求更注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的要求。 3.文明家庭评选过程。 师:文明家庭到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评选流程” 师:许多社区专门布置了宣传栏,表彰被评选出的文明家庭的光荣事迹, 有些地区还进行文明家庭故事的演讲。(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故事演讲”)杭州望江街道不仅张榜公布,还把五好文明家庭”的喜报送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家乡。(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光荣榜”) 4.交流文明家庭的故事。 ⑴ 师: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文明家庭,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文明家庭 的故事,走访了一些文明家庭,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 展的能力。 2、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我们既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也要从 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3、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丰富的业余生活,有助于开我们的视野, 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还会激发我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课 余生活,这样才能从在课余生活中得到成长。 教学难点: 认识到课余生活的作用,并且积极的参与课余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调查表等。 预习要求 想一想自己参加过哪些课余生活,观察周的同学都参加过哪些课余 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课余时间一般都做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況,说一说自己课余时间所做的事情。 2、其实课余时间安排的学间非常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 下我们的课余生活。 3、板书课题: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二、课余生活谁选择 1、我们过什么样的课余生活,谁有权力来选择呢?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看五(1)班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2、出示课本第2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同学们对“课余生活谁选择”这个话题都发表了怎样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看了五(1)班的同学发表的看法,我们也 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 教师小结: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交 流能力。随着年龄的増长,知识经验的増多,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出自己的决定。 4、实践题 (1)我们的课余生活我们自己自主选择,不过在择自己的课余生 活时,很多同学就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李玉红同学。下面我们来看看,李玉红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他一下。 (2)出示课本第3页上的图片,学生读一读,了解李玉红在选择课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本参考答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学科课本答案 第3页 现在船舶用的是罗经,也就是精确度很高的指南针了。罗经分电罗经(陀螺罗经)和磁罗经。飞机有地面导航台,和GPS定位。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下卫星导航系统失灵后用。 第3页 1、黄帝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在大雾中战胜蚩尤; 2、15世纪初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及15世纪末叶哥伦布、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指南针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3、旅行者在山中迷路,凭借指南针走出大山。 第5页 1、可重复使用; 2、错误改正方便,雕版印刷一旦有错,就要整版更换; 3、方便保存,运输,使用; 4、模具的制作方便,简单,材料易得; 5、提高了效率,扩大了印刷规模;

月大沽炮台,各国派兵进驻;划租界:惩办义和团;成立总 理衙门为外务部。 第14页 第1题:邓世昌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 第3题: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应该向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并和外来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7页 时间:2005年4月30日 地点:腾冲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采访对象:卢彩文,云南省腾冲人,1925年11月出生,现为云南省黄埔同学会腾冲分会负责人。滇西抗战中,在第11集团军参谋处第二科别动队任少尉情报员。 1942年8月22日,日军的148联队杀到腾冲县固东镇杨家寨。他们把杨家寨里的6户姓杨的人家全部杀光,东西全部抢光。当时,他们把一头抢来的黄牛杀死后,就在还烧得发烫的瓦砾上剥牛皮,因黄牛一晃一晃地不好剥皮,日军顺手就把身边一位刚刚从别的村子抓到的、名叫李茂启的人拽过来,一刀将其脑壳砍下来,一脚就把眼睛都没闭上的脑壳踢到牛中脊背下当石头,垫着剥牛皮。日军走后,他们家人才从一堆剥剩的牛皮中找到了李茂启的人头。 第18页 了解家乡的抗日英雄,并把的姓名和战斗故事整理出来, 唐淮源 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二战区第三军中将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王甲本 1901年出生,云南富源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军官班,抗人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第七十九军军长,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东安山口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陈钟书 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少将旅长,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寸性奇 1895年出生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三军第十二师少将师长,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湾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第26页(任选其一) 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了,毛泽东被选

五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第一课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 2、教师导语: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板书课题。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全册) 请你相信我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XXXXX: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1课时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XXXXX: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 一学期 任教单位:XXXXXXXXXXXX 教材年级:三年级上册 任课教师:xxxx 任课班级: XXXXXXXXXXXXXXX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五年级上浙教版品德与社会试题(含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测试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卷) 一、我会填。(22分) 1、( )是社会的细胞,( )模式的变迁是社会变化的缩影。 2、我们的()离不开社会交往,交往是堂()。它能让我们体会到()、()、()和()的可贵。 3、()年()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正式将()月()日定为教师节。 4、讲信用,包括()和()两个方面。 5、火警电话();急救电话();报警电话()。 6、在道路上行走,要走();穿越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再看(),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7、()能为我们在()中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二、选择题:在三个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 ①用气体灭火器灭火②直接泼水灭火③用被子、衣物等捂盖灭火 2、人行横道的标志是()。 ①(黄底三角形) ②(黄底三角形) ③(蓝底白三角形) 3、下列哪种做法是安全的?() ①饥饿时、剧烈运动后游泳。②用干毛巾擦灯泡。③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4、文明家庭是指()。 ①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②对邻居尊重、对社会有贡献的家庭 ③三方面都好的家庭 5、与父母产生摩擦时,我该()。 ①冷静,长时间不理睬父母②退一步,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③忍耐,只在心里埋怨 三、金点子。(10) 1、请你设计一条交通安全用语。(2分) 2、放学路上,小亮向小欣借玩具车。因为小亮曾经几次弄坏了别人的玩具,所以小欣不愿借给他。小亮不由分说就动手抢夺。

这时,小辉跑过来大喊:“不许欺侮同学!”小亮不听,小辉就挥拳打了小亮一巴掌。小辉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小辉,你会如何做呢?(4分) 3、假期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故隐患?(4分) 四、学感恩。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敬意。(8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家庭家庭 2、生活必修课真诚相待诚实守信互相交往彼此理解 3、1985 1 9 10 4. 说做

五年级上册品德课教案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 2、教师导语: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三、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为自己拥有的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和短处而自卑消沉;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不取笑伙伴的短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互相合作,才能获.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尊重并感谢劳动者,体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体会遵守生产秩序和劳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能力方面: 1、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自己家庭中有哪些亲戚,以及亲戚的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开展小实践活动,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家里的大致布局,家周围的环境,到家的大致方位、路线等。 3、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方面: 1、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完善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我们共同进步(1)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吗?

2、读一读,说一说 读读课文中海燕和英子的故事,烁烁英子为何改变了甩开燕子的想法。 英子发现了海燕的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等优点,明白了:原来我的伙伴这么棒。 3、小结,引出主题 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原来我的伙伴这么棒! 二、互相交流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的是和伙伴朝夕相处,有的是短期相处,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你会主动而真诚地赞美对方吗? 三、总结全文,进行延伸 1、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共同进步。 第二课时(2)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

道理。 2.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 美别人。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用文字形式出示故事《英子的同桌》,学生听故事后谈论如下问题 (1)提问;英子为什么不愿和海燕同桌? (2)后来英子为什么还是请求和海燕同桌? (3)为什么英子一开始没有发现海燕身上的优点,是她的优点太少了 吗?(引导学生明白有的美很容易被发现,而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从而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身边同学的长处) 2.小结:是啊,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实,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原来我的伙伴个个棒! 二、说说伙伴身上的美

2020学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复习资料(学生)

2020学年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亲情树下我成长 一、填空题: 1.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家庭就像(),要()的共同努力才能长成()。 2.()是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家人一起共同承担着各种()。 3.让我和()一起努力,共同培育我们的(),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在()下,我()、()地成长。 4.()是社会的(),()的变迁是社会变化的()。 5.从人类最早的()到一夫一妻制,从()时期的()、到()的小家庭以及后来()的()、(),家庭经历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6.在传统的习俗中,()备受推崇,()、()是家庭生活的()。 7.巴金名著《家》中塑造的()就是这种()的()。()是他的理想。 8.()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的()由此可见。浙江浦江的()就是其中的一家。 9.郑氏家族以()、()治家,自()至(),十五世(),历()、()、()三代,长达()余年。郑氏家庭如此义居,屡受朝廷表彰,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 10.郑氏家族所崇尚的()、()、()的人格理想,()的持家原则,()的教育思想,()()的人际关系原则等,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11.()年,我国颁布了(),()已成为我国一个()的社会群体。()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为提高我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1.在我国历史上,()、赐匾额是为了()。 12.()不断演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延续不断的,家是我们永远的()。 13.()——我特别的朋友。 14.()是沟通的桥梁,()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重点: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 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发现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XXX,他XXX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习、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学生制作小档案。 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四、学生交流 (老师根据念小档案,学生猜是谁。) 五、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六、布置作业:填图册P1,P2第二题 课后小结: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去改正。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注意克服和改正。 重点: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难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主动改正。 教学过程: 一、写同桌 师:上一节课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和特长,你愿意帮助你的同桌找找优点和特长吗? 学生根据P5的格式,写一写自己的同桌。 二、猜一猜 教师将学生写的“我的同桌很棒”任意选几份在班级内念一念,让学生猜一猜是谁? 三、讨论 师:(1)刚才我们都夸了自己的同桌,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值得你学习? (2)你是不是觉得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高兴? (3)试想如果你觉得同学的优点和特长没有什么?什么都不如自己?你觉得你的同学也会来欣赏你,赞扬你吗? (4)那么要别人来欣赏你,首先你该怎样? (5)同样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该怎样? (学生根据老师的上述五个问题开展讨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四、找缺点,求改正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缺点,比如老师吧,有时侯会对你们发火,这很不好。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一起帮助老师改正。同样我们小朋友也或多或少地有缺点和不足。这很正常,只要我们也认识到,而且能主动改正,那么我们会更棒。 师: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找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学生交流缺点: 师:你准备怎样改正? 师:大家也来帮助他,请你们给一句鼓励的话。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和爸爸妈妈谈心,请爸爸妈妈送一两句勉励的话。 (2)制作“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 六、小结。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你们会是最棒的! 课后小结:找别人的缺点容易,找自己的缺点难,欣赏别人的少,嫉妒别人的多,这是小学生或者说是人共同有的一种心态。从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为人和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欣赏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克服不足,这样的人永远受到欢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