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最新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2017最新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2017最新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2017最新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第1页

1.算一算,比一比。

62410

60240 100 60024001000

2.比较大小。

<<

>=

=>

3.60x8=480分

60x6=360分

4.(1)够(2)3张

第2页

1.填空。

(1)2 2

(2)33

2.填一填。

(1)2 210÷5=2

(2)3315÷5=3

第3页

1.口算

2102400 3000 720090 2800 400016001800 3600360200

2.(1)25÷5=5倍

(2)25-5=20只

3.(1)9÷3=3倍

(2)27÷9=3倍

第4页

1.(1)12

(2)12

2.(1)20x3=60人

(2)8x4=32只

第5页

3.9x3=27个

4.30x2=60个

5.(1)40x2=80下

(2)40+15=55下

第6页1.口算

180 360350

8004200160

63036080

90024050

2.(1)18÷9=2倍

(2)18-9=9人

3.72x8=576米能

4.第7页

(1)9x4=36岁

(2)9+26=35岁

5.(1)48x5=240人能

(2)280x4=1120张不能

第8页

1.638628

636 864288

2.964888

963484 446

3.112x4=448

第9页

4.124x2=248岁

5.398x5=1990元

2000元钱够

6.(1)14x2=28元

(2)21x3=63元不够

第10页

1.直接写出得数

5829

6151

5032

2.147 701 89

972 68818 36

3.2467690 492924 1248

第11页

4.48x2=96下

5.162x3=486人

6.(1)118x4=472个

(2)472+118=590个

第12页

1.直接写出得数

5850

6052

2940

2.57146 208

657 1486 608

3. 464456 436

第13页

1408090 488639 846893 2.28 9984 40042048

966288

3.78648 1836

4. (1)125x2=250个

(2)250+125=375个

(3)250-125=125个

第14页

1.600 1200 3500 48077 63 270016002800

83 3000450 2200548912 134280702 3.220 3339 868

第15页

4.185x4=740台

5.小张多一些

6.18x4=72个

80-72=8个

第16页

1.直接写出得数。

216340 246445 2.

3995201528 6361081590 3.

4x38=152个

5x28=140个

师傅总数多一些

第17页

4(1)128+79x3

=128+237

=365元(2)98x4+128

=392+128

=520元

(3)买3个排球和1个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

79x3+98

=237+98

=335元

5.54x5-8=270-8=262元

第18页

1.483928

726542

2.3032 36

454854

606472

7580 90

3.706065

4.234231 444 136835841770

第19页

5(1)45+50+68=163页

(2)3x45+28=163页

6.68x8=544米能

第20页

1.312243

493432

2.60830303540

3.56326309 7224

4.205x2=410棵

第21页

5.6x105-300=330棵

6.108x2+96=312下

7.(1)电话机:202x2=404元

(2)计算器:105x3=315元

404+315=719元够

第22页

1. 直接写出得数

280 200 240

280020002400

686064

2.294028804240

3.1500 4250

4.><

<>

< < 5. 804-5x130=154人 第23页

6.3x180-240=300袋

7.(1)240x3=720只 (2)720+240=960只

第24页

1. 直接写出答案。 35 44 60 52 30 60

2. 1040 2960 1280 824 2456 1208

3. (1)230x8=1840个 (2)1840+160=2000个 第25页

4. 铺设天数 3 5 7 9

铺设米数

450

750

1050 1350

5. 3x120-200=160个

6. 8x42=336个能 第26页

1. 72 56 270 90 65 3500 51 36 4000

2.486 480 406 2256 2220 1836

3. 比5000小的 401x6 705x6 490x8 903x5

比5000大的 600x9 810x9 8x801 920x7 第27页 4. 购买套数 2

3

4 5

6 共付钱数/元

520 780

1040 1300 1560

5.童话故事书是科普读物的几倍? 36 ÷6=6倍

童话故事书比学习辅导书多多少本? 36-34=2本

6. (1)闹钟:145-98=47元 望远镜:145x2=290元 (2)290-145=145元 第28页

1. 算一算,比一比。

72 320 1800 72 320 1800 2.< < > < > <

3. 6783 2035 1160

4. 4x75-150=150袋 第29页

5. 78x6=468厘米

5米=500厘米够

6.8x115+80=1000元

7.42x8+18=354元 第30页

1.48 78 1500 76 34 360 70 72 2000

2.1个菠萝

3. 小狗

4. 自行车15千克 大摩托车120千克 小摩托车60千克 第31页

5.2千克 3千克 8千克

6.245x3=735千克

7. (1)大米:9x50=450千克 面粉:6x25=150千克 (2)450+150=600千克 第32页

1.1个2分硬币约重一克

2. 桃

3. 一支牙膏100克 一袋奶粉500克 一瓶眼药水15克

4. 克 千克 克 克

第33页

5.500600200

6.30005600048000

7

7.4x350+500=1900克

8.700-580=120克

第34页

1.14702114720

2.铅笔15克

一筐萝卜20千克

汽车1400千克

3. (1)克(2)千克(3)千克(4)克

第35页

4.>>

=<

<>

5. (1)5x80+300=700克

(2)5x80-150=250克

6.1千克=1000克

1000-150=850克

第36页

1.7236 3600

5251 5600

4260 1000

2.127

6 6

3.664 4

第37页

2.3+3+5+6=15分米

2x6=12分米

4.30厘米

第38页

1.4x4=16分米

(12+6)x2=36厘米

2.2x4=8厘米

(4+2)x2=12厘米

3.第2个

第39页

4.40分米12米16厘米

5.(8+6)x2=28米

6.15x4=60米

7.24÷4=6厘米

第40页1.5575 91

5347 56

7029 80

2.5

3.16x4=64dm

3+7+3+5=18cm

(25+6)x2=62m

第41页

4.③

5(25+20)x2=90厘米

6.(120+60)x2x4=1440米

7.中间

第42页

1. 150 ********

480 28001600

490 2100 800

2.2 1

1

2

3.(1)1030

(2)68

4.8+10+8=26米

第43页

5.8÷2=4厘米(8+4)x2=24厘米

6.①②

7.15x4=60厘米

第44页

1. (1)4 2 1

40 2010

400200100

(2)5 88

508080

2.8060 30

3020 40

100 90100

3.405060

4.90÷3=30页

第45页

5. 160÷8=20倍

6. (1)360÷4=90盒

(2)360÷6=60盒

7.420÷6=70

第46页

1. 10 80 50 200 70 50

2. 42 22.......2 211 (2)

3.23 21......2 31 (1)

214 321……1 333……1 第47页

4. 10 12 11 2

5. 484÷4=121盒

6. 86÷4=21次......2袋 至少22次才能运完 第48页

1. 11 21......3 32 (1)

77 87 97 2. 32 32……2 211……3 3. 12 21 21 4. 38÷3=12组......2人 第49页

1. 90 60 70 40 30 60

2.

被除数 34 338 867

除数 3 3 2 商 11 112 433 余数 1 2 1

3. 32……1 431……1 111……4

4. 11个 第50页 1. 20 20 40 23 21 44 2.21 21 5 32 12 11 11 31 12 3.212.......1 121......3 321......1 424......1 第51页 4. (1)46+36=82件

(2)82÷2=41件

5. 100-58=42元42÷6=7本

6.88÷4= 22枚 第52页

1.11 10 41 33 70 82

2. 28 14......2 19

3.18 14……5 19

4.56÷4=14个 第53页

5.10 14 24 12

6. (1)72÷6=12倍 (2)72÷4=18个

7.30+24=54人 54÷4=18组 第54页

1.100 200 200 60 70 30

2.165 393 139......2

3.134 236

492......1 126......2 第55页

4.968÷8=121米

5.878÷6=146盒 ......2个 最多装满146盒

6.226+242=468本

468÷3=156本

第56页 1.

40 70 40

30 40 50 30 40 80 2. 95 54 ……1 57 3. 374÷7=53……3 商是2位数 487÷3=162……1 商是3位数 654÷8=81……6 商是2位数 168÷3=56 商是2位数 268÷3=89……1 商是2位数 568÷3=189……1 商是3位数 第57页 4.225÷9= 25倍 5. (1)200÷6=33支 ......2元最多买33支

(2)200÷9=22支......2元最多买22支

6.(338+214)÷6

=552÷6

=92本

第58页

1.4010 34

2111 43

231211

2.12......2129......4 58 (3)

3.131416

4.146÷2=73下

192÷3=64下

小芳快一些

第59页

1. 比一比,算一算。

12 3221

181628

2. 直接写得数。

132414

1917 35

121312

3.29……1 246……2 38

4.72÷6=12元

5.34+96=130角

130÷5=26天

第60页

1.直接写得数。

0 00

0 67

2.填一填。

203210 160

3.402商是三位数

90商是两位数

120商是三位数

301.......1 商是三位数

210商是三位数

76.......2商是两位数

第61页

4.650÷5=130个

5.(150-30)÷5=24页

6.(105+115)÷5=44个

第62页

1.161931 161212

141346

2.210 (220590)

(3)

3.104 180 (3)

4.109商是三位数

306商是三位数

70......6商是两位数

第63页

5.424÷4=106米

6. (1)(538-248)÷5=58米

(2)596÷58=10......16不够

第64页

1. 948÷3=316526÷

4=131 ……2 425÷

5=85918÷3=306521÷4= 130……1525÷5=105

2. 945÷9=105商是三位

数351÷7=50……1商是两位数 629÷2=314……1商是三位数3.130109205

第65页

4.(1)540÷5=108袋

(2)540÷3=180袋

5.(500-195)÷5= 61盆

第66页

1

20 3 19

2003016

30030017

2.2518696验算略

3.928÷4=232元

4.114÷6=19个花皮球

125÷5=25支水彩笔

第67页

1.17 15 70

18 39 90

2.1004040

1004040

3.1310558

4.50+56=106盆

106÷8=13个 ......2盆 106÷6=17个......4盆 第68页

1.52 45 34 13 15 17 42 61 36 14 16 18

2.(1)问题1:校园里有多少棵杨树? 4x18=72棵

问题2:校园里有多少棵柳树? 72+12=84棵

(2)问题1:还有多少页没看? 90-42=48页

问题2: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48÷8=6页 第69页

3. 图略 8+7+1=16人

4.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6天 46个

52个

58个

……

76个 40+6=46个

46+6=52个 40+6x3=58个 40+6x6=76个

5.20+48=68人68÷4=17组 第70页

1.(1)灰兔有多少只? 16x4=64只

黑兔有多少只? 64-21=43只

(2)二年级有多少人? 128+15=143人 三年级有多少人? 143-28=115人 第71页

2.(18+29)x2=94毫米

3.116 150

4. 红红的打字速度最快,琪琪最慢。

5. (256-74)x2=364棵 第72页

1. 买来的大米多少千克? 8x25-120=80千克

2.65÷5-5=8元

3.145-98+48=95元 4 第1秒

第2秒

第3秒

第4秒

……

490厘米 1470厘米 2450厘米 3430厘米 (73)

1. 铅笔多少支? 23+32-18=37支

2. (1)24x3-4=68人 (2)24x2+9=57人

3.100÷2x2=100元 问题:买一件上衣一件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100+50+18)÷2 =168÷2 =84元 第74页 1. 1200 90 1000 2000 50 40 4200 80 100

2. 828 1080 1068

3. 略

4. 略 第76页

1. 52 19 51

80 14 17 84 14 60 2. 第1、3、4个 3. 第1、2、4个 第78页

1.1170 1020 1200

2.1/3 1/2 1/4 1/7 1/6 第79页 4. 略 5. 略

6. 1/2、1/4、1/8

1/2﹥1/4﹥1/8 7. ﹥、﹤、﹥ 第80页

1. 2923197

2. 1/25/61/21/3

第81页

4.涂色略35

5. <>

6. ><>

7. 做花

第82页

1. 4/9 +3/9 =7/97/10 -4/10

=3/10

2.

7/8 5/74/97/103/5

5/84/73/7

3. 涂色略6/7 2/7

4. 5/8

第83页

1.5/7,2/7,5/7﹥2/7

1/8,1/4,1/8﹤1/4

2.4/5,1/10,3/4

1/6,7/8,1/9

3.3/9-2/9=1/9

4.2/7+2/7=4/7

第84页

1. 3502872

600 3276 560 03890

2.﹤﹥

﹥=

=﹤

3.20448123430

56720452280

4.204x3= 612只

第85页

5.38x7=266箱不能

6.42x6= 252页

38x7=266页

小力

7.60x4+57=297人

第86页

1. 301213

206014

158040

2.﹤,﹥

﹥,﹤

﹤,﹥

3. 93÷4=23……1商是两位

数703÷4=175……3商是三位数481÷6=80……1商是两位

4.13……2 35……2140……

2

第87页

5.78÷6=13倍

6.6891105

7.(350+280)÷3=210本

8.(150-48)÷9=11双......3元11双

第88页

4.(3+2)x2=10厘米

2x4=8厘米

第89页

5.8x2+6x2=28米

6.4x4=16厘米

7.2x2x4=16厘米

2x4=8厘米

16÷8=2倍

第90页

1. 第2个

2. 第2个

3. (1)克(2)千克(3)克(4)千克

第91页

5. 略

6. 7/10﹥3/10,1/5﹤1/3

7. 3/51/64/7

5/93/87/10

8. (1)1/5

(2)3/5

第92页

1.问题一:二年级有多少人?

(120+123)-15=228人

问题二:三年级有多少人?

(120+123)+22=265人

2.(280+130)x4=1640只

3. (1)48x2+16=112人

(2)48x2-16=80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 (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 (4)1千克有多重—— 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 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粒黄豆大约重1克; (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 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 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 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 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 (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1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12)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求长方形的周长,可以先算长加宽的和,再乘2。也可以先算2条长,2条宽,再把结果相加。 (5)长方形的长宽和等于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和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求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边长,然后用公式去算。】 (7)把一个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8.【一面靠墙围菜地】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一分,确定长和宽。 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1米-2分米=() 100毫米=()分米1吨-200千克=()千克 38毫米+27毫米=()厘米()毫米 3千米+3千米=()米320千克+680千克=()吨二、硬币厚度一般是1-2(),小红的身高是126(),我家有一棵高5()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的台灯和一个厚约()的文具盒。万里长城长约6700(),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一只老虎约重360()。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 三、解决问题: 1、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用去6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 2、妈妈买了一块4厘米长的火腿肉,每5毫米切一处,可以切多少片? 3、一支粉笔长6厘米,5支粉笔长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厘米 500厘米 550米 1千米 6米 5、某城市要修一条长54千米的高速公路,如果每天修6千米,几天可以修完? 6、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装有2头牛,每头牛重600千克,货车超重了吗?超了多少? 7、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5米,第二根是第一根的4倍,第二根长多少米?两根一共长多少米?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计算: 95+97 312+398 56+485 366+439 427-258 78+809 546+234 587-579 900-368 507-88 二、填上适当的数 6 0() 5() 5()6 7()4() - 4() 8 - 1 6() + 2 5 () +() 8 () 6 2()6 2 7()5 1 0 1 6 三、填空题: 1检验370+230=600是否正确,可以用算式:()来计算,看得数是否等于()。 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最大的三位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四、解决问题: 1、一本书900页,小明第一个星期看了308页,第二个星期看了281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二三年级开家长会,准备了800张椅子。二年级来了276名家长,三年级来了356名家长。请问学校准备的椅子够吗? 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上午去参观的有580人,下午去参观的学生比上午少187人,这一天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参观了博物馆?

2017-2018苏教版3三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全套试卷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使用 4.第四单元使用 5.第五单元使用 6.第六单元使用 7.第七单元使用 8.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598×6的积大约是();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3.800×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O。 4.5个18的和与18的()倍相等。 5.口26×3的积是三位数,口里最大填(),口36×7得数大于1000,口里最小填()。 6.要使口18×3的积是四位数,口最小填()。 7.在○里填上“>”“<”或“=”。 500×40○900×3400×4○800×3300×3+300○300×4 32×0○15+06×70○60×7308×7○708×3 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9。 9.在4×597、403×8、6×484这3个乘法算式中,积是2904的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二、计算题(共22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80×0=6×60=5×800= 200×5=7×70=O×888= 2.列竖式计算。(12分) 42×3=416×6=610×5=802×5=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96是( )的4倍,25的5倍是( )。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鸭重2( )。 小刚的体重 是35( ), 身高为136( )。 一袋洗衣粉重500( ), 一块橡皮重8( )。 3.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9份,吃掉4 9,还剩( ),读作( )。 4.3千克5克=( )克 200克+800克=( )克=( )千克 5.先画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再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 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 6.540÷ ,要使商是三位数, 里最大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 最小填( )。 7.陀螺的运动方式是( );电梯的运动方式是( );骑自行车时车轮的运 动方式是( )。(填“平移”或“旋转”) 8.△÷=20……5, 最小是( ),这时△应该是( )。 9. ……照这样排列,第50个是( ),第65个是(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右图中的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 比,( )。 A .甲比乙长 B .乙比甲长 C .一样长 2.下面的积大约是2400的算式是( )。 A .4×597 B .392×8 C .6×486 3.右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A.14 B.17 C.18 4.下面的字母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5.下列运动不属于旋转的是( )。 A .转动地球仪 B .直升电梯上下运动 C .转汽车方向盘 三、计算题。(1题8分,2题12分,共20分) 1.直接写得数。 600×7= 56÷7= 62×4= 55÷5= 210×4= 0×90= 800÷5= 300÷3= 770÷7= 0÷6= 630÷7= 424÷4= 34-24 = 57+17 = 56-16 = 29+79 = 2.用竖式计算,除法要验算。 67×6= 604×7= 450×8= 96÷7= 900÷7= 702÷4= 四、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1. 2. 五、先按照分数涂上阴影,再比较大小。(6分)

2016年-2017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 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一单元,有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与复习。重难点: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2.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一部分的学生自觉性较差,主要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教学总要求: 1.(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

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 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德基书院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 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 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讲解时,要演示给学生看。并且要确保所有学生注意力都在黑板上。 讲解后,立即训练。】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 5、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强调任何数除以零等于零是错的。强化领不能做除数】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最多只能多一位】 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10、对折绳子和对折纸:每次对折绳子变为原来段数的两倍。 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错)【举例说明:1X3=3,1+3=4】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左右】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6、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装油,倒油问题。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典型题。画图讲解】 7、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反复强调单位要统一】 8、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9、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个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教授新知。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苏教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教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班级::成绩: 一、填空。(30分) 1、81×24的积是()位数。 2、34的26倍是(),270是9的()倍。 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4、天安门城楼高352()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6() 一头鲸鱼重150()小明体重36() 5、25×4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6、从下午2点开始,40分钟一节课,应该在()下课。 7、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换 上午9时= 晚上10时35分= 17时20分= 中午12:45= 23:08 = 5时35分= 8、图书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8:00~11:30,下午2:00~6:30,每天开放()。 9、今天的0时也是昨天的()时,也可以说是昨天夜里的()时。 10、已知1988年是闰年,写出这一年以后的两个闰年()()。今年的第一天是()月()日,它的前一天是()月()日11、中华人民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年()月()日是50周年,到今年的10月1日是()周年。 12、校园艺术节,从10月9日开始到10月16日结束,一共有()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0乘以任何一个两位数的积都是两位数。()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3、教师节在每年的第三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5、48÷4÷2与48÷(4×2)的积相同。() 6、32-18÷2应先算32-18。() 7、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8、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9、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10、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选择(10分) 1、2015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计算练习

三年级计算练习1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23×3=0+35= 54÷6= 35×2= 8×8+6= 13×5= 7×200= 12×4= 4×16= 4×8+7= 3×70= 60×6= 700×0= 120-70= 5×7+6= 3×24= 56+24= 80×7=8×12= 9×5+8= 2.用竖式计算。(80分) 12×5= 178×3= 278+534= 309×5= 6×78= 4×264= 384×4= 480×5= 26×9= 700-432= 8×530= 6×835= 416×3= 2×604= 8×742= 219×5=

三年级计算练习2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2= 96÷3= 560÷7= 36÷3= 88÷8== 420÷7= 300÷6= 0÷9= 85÷5= 72÷4= 3×25= 280÷4= 720÷8= 800×0= 500×8= 0+76= 700×9=84-56= 240-8= 90÷6= 2.用竖式计算。(80分) 693÷3= 98÷6= 246÷4= 719÷7= 750÷3= 6×809= 1013-547= 709÷7= 875÷6= 2940÷6= 609÷3= 80÷6= 9×867= 487+529= 540÷8= 863÷8= 验算 验算

三年级计算练习3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0÷4= 280÷4= 600÷3= 68÷2= 78÷6== 65÷5= 300×6= 0×95= 98÷7= 52÷4= 6×12= 68÷4= 600÷3= 800-0= 8×900= 0÷6= 13×7=84-26= 240-8= 56÷9= 2.用竖式计算。(80分) 89÷4= 118÷7= 865÷5= 908÷6= 450÷9= 9×806= 709÷7= 893+4197= 785÷6= 2700÷6= 589÷4= 268÷7= 986×7= 1487-499= 960÷8= 482÷3= 验算 验算

苏教版2017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017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 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 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 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 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 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 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 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 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 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 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 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 几; 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 几; 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 解决问题 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 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

2017最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5套合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3662415.html,
苏 教 版 三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期 末 试 卷(一)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1 分)
1.小刚买了一本笔记本用了 7 元 8 角,也就是(
)元。
2.75×40 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3.游泳池长 50 米,要游 1 千米,需要游(
)个来回。
4.把长 42 厘米,宽 35 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
形周长是(
),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
5.用 4 个边长为 3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6.2015 年全年有(
)天,其中 2 月有(

天,有(
)星期余(
)天。
7.一个西瓜平均分给 6 个人吃,每个人吃到这个西瓜的 ;如果平均分
给 8 个人吃,5 个人共吃到这个西瓜的 。
8.在下面(
)里填上恰当的数
6000 千克= (
)吨
80 平方米=(

平方分米
4 吨=(
)千克
40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00 米 = (
)千米
3 米 4 分米=

)米
9.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有 58 名男生,女生每班有 17 人,三个班一共有

)人。
页脚内容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3662415.html,
10.在跳远比赛中,宁宁跳 1.2 米,东东跳 1.5 米,贝贝跳 1.4 米,

)跳的最远。在百米跑比赛中,贝贝跑 17.6 秒,宁宁
跑 18.5 秒,东东跑 18.4 秒,(
)跑的最快。
二、判断(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估 算 41 × 29


的 积 约 是 1200
1
2.16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 2(

3.











4.20 时 就 是 指 晚 上 的 10 时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 10 分)
1.一块砖重 2 千克,(
)块砖重 1 吨
A.5
C.500
) B.50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都是 365 天
月 30 日
) B.2200 年是闰年
C.小红的生日是 4
3. 把 一 根 长 60 厘 米 的 铁 丝 围 城 一 个 正 方 形 , 这 个 正 方 形 的 面 积 是


A.225 平 方 分 米
页脚内容2
B.225 平 方 厘 米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全册配套练习

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 一、想一想,算一算。 2×4= 3×5= 5×6= 20×4= 30×5= 50×6= 200×4= 300×5= 500×6= 二、口算。 10×3= 8×20= 6×200= 50×9= 7×80= 400×3= 三、在 中填上“>”“ <”或“=”。 59 ××× × 答案:一、8 80 800 15 150 1500 30 300 3000 二、30 160 1200 450 560 1200 四、< > > < 第2课时倍的认识。 五、○○○ △△△△△△△△△△△△△△△△△△ ☆☆☆☆☆☆ 18里面有()个3,△的个数是○的()倍。 18里面有()个6,△的个数是☆的()倍。 六、一支钢笔16元,一本练习本4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练习本的几倍? 七、王阿姨家来了客人。王阿姨从水果店购买了24个苹果,4个西瓜,8个橘子。 (1)苹果的个数是橘子的几倍?

(2)橘子的个数是西瓜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一、6 6 3 3 二、16÷4=4 三、(1)24÷8=3 (2)8÷4=2 (3)略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八、9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 9是3的几倍?列式为()。 九、 一辆大客车限乘多少人? 十、体育课上跑步的有6人,拍球的人数是跑步的3倍,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5倍。 答案:一、9×3 9÷3 二、6×9=54(人)答:一辆大客车限乘54人。 三、拍球:6×3=18(人)跳绳:6×5=30(人) 第4课时练习一 十一、40×4= 8×200= 70×2= 500×4= 30×9= 800×6=

2017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 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教学容:除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发现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得数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十多。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用竖式计算除法、除法的验算和十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第二单元:认数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和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的数:能够根据万以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计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0的读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挂图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折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逐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学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认知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1克有多重。对物品重量的估计。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各单元教学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多彩的“分数条”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复习乘法口诀表。 7×5 3×2 4×6 9×9 2×8 5×5 4×7 7×8 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 .

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 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 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导学要点: 最简便的方法 2×3=6 2×30=60 3.小组交流 交流容: 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 点拨: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二)口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点拨: 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 提示:1时=60分 1分=60秒 (三)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四)创编练习 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 .

2016--2017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6--2017年苏教版数学三 年 级下册期末试卷姓名成绩 一、填空 1.4000米=()千米2吨=()千克 3平方米=()平方厘米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_______或_______ 3.7角=()元 2.4元=()角1米6分米=()米 4.用分数表示各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5. 一桶油重100千克,()桶重1吨; 一袋面粉重50千克,()袋重1吨; 一头牛重350千克,()头牛大约重1吨。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筐苹果重30()。 (2)一辆装满苹果的汽车重10()。 (3)从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120()。 (4)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22()。 7.下面的每个小方格都表示1平方厘米。请把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 积 填在括号里。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8. 今年全年有()天,是()个星期零()天。 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月()日正好是 () () ()

( )周年。 10 .35 × 62的积是( )位数,40 × 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11.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一个西瓜平均分给6个人吃,每人吃到这个西瓜的( );如果平均分给8个人吃,5人共分得这个西瓜的( )。 四、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1、0.□>0.5,□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5 □ 6、7、8或9 □ 4、3、2或1 □ 2、下面哪一年是闰年? 1989 □ 2100 □ 1986 □ 1996 □ 3、 10 3 时=( )分 A 20 B 30 C 18. 4. 把圆形纸片沿虚线剪成两块(如下图),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是( )。 A 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B 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C 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D 周长不相等,面积不相等、 5、小军和小强比赛跑50米。小军用了11.2秒,小强用了10.3秒,谁跑得快? 小军 □ 小强 □ 无法比较 □ 6、41×57的结论正确的是: 得数大约是2000。 □ 得数比3000大,比2000小。 □ 得数比2000多,比3000少。□ 得数在2400左右。□ 五、 判断 1.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 ( )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 ) 3.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 4.小明家客厅面积是18平方分米。 ( ) 5.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 ) 6.我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我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