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抓住古诗意象,品味诗人感情》教学设计

设计人:韩守满上课时间:2011.4.8

学习目标:

1.熟记并准确默写课文。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2002年全国高考卷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得分普遍较低。从此,我们的诗歌教学就特别注意的“意象”理解。我们在古诗鉴赏的备考复习中,也必须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并借此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检查。“折柳”一词我们初中也已经学过了,是在谁的哪首诗中?(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请你背一背前4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请说说“折柳”的寓意。(此指吹奏哀怨的杨柳曲子,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老师解说:这里写看不到家乡常见的春色,表明生存环境极苦。但思乡之情不改战士的报国之志,这开头的环境描写恰好反衬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折柳”原来是汉代惜别的风俗。表示这种意思的诗还有: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板书:柳——离情依依)

二、回顾。我们最早接触到“意象”概念的课文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也就先通过《乡愁》进一步明确“意象”的含义。请第一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背诵《乡愁》②说出4个意象③说说自己对“意象”理解)老师补充:诗歌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灌输,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来抒情的“景物”就是“象”,景物中渗透的情感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高明往往就在于意象的创造,因而读者的聪明也就是对意象的领悟。(板书:物象←→感情)

意象可以是个象,也可以是群象。比如,《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构成了“群象”,可以整体理解为“思念亲人”之意,衬托着后文“思念祖国”之情,抒情自然,主题深刻。(板书:个象←→群象)

三、常见意象的剖析示范:

1.月——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请第二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指名说②补充说③小组齐咏一首望月诗——《十五夜望月》)

预设内容: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月光洒向大地、普照离人,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②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感叹边防多战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⑤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板书:月——思乡怀人)

2.梅花——高洁人格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的百花,倍受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请第三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小组朗诵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②概括说说梅花的形象③老师追问:你能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比较出毛诗、陆诗的异同吗?)

预设内容:①借梅花来比喻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人物形象。备受摧残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②同:都借梅花来比喻人,都表现了人物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异:毛诗表现的是积极的、乐观的、为民谋幸福的革命先驱们,陆诗表现的是消极的、悲观的、关注个人命运的高洁志士。因而毛诗的意境更加高远。(板书:梅花——高洁人格)

3.菊花——孤高人格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很有骨气,也一直受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请第四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自由发言——自由补充)

预设内容:①晋代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远离喧闹纷争的官场的恬淡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②老师追问:为什么陶渊明只“采菊”?——菊花能傲霜,有骨气,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板书:菊花——孤高人格)

老师总结与点拨:以上分析的都是个象,比较直观。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群象理解的例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整体理解为农村美景,下阕理解为有惊无险的惊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夏夜生活的喜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3句整体理解为环境悲凉,后2句理解为处境艰难,全诗表现了游子的辛酸。

群象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拆成个象分析,诗意将大为降低。

四、其他常见意象的简要探究。预设内容:

1.鸿雁——思念亲人。①范仲淹《鱼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板书:鸿雁——思念亲人)

2.杜鹃鸟(即子规)——凄怨哀伤,乡愁乡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②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情思。

3. 燕——给人希望。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告诉人们: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酒——愁苦无助。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板书:酒——愁苦无助)

5.丝麻——①谐音“思”,表示相思,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排解,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6.梧桐——凄凉悲伤。如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夕阳——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如:①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唐朝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 浮云:比喻困难、障碍、挫折,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芳草——①生机,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五、拓展练习。举例分析《再别康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以抓个象分析,也可以用群象分析。最好的理解是:①对康桥的赞美。

②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淡淡哀愁与思念。③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理解为“爱情生活”也可以。)

附板书设计:

抓意象品感情

物象←→感情个象←→群象柳——离情依依梅花——高洁人格月——思乡怀人菊花——孤高人格酒——愁苦无助鸿雁——思念亲人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意地栖居——品味诗歌的意境 【导入】 《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意境:凄清,苍凉 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 【意象】 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 {练习} 鹧鸪天晏几道1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 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形象+形象=图景→象+象=境→意象+意象=意境 {练习}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两句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该心情舒畅愉悦,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 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能根据意象领悟诗歌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法及学法: 教法:诗词游戏、案例分析、影音课堂 学法:头脑风暴、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激趣导入方式(一):寻词填诗 请大家根据诗意,选择合适的词填入下列诗句,使其完整。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明月别枝惊▁,清风半夜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几处▁▁争暖树,谁家▁▁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杜牧《过华清宫》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送汪伦》 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试问卷帘人,却道▁▁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激趣导入方式(二)寻句抒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 幻灯:“悲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喜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大家可以自由思考,发散思维,没有准确答案,诗句能体现出悲伤或喜悦的感情即可。 二、通过刚才的一个环节,大家可以看到,诗歌当中,包含了许多的物象,其实在古诗歌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就是特定的物象总是包含着特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意象。 1.请大家思考:什么是意象?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古诗词中的意象 陈功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3、教学重点: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4、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教学准备 5、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幻灯(考试、作业、批评、下课铃)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二、新课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理解诗歌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 2、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幻灯--------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电子白板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残缺人缺分离凄凉孤单寂寞)----------依月定意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作者用来传达自己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板书) 而赏析诗歌的第一步,就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 明月在古代是一个常用的意象,其象征意义还有很多。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例如,中秋节,假如有一个华人在美国和他的外国朋友赏月。外国朋友看着天上的月亮,赞叹了一声:“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华人一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啊,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从字面上来看,两个人说的话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个人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很明显是不一样的。外国朋友的话只是对月圆这一客观事实的赞叹,而华人的话却有着言外之意:月圆人不圆啊!所以,同样的月亮,在外国友人看来,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颗星球而已,但是在华人眼中,它还寄托着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所以,在外国朋友的那句话里,月亮只是一种物象,而在华人的那句话里,月亮就成了意象,因为它不但是一种事物,还融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古诗意象教学设计.docx

《巧借古诗意象,鉴赏诗歌意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并准确默写诗文。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2、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教学难点 把握情感、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一、导入:2012 年全国高考卷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 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得分普遍较低。从此,我 们的诗歌教学就特别注意的“意象”理解。我们在古诗鉴赏的备考复习中,也必 须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并借此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检查。“折柳”一词我们初中也已经学过了,是在谁的哪首诗中?(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请你背一背前 4 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请说说“折柳”的寓意。(此指吹奏哀怨的杨柳曲子,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老师解说:这里写看不到家乡常见的春色,表明 生存环境极苦。但思乡之情不改战士的报国之志,这开头的环境描写恰好反衬了戍 边将士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折柳”原来是汉代惜别的风俗。表示这种意思的 诗还有: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板书:柳——离情依依) 二、回顾。我们最早接触到“意象”概念的课文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也就先通过《乡愁》进一步明确“意象”的含义。请第一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背诵《乡愁》②说出 4 个意象③说说自己对“意象”理解) 老师补充:诗歌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灌输,而是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来抒情的“景物”就是“象”,景物中渗透的情感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高明往往就在于意 象的创造,因而读者的聪明也就是对意象的领悟。(板书:物象←→感情)

2020-2021年高二语文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的内涵。 2.学会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3.根据意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都有哪些景物? 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你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 孤独、寂寞、凄凉 为什么你会感受到呢? 通过景物。 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意象排列组合的成功典范之一,描写了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色。

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得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的夕阳下的孤独和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被称赞为“秋思之祖”。但若是这些景物单个出现,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但为什么一起出现形成画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了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用形容词。实际上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 二、意象的概念 长期的创作实践,各种景、物有了固定的含义特征和感情寄托,这就形成了意象。 意象,就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无论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正是由于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的渗入,各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愫、理念、遭际、感慨,诗歌才会形成情景交融,“意”“象”合一的艺术图景。 三、重点鉴赏“月”的意象。 1、你能回忆起有关“月”的诗句吗? 分别有怎样的含义呢?(讨论) 2、月的象征含义 1.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古诗中的意象鉴赏教案 高二语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的内涵。 2.学会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3.根据意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都有哪些景物? 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你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 孤独、寂寞、凄凉 为什么你会感受到呢? 通过景物。 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意象排列组合的成功典范之一,描写了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得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的夕阳下的孤独和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被称赞为“秋思之祖”。但若是这些景物单个出现,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但为什么一起出现形成画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了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用形容词。实际上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意象就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 二、意象的概念 长期的创作实践,各种景、物有了固定的含义特征和感情寄托,这就形成了意象。 意象,就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无论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正是由于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的渗入,各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愫、理念、遭际、感慨,诗歌才会形成情景交融,“意”“象”合一的艺术图景。 三、重点鉴赏“月”的意象。 1、你能回忆起有关“月”的诗句吗? 分别有怎样的含义呢?(讨论) 2、月的象征含义 1.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教学重点: 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寻句抒情 激趣导入方式(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 幻灯(考试、作业、批评、下课铃)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激趣导入方式(二)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布置作业:作文5篇,抄写所有古诗词10遍,试题20套,明天全部上交----- 请你用一句古诗形容一下此刻的情感: 明天月考-----(诗句),考砸了我就暴风雨般的批评你------(诗句)一会下课铃声响起-------(诗句)(师作适当提示,如:“黄老师家作业多”恰似一江春水“哗哗”流等) 二、新课 过渡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诗歌鉴赏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 2 、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幻灯 --------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静夜思》和《虞美人》为例幻灯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残缺人缺分离凄凉孤单寂寞) ----------依月定意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

初中古诗词中的意象教案

古诗词中的意象 陈功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3、教学重点: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4、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教学准备 5、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 幻灯(考试、作业、批评、下课铃)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二、新课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理解诗歌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静夜思》等----- 2 、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幻灯 --------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电子白板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 (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残缺人缺分离凄凉孤单寂寞) ----------依月定意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作者用来传达自己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板书) 而赏析诗歌的第一步,就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 明月在古代是一个常用的意象,其象征意义还有很多。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例如,中秋节,假如有一个华人在美国和他的外国朋友赏月。外国朋友看着天上的月亮,赞叹了一声:“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华人一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啊,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从字面上来看,两个人说的话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个人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很明显是不一样的。外国朋友的话只是对月圆这一客观事实的赞叹,而华人的话却有着言外之意:月圆人不圆啊!所以,同样的月亮,在外国友人看来,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颗星球而已,但是在华人眼中,它还寄托着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所以,在外国朋友的那句话里,月亮只是一种物象,而在华人的那句话里,月亮就成了意象,因为它不但是一种事物,还融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完整word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 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 2.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 (一)鉴赏意象 一. 【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 a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 【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女口: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烘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

《古诗词赏析》教学案例

《古诗词赏析》案例 教材分析: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思想和语言精华,不论其形式还是内涵,都历经推敲而魅力独存。也正因为如此,对诗词曲的赏析成为中考考查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 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2、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法,竞赛探究,诵读法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见《说明与指导》P47 三、出示学习任务: 1.了解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2.掌握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中考聚焦: 【2009年济宁市中考题】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内容)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写法) 【2010年济宁市中考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 【2011年济宁市中考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问题: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写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感情) 见《说明与指导》P48 总结:诗词赏析考什么 1.内容。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教学教材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 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 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 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学习要点: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 句话概括总述。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 1.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 2.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 (一)鉴赏意象 一.【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ft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 年高考ft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三.【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附:常见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 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ft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二)鉴赏意境 一.【考点解读】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常见题型】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教案资料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 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

(完整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教学内容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 别诗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 ----------- 送别诗鉴赏 英山第二中学吴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总结归纳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 (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 (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 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探寻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