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学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学校管理应遵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来进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第四条学校管理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清楚,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奖惩分明。学校应在有关组织配合下,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业道德,发扬奉献精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教学管理

第五条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教委、省教委制定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课表,合理制定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时、课程。停课半天,须经校长批准;停课一天至二天须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停课三天以上,须经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省教委备案。严格控制学生每日在校活动量,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适量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生每天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第六条加强教学研究,积极进行教改试验。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学科教研室(组),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条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对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等教学基本环节都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八条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不接收不符合条件的转学生,按规定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小学每班50人以下,复式教学班一般20人-40人,中学班50人)。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不实行留级。中学不得举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

第九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实验室工作的规定》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等规定,以加强实验教学和对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指导。

三、教职工管理

第十条教师应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地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考核和组织课外活动。

第十一条严肃工作纪律。教职工应遵章守纪,按时上下班,认真参加会议和活动,衣着整洁,仪态端正,说普通话,谈吐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十二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不得歧视、讽刺、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不得借故迫使后进生退学。

第十三条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定期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建立考绩档案,为评审、聘任和晋级、奖惩提供依据。

第十四条建立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教职工开展各项活动,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业务专长,形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集体作风。

四、学生管理

第十五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大纲》,并按《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要求。

第十六条组织好班、团、队活动及各种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书评、影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抵制不健康书刊、录像和歌曲的影响,按规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安排好学生的假日活动和农忙假劳动。

第十七条建立与社会和学生家长联系制度,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校外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人员研究、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定期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第十八条抓好体育课、广播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做操应做到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第十九条严格控制辍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适当资助。

五、校园、后勤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按照安全、适用、勤俭办校的原则,做好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学、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和生产劳动区等布局应合理,避免相互干扰。

第二十一条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制定的升旗制定。教室内外,公共场所应按照规定悬挂名人像。

第二十二条建设清洁美观、绿化、美化的文明校园。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抓好环境卫生,做到校无荒地、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垃圾入箱柜、地面无果皮、纸屑、烟蒂、痰迹、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刷。种、管好果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黑板板、宣传橱窗内容定期更换;布告、通知等正确使用简化字、字体工整,行文规范。

第二十三条加强师生宿舍管理,评选文明宿舍。房舍内外清洁卫生,床铺整齐,物品安放有序。

第二十四条加强食堂管理。制订并执行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按月结算成本,每月公布一次账目,严格应餐纪律、做到器皿整洁,餐具定期消毒,食堂内外地面、洗碗池等地无乱倒饭菜,污物,注意饮水卫生。

第二十五条加强校舍、校产管理。校产应分类造册,建立,落实使用部门、班级、个人的责任制,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若损坏、遗失,应及时处置;各类用房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发现危房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第二十六条校舍建筑门窗玻璃齐全,桌椅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各类物品安置有序,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音像器材摆放整齐,方便使用。

第二十七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审批制度;按上级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核公布账目。

第二十八条按照当地经济战略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学校优势、特点发展校办产业,开展勤工俭学,所得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生福利待遇。

六、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认真贯彻《中小学安全须知》,落实专人分管或兼管工作,建立安全责任制,抓好防火、防盗、防流氓滋扰、触电、溺水、交通安全紧急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学会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常识。

第三十条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查找不安全因素,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不许鼓励、放任学生参加超过体力、能力的危险活动。

组织游泳、军训、旅游、汇演等大型集体活动时,谁主办谁负责安全防范工作,一旦因玩忽职守发生事故,坚决追究责任。

处于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小学校,应组织老师和家长接送一年级学生。

第三十一条意外事故发生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善后处理。

七、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十二条建立教师业务、教学、学校基本设施,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有专人负责,有管理制度或规定。

第三十三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认真履行职责,模范遵守纪律,工作、教学、学习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并建立正确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三十五条对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领导、不听从安排,不能完成任务,违法乱纪等犯有严重错误的人员,可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和人事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予以处理。

八、附则

第三十六条职业中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由云南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绩贡献,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评审条件(以下简称《评审条件》)。 第二条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为一个系列,资格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级)和正高级教师(正高级)。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规定的标准条件,经评审组织评审通过,获得中小学教师相应职称者,表明其已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单位)应及时聘任并兑现相应待遇。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我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和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专任教师与

教研人员。已离退休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属申报评审范围。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 (二)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五)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符合我省相关规定。 (六)申报高级教师,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六条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须具备下列学历和资历条件:(一)申报三级教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2.获得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在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岗

2019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练习题答案解析一

一、选择题:(云众教育祝大家学习愉快) 1.《小马过河》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是A。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依附性 D.其他性 2.常用的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有C。 ①星型结构②环形结构③总线型结构④分布式结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以上都是 3.多媒体信息不包括(B) A.图像 B.光盘 C.声音 D.文字 4.在Windows中,剪贴板实际上是(A) A.内存的一个领域 B.链接存的一个区域 C.硬盘的一个区域 D.软件的一个区域 5.下列C代表教育组织的域名。 A.Int B. Net

D. Com 6.计算机中的英文单词缩小CAI所代表的中文含义是C。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测试 7.在word编辑状态下,选择了当前文档中的一个段落,敲Delete键进行清除操作,该段落(B) A.被删除且不能恢复 B.被删除但能恢复 C.能利用回收站恢复 D.被移到回收站内 8.在WORD编辑中将文章中所有计算机都改成COMPUTER可使用(D)命令 A.中英文转换 B.改写 C.黏贴 D.替换 9.下列2P地址那个是不合法的D。 A. 192.168.10.1 B.208.0.0.41 C.61.142.192.68 D.191.268.16.10 10.A奠定了现在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冯?诺依曼

B. 爱因斯坦 C. 牛顿 D. 霍金 11.要在powerpoint下添加一张新幻灯片需要操作是(C) A.在“文件”菜单中单击“新建” B.在编辑菜单中单击复制 C.在插入菜单中单击插入新幻灯片 D.在格式餐单中单击幻灯片版式 12.在Excel中可使用(A)运算符来链接字符串 A.& B.+ C.@ D.* 13.一般来说,Excel 2010文件的拓展名是A。 A. Xlsx B. xls C. Docx D. Ppt 14.在word 中,插入图片可通过菜单哪里“图片”进行操作C。 A.文件 B. 编辑 C. 插入 D. 格式

2008年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2008年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敏特英语学习能力竞赛获奖学生名单 一.一等奖:39人 1.小学组:(3人) 盘龙区清泉花城小学:马海霞。 盘龙区盘龙小学:苏睿韬。 五华区春城小学:杨小影。 2.初中组:(32人) 玉溪市玉溪四中(16):曹可欣,杨洁茜,何雨容,黄龄蒂,李欣翼, 马晨斯,张译丹,毛倩雯,刘文然,栗原弘一,王昊,李秋月,许承章, 孙绮蔚,李思佳, 赵昕瑜。 大理下关一中初中部:黄慧莹。 昆明师专附中:宝一力。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江中学:杨艳玲,杨芳。 姚安县栋川中学:赵航,李玉梅。 昆明市第十中学:董博,叶青媛。 姚安县龙岗中学:张舒玥。 盘龙区锦程中学(7):陈斯童,汤一楠,杨杰,金颖,楼轶晨, 张森然,耿泽坤。 3.高中组:(4人) 安宁市安宁中学:姚贤超。 昆明市第八中学:任彦君,子娟,曾宇门。 二.二等奖:85人

盘龙区盘龙小学(4):沈智霖,蒋玲莹,张马晨昊,甘浩辰。 盘龙区清泉花城小学:马海丽。 大理市下关四小:张佳钰。 五华区武成小学:张容。 五华区春城小学:周嗣植。 2.初中组:(71人) 玉溪市红塔区玉溪四中(26):张亚茜,杨子云,廖仲鑫,张阳阳, 姜姝璇,袁梓然,师艺,孙远修,叶素含, 任江伟,赵晓曦,陈琪娟,张竞枢,梁宇,普莼,程兰,刘莉,郑淮新,左 林炫,雷雪莲子, 杜林喆,马晓雯,张瑾,朱俊达,董星星,普伟。 姚安县栋川中学(10):徐建松,刘桃存,呼丽那,昝睿,杜金龙, 钮襫兴,龚兰君,刘封驿,刘依航,毕思南。 昆明市第十中学(4):杨舒平,李泓蓉,李天妍,李祺。 盘龙区锦程中学(8):蔡春阳,李浩然,王思隽,高敏琦,高鸿健, 谢佳妤,陈慧敏,蔡黎云。 盘龙区新迎中学(5):马真,彭俊博,谢垠蓬,杨蕊菱,钱薇.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3):安然,高静,吴爽. 昆明市师专附中(4):杨洁,张熙尧,李元汗,金瑞宏. 盘龙区金辰中学:苏瑞鹏. 大理市下关一中初中部(5):李一,杨创敏,杨天妤,孙静晶, 陈郭济卿. 姚安县龙岗中学:何清。 大理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江中学(4):段美玲,田雪蓉,杨春艳, 李洁.

城市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城市正在加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始普及高级中学阶段的教育。随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校建设标准,使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这是制定本建设标准的基本目的。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扩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制订的,在校舍各类用房的配置和面积指标上,首先要保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场地。同时,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创造与完善。 第四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校园规划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城市规划的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和学校现状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要便于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实施。 第五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认真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与相关建筑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 第六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中小学学制和班额人数的规定、生源、实行最佳规模办学的程度、办学的社会效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完整版)云南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主要学习内容:1、了解简单的信息,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知识。2、申请电子邮箱,并使用电子邮箱发送自己的电脑作品。3、使用网上论坛、QQ、网络会议等网络交流 方式,针对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如何安全的使用网络。4、制作一个介绍防治病毒和木马的演示文稿发给老师;尝试下载一个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下载一个 查杀木马的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次木马查杀操作。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单元:我心中的信息技术——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 第二单元:欢迎来稿——电子邮件 第三单元:网络安全大家谈——网络提高 第四单元:综合任务——计算机的小卫士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上网方法,能够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会进行信息的 搜索、下载等操作。我校虽属于农村小学,但很多学生家中有电脑,少数学生已经拥有电 子邮箱,并已经有过收发电子邮件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连申请注册资料的填写都有困难。 五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 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教材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和英 特网,教材内容的编排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通过阅读、讨论、游戏、资料的查找与整理,或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古今变化。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并使用电子邮箱发送自己的电脑作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兴趣。③学会使用网上论坛、QQ、网络会议等网络交流方式,针对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如何安全的使用网络。④学会制作一个介绍防治病毒和木马的演示文稿发给 老师;尝试下载一个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下载一个查杀木马的软件,对计算机进 行一次木马查杀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观察、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讨论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认识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实践中陶冶情操。

2017年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实施方案

2017 年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 2013﹞ 13 号)及教育部办公厅《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云南省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点,贯彻“互联网+学科教学(幼儿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结合当地中 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 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 为培训主题,以样板校、示范校及实验区为依托,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生成和积累一批本地化优秀资源库。

(二)具体目标 1.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素养:通过培训,了解信息技术化发展的新政策、新 理论,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确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 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以教师工作坊引领形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分享课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3.建设实验区、示范校(园),优化校(园)本、推动区域教学:创建中小 学及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立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完善区域研 修与校(园)本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校(园)为中心,教研组为基础,推进 混合式培训,形成以区域研培为依托的校(园)本常态化研修模式,形成良好的 校(园)本研修环境,推动区域教学提升。 4.整合优质资源成果:通过培训,帮助学员建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 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园)、县(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本 地乡村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 二、培训对象 云南省初中小学及幼儿教师 三、培训时间 2017年 9月 15日至 2017年 12月 10日 四、培训方式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 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均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人力度。我国也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入了这一行列,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之相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则稍显薄弱,这也造成了我国整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现状。在我国约2.3亿中小学生中,农村中小学生就有接近1.4亿之多,比例达到60.8%之多。未来他们将会陆续步入社会,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为未来融入到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就成为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常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但由于升学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主观上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尽管设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却只是让其为语、数、外等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课程让路。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获得,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因此对形同虚设的“信息课”毫无了解,在缺少学校和学生推介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自然也会产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茫然和懈怠的态度。因此我们首先应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问题,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2 基础设施匮乏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尽管有的地方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真正要让其顺利开展起来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校建设来看,农村中小学基本上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修缮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上,因此能用于购进、维护、升级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就十分稀缺。资金的稀缺造成了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基础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微机室计算机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条件设立计算机教室;课堂上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不占少数;普通教室中配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也十分稀缺。也正是这样的现状使得当今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反观农村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并无机会接触计算机。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资金的缺乏,进而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成为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3 教师欠缺专业技能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然而中老年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中小学42周岁以上(含42周岁)的中老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其中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仅为24%,这显然没办法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受过完整的能力、技能、专业知识培训,这使得其在教学过

2020年云南省临沧市《中小学教师综合知识测试》教师教育

2020年云南省临沧市《中小学教师综合知识测试》教师教育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2.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答案】A 3.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答案】D 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答案】A 6. 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答案】D 7. 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答案】C 8. 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机智主要包括提示、发挥、渗透、替换和()。 A、启发 B、评价 C、表扬 D、创造【答案】B 9. 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答案】D 10.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答案】A 11. 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答案】D 12.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变化,特别是向()的方

面变化的过程。 13.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答案】B 14.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式 D、受教育程度【答案】A 15.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C、提高教育质量 D、注重人的个性、兴趣的培养【答案】A 16.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答案】A 17.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答案】B 19.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他们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答案】A 20. 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C、课堂管理问题 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答案】D 二、多选题 21. 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22.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科教兴国 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E、素质教育【答案】BD 23. 下面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E、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答案】ADE 24. 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 A、知识的掌握 B、创造性的发展 C、道德品质的培养 D、技能的掌握 E、健康心理的培养【答案】ABCDE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对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生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比如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问题等。并对此进行总结。 2000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育观念保守,许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及家长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普遍认为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高考不考的是“副科”。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 2,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由普通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本身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外面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也许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本身就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水平。鉴于这样种种情况,很多信息课很不规范,要不就让学生打打游戏,要不就放片子给学生看,要不就由学生自己乱倒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技术教师自身没有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要比其它学科来的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尤其这一点对没有信息技术功底的教师来说压力则更大。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许多中小学设备陈旧,计算机数量不足,硬件设施较差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笔者所在的城市仅有一两所重点中学真正拥有校园网,小学条件更差一些。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普九”大检查时配备的,其档次多为586或586以下,内存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陆续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 机档次较低;另外,很多学校只知买进计算机,却不懂得要经常对机器进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闲置不用,以致报废 4,、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缺乏整合 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而是孤立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是我国面向./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5,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的考试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这种机械的记忆学习本身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也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教学的创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核表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 考 核 表 学员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学校 参训科目小学班主任培训

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印制 使用说明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核表》是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Ⅱ”类考核方式使用的考核表。有关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1、本表由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统一印制,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盖章有效。各州(市)教育局依据辖区内参加此类考核教师数量统一领取并下发所属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负责将本表分发给参训教师,并按照各环节要求实施管理并完成考核工作。 2、本表的考核要求 (1)学习过程考核。参训教师在培训机构安排的辅导教师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和表内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撰写“学习报告”。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按有关规定和表内要求实施第一阶段的学习评价,根据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效,客观、公正地分别给出学习过程6个小项的得分。 (2)实践考核。参训教师在辅导教师、本校校领导及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第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取得问题解决成效,即参训教师本人教学行为改善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份学习总结,总结学习实践过程,重点总结问题解决的得失,努力形成理性层面的认识。这一阶段的考核由辅导教师、参训教师所在学校校领导及同行共同完成,根据参训教师实践与总结情况分别给出后4个小项的得分。 3、“学习报告”及“学习总结”要求真实反映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突出本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重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无需过多的过程叙述,语言简明扼要,篇幅不宜太长。若表中空间不够填写,请自行加页或以附页形式补充。 4、考核结束后,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将该表及相关资料装订成册,存档保存。参训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经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审定后,报县(区)教育局盖章认定。经县(区)教育局盖章认定的考核成绩逐级上报至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同时,由县(区)级学籍管理员按有关规定将成绩录入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5、“Ⅱ”类考核一般基于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实施,培训与考核时间总计原则上不低于6个月,不超过7个月。春季开始的培训,应于9月底以前完成考核及成绩报送;秋季开始的培训,应于第二年3月底以前完成考核及成绩报送。 6、“Ⅱ”类考核的推出是云南省教育厅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在于追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价值取向,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Ⅱ”类考核不仅是一个考核框架,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宏观性,需要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加以实施;二是开放性,可以而且需要各有关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参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 7、准考证号指参训教师本人过去使用的准考证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1) 1.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1) 1.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1) 1.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2) 1.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 1.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2) 1.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 (2) 2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2) 2.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2) 2.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3) 2.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3) 3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3) 3.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4) 3.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4) 3.3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 3.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5) 3.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6) 参考文献 (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实习期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浅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通过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生活的重要部位。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象。 1.1 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议论时常听到,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计算机教学已经过时”的观点,即“过时论”。由于教学的过时便使学生难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无用论”。 1.2 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电脑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笔记本,小学生从小就接触,有简单的东西便已学会。更何况自从出现Windows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较强的描述性和明确的操作指令,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有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一、考试性质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时期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治理和引导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中时期学校招生录用的要紧依据,是评判学校办学质量与进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标准依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云南省教育厅2001年颁发的《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我省现行教材

二、考试质量标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考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依次用A、B、C、D表示。合格及合格以上的各等第标准如下: A——优秀 考试达到优秀的考生,应熟练把握信息的猎取、加工、治理、表达与交流的差不多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明确的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能依照任务的要求,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打算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制造性的探究或解决实际问题。 B——良好 考试达到良好的考生,。。。。。。。 C——合格 考试达到合格的考生,。。。。。。 D——不合格 考试达到不合格的考生,。。。。。。 三、考试能力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重视对考生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以把握程度的要求,考试内容从识记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方面由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具体含义如下表。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篇一:云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4册)教案 2013学年下学期四年级信息技术第4册教学计划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性高,有较强的动手欲望。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十六课。其中心内容是: 1、为电脑设计个性化桌面,会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利用电脑查阅日期和时间。 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阅信息,并能下载、保存、分类、整理信息。 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调查方法,实践调查过程,并利用Word进行初步整理。第一单元从第1课至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设计电脑桌面的常用知识与技能。第二单元从第5课到第8课主要学习利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查阅信息的基本操作。第三单元从第9课到第13课主要学习用Word为调查表进行设计、调整、统计、报告制作、报告交流会。第四单元为综合活动,要求利用Word书写一份《关于梅花鹿的饮食报告》,并针对如何解决梅花鹿的饮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教学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及时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再进行实践的活动过程得到及时的巩固,最后通过练习和作业达到使学生掌握的目标。 【教学进度及全册课时安排】(约32课时) 1 【第一单元“桌面变变变——操作系统初步”】

中小学建设标准.doc

一、总则 为促进本市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高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是本市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标准》规定的各项建设标准是本市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标准》有关场所建设及配置设施、设备的具体要求,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并根据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级管理的原则。本《标准》将标准化学校分为一、二、三级,即市级标准化学校标准(简称一级,下同)、县级标准化学校(简称二级,下同)和乡镇级标准化学校(简称三级,下同);全市各普通中小学校对照《标准》和《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在符合相应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并逐步升级达标;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牵头组织《标准》的实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一级标准化学校的认定,各区、县(市)政府根据《标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各区、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二级、三级标准化学校的认定;各级政府对升级达标的学校应给予奖励。 二、学校选址、规模、规划与设计标准 (一)学校选址 1、学校选址应当符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且适应城市建设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布点,

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市区内历史形成的不合理布局,可与城市改造建设相结合,进行调整。 2、新建学校应首先注重安全因素。选址不应设在近污染源处、山丘滑坡段、悬崖旁、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设施、市政管线和市政道路等不应穿过校园。 3、学校的选址应当避开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站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 (二)学校规模 1、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一所学校的规模(班数规模、学生人数规模、用地及建设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凡符合本《标准》规定规模的学校为“适宜规模学校”,新建或改建学校应以适宜规模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2、依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本市学校原则上小学每班学生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学校的适宜规模如下: (三)校园规划与设计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调查方法: 通过听课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沟通、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和学校领导沟通、了解学校计算机房及网络配置情况。 调查对象: 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人员(教师、领导等)以及部分学生,课件、机房、网络的软硬件设施等。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存于的问题,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就问题提出关联的解决办法。为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全的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壹步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搞好“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等)和评价方式的运用。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表达和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信息技术课是于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于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虽然积极地响应号召,但于实践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开设这门课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于实习期间,对实习学校以及附近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存于多发明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发现,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思想虽然也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各个学校纷纷加大了教育的力度,可是信息技术教育于中学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分数至上”的思想于许多学校仍根深蒂固,不少学校、领导仍是将学生的所谓“主科”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仍是家长对壹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于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均不愿投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均不会很重视。由此造成信息技术课只是壹个副科、形式,遇到和主科冲突的时候不得不让步,主科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时,直接占用信息技术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教学过程中,推祟的是“粉

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全册课件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37人,他们是初次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着较浓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产生正面影响,但如果引导不当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的畏惧,对他们以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想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一般比较端正,不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单元:家乡风景;第二单元:会飞的花朵------蝴蝶;第三单元:综合活动:大地雕塑。【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当今的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教学措施】 1、本教材知识范围涉及较广,教学中要避免求全求深而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保证一定的上机量。 3、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避免对某一单项操作要求过高,注意分配好各个内容的合理的量。 4、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动脑筋”等内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