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摘要】财务报告作为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充分展示企业综合实力的载体,也是利益相关者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决策的重要基础。因此,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尤其是盈利的真实性更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媒体报道,我们时常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之处人为地调节利润,从而实现其盈利或绩效管理等各种目的。本文关注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常见形式及其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估计盈余管理

关于会计是一门艺术还是“魔术”的争论从未中断过。不可否认,作为一门管理学科,由于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当然是一门科学艺术。但是,由于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同时由于其规定了多种业务处理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再考虑到使用者不同的职业判断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企业对同类业务选择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选择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无疑,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据此编制的财务报表存在较大的差异。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为了粉饰业绩,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来选用适合自己的会计准则,这种现象在近两年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尤显突出。会计被认为可以直接创造利润,也许这才是会计被大家所诟病为“魔术”的主要原因。难道会计真的是“魔术”吗?如果我们熟悉会计准则,揭开企业选用不同会计准则的“面纱”,我们就能够清晰地发现一个企业的真相。

一、一则案例的简要分析

2013年3月4日,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05,简称龙源技术)发布了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生效日期为2013年3月1日。主要内容是将原来按照6%计提坏账准备的1年以内(含1年)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变更为: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调减为2%,对于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其他应收款以及6个月至1年(含1年)的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仍保持6%不变。龙源技术认为大部分应收账款将在6个月后收回,为了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特此调整公司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另外,由于该公司2012年末应收账款中,6个月之内的应收账款为55,208.93万元,经测算,此项会计估计估计变更将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208.36万元,占2012年净利润2.12亿元的比例为10.40%。

为了全面分析龙源技术的会计估计变更行为,笔者收集整理了该公司近两年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详见表1。

表1龙源技术近期主要财务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龙源技术2013年7月9日发布的上半年公司业绩预告显示,预期同期下降50%至70%,而2012年同期盈利为7,248.44万元。结合表1可知,2013年度,公司的毛利虽然变化不大,但由于其营业收入的下降,而同期费用变化较少,导致其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绝对额大幅下降。可以预期,2013年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出现下滑状态,这是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背景。为了提高公司业绩,该公司除了采取积极的经营措施外,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这一方式也许是其主要手段。显而易见,经历2011年和2012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管理层对于2013年的业绩呈现出了较大的压力。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在此压力下,管理层在看到其他公司在2012年度开始采用会计估计变更调整利润的情况下(自我合理化),也开始主动采用会计估计变更的方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的机会),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变更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势必会增厚企业当年业绩,这也许才是该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真实动因。

二、会计估计和盈余管理

其实,2013年上半年,通过变更会计估计变更调低坏账准备或者减少固定资产折旧的公司不在少数。除了龙源技术之外,还有宝石A、同方国芯、齐星铁塔、盛路通信、南钢股份、同有科技、东方国信等公司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那么,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动因是什么?其表现形式又有哪些呢?会计估计变更和盈余管理又有什么样的密切联系呢?下面作简要分析。

1.会计估计变更及其主要形式。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这一概念主要是基于会计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会计假设并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如何将不确定的事项予以量化并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这是会计估计的积极意义。但是,正是因为企业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注定了会计估计的主观性,这也是会计被大众所质疑的原因之一。

实务中,主要的会计估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涉及预计使用时间或计提(摊销或分摊)比例的最佳估计。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及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予以使用寿命及净残值;合同完工进度;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

最佳估计数;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租赁行为中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和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等。(2)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包括: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可收回金额确定过程中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的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务重组过程中的公允价值确定;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等。(3)其他重要的会计估计。如:递延资产的计算;企业通过判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划分基础仍然难以对某项变更进行区分的,视作会计估计变更的。

2.盈余管理及其主要动因简析。目前,虽然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未统一,但是大家对其基本的内涵达成了共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信息观角度,笔者倾向于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

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如下:第一,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既有培育社会声誉的原因,也有品牌建设的因素;第二,通过企业市值的增加为企业兼并重组作铺垫。持续低迷的经济加上激烈的竞争,促使部分上市公司开展兼并重组,在此过程中,为了实现并购的利益最大化,企业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变更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已;第三,为了达到绩效管理目的。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年度绩效、股权激励等是和公司的市场表现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企业开展盈余管理活动;第四,为了实现公司的上市、配股增发、规避ST、摘牌等。企业的IPO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上市和保牌,企业会想法设法稳定其业绩,这是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深层次动因。

由此可见,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既有公司的行为也有管理者自身的原因。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企业会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包括业务设计层面和会计核算方面,会计估计变更只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方式而已。盈余管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通过“化妆”向外界展示了看起来“美丽”的一面,具有较强的蒙蔽性,而社会公众需要的却是“素颜”的企业,一个相对真实和完整的企业。由于盈余管理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此不加赘述。

三、政策监管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和盈余管理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今后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改进和完善对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管理:

1.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规定。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主要是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企业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它并不认为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前的计量和披露是错误的。而且,在无法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时,往往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这就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制度空间。大家知道,在实务中,由于企业的业务特点不同,会计估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虽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当事企业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是,外界仍然很难界定企业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充分合理。

为此,建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补,明确企业应当提供同行业的会计估计的标准,以增强企业会计估计合理性的判断。同时,增加如下规定:如果这些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一定比例(如20%)的,或者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盈亏性质发生变化的,应当由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甚至将其视为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以此规范公司的会计行为。

2.规范企业内部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内控制度。为了确保公司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为最为熟悉企业内部情况的管理层及治理层应当拟订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制订的依据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证监会的一些准则和规定。同时,积极倡导企业建立积极的企业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企业文化层面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

3.进一步加强会计估计变更的信息披露与监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根据《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等要求,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应当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公告或专项监管要求,提示上市公司及负责上市公司督查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重点关注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以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参照上市公司的做法。另外,各级国资委、税务局、财政部门对其所管辖的公司也可以根据本系统的要求,参照其他部门的监管要求一并加强监管。当这些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时,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4.加强社会各种力量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与制约。除了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体系的功能是必要的补充。首先,对于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加强风险审计的导向,在做好实质性测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规范性。其次,对于督导期内的企业,券商可以定期核查,督促企业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行为。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去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总之,当企业越来越透明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其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2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1

编号:CA/A29-CX-010-2014 批准:滕铁骑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

2014年10月14日发布 2014年10月14日实施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定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财务事项备案规定及集团公司管理要求编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本规定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的修改和替代,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同时废止。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闫洪涛滑笑盈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含合营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 2术语和定义 2.1会计政策变更 是指各单位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2会计政策 是指各单位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会计原则。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标准。主要

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时采用或选择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处理方法。 2.3会计估计变更 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4会计估计 是指各单位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2.5重大财务事项 是指各单位除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外发生的对当月(或以后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项。 3 职责 3.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 3.1.1负责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及集团公司业务管理标准制定集团公司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3.1.2负责对各单位按本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备案或审核。 3.1.3负责提请集团公司财经委员会审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3.1.4负责组织向国资委报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 3.2集团公司经营控制部 3.2.1负责根据国家政策或业务变化,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的成本费用、债权债务、资产投资、股权投资、研发投入等业务相关的财务管理标准,及测算管

会计知识点专题大全16.专题十六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

专题十六: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 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 套路讲师:张丽丽

会计政策变更的辨析套路识别

1.会计政策变更的缘由 (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法”的要求而变更); (2)会计政策更变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自主进步而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 当企业的会计确认发生变更、计量基础发生变更或列报项目发生变更时,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范畴。 表常考的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缘由按照“法” 的要求变更 按新的控制定义调整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会计准则修订要求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会计确认的变更 企业在前期将某项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计人当期损益,而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一无形 资产》的规足,该项支出符合无形资严的确认条件,应 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缘由“法”的变更而变更) 开发费用的处理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为有条件资本化。 会计计量基础的变更企业在前期对购人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而当期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第4号一一固定资产》的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缘由“法”的 变更而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会计列报 项目的 某商业企业在前期按原会计准则规定将商品采 购费用列入营业费用,当期根据新发布的《企 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的规定,将采购费用 列人存货成本。(缘由“法”的变更而变更) 会计处 理方法 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 允价值模式。(缘由“自主进步”的变更而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式的变更。(缘由“自主进步” 的变更而变更) 所得税会计处理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 债务法。(缘由“自主进步”的变更而变更)

财务会计政策的变更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考情分析 本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章,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是经常出大题的地方,考生应予以特别的重视。从近三年的试题看,各种题型均已出现。客观题主要涉及判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计算分析题主要是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调整等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结合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是综合题中非常典型的题目,会计差错可能与其他很多章节结合,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在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的分值在13分左右。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主要考点 1.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及判断 2.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及判断 3.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调整

4.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5.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6.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称会计计量属性)也属于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如下特点: 1.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由于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存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从允许选用的会计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企业具体选用会计政策时,一般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政策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超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所允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证券代码:300015 股票简称:爱尔眼科公告编号:2017-084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7年8月25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同意公司执行财政部修订及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对相应会计政策进行变更。相关会计政策变更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1、会计政策变更原因: 为了规范相关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由于上述会计准则及规定的颁布或修订,公司需对原会计政策进行相应变更,并按以上文件规定的起始日开始执行。 2、会计政策变更前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变更前,公司执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其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执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 3、会计政策变更后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变更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按照财政部2017年5月10日发布的《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的相关规定

执行。其他部分,仍按照财政部前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4、变更日期: 以财政部发布的财会[2017]15号通知规定的起始日开始执行。 二、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 根据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要求,公司将修改财务报表列报,与日常活动有关且与收益有关的政府补助,从利润表“营业外收入”项目调整为利润表“其他收益”项目列报,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公司对2017年1月1日前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执行。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当期报表无影响。 三、审批程序 2017年8月25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会计政策变更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2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等相关规定,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四、董事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说明 公司董事会认为: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的变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对公司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五、独立董事意见 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根据财政部新修订和颁布的会计准则,变更后的公司会计政策符合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决策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独立董事一致同意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习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情形的是()。 A.企业将某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B.企业以往租入的设备均采用经营租赁方式核算,自本年度起对新租赁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核算 C.企业由于追加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 D.对价值低于500元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变更为一次摊销法 2.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B.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C.会计政策变更表明以前的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存在错误 D.变更会计政策应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年年末,甲上市公司发现其所持有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合理确定,决定从下年起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经济事项属于()。 A.会计政策变更 B.会计差错 C.会计估计变更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4.甲公司在2015年1月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下列哪一年属于列报前期

()。 年年年年 5.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的追溯调整法,是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 A.计入当期损益 B.计入资本公积 C.期初留存收益 D.管理费用 年12月31日,黄河公司将一栋办公楼对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设税法对其处理与会计一致。2015年1月1日,长江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写字楼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公允价值为13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为1550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则2015年长江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7.下列关于会计估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B.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未来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C.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 D.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估计,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A.因技术发展,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由10年缩短为6年

会计政策变更

https://www.doczj.com/doc/c71223085.htm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c71223085.html, 会计政策变更 ACCA P2考试: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y A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only can be made if: required by an IFRS or IFRIC (i.e. a mandatory change); or it would result in the finan cia l statements providing more relevant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i.e. a voluntary change). As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will wish to see trends in an entity's financial statements, it would not be appropriate for an entity to change its accounting policy whenever it wishes. If an entity decides to adopt the revaluation model of 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this would be classified as a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If a new IFRS is issued, the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of that standard will be applied to any change of accounting policy. When IFRS 11 Joint Arrangements was issued it did not allow the use of 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 so the transition statement explains how to change from a policy of 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 to a policy of equity accounting. If a new standard does not have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or it is a voluntary change, the entity must apply the change in policy retrospectively. Retrospective application means adjusting the opening balance of each affected part of equity for the earliest period presented and the comparative amounts disclosed for each prior period as if the new policy had always been applied. If it is not practicable to apply the effects of a change in policy to prior periods then the change of policy is made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for which retrospective application is practicable. IAS 1 requires an entity to include an additional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i.e. three statements must be presented) whenever it changes an accounting policy.

城市传媒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股票代码:600229 股票简称:城市传媒编号:临2020-020 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根据财政部修订的相关会计准则作出的调整,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概述 (一)变更原因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变更日期 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上述新收入准则,对相关会计政策进行相应变更。 (三)变更的内容 新收入准则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四)变更前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前,公司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及其他相关规定。 (五)变更后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变更后,公司将执行新收入准则,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余未变更部分,仍执行财政部前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根据财政部修订的最新会计准则进行的相应变更,不涉及对公司以前年度的追溯调整。执行新收入准则不会导致公司收入确认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当期及前期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均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将按照新收入准则进行列报和披露资产负债表,增加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项目。 特此公告。 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知识点: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 详细描述: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改变以及无形资产摊销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改变均是对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因此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不是对资产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提示】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项目判断基础具体事项

例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A.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B.根据新的证据,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转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会计政策变更(1)会计确认的指 定或选择的变更; (2)计量基础的指 定或选择的变更; (3)列报项目的指 定或选择的变更(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3)对子公司投 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 成本法核算 ;(4)商品流通企 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 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 存货的成本 ;(5)分期付款取 得的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 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6)将内部研发 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 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 为无形资产 ;(7)分期收款销 售由按合同约定收款 日期分期确认收入改 为按销售成立日公允 价值确认收入 ;(8)对合营企业 投资由比例合并改为权益法核算等 项目 判断基础具体事项会计估计变更根据会计确认、计量 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 择的,为取得与资产 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 额或数值(如预计使 用寿命、净残值等 )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的变更(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和残值的变更;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年限和残值的变更;(3)坏账计提比例的变更; (4)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 更等

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根据财政部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的[2006]3 号文“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 号-存货》等38 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要求,公司自2007 年1 月1 日执行新会计准则,现将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需变更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情况报告如下: ①、衍生金融工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公司选择以下会计政策: 1 、现行会计政策下,公司对短期投资(股票投资)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者计价,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公司将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司将以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末收市价确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的期末公允价值。 现行会计政策下,公司原持有其他上市公司法人股,在长期股权投资中以成本法核算。按新准则的规定,仍处于限售期的股票投资,仍在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核算,待限售期满后,公司将对上述可流通的股票投资划分至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公司将以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末收市价确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2 、将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由原来执行财政部《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财会[2000]19 号)相关核算规定,变更为按《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核算,公司期货、期权会计期末持仓头寸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公允价值损益。期货、期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为: (1 )期货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境外期货按伦敦金属交易所期末收盘价作为公司境外期货公允价值计算依据。境内期货按上海期货交易所期末市价作为公司境内期货公允价值计算依据。

荣联: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证券代码:002642 证券简称:*ST荣联公告编号:2020-023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相关规定,对公司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一、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1、会计政策变更原因 财政部于2017年7月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公司对会计政策予以相应变更。 2、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前,公司执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3、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后,公司将执行财政部财会【2017】22号的有关规定。除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外,其他未变更部分仍按照财政部前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4、变更日期 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时间,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二、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 新收入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并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新旧准则转换的衔接规定,新收入准则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应当根据首次执行该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调整实施,不属于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后会计政策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本次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 特此公告。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2

会计政策变更专项说明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会计政策变更的专项说明 大信核字[2009]3-0185号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DAXI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关于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会计政策变更的专项说明 大信核字[2009]3-0185号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 2008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于2009年2月25日出具了大信审字【2009】3-0001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根据我们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所了解的情况,因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需要对贵公司2008年度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追溯调整: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1、公司本期对计提煤炭生产安全费、煤矿维简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变更,并相应调整了安全设备、维简设备的折旧计提方法。变更前后各项目的核算方法列示如下: 项目变更前变更后 安全费、维简费的计提及使用计提时按照计提金额通过利润分配转入“盈 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照规定范围使 用时根据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 进行结转,从“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 转入未分配利润,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 —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在成本中归集,计提额计入专项储备;使用 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冲减专项储备。 安全费、维简费形 成资产的折旧计提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形成固定资产的按在建工程核算,项目完工 后按实际成本结转固定资产,同时按实际成 本计提折旧,折旧额直接冲减专项储备,该 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2、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由25%调整为15%。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理由 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前对煤炭生产安全费、煤矿维简费的核算方法的依据为2008年修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

会计政策更,是指对于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会计估计变更,是指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如:原坏账准备按应收几款余额的5%提取,以后改为按10%提取。那么,如何来正确的划分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呢?具体的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别: 1.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 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计量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 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 务报表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在实务中,有时列报项目的变更往往伴随着会计确认的变更或者相反。 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 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总之,在单个会计期间,会计政策决定了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和列报方式;会计估计是用来确定与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有关的金额和数值。 2.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方法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其中一项划分基础变更的,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会计政策变更共10页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 1.上市公司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改为公允价值法 B.长期股权投资因增加投资份额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C.年末根据当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所得税费用 D.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2.某企业对下列各项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中,一般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是()。 A.有证据表明原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已能够合理估计 B.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C.原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已办理完竣工决算手续 D.提前报废固定资产 3.A公司所得税税率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9年10月A公司以1 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法计价。A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9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19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为()万元。 A.-300 B.-50 C.-150 D.-200 4.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后,应当()。 A.重新编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 B.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 C.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末及未来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D.只需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其累积影响金额 5.甲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该公司2019年发生和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影响其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A.发现2019年少计财务费用300万元

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年月日修订)()

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28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2012年3月19日修订) 为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备忘录。 一、总则 (一)本备忘录所称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二)上市公司不得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 二、会计政策变更 (一)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的,应该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上市公司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其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公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2、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3、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4、本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会计政策变更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2、会计政策变更对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3、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七章第一节讲义1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七章第一节讲义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特点和应披露的内容 ●会计政策——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特点: 1.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涉及会计原则、会计基础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1)对会计原则的理解 会计原则分为一般原则和特定原则。 会计政策所指的会计原则是指某一类会计业务的核算所应遵循的特定原则。 如:①可靠性原则,属于一般原则,通常不将其作为会计政策。 ②借款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则属于特定会计原则。 (2)对会计基础的理解 对于会计确认基础,我国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不具有选择性。所以会计政策中的会计基础主要指会计计量基础。 注意:会计计量属性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但是,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各自确定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3)对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 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允许选择的、对某一类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作出的具体选择。 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计政策主要强调的是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问题。企业对政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如:①对子公司的投资,原会计准则下,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对此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就属于一种会计政策的变更。 ②研发支出。原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均计入管理费用中进行核算,新准则下区分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开发支出符合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中。 注意:①折旧方法变更属于估计变更。 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变更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3.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

会计政策变更一览: ▲1、计量基础变更: ①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 孰低改为公允价值 ②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原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现在改为公允 价值(购买价款现值)计量 ③存货由历史成本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④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⑤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从不计提准备改为计提准备;(历史成本→可变现将值或现值)▲2、列报项目变更: ①原来属于固定资产现在变为投资性房地产(列报项目的变更) ②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 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确认、列报项目的变更) ③商业企业将进货成本由列入营业费用改为列入存货成本:(确认、列报项目的变更) ④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由比例合并改为权益法核 算 ⑤在坏账的处理中,由过去的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为政策变更。★备抵法 中的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方法的互换就属于估计变更。★由5%的提取比

例变更为由企业根据情况决定,也属会计估计变更,因为直接转销法不让用了,只能是备抵法 ⑥固定资产由原来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属于政策变更。★但折旧方法中,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这些方法之间的变更,属于估计变更。★如果预计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发生变化,属于估计变更。 ⑦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即资产负 债表债务法);【增加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项目】▲3、执行新准则 ①因新准则的发布,长期债权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折 价摊销由直线法改为实际利率法 ②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 法核算。但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而导致其核算方法发 生变更时不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即使它的调整方法采用了追溯法,但 课本却刻意回避使用“追溯调整法”的说法)。 ③因新准则的发布,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变更为完工百分比法 ▲4、特殊情况: ①将发出存货的计价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注意:它 并不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改变相类似。【考过N遍,强记之】 ②对于企业来说,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较低,因此其摊销方法的改 变(由一次摊销变更分次摊销)属于“对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答案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D)。 2.A.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由8年改为5年 3.B.无形资产费用化的开发支出在研发结束时转为资本化 4.C.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5.D.对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某企业对下列各项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中,一般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是(B )。 3.A.有证据表明原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已能够合理估计 4.B.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5.C.原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已办理完竣工决算手续 6.D.提前报废固定资产 3.A公司所得税税率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10月A公司以1 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法计价。A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为(C )万元。 4.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后,应当( B )。 5.A.重新编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 6.B.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 7.C.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末及未来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8.D.只需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其累积影响金额 5.下列选项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核心问题是( B )。 6.A.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 7.B.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 8.C.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后年度净利润的影响 9.D.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A )。 7.A.企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的恶化,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8.B.企业执行新准则,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9.C.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10.D.为了提高报表利润,企业将厂房总的折旧年限由20年延长至30年 7.某企业一台设备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其原值为111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 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从2009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 000元改为600元。该设备2009年的折旧额为( A )元。 8. 500 680 500 600 8.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下列各项目中不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是(: B )。 9.A.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10.B.会计估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11.C.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12.D.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

财务会计调整与变更

第十六章会计调整 本章复习引导 本章是去年新增加的内容,在当年就考了7分,可以说地位十分突出,今年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因此还应该全面掌握。本章可以与前面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综合性的试题中出现。 本章大纲要求 重点难点导学 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就是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会计处理,这些都是可以综合前面各章的知识点的考试主线。追溯调整法的关键就是计算累计影响数,未来适用法的适用情况也是应该十分熟悉的内容。会计差错更正的不同情况以及应该适用的不同处理方法,特别是重大会计差错与非重大会计差错的判断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判断及相关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 系统知识讲解 第一节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含义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1.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纳,并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 ①合并政策、②外币折算、③收入确认的原则、④所得税的核算、⑤存货的计价、⑥长期投资的核算、⑦坏帐损失的核算、⑧借款费用的处理、⑨其他。 2.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 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3.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①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②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4.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①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以上两种情况,均使得交易或事项本身发生了变化,不符合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 5.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①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②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属于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还是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6.追溯调整法 (1)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2)处理步骤: ①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A.累积影响数的确定: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年,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金额—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金额(其中留存收益金额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B.累积影响数计算的步骤: 第1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2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3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4步,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 第5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②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④附注说明。 7.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企业应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8.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要求 ①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主要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阐述、会计政策变更的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