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第七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第七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第七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 --以抗阻练习为主线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 1前沿 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 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

人体的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系统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组成,了解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 牵动骨骼完成,骨骼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2、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骨折,简单了解骨折后的应急办法。 3、传授给学生运动保健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 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保健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应急方法(如骨折、脱臼后的注意事项)。 三、课前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夹板、绷带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由日常平时会做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说的运动,是我们身体的运动系统在发挥作用。 2、介绍运动系统及其作用 ①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师:你们知道人的运动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吗? 生:包括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或挂图,人体肌肉挂图)对!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指示图上的关节处)运动系统中的骨连结主要是关节。(请学生分别触摸各自的肘关节、膝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骨) ②说明运动系统的作用。 师:吃饭、走路、弯腰时,各有哪些骨、肌肉、关节在运动? (学生回答) 师;人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牵动而完成的。 ③解说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 师:运动系统的作用不只是运动,比如说,人的骨骼把整个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支撑、悬挂起来,如果没有骨骼会怎样?骨骼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确认骨骼有支撑作用) 师:人脑外部包裹着头骨,这时的骨骼又起了什么作用? 生: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师:综合来看,人的运动系统除了能使人运动外,还有着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3、引导学生了解 ①教育学生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师:你们见过驼背、斜肩、罗圈腿、鸡胸的人吗?他们是怎样的?你觉得这样对他们的身体、行动有利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吗?

人体运动机能

人体运动机能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从正式比赛前或者训练前或者运动前就已经发生,并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按其发生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的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人体在参加比赛前或运动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赛前状态可出现在运动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1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并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泌汗增多和尿频等现象。 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制可以用自然条件反射机理来加以解释。 2 、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整 (1)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①良好的赛前状态有利于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并能充分发挥机体工作能力的和提高运动成绩。如通过适应场地、倒时差、模

拟比赛,促使兴奋性适度提高。 ②不良的赛前状态将妨碍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出现赛热症型和赛冷淡型,前者过度兴奋,常有寝食不安无所适从、四肢无力、全身颤抖等反应;后者表现为兴奋性过低,对比赛淡漠、无兴趣、浑身无力。(2)赛前状态的调整 努力使赛前反应调整至最适宜状态。 不断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经常参加比赛,积累经验;通过适当形式的准备活动调节赛前状态,针对赛热症者可采取强度小、轻松缓和以及转移注意力的准备活动,对赛冷淡者可采取强度大并与比赛内容接近的练习。 (二)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 调整赛前状态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为正式练习或比赛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2)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 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使工作肌能获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曹宇 指导教师王嵩讲师 摘要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正逐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文基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自主开发一个可穿戴设备,以三轴模拟加速度传感器捕捉人“咬牙”动作并实时记录数据,通过系统信号处理单元分析动作信号特征,输出表示动作有无的‘1’、‘0’布尔值,驱动蜂鸣器鸣响作为动作响应。本系统实现了快速准确感知人体的布尔动作,其设计原理可用于控制MP3、手机、智能眼镜、蓝牙耳机等可穿戴电子设备。 关键词开源硬件,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特征分析,可穿戴设备 1 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智能可穿戴形态的设备则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标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与科技的全新交互方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形成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现在,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必将深刻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1.2灵感来源 本文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智能手环的记步功能,智能手环内嵌的加速度传感器扑捉手的动作轨迹,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辨识具有特定特征的动作信号。由此类推,监测人类的各种动作,并且通过数据分析,能赋予动作相关联的内容。例如,通过检测每日颈椎、下肢、手腕的活动量来预测由于活动量少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由于人体在行动时往往具有明显的前后动作关联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探测前一动作来预测其后的意图,从而辅助生成下一个动作想要的结果。例如,当人想通过腕表看时间时,通常会先将胳臂抬起并略微晃动手腕。如果将这个动作捕捉,便可探测出用户的意图,从而预先将电子表点亮激活。这样就增强了体验,省去了用户不必要的动作[1,2]。 作者旨在自主开发一款可穿戴设备,通过咬牙来控制电子设备,从而达到方便人类与电子设备交互的目的。 2平台搭建与算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设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个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 2.运动生理学 3.运动医学 4.运动解剖学 5.运动生物化学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第3章 人体运动系统及其特性

第3章人体运动系统及其特性 3.1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动力。 1.人体骨骼 骨是体内坚硬而有生命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大类,间接连接的骨称为关节,以相对骨面间具有间隙为特征,人体运动主要是骨绕关节的运动而形成的。 人体骨骼的总数约206块,其中177块直接参与人体运动。 人体骨骼分为两大类: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椎骨26块,肋骨12对和胸骨1块。 四肢骨分为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 肌肉是运动的基础,但是必须借助骨杠杆,其中关节是支点,肌肉是动力源,肌肉与骨的附着点称为力点,而作用于骨上的阻力(自重,操纵力等)的作用点称为重点(阻力点)。 人体的活动有三种骨杠杆形式: ○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重点与力点之间。类似天平秤的原理。 ○2省力杠杆:重点位于力点与支点之间。类似撬棒重物的原理。 ○3速度杠杆:力点在重点和支点之间,阻力臂大于力臂。在人体中较为普遍,用力较大,速度较快。例如手执重物时肘部的运动。 2.关节 ○1分类:单轴关节(手指关节),双轴关节(手腕关节),多轴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2运动形式:角度运动(屈伸,收展),旋转运动,环转运动 ○3活动范围,见P33表3—1 3.2肌肉与肌力 人体内有三种类型的肌肉: 骨骼肌:最多,通过腱与骨骼相连,其收缩能力强,能随人的意志运动,也称随意肌。 平滑肌:构成人体某些脏器的管壁,活动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称不随意肌。 心肌:分布在心脏的房、室壁上,组成心肌层,也属于不随意肌。 ○1肌肉组织 骨骼肌纤维排列成束,构成肌束,许多肌束组成肌肉。 骨骼肌纤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中有许多蛋白质微丝。 肌微丝分粗细两种: 粗的称肌球蛋白微丝,直径为10nm,其上与微丝长轴垂直伸出一些等间距的横突; 细的称肌动蛋白微丝,直径为5nm。

人体运动系统

第一篇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等组成,其功能是实位移或保持姿势。人体最基本的位移运动是杠杆运动。其中骨是运动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动动力。肌肉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第一节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170块成双。177块直接参与随意肌运动。 一、骨的形态各分类 1、长骨:分布在四肢,两端的上下为上端和下端,中间为骨干。作用;主要 起运动杠杆作用。 2、短骨: 分布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体,常有六个面, 它们短小坚固,适合于人手和足的高度灵活的需要。 3;扁骨: 分布在头、胸一般成板状,薄而坚固,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小骨: 呈不规规则形状。如;髋骨、椎骨、聂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韧带包围起来的骨。

按部位分类; 颅骨脑颅8 面颅14 共22块 听小骨6块 舌骨1块 颈椎7 胸椎12 椎骨26 腰椎 5 躯干骨肋骨24 骶椎 1 尾椎 1 胸骨 1 肩带骨 4 上肢骨游离部位 6 四肢骨 腰带骨2 下肢骨游离部位60

二、骨的构造 骨是器官,它是由骨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等构成。 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并有许多 纤维束伸入于骨质内。

《1》骨外膜;浅层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穿行。深层分化出的成骨细胞,有制造新骨质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进入伏克曼氏管,再 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营养骨质。 《2》骨内膜:深层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它使终保特分化能力。 内层:较疏松,衬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内,骨内膜中的细胞分化出的破骨细胞,使骨髓腔不断扩大。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骨膜变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因而骨的修复机能减退。 2、骨质;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质。 (一)、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纽曲性很强。 (二)骨松质则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虽质地疏松但却体现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论文 二级营养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研究报告 文章题目: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姓名:强中伟 身份证号:610103************

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强中伟 法士特研究院 摘要:运动补剂对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搭配运动补剂,不但能在较短的时间提高运动水平,还能能够起到增加肌肉力量、改善机体组成、促进快速恢复、增强免疫的作用。本文介绍常见的运动补剂:乳清蛋白、肌酸、谷氨酰胺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分析补剂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营养对运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乳清蛋白肌酸谷氨酰胺运动营养 (文章正文,四号宋体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 1 引言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它参与机体组织的基本构成,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关的许多因素,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储存,物质代谢与生理机能的调节等,都与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0.8g/kg体重,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一般人群的2~3倍。膳食是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来源,但普通膳食蛋白的质量已不能满足当今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和体能的要求。近十年来,一种高生物利用效价的蛋白质---乳清蛋白作为运动营养食品已广泛应用于专业运动队和健美人群,它增加机体蛋白质合成,抗疲劳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肌酸是人体重要的营养补充剂之一,对于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能量物质的储备,促进人体肌肉体积的增大,以及延缓疲劳的产生和加速疲劳的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谷氨酰胺是肌肉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约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其利用率等于或大于葡萄糖,另外,谷氨酰胺还对胃肠粘膜的增生,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蛋白质的合成都必须依赖充足的谷氨酰胺,故谷氨酰胺也就成为近年来较为引入注目的免疫营养剂之一。 2 几种运动补剂的功能介绍 2.1乳清蛋白 2.1.1 优质的蛋白质和钙源 与其他的运动营养需要相比,运动员比久坐不动的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摄入。其原因是:(1)运动会导致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2)高强度训练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3)力量项目需要肌肉蛋白合成增加(4)耐力项目使氨基酸供能需要增加(5)热环境中训练使蛋白质丢失增加(6)高原环境训练时血红蛋白合成增加,(7)控体重项目需要补充能量、维持肌肉蛋白生长(8)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需要。 乳清蛋白是天然的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模式几乎与骨骼肌中氨基酸模式完全一致。乳清蛋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消化吸收特性不同于其它蛋白质,其具有可溶性好、易吸收和高吸收率的特性,有“快蛋白(fast protein)”的美誉。乳清蛋白能被快速吸收,输送更多的氨基酸到组织中,并可刺激蛋白质快速合成,从而提高净蛋白获得率。因此,乳清蛋白是运动前、中、后理想的蛋白质补充剂。运动员可在运动前和后的饮料和液体食物中加入乳清蛋白提高运动表现。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钙营养是优良运动表现所必须的。钙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也是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其他生理学功能所必需。如果每天钙摄入不足,机体就开始利用骨骼内钙的储备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我国运动员钙的平均摄入量不足800mg/d,低于运动员钙的推荐摄入量1200mg/d。较弱的骨质因训练导致的骨折会抵消多个月或多年训练的效果。因此,运动员应该充分意识到优质的钙来源的重要性。乳清蛋白产品含有500—2000mg的乳钙。乳钙是最佳的生物可利用钙来源。研究表明,乳强化豆奶的钙的吸收率比乳钙低25%。因此,乳清蛋白是一种经济实惠、高品质、易被机体吸收的钙源。

人体关节活动度的测定方法(精)

人体关节活动度的测定方法 关节活动度(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转动的角度。在临床中,引起关节活动范异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关节疾病所致,如关节骨或软骨的损伤、病变、退行性病变、畸形等。其次是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痉挛、挛缩、瘢痕粘连、软组织的疼痛、肌肉无力瘫痪等。而肌无力或瘫痪时主动关节活动度变小,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ROM测定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状态的最基本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确定有无关节活动障碍及障碍程度,确定治疗目标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为了保正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可比性,检查者除要熟悉各关节的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外,测量时必须分别测量主动和被动两种关节活动度;必须按统一方法、标准进行。同时在评价关节活动度时,应以关节被动活动度为准,记录检查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下面将1974年日本康复医学统一制定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介绍如下(表1~3)。 表1 上肢关节活动度测定法 部位名运动方 向 正常范 围(度) 角度计的用法 固定臂移动臂轴心 肩胛带前屈0~20 通过肩峰前额面投影线头顶和肩峰的连线头顶 后伸0~20 上举0~20 两肩峰的连线肩峰与胸骨上缘连线胸骨上 缘 下降0~10 肩关节(包括肩胛骨的活动)前屈0~180 通过肩峰的垂直线(站立或坐 位) 肱骨肩峰后伸0~50 外展0~180 内收0 外旋0~90 垂直地面尺骨鹰嘴内旋0~90 水平屈 曲 0~135 通过肩峰的额面投影线外展90o后进行水平 面移动的肱骨长轴 肩峰 水平伸 展 0~30 肘关节屈曲0~145 肱骨桡骨肘关节伸展0~5 前臂旋前0~90 与地面垂直包括伸展拇指的手掌 面中指尖 旋后0~90 腕关节背屈0~70 桡骨第二掌骨腕关节掌屈0~90 桡屈0~25 前臂骨(前臂轴的中心)第三掌骨 尺屈0~55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北京大学 2 第二节身体测量与评价 (2.1.1) 讲义

在线开放课程《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身体测量与评价 授课人:赫忠慧

课程主要内容 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03) 《全民健身指南》(2018) 身体测量与评价指标 形态指标 机能指标 体能指标

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特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体质检测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体检不同,体质检测不是为了检查和诊断疾病。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的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开展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依据。

体质——人体生命的质量 体格、形态、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 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 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类别指标权重形态指标BMI(身高、体重)15机能指标肺活量15体能指标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 50米跑20 坐位体前屈10 立定跳远10 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第十一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生理反应特点及其机制; 2、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影响因素及调整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的手段。 教学重点:调整和提高身体适应能力的手段 难点: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生理反应特点及其机制 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其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从参加运动或比赛前一直到运动或比赛结束后的恢复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它可产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制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H1:]加强,体温[H2:]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例如,心率加快、收缩压[H3:]升高、肺通气量[H4:]和吸氧量[H5:]增加,还可能有出汗和尿频等现象(见图13-1)。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关。比赛规模愈大愈关键、离比赛时间愈近,赛前反应愈明显;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图13-1赛前状态对体操运动员心脏活动和血液成分的影响 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可以用条件反射机制解释。人们在日常的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比赛场地、器材、观众、广播声和对手的表现等信息不断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训练中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只要这些信息或刺激出现,赛前的生理变化就表现出来,因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其生理机制属自然条件反射。 (二)赛前状态的生理意义及其调整 1.不同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赛前状态依据其生理反应可分为三种: (1)准备状态 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进入工作状态时间适当缩短,从而有利于发挥机体工作能力和提高运动成绩。 (2)起赛热症 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张、常有寝食不安、四肢无力,全身微微颤抖、喉咙发堵等不良生理反应,因而使运动员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下降。 (3)起赛冷淡 其特点一般是由于赛前兴奋性过高,进而引起了超限抑制[H7:],表现为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因此不能发挥机体工作能力。 2.如何调整不良的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是自然条件反射,因而可塑性甚大。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必须对起赛热症和起赛冷淡进行调整,使之达到准备状态。为此,要求运动员不断提

人体8大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 人体共有8个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保护功能,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成人骨共有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骨以骨质为基础,表面复以骨膜,内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经,先进入骨膜,后穿入骨质再进入骨髓。两骨和更多骨连接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活动功能,叫做关节。每块肌肉都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腹有收缩能力,肌腱附着于骨,无收缩能力。 消化系统:功能主要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食管、咽、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肠腺等。 食物在消化管内的分解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来完成,这种方式叫做化学消化。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消化管肌肉的收缩产生咀嚼、蠕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的下方推送,这种消化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下呼吸道。其中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即依靠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节律地扩张和回缩,使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 循环系统:主要功能是气体、养分及废物的交换、运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淋巴系统是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状的液体系统,由扁桃体、脾脏、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并加以消灭,阻止感染蔓延。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 《运动疗法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的。 目的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的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 学时与学分:18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 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实验学时为XX学时。

智慧树知到《轻松认识人体运动篇》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轻松认识人体运动篇》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轻松认识人体运动篇》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以下关于变异和畸形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个体在功能上的差异 B:变异对外观和功能有很大影响 C:畸形一般不影响功能 D:美人鱼综合征属于畸形 正确答案:美人鱼综合征属于畸形 2、以下哪个不是四大组织之一 A:皮肤组织 B:肌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正确答案:皮肤组织 3、以下哪个不属于是人体9大系统: A:运动系统 B:消化系统 C:免疫系统 D:泌尿系统 正确答案:免疫系统

4、在我国最早的医书: A:诗经 B:道德经 C:黄帝内经 D:医经 正确答案:黄帝内经 5、《人体构造》的作者 A:亚里士多德 B:达?芬奇 C:维萨里 D:恩格斯 正确答案:维萨里 第二章 1、以下不是躯干骨的是 A:椎骨 B:骶骨 C:肱骨 D:胸骨 正确答案:肱骨 2、关于骨的描述正确就的是 A:骨的表面都有骨膜覆盖

B: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C:有些骨是没有血管、神经的 D:髌骨属于短骨 正确答案: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3、以下属于扁骨的是 A:顶骨 B:股骨 C:髌骨 D:椎骨 正确答案:顶骨 4、关于颅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颞骨是重要的面颅骨 B:颅骨中最薄的骨是泪骨 C:颅底部有颅前窝和颅后窝两个浅窝 D:颅顶部比较脆弱 正确答案:颅骨中最薄的骨是泪骨 5、以下不属于四肢骨的是 A:额骨 B:股骨 C:胫骨 D:尺骨 正确答案:额骨

第三章 1、以下哪个不是关节的基本结构( )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半月板 D:关节腔 正确答案:C 2、以下属于关节软骨的是( ) A:滑膜囊 B:半月板 C:椎间盘 D:滑膜襞 正确答案:B 3、关于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肘关节可以旋转 B:肩关节的活动度比髋关节大 C:膝关节的组成包括腓骨 D:髋关节只能屈伸 正确答案:B 4、以下哪个不是连结椎骨的结构( ) A:椎间盘 B:滑膜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习题(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习题 第三章运动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骺 2.骨髓 3.椎间孔4。椎管5.胸骨角 6.肋弓7.关节腔 8.椎间盘 9。黄韧带10.腹直肌鞘 11.腹股沟管 12。斜角肌间隙13。乳突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 ),()和( )三部分. 2. 成人全身骨共有( )块。按其所在部位分为( ),()和( )。 3。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 ),()和( )四类。 4.骨的构造主要由( ),( ),( ),血管和神经组成。 5.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的()三部分。 6.骨髓位于( )的( )间隙内。可分为有( )功能的( ) 和失去()功能的()两种. 7. 躯干骨包括24块(),1块( ),1块(),1块( ),和12对( ). 8.脊柱是借7块( ),12块( ),5块( ),1块( ),1块()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9.胸廓是同12个( ),12对( ),1个()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0.每块椎骨由位于前方的()和后方的

( )结合而成,它们共同围成( )。 11.从侧方观察,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其中( )曲和()曲凸向前,而()曲和( )曲凸向后。 12.脊柱有很大的运动性,可做(),( ),(),( )和( )运动。 13.脊柱有(),( )和()功能。 14.胸骨自上而下分为( ),()和()三部分。 15.胸骨柄与体之间向前微凸的角称(),两侧接(),该角作为()的标志。 16。关节面覆盖有( ),它和关节囊的()共同围成关节腔。 17。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叫(),其中央部分称(),周围部分称()。 18.不成对的脑颅骨包括(),( ),( )和( )四块。 19。成对的面颅骨有(),(),(),(),()和()六对。 20。上肢带骨是( )和().自由上肢骨包括( ),( ),(),( ),( )和( )。 21。下肢带骨即( )。自由下肢骨包括(),(),( ),(),(),( )和( )。 22.骨盆由2块(),1块()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23.肩关节由()和肩胛骨的()构成。 24.肘关节是由()下端,()上端和( )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它包括三个关节,即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与学分、教学内容与目的等) 《运动疗法学》就是研究与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与治疗伤病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与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与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与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与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编写依据:本大纲就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的。 目的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的手段与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与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与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的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 学时与学分:18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就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 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实 注: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被动活动技术与方法 实验目的:能够独立正确进行全身各关节被动活动操作 实验步骤: 1、讲解被动活动技术目的; 2、取舒适放松体位,尽量充分暴露被动活动局部; 3、正确固定被动活动关节的近端,支托被动活动关节的远端,缓慢、有节奏、轻柔地被动活动关节; 4、讲解被动活动操作的注意事项; 5、分别示范肩、肘、腕、肩胛骨、髋、膝、踝等关节被动活动操作技术; 6、每2人一组分别扮演患者与治疗师进行实践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