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饮酒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摘要

本文针对喝酒后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规律进行讨论,以此来探讨酒后驾车的问题。根据已知的一组某人酒后血液内酒精含量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采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一个血液内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与已知数据拟合效果好,所以,以此为基本模型,采用平移、叠加、倍数等方法,推出其他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根据得到的模型,通过数据及图像分析,得到违规驾车时间范围,血液中酒精含量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根据以上,第一解释司机大李所碰到的违规情况,第二回答在很短时间内和较长时间内(2小时)这两种情况下,喝3瓶啤酒后多长时间内驾车会违反新驾车标准,第三估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什么时间最高,第四对“如果天天喝酒,是否还能开车?”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MATLAB;酒精含量;数学模型;非线性拟合;酒后驾车

一问题重述

据报载,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372万,其中因饮酒驾车造成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针对这种严重的道路交通情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2004年5月31日发布了新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新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小于80毫克/百毫升为饮酒驾车(原标准是小于100毫克/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百毫升为醉酒驾车(原标准是大于或等于100毫克/百毫升).

大李在中午12点喝了一瓶啤酒,下午6点检查时符合新的驾车标准,紧接着他在吃晚饭时又喝了一瓶啤酒,为了保险起见他呆到凌晨2点才驾车回家,又一次遭遇检查时却被定为饮酒驾车,这让他既懊恼又困惑,为什么喝同样多的酒,两次检查结果会不一样呢?

1. 对大李碰到的情况做出解释;

2. 在喝了3瓶啤酒或者半斤低度白酒后多长时间内驾车就会违反上述标准,在以下情况下回答:

1)酒是在很短时间内喝的;

2)酒是在较长一段时间(比如2小时)内喝的.

3. 怎样估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什么时间最高.

4. 根据模型论证:如果天天喝酒,是否还能开车?

参考数据

1. 人的体液占人的体重的65%至70%,其中血液只占体重的7%左右;而药物(包括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与在体液中的含量大体是一样的。

2. 体重约70kg的某人在短时间内喝下2瓶啤酒后,隔一定时间测量他的血液中

二问题背景

交通事故向来都是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和人们的幸福生活的重要原因,而酒后驾车又是造成发生的极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控制酒后驾车,对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而如何界定是否已经是饮酒驾车,如何界定是否是醉酒驾车,以及其中的界线是什么,是一个极具操作性的问题;而面对已有的标准,司机们应如何应对已有的法规政策制定的标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违反法纪,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人体的生物知识出发,采用数学手段,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并给司机以合理建议。

三问题分析

关于饮用啤酒后酒精含量在人体血液中的变化规律问题,首先应以1瓶啤酒

在短时间内喝完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拟合的方法,得出饮用啤酒后酒精含量在人体血液中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再以此为基础,采用平移、叠加、倍数等方法,推出其他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四 模型假设

问题本身存在不确定因素,比如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不同,因此,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1、酒精在人体中的扩散速率与酒精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2、根据资料显示,一个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喝酒,酒精在血液和体液中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别,由于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本文不考虑这些因素。

3、第一次酒精在人体中还没来得及扩散完,第二次饮酒的酒精与第一次的产生了叠加。

4、把血液和其他体液看成一个整体。

五 符号说明

)(0t x 中心室(体液)内的酒精量

)(1t x 由吸收室到中心室的酒精转移率系数

k 由吸收室分解排放的酒精转移系数

)(0t c 体液中的酒精的浓度

1v 体液的体积 0D 饮入酒精量

0f 酒精由吸收室转移到中心室的速率 t : 时间(小时)

六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1 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6.1.1 画散点图

根据已知数据和假设,某人喝了2瓶啤酒后,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在其血液中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MATLAB 作图,下同)

6.1.2 建立数学模型

我们用吸收室代表胃,用中心室代表体液。首先我们对吸收室建立微分方程,考虑到就在段时间内进入吸收室,可得,

)()('0010t x k t x -=

00)0(D x =

解此微分方程得,t

k e D t x 010

0)(-=(1), 所以可知,

t k e D k t f 010010)(-=

对中心室创建微分方程,可得,)()()('10010t kx t x k t x -=

考虑到,

101v c x =及(1)

)

()('11

010001t kc e v k D t c t

k -=- 0)0(0=c

解此微分方程得,

)

()

()(010110100t k kt

e e k k v k D t c ----= 接下来,我们通过题中所给实验数据来拟合求出两个系数:01k 、k , 每瓶啤酒的体积为640毫升,啤酒的酒精度约为4%,酒精的密度为800毫

克/毫升,所以可以计算得到每瓶啤酒中含有酒精位20480毫克。体积约占体重的65%-70%,体液的密度约为31005.1?毫克/百毫升。可以计算70公斤的人的体液约为457百毫升。所以对于题中试验数据,可以确定0D (代表饮入的酒精量,单位为毫克)等于40960毫克,1v (人体的体液的体积,单位为百毫升)467百毫升。又体液中酒精浓度和血液中酒精浓度相同)

用函数)()

()(010110100t k kt

e e k k v k D t c ----=拟合题中饰演数据得图形如下:

6.2 对大李碰到的违章情况给予解释 6.2.1 快速喝一瓶啤酒

体液和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函数为

()

t

t e e c 6853.21474.0140145.46---=,

利用matlab 做出图像:

大李先喝1瓶啤酒,那么含量在其血液中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间隔6个小时检查的时候酒精含量为19.1620毫克/百毫升,小于20毫克/百毫升,符合新的驾车标准。 6.2.2 第二次喝酒

检查后,大李又立刻喝了一瓶啤酒(可视为首次喝酒后间隔6个小时又喝了1瓶啤酒)。即大李在血液里有剩余酒精的情况下又喝了一瓶啤酒,可建立数学

模型:

图像如下:

(

)

(

)

(

)

?

??>-+-≤≤-=------6,40145.4640145.4660,40145.466853

.21474.06853.21474.06853.21474.011t e e e e t e e c t t t t t

根据模型可算出凌晨2点(即距第一次喝酒14个小时,离第二次喝酒8个小时),大李血液内所含酒精量为20.1624mg/dml,超过20mg/dml,不符合新的驾车标准,属于饮酒驾车。这就解释了大李所碰到的情况。

6.3喝3瓶啤酒的情况

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6.3.1 酒食在很短时间内喝完的

某人若在短时间喝了三瓶啤酒,根据假设,酒精在其人体血液中的变化规律次的数学模型如下:

据此可得,其饮酒后,在时间区段[0.0815,0.5435]和[3.8245,13.1254](小时),属饮酒驾车行为。其中,在时间区段[0.5435, 3.8245](小时)内驾车,属醉酒驾车行为,即其饮酒后,近12个小时内,不应驾车。

6.3.2 酒是在较长一段时间(比如2个小时)内喝的

对2个小时内喝完3瓶啤酒,简化为在每隔半个小时快速喝半瓶酒,利用基本数学模型,采用平移和叠加的方式,得到其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图形如下:

据此可得,其饮酒后,[1.0842,1.2841]和[4.7924,14.1162](小时)时间段内驾车属饮酒驾车,其中[1.2841,4.7924]在内驾车,属醉酒机车行为。即其饮酒后,近13个小时内,不应驾车。

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属饮酒驾车行为的时间段上看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长近1个小时;属于醉酒驾车行为的时间段上看,第二种情起始时间比第一种情况延后约一个半小时,时间段长度约少0.27个小时。

6.4估计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出现最高值的时间

相应的MATLAB程序如下:

对于快速饮酒,无论饮酒量为多少,如图8,酒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胃中,这是胃中的酒精浓度会短时间内达到很高,这时酒精高速渗向体液,随着时间的增加,体液中排出酒的速度会增加,而当体液排出酒精的速度等于胃向体液渗透的速度时,体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最大,对于快速饮酒,会很快达到最大。经过计算,快速饮酒1、2、3瓶酒时,体液中酒精浓度达到最大的时刻均为:1.1015小时。

6.5如果天天喝酒,是否还能开车

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五千我国在饮酒与交通安全方面的形式十分严峻,据我国公安部统计,近10年来因饮酒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仍逐年增加,2002年因饮酒所导致的道路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达到1996年的262.3%、184.4%、325.3%和14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