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曲线及地层对比划分

测井曲线及地层对比划分

测井曲线及地层对比划分
测井曲线及地层对比划分

1、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

(1)油层: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气层:在微电极、自然电位、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的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3)油水同层:在微电极、声波时差、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定性判断油、气、水层

油气水层的定性解释主要是采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它们。在定性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比较方法:

(1)纵向电阻比较法:在水性相同的井段内,把各渗透层的电阻率与纯水层比较,在岩性、物性相近的条件下,油气层的电阻率较高。一般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水层的3倍以上。纯水层一般应典型可靠,一般典型水层应该厚度较大,物性好,岩性纯,具有明显的水层特征,而且在录井中无油气显示。

(2)径向电阻率比较法:若地层水矿化度比泥浆矿化度高,泥浆滤液侵入地层时,油层形成减阻侵入剖面,水层形成增阻侵入剖面。在这种条件下比较探测不同的电阻率曲线,分析电阻率径向变化特征,可判断油、气、水层。一般深探测电阻率大于浅探测电阻率的岩层为油层,反之则为水层,有时油层也会出现深探测电阻率小于浅探测电阻率的现象,但没有水层差别那样大。

(3)邻井曲线对比法:将目的层段的测井曲线作小层对比,从中分析含油性的变化。这种对比要注意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在横向上的变化,如下图所示。(4)最小出油电阻率法:对某一构造或断块的某一层组来说,地层矿化度一般比较稳定,纯水层的电阻率高低主要与岩性、物性有关,所以若地层的岩性物性相近,则水层的电阻率相同,当地层含油饱和度增加,地层电阻率也随之升高。比较测井解释的真电阻率

与试油结果,就要以确定一个电性标准(最小出油电阻率),高于电性标准是油层,低于电性标准的是水层。从而利用地层真电阻率(感应曲线所求的电阻率)和其它资料,可划分出油(气)、水层。但是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考虑到不同断块、不同层系的电性标准不同,当岩性、物性、水性变化,则最小出油电阻也随之变化。

(5)判断气层的方法:气层与油层在许多方面相似,利用一般的测井方法划分不开,只能利用气层的“三高”特点进行区分。所谓“三高”即高时差值(或出现周波跳跃);高中子伽马值;高气测值(甲烷高,重烃低)。

根据油、气、水层的这些曲线特征和划分油、气、水层的方法,就可以把一般岩性的、简单明显的油、气、水层划分出来。

注解:

周波跳跃现象:

声波测井在含气裂缝性地层处的典型响应特征;

裂缝和气显示强烈,声波会周波跳跃;

当遇到气层时候,声波时差回引起周波跳跃。

挖掘效应:挖掘效应是气层段中子密度曲线交叉,分开明显的曲线特征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出露地表和地下的岩层剖面,分析和研究各地的岩层剖面,并进行剖面间的地层对比,是区域的乃至全球的地层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是地层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基本程序,现代地层学十分注重地层划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岩层具有多种作为地层划分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地层划分,

也可以根据多种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属性(如时间、气候、环境、事件、成因解释等)进行地层划分。岩层有多少种类可作为划分依据的特征和属性,就有多少种类的地层划分。最常用的有①岩石地层划分,以一种岩石特征或几种岩石的组合特征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②生物地层划分,以含同一生物化石内容及其分布范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

③年代地层划分,以岩层形成的地质时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现代地层学的多重地层划分概念(见地层分类系统)。

地层划分中常发生两个偏向:①强调年代地层划分的统一性,认为不受时间因素控制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单位不是正式地层单位;②过分强调地层划分多重性和差别性,建立了过多的独立分支学科(如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生态地层学等)。当然,为了研究同一岩层序列的不同特征和方面,分析其时空分布关系,增进对地层系统知识的理解,不同地层单位在各自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其独自存在的价值。

地层对比它的基本内容是论证各地层单位特征的一致和层位的相当。它是地层单位及其界线从层型向空间展伸和应用的主要手段。

由于地层单位是多种的,对比的论证必然也是多种的。因而可以分为岩石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对比等。传统的地层对比仅指年代地层对比。

在特殊情况下,某些岩石地层单位既具有岩石特征的一致性又具有同时性,如火山灰层、斑脱岩层、单个薄煤层或灰岩层。这时,岩石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对比具有同一的标准。生物地层的对比也有类似的情况。岩石地层同时性的论证和对比比较困难,不是普遍能够做到的。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从层型向外延伸,应当只根据层型的岩石特征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不考虑化石内容和形成时间的一致性。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只有当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间的界线层型建立之后,根据界线层型中参考点的定义,进行空间上的延伸和对比。年代地层单位的界面线是等时面,等时面的追索是复杂的,所以进行年代地层单位的对比应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

地层单位地层划分的结果,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可以分出不同性质的地层单位。如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岩层的特征和属性有大小和级别之分,年代有长短之别,所以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不同的级别和体系。地层划分从一个剖面或一个地区开始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形成地层系统。地层对比将不同地区的地层系统连接起来,建立大区域的以至全球的地层系统(见地层分类系统)。

小层对比与划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相碎屑岩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相碎屑岩油气田开发准备阶段和开发阶段油气层层组的划分与对比。

2 基础资料

2.1 岩心资料

2.1.1 岩心描述资料

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包括井壁取心和岩屑)描述资料,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资料。

2.1.2 岩心分析资料

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分析资料,包括油气层物性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分析等资料。

2.2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应收集每口井油气岩性特征和流体性质的系列测井资料、标准测井资料及重点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

2.3 地震资料

应收集本地区地震解释成果(包括VSP)资料。

2.4 油气水性质分析资料

应收集下列油、气、水分析资料:

──地面脱气原物性分析资料;

──地面原油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原油化学成分和组分分析资料;

──天然气性质分析资料;

──油田水性质分析资料。

2.5 野外露头资料

应收集本地区含油气层段的野外露头资料。

3 油气层层组划分

3.1 沉积旋回的划分与对比

3.1.1 划分沉积旋回的方法

划分沉积旋回应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的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划分和含油气岩系列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稳定分布范围的旋回性沉积层段。

3.1.2 分析油气层沉积相

3.1.2.1 收集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出含油气层段的区域沉积背景。

3.1.2.2 以岩心资料为依据,充分应用各种定相标志,细分出单井各层段的沉积微相,确定出单井含油气层段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

3.1.2.3 在单井各层段划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确定出含油气层段在平面上的相带演变。

3.1.2.4 根据油气层的沉积环境,确定出不同沉积成因油气层应采用的具体对比方法。

3.1.3 研究岩性与电性关系

3.1.3.1 选用岩心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齐全的取心井进行岩电关系研究,分析各种岩性、各类沉积旋回和各种岩性标志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显示,为应用测井曲线划分对比油气层提供依据。

3.1.3.2 根据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本地区油气层特征、旋回性特征及标志层的反映性能,选择出对比油气层所采用的测井曲线。选用的测井曲线应具有下列性能:──能反映出油气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特征;

──能反映出油气层岩性组合的旋回特征;

──能反映出岩性标志层的曲线形态特征;

──能准确反映出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3.1.4 划分单井的沉积旋回

3.1.

4.1 选用岩心资料齐全的井或井段,依据岩性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和层间接触关系,划分出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等不同类型的沉积旋回。同一旋回内必须是连续沉积。

3.1.

4.2 划分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沉积旋回一般可划分为四级:

a) 一级沉积旋回:包含整个含油气层系并在沉积盆地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一级沉积旋回的分界线一般划分在剥蚀面上或沉积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处。

b) 二级沉积旋回:不同岩相段组成的、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沉积旋回的界线一般划分在明显水退或水进沉积的分界处。

c) 三级沉积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个性质相近的最低级次旋回组成的沉积旋回,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

d) 四级沉积旋回:由不同岩性的单层组成的沉积旋回,在区块范围内能够进行对比。

3.1.5 对比沉积旋回界线

3.1.5.1 依据古生物特征、岩性特征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进行沉积旋回对比,找出多数井共同存在的旋回界线,修改不一致的单井旋回界线,使各单井的沉积旋回界线达到一致。

3.1.5.2 分析各级沉积旋回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搞清不同地区各沉积旋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油气层对比提供依据。

3.2 油气层的层组划分

3.2.1 划分层组的依据

油气层的层组划分应考虑下列因素:

a) 油气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及储层物性等油气层特征;

b) 油气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范围、岩性特征等分隔条件;

c) 油气层内的流体性质及压力系统。

3.2.2 划分油(气)层组

3.2.2.1 二级沉积旋回中油气层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物性特征和油气性质比较接近的含油气层划为一个油(气)层组。一个油层组可由一个或几个砂岩组组成。

3.2.2.2 油(气)层组之间应有相对较厚且稳定分布的隔层分隔开,其分界线应尽量与沉积旋回的分界线相一致。

3.2.2.3 划分出的油(气)层组能作为开发初期组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3.2.3 划分砂岩组

3.2.3.1 以油(气)层内相邻近的油气层集中发育段划分为一个砂岩组。划分的砂岩组应尽量与三级沉积旋回的层位相一致。

3.2.3.2 一个砂岩组内可包含数个小层。砂岩组之间应有比较稳定的隔层分隔开。3.2.3.3 同一油气田范围内砂岩组的数目和界线应当统一。

3.2.4 划分小层

3.2.

4.1 上下以非渗透性岩层分隔开的油气层划分为一个小层。同一小层内可包含几个单层。一个区块内两个小层之间分隔开的井点数应大于其合并的井点数。

3.2.

4.2 划分的小层界线应尽量与四级沉积旋回的界线相一致。各区块的小层数目允许不同,但分层界线应当一致。

4 油气层对比

4.1 对比的原则

以古生物和岩性特征为基础,在对比标志层控制下,以沉积旋回为主要依据,运用测井曲线形态及其组合特征,逐级进行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相带应根据油气层的沉积成因采用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

4.2 对比的方法、步骤

4.2.1 选择标志层

4.2.1.1 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形态易于辩认的岩层选作对比标志层。常用的标志层有化石层、油页岩、碳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纯泥岩等特殊岩层。

4.2.1.2 岩性组合特征明显、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易于辩认的层段或上下区别明显的层面可选作对比标志层。

4.2.1.3 应在沉积旋回分界线附近和不同岩相段分界线附近选取对比标志层。

4.2.1.4 应识别出局部地区分布的辅助标志层。

4.2.2 建立对比标准剖面

4.2.2.1 应根据对比地区的面积大小和油气层在平面上分布的稳定程度,建立一条或数条不同方向的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

4.2.2.2 对比标准剖面应贯穿整个对比地区,并充分选用取心井。选作对比标准剖面的井或井段沉积层序不应有地层重复或缺失。

4.2.2.3 通过对比确定标准剖面上各井的分层界线。

4.2.3 对比各井的层组界线

4.2.3.1 依据标准井的层组划分结果,通过井间对比,划分其他井的油层组、砂岩组及小层的界线,并用邻井进行验证。

4.2.3.2 通过油气层对比,确定出钻遇断层井点的断点深度、断失厚度、断失层位等,并标明所依据的井号。

4.2.4 区块统层

4.2.4.1 应在区块范围内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对各单井进行统层,使区块内各井的层组界线达到一致。

4.2.4.2 在复杂断块区,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搞好相应强反射相位标定,然后进行平面上的横向追踪,以保证在油田或区块范围内不同井点层组界线划分的一致性。

4.2.5 对比油(气)层组

在对比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以及油层组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在二级沉积旋回内部对比油层组的界线。

4.2.6 对比砂岩组

在油层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三级沉积旋回的性质、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厚度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的界线。

4.2.7 对比小层

4.2.7.1 在砂岩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四级旋回对比划分出小层界线。按照沉积旋回的不同成因,分别采用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

4.2.7.2 湖相沉积的油气层,按照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具有渐变的特征,采用相邻井同一小层的旋回性和岩性相近、曲线形态相似、厚度大致相等的对比方法划分小层的界线。若个别井点小层的旋回性不明显,应按照各小层在砂岩组内的厚度比例确定小层界线。

4.2.7.3 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的油气层,岩性和厚度在侧向上具有突变性,应依据河流沉积旋回具有起伏冲刷底面的沉积特征,按照同一小层旋回顶界大致小平的原则,采用不等厚对比方法划分小层界线。

4.2.8 对比单层的连通关系

4.2.8.1 在划分单井分层界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对比相邻两井之间各单层的连通关系。若需要不相邻井之间的连通关系时,应通过中间井间接确定两井之间各层的连通关系。

4.2.8.2 在小层分层界线的控制下,根据油气层的不同沉积成因,分别按照各微相的沉积机理和不同沉积微相砂体之间的连通状况,确定井点之间各单层的连通关系。

a) 湖相沉积的油气层,依据砂体平面层位分布稳定的特征,两井点层位相当的单层确定为连通。

b) 河流相沉积的油气层,因平面上砂体的沉积成因具有突变性,故应依据各沉积微相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井点之间各单层的连通状况。多期河道砂体叠合的厚层,应对比出单期河道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

c) 其他沉积环境形成的油气层,可根据其具体沉积特点和砂体展布规律,采用相应的对比方

法确定井间单层的连通关系。

4.2.8.3 确定井点之间单层的连通关系时,断层两盘的油气层不能相连通。

1.储层地层单元分级

目前关于储层地层单元的划分级别及其术语尚不统一。结合油田的应用实际,将油气盆地划分为5 个级别的储层单元。

(1)地层序列:为不同构造阶段的沉积地层组合,以区域不整合面为界,是生、储、盖组合的基础。

(2)含油层系:为同一地质时期内沉积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和不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含油层组组合,是一个“等时不同相”的沉积复合体,是生储组合、储盖组合的基础。

(3)含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地震反射结构特点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相”沉积复合体,是生油层段及储集层段沉积组合。如垦西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的湖相泥岩,其电阻率呈低阻特征,而下伏沙一段湖相泥岩含灰质较高,其电阻率呈高阻特征,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含油层组。

(4)砂层组为含油层组内的“等时同相”沉积体,多由数个具成因联系的向上变粗或向上变细的小旋回组成,其形成受水位、沉降速率及碎屑输入量的幕式及周期性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如研究区东营组二段上部为三角洲平原成因,由向上变细的多个小旋回组成,而下部为三角洲前缘成因,由多个向上变粗的小旋回组成。因此,可划分为两个砂层组。

(5)单砂体单砂体是低级别小旋回内部具储集能的砂体部分。小旋回构成砂层组的基本单元,其形成主要受控于碎屑输入量和水位的波动。该沉积单元含有一个独立的单砂体,单砂体有时被局部薄层泥岩隔开,视具体情况可进一步划分出单砂层。单砂体为最基本的油层开发单元,通常被称为小层。在研究区东营组共划分出了0 个小层。

在精细油藏描述工作中,关键是砂层组,尤其是单砂体低级别单元的合理划分与对比。

2.小层单元的划分

储层单元的成因分析是小层单元划分的基础。对于高级别的储层单元,可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构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划分,而低级别的储层单元,尤其是小层则要在成因相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面变化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来进行划分。

3.小层单元的对比

小层单元的对比要在初步确定沉积相的基础上,利用1:200测井曲线选择合适的对比方法进行等时对比。

3.1旋回—厚度对比法

(1)利用标志层对比首先研究标志层的分布规律及沉积的旋回变化,同时遵循油田划分的生产实际。

(2)利用沉积旋回对比

(3)利用岩性厚度对比在油田范围内,同一沉积期形成的单砂体,岩性与厚度都具相似性,可在短期旋回内分析单砂体发育的强弱程度.

3.2 小层砂体的稳定类型及对比连线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储层连续性的表征工作。如Weber 等将储层划分为千层饼式、迷宫式和拼合式。而众多的研究者则是利用野外露头调查的方法精细描述储层内部结构及物性展布规律。但由于受其沉积环境、沉积条件不确定性的限制,故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利用大量油田密井网资料,在充分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微相的基

础上,依据东营组小层砂体横向变化的稳定程度,对各类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6 种基本对比类型:

(1)稳定型砂层侧向较稳定,厚度相似,以对应的顶底界相连。此种型式较普遍,是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稳定的反映。

(2)分叉型砂层侧向分叉,分层由泥岩隔开,单砂层顶、底与上分层顶及下分层底相连,内部以各分层多层对比连线。说明水动力条件有所变化,是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在区域上由于水位不稳定造成的砂体变化。

(3)尖灭型砂层侧向变薄尖灭,相变为泥岩,以尖灭形式连线。是河道边缘沉积与泛滥湖相泥岩或前缘席状砂与湖相泥岩的接触关系。

(4)稳定叠置型由于对下伏的冲刷作用,上、下单砂层叠置,且侧向上叠置状态稳定。如后期分流河道的冲刷作用,前一时间单元顶部受到冲刷,随后沉积新的砂体,形成了砂体叠加。

(5)叠置分叉型上下叠置的单砂层,在侧向上分叉,根据测井曲线的变化,劈分叠置砂体并分层连线。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造成叠置的河道砂体在部分地区被泥岩重新分隔。(6)叠置尖灭型上下叠置的单砂层,在侧向上某个砂体发生尖灭,据测井曲线的变化,

劈分叠置砂体,分层尖灭式连线。如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不同的物源供给及水动力条件造成不同期发育的分流河道延伸范围不同,早期的砂体只是在局部与晚期的砂体接触。

常用测井曲线

1、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自然电位测井时,将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M电极用电缆送至井下,提升M 电极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曲线,称自然电位曲线即SP曲线。

Cw:地层水矿化度,Cmf:泥浆滤液矿化度。

SSP:静自然电位,=Ed-Eda=Klg

泥岩基线:Cw>Cmf时,在SP曲线上砂岩层段出现负异常;

当Cw

Usp(自然电位幅度):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其定义是:自然电流I在流经泥浆等效电阻上的电位降。

SP曲线应用:

一、判断渗透性岩层

Cw>Cmf时 1)以泥岩为基线,在渗透性纯砂岩层井段出现最大负异常,含泥质砂岩层具有较低的负异常;

2)泥质含量越高,负异常幅度越低。

3)在同一井中,含水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比含油高。

如果在盐水泥浆(Cw

二、估计渗透性岩层厚度

1、一般用SP曲线与微电极距的视电阻率配合划分;

2、当渗透层厚度满足h/d>4时,可用半幅点法确定地层厚度;h为厚度,d为半径。

三、估计泥质含量

泥质:泥质砂岩中的细粉砂和湿粘土的混合物。

需要通过试验建立起SP曲线幅度和泥质含量间的定量关系。

四、确定地层水电阻率Rw

五、判断水淹层

利用sp曲线出现基线偏移来确定水淹层位

影响因素:1、Cw与Cmf的差别越大,造成自然电场的电动势越大。

2、微电极系测井

1、微电位曲线幅度>微梯度曲线,称为正幅度差;

微电位曲线幅度<微梯度曲线,称为负幅度差。

2、含水砂岩幅度和幅度差都高于含油砂岩。

3、非渗透性地层处的微电极系曲线无幅度差或很小。

4、泥岩:微电极曲线幅度低,无幅度差或很小、曲线呈直线;致密灰岩:幅度特别高,呈锯齿状,幅度差不大;灰质砂岩:幅度比普通砂岩高,幅度差比普通砂岩小;生物灰岩:幅度很高,正幅度差特别大;孔隙性、裂缝性石灰岩:幅度<<致密石灰岩,有明显的正幅度差。规律

曲线上,砂岩层部分出现正幅度差,这部分主要含油气;

曲线上,幅度差相同或相差不大的地方是过渡带;

曲线上,砂岩层下部出现负幅度差,这部分砂岩含高矿化度地层水。

应用:

1、确定岩层界面;

2、划分岩性和渗透性地层;

3、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4、确定井径扩大井段;

5、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及泥饼厚度。

3、声波(速)测井

1、划分地层

(1)砂岩剖面

①砂岩显示较高时差,钙、泥质胶结物使之变低;

②泥岩时差最高,含砂、膏、钙质都使之降低;

③页岩时差介于泥岩与致密砂岩之间;

④砾岩时差较低,且越致密越低。

泥岩>页岩>砂岩>砾岩

(2)碳酸盐岩剖面

①致密性石灰、白云岩时差最低

②孔隙性、裂缝性石灰、白云岩明显增大,裂隙发育甚至引起周波跳跃。裂缝发育>孔隙性裂缝性石灰、白云岩>泥岩、泥灰岩>致密性石灰、白云岩(3)膏盐剖面

渗透性砂岩>泥岩>无水石膏盐岩时差跳跃

2、判断气层

天然气时差比石油或水时差大得多。

气层中声波时差衰减快。

4、普通电阻率测井

1、划分岩层

2、求岩层真电阻率

3、求岩层孔隙度

4、求含油层的电阻及含油饱和度

5、视电阻率曲线是标准测井图和岩性柱状剖面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参数之一。

6、感应并联,中低阻;

侧向串联,高阻。

5、自然伽马测井

泥岩和页岩显示明显的放射性,而且可以连成一条相当稳定的泥岩线;

超过这条泥岩线的是岩浆岩,富含放射性矿物的砂岩或石灰岩及海相泥岩等;

石膏、硬石膏、岩盐和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的放射性很低,形成井剖面上的基值线,白云岩往往比石灰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

砂泥岩剖面:泥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纯砂岩

碳酸盐岩剖面:粘土岩>泥质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纯石灰岩、白云岩

膏盐剖面:泥岩>岩盐、石膏岩

6、深、浅三侧向测井

对于油层多为减阻侵入,即深三侧向测井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出现正幅度差;水层常为增阻侵入,即深三侧向测井的视电阻率小于浅三侧向测井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出现负幅度差。

深、浅七侧向测井所测视电阻率曲线和上面一样。

深测向的探测深度较深,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变化;

浅测向的探测深度较浅,反映侵入带电阻率变化。

声波时差是判断储层渗透率的,值高渗透率高-油层好,电阻率(视电阻和感应)是判断含油水性的,电阻高含油好.

差油层一般指物性相对于常规油层较差,电阻率也低于常规油层,试油但仍产纯油的储层;两者差别主要是电阻率和物性上的,对应到测井曲线就是差油层电阻率曲线值低于常规油层,声波时差曲线值低于邻近常规油层,也就是渗透性相对差,油气在成藏是没有充分进入驱替一些渗透率性差的孔隙中,导致含油饱和度相对低,形成差油层。

高阻泥岩一般的电测显示是高电阻,高伽马。造成高阻的根本原因是其基本上没有可以游离态的离子,灰质泥岩和硅质泥岩或者泥岩富含有机质都有可能显示为高阻,深埋的泥岩也有可能由于束缚水的逐渐排除从而电阻出现较高值。

常用的九条测井曲线

三条泥质指示曲线(三条辅助曲线):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井径(CAL)三条电阻率曲线:深、中、浅电阻率(一般是组合的,如双侧向-微球,双感应-八侧向等)

三条孔隙度曲线:声波(AC)、密度(DEN)、中子(CNL或SNP)

这是裸眼测井最基本的系列,可以解决储层划分、孔隙度计算、油气层识别(饱和度计算)等基本问题。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Ω·m)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Ω·m)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mS/m)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mS/m)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mS/m)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Ω·m)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Ω·m)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mS/m)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ms/m)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API)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mV)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常见组合:(1)双侧向-微球型聚焦;(2)双感应-八侧向

楼主提到的是第一种组合。

RD、RS分别代表深、浅(双)侧向电阻率,RSFL代表球型聚焦电阻率,RMSL代表微球型聚焦电阻率。

测井曲线解释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 ≈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RILM>RFOC

最新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汇总

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 细对比

2 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1.1 地层划分依据 根据收集到研究区及其邻区100口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位和海拔资料,在对前人的岩芯观察、描述成果进行分析后,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旋回及测井岩电关系为指导,确立以区域性标志层控制为主,利用沉积旋回,适当地考虑厚度及水下河道砂体的空间切割叠置关系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分标准,并力求与延长油矿管理局其它勘探开发单位的划分标准统一。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油层的划分与对比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建立了特征明显,区域上易识别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在本次工作中,重点沿用前人建立的标志层,同时建立部分辅助标志层,对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进行了标志层厘定及油层划分对比(图2-1、表2-1、附图2-1~2-1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和三叠系延长组,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200m。长1油层组及部分长2油层组剥蚀,绝大部分井完钻于长64砂岩组,唐86井井钻至长7油层组。本次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以长4+5、6油层组为重点。 2.1.1.1标志层及其特征 1)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传统标志层为延长组第二段(T3y2)上部(长72)的黑色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地表剖面将其定为KT标志层,该层段在盆地南部分布稳定,厚度10~30m,电性特征具有高伽玛、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的特点(图2-2)。本区仅少数油井钻穿该层,厚10-15m。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 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就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与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就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与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与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测井曲线具体划分

井下地层是由各类岩石组成,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了研究各类岩石的物理性质及井下地层是否含有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有用矿产,建立了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地球物理测井学,简称“测井”,它以地质学、物理学、数学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设计出专门的测井仪器,沿着井身进行测量,得出地层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地层结构及井身几何特性等各种信息,为石油天然气勘探、油气田开发提供重要数据和资料。测井的井场作业如图所示,由测井地面仪器、绞车和电缆组成,通过电缆把下井仪器放到井底,在提升电缆过程中进行测量。 第一节:概述 普通电阻率测井就是把一个电极系放入井内,测量井内岩层电阻率变化,用以研究地质剖面、判断油气水层。又称视电阻率测井。 内容: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微电极测井 主要任务:通过测井岩石电阻率的差别来区分岩性、划分油气水层,进行剖面地层对比等。岩石电阻率 一、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 不同岩性的岩石,电阻率不同。 主要造岩矿物的电阻率很高,石油的电阻率很高,几乎不导电。 沉积岩是靠岩石孔隙中所含地层水中的离子导电的。 二、岩石电阻率与地层水性质的关系 岩石骨架:组成沉积岩的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部分。 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孔隙中的地层水的性质—地层水电阻率。 1.地层水电阻率与含盐类化学成分的关系 2.地层水Rw与矿化度Cw的关系:反比 3.Rw与温度的关系:反比 三、含水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地层因素F:完全含水(100%含水)岩石的电阻率Ro与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即 F=Ro/Rw 该比值只与岩石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结构有关,与Rw无关。 实验证明:F=a/φ(m) 其中:a—与岩性有关的系数,0.6-1.5; m—胶结指数,随岩石胶结程度不同而变化,1.5-3; 例:某油田第三系一含水砂岩的电阻率为7.2欧姆.米,地层水电阻率为1.2欧姆.米。试求该层的孔隙度。(a=0.93,m=1.64) 解:F=Ro/Rw=7.2/1.2=6 F=a/φ(m)=0.93/φ(1.64) 得,φ=32% 四、含油岩石电阻率Rt与含油饱和度So的关系 电阻增大系数I:含油岩石的电阻率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电阻率的比值。即 I=Rt/Ro 对一定的岩样,该比值只与岩样的含油饱和度有关,与Rw、φ及孔隙形状无关。 实验证明: I=Rt/Ro=b/Sw(n)=b/(1-So)(n) 其中:b-系数,与岩性有关 n—饱和度指数,与岩性有关。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DIFL double induction focus log感应测井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浅探测感应测井 DLL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 micro resistivity log微电阻率测井 RNML微电位 RLML微梯度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RPROX邻近侧向测井 CON induction log感应测井 AC acoustic声波时差 AC DT CDL density密度 DEN Z-DEN Z-density岩性密度 Z-DEN PE光电指数 CNL neutron中子 CN GR natural gamma ray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井径 K potassium钾 TH thorium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中子伽马 NLL 中子寿命 输出曲线中文名 SH 泥质含量 SW 地层含水饱和度 POR 有效孔隙度 PORH 含烃重量

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 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用于砂泥岩性划分。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 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厘米。侵入带是钻井液与地层中流体的混合部分。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依据 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中的沉积旋回特别是陆相地层,不一定都是很清楚的。这时,就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而沉积环境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例如,在一个剖面中,下部是砂页岩含煤层,上部是火山碎屑岩,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一个是还原环境和成煤时代,一个是地壳运动强烈和火山活动时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两个单位,代表两个发展阶段。 2.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其实,两大沉积旋回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不整合面,所以,根据不整合面和沉积旋回所划分出来的地层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常是一致的。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中英文)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Shear ATTN 横波衰减 RADOUTR 井眼的椭圆度 Dev 井斜

层序划分

第三章岩性地层单元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 第一节层序边界和层序模式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对地层划分时常采用不同的方案,到目前为止,生产单位仍习惯使用岩性地层单位(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四川盆地等等),以组、段、亚段为基本岩性地层单位。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层序地层;造成了研究和生产之间的脱节和混乱。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做了大量的层序地层研究工作。翟爱军(1999)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郑荣才(2002)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叶茂林(2005)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梁积伟(2006)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5个短短期基准面旋回。看来人们对层序划分的级别和周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长庆油田的技术人员一般把山西组划分为2段,然后又划分为4个亚段。从以上几个典型剖面来看,两个岩性段是显而易见的,山2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山1段分为2亚段界限不易界定。山西组段的划分主要以砂体底部的冲刷界面为边界,与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相同。河流砂体和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移,既有自旋回也有他旋回,二者如何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陆相沉积,受多物源,区域性构造的影响,河流和三角洲横行迁移十分频繁, (图梁积伟,2006,)叶茂林(2005)

翟爱军,1999 郑荣才 1.1层序界面特征和识别 由于陆相湖盆沉积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相带变化快,湖平面变化频繁的特点(李丕龙,2003),沉积旋回不对称是陆相,特别是河流沉积的重要特征(邓宏文,2002)。层序边界分析是划分不同级别层序和分析其沉积构成的关键,地表露头可以观测到不整合、侵蚀面、沉积间断面,根据侵蚀程度、范围、侵蚀间断时间的长短将划分以下级别层序界面。 Vail把 I级层序界面为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古构造运动面,构造应力场转换面或大规模湖平面下降(或基准面下降造成的大规模不整合面)。它通常代表着盆地的基准面,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 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

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双感应测井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

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岩性

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岩性、描述岩性特征 摘要:砂岩、泥岩、钙质砂岩的岩性不同,在测井曲线上的形态不同,利用自然电位曲线、伽马曲线、侧向测井曲线、声波时差曲线来划分不同的岩性。本报告来详细解释下如何利用测井曲线来划分岩性。 内容: 1.砂岩、泥岩、钙质砂岩的岩性特征。 (1)砂岩: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063mm。颗粒大搬运距离近比面小放射性元素含量少。吸附离子的能力弱电阻率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大所以物性好。密度高声波传播速度快声波时差小。砂岩是良好的储集层。 (2)泥岩: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及小于0.0039mm的细碎屑组成,含少量粉砂碎屑。颗粒小搬运距离远比面大放射性元素含量多。吸附离子能力强地层水饱和度高电阻率低。孔隙度、渗透率小物性差。密度低声波传播速度慢声波时差大。泥岩为生油层盖层也有石油在泥岩的裂缝中。 (3)钙质砂岩:含钙砂岩,颗粒小搬运距离远比面大放射性元素含量多于砂岩少于泥岩。孔隙度渗透率特小物性极差。吸附离子能力特弱几乎不含地层水(致密)电阻率特高。密度特高声波传播速度特快声波时差特小。 2. 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侧向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基本原理2 (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测井,是电法测井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自然电位随井深变化的曲线。由于自然电位测井在渗透层处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因此,它是划分和评价储集层的重要方法之一。产生原因:在井内,当地层水含盐浓度和钻井液含盐浓度不同时,引起离子的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当地层压力与钻井液压力不同时,在地层空隙中产生过滤作用。这些在井壁附近产生的电化学过程会产生自然电动势,形成自然电场。砂岩负异常泥岩为一条基线钙质砂岩异常幅度小接近一条基线。(二)自然伽马测井:是沿井身测量岩层的天然伽马射线强度的方法。岩石一般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放射性元素,并且不断地放出射线。例如,在火成岩中,愈近酸性,放射性强度愈大;在沉积岩中含泥质愈多,其放射性愈强。利用这些规律,根据自然伽马测井结果就有可能划分出钻孔的地质剖面、确定砂泥岩剖面中砂岩泥质含量和定性地判断岩层的渗透性。自然伽马测井的一个直接用途是用来找出放射性矿产(铀、钍等),以及具有放射性的其他矿产,如钾盐。自然伽马测井(GR)单位:API或uR/h (三)侧向测井:侧向测井是一种电阻率法测井。其特点是在供电电极的两侧加有同极性的屏蔽电极,使主电极的电流被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垂直进入地层,大大减少泥浆分流和上下围岩的影响。侧向测井是克服盐水泥浆影响和研究高阻薄地层的重要方法。按电极数目不同它又分为三电极侧向测井、七电极侧向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内的油层细分对比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因为构造和沉积的演化,是以沉积地层的界、系、统、群、组、段的划分为基础的。每个地区的地层层系都是经过地层古生物、古地磁、岩石同位素年代的测定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及地面露头剖面测量而划分命名的。由于各地区有各自的标准剖面,地层多采用地方性命名,经过大区区域地层对比,统层后最后确定,地层框架在地震剖面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以上的层序划分基本采用前人的成果和结论。 地下含油气段的地层细分对比,一般由钻井地质录井资料与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划分对比而确定。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资料的不断积累,细分对比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油藏的不同认识阶段,含油气组、段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改变。在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上,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总结与探讨油气层组、段地层细分对比,对于作好地质基础工作,搞好油藏描述十分重要。 一、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细分对比概念 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是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描述地层的时空分布。严格地讲,应包含划分和对比两个部分。划分是对比的前提,对比是划分的延伸。 地层划分和油(气)层、段细分实质上都是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和构造、地层层序有关信息,在单井剖面上研究不同层、段地层的时序变化,分析地层间的差异性和地层的组合特征,认识它们各自的个性。不同的是,研究的纵向单元和尺度不同,前者很大、较大;后者较小,精细。 地层对比和油气层段对比,实质上是在井剖面和井剖面之间,寻找、研究横向之间沉积地层的相似性,确认同一时间的同一地层各种参数的共性并研究它的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它的时空展布特征和几何形态。 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组的细分对比要解决的问题是,地层和油气层的构造层序演化过程,认识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的差别,搞清同一时期沉积地层的共性和平面变化,以及它们和构造运动演化史和沉积演化史的关系。通俗点讲,就是研究地层间的“族谱”和“家谱”及其演化。 理论和实践证明,同样的原因产生同样的结果,在同一的地质时期同样的沉积条件下应产生同样的岩性和测井响应。同一时期沉积的地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质、地震、测井等参数的变化区间,具有自己的参数变化谱;不同时期沉积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参数变化区间和参数变化谱,这是地层组细分对比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地层对比使用的主要资料有:地面露头资料、钻井岩心、录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古地磁资料、各种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地球化学资料,测井资料(全井段) 油气层组细分对比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微古生物资料、油藏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等。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后,经常用注采反映资料和各种生产动态资料,对油层细分对比成果进行检验,二者一致时,说明细分对比正确,二者矛盾时,需要根据新的资料进行再认识,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补充。 因为测井图具有连续、客观和定量直观解释被钻穿地层的优点,并具有很好的垂直分辨率,能够区分在岩心研究时已注意到或未注意到的极细或微细的变化,所以油田上多用测井曲线对油层进行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

>>>> 2、划分总原则 工程勘察进行岩土分层时,一般应按“两级单元”进行,不宜划分太多的亚层,一般是将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主层,如②3代表第②主层第3亚层; 分层应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要明显反应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位(如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和可主要持力层。 >>>> 3、主层划分细则 3.1 按时代 同一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 主层划分应自上而下,层位反应时代和覆盖关系,如④层不能在③层上(倾覆岩层除外),层位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主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 3.2 按成因 当时代相同,不同成因的土应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原则上不宜将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的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内,如坡积层不应与冲、洪、湖积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同一主层不宜有不同成因的土; 3.3 可单独划分为主层的特殊情况 厚度大,性质好的受力层,单独划分为主层有利于分析利用; 厚度大,性质特殊的土(如湿陷性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应单独划分为主层; 对工程影响大的层,也宜单独划分为主层(如砂层中夹了一层2米厚的漂石,影响成桩); 与工程相关的不利地层、对拟建工程影响巨大的不利层位,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对松散地层,一般同一主层厚度不宜过厚,如大厚度填土,只分为一个主层,不利于分析、评价; 填土、耕土、植被土一般划分在一个主层,但对厚度特别大,需进行不同的处理的大厚度填土,可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主要受力层宜划分为主层方便分析评价,如对于厚度大性质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位或厚度大性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可单独划分出一个主层,起到突出持力层的作用。 >>>> 4、亚层划分总则 亚层一般按岩性、状态、密实度、分布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划分。 >>>> 5、亚层划分细则 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但亚层的代号顺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对于一个主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 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 对状态或密实度、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工程性能出现一定差异时,应再细分为多个亚层; 对于同一主层内岩性相同、状态或密实度变化小,或土质均匀的亚层,当厚度较大,或埋置深度差异较大,由于部分地层参数(如桩端阻力、实际应力范围的压缩模量等)与地层埋置深度密切相关,应再依据埋置深度细分为多个亚层,亚层的厚度不宜太厚; 对于一个钻孔,其亚层的分层厚度一般应大于0.5米,对于单层厚度小于 0.5米的偶然出现的层位,可以并入上、下其它物理力学性质相近或较差的层位,但对本孔中出现的薄亚层,在其它钻孔中该层厚度较大时,应予以保留。 >>>> 6、对透镜体及互层地层 对同时代同成因的互层地层可一起分为一个主层; 也可将厚度大的层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可以将厚度小,连续互层出现的薄层划分为一个主层,然后根据岩性再划分亚层;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且其余亚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代号应直接使用主层号,其余亚层可按序编号,如主层用③,其余用③-1,③-2;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不超过二分之一,主层不突出时,亚层并不以夹层形式,而是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应与其它亚层一起,按出露顺序由上至下依次编排亚层代号。可以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 “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 率Rmf 和地层水电阻率Rw 的关系一致。Rm 卜Rw 时,SP 几乎是平直 Rmf > Rw 时SP 为负异常;Rmf< Rw 时,SP 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 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 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 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 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 K Rw 时,SP 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 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 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 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 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 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 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 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的; 比。

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 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 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 RILM> RFOC

测井曲线分层

测井曲线分层问题 摘要 测井曲线分层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利用测井资料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首先要完成的基础工作。本文主要解决了以附件中1号井为标准井,并根据此井的各种测井曲线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第2号至7号井进行自动分层,并且通过分析,与人工分层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对1号井的分层结果进行说明;对第8号井至13号井进行自动分层,并给出结论两个问题。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通过查资料并观察附表中1号井的数据剔除了一些变化规律不明显的指标如CAL、DEVi等,筛选出了SP、GR、AC 、CNL 、RT、RILD、RILM七个显著变化的指标,根据经验又剔除了各个指标中明显错误的数据;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思想挑选了在主成分中贡献率较大的指标AC、CNL、SP三个指标。 接着画出三个指标的综合测井曲线,由于每一层的指标差异性、稳定性,本文采取了层内差异法,结合综合测井曲线,将每一个井进行了大致的粗分层。 最后要将相似程度高的层进行合并,而聚类分析是根据某一分类统计量来度量多个观察量之间的相似程度,依相似程度高低决定是聚合为一层,还是划为不同层,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第2至7号井进行细致的分层,与人工分层进行了比较,判断其精度,结果见表4、表5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合理性。 针对问题二,本文利用问题一中所得出的规律对第8号井至13号井进行了分层,结果见表6,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测井曲线自动分层主成分分析层内差异法聚类分析

测井区县分层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利用测井资料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分层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分层取值过程中受测井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熟练程度影响较大,主观性较强,也会因为不同的解释人员的个人标准有误差,而造成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分层结果。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以1号井为标准井,根据此井的各种测井曲线数据,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第2号至7号井进行了自动分层,并且通过分析,与人工分层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改进了数学模型,对1号井的分层结果进行说明。 2、通过前面人工分层与自动分层的比较结果,以及已给的各种测井曲线数据,对第8号井至13号井进行自动分层,并分析本文的结论。 二、问题假设 1 、 假设题目附件中所给数据仪器的精度都满足要求 2 、 1号井所给的分层都是准确的,其他井依靠1号井为标准。 3 、 根据某一条或者某几条测井曲线可以较准确的进行分层 符号说明 ij x 第i 个深度样本的第j 个指标 B 待定参数 i δ 第i 个深度样本的均方根误差 i x 第i 层测井均值 )(i x E 非地层因素引起的允许误差 )1,(+k k d 第k 层与第k + 1 层的测井值之间的“马氏”距离 min d 各层间测井值的最小“临界距离”

主要测井曲线及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油层: RILD>RILM>RFOC 水层: RILD< RILM< RFOC 纯泥层: RILD、RILM基本重合 五、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是采用电流屏蔽方法,迫使主电极的电流经聚焦后成水平状电流束垂直于井轴侧向流入地层,使井的分流作用和低阻层对电流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因而减少了井眼和围岩的影响,较真实地反映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并能解决普通电极系测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双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①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②划分岩性剖面。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六、八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测井. ⑴、八侧向是一种浅探测的聚焦测井,电极距较小,纵向分层能力强,主要用来反映井壁附近介质的电阻率变化。⑵、微球形聚焦测井是一种中等探测深度的微聚焦电法测井,是确定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①划分薄层。②确定Rxo。 七、井径测井 主要用途: 计算固井水泥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